討好所有人就無法討好自己
.
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110年度心理健康月(線上直播活動)
《82年生的金智英》(韓語: 82년생 김지영,英語:Kim Ji-young: Born 1982)是一部由同名小說改編,於2019年10月23號在韓國上映的韓國電影。由金度英執導,鄭有美、孔劉主演。該片講述出生於1982年的三十多歲平凡女性金智英,在產子後因為周圍人事變化,以及家庭中婆婆等家人的言行一度造成其心理疾病,以及在其丈夫和家人的幫助下尋找自我恢復生活的故事。
取自維基百科
.
你知道最讓我難過的是什麼嗎?醫生反問我,飯是電子鍋煮的,衣服是洗衣機洗的,為什麼我的手腕會痛?
~《82年生的金智英》
醫生,我覺得自己這樣子也不錯,我有時是某個人的妻子、某個人的媽媽,這樣子也不錯,但有時候又覺得自己被困住了,繞過這道牆走別條路,還是一道牆,我有時候會想是否一開始就沒有出口。
~《82年生的金智英》
可以不要再說「幫」我了嗎? 幫我做家事、幫我帶小孩、幫我找工作,這難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嗎? 然後,要是我去工作,賺來的錢難道都只花在我身上嗎? 幹嘛說得一副好像很關心我未來工作的樣子?
~《82年生的金智英》
自從成為全職主婦以後,金智英最深刻的體悟是:
人們對「持家」的雙重定義。有時持家會被看作是「整天在家裡閒著沒事做」,充滿著貶意和歧視;有時則被看作是「養活一家老小的事」,把妳捧得高高在上,卻又不會用金錢來換算這件事情,因為一旦有了定價,勢必就得有人支付。
~《82年生的金智英》
.
討論議題:
■ 如果我是金智英,我會怎麼欣賞我自己?
■ 療癒之路怎麼走?
■ 解離症狀所代表的意義
■ 家庭中無形的性別歧視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訪問當日,寒流襲港。23歲的Dora穿了大衣、冷帽、圍巾再加襪褲,身材高䠷的她看上去身形單薄,一點也不臃腫,反而令人心痛。拍攝的佈置很簡單,一張凳兩盞燈,Dora告訴我,這是她第一次把多年的情緒梳理,更遑論是首次在鏡頭下剖白,「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令我重新整理人生,然後面對。」 18歲時,Dora確...
「解離症」的推薦目錄:
- 關於解離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解離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解離症 在 TopBeauty H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解離症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解離症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解離症 在 原始點YuanShiDi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解離症 在 [醫療] 解離症(二) - 精華區prozac 的評價
- 關於解離症 在 香港解離症關注協會Hong Kong Association Concerning ... 的評價
- 關於解離症 在 解離症 的評價
- 關於解離症 在 Re: [心理] 解離症- psy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解離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的老婆不是你的老婆
過大的壓力,能夠觸發解離性的症狀,多數人都曾經體會過類似的狀態。
像是失去自我的感覺,好像我們不是自己,是在自己軀體裡面操控自己這個機器人的駕駛者。又可能是在受到劇烈的精神刺激之後,周遭好像一切都變得很不真實,恍恍惚惚一段時間之後,才慢慢跟現實連結。
解離症狀的表現,還有包括失憶、無目的的漫遊、人格的轉換……等等。譬如被附身的現象,有時候可能是一種解離症狀的表現。
從解離(dissociation)的字義,可以看得出是某種失連。我們可以聯想到,是跟原本的自我失連,或者跟現實失連。
這也是之前有朋友談到《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電影時,提到是不是金智英的壓抑,導致跟自己失連的處境時,我特別在直播的時候提出來討論的原因之一。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這樣想金智英的狀況,就是「當我是自己的時候,社會叫我閉上嘴;只有當我是別人,我才能為自己發聲。」
我相信上一段話,有點到某些朋友內在的心理歷程。不敢為自己勇敢,只好藉著很多類似的事情,投射自己的情緒。
我自己有遇過疑似類似解離症狀的孩子,她受了不小的創傷。當她正在解離症狀中的時候,久久走不出受創的情緒。我跟她相處了一陣,跟她一起從解離的狀態走了出來。
「人都是這樣各退一步生活的,但女人退的從來不只有一步。」
~《82年生的金智英》
不管個人如何表現自己的病徵,最終可以追溯回系統或社會上某種程度的病態。個人的困境,只是更大架構下的代罪羔羊而已,但痛苦則由個人承受。
《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電影能受到讚譽,是它裡面蘊含的議題發人深省。社會的不友善,對性別的歧視,這像是擺脫不了的空氣,甚至受害者還會轉頭捍衛這種社會價值,扭曲自己的心智以求生存。
儘管荒謬,但積非成是之後,便成了理所當然。所以某種失連,就成了正當防衛。
而失連,可能是為了保持清醒,不讓自己淹沒在世俗的荒誕脫序之中。
很多傷痕,被視而不見、隱而未宣。我們的內在世界幽微又複雜,巧妙地透過能量轉換,變成了類似疾病的狀態,爭取著要被人看見。
今天(9/5)晚上9點半,歡迎參與直播,一起看見這依然存在的委屈與不平。下午可以參加桃園市衛生局所辦的線上公播,看完電影之後,除了可以在直播留下您的心得,還可以給予回饋參加抽獎。
解離症 在 TopBeauty H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Top生活熱話 王浩信曾窮到銀行只剩雙位數】兩屆視帝都係靠捱返黎~
—————————————————
想睇更多OL專屬最新美容時尚資訊,即Follow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topbeautyhk/
🛎️即subscribe我們的Youtube, 看更多影片:
https://bit.ly/2BENimL
—————————————————
立即在網頁版的Cover Photo下方,按“Follow”按鈕,然後選擇“See First”!
—————————————————
若有任何美容、潮流與產品資訊的新聞稿,歡迎Inbox或電郵至info@topbeautyhk.com!廣告合作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解離症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訪問當日,寒流襲港。23歲的Dora穿了大衣、冷帽、圍巾再加襪褲,身材高䠷的她看上去身形單薄,一點也不臃腫,反而令人心痛。拍攝的佈置很簡單,一張凳兩盞燈,Dora告訴我,這是她第一次把多年的情緒梳理,更遑論是首次在鏡頭下剖白,「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令我重新整理人生,然後面對。」
18歲時,Dora確診患上抑鬱症、創傷後遺症和解離症。現時她體內存在着11個人格。每個人格都掌管着她一部份的情緒,當下的情緒是怎樣,相對應的人格部份就會出來。Rejoice是不同人格中的領導者,她知道這身體的所有事情;Sandra 掌管仇恨和妒忌;Nata掌管憤怒,與Sandra是姊妹;Aalona頭腦清醒,成績很好,所以負責讀書;Charlie是一個只有兩歲的開心小朋友,很喜歡玩LEGO;9歲的小青總是驚驚青青,掌管難過的情緒,有自殘傾向,「她會撞手撞腳,甚至撼頭埋牆,無故弄瘀了這身體。」Dora則是原本的她,亦有自殘傾向,不過方式與小青不同,Dora會選擇服食過量藥物來傷害自己。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120/6HCUZETXPFFXNMSAKU3KXXL2ZU/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人格分裂 #解離症 #抑鬱症 #創傷後遺症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解離症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幻愛》現實版—情侶同患解離症 11個人格的相愛與對峙「我哋連點認識都唔知」
「我們的相識是個謎。」同患人格解離症的他們如此形容自己的愛情。何時何地認識、彼此說的第一句話、哪裏得知對方地址,他們統統不知情。忽然一天,二人收到對方的信件,你叫陳寶珊,我叫方浩天,「天珊一對」,彷彿是天作之合。兩人成為既陌生又親密的筆友,聊起生活瑣事、談談喜怒哀樂、細訴混沌情緒……六年來陪對方經歷驚濤駭浪,每次講起奇情的相遇,二人都說莫名其妙。
二十四歲的寶珊和二十七歲的浩天同樣患上解離性身份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各自也有幾個不同年紀、性格、喜好的人格,一個身體彷彿住了幾個靈魂。當不同人格走出來時,主人格會斷片,遺失了某段記憶和時間,忘記自己去過哪裏做過甚麼,瞬間已過了幾小時甚至幾天,醒來時發現,不是衣櫃多了件不屬於自己的衣服,就是被朋友投訴爽約,「解離症最痛苦是沒法控制其他人格走不走出來,或下一秒出來的是誰、會做些甚麼,像一個母親要照顧幾個女兒。」寶珊說。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幻愛 #人格 #主人格 #解離症 #格仔鋪 #解離性身份疾患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解離症 在 原始點YuanShiDi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原始點資訊請至
台灣地區-張釗漢原始點醫療基金會官方網站:
http://cch-foundation.org
美加地區-美國張釗漢原始點基金會官方網站:
http://www.cch-foundationusa.org/
中國大陸地區-张钊汉原始点健康资讯网:
http://www.cch-yuanshidian.com/
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张钊汉原始点推广中心
http://malaysia.cch-foundation.org/
解離症 在 香港解離症關注協會Hong Kong Association Concerning ...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解離症關注協會Hong Kong Association Concerning Dissociative Disorders. 3824 likes · 46 talking about this.... ... <看更多>
解離症 在 解離症 的推薦與評價
嗨大家,我是重度憂鬱症+解離症患者,在去年8月底確診,爆發點是多次性侵心理承受不住,持續服藥治療到現在,中間可以說發生了很多很多事,因為藥的副作用讓我初期無法 ... ... <看更多>
解離症 在 [醫療] 解離症(二) - 精華區prozac 的推薦與評價
1. 解離性失憶症(Dissociative amnesia)
發作通常很突然。患者會無法回憶先前的生活、抑或人格。損失的主要是「過去的記憶」
。
2. 解離性偽癡呆(Dissociative pseudodementia)
患者會有廣泛性的記憶與行為的障礙,彷彿癡呆症一樣。
在記憶測驗上,患者會答錯問題,但隱隱然可以察覺,患者其實是知道答案的,只是不願
說而已。
3. 解離性漫遊(Dissociative fugue)
患者不只失憶,還會漫遊到另一個全然不同的環境。
當他們被人找到時,往往會否認過往的生活、記憶、人格,彷彿換了一個人似的。
和其他種類的解離症相比,解離性漫遊患者較常有幼年時期與父母關係的障礙。自殺率也
較高。
4. 解離性木僵(Dissociatve stupor)
這是一種罕見的解離症。患者會沈默著,動也不動,像死了般,偏偏意識清醒如常(只是
不反應而已)
5. 解離性附身症(Dissociative trance)
患者會暫時失去對環境的覺知能力與其人格,並彷彿被另一種精神力量附身似地。
此時,患者的注意力嚴重減退,只能關注在少數事物上,並且反覆做出相同的動作,或是
說相同的話。
想像一下「乩童」就對了。
就是那樣!但乩童是人在宗教影響下的結果,不能算數。只有在全然沒有理由下,
患者顯現被「附身」般,才可考慮本症。
6. 甘瑟氏症(Ganser's syndrome)
這是一種詭異的疾病。患者有下列四種特徵:
1. 意識模糊(cloudy consciuosness)
2. 似是而非的回答
3. 轉化症狀
4. 幻覺
所謂的幻覺通常是視幻覺(visual hallucination),跟一般精神分裂的聽幻覺不同。
而所謂「似是而非的回答」,更是有趣。按照Michael Gelder舉的例,
你問患者2+2=?,患者回答5;2+4=?,患者回答7;3+5=?,患者回答9。
總之,患者都比正確的答案多加一,這顯然患者知道正確答案,卻又不願意說。
更啟人疑竇的是:罹病者不少是囚犯(但不一定是),secondary gain通常很明顯。
但問題是經過長期觀察,患者的表現又很一致,叫人難以相信「裝病」可以裝的這麼徹底
。
有學者認為這是一種罕見的精神病(psychosis),總之,至今尚無定論就是了。
7. 解離性人格症(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這就是大家熟悉的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患者會表現出兩套或兩套以上的人格,而且彼此忽略,一個人格作用時,另一個人格就隱
沒不見。
兩個人格有各自的記憶、情緒、行為模式、態度等,而且差異通常很大,
好像兩個靈魂住在同一個軀體身上。
本症的發生原因不明,不過據研究顯示:
不少人是反社會人格者,而且在童年時也有性或生理上的被虐現象,
酒精與藥物濫用的情形也較常人為高。
8. 流行性歇斯底里(Epidemic hysteria)
這又是一個戲劇化的疾病。它大部分發生在女生團體裡,如護士、女校等。
通常,這個團體正遭受某種威脅,如有傳染病、色狼的消息傳入時。
團體情緒隨著威脅的流傳而趨向不安,到達一定程度後,暗示性最高、
且又是戲劇性人格的成員就可能突然發病,症狀可能是該傳言中的傳染病症狀,
或是暈眩、昏倒、嘔吐等症狀。
接著,其他次高暗示性的成員也會依序發病,更增高團體的不安性,相似症狀就向外蔓延
,
最後連一些低暗示性的成員也會被捲入其中。
解離症的病因至今仍眾說紛紜。
一些研究顯示,遺傳對於解離症有影響。解離症患者的一等親罹患解離症的機率約在2.4~6
.4%,
高於一般人的罹病率0.3~0.6%。
但另一些對雙胞胎的研究,卻有相反的結論。無論如何,基因與解離症的關係,仍有待更
大規模的研究。
在致病機轉上,一般接受「心理功能解離」的說法,亦即原本能自我覺知與統整的個體,
因為面對壓力,解離成各部份,一些意念、記憶、行為被排除在意識之外,造成失憶、人
格變化等症狀。
據Freud的說法,這些都是幼年時期跟性有關的衝突被壓抑(repression)、進入潛意識的
結果。
其他學者則指稱衝突不單單只有幼年時期的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許多戰後餘生者出現解離現象,證實了壓力與解離症的關係。
儘管致病機轉未有定論,心理因素普遍被認為誘發疾病的導火線。一般說法是:
患者先存在有內部缺陷,可能是基因與生活經驗的共同結果,在某次壓力來臨時,
案主的自我(ego)無法成熟應付,因而產生解離現象。
由於致病機轉不明,所以解離症的診斷是相當困難的。
最大的難題發生在於無法排除器質性的可能,你只能說「找不到」,你無法確定「沒有」
,
即使你能確定沒有器質性問題,你也無法確定就是心理病因。
而前面所述的secondary gain,在一般器質性疾患身上也會發生,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bella indifference也一樣,你無法判斷那是不是患者的表現疾病方式(文化、性格都會
影響對疾病的看法),
前驅的壓力源更是各人反應不同。
我們只能說:當一個患者沒有secondary gain,沒有bella indifference,沒有前驅壓力
源時,
比較排除解離症的可能。換言之,解離症只有負面診斷依據,沒有正面診斷依據。
因此,臨床上在診斷解離症,必須經過一段時間,小心翼翼排除其他疾病,真的找不到,
才可以考慮解離症。診斷後,若有新發現、新證據,必須立刻重新考慮診斷的正確性。
常見的鑑別診斷有:
1. 未發現的器質性病灶(直接導致症狀)
很多中樞神經系統的毛病,譬如腦瘤、癲癇(尤其是temporal lobe epilepsy)等,
都會造成失憶、人格改變的現象,但在早期,無法被偵測到,此時極可能誤診為解離症狀
。
所以,若患者發作不只一次,每次都得重新探究生理病因。
2. 未發現的器質性病灶(間接誘發解離症狀)
有時候,一些中樞系統的病灶,雖然本身未造成直接的病症,但卻誘使患者出現解離現象
,
如額葉、頂葉的小腫瘤。此時,解離症狀屬實,但卻是次發於器質性疾病的。
3. 未發現的其他精神方面疾病
解離現象不一定只發生於解離症。
所以當患者出現解離現象時,須小心留意是否有潛在的憂鬱、焦慮等現象,
而且,也得注意是否有精神病的可能。
4. 戲劇性人格違常患者的誇張表現
戲劇性人格違常患者傾向於誇張情感表現,以引起旁人的注意,當遭遇到一點生理上的疾
病,
戲劇性人格違常患者可能反應過度,而被誤以為是轉化症或解離症。
5. 裝病
這也是很容易跟解離症混淆。尤其當患者很熟悉疾病症狀時,更是難以區辨。
唯一的辦法,就是長期觀察,直到患者露出馬腳。
解離症在一般人口裡,盛行率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六,若一等親內有相同疾病,
則盛行率增加為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六。
大多數解離症發作雖然突然,恢復也是很快。很少患者會持續過一年,
然而,據統計,一旦發病過一年,有半數患者的症狀會持續超過十年。
即使醫師小心診斷,免得誤人誤己。一項調查仍舊發現:
解離症患者在長達 7 ~ 11年的觀察中,有1/3發展出真正的器質性疾病,
另外1/3發展出憂鬱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
治療方式主要是以心理治療為主,包括三方面:
1. 再保證(reassurance)
2. 解決作為致病導火線的壓力源
3. 移除一切可能增加患者症狀的增強物。
治療者必須一再向病人解說:這病是由於心理因素引起,不是生理問題,鼓勵病人去克服
症狀
(eg: 回憶、移動痲痹肢體等),必要時可以給予物理治療。治療者必須表現出對患者的
支持,
但不能縱容患者,當患者因症狀而受困時,盡量鼓勵患者靠自己的力量克服。
像輪椅對於下肢痲痹的轉化症患者而言就是增強物,必須避免。
總之,我們得打斷患者潛意識中那場「生病的戲碼」。
動態心理學(Dynamic psychotherapy)的療法一般不甚被建議,即使患者往往在會談過程
,
釋放出內在的焦慮與幼年衝突,但因為這會轉移治療焦點,並有情緒轉移的可能,
反而延緩解離症狀的消除。
藥物則是毫無用處。除非患者另有其他潛在的疾病,如憂鬱症等的。
行為療法也是一樣。一般並不使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4.176.2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