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seeker大师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UFO#不明飞行物#伊朗#FBI#美国#未解之谜#外星人#seeke大师兄 一直以来人们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UFO啊,外星人啊,这样的事情好像都发生在美国。但是,今天我们就要聊到另外一个国家:伊朗。而且一般的UFO事件目击事件,很多都是平民发现的。所以很多人都会怀疑事情的...
「触觉的形容词」的推薦目錄:
- 關於触觉的形容词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触觉的形容词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触觉的形容词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触觉的形容词 在 seeker大师兄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触觉的形容词 在 Justin吴宗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触觉的形容词 在 Dickson Ch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触觉的形容词 在 聽覺形容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触觉的形容词 在 聽覺形容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触觉的形容词 在 HomeOnlineTuition - 觸覺的形容詞 - Facebook 的評價
触觉的形容词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触觉的形容词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好,我是每日君。
无性婚姻不仅存在于电视剧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性夫妻也并不少见。
曾收到过一位读者留言:
最近跟老公越来越陌生了,陌生到抵触彼此的亲密接触。
当初,他花了2年时间才追到自己,轰轰烈烈地恋爱1年结了婚。
可从热恋到无性婚姻,只用了2年。
她不明白,明明是嫁给了爱情,家里有房有车,双方事业也不差,婚姻怎么就输给了「性」?
评论区更是炸开了锅,有结婚20年,已经15年没有夫妻生活的;
有生完孩子后分居,老公再也不碰自己,为了孩子只能凑合着过的......
的确,在《性福中国蓝皮书》中,曾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近22个城市的过万市民进行调查,最后发现只有37%的职场男女对「性生活」满意度高。
那么,你对自己的性生活满意吗?
中国人性生活,太能凑合了。
也可以这么说,很多人凑合,不少人抗拒。
日本媒体曾发明过一个词——「无性症候群」,形容当下年轻人对于亲密关系和性生活的冷淡。
事实上,在中国,无论未婚或已婚、男人或女人,对性生活也有类似态度。
但英国作家劳伦斯曾说过:「性和美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生命和意识那样。」
的确,爱与性是上天赋予人类的能力,也是权利。
不幸的是,现实中,无性婚姻可以说困扰着大多数的夫妻。
性生活不和谐也已然成为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有人说,和老公结婚7年,才做了14次,婚姻没有问题,只是两人都对性生活提不起兴趣。
他们不仅不想有性生活,还不想生育。
性,不是婚姻中最重要的,但没有性,两个人心灵连接一定会有裂缝。
缺少性生活,会对双方感情带来伤害。
他们痛苦、焦灼,却碍于世俗眼光,无法与人诉说。 长此以往,婚内无性,婚外多性便成为一种趋势,想想也觉得可悲。
除了性生活质量,国人性生活的频率,也惨到不能再惨。
中国人的性观念普遍保守,加上性教育的落后,很多人对性存在偏见。
女性如果性经验丰富,就会被认为道德败坏,不知羞耻;男性如果性经验丰富,常会被打上「情场浪子」、「色情狂」的标签。
所以,几乎没有人愿意谈论或者承认自己处于无性婚姻状态。
之前曾有一组数据让人震惊,65%的职场人每月性生活少于三次。 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普遍。
当今社会,竞争态势激烈,忙碌是必然的。
身体没有更多精力去支撑工作以外的需求,如此一来,性生活首当其冲,成为了舍弃和淘汰的必选项。
于是,性需求萎缩,性生活频率下跌,出生率下降,人口数锐减,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接踵而来。
食色,性也。
无论到了哪把年纪,有「需求」都是正常的。
但现实是,人最为自然的状态,已经被环境改造到了几乎丧失殆尽的程度,不少人没时间、没性致、没体力,已经习惯了「无性生活」。
有人说,性需求,是检验婚姻的第一标准。
的确,性能够导致一段关系走向婚姻。 两个人只要在性生活频率上达成了共识,就能获得亲密感。
可如果没有了性,靠什么维持婚姻关系?
木心老先生说过:「性无能事小,爱无能事大。」
无性婚姻的本质,就是无爱婚姻。
所以,年轻夫妻不要轻易就放弃彼此之间的亲密举动与性生活。
成年人了,更应该勇敢一点。
在双方有爱的基础上,主动去唤醒彼此的性需求,才会收获性福。
当然,无性与纵欲过度是两个极端。 在性生活问题上,既不要纵欲,也不要禁欲。
夫妻之间真诚的性爱是一种非常神圣和高尚的行为。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需要结合年龄、身体和健康状况来规划:
20—30岁,每周可进行3次左右;
30—40岁,每周不超过2次;
40—50岁,每周1次左右;
50—60岁,每月2~3次左右;
60岁以后,只要身体允许,就可以。
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
最后,希望你的婚姻,性与爱并存!
触觉的形容词 在 seeker大师兄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UFO#不明飞行物#伊朗#FBI#美国#未解之谜#外星人#seeke大师兄
一直以来人们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UFO啊,外星人啊,这样的事情好像都发生在美国。但是,今天我们就要聊到另外一个国家:伊朗。而且一般的UFO事件目击事件,很多都是平民发现的。所以很多人都会怀疑事情的真实性。那么,今天我们就一次性来看看,3次根据伊朗军方目击者的证词,详细描述的UFO接触事情,有些只是近距离的接触而已,而有些甚至还直接造成了军方人员的死亡。OK,让我们把时间回到
1976年
9月18日晚上11:00左右。那是一个凉爽的沙漠之夜。在伊朗的首都德黑兰市上空,没有遮挡月光的乌云。夜空中的银河清晰可见。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德黑兰的天空突然变亮了起来。当时至少有4位当地居民马上打电话到当地机场,说他们看到天空中有一个发着奇怪光亮的物体。而且这个神秘光源一会在原地盘旋,然后一会就迅速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就好像是在寻找什么东西... ... 或者什么人一样。于是机场人员立刻检查了雷达,但是奇怪的是什么也没有发现。后来机场人员就把这个时间报告给了空军的尤塞菲将军,将军就走出了房间,自己抬头望向天空。果然他自己就亲眼看到了明亮的灯光。
这些灯光在天空中快速的闪烁。他形容:它们看起来就像流星被某个看不见的实体所控制一样。于是他匆忙找到一组最好的飞行员。包括驾驶员亚迪 · 纳泽里中尉和一个坐在飞机后座的火炮手,将军命令他们俩去察看天上的物体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凌晨1:30。他们驾驶了一架 F-4幽灵战斗机起飞,但是奇怪的是,只要他们的飞机靠近这个不明飞行物。飞机上所有的导航仪器和通讯设备。包括罗盘和屏幕全部就都失灵了。
所以飞行员纳泽里只是凭着他的直觉和目视飞行。他一直盯着不明飞行物,和地平线进行飞行。但是飞行员意识到,在夜晚进行这样的飞行实在是太危险了,所以,他被迫掉头返回基地。可是奇怪的事又发生了。当飞机开始离开不明飞行物时,飞机上的仪器马上就又恢复了正常。这就好像是不明飞行物有某种电子干扰器一样。
然后在凌晨1:40,第二架 F-4幻影战斗机由帕尔维兹 · 贾法里中尉驾驶升空。不过这一次飞机接近不明飞行物的时候,飞机的雷达是明确锁定了这个不明飞行物。这说明这个不明飞行物是可以反射雷达的固体物质,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不可能是球状闪电或者其他任何纯能量的形式。当靠近 UFO 的时候,飞行员贾法里后来报告说:它的光线颜色从蓝色、绿色、红色和橙色变化。(这段可以用原视频)。后来飞行员还画出了UFO的画像,上面一个大头,下面有着3个类似爪子一样结构。
然后,不明飞行物开始向南移动,贾法里就开始追赶着那艘飞船。可是突然间不明飞行物就瞬间停在了半空中。就像是万有引力对它没用一样。即使现在人类的最先进的战斗机都也不可能实现,在飞行中突然刹车原地不动。当时就把飞行员贾法里吓了一跳,只好绕开UFO飞行,避免直接撞上了它。然后,再调转飞机,以较慢的速度向那艘不明飞行器飞去。不过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件更奇怪的事情。不明飞行物从它的主船体扔下一个明亮的物体。直接飞向贾法里的 F-4幻影战机。贾法里说,它看起来像是一个由光制成的导弹一样。于是,他的打算发射响尾蛇导弹,来锁定UFO发射的神秘光球。但是相同的一幕又发生了,在这个时候飞机上的导弹发射系统和通信系统居然全部失灵了。
而那个发光的导弹依然继续朝它冲过来,贾法里只好采取规避动作,翻转机身躲开来袭的不明物体。最后,当贾法把飞机稳定下来后,当他回头寻找向他飞来的物体时,却看到这个物体反而调转方向,重新回到那个UFO母舰之中了。不过,这还没有完。接下来贾法里又目睹了另一个明亮的物体从UFO母舰中飞了出来,径直向地面下降。
留下一道明亮的光迹。这个新飞出来的物体依然发出神秘的光亮,照亮了大约三公里的区域。最后,直到凌晨4点。不明飞行物加速飞出了大气层。后来经过进一步调查,该地区的一架商业客机,也报告了与贾法里同时发生的通讯故障,但飞机没有看到不明飞行物。
当时的伊朗和美国关系非常不错,所以,事情发生以后,伊朗军方就把相关情况的详细信息报告给了美国。后来由于保密年限到期,FBI公开了当年的资料,证实了贾法里的说法,确实有着相关的绝密记载。
触觉的形容词 在 Justin吴宗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记得第一次听周杰伦的歌的时候,是在8-9岁听的,是从《范特西》那张专辑开始认识周杰伦的,听一听,听一听,就听了18年,时间过的真离谱的快!然后听着听着,在2015年 哇~ 很幸运的让我在好声音的舞台上见到周杰伦本人!那种感觉,我不会形容,就是你从小听到大的一个声音,从小看到大的一个人,忽然出现在你面前,感觉是很复杂的 哈哈哈 不过话说,我到现在都还没跟周杰伦合照过。。。。
周杰伦发了新歌《说好不哭》,曲和词让我非常有感触。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会需要做出一些选择,因为要追求你的梦想,你必须放下很多事情。而你现在的选择,会造就未来的你,其实选择有时候没有所谓的对和错,只是会形成不同的结局。
这次拍的这个Cover是突发奇想的一个想法~就是让观众参与我的拍摄,所以在上个星期三,我在InstagramStory向大家发问,让大家来留言提供千奇百怪的想法,我做一个开场“手上拿着香蕉” 然后让大家接下去,或者让大家随意提供任何想法。最后,我从中选出几个,把它们串在一起,做出了一个很无厘头的故事,也就是这个视频的故事,希望你们会喜欢!也谢谢所有提供想法的观众们,不管我有没有用到你们的想法,都谢谢你们!你们太厉害了!!
有些我没用到的其实也很厉害,只是因为故事有点接不上,所以没用到哦~ 哈哈哈
最后,如果不能接受这样的MV…对不起 哈哈哈哈哈 你就只能闭眼收听
感谢所有参与拍摄的演员们,感谢帮我抓相机的Jayden Hoong,感谢Hanz郭文翰借我录音棚拍摄,感谢Jack Wong的剪辑指导!谢谢!!
【说好不哭】
原唱:周杰伦 Ft. 五月天 阿信
重新编曲:Justin吴宗翰
演唱:Justin吴宗翰
若有任何工作/广告拍摄/短视频拍摄 邀约
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谢谢!
Follow us here :
Justin 吳宗翰:
Facebook Page (面子书专页) : https://www.facebook.com/Justin940407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JustinKuzco
Meipai (美拍) : https://www.meipai.com/user/JustinKuzco
Weibo (微博) : https://www.weibo.com/JustinNg94
Hanz郭文翰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guowenha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anzkoay
Youtube Channel Link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vj...
Jayden Hoong : https://instagram.com/jaydenhoong06?i...
Celest Lim : https://www.instagram.com/celesteelim...
Eugene : https://instagram.com/eugene.liew.one...
Roxy : https://instagram.com/leeroxy?igshid=...
Keat : https://instagram.com/kkkeat?igshid=1...
YanPing : https://instagram.com/tanyping?igshid...
#说好不哭 #Justin吴宗翰 #周杰伦最新单曲
触觉的形容词 在 Dickson Ch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左右 - 《BFF》舞台剧主题曲
Lyrics词 : Dickson 蔡迪伸
Composer曲 : Dickson 蔡迪伸
Arrangement编 : Keon谢佳旺
Vocalist唱 : Gan Kelvin , Victor.S. , Tony Chock , Marco Ling
OP: Musictoxin Productions
SP: Universal Music Publishing Sdn. Bhd.
Verse 1
(K) 每次面对困惑 你都能够及时的看透
(K) 在你眼中 我总 隐瞒不了伪装的沉默
(H) 脆弱时候回头 你总已经出现在我的背后
(H) 再难走的迷宫 也不惊慌失措
Verse 2
(T) 经历多少懵懂 都有你陪我一起度过
(T) 有你在的红酒 就是比一般更能解愁
(M) 不把你当朋友 感觉这称呼实在 不够形容
(M) 若你问我 我会叫你姐妹或老兄
Pre-chorus 1
(K) 整个宇宙 (H) 在转动
(K) 无数的人 (H) 擦肩而过
(M) 人情冷漠的城市中 唯一收获
(T) 是你们最真挚的笑容
Chorus 1
(H) 从来 不需有什么承诺
(K) 心中却总会有 (K & H) 一个特别角落
(K) 一直都专为你保留 (K & H) 你总在我的心中
Chorus 2
(M) 生活 总会有种种迷惑
(T) 失控难过脆弱 (M & T) 我都为你加油
(K & H) 煎熬我们一起熬过 (K & H) 不管它要多久
(All) 一直在左右 (All) 就是最美的彩虹
Pre-chorus 2
(K) 整个宇宙 (H) 在转动
(K) 无数的人 (H) 擦肩而过
(M) 人情冷漠的城市中 (T) 唯一收获
(T) 是你们最真挚的笑容
Chorus 3
(H) 从来 不需有什么承诺
(K) 心中却总会有 (K & H) 一个特别角落
(K) 一直都专为你保留 (K & H) 你总在我的心中
Chorus 4
(M) 生活 总会有种种迷惑
(T) 失控难过脆弱 (M & T) 我都为你加油
(M & T) 煎熬我们一起熬过 (K & H) 不管它要多久
(All) 一直在左右 (All) 就是最美的彩虹
Chorus 5
(H) 从来 不需有什么承诺
(K) 心中却总会有 (M) 一个特别角落
(T) 一直都专为你保留 (All) 你总在我的心中
Chorus 6
(All) 生活 总会有种种迷惑
(All) 失控难过脆弱 我都为你加油
(All) 煎熬我们一起熬过 不管它要多久 一直在左右
(All) 就是最美的彩虹
(T) 有你在左右 (K) 就是 (All) 最美的彩虹
..........................................................................................................
友情至上抑或爱情万岁?
《BFF》舞台剧 12月轰烈上档!
故事大纲:
当一班好朋友热闹地为Joshua庆祝生日,他竟然在生日会上说出自己染上爱滋病毒的事情。姐妹们知道后深感不忿,认为一向为人正直的Joshua不应该受到此病毒的折腾,于是决定背着他调查传染病毒的“凶手”!原来凶手是。。。。。。在调查过程中,每一位好朋友也面临了人生中重要的艰难时刻。到底他们每人最后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重重挑战呢?
导演/编剧的话:
如果你看过《PLU》、《LTR》、《ONS》的话,那你就不可错过这部《BFF》。虽然没有刻意去做四部曲的编排,但却不约而同地道出了我们人生中必定会经过和接触的事项。
这是一部有关30岁以上好朋友们的故事。虽然30岁是最黄金的岁数,但是潜在的危机也处处都有,所面对的抉择与困难并非可以像以往般那么简单与直接。也正因为如此,在迈入中年的这段日子才显得珍贵,同时也决定了日后的生活方式与想法。“好朋友”或者我们一般称为“BFF”一直是最自然的避风港。家人或许无法完全明白与接受,一旦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想到的都会是“好朋友”。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珍惜你身边的好朋友,即使是Bitchy也要作一辈子的Best Friend Forever!
制作人/编剧/导演: Ye Wei Liang (William Yap)
助导: Kelvin Starwalker
排演助导: Season Chee, Siang Wei
舞台监督: Soh Chong Hong
布景设计: Zen Lin Tan
灯光设计: limsing
声乐总监: Vale V Wong
主题曲创作: Dickson Chai
原创配乐:Keon
造型: Michelle Ching Git Yean Edmund Lai
海报摄影: Studio V4 - CK Wai
海报创意总监: Studio V4 - Javson Lee
海报概念与执行: Studio V4 - Maxx Loh
海报设计: Studio V4 - Andrew Xuan
化妆师:Jessic Yap, Lee Jia-I, Jennifer Tan
影像: De Art Studio - Kent Chu
演员:
Ash Gaby, Jason Lim, Lee Kah-Fai, Maxx Loh, Olaf Yen, Chin Cheng Ee Ryan, Ryan Choi, Ryan Ho, 李小馬, Blue Scott, Victor Hon, WK Ong, Yau Weng Lee
特别演出:
Season Chee
演出详情:
01/12 8.30pm
02/12 8.30pm
03/12 3.00pm & 8.30pm
04/12 3.00pm & 8.30pm
地点:Pentas 2, klpac Sentul
票价:RM58 (inclusive of RM3 admin fee)
* 备有英文字幕。
(票务网站即将在10月中旬启动,敬请期待)
* 限于18岁或以上人士观赏. Only for 18 years old and above
触觉的形容词 在 聽覺形容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感觉形容词的通感-英语世界_英语世界杂志_英语世界官网2019年4月8日· 人有五种感觉:视觉(vision)、听觉(hearing)、嗅觉(smell)、味觉(taste )和触觉(touch) ... ... <看更多>
触觉的形容词 在 HomeOnlineTuition - 觸覺的形容詞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今週我們H.O.T. 會教一些「觸覺的形容詞」,希望可以令你描述得更栩栩如生 ... ... <看更多>
触觉的形容词 在 聽覺形容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感觉形容词的通感-英语世界_英语世界杂志_英语世界官网2019年4月8日· 人有五种感觉:视觉(vision)、听觉(hearing)、嗅觉(smell)、味觉(taste )和触觉(touch)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