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13)日三級警戒「微解封」,也正代表各產業能因應地方政府的相關規範,適度解除封閉。至於影迷們關注的電影院也在今日重啟,不過,在疫情陰霾尚未明朗,疫苗接種率有待提高的狀態下,務必請步入實體影廳的觀眾落實防疫辦法,注意安全。
倘若,各位讀者和我一樣,對於疫情仍相對保守,那麼宅在家選擇串流平台觀影會是很好的選擇,今天中午就推薦 #是枝裕和 於 2004 年問世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深耕紀錄片領域,刻鑿出自身印記的【#Giloo紀實影音】,在疫情肆虐的2021年夏天拓展新局,引進劇情片系列經典電影,對於挑戰品牌定位的嘗試,Giloo紀實影音是這樣說的:「讓觀眾以虛構之眼,看見世界的本來面目。」
的確,於我而言紀錄片、劇情片某些時刻並非能明確畫清分界,它時常是模糊的,兩者也的確有其共通性——皆帶著導演「選擇」過後的觀點,在精敲細磨的蒙太奇之中,就藏著人為痕跡。因此關鍵的提問是,何謂虛與實?紀錄片必為真實?劇情片僅有虛假?或許,兩者本該返於「影像」,而影像便勢必反襯時局、映照生活、談論人性,從這角度切入,兩者同歸一路。而且常常,我在劇情片中碰觸到更真實的靈光。
於是,Giloo紀實影音7月的經典影展以「家」為名,試圖透過岩井俊二、是枝裕和、李安、楊德昌、蔡明亮、侯孝賢談「#家族幸福論」。
將是枝裕和放進「家庭」主題的框架範疇中,確實再適合不過。攤開是枝裕和的創作脈絡,「人」與「家庭」的狀態一直是最為關注的議題,這中間「血緣」的羈絆又是貫串其作品的重要核心。而幾乎在所有是枝裕和的片裡,所謂成年人的心智和狀態都帶著強烈缺陷,「大人們」皆為幼稚、不完美的存在(或許樹木希林除外)。
這些特徵在他創作初期便散落一地,是枝裕和創作數十年,談論的幾乎是同一件事。且是枝裕和與台灣有著極深羈絆,其影像風格也能窺見「台灣新電影」的些許影子,從侯孝賢、楊德昌等人望向這名日本導演,是有趣的觀影體驗。
有幸收到Giloo紀實影音的邀請,談《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因此第二次看了這部作品,一次大銀幕;一次小螢幕,感受類似,同樣酸楚、同樣銘心。
下筆評論前,引用此前文章談過的段落,記得六年前一再重看的《海街日記》,召喚出這幾年經歷死亡的一些記憶。《海街日記》是我首度喜歡上是枝裕和的作品,第一次覺得寫實電影也能那麼魔幻,魔幻的點在於,這有位陌生人身處遙遠彼端,講著不同語言,擁有相異文化,但懂得你的哀傷,並與之共享,進而就被影像療癒。「美麗的事物依舊美麗,真讓人開心。」這句台詞似寒冬中的暖陽,輕撫無常。
接著回憶起《幻之光》、《下一站,天國》,是枝裕和對生死的提問中,總能看見誠實、謙卑、良善和寬容。而他對死亡的探索——或憂傷、或謙卑、或淡然、或莊嚴、或輕盈——無意間承接住活著的人,就有力量能拾起日子,坦然地朝下個必然的死亡前進。
但其實,是枝裕和並非全然暖心,《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就有著冷冽的無常。
---以下有雷,斟酌閱讀---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開場的第一顆鏡頭,即耐人尋味。是枝裕和將攝影機與被攝者的距離拉開,畫面構圖則讓人物接近景框邊緣,幾近於壓迫的位置。此鏡位的意義,在於將觀眾強行排除,是枝裕和在此行使有效的導演權力,讓觀眾無可選擇地棲身於「窺視」的位置,便捏塑出觀眾與角色之間冷冽、遙遠的疏離感,更藉此強調角色的迷樣性,給予觀眾偷窺的慾望,加深探索角色深層內心的動力。
除了攝影機位置精準,這場戲的場域定於「行駛中的列車」。回溯影史,火車等交通工具的媒介所代表的符號意義,通常象徵時間、空間、心靈的移轉,甚或是夢境彼岸。而進一步從角色隨行的行李箱解讀,這場戲的場域符號顯然具備「漂泊」的不確定性。同時,隨著攝影機與列車的節奏同步搖晃,提升了觀眾的不安,略為挑釁地擠壓觀者神經,是枝裕和似在低語宣告:「這並非一場安逸旅程,請偷窺者(觀眾)們遙遠地觀看即可。」
第一顆鏡頭之後,立刻特寫角色的手部與行李箱,而後是正面臉龐,進而串連起角色與行李箱的關係。然而,觀者在開場戲中,無法確定任何事;於是,單是第一場戲、第一顆鏡頭,是枝裕和便將全片定調:《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在有意識地選擇視角、場域之下,注定是一場極具「距離感」的追尋與探索。
這樣的追尋與探索,進入敘事主軸之後,便擺放在社會脈絡底下的「家庭」、「階級」等意象。
是枝裕和在影片前半段,鉅細靡遺地透過鏡頭描繪了柳樂優彌的日常,市場挑價買菜、廚房烹飪等細節。這些敘述性功能的鏡頭是必要的,在孩童們實踐的生活中,一筆一畫地勾勒出「家」的輪廓,近一步構築家的全貌。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柳樂優彌購買食材同時,仍為妹妹繞路挑選阿波羅巧克力。這場戲呈現的是,縱使柳樂優彌肩負起家人的生活雜事,但本質仍是孩童。「生活必需品」投射出必須堅強的成人表徵;「阿波羅巧克力」則映照內在童心(允許妹妹吃零食),一外一內,是枝裕和便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角色立體度,有血有肉。
然而,在散落、未經組織的日常,母親是缺席的。家庭的功能性於母親而言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以柳樂優彌為首的孩童四人組。
於是,本該由成人撐起的「家庭」意象,就反身疊映於孩童之上,以「家」為名,成人與孩童的反差,更顯前者失能。是枝裕和就此拋問「家」的意義,也從成人的離去,孩童的自理,談論責任。而在成人的缺席之中,更多是「男性」的消散,孩童由母親養育,落在女性之外的是男性的恣意與懦怯,不難想見是枝裕和觀察日本社會權力結構的洞見與底氣。
倘若由此細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是枝裕和更側寫「社會中的大人樣貌」。本片開場就建立起觀眾對柳樂優彌的好奇,是枝裕和加以利用此點,全片圍繞於柳樂優彌的視角,攜著觀眾共同悲喜。
而在柳樂優彌尋求「爸爸們」的救助之際,就透過孩童眼眸望向社會底層的人物百態,便利超商、柏青哥店、計程車車行,成了底層游移的場域。也因角色們皆處於同一位階,是枝裕和隱匿了上、下階級視角的差異,抹除上層的虛假關懷,抖落道德高點,就讓觀眾在觀看日常的凝視中,與柳樂優彌的處境平起、平坐。
故事進入中段,在母親全面離散後,就能看見柳樂優彌一群孩子們的追尋。無論是追索食物、尋找母親,甚至是與外界接觸,某程度都是徒勞的,這份徒勞歸結於孩子們擔憂「被」拆散,而追根究底,這份擔憂還是來自於「家庭」與「社會」的失能。
是枝裕和緩緩切斷這座公寓與外在的連結,幻化成社會遺漏的孤島,好似是枝裕和鏡頭下,一盆一盆以廉價泡麵盒種植於陽台前的植物,在欠缺灌溉、喪失照護的惡劣環境中,漸漸失根、僵化,而後墜落。
至於和這座孤島唯一的連結,是逃學離家的中學少女,此角色同時蘊含打破階級鴻溝的作用。是枝裕和雲淡風輕地交代少女背景,觀眾得以知曉其處於中產階級,至於中產與底層能有連結,關鍵在於「死亡」。片中兩次死亡的現形,一是弔念少女友人、二是妹妹小雪,都讓彼此有了跨越階級的連結。至於柳樂優彌此前嘗試以電玩與外界建立的輕浮友誼,在死亡面前就顯得微不足道。
於是,故事走至片尾,柳樂優彌與「行李箱」的關係也隨之拆開,首尾呼應,行李箱經過敘事的堆疊後,從躲避房東的利器,鋪展成裹藏死亡的容器。除了象徵「漂泊」的不確定性,甚至內化成住所、記憶與生命,符號意義的更迭,成了《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最後一筆幽微的淡色塗暈,悄悄留下絲線般的綿延哀傷。
綜觀全片,《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從小單位的「家」、談到「階級」,而後拉出「社會」的三重辯證,是枝裕和克制地流洩出隱隱作動的不安和暴力。而在溫柔地敘事之下,藏著的是刀刀見骨、針針見血的銳利手術刀,肢解角色的無助與日本底層社會的長年窠臼,最終再緩緩送入觀眾心頭,與之共震。
最終,無人知曉的悲傷往事,安安靜靜地躺在土壤中。或許,在夏日清晨的微風輕拂後,能被記得、被傾聽、被理解,然後,牽起手繼續過日子。
🎬【家族幸福論】片單點此👉https://bit.ly/3APopz7
📝圖文完整版寫在【Giloo紀實影音】👉https://bit.ly/3hAhJNw
計程車車內攝影 在 溫士凱 Danny W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三天前我接到一通電話,電話那頭是一位帶有日本口音的男子,當時他仔細的跟我核對了一些行程項目。待掛上電話後,我轉身笑笑的跟友人説:「是我的日本飯店管家,來跟我確認關於三天後入住飯店的行程!」此時,只見友人馬上用著狐疑的眼神和口吻看著我問説,日本目前疫情這麼嚴重為什麼我還要去日本?而且,我真的可以出國旅行嗎?我故意賣了個關子,笑了笑,也不說一語,繼續喝我的咖啡。
這天下午,我才打開計程車車門,就看見四位身著熟悉日本工作服的日本管家一字排開,用讓人思念的鞠躬和歡迎詞「いらっしゃいませ」迎接我,那種重回日本的感覺,真好啊!
我們穿過飯店大廳的櫃台,直接往電梯前去,而眼前的這位年輕又彬彬有禮的 Hiro 日比野博史先生,他正是我的飯店 #日本管家,他和他的小助理引領我到我的房間,先是奉了杯茶,就在房間內直接幫我辦理完我的住宿手續,然後再送上我這次入住飯店的行程表和我一一再確認。
我換掉了讓人嚴肅的西裝,仔細打量我的房間,是很熟悉的東京大飯店格局,床鋪的精緻感,沙發的樣式和桌上的擺飾都很東京味。而窗外的綠意和林立的大樓景觀,讓我浮現出近來在電視上常出現的經典日劇「#東京愛情故事」的畫面。於是,轉身就把行李箱裡旅行用的 Bose Soundlink Mini 無線藍芽喇叭拿出來放在床頭櫃上,再連接上手機裡的那首日劇經典主題曲,對,那首1991年 #小田和正 所唱的神曲 「Oh! Yeah!/愛情故事突然發生 /Oh!Yeah!/ラブ・ストーリーは突然に /https://youtu.be/EyNhk9JraxQ 」。
讓樂音流瀉在整個房間裡,而我,就一手握著茶杯,站在窗前,跟著音樂的律動,把自己帶入了東京愛情故事的場景裡,還在玻璃窗的反射上看見,那個當年瘋狂哈日的青春年少身影,嘴角微微地笑著,好不快活啊!
叮咚一聲,門鈴響起。Hiro 和小助理依照行程約定的時間,把#日本文化體驗 需要的和服及茶道器具送到我的房間裡,然後幫我挑選了一套適合我的和服,還細心的協助我著衣,就連日本木屐、夏日祭典用的團扇都準備好了,一整套的,一絲不苟地,讓我一秒變成了體面的日本貴族,這日本管家細緻的服務,馬上又收服了我的心,甚是歡喜。
Hiro 的小助理很貼心,不時的幫我用手機拍照留念,待 Hiro 把茶道器具擺定後,先是邀我上座,鞠了個躬,然後簡單介紹了日本茶道文化的緣由,也説明了在日本傳統文化裡茶道所代表的修身養性和古代日本貴族交際的禮儀的方式。接著,就看他手捻茶杓將抹茶粉放到茶碗裡,一邊緩緩注入熱水,一邊説明不能太高溫,差不多約80〜90度的熱水最合適。然後,就見他凝神靜氣用茶筅由緩到疾快速來回刷打,不一會兒就見到茶粉化開並浮泛出細緻的泡沫,再用茶筅輕輕的在茶湯上劃出日文的「の」字做結尾,最後雙手奉上請我品嚐。
我先聞了聞這茶湯的氣味,再輕飲一口,讓味蕾浸潤在那熟悉的日本味裡,自在的閉上雙眼,思緒就霎時遊蕩在那年 #京都 #宇治 的「#對鳳庵」的品茶時光裡,讓人好不思念啊!
接著,換手。老實說我對日本茶道的體驗並不陌生,只是這看似簡單、優雅的動作,相信我,它可是一點都不簡單啊!無論我學習了多少回,那茶杓在我的手裡彷彿永遠不夠快,那泡泡也永遠不理睬我,無論我刷過幾回,就跟數學一樣,#不會就是不會 啊!讓人不停的念念有詞「難しすぎる/好難啊!」
這時,只見 Hiro 不停的跟我打氣,也一直跟我説:「日本茶道真的很難,我也是學了好久才能刷出泡泡的!」突然,我才意識到,這日本茶道文化體驗一開始,Hiro 就一直跪在我的前面或身旁,而我耗的時間越久,他就要跪多久。在整個茶禮流程中深刻的體驗到日本人對於傳統文化的敬重,即便我們不在茶室,而是在我的飯店住房內,他們依舊遵循著嚴謹的規範,一絲不苟的茶禮文化體現和待客的誠心,完全不能馬虎,讓人好生敬佩。
搭配日本茶禮文化的甜點是東京風的和菓子甜點。這由紅豆泥點、凝凍著櫻花的寒天、抹茶凍、櫻桃、草莓、橘子、藍莓和香草冰淇淋組合的「 #淺草餡蜜」,在享用前淋上由黑糖熬製的糖蜜(根據Hiro 的介紹,在關西地區則是淋上白色糖蜜)。
就這樣,我身著和服,看著窗外的夏日城市綠意,再聽著 #放浪兄弟 的「 #這條道路 https://youtu.be/2MoKlyyIbqc 」歌曲,吃著淺草餡蜜和抹茶,完完全全沉浸在日本的 #僞東京 時光!
對,我沒有出國,但是我在享受非常道地的日本文化體驗。
因為實在想念旅行,想念日本,所以我來參加台北 Regent Taipei 晶華酒店 的夏日「 #晶華食藝銀行東京美食之旅 」方案。而從下車的那一刻起,我已經傻傻分不清楚我是在日本東京?還是在台北了?
#日本管家中英文都不錯
#三天前會細心的跟你確認抵達飯店時間和文化體驗行程
#日本奉茶之事茶湯文化
#日本淺草餡蜜和菓文化
#日本浴衣體驗衣著文化
#一秒到東京的僞旅行
#台北晶華酒店的服務果然名不虛傳
#在台北飯店內著日本和服逛街好有趣
#玩真的
#我是手機攝影王
晶華食藝銀行.東京美食之旅
https://member.silkshotelgroup.com/RT/Package/Details/2020Tokyo
計程車車內攝影 在 豬豬隊友 Scott & Wend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豬豬隊友環遊世界 第 116 天【伊朗】
日記 108「焦黑的銀行,伊朗抗議示威暫時結束」
Shiraz 最著名的景點非粉紅清真寺莫屬。
粉紅清真寺的正名其實是 Masjed e Nasir ol Molk,由於設計上使用大量的粉紅色磁磚而被暱稱為粉紅清真寺。
早聽說粉紅清真寺總有大批中國人長時間佔據拍照,青旅老闆也事先提醒過我們,因此我們起了大早,趕在八點開門的時候早早入場。
門票是 50 萬 Rial,比起 Scott 四年前來的時候漲了很多。
因為只有我沒看過,所以我們只付了一張門票錢讓我進去參觀,Scott 則是待在門口和警衛聊天,結果聊著聊著警衛竟然就也讓他進去了。(不禁有點佩服他的聊天技能)
廣場中央有個長方形水池,四面環繞的建築方正對稱,牆面上畫滿粉紅色的玫瑰壁畫,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
粉紅清真寺之所以每天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朝聖拍照,是因為外牆採用大片的彩色玻璃磁磚,早晨的陽光透過玻璃灑落,斑斕的光影映照在絢麗的波斯地毯上,交錯成令人目眩神迷的浪漫圖樣。
四年前我就看過 Scott 拍的照片,直到現在都還清晰記得那張照片裡五彩的光暈,成了伊朗在我心裡揮之不去的第一印象,而現在我終於要親眼看到了!
清真寺裡果然已經人滿為患,每個人佔據一方。
我難得同時看到這麼多臺單眼相機,「喀擦喀擦」的聲音此起彼落,那個當下我還以為自己來到了專業攝影棚。
為了拍幾張照,我們大概在清真寺裡等了快兩個小時,
費盡心思尋找避開人群的角度,趁著其他人移動的空擋搶拍幾張。(成果真是太滿意了!好喜歡!)
直到我們拍完照離開,清真寺裡都還是人潮洶湧,那些比我們早來的遊客仍然在小小的清真寺裡到處拍個不停。
因為 Scott 已經來過 Shiraz,看過大部分的主要景點,
除了粉紅清真寺以外,這一次我們想一起走走其他地方。
我想起朋友在十月的時候也來過伊朗,她當時上傳了一張粉紅色湖水的照片,我看到的時候還問 Scott 那在哪裡,Scott 沒看過,他說或許是新的景點吧。
我傳訊息問朋友:「妳在伊朗看到的粉紅色湖在哪裡?」
朋友告訴我位置,卻也說:「粉紅色的部分其實很小,我是找角度拍的,冬天水應該乾了」。
我們回青旅問了老闆 Hamid,沿路上也問了幾家旅行社,
他們都說現在看不太到粉紅色了,但大概還能看到湖水。
「要去嗎?」
「去啊!」
我們搭上一臺計程車,但因為地圖並不是標示得很清楚,湖很大一個,而我們想去的粉紅色沙灘在某個特定的位置。司機可能不太懂為什麼我們堅持要他載我們到那個座標上,也可能他不太會看 Google Maps,或者是他不理解我們到底要去哪,把我們載到半路就說他不載了。
我們在高速公路上被趕下車,無路可退,
只好舉起大拇指,搭便車!
很快就有一輛車停下,他們一家四口正要開車回家,
一家人的英文都講得很好,包括看起來只有七歲的小女兒,甚至想邀請我們跟他們一起回家。
可惜我們已經買好今晚的車票,不然以我們超隨性(隨便?)的旅行步調,大概會直接改變計劃跟他們回家吧。
他們跟隨地圖上的導航,把車停在我們標記的座標上,湖在高速公路的對面,車主甚至走下車,帶我們穿過車潮湍急的大馬路,確認我們安全走到對面才又往回走上車,我們就站在馬路對面揮手和他們一家說再見。
粉紅色湖泊 Maharloo Salt Lake 是一處鹽湖,夏季降雨密集的時候湖水高漲,夏天結束後露出乾枯的白色湖床。
因為蒸發率高、鹽份高,湖中微小的浮游動植物和細菌使得湖水呈現粉紅色。
靠近馬路邊的湖泊已經完全乾涸了,露出大片晶瑩的鹽粒,旁邊還有工人正在用堆土機把鹽堆成一座小山。
往裡面走還有一大片湖,湖水的粉紅色不像我們看過的照片中那麽鮮豔,但還是透著淺淺的、像是草莓牛奶的淡粉紅色。湖水倒映著雲和天空,像極玻利維亞的天空之鏡。
(不過我們不知道湖有多深,不敢真的踩進去)
回程的路上,我們一樣站在路邊等待便車,
高速公路上的車都開得很快,即使看到我們也很難及時停下,但仍然有部開遠的車又慢慢倒車回來,他們也要回市區,於是順路載上我們兩人,下車前還硬塞給我們兩顆石榴當禮物。
回到青旅,沙發主 Payam 開著車來接我們。
我們本來昨晚要住在他的家,但我們比較晚發送邀請,他回覆我們的時候我們已經訂好青旅了。我們今晚就要離開 Shiraz,沒辦法住在他家,但還是和他約了見面聊天。
Payam 和他的太太一起來,載我們到他家附近的餐廳吃晚餐,吃飽飯後又問我們要不要到他家坐坐,他家就在附近。
伊朗政府在 11 月 16 日凌晨突然宣佈油價大漲三倍,當天全國各地爆發大規模的示威抗議。
Shiraz 是抗議示威規模最大、死傷最多的城市之一。
開車經過主要街道的時候,Payam 指著窗外焦黑的建築,告訴我們:「那是銀行,在抗議示威期間被燒掉了」。
一路上我們至少經過十間以上的銀行,每一間都被燒得烏漆抹黑、無一倖免。如果不是 Payam 說,我真的看不出那些殘破不堪的大樓曾經是銀行。
「這條路上還有銀行嗎?」我問。
「沒有,全部都燒掉了。」Payam 苦笑。
「你們當時有沒有很害怕?」
「我們都不敢出門,也不敢開店,那幾天在街上死了一千多個人。」
Payam 說得很平淡,像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我們是在入境伊朗前一天發現當時伊朗正在進行抗議活動,為了確認情況讀了很多國際新聞,那時候伊朗政府就已經開始鎮壓抗議活動,射殺參與抗議的伊朗人。
那些在國際新聞上看到的、那些對我們來說好像很遙遠的事件,都是一個個真實的人生故事,是這些伊朗人在幾天前還在親身經歷的事情,是一條又一條真實的人命。
此時此刻,突然感覺這些抗議、這些死傷、這些積怨已久的憤怒和無奈離我們好近好近。
政府為鎮壓暴動並避免血腥畫面傳散,在 16 日當天立即封鎖全國網路,我們也因此度過完全沒有網路的六天,各城市分批恢復網路,直到 24 日我們才終於重新連上網。
Payam 跟我們說即使網路已經恢復,卻只有「下載」數據是正常的,「上傳」數據的速度仍然受政府控制刻意降低網速。
「難怪我們的影片和照片都上傳不了!」我們這才恍然大悟!我們一直都是用「能不能流暢地觀看 YouTube 影片」當作一個地方網路好不好、快不快的標準,這幾天來很疑惑為什麼看影片都很順暢,上傳影片卻完全跑不動,現在終於解答了我們的疑惑。
Payam 的家很大很寬敞,客廳掛著幾張他們的結婚照,
他們泡了咖啡和熱茶,還準備了巧克力和水果。
Payam 的太太在家裡有一間美甲工作室,Payam 打開工作室裡的櫥櫃,展示裡面密密麻麻排列整齊的酒,一瓶一瓶的。
伊朗曾經是中東地區最西化、發展最好的國家,但在 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教領政之後,全國人民都必須嚴格遵循伊斯蘭教義,包括不能喝酒、女人在公共場合必須戴頭巾等等。但其實大部分的伊朗人都不喜歡這些規定,我們在伊朗認識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會請我們喝酒,甚至還都會自己在家釀酒,女生也幾乎都不喜歡頭巾,一到室內就會摘掉,也都會提醒我趕快摘掉,好像很怕我戴頭巾會很不舒服一樣(我也是真的蠻不舒服的哈哈哈)。
「你們喝酒是 haram。」我們說,haram 在伊斯蘭教裡是禁止的意思。
「所有開心的事情在伊朗都是 haram。」Payam 開玩笑地說,但也聽得出他們的無奈。
「還有什麼是 haram 的?」我們問。
「不能在家裡辦 Party,如果警察發現會來敲門。」
「女生在家裡就可以把頭巾摘掉對嗎?」
「不行,只有在爸爸、兄弟、老公的面前可以摘掉,有其他家人在場都不行,老公的兄弟也不行。」
Payam 向我們介紹家裡的環境,
「這間原本是要給你們睡的。」他打開一間小房間的門,地板上已經鋪好床墊和被單。「你們真的不多住一晚嗎?」Payam 很想邀請我們在他的家裡住下來,一晚也好。
我和 Scott 其實都想留下,Payam 夫妻倆都很好相處,但我們已經買好今晚的過夜車票,不得不離開 Shiraz了。
晚上 11 點,Payam 開車送我們到巴士站,
我們本來以為只是跟他們一起吃個晚餐很快就結束,所以把大行李都寄放在青旅。巴士站就在 Payam 家附近,但他還是開車回青旅等我們拿上行李,再把我們載到巴士站。
青旅的老闆還醒著,他在 Shiraz 沒有家,每天都睡在櫃檯窄小的長椅上。
我們匆匆忙忙拿好行李和他道別,他和我們握握手,送給我一塊 Shiraz 的小磁鐵。
Payam 和他的太太跟著我們一起進了巴士站,擔心我們搭夜車會肚子餓,堅持要我們帶走兩顆蘋果。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相處時間太短暫所以特別遺憾和感傷呢?但或許如果我們真的在他家住上一晚才會更捨不得吧。
「很高興認識你們!」
我發自內心這麼說,給他們一個深深的擁抱。
他們在巴士旁,確認好我們的班次、確認我們的行李被好好放進行李廂、確認我們上了車、找到座位,才透過窗戶揮揮手離開。
「記得要看 Shiraz Gate 哦!會在你們的左手邊!」
離開前 Payam 不忘記提醒我們。
12 點巴士準時發車,車上的乘客不多,
Scott 早早就到左邊窗戶等著,司機看到他在拍照還特地把車停下,叫他下車去好好拍完再上來。
Shiraz Gate 又叫 Qur'an Gate,是 Shiraz 的城門,人們相信經過 Shiraz Gate 的旅人在旅途上會得到可蘭經的祝福。
巴士駛過 Shiraz Gate,我們正式離開 Shiraz 了。
2019.12.4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旅行紀錄在 YouTube 頻道:https://reurl.cc/EO5zg
訂閱我們,一起探險!
#伊朗 #設拉子 #iran #shiraz
#豬豬隊友 #PiggyTeammates #Scottand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