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臺北101伙伴碑與集體記憶 #你有曾為它駐足停留過嗎?〕
雖然台灣疫情肆虐,但是台北信義區的人潮看似未曾受到劇烈衝擊,上週的端午連假,臺北 101 大樓與購物商圈,依舊出現人潮。
但是各位常常走跳信義區的你們是否有注意過,在101大樓靠信義路那側,有一座由7塊巨型七彩琉璃牆所組成的「伙伴碑」,你們是否有曾為它駐足停留過嗎?
▌伙伴碑的由來
這座由七面三米高、兩米寬的立體彩色琉璃牆所組成的紀念碑,以七巧板拼湊為牆面,採半透明的琉璃材質,一到了夜裡,燈光由空心磚內襯向外照射,七彩燈光更引人注目,成為臺北 101 與捷運出口最顯眼的地標。
2002 年 3 月 31 日,臺灣花蓮外海發生規模 6.8 的強震,臺北最大震度 5 度,各地不斷傳出災情。其中最嚴重的傷亡,發生在當時已興建至二百多公尺高的臺北國際金融大樓(後來的台北101)。
地震當時,正值興建到一半的大樓,因強震晃動,樓頂二支塔吊機具與人字臂鋼鐵從56層的頂樓掉落,擔任吊架操作員的陳信陽、陳又禎連人帶車從高空墜落,懸吊在54樓施作鋼骨組合的林建成、陳錦水遭受鋼鐵重擊,還有助理工程師孫同英被高速墜落的吊架鐵片壓中。
331 工殤事件,造成上述五名工人不幸罹難,另有輕重傷19名,震驚臺灣社會。
▌伙伴碑的特色
2007 年 4 月 28 日,伙伴碑正式揭碑。
這座碑由新加坡裝置藝術家 Florence Ng 設計,以半透明琉璃磚為主要材質,採斜角、直線構成不規則的幾何圖形,意在喚起許多人孩童時把玩七巧板的共同記憶,希望能與本土經驗相互呼應,且碑面以各種形狀堆疊而成,詮釋為工地上不同種族、職種、性別的組成,讓紀念意義更多元。
有童趣、色彩繽紛、生氣盎然、富親近性,是伙伴碑最不同於過往創傷紀念碑之處。
▌集體記憶
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是指一群人集體的共同的記憶。概念最初由法國社會學家Maurice Halbwachs首次完整地提出:
「事實上,過去並非並非如實的再現,......每一件事實似乎都指出,過去並非被保留下來,而是基於現況所重新建構的。
此外,有必要指出,集體的技藝的架構,並非集合個人的回憶而根據事實建立起來的;這些架構也不是空白的形式,可以填塞來自他處的回憶。
相反地,集體的架構正是集體記憶用來重建一種對過去的意想的工具,而在每個時代,對過去的意象是符合社會的優勢思潮的。」
Halbwachs認為個人的記憶是社會所建構出來的,並且是社會當下、共同的關注而引發我們對過去的回憶。甚至,不同的社會團體也能建構、組織他們自己的記憶。
如此一來,那麼又是誰來決定我們要記住過去的那些東西呢?
▌集體記憶的可塑性
許多研究依循著Halbwachs的觀點,發現人們的認知需要依賴物質來傳達。
集體記憶依賴各種文化媒介,譬如:雕像、紀念碑、紀念儀式、文獻、教科書、電視、電影等。
這些研究也早已指出,大眾傳播媒體已經成為強力塑造人們歷史意識的制度化媒介。
甚至可以說:若有人控制了這些文化媒介,他也就控制了集體記憶本身。
英國作家George Orwell的經典小說《1984》裡說:「誰控制了過去,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就控制了過去。」
Orwell想說的是,歷史的詮釋掌握在今人之手,誰詮釋了歷史,誰就可以決定或改變未來的樣貌。
▌伙伴碑所塑造的集體記憶
由於集體記憶的不穩定與可塑性,顯示了若要培養人們對過去特定事件的共同意象,有賴於當代人們的有意為之,這場關於記憶的捏塑,是多方勢力角逐與話語權不斷變動修改的結果,因此也被稱為「記憶工程」。也就是說,「權力」與「利益」是記憶工程的要素。
伙伴碑首面琉璃牆上的主碑文,以中文書寫如下:
從這裡延伸出去的
每一角段每一片段
都有勞動者用生命刻劃的軌跡
獻給所有親身參與 TAIPEI 101 的伙伴
並紀念因工往生的
林建成 孫同英 陳又禎 陳信陽 陳錦水 張達權
人文學者顧玉玲的《集體記憶的民主參與:臺北 101 伙伴碑個案研究》研究之中指出:碑文雖以生喻死,點出紀念主旨。但是在協商建碑的過程中,臺北 101 對職災、工殤的字眼頗有忌諱,堅持以「因工往生」取代。
以「伙伴」取代工人,成為指涉含混的字眼,抹去勞動者與雇主的關係,伙伴也可能簡化了其應有豐富意涵。
伙伴碑的第二面牆,是由曾經參與工程、見證大樓完工的人們的姓名所組成的牆。第一排最前面的磚塊裡,多為政界人物或臺北 101 董座的名字,從:陳水扁、馬英九、陳敏薰、焦佑倫,依次排列。
關於(第二面牆的姓名)「誰置前,誰放後」的問題,已經由這些政界、財團代表默默影響碑文的姓名排序,這也反映了建碑時的社會關係。
其實,主碑體上所呈現的,遠不只有階級、族群,有更多具有豐富意義的展現,期待各位壯士們在疫情稍緩之後,能夠有機會自己去看一看,說不定會看到另一種全新的解讀。
▌結語
請看流言處
#臺灣 #時事 #生活 #新聞 #政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科普 #科普政治學 #民主 #台北 #臺北 #臺北101 #台北101 #集體記憶 #紀念碑 #地震
同時也有30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帝冠式的舊高雄車站有著80年歷史,19年前因應鐵路地下化工程遷移,今天上午重新回歸原位。總統蔡英文、歷任高雄市長都出席見證,迎回這座高雄人共同記憶的建物。不過,前一晚高雄捷運公司接獲炸彈警告,其中包含高捷共構的高雄車站在內,高捷和警方持續擴大巡邏警戒。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
記憶工程 在 侯友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北瑞芳 #舊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 將在年底啟用,大家可以騎乘自行車,享受 #低碳旅遊 的美好。
舊三貂嶺隧道已經沉睡了35年,過去這裡不只是隧道,更充滿 #煤礦產業 和旅客運輸的歷史記憶。工程圖輯隊-新北工務局 規劃將三貂嶺到 #新北雙溪 牡丹間的台鐵舊宜蘭線鐵軌改造成自行車道,在兩年的努力之下,終於要在年底完工。為了保留隧道原有的風貌和自然景觀,工程採友善施作方式,希望到時市民朋友在騎乘自行車時,能盡情暢遊在生態與歷史間。
整體工程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興建自行車休憩站,提供給遊客當作休息及導覽的地方,已在109年完成,會在第二階段完成時一併啟用。而第二階段則是自行車道主體工程,以 #牡丹車站 為起點,穿越 #舊三貂嶺、#三瓜子 隧道到 #三貂嶺車站,預計可在110年底完工。到時希望可以活化山城聚落,串聯瑞芳、雙溪地區觀光路線,帶動 #青春山海線,打造全新旅遊路線。
#新北大工程 #新北好好玩 #安居樂業 #侯友宜
記憶工程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藝術作品在當代光只是表現美,往往也都在傳達人們的生存狀態,藝術家把自己的理解與焦慮等,透過藝術創作表現在自己的作品之中。
下方這則影片來自【高雄市立美術館】上〈南島當代記憶工程─童元昭《來自海洋的度量衡:全球化下的南島觀點》〉。影片當中台大人類學系研究大洋洲的童元昭老師位大洋洲與南島文化做了一個非常容易入門的導論,也帶我們從大洋洲各個國家的公共藝術作品出發,帶我們看到在這區域各島國之中如何面對與思考全球化下的各種衝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18&v=ah9Hdtr6nxk&feature=emb_logo
記憶工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帝冠式的舊高雄車站有著80年歷史,19年前因應鐵路地下化工程遷移,今天上午重新回歸原位。總統蔡英文、歷任高雄市長都出席見證,迎回這座高雄人共同記憶的建物。不過,前一晚高雄捷運公司接獲炸彈警告,其中包含高捷共構的高雄車站在內,高捷和警方持續擴大巡邏警戒。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44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記憶工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帝冠式的舊高雄車站有著80年歷史,19年前因應鐵路地下化工程遷移,今天上午重新回歸原位。總統蔡英文、歷任高雄市長都出席見證,迎回這座高雄人共同記憶的建物。不過,前一晚高雄捷運公司接獲炸彈警告,其中包含高捷共構的高雄車站在內,高捷和警方持續擴大巡邏警戒。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44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記憶工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師大光電工程研究所和日本九州大學所組成的研究團隊,七月在知名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發表新型高效能發光記憶體,未來可望應用在資訊加密存取、網際網路通訊技術。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84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