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華視晚間新聞主播連昭慈、資深攝影記者張書堯,
以《#玉里的法國爸爸劉一峰神父》
榮獲「#社會光明面新聞獎」電視類【特優】。
兩位同事都很客氣謝謝我分享劉神父的故事建議他們去採訪。
其實我並不認識劉神父,要感謝童子賢先生這幾年常常跟我提起劉神父在他花蓮家鄉的偉大事蹟,我才開始注意起劉神父的默默付出。
前陣子 玉里天主堂發生火災意外,劉神父在接收到足夠修繕倉庫的捐款後就急著請大眾不要再捐錢給他們、
呼籲多捐給其他公益團體的大愛,更讓我感佩。
劉神父1966年就從法國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在花蓮落地生根。
從二十多歲年紀輕輕、到現在79歲了,超過半個世紀,劉神父持續照顧著當地許多身心障礙者、街友、和更生人。
他對待弱勢民眾視如己出,因此,被當地人尊稱為「玉里的法國爸爸」。
近年來、他甚至還賣掉了父母過世後留給他的、法國的土地,將錢匯回台灣,幫助了更多生活有困難的台灣人。
以台灣為家、將大半輩子都奉獻給台灣。劉一峰神父說,這片可愛的土地,就是他的家鄉。
真心感動無私奉獻的劉神父,守護著花蓮、守護著台灣。
劉神父的故事:
https://youtu.be/RMB-49kUDOA
**
華視新聞雜誌獲獎連連,除了社會光明面,已經揭曉的新聞獎還包括:
連續第七年榮獲了「#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
得獎作品《#協力創生 #小城的逆襲》系列報導。
2019是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
我們看見各地有心人士紛紛投入搶救家鄉的行列,
理念和行動力都很動人,
但有時卻欠缺具體方向。
於是我們希望借鏡「#地方創生」這名詞和政策的起源地日本。
感謝去年春天有旅宿業朋友在完全不露出品牌、不干預內容、不協助宣傳的狀況下,
還願意帶著我們去蘋果之鄉-青森採訪。
而因為記者 楊依嘉的青森報導引發迴響,
鹿兒島銀行今年竟然主動表達願意幫忙我們提供交通和日文翻譯,
陪我們記者走訪九州鹿兒島取經。
正巧我近幾年利用春節假期,幾乎把九州走了一圈,
跟他們開會討論兩次之後,很快就初步規劃了幾個我認為很有趣的地點。
最特別的是,我問鹿兒島銀行,
為什麼他們願意費心推廣九州的地方創生?
這在台灣是連地方政府都不一定願意好好做的事。
他們說,因為九州也面臨人口外移、老化等困境,
他們希望讓願意努力的在地人被看見、希望台灣人也能多注意到九州的特色而前往旅遊,
他們認為吸引觀光、活化在地經濟,對當地銀行的生意也能有所助益。
這樣的眼光和遠見,
其實是在報導九州農人如何地方創生之外,
我更期待台灣企業也能學習的!!
後續華視新聞雜誌製作人陳汎瑜和記者陳璽鈞又投入了不少心力研究。
於是,華視新聞雜誌採訪團隊兵分三路:
記者陳璽鈞、張書堯,造訪鹿兒島的歷史古城出水市、農業小城日置市、和以溫泉著名的指宿市,
發現有許多做法,相當值得台灣參考。
像是最容易仿效的,
當地政府為了體恤農家接待各國旅客,發給農家「#語言翻譯機」,
幫助農人打破了語言溝通的限制,創造出更大的觀光商機......
#鹿兒島出水市 創生進行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9y1UUqEFuw&t=129s
#鹿兒島日置市 創生總動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GlVbH7w7w&t=92s
#鹿兒島指宿市 創生溫泉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UBfqV9dL1E&t=45s
除了報導日本,
台灣也有不少偏鄉小鎮有一群群可愛的在地人,正在努力。
於是我們找了三個各具特色的台灣小鎮,
記者 于凡凡 、羅哲超Roger Lo 、李宜庭、文楷誠,
分別前往新北市海洋資源豐沛的貢寮、
高雄古都美濃、
和新北市的邊陲三峽,
採訪了好幾個近年來深入偏鄉的地方創生團隊,
他們改造老街,為淳樸的鄉間帶來不一樣的面貌,
也為在地提供了工作機會、促進年輕人返鄉就業;
同時我們也看見台灣第一線公務員,四處奔走、替小城突圍。
省思台灣的地方創生之路:
#貢寮絕美山海 看見創生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0K5EkpyUEk&t=48s
#美濃客家庄 硬頸創生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Hke3jeoos&t=65s
地方創生 #三峽力推在地共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8Xu7EYheb0&t=50s
**
還要恭喜華視新聞雜誌也入圍了六項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
包括莫拉克風災十週年回顧專題-
【莫拉克十年 您過得好嗎?】
【發現熱血山貓幫】
【背水一戰 中崎有機夢碎?】
【防疫專題:呼吸的難題】
【舊衣變提袋 循環共享新概念】
【身在「蝠」中不知福?】
在公布得獎名單前,
主辦人 阮淑祥阮姊還設計了網路人氣獎的票選,
也歡迎朋友們進入網站觀賞影音
投下您認為值得鼓勵的好報導:
https://www.newsaward.org/vote
**
謝謝評審們對華視新聞的肯定。
其實華視新聞的每一則報導都秉持一樣的用心和高標準。
無論有沒有新聞獎,
都謝謝同事們願意奮力實踐公共價值。
也謝謝觀眾朋友們的支持和鼓勵。
我們會繼續努力、發揮對台灣社會的正面影響力!💪
設計群專題製作得獎作品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光看這個作者群,還有春山出版。
這本書不推不行啊...........
----
我們離不開石化,也為石化付出代價,石化業不該是犧牲的體系。
首部揭開半世紀以來臺灣石化地帶變遷的圖文調查報導。
它完整追蹤從一輕到六輕,臺灣社會、經濟、民主、環境與科學發展的歷程,以及未來石化與土地共存的機會。
----
每、一、個、人、都、用、新、台、幣、讓、他、再、刷、啦!
#我不會承認自己莊總編輯一生推
#突然發現春山到目前每一本書都是博客來選書
#如果有出版魯蛇選書我也要選這本
【春山新書預告】
#博客來讀冊金石堂網路書店開始預購
#四月二日正式上市
報導者 The Reporter 追蹤臺灣石化地帶三年力作!
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
A Smoking Island:Petrochemical Industry, Our Dangerous Companion more than Fifty Years
◎ 房慧真、何榮幸、林雨佑、蔣宜婷/著
◎ 余志偉、許震唐、林聰勝、吳逸驊/攝影
✧✦ 誠品、博客來四月選書 ✦✧
✦✧ 我們離不開石化,也為石化付出代價,石化業不該是犧牲的體系 ✧✦
✦✧首部揭開半世紀以來臺灣石化地帶變遷的圖文調查報導 ✧✦
它完整追蹤從一輕到六輕,臺灣社會、經濟、民主、環境與科學發展的歷程,
以及未來石化與土地共存的機會。
◂ ◂ ◂
一九八七年七月臺灣社會才步入解嚴,高雄後勁居民在中油五輕廠展開長達三年二個月的圍廠行動。一九九四年,台塑六輕在雲林濁水溪出海口動工,臺灣出現大型離島工業區。二○一一年四月,原定設於彰化大城鄉的國光石化,在全臺關心環境人士的串連下由總統宣布停建。二○一四年高雄地下管線丙烯外洩造成石化氣爆,造成三十二人死亡,三百二十一人受傷。石化業在臺灣歷史記憶處處留下難以抹滅的記號。
從一九六八年在美援支持下開始有第一座石化廠以來,石化業在臺灣的近兩萬個日子,每一個轉折都說明石化業是一個特殊而複雜的產業,它的誕生往往帶來龐大經濟利益,但也如一條巨蟒綑綁在煙囪下生活的人民,讓他們窒息,淪為環境難民。
報導者從二○一五年後勁五輕關廠開始,針對雲林與高雄的石化地帶進行超過三年的追蹤調查,以兼具歷史縱深與前線發展的報導,全景式地勾勒石化業交纏的國際政治經濟、黨國體制、產業路線、民主化與環境運動、公共安全,甚至是最新的空汙與健康風險關聯之辯的科學戰爭。
我們的日常生活仍舊充斥大量石化產品,石化地帶沒有隨著後勁五輕關廠縮小,而是繼續往南移動,遭八九一根煙囪包圍的大林蒲成為新一代煙囪之島的代表。本書企圖提問,石化汙染難道只能是大風吹的選擇題,還是應該改成是非題,成為可以兼顧人民健康、土地保育與經濟發展的產業?所有生活於臺灣土地的我們,都要共同面對與思考,石化業未來不必然是犧牲的體系,而是催生不斷前進的產業轉型、科學新標準與公民新力量。
◢ 報導者得獎紀錄
最權威的媒體、最榮耀的得獎紀錄
《報導者》團隊傾力投入,極深刻的調查報告
▪「六輕營運二十年:科學戰爭下的環境難民」專題
★榮獲2019年SND(Society for News Design)新聞數位設計競賽銅牌獎
★勇奪2018年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
★入圍2018年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
﹝SND(Society for News Design)是國際重要獎項,得獎者多為紐時、衛報等英美一流媒體﹞
▪「看見高雄土地傷痕:五輕系列與高雄旗山系列」
★榮獲2016年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
◢ 跨界推薦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杜文苓/政大公共行政系教授
林生祥/金曲獎與金馬獎音樂製作得主
侯文詠/作家
柯金源/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
童子賢/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温貞菱/演員
詹長權/臺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鄭有傑/《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導演
══ 作者簡介 ══
房慧真
前中年無業晃蕩,三十七歲開始記者生涯,曾任職於《壹週刊》,撰寫人物專訪;目前為《報導者》資深記者,試圖結合人物寫作與深度報導。著有散文集《單向街》、《小塵埃》、《河流》,人物採訪《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草莓與灰燼──加害者的日常〉獲得二○一六年度散文獎。
何榮幸
入行二十九年,在這個年代仍然以記者為志業。
臺大社會系畢業,曾任臺灣新聞記者協會第一屆會長,多次獲得卓越新聞獎、SOPA亞洲卓越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金鼎獎等獎項,先後在臺大新聞所、社會系任教。《報導者》創辦人兼總編輯,現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臺大社會系兼任副教授。
著有《媒體突圍》、《學運世代》,合著《我的小革命》、策劃《黑夜中尋找星星》等書。
林雨佑
臺師大大傳所畢業。三一八學運時踏入新聞圈,文字、攝影雙棲。曾因採訪社運抗爭現場被警察無故逮捕,社運圈俗稱「跳跳哥」,現為《報導者》記者。
蔣宜婷
《報導者》記者。曾為獨立媒體《新聞 e 論壇》、《焦點事件》記者。關注移民、勞動、人權及文化議題。對於新聞工作仍有很大的好奇心。曾獲卓越新聞獎、SOPA亞洲卓越新聞獎、亞洲人權新聞獎等。合著有《血淚漁場》一書。
══ 攝影簡介 ══
余志偉
「跟攝影一起死去。」
投身新聞攝影工作十七餘年,拿下臺灣新聞攝影大賽二◯一五及二◯一八年度最佳攝影記者,現任《報導者》攝影主任,拓展新聞攝影邊界和教育,嘗試建立新時代影像敘事的論述和實踐,進而改變產業生態和運作模式。
許震唐
自由攝影師,生於濁水溪出海口北岸的彰化縣台西村人。目前從事社區影像工作,於濁水溪畔經營社區空間──台西村影像館。
鏡頭下描寫人、土地、環境的關係與面對環境困境的隱喻,同時藉由影像的力量傳達人、土地、環境之間的自我省思。
策展作品曾入圍台新藝術獎等,著有《南風》(鐘聖雄合著,獲二○一三年誠品書店閱讀職人賞),以及《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攝影作者,獲二○一八年金鼎獎與二○一七年OpenBook非文學類年度好書獎)。
林聰勝
下流老人,打狗過田仔出世,騎車尋找沖淡生活鬱澀,框取順應環境;更愛其違和。
吳逸驊
一九七二年生,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所畢。曾任輔導老師、《Mono》採訪編輯、《刺青》攝影編輯、誠品全球網路內容編輯、《自立晚報》攝影記者、路透社攝影記者、亞新社攝影記者、《新新聞》雜誌攝影記者。二○○七年舉辦「Suspended Border-Mae Sot」個展。曾參與二○○五年「釀造──建國啤酒廠勞動文化影像展」。著作《圖解社會學》,易博士出版。
購書前往➔➔➔
博客來|https://goo.gl/CYxRNg
TAAZE|https://goo.gl/eTgtw6
金石堂|https://goo.gl/BuoUmc
誠品|https://goo.gl/gpLTup
#報導者 #石化業 #犧牲的體系
#六輕 #五輕 #雲林 #彰化 #高雄
#何榮幸 #房慧真 #林雨佑 #蔣宜婷
#余志偉 #許震唐 #林聰勝 #吳逸驊
#春山出版
設計群專題製作得獎作品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5屆後浪賞 #難以歸類特別獎
众展 ZHONG EXHIBITION
嶺東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畢業製作第十八屆
設計整合/蘇亮丞 Sue,Liang-Cheng、陳昱婷 Lee Chen
設計編排/成慧蓁 Hui Zheng Cheng
美術執行/陳也維 Yawei Chen
攝影執行/林珈均 Lin,Chua-Jun
展覽策劃/ 顏有倫 (YuLun Yan)
展覽紀錄/朴載悟 Pu,Zai-Wu
暑假期間正是所有設計科系準大四生如火如荼準備接下來一年的畢業設計製作前置期。過去我針對許多作品給了很多後浪賞的獎項,但其實我一邊在看作品時,一邊也在偷偷觀察每間學校的展場設計。一般而言新一代設計展由大四學生籌組畢聯會後,除了製作自己的畢業製作外也要分擔各項行政事務,如何有效地分配時間對學生來說是一場巨大考驗。各分組中尤以展場組與主視覺為重,#展場設計規劃直接關係到最後的展出品質,而一個好的主視覺不僅能在新一代設計展推廣期間搶先獲得網路關注度,也有助形塑學校設計系品牌形象。
看了這麼多年新一代設計展,每一年同學當然都絞盡腦汁希望設計出讓人印象深刻的展場或主視覺,先姑且不論雙關語的標題命名設定有多氾濫(#真的拜託大家不要再玩同音雙關的梗了...這已經是上個世紀的玩法了),原則上大家不脫商展的形式——設計出一個空間,分區或均等擺放各式各樣的作品到展場上,原因是展場每塊土地面積都是錢,當然要講究坪效。但今年我看到一個非常讓我驚喜的展位,#跳脫出這種固有商展形式,連學校居然也通過這樣的展覽方法,讓我感到不可思議又為之欣慰。那便是 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他們以「众」(音同眾)為題,提倡未來將以為眾人做設計的社會設計趨勢為主要潮流之外,也呼應了目前眾籌制度的成熟帶來新一代的設計新浪潮,同學們挑選題目時也會以此大方向挑選自己的畢業製作專題。主視覺利用PS、AI等2D軟體中內建的3D功能繪製,設計出不同於一般平面設計的效果。
然而最讓我眼睛一亮的是,#他們以策展思維回顧創系18年來的世界設計趨勢演變,在展場中另外設置了一區「#設計編年史廊道」,用他們的角度回溯探索18年來的重要事件、台灣設計何時開始受到重視?甚至是世界性的社會設計趨勢演變。於是他們從2001年的「#台灣設計原力三金典禮」為起點(光是看這命名就知道嶺東科技大學的同學一定是設計發浪忠實粉絲XD),2003年《台灣設計展》誕生、2015年 格式展策的《設計城市展》在台北蔚為轟動、同時嶺東視傳的《淨愛高山》作品也獲得各方媒體報導等......一路回顧寫到2018年3位穆斯林研發口袋裡的真人翻譯,協助難民渡過語言不通的重重難關(社會設計)等。#這樣的策展方式應該是新一代設計展自1981年創立37年首見!
展覽其他觀展細節的安排上也別具用心,為了不影響觀展品質,#他們將所有組別的作品主視覺海報統一張貼在展場中最大的牆面一字排開,#展架設計兩種高度,依據作品特性分區放置,高的桌面配置給產品或包裝,讓觀賞者可以不用彎腰或用奇怪姿勢就能看清作品細節,低桌分配給插畫與平面較突出的組別,讓人可以俯瞰作品的震撼性。
#而他們甚至考量評審來評選時總是會封閉展場造成當時在觀展的民眾不便及不悅(沒錯就是我很常在評選後浪賞時被官方評審大陣仗驅趕出境XDD雖能體諒但每次總會有點不爽哈哈哈),#他們將入圍金點新秀設計獎的作品全數集中在第一道展區,讓評審來看作品時可以集中在最小範圍的展區,就不需要封閉整個展場。能夠具體而微地體貼觀展民眾的流程,這樣的細節規劃真的是要讓我起立大鼓掌!!!
詢問了策劃畢業展的陳也維藝術指導(Art Director),才發現嶺東視傳總指導為「中間研究室」的知名設計師—— Chung Yuan Kuo 郭中元,以及校內教授宋思明老師指導。而 陳信宇 (Hsin Yu Chen) 設計師、品墨設計 王慶富 設計師、 田修銓設計師、佔空間的 Argi Chang 設計師等人都是他們專題指導老師群之一。參與的業師們每個都是經常舉辦或協力展覽的好手,有這樣的品質呈現可以說不意外,#但真的能說服學校單位接受、最後藉由同學的手呈現,那樣的過程想必艱辛!
最後更要為同學把 #資料準備得非常齊全 這件事再次起立鼓掌!參展目的最後其實就是希望有媒體報導或是獲得廠商青睞有了量產上市的機會。我做後浪賞幾年來跟同學要資料的時候,經常會發現有些同學不是覺得作品都展完了,還要補拍很麻煩、或是雖然有拍攝,但其實品質不太OK,直接拿到雜誌上刊登會有問題之類。但這組同學不但照片資料準備完整,展覽狀況也請攝影師側拍紀錄,我拿到照片資料的時候,不禁暗暗驚嘆,#整個過程就是一個非常完整的專業策展團隊執行後的成果。
希望正在準備2019年畢業設計的你,如果你剛好被分到展場組,希望你看到這篇文章可以好好思考一下,明年你們展出的時候希望怎麼被記得、被報導、被傳頌,是否可以超越嶺東視傳在2018年創下的驚人成果?
第五屆後浪賞所有得獎作品公佈到此結束(終於!)
2019年再見啦!(揮手下降)
#書上設計展 #後浪賞
#畢業專題 #畢業製作 #畢業展
#新一代設計展
—————————————————————————————————
2018年《書上設計展3.0--#設計有事嗎?》已經發售,當中除了打破設計領域以 #議題分類 來收錄各設計獎的部分得獎作品之外,也收錄了去年後浪賞作品,甚至邀來10位線上知名設計師進行深度採訪。感謝出版社鼎力相挺,在此跟大家玩一個小活動,要來送出6本《書上設計展3.0》!
活動參加辦法如下:
1.按下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粉絲頁讚
2.#分享任何一篇你覺得很有共鳴的第5屆後浪賞作品介紹文並設定公開(可分享多篇增加得獎率)
3.在轉貼文章當中或作品介紹文底下留言給作品的建議或簡單鼓勵話語
我知道有點麻煩,但我希望可以盡量幫助到這些新人們,你的建議或鼓勵的留言都是給他們力量的最好支持!讓我們一起建置出台灣畢業設計資料庫的正循環!一起給他們一些加油打氣吧!
※《書上設計展3.0》詳細介紹:https://goo.gl/Aio3kR
設計群專題製作得獎作品 在 專題組_105年度 的推薦與評價
恭喜專題組獲獎作品! ... 佳作_1_105007_設計群_國立彰化高級商業職業學校_CIS專題製作銀幸安養照護中心 ·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推動工作圈. ... <看更多>
設計群專題製作得獎作品 在 復興商工廣告設計科- 專題製作競賽歷年作品PDF檔案下載... 的推薦與評價
專題製作 競賽歷年作品PDF檔案下載http://163.23.163.52/main.php?fid=34 105年作品 ... 學校設計群群科中心. 教育部職業學校設計群群科中心網站 ... 金點新秀設計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