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之城:兩千年蜀錦傳承與成都錦官城|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中國古代絲綢的歷史非常悠久,四川巴蜀之地的先民們很早就種桑養蠶,最早的古蜀國君主就號稱「蠶叢氏」。「蜀」字起源若從甲骨文考索,有一種說法也解釋為蠶蟲,代表當地是手工紡織的起源地之一。而蜀錦是古代絲綢品中一種高檔錦緞,今天很多人因為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知道四川成都有「錦官城」的別稱,但蜀錦究竟何時產生,為什麼成都被叫錦官城,蜀錦在歷史上的演變和功用,都值得今天人們回味和探究一番其中的淵源。
精美的蜀錦
一、成都什麼時候開始生產蜀錦?
古代絲綢的歷史非常悠久,四川巴蜀之地作為中國古絲綢的起源地之一,在學術研究的領域來說,關於中國絲綢的如何起源一直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正如古代傳說中教會人們種桑養蠶的蠶叢氏是古蜀人,畢竟是傳說故事。同樣,關於軒轅黃帝的妻子嫘祖教會世人紡織也是傳說,而且嫘祖的故里西陵到底在哪裡說法不一,但有一種說法就是今天江油市的鹽亭縣,她也是古蜀人。
古代傳說無法作為確信的史實,但能夠側面說明四川與絲綢紡織起源的某種關係。而且,古印度地區也早在春秋戰國時候就有中國絲綢通過以四川、雲南為重要媒介的南方絲綢之路輸出,南方絲綢之路產生於秦漢大一統之前,也是客觀事實。
錦緞作為高級絲綢品種,原本並非四川地區獨有,著名建築學和營造學大家朱啟鈐的《絲繡筆記》中說:「蓋春秋末時蜀未通中國,鄭、衛、齊、魯無不產錦。」又云:「自蜀通中原而織事西漸,魏晉以來蜀錦勃興……」西漢時,蜀錦品種已經因為花色繁多,品質優秀而行銷中原和海外。三國蜀漢時期譙周在《益州志》記述:「織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盛於初成」。兩漢到三國,蜀錦的地位一直在國內高級絲綢品中遙遙領先,成為中國優質絲綢品的代言人,也創下歷史上的巔峰榮譽。
三國蜀漢時期,丞相諸葛亮把蜀錦生產放在重要位置,蜀錦不僅是對外貿易的商品,而且也是軍費開支的來源。《太平御覽》引《諸葛亮集》:「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據資料顯示,成都聚集的錦緞織工多達7.6萬人,直到蜀漢滅亡時,庫存的蜀錦綢緞依然多達20萬匹。雖然當時三國之間互相敵對,但像蜀漢和曹魏對蜀錦的貿易一般沒有中止,以曹睿等君主和貴族生活崇尚奢侈,他們對蜀錦卻非常鍾愛。雖然蜀漢北伐階段會中斷貿易,但很多曹魏商人卻會冒險走私大量蜀錦,有時候貴族的需求量大,曹魏官府還會從吳國採購蜀錦,哪怕滿足東吳從中賺取差價。而東吳從劉備入川以後,雙方就開始展開蜀錦貿易。後來劉備伐吳,雙方一度敵對,但諸葛亮恢復與孫權通好以後,貿易就淵源不斷,成為支撐蜀漢經濟的重要渠道。
通過以上,其實大體已經可以了解蜀錦在古代的主要功用,大部分是用於貿易,而變相來說是用於皇帝、貴族的封賞和體現奢華,能夠穿戴蜀錦的無疑都是貴族顯宦。
看到古代諸多文獻資料對蜀錦等高級綾羅綢緞的各種讚美,以及歷史上廣受歡迎,其實並不說明這些高級絲綢品的普及程度非常高,恰恰相反,古代絲綢基本沒有流通民間。儘管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大量民間百姓加入絲綢生產,紡織技術非常普及,但民間很少有人穿得起綾羅綢緞。之所以大量百姓都會生產紡織各種布匹綢緞,主要是提供給官府充當賦稅,尤其南北朝到隋唐實行租庸調制,一是繳納穀物,一就是繳納布帛。
從古到今,蜀錦通過官方貿易到塞外諸國是一大渠道,正如很多史料提到絲綢之路貿易,不論北方草原之路還是南方海路都如此。例如西域一些邦國的蜀錦都普及,如張騫出使西域見到當地流行蜀錦。好比如今眾所周知的精絕國發現的國寶級文物《五星出東方錦護膊》,是漢代蜀錦體現「五色輕絲」高超技法的一級品種,絕無僅有的實物證明。
著名的五星出東方是漢代蜀錦工藝的實證
南北朝之後,唐代蜀錦技術有很大發展,依然主要用於皇室用錦、貿易用錦,蜀錦的流傳進一步遠銷到日本、高麗、新羅和波斯。唐代蜀錦保存到現代的有團花紋錦、赤獅鳳紋蜀江錦多種。北宋再次建立成都府錦院,繼續以貿易輸出為主,尤其南宋半壁江山依然保持富庶與蜀錦的暢銷不無關係。元明以來品種應用更廣,可從元代《蜀錦譜》中窺見一斑。
二、錦官何時出現?成都=錦官城?
成都織錦生產源遠流長是沒有多少爭議的,但是,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錦官,說法有兩種,但兩種說法並不完全割裂。一種比較冷門的解釋,因為四川蜀錦在先秦時期就已經頗有盛名,古人利用流經成都的江水濯錦,色彩明亮鮮豔,而且人數非常多,江水經常呈現五光十色,豔麗似錦,習慣上就稱流經成都的江水為錦江。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張儀、司馬錯等人率大軍攻佔巴蜀。不久,張儀和張若修參考咸陽城而修建成都。有鑑於古蜀以蠶桑紡織著稱,為富庶之地。秦國佔據巴蜀奠定超過中原六國的實力基礎,所以,張儀所建的成都城本就是一座突出商業特徵的城市,於夷里橋南立錦官,專門在蜀錦發達的成都管理蜀錦織造。因此這一說法認為,錦官早在戰國後期就已經出現。
雖然不能完全肯定這一說法的真實性,但西漢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的確在外邦見到有精美的蜀錦流傳,基本是事實。蜀錦流傳西域的客觀實證,也是凸顯古代絲綢之路名揚天下的一個重要依據。西漢武帝多年開疆拓土,因為張騫出使得到市場需求,為了通過貿易絲綢充實國力,進一步加大蜀錦的生產和管理,再次設立錦官,西漢中期將錦官制度化可能更有說服力。
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提供了秦漢時期紡織機的證據
但另一種流傳比較廣泛的說法,還是三國時蜀漢專門在成都設立錦官,以集中管理織錦工匠。從兩漢到蜀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手工業特別發達,南北兩條絲綢之路都不斷輸往外邦,蜀錦美名遠揚。蜀漢在三國中處於弱小,蜀錦是對外貿易、支撐經濟的主要商品,因此專門設置「錦官」集中織錦工匠,規模化地進行蜀錦生產,並特別築城以保護蜀錦生產,被稱為「錦官城」,後人簡稱「錦城」。
南朝蕭梁的李膺在《益州記》裡寫道:「錦城在益州南、笞橋西流江南岸,昔蜀時故錦官也。其處號錦里,城墉猶在。」顯然,成都的確專門為生產蜀錦開闢過一處比較封閉的地方專門叫錦官城,位於城南錦里、其實不完全就等於今天的錦里,而是以老南門大橋以西的一個片區,而錦官官署含糊其詞是「流江南岸」。據《成都街巷志》等書籍考證推測,從今天錦里背後到百花潭一帶都屬於錦官城,而錦官官署大概位於成都以南某處,具體位置測可能是成都百花潭公園以南介於武侯祠之間的某個地方。
據資料顯示,「錦官城」南的織錦工場是當時全國規模最大、工藝技術水平最高的官辦織錦工場。成都東南一直延伸到雙流華陽一帶,還聚集有許多民間手工業織錦作坊。總之,成都城南是最集中、最興盛地區。後來為方便官員和客商往來運輸蜀錦,專門設立錦官驛,是歷史上成都最大的驛站之一,大概位於著名的九眼橋一帶,附近的碼頭也是成都古時候最大的錦江碼頭,著名古詩「王浚樓船下益州」,就是從成都城東南的碼頭出發。
到唐代,巴蜀之地以及成都的工商業一直繁華興盛,號稱「揚一益二」。巴蜀是支撐長安、洛陽京城的經濟重鎮,所以唐玄宗、唐德宗、唐僖宗遇到危難都會往四川逃跑。杜甫的著名詩句「花重錦官城」之所以流傳千古,因為杜甫的優點一貫寫實,他居住在成都城西浣花溪一帶,能夠看到當時錦官城的優美環境,唐朝成都的芙蓉花有名正是從錦官城開始。
杜甫是喜歡花花草草的人,他的草堂周圍樹木,花草,都是他到處向別人要來種子親自種的,所以寫下當時見到城南錦官城花團錦簇樣子。但錦官城並不指整個成都,正如杜甫的另一名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是寫錦官城之外紀念諸葛亮的祠堂。而到五代後蜀的後主孟衍,才把皇宮所在皇城四周也種上芙蓉花,成都就因此流傳蓉城的美名。
成都浣花溪是古代織女們濯錦的地方
唐朝時期的蜀錦在新羅、高麗、日本等地也十分風靡,尤其日本專門流傳「蜀江錦」這一獨特稱呼,在京都正倉院、正隆寺均珍藏有不少高檔精美的蜀錦。從貞觀時期開始,流行古代書法藝術的「文字錦」,例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之類。
當時,由益州大行台檢校修造竇師倫主持設計的一批蜀錦圖案式樣,被唐代宮廷作為內庫織錦的標準範式。竇師倫作為一流蜀錦織造專家,早年是秦王李世民府上的屬官,但他並不是四川人,而是關中望族竇家一份子,據說父親竇抗是李淵之妻竇氏的堂兄。竇師倫廣泛吸收西域地區的圖案技法,設計出許多精美款式,以對稱圖案為基礎,一直風靡到唐代後期。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竇師倫,…敕兼益州大行台檢校修造,凡創瑞錦宮綾,章彩奇麗,蜀人至今謂之陵陽公樣。太宗時,內庫瑞錦,對雉、鬥羊、翔鳳、游鱗之狀,創自師綸,至今傳之。」後來新疆吐魯番、青海都蘭等地都出土過這種蜀錦,如新疆出土的國寶《五星出東方錦護膊》《黃色連珠龍文綾》都是精品。如前段時間五星錦才用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的漢代織錦機重新仿製修復了全部圖文,而《連珠龍文》的背後明確寫有景雲元年(710)雙流縣字樣,都能證明蜀錦的風靡。當時唐朝的貴族女子大都以擁有一件「陵陽公錦」為時髦。
唐玄宗以後,四川地區生絲產地以果州(今南充)、保寧(今閬中)等地著稱,成都主打產錦,如貢品五彩背心在長安每件價值百金。唐朝後期南詔屢屢騷擾成都,多次強行帶走許多蜀錦工匠,使南詔地區也廣泛流行蜀錦,客觀上擴大蜀錦和紡織技術在雲南民族地區的傳播。
宋代蜀錦依然興盛,每年十二月中,專門以四月號稱「錦市」,分門別類生產不同的錦緞,貢品生產有花式和標準,用來市馬的花式圖案又有區分。《宋史.輿服志》中,寫了各級官吏服裝用錦的不同品種。如:「中書門下、樞密、皇親、大將軍以上,天下樂暈錦;三司使、學士、中丞……諸司使、廂主以上,簇四盤雕細錦;三司副使、宮觀判官,黃獅子大錦……凡七等。」基本都是以蜀錦為普遍。北宋流行過一段時間上元節穿的「燈籠錦」,寓意一種五穀豐登的吉兆,也是蜀錦。相傳仁宗的張貴妃穿上燈籠錦,皇帝很喜歡,貴妃趁機告訴仁宗說是名臣文彥博設計的,仁宗十分高興,就把文彥博進一步提拔重用。這個故事記錄在梅堯臣所作《碧雲騢》中,因為張貴妃父親當年曾經是文彥博府上的門客,為了幫助文彥博提議用蜀錦討皇帝喜歡。
宋代開始流傳流水落花錦體現了文人雅趣
文彥博這個故事也標誌了蜀錦開始增添許多文人士大夫的審美風尚,宋代蜀錦的一些風格開始轉變,最著名的就是「流水落花錦」,似乎來自李煜的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以梅花和桃花圖案夾雜波浪紋為主,這種蜀錦一直到明代都十分風靡,而且其他各地錦緞都大量山寨、仿製。也是從宋代起,以蜀錦為標竿,其他地區織錦開始興起,如打著宋錦旗號的江南地區,尤其南宋主打杭州、蘇州的紡織工業,充分借鑑蜀錦的工藝,迅速提升,成為宋朝織錦的代表。但其審美和工藝基礎是蜀錦,正如南宋大詩人陸游來到成都以後,也曾在《晚登子城》詩中感慨:「錦機玉工不知數,深夜窮巷聞吹笙」。
到清代,四川的蜀錦和其他紡織品生產都是全國重鎮,即使太平軍一度佔據江浙十餘年,也以大量生絲和絲綢品遠銷海外賺取利益。而清朝方面就把「織造府」(即著名的江南織造局,曹雪芹祖上出任的)轉移到成都。據《清朝續文獻通考》記載,光緒年間,「成都有機房二千處,織機萬餘架,織工四萬人;絲織品佔全川總額百分之七十,成都以產錦為主」,有「晚清三絕」的「月華」、「雨絲」、「方方」錦。
四川的手工紡織業在西洋機器布匹大量進入以後,曾掀起過著名的土布洋布之爭,一度受到很大衝擊,跟著也順應歷史趨勢進入縫紉機為代表的機器時代。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許哲綸中原」的推薦目錄:
- 關於許哲綸中原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許哲綸中原 在 陳彥廷 Chen Yen-Ting 演出與動態紀錄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許哲綸中原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許哲綸中原 在 [情報] 第八屆榜單v( ̄︶ ̄)y - 精華區LOVE_IDEAL 的評價
- 關於許哲綸中原 在 許哲綸 的評價
- 關於許哲綸中原 在 有人修過"數位聲音後製概論"嗎- 中原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許哲綸中原 在 【從心True To Your Heart】Official MV (Prod. By 中原數音) 的評價
- 關於許哲綸中原 在 【在沒有你的凌晨三點】Official MV (Prod. By 中原數音) 的評價
許哲綸中原 在 陳彥廷 Chen Yen-Ting 演出與動態紀錄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慶晚會演出終於圓滿完成了,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這次是個不可能的任務,老天保佑的奇蹟,只有短短”三個禮拜”,所有環節我們都用衝的,從零開始籌劃到最後幕前幕後加上基隆在地的表演團隊總共372人的演出,要完成這樣的一個演出,大家每一刻每一秒都戰戰兢兢。
【舞動基隆好時光】集結了崇右影藝科技大學與在地青年學子表演團體的師生們,是一次很難得的機會與經驗,重要的回憶,大家一起做到了,獻給台灣頭-基隆,獻給台灣,敬祝基隆揚帆,台灣啟航。
國慶晚會直播連結:一開始就是我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q-jf0EOM5g
2020雙十國慶晚會-民主台灣、自信前行【舞動基隆好時光】團隊名單:
出品人:林金水董事長、俞維昇校長、蔡長青副校長。
藝術總監兼總策畫:謝淑靖導演
文本設計:謝淑靖導演、嘎造·伊漾主任
監製:林寬處長。
總導演:陳彥廷主任。
戲劇總監兼分段導演:王立民副主任。
舞蹈總監:許世宏老師。
音樂總監:劉昱昀老師。
分段導演:王立民副主任、嘎造·伊漾主任、陳冠吟老師。
編舞老師:王有丞副主任、夏紹軒老師、青蛙老師、詹幼君老師、彭丞佑老師。
執行製作:謝志文老師、翁于晴老師。
影像總監:陳禹達主任、施美如老師。
影像記錄:任德昌老師、羅賓。
總務:徐欣慈
彩妝協助:陳幼珍學務長、劉櫻珍、林菡儀
舞台監督:林念祖。
技術總監:鄭國揚老師。
公關行銷:江育銓主任。
合作單位:八斗高中原民班、中正國中繩仙藝鈴隊、建德國中舞蹈班、培德工家、雨都舞團與撼動H.D.A特技劇團、福爾摩沙廣播交響樂團、基隆愛弦樂。
幕後執行組:執行舞監:林念祖、、舞監助理:陳怡琴、燈光執行:吳宗華、燈光助理:黃添福、音效執行、總導助:黃貞綾、視訊執行:楊子億、左右側台舞監:樂學仁 江朝勵 謝舒涵 劉佩宸、機動:邱冠喆
表演藝術系 演藝事業系全體200多位學生
演出舞者 于天 尤勝鋒 尤薪發 毛淑萱 王妮瑄 王則普
王若靜 王梓亘 王鎧綸 冉于昇 包震霆 古佳仟
古庭瑋 田艾倫 白欣平 伍于安 江祐緯 江閎
江嘉駿 何詩婕 佘念宸 余亞芳 余思緰 余舒妍
吳玉麟 吳芷妍 吳采羚 吳奕霖 宋宜芳 宋慧心
李丹尼 李元琪 李心屏 李宇仟 李佩貞 李芳儀
李韋承 李嘉欣 李慧雅 李憶萱 汪寧柔 沈奇
阮懷謙 林侑瑤 林品碩 林星邑 林盈均 林祈
林郁琳 林家妤 林港玲 林琦恩 林筱茜 林萩璇
邱郁涵 邱靖熙 邱馨婷 邵浩鈞 姚采樺 林蓁
查忠瑋 柯芃彣 柯怡靜 柯嘉蓁 洪嘉瀅 胡凱閎
范可欣 凌雙 夏羽涵 奚靖媛 高子妮 高宋琬如
高堂榮 高寧 張采楨 張珀瑋 張家瑜 張惠鈺
張華晏 張新梅 張鳳師 許哲睿 許家瑋 許烜鳳
許皓翔 許筑婷 許詠晴 許雅辛 郭采婷 郭香君
陳于婷 陳君茹 陳妍慈 陳志源 陳芃庭 陳佳音
陳幸妤 陳昌渝 陳芯宇 陳奕晴 陳建佑 陳建翔
陳昱維 陳柏勳 陳羿婷 陳景漢 陳皓軒 陳集賢
陳韶恩 陳曉嫺 陳穎萱 傅鈺阡 羅小瑜 彭立晴
彭詩淵 曾凱翔 曾筱桓 游仁豪 游玟茹 游玟琳
湯可宣 黃立玟 黃紀瑋 黃偉嘉 黃淨旖 黃聖榮
黃靖雯 黃嘉恩 楊予嫺 楊辰沂 楊凱文 楊舒祺
萬家安 葉宛妮 葉宸欣 葉雅雯 董紫容 詹芮紜
廖妤芮 廖品涵 廖茂欽 廖庭儀 闕婉玲 劉芷嫻
劉柏均 劉家榛 劉婷瑄 劉滋絨 劉新民 魏詩娗
劉蕙寧 歐柏甫 歐筱晴 潘崑豪 潘淨智 盧海恩
蕭郁璇 蕭嘉妏 賴子騰 賴怡婷 賴憶萱 霍子晴
謝青郁 鍾侑展 韓啟正 簡郁芳 褚霓 劉準 彭千
大家的敬業,令人感動,一起註記,2020年10月9日,我們一起站在國慶舞台上!
#崇右影藝科技大學
#演藝事業系
#影視傳播系
#表演藝術系
#時尚造型設計系
#數位媒體設計系
#視覺傳達系
許哲綸中原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滿蒙聯姻監視蒙古王公?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滿蒙聯姻是清史、滿族史、蒙古史的重要事件,長達300年,涉及近600人次,民國時期仍然延續。這在世界民族上層關係史上亦屬罕見,不僅遠遠超過中國古代中原王朝與少數民族「和親」人數的總和,而且具有諸多特點,如制度性、指婚制、主動派嫁、互相嫁娶、連續性、地域廣、聯姻方式及具體目的的多樣性,並且實施了諸多配合聯姻的制度,在皇帝指婚之外又有滿蒙王公的自行聯姻,等等。同時,滿蒙聯姻也產生了多方面的作用和影響。拙著《清朝滿蒙聯姻研究》對此已有所論述,現對其他問題予以介紹。
皇族以外的滿蒙聯姻
現在提到滿蒙聯姻,往往是指清朝皇室、宗室王公府第及一般宗室、覺羅之家亦即廣義上的清皇族與蒙古的通婚。那麼,皇族以外的八旗滿洲旗人是否也曾經與蒙古結親呢?
雖無這方面的專門記載,但從一些文獻零星、間接的記述仍可窺其一斑。例如,鈕祜祿氏是滿洲八大家之一,《鑲黃旗鈕祜祿氏家譜》即記載了該家族有四樁與蒙古結親之事,均為康熙初年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後裔:遏必隆長女嫁漠南蒙古巴林部郡王劄什;遏必隆子彥珠之女嫁巴林蒙古郡王劄什之子郡王桑迪達;阿裏袞第六女嫁東土默特蒙古紮薩克貝子朋楚克琳沁;薩爾善長女嫁巴林蒙古四等台吉托和雅爾圖。
根據李慈銘為漠北蒙古女詩人那遜蘭保《芸香館遺詩》所作的序記載,那遜蘭保「幼受詩于外祖母英太夫人」。英太夫人是滿洲費莫氏英志之妻,滿洲完顏氏(《八旗藝文編目》所收《綠芸軒詩抄》),所生之女嫁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駐京蒙古台吉多爾濟旺楚克,那遜蘭保即為此女與多爾濟旺楚克所生。這是滿洲旗人英志之女嫁蒙古的實例,時在嘉道年間。震鈞《天咫偶聞》卷四記:「佛怡仙布政使之室人熙春,蒙古烏梁海氏」,說的是雍正時曾任四川布政使的佛喜(字怡仙,鑲藍旗滿洲人),其妻熙春是蒙古烏梁海氏。這是滿洲旗人娶蒙古女的例子。
清代,很多蒙古王公在蒙古本地和北京都有府第,其中不少人長住北京,清後期約有二三十家。這些駐京蒙古王公與滿族貴族、官宦之家結親者不乏其人,前述那遜蘭保之父多爾濟旺楚克便是漠北蒙古駐京者,布政使佛喜之妻蒙古烏梁海氏熙春也可能是駐京蒙古王公之女。
皇帝指婚之外的滿蒙自行通婚
自行通婚在滿蒙聯姻史上始終存在,清初較少,乾隆以後逐漸增多,嘉道以後成為主流。其中,既有滿族宗室王公與蒙古王公的自行結親,也有皇族之外的滿洲旗人與蒙古的結親。前述滿洲旗人與蒙古的結親均屬自行通婚,因為清廷並沒有制定將滿洲旗人與蒙古指婚的制度。
下面介紹一下宗室王公與蒙古貴族自行結親的情況,根據《玉牒》(即皇家族譜)所記,乾隆朝為30人次,佔該朝滿蒙聯姻總人次的17%;嘉慶至宣統朝為156人次,佔這一時期滿蒙聯姻總人次(172次)的91%。這些聯姻人的皇族一方大部分是當朝皇帝祖父之外的宗室。乾隆初年以後,當朝皇帝祖父之外的宗室是不由皇帝指婚的,他們與蒙古的通婚都是自行結親。
這種自行結姻是在以前皇帝指婚所形成的姻親關係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結果,這些自行結姻的滿蒙貴族不少都是指婚時形成的姻親,滿蒙民族聯姻又有看重門第以及樂於親上作親、世代結姻的習俗,以至出現兩個府第家族之間多次互相結親的現象,如裕親王府與蒙古翁牛特部、肅親王府與蒙古喀喇沁部的聯姻,均屬此類。
滿蒙王公自行結親這種情況,在駐京蒙古王公與滿族宗室王公之間較多。前述漠北台吉多爾濟旺楚克將其女那遜蘭保嫁給滿族宗室肅親王府,即屬於兩家的自行結親,因肅親王一支當時已不在皇帝指婚之列。那遜蘭保所生之子便是晚清著名滿族文人盛昱。另外,應由皇帝指婚的近支宗室,若未經皇帝指婚而與蒙古自行結親,也是被許可的。乾隆二十四年(1759)的上諭說,宗室王公與蒙古「若系伊等之親戚、行走相熟之蒙古,私行給予者尚可,准其私下結親後奏聞」(《欽定八旗通志》卷首十二《敕諭六》)。
滿蒙王公自行結親的事例很多,例如,順承郡王倫柱第十一女嫁阿拉善蒙古親王囊棟布蘇隆;倫柱之子鎮國將軍春定娶漠北蒙古駐京台吉多爾濟旺楚克之妹,即那遜蘭保的姑姑;莊親王綿課第十女嫁翁牛特蒙古郡王敖那克勒迪;貝勒文和(康熙帝之兄裕親王福全的後裔)之女嫁科爾沁蒙古王僧格林沁;僧格林沁的姐姐嫁禮親王全齡;僧格林沁之女嫁貝勒奕綸之子載華;僧格林沁之子伯彥訥謨祜娶怡親王載垣長女郡主;伯彥訥謨祜之子那爾蘇娶瑞郡王奕誌之女;那爾蘇之女嫁毓岐(乾隆帝後裔);那爾蘇之子阿莫爾靈圭娶睿親王魁斌之女郡主;慶親王奕劻的長女嫁漠北蒙古駐京親王那彥圖;那彥圖的一子祺克坦娶鎮國公溥芸之女,另一子祺誠武娶鎮國將軍毓長之女;那彥圖之女嫁睿親王中銓;肅親王隆懃第二女嫁漠北蒙古的車王府,第五女嫁喀喇沁蒙古親王貢桑諾爾布;肅親王善耆之女嫁科爾沁蒙古親王業喜海順。
皇帝指婚並無監視蒙古王公的意圖
清朝皇帝把皇家女指嫁蒙古,是否有監視蒙古王公的意圖?應該說,清帝即使有這種意圖,也不可能以文字形式留諸檔案或文獻資料之中。究竟有無這種意圖,不能作簡單的推測與臆想,而應根據客觀史實進行事理上的分析與判斷。
清朝皇帝對於出嫁蒙古的格格等,絕大多數是從不見面的。他所能見到的只是他的女兒即公主(包括個別養于宮中的侄女而封公主者),而在出嫁蒙古的皇家女中,公主只佔很小比例,為6%(在432人次之中,公主僅有27人次)。其他眾多的宗室王公之女,不僅平時,即使出嫁蒙古指婚時,皇帝也是不見面的,只憑宗人府提供的綠頭牌所記的簡介予以指配。直至嘉慶十年(1805),嘉慶帝才諭令:婚姻大事,如此做法太簡單,命以後將男性一方引見給皇帝,以見其品貌,為宗女擇婿。而本皇族出嫁的宗女,皇帝仍不見面,這在《宗人府則例 · 請旨指婚》中有明確記載。皇帝連宗女之面都從未見過,不可能囑咐她們監視蒙古王公。
乾隆以後,出嫁蒙古的公主都已長期住在北京的公主府,不再居住蒙古地區,如果清帝有意令出嫁公主監視蒙古王公,是不會讓她們長期居京的。另外,公主的丈夫(即額駙)駐京也出於自願,並可隨時前往自己的蒙古部旗處理事務。因此,也談不到讓這些公主監視他們。
乾隆以前出嫁而入居蒙古的公主大多數是嫁到與清廷關係比較密近的蒙古部旗。乾隆以前溯至順治朝,出嫁併入居蒙古部落的公主共12位元,全部嫁與原來主動歸附清廷的蒙古部落,其中5位嫁科爾沁左翼蒙古,2位嫁巴林右旗,1位嫁喀喇沁蒙古,1位嫁翁牛特蒙古,3位嫁漠北喀爾喀蒙古。
科爾沁部是與清皇室關係最近的蒙古部落,公主出嫁之旗又主要是該部左翼中旗,即孝莊文皇后娘家之旗。以公主出嫁該旗,主要緣于世代結親、親上作親的習俗,所以嫁入該部的公主也較多。
巴林蒙古與清皇室的關係也較密近,清太宗皇太極之女淑慧公主為孝莊文皇后所生,順治五年(1648)嫁與巴林部右旗。康熙三十年(1691),清聖祖又將女兒榮憲公主嫁入淑慧公主所嫁的家族,姑祖母與侄孫女同旗同家族生活,與嫁科爾沁左翼中旗的情況類似。
喀喇沁、翁牛特部是康熙帝另外兩位公主出嫁之部,此舉似有「獎酬」之意。在察哈爾蒙古領主布林尼發動叛亂時,喀喇沁蒙古領主紮什不僅拒絕布林尼的策反,而且向康熙帝告密,並出兵平叛。翁牛特部的劄薩克郡王博和多娶皇家郡主,所生之子畢裏袞達賚襲劄薩克郡王,也積極出兵平叛。其後,康熙建木蘭圍場,大片土地主要是喀喇沁部與翁牛特部劃給清廷的。
康熙帝將其女端靜公主嫁與喀喇沁部領主紮什之子噶爾藏,將溫恪公主嫁與翁牛特部畢裏袞達賚之子蒼津,與這兩部的領主結為兒女親家,當是對他們的忠貞與支持的回報與獎勵。如果說康熙帝將女兒出嫁這兩部旨在監視他們,則不近情理,也不合常情。
另外,這兩部鄰接圍場與避暑山莊行宮,康熙帝每年於圍場舉行木蘭秋獮、駐避暑山莊期間,與女兒見面也較方便,《康熙起居注》、《清聖祖實錄》有不少相關記載,這當系康熙將女兒嫁與這兩部的又一層考慮。
再看嫁與漠北喀爾喀蒙古的三位公主。康熙帝之女恪靖公主,嫁喀爾喀土謝圖汗部領主之子敦多布多爾濟。恪靖公主出嫁後,一直沒有居住漠北土謝圖汗部,而是居於遠離漠北的漠南歸化城(起初居住在歸化城以南之清水河),直至去世,始終在漠南的公主府生活,而不在漠北本部。
康熙另一女純愨公主嫁與賽音諾顏部的策淩,策淩從小被康熙帝教養宮中,長大指為額駙,與公主生活在北京。策淩回歸漠北時,這位公主已死于京城,也從未到過漠北本部。
另一位和惠公主則是宮中養女,雍正帝把她指與土謝圖汗部的多爾濟色布騰,在京下嫁結婚,婚後一年多即死在京城,葬於北京東郊東直門外,她這一年多當主要在京居住。
可見,嫁與漠北的這幾位公主,皇帝或讓她們在北京生活,或在漠南居住,與乾隆以後皆居京的公主一樣,皇帝也沒有讓她們入居本部以監視蒙古王公之意。
有一樁婚事也許有這種可能,那就是入關前皇太極之女出嫁察哈爾部。察哈爾蒙古是蒙古大汗所在之部,清入關前的天聰年間,被後金政權聯合其他蒙古部落消滅,林丹汗死,其子額哲歸降後金。皇太極讓額哲仍領其殘部,安置在盛京附近的義州就近控制,又把二公主嫁與額哲,以示籠絡。
皇太極此舉是否有監視之意,不得而知;也許有這種可能,但只是推測,未必是事實。不過,清帝即使沒有這種用意,其客觀作用又並非不存在。察哈爾這一被清廷消滅的部落,倘若其蒙古王公不甘屈從而萌生反叛之念,也許會因皇家公主在側而不得不收斂或打消這種念頭。
總之,清廷出嫁蒙古的宗女,絕大多數與皇帝並不見面,還有一部分是滿蒙王公間自行結親,乾隆以後嫁與蒙古的公主也不入居蒙古,都不存在皇帝讓出嫁女監視蒙古之事。清入關後入居蒙古的公主,都是嫁入與清廷關係密近的部落。從史事及情理上分析,都看不出清帝有將公主、宗女等出嫁以監視蒙古王公的意圖。入關前嫁公主于察哈爾部是否有監視該部之意,尚不清楚,清帝即使有此意,也是極個別的特殊事例。(《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杜家驥)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許哲綸中原 在 許哲綸 的推薦與評價
許哲綸 is on Facebook. Joi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許哲綸and others you may know. Facebook gives people the power to share and makes the world more open ... ... <看更多>
許哲綸中原 在 有人修過"數位聲音後製概論"嗎- 中原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有人修過尤景仰老師的數位聲音後製概論嗎今年選課大權的更新都不知道自己選到的課好不好超麻煩的.... 想請問有修過這堂課的同學這堂課大概都在上 ... ... <看更多>
許哲綸中原 在 [情報] 第八屆榜單v( ̄︶ ̄)y - 精華區LOVE_IDEAL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新店高級中學第八屆畢業生 九十一學年度大學多元入學榜單
班號 姓名 類別 錄取學校 錄取學系
30101 王乃立 申請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戲劇系
30102 王世君 分發 國立嘉義大學 外國語言學系應用外語組
30103 呂宜芳 分發 真理大學 工業管理學系
30104 宋有容 分發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30106 周芯茹 推甄 世新大學 社會心理學系
30107 林思妤 分發 東吳大學 英國語文學系
30108 林秋萍 分發 淡江大學 保險學系
30109 林筱芸 分發 國立嘉義大學 生物事業管理學系
30110 林賦秋 分發 淡江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111 高菁眉 分發 輔仁大學 義大利語文學系
30112 張杏如 分發 世新大學 社會心理學系
30113 張珮忻 分發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幼兒教育學系
30114 張景青 分發 銘傳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115 張筑婷 分發 東吳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116 張維庭 分發 國立政治大學 土耳其語文學系
30117 郭怡君 分發 實踐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臺北校區)
30118 陳佳均 分發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30119 陳佳瑜 分發 輔仁大學 哲學系
30120 陳秋虹 推甄 國立清華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30121 陳靖云 分發 淡江大學 德國語文學系
30122 傅斯瑜 分發 實踐大學 國際貿易學系(臺北校區)
30124 黃婉琪 分發 致遠管理學院 幼兒教育學系
30125 甯筱昀 分發 東吳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127 趙儀杰 分發 國立政治大學 俄國語文學系
30129 潘欣怡 分發 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編輯採訪組(第二部)
30131 羅云珮 分發 國立東華大學 經濟學系
30132 吳奇紘 分發 銘傳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30134 周韋達 分發 明道管理學院 中國文學學系
30135 周漢唐 分發 國立中興大學 財經法律學系
30136 林敬淳 分發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 休閒遊憩管理學系
30137 容沛文 分發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30138 徐魁谷 分發 國立臺北大學 休閒運動與管理學系
30140 董威廷 分發 銘傳大學 會計學系
30141 廖晏崧 分發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30144 鄭仲翔 分發 世新大學 口語傳播學系
30146 謝尚廷 分發 銘傳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
30147 連家祥 分發 實踐大學 會計學系(臺北校區)
30148 俞敦和 分發 國立成功大學 歷史學系
30149 許慈芸 分發 淡江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30150 吳子雋 分發 國立東華大學 應用數學系
30201 毛明雯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30202 王雍儀 分發 東吳大學 會計學系
30203 石微微 分發 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國際傳播組
30204 李元媛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市政暨環境規劃學系
30205 李毓婷 分發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30206 李懷瑩 分發 國立清華大學 人文社會學系
30207 汪政妤 分發 銘傳大學 應用日語學系
30208 周欣瑩 分發 實踐大學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30210 柯珮鈴 分發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英語教學學系(自費)
30211 孫乃崴 分發 國立政治大學 阿拉伯語文學系
30212 徐艾文 分發 淡江大學 俄國語文學系
30213 張秀玲 分發 真理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215 張維倫 分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30216 許宏琴 推甄 銘傳大學 會計學系
30217 陳思諭 分發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特殊教育學系(自費)
30218 陳柏君 分發 國立中興大學 財經法律學系
30219 陳柏穎 分發 實踐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臺北校區)
30220 陳歆怡 分發 世新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第二部)
30221 湯姿吟 分發 興國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學系
30222 黃資穎 推甄 世新大學 行政管理學系
30223 楊孟芳 分發 銘傳大學 應用中國文學系
30224 劉乃熒 分發 東吳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225 劉宛真 推甄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幼兒教育學系
30227 歐陽文欣 分發 中原大學 財經法律學系
30228 蔡宜廷 分發 中原大學 財經法律學系
30229 蕭巧昕 分發 東吳大學 政治學系
30230 繆璯宇 分發 世新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公共關係組
30231 羅鈺華 分發 元智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30232 李健睿 分發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
30233 林易徵 分發 東吳大學 會計學系
30234 林鳳翔 分發 東吳大學 政治學系
30235 張至正 分發 淡江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236 張志彬 分發 長榮管理學院 會計資訊學系
30238 陳效天 分發 國立臺北大學 休閒運動與管理學系
30239 黃文祥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英國語文學系
30240 黃煇策 分發 東吳大學 英國語文學系
30241 廖志宗 分發 國立政治大學 會計學系
30243 蔡子傑 分發 世新大學 行政管理學系
30244 賴佳寧 分發 東海大學 經濟學系(第二部)
30245 謝羽傑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韓國語文學系
30246 簡志宇 分發 東吳大學 歷史學系
30247 劉家成 分發 東吳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248 方聖文 分發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幼兒教育學系
30301 王斐亭 分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30302 史育寧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新聞學系
30303 田燕惠 分發 中原大學 財經法律學系
30304 余宛儒 分發 輔仁大學 影像傳播學系
30305 吳怡慧 分發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幼兒教育學系
30306 吳珮如 分發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幼兒教育學系
30307 吳婉綾 分發 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30309 巫美儀 分發 輔仁大學 社會學系
30311 李思婷 分發 銘傳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30312 周怡賢 分發 國立高雄大學 民族藝術學系
30313 林芷徽 分發 東海大學 法律學系
30314 邱馨葳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觀光事業學系
30315 洪珮珊 分發 實踐大學 國際貿易學系(臺北校區)
30316 高必璇 分發 淡江大學 會計學系
30317 張婕妤 分發 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
30318 張瓅予 申請 輔仁大學 音樂學系
30319 梁佳琪 分發 國立政治大學 阿拉伯語文學系
30320 陳奕秀 分發 實踐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臺北校區)
30321 陳湘菱 分發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幼兒教育學系
30322 曾詩迪 推甄 國立中正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323 童郁雯 分發 長榮管理學院 財務金融學系
30324 覃正芸 分發 銘傳大學 觀光學院
30325 黃稚雅 分發 淡江大學 會計學系
30326 趙于萱 分發 銘傳大學 會計學系(第二部)
30327 劉芳妤 分發 東吳大學 經濟學系
30328 劉美君 分發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30330 蔡文琪 分發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30331 鄭文娟 分發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運動管理學系
30332 賴姵妃 分發 真理大學 應用日語學系
30333 王俊傑 推甄 輔仁大學 影像傳播學系
30334 吳昀哲 分發 實踐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臺北校區)
30335 李桓宇 分發 世新大學 觀光學系旅遊暨遊憩規劃組
30336 李傳文 分發 國立中正大學 財經法律學系
30337 林良洲 分發 逢甲大學 合作經濟學系
30338 林侑成 分發 東吳大學 政治學系
30339 許瑞瑜 分發 銘傳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30340 許銘修 分發 東吳大學 會計學系
30341 游政勳 分發 國立東華大學 諮商與輔導學系
30342 黃一庭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系中國文學組
30343 黃俊誠 分發 淡江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
30344 惲大宏 分發 國立政治大學 俄國語文學系
30345 趙承光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廣告學系(A班)
30346 葉茂勤 分發 銘傳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30347 李珊瑩 分發 淡江大學 日本語文學系
30348 陳智豪 分發 國立臺北大學 經濟學系
30401 王筱芸 分發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402 何佳蕙 分發 輔仁大學 法律學系法學組
30403 何慧娟 分發 大葉大學 會計資訊學系
30404 吳娟娟 推甄 銘傳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405 李玉蘭 分發 實踐大學 生活應用科學學系(臺北校區)
30406 李雅婷 推甄 實踐大學 生活應用科學學系
30407 汪明巧 分發 東海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30408 阮臆菁 申請 淡江大學 教育科技學系
30408 阮臆菁 推甄 銘傳大學 視聽資訊設計學系
30410 林世娟 分發 銘傳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第二部)
30411 林玉凰 分發 銘傳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第二部)
30412 范巧宜 申請 元智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
30413 林香如 分發 淡江大學 保險學系
30414 孫守恩 推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英語學系
30415 師珮綺 分發 東吳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416 秦儀真 分發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幼兒教育學系
30417 翁子茵 分發 真理大學 應用日語學系
30418 高婉琳 分發 銘傳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
30420 莊舒涵 申請 淡江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30421 陳彥儒 分發 元智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數位媒體設計組
30422 陳思葦 分發 國立東華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423 陳姵廷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30424 黃惟聆 分發 中原大學 會計學系
30426 楊末華 分發 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國際傳播組
30427 楊書芳 分發 淡江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30428 鄭安恬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廣告學系(B班)
30429 賴郁蘋 分發 國立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系
30430 賴雅淳 分發 淡江大學 國際貿易學系
30431 顏鈺婷 分發 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初等教育學系(自費)
30432 蘇千懿 分發 國立中央大學 中國文學系
30433 王昱人 分發 致遠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學系
30434 王睿彬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國際貿易學系
30436 呂宗翰 分發 東吳大學 政治學系
30437 尚宗憲 分發 國立嘉義大學 應用經濟學系
30440 林俊榮 分發 東海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第二部)
30441 邱琦翔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會計學系
30442 侯昇遠 推甄 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編輯採訪組
30443 黃有為 分發 淡江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445 欒照明 分發 實踐大學 會計資訊學系(高雄校區)
30447 王哲立 分發 中原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30501 王敬慈 分發 真理大學 經濟學系
30502 田樺晏 分發 銘傳大學 傳播學院
30503 江佳雯 分發 銘傳大學 傳播學院
30504 江秦瑩 申請 實踐大學 建築設計系
30505 呂思萍 分發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航運管理學系海運管理組
30506 李佩俐 申請 元智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507 李貞靜 分發 東吳大學 會計學系
30508 李珮沂 分發 實踐大學 國際貿易學系(臺北校區)
30509 李婷妤 分發 真理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30511 胡至恬 分發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廣播組
30514 張育綺 分發 淡江大學 中國文學系
30515 張逸安 分發 致遠管理學院 財務金融學系
30516 郭家玉 分發 淡江大學 英文學系
30517 陳又慈 分發 逢甲大學 保險學系
30518 陳恹頲 分發 東海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30519 陳俐安 分發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初等教育學系(自費)
30520 陳 潔 分發 輔仁大學 餐旅管理學系
30521 陸 蓁 分發 世新大學 觀光學系(第二部)
30522 曾馨慧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國際貿易學系
30525 葉雅欣 分發 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 國際企業學系
30526 廖玟綺 分發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幼兒教育學系
30527 劉思怡 推甄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影組
30528 鄭信潔 分發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特殊教育學系(自費)
30529 鄭貽萍 分發 東吳大學 德國文化學系
30530 魯怡莉 分發 輔仁大學 影像傳播學系
30532 賴若菡 分發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視組
30533 尤善嵩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系中國文學組
30534 王健丞 分發 真理大學 財經法律學系
30536 李致遠 申請 淡江大學 資訊管理系
30536 李致遠 推甄 世新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30537 林效楷 分發 東吳大學 英國語文學系
30538 林凱文 分發 輔仁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539 張又仁 分發 世新大學 觀光學系旅遊暨遊憩規劃組
30540 張耀洵 分發 東吳大學 會計學系
30541 許瑋麟 分發 東吳大學 歷史學系
30542 陳柏成 分發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社會科教育學系(自費)
30543 黃彥博 分發 銘傳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30544 趙旭昌 分發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
30545 鄭詩穎 分發 淡江大學 經濟學系
30546 賴蒔賢 分發 淡江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30601 李婉君 推甄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幼兒教育學系
30602 李鍾靈 分發 東吳大學 會計學系
30604 邱眉甄 分發 實踐大學 服飾經營學系(高雄校區)
30605 姜依宇 分發 淡江大學 日本語文學系
30606 紀文鈺 分發 東吳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30608 胡郁文 分發 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 管理學院(不分學系)
30609 徐若伶 分發 淡江大學 運輸管理學系(社會組)
30610 徐 薇 推甄 東吳大學 英國語文學系
30611 馬 彬 分發 靜宜大學 會計學系(乙)
30612 張智絢 推甄 東海大學 社會學系
30613 張陽綾 分發 輔仁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30614 張雅芬 分發 銘傳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615 張馨方 分發 輔仁大學 景觀設計學系
30616 郭銘怡 分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30617 陳吟潔 分發 銘傳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30619 陳惠君 分發 輔仁大學 新聞傳播學系
30620 陳筱芃 分發 國立臺北大學 合作經濟學系
30621 陳韻如 分發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學系
30622 馮祺雅 分發 東吳大學 國際貿易學系
30623 黃婷君 分發 逢甲大學 財稅學系
30624 楊佩如 分發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人類學系
30625 楊雅文 分發 大葉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學系
30626 董怡慧 分發 銘傳大學 會計學系
30627 劉曉旻 分發 世新大學 傳播管理學系(第二部)
30628 蔡晏文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
30629 鍾桂萍 分發 東吳大學 政治學系
30631 羅聆之 分發 中原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
30632 嚴文伶 申請 東海大學 餐飲管理學系
30633 李書哲 分發 銘傳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30635 張詩楷 分發 國立臺北大學 統計學系
30636 梁堯凱 分發 輔仁大學 社會學系
30637 曾祐偉 分發 實踐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高雄校區)
30638 黃尉榕 分發 真理大學 會計學系
30639 黃教哲 分發 世新大學 經濟學系( 第二部)
30641 黃暐洲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
30642 趙乃億 分發 銘傳大學 經濟學系
30643 鄭豫璞 推甄 東吳大學 社會學系
30644 謝文富 分發 國立中正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30645 謝冠群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法律學系法學組
30646 顏僑均 分發 大葉大學 會計資訊學系
30647 吳啟光 其它甄試 輔仁大學 社會學系
30649 鄧鈞方 分發 東吳大學 社會學系
30701 王依琳 申請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30702 吳欣芸 推甄 中原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
30702 吳欣芸 申請 元智大學 資訊傳播系
30703 吳思慧 分發 世新大學 行政管理學系
30704 李佩蓉 分發 實踐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臺北校區)
30706 翁曉均 分發 實踐大學 國際貿易學系(臺北校區)
30707 張本華 分發 國立中正大學 經濟學系
30708 莊依平 分發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30709 郭羿岑 分發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初等教育學系(自費)
30710 郭瑋琦 申請 淡江大學 國際貿易學系
30711 陳美馨 分發 開南管理學院 觀光與餐飲旅館學系
30712 陳瀅竹 分發 銘傳大學 應用統計資訊學系
30713 章文蓉 分發 國立政治大學 經濟學系
30714 黃冠儒 分發 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社會科教育學系
30715 黃郁婷 分發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 國際企管學系
30716 黃馨瑩 分發 銘傳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第二部)
30717 楊子靜 分發 銘傳大學 會計學系
30718 楊雅琳 分發 立德管理學院 物流管理學系
30719 楊韻琪 推甄 國立嘉義大學 音樂學系
30720 劉景春 分發 國立臺北大學 休閒運動與管理學系
30721 蔡佩樺 推甄 淡江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
30722 鄭亦卉 分發 輔仁大學 景觀設計學系
30723 鄭婷憶 推甄 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編輯採訪組
30724 蕭欣怡 分發 輔仁大學 歷史學系
30725 鍾雅婷 分發 淡江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726 羅 芙 申請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30726 羅 芙 申請 東吳大學 德國文化學系
30727 羅彩萍 分發 國立嘉義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30728 余紀霆 分發 東海大學 歷史學系
30729 吳其軒 分發 東吳大學 會計學系
30730 林呈威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
30732 林佳俊 分發 國立臺北大學 財經法學系
30733 林政豪 分發 輔仁大學 法律學系法學組
30734 胡哲豪 分發 淡江大學 會計學系
30735 高宏翔 分發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廣播組
30736 高振洲 分發 國立臺北大學 合作經濟學系
30737 許家綸 分發 南華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738 陳俊元 推甄 中國文化大學 韓國語文學系
30739 陳璽丞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經濟學系
30740 游育生 分發 東吳大學 會計學系
30741 黃文昇 分發 淡江大學 會計學系
30742 楊凱雄 分發 淡江大學 產業經濟學系
30743 薛 正 分發 國立嘉義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30744 謝邵杰 推甄 國立政治大學 俄國語文學系
30744 謝邵杰 申請 國立東華大學 英美語文學系
30744 謝邵杰 申請 東吳大學 德國文化學系
30745 謝曜駿 分發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30746 鍾戴安 分發 東吳大學 會計學系
30747 陳海華 推甄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
30748 張 雷 分發 輔仁大學 經濟學系
30801 王雯萱 分發 東吳大學 政治學系
30802 何忠羽 分發 輔仁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30803 呂元昕 分發 銘傳大學 會計學系(第二部)
30804 李佩俞 分發 世新大學 觀光學系旅遊暨遊憩規劃組
30805 周意婷 分發 真理大學 休閒遊憩事業學系
30806 林心怡 分發 銘傳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30807 林佳蓁 分發 淡江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30809 林詠娟 分發 輔仁大學 中國文學系
30810 林學琪 分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30811 金欣德 分發 實踐大學 服裝設計學系(臺北校區)
30812 高菁霙 分發 國立東華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30813 張兆君 分發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初等教育學系(自費)
30814 張宛楹 分發 東吳大學 會計學系
30815 張纒炘 分發 實踐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臺北校區)
30816 連育萱 分發 慈濟大學 醫學資訊學系
30817 陳怡潔 分發 世新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公共關係組
30818 陳曉君 分發 東吳大學 會計學系
30819 章玉婷 申請 淡江大學 歷史系
30820 陳美靜 分發 輔仁大學 景觀設計學系
30821 楊孟凡 申請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系
30821 楊孟凡 推甄 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
30822 廖珈琪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社會福利學系
30824 蔣佳諭 分發 淡江大學 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30825 蔡瑋瑩 分發 東吳大學 日本語文學系
30826 賴幸鈴 分發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運動管理學系
30827 林詠薇 分發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30828 鍾宛庭 分發 輔仁大學 經濟學系
30829 王至賢 推甄 輔仁大學 餐旅管理學系
30830 王奕人 分發 立德管理學院 經營管理學系
30832 吳亞樵 分發 世新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
30833 吳震宇 分發 銘傳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
30834 吳國華 分發 實踐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臺北校區)
30836 林佳民 分發 國立中山大學 政治經濟學系
30837 林其鴻 分發 輔仁大學 法律學系法學組
30838 許漢堯 分發 輔仁大學 經濟學系
30840 黃敬堯 分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學系
30841 廖順章 分發 淡江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30843 劉峻瑋 分發 明道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學系
30844 劉逸廷 分發 銘傳大學 會計學系
30845 潘啟元 分發 元智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數位媒體設計組
30846 張志遠 分發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雕塑學系
30847 張欣嵐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
30849 陳 鵬 分發 銘傳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30850 丁昱晴 分發 東吳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30901 方琦萱 分發 國立中興大學 水土保持學系
30902 俞振緯 分發 中國醫藥學院 醫務管理學系
30903 張永欣 分發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河海工程學系
30907 葉珊綺 推甄 淡江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30908 葉襄菱 分發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商船學系
30910 戴雍宜 分發 銘傳大學 建築學系
30912 王宏榮 分發 國立中正大學 會計學系
30913 王志恩 分發 國立中正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30914 王建智 分發 淡江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30915 任旨洵 分發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30916 余徐維 分發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土地測量與資訊組
30918 呂貽舜 分發 中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0920 李曜成 分發 元智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30921 周仲鯨 推甄 元智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30922 林宇軒 分發 中原大學 工業工程學系
30925 林迪弘 分發 國立中央大學 大氣科學學系
30926 俞兆威 推甄 淡江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30927 柯朝壹 分發 淡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0928 茆哲魁 分發 銘傳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30929 孫天祥 申請 國立清華大學 原子科學系
30930 張士鍇 分發 世新大學 平面傳播科技學系印製組
30931 張孫毅 分發 世新大學 傳播管理學系(第二部)
30932 張竣雄 分發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食品科學系
30934 盛紹愷 分發 中原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30935 許清魁 申請 國立中正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0936 陳宥豪 分發 中原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30937 陳映年 分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球科學系
30938 陳韋銘 推甄 國立政治大學 韓國語文學系
30940 黃稚懿 分發 中華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0941 楊弘鈺 分發 逢甲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
30942 廖宥任 分發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土地測量與資訊組
30943 熊丞弼 分發 淡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0944 劉信廷 分發 中原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30945 陳書瑋 分發 中原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30946 蔡旻翰 分發 銘傳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
30949 韓可興 分發 國立中央大學 大氣科學學系
30950 簡瑞廷 分發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
30951 簡鼎書 分發 國立中央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先進材料與精密製造組
30952 羅永文 分發 華梵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30953 江昀家 分發 淡江大學 運輸管理學系(自然組)
30954 郭至軒 申請 國立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31002 李協謙 分發 中原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31003 沈思瑋 分發 大同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004 周書璇 分發 世新大學 平面傳播科技學系印製組
31005 林沚穎 分發 銘傳大學 電腦與通訊學系
31008 黃心華 分發 銘傳大學 電腦與通訊學系
31009 趙婉婷 分發 淡江大學 化學系應用化學組
31010 鄭耱筑 分發 國立中正大學 心理學系
31013 王子瑾 分發 國立嘉義大學 應用化學系
31016 王維玓 分發 中原大學 工業工程學系
31017 江孟軒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科學系
31018 吳尚彥 分發 東吳大學 物理學系
31019 吳政鴻 分發 輔仁大學 數學系純數學組
31020 呂紹煜 分發 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 資訊管理學系
31021 巫仁凱 分發 長榮管理學院 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
31022 谷德祐 分發 國立中興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31023 林彥廷 分發 逢甲大學 應用數學系
31024 林柏伸 分發 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資訊教育學系
31025 林華偉 分發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機電工程學系
31026 林敬軒 分發 輔仁大學 數學系純數學組
31027 林暐盛 分發 淡江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31029 高國欣 分發 逢甲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31031 張碩文 分發 國立中央大學 大氣科學學系
31032 梅 舒 分發 淡江大學 運輸管理學系(自然組)
31033 許毓麟 分發 淡江大學 經營決策學系
31034 陳文和 分發 輔仁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035 陳亦泓 分發 中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036 陳亭宏 分發 華梵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31037 陳冠州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
31038 陳建融 分發 淡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31039 陳緯倫 分發 中原大學 物理學系
31041 黃博聰 分發 大同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043 詹曜維 分發 國立中央大學 化學學系
31044 褚峻瑋 分發 淡江大學 化學系化學組
31045 劉又碩 分發 義守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31046 蔡宜廷 分發 大葉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系統與計算機組
31047 蔡昇運 分發 銘傳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048 鄭匡佑 分發 輔仁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
31049 鄭欣航 分發 國立東華大學 化學系
31050 賴彥廷 分發 大同大學 材料工程學系
31052 饒瑞宴 分發 世新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31101 吳佩蓉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地質學系
31102 林佳慧 推甄 中原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31103 陳巧怡 分發 逢甲大學 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
31104 陳沛芝 分發 淡江大學 數學系數理統計組
31105 陳慧芳 分發 淡江大學 經營決策學系
31106 廖柔婷 分發 銘傳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107 劉筱君 分發 國立成功大學 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31108 蔡宜庭 分發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31111 王宇翔 申請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112 王成安 分發 國立中央大學 地球科學學系
31114 江昀哲 分發 逢甲大學 自動控制工程學系
31115 江昀宸 推甄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商船學系
31116 吳以淳 分發 真理大學 資訊科學系
31117 吳正晟 申請 空軍官校 機械科
31118 吳宗宸 分發 國立成功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31119 吳俊杰 推甄 淡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120 吳家逸 分發 致遠管理學院 工業管理學系
31121 李俊逸 分發 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
31122 李柏毅 分發 東海大學 數學系
31123 邢祐瑋 分發 華梵大學 工業管理學系
31124 周志穎 分發 真理大學 資訊科學系
31125 林大鈞 分發 逢甲大學 工業工程學系
31127 林彥賓 分發 中原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31128 林柏戎 分發 銘傳大學 電腦與通訊學系
31129 林柏汶 分發 淡江大學 運輸管理學系(自然組)
31130 金奕翔 分發 中華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31131 柯逸民 分發 中華大學 營建工程學系
31132 徐浩元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科學系
31133 張啟軒 推甄 國立中興大學 材料工程學系
31135 梁瑞志 推甄 輔仁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135 梁瑞志 申請 淡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137 郭國彬 分發 淡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138 陳威廷 分發 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 資訊與設計學系
31139 黃瑝寬 分發 高雄醫學大學 化學系
31143 劉威麟 分發 淡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145 劉繼仁 分發 淡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146 鄭宇凡 分發 逢甲大學 都市計畫學系
31147 鄧汎偉 分發 逢甲大學 通訊工程學系
31150 謝佳宏 分發 逢甲大學 水利工程學系
31151 嚴向榮 推甄 東吳大學 資訊科學系
31152 劉祐昇 分發 華梵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31154 李紀恩 分發 國立中央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光機電工程組
31203 呂婷芳 分發 國立成功大學 護理學系(女)
31205 林筱婷 分發 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
31206 曹雪鳳 分發 靜宜大學 食品營養學系(甲)
31207 陳怡蓁 分發 輔仁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
31208 陳慧芬 分發 國立中興大學 昆蟲學系
31209 曾心譽 分發 國立嘉義大學 園藝學系
31210 黃心慧 分發 中山醫學大學 健康餐飲管理學系
31211 楊侑薰 申請 中國文化大學 園藝系
31212 楊采穎 申請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分子科學與工程系
31213 蔡伊琳 分發 東海大學 生物學系
31214 鄭 洵 推甄 中原大學 建築學系
31215 賴音汝 分發 長庚大學 護理學系(女)
31216 閻雅婷 推甄 國立中央大學 大氣科學學系
31217 簡意倫 分發 國立嘉義大學 畜產學系
31218 邱筱莉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園藝學系
31219 丁肇文 分發 真理大學 工業管理學系
31220 江勗良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園藝學系
31223 杜育青 分發 逢甲大學 財稅學系
31224 林佳誼 分發 大葉大學 生物產業科技學系環保生物科技組
31225 林俊翰 申請 南台科技大學 一年及不分系
31226 許育齊 分發 淡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227 陳正昌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大氣科學系
31228 陳易宏 分發 中山醫學大學 心理學系(臨床組)
31230 李家誠 分發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影像技術學系
31231 陳誌豪 分發 國立中央大學 大氣科學學系
31233 曾冠文 分發 實踐大學 會計資訊學系(高雄校區)
31235 黃志強 分發 大葉大學 生物產業科技學系食品生物科技組
31236 黃秉棠 軍校聯招 中正理工學院 電子工程學系
31237 黃冠華 分發 大同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238 黃昱焜 分發 淡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240 劉奎延 分發 高雄醫學大學 生物學系
31241 劉柏璠 分發 臺北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
31242 劉致德 分發 輔仁大學 生命科學系
31243 蔡奉恩 分發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31244 蘇彥成 分發 中原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31245 許博鈞 分發 中原大學 醫學工程學系
31246 楊庭豪 推甄 中原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31247 陳昶銘 分發 元智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自然組)
31248 黃智彥 申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系
31248 黃智彥 推甄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社會科教育學系
31250 林宣佑 申請 國立中央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31250 林宣佑 申請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材料及資源工程系
31251 魏澤宇 分發 國立嘉義大學 土木與水資源工程學系
31252 盧忠揚 推甄 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系
31301 王鴻介 分發 輔仁大學 護理學系
31303 余庭鄞 分發 大葉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資訊系統與網路整合組
31304 沈怡如 分發 國立中興大學 材料工程學系
31305 林宜婷 分發 高雄醫學大學 護理學系
31307 孫倩雯 分發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影像技術學系
31308 徐千婷 分發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資源學系
31309 高怡君 分發 銘傳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31310 陳映竹 分發 國立中興大學 土壤環境科學系
31312 游韻樺 分發 中國醫藥學院 中藥資源學系
31313 葉怡伶 分發 長榮管理學院 資訊管理學系
31314 詹玉華 分發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數學教育學系(自費)
31315 劉冠伶 分發 明道管理學院 精緻農業學系
31316 潘欣婷 分發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31317 賴依鳳 分發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影像技術學系
31318 江知諶 分發 長榮管理學院 資訊管理學系
31319 何哲全 分發 國立中興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31321 巫德威 推甄 國立成功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31322 周佳煌 分發 銘傳大學 醫學資訊與管理學系
31323 林良彥 分發 國立嘉義大學 食品科學系
31324 林忠毅 分發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土地測量與資訊組
31325 林璉瑩 分發 國立嘉義大學 畜產學系
31326 邱彥文 分發 華梵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31327 金柏廷 分發 國立中央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31328 俞宏儒 分發 長榮管理學院 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
31329 徐德馨 分發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自然科學教育學系(自費男)
31331 許書睿 分發 銘傳大學 醫學資訊與管理學系
31334 陳政偉 分發 國立中興大學 森林學系木材科學組
31335 陳進發 分發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31336 曾膺中 分發 國立嘉義大學 農藝學系
31337 廖偉翔 分發 國立中興大學 昆蟲學系
31338 歐陽進耕 分發 臺北醫學大學 護理學系(男)
31339 蔡百祥 分發 輔仁大學 心理學系
31341 鄭唯深 分發 輔仁大學 食品營養學系食品科學組
31342 羅章信 分發 輔仁大學 食品營養學系營養組
31343 楊千聖 分發 靜宜大學 應用化學系(甲)
31344 郭偉豪 分發 淡江大學 經營決策學系
31345 胡乃文 分發 輔仁大學 食品營養學系食品科學組
31346 鄧喻心 推甄 國立中央大學 數學系
31347 黃 量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景觀學系
31348 楊培青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31349 林亮毅 分發 國立中央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31401 王筱韻 分發 中山醫學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31402 何宜璇 分發 中國醫藥學院 生物科技學系
31404 沈丹靈 申請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環境工程學系
31404 沈丹靈 推甄 國立陽明大學 護理學系
31405 周瑋潔 分發 銘傳大學 電腦與通訊學系
31407 高郁涵 分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衛生教育學系
31408 許衍佳 申請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影像技術學系
31409 陳心詠 分發 國立中興大學 應用經濟學系
31410 陳俞樺 分發 慈濟大學 護理學系
31411 曾琦琳 分發 真理大學 數學系
31412 黃于晏 分發 國立嘉義大學 畜產學系
31414 楊家雁 推甄 輔仁大學 生命科學系
31415 劉葶葶 分發 中國醫藥學院 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
31417 顧紫雯 四技二專聯招 嘉南藥理技術學院 藥學系
31418 王良佐 分發 大葉大學 環境工程學系
31419 王錦儀 分發 中山醫學大學 視光學系
31421 吳信宏 推甄 國立中央大學 化學學系
31422 吳家翔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
31423 阮冠誌 分發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31424 林佑宸 分發 國立中央大學 生命科學系
31425 林逸修 分發 國立嘉義大學 森林學系
31427 林靖維 推甄 國立中正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31428 邱奕軒 分發 國立中央大學 大氣科學學系
31429 段奕凡 分發 東吳大學 商用數學系
31430 紀彥百 分發 淡江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31431 胡伯齊 分發 東海大學 生物學系
31432 徐兆擎 分發 中華大學 營建工程學系
31433 張耕輔 分發 中山醫學大學 應用化學系
31434 張瑞芳 分發 中國醫藥學院 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
31435 梁譽耀 分發 銘傳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
31436 楊楚賢 分發 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資源學系
31437 劉永偉 分發 銘傳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
31439 蔣步勤 分發 國立中央大學 大氣科學學系
31440 蔡秉諺 分發 中國醫藥學院 風險管理學系
31441 薛志孝 分發 華梵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31442 鞠東翰 分發 中華大學 營建工程學系
31443 李培聖 分發 中原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31444 柯榮政 分發 靜宜大學 應用化學系(甲)
31445 張俊彬 分發 東海大學 食品科學系
31446 楊淑致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生物學系
31447 朱祁劭 分發 中國文化大學 應用數學系
31501 吳品枋 分發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音樂教育學系(自費)
31502 吳彥瑾 申請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音樂系
31503 吳思伶 分發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音樂教育學系-鋼琴(自費)
31504 呂瑀棻 申請 東吳大學 音樂系
31505 李沛軒 申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系
31506 房修毓 分發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音樂教育學系(自費)
31507 林小玄 分發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音樂教育學系(自費)
31508 林冠玗 分發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音樂教育學系-小提琴(自費)
31509 邱詩涵 申請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音樂系
31510 馬甄翎 分發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音樂教育學系(自費)
31511 張可欣 分發 實踐大學 應用外語學系(高雄校區)
31512 張靖英 分發 國立臺南藝術學院 應用音樂學系
31513 莊千瑩 分發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音樂教育學系(自費)
31514 陳 安 申請 輔仁大學 音樂系
31515 陳奐希 申請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音樂系
31516 陳書敏 分發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弦樂
31517 陳瑤華 申請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音樂系
31517 陳瑤華 申請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音樂系
31518 陳慧宇 申請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音樂系
31519 黃之嬿 分發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音樂教育學系-聲樂(自費)
31520 管淑君 申請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音樂系
31521 劉亦倫 申請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音樂系
31521 劉亦倫 申請 輔仁大學 音樂系
31522 劉佳佳 分發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音樂教育學系(自費)
31523 劉彥婷 分發 輔仁大學 音樂學系-鋼琴
31524 謝旻儒 申請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音樂系
31525 羅智恩 申請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音樂系
31526 蘇薇之 申請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音樂系
31526 蘇薇之 申請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音樂系
31527 龔恩典 申請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音樂系
31528 吳建鋒 分發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系-弦樂
31529 許孟修 分發 國立中山大學 音樂學系-敲擊樂
31530 許哲綸 申請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音樂系
31531 章晏肇 分發 輔仁大學 音樂學系-單簧管
31532 廖邦豪 申請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音樂系
31532 廖邦豪 申請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音樂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163.2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