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分享一波!
俐媽今年教的北一女高三畢業學生李學姊,今年以優異成績錄取台大、政大,也同時錄取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俐媽向學姊邀稿,分享她申請北京、清華⋯大學的經驗,讓學弟妹將來申請時受惠,她不但馬上答應,隔天就送來稿子!神效率!
非常感謝李學姊🙏🏻🙏🏻
教導到你們,願意大方做經驗傳承,是我的福氣❤️❤️
—————————————————————
🔎申請大陸學校
📍我的申請狀況
社會組學生,申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財經大學。
我原本以為自己要指考,所以直到學測成績公布才匆匆忙忙的上工,導致三、四月都塞滿事情,同時還要顧好段考跟平時成績。整段路走來絕對不算輕鬆,甚至努力也並不等同回報,但從中真的可以學到很多,也給自己一個好好認識大陸學校的機會。
*由於各校規定不一,以下經驗分享我會以大部分學校的相同點為主,個別學校的特殊要求如果有需要可以再問我~
📍申請時程
每間學校的申請日程不盡相同,以下以我有申請的學校為主。
二月底~四月初:準備各校初審資料
四月中~五月中:各校公布通過初審名單
五月初~五月底:各校複審
六月初~:放榜
📍參考網站
▪️中國留學社:https://www.chinaeducenter.com
網站裡的「中國留學綜合討論」討論區會有很多同屆考生、學長姐交流,遇到問題都可以在上面發問,通常學長姐都很樂意解答。其他諸如歷屆面試題目、各校初審通過分數也可以在上面找到。
▪️夏潮聯合會:http://www.xiachao.org.tw
上面會有港澳台聯招的報名資訊!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https://www.cdgdc.edu.cn/xwyyjsjyxx/xkpgjg/
具有公信力的學科評估,各類學科的評估結果從A~C都有,可以透過這個網站了解申請學校的優勢學科及劣勢學科,作為申請時的參考。
————————————
🔸初審
需要準備的資料:個人陳述(自傳)、活動及得獎經歷、申請材料掃描件
其他可能要求繳交的資料:推薦信、幹部經歷、自我介紹影片
*實際要求以各校招生簡章為主
📍個人陳述:
每間學校都有字數限制(大多數都是1500內,上財是3000內),跟台灣的自傳最大的差別是不太需要排版,也不需要插入圖片。個人陳述是我最早開始動工也是最花心思的部分,前前後後反覆修改很多次才定稿。我會非常建議學弟妹找學長姐或老師幫忙看、給你建議,自己寫的時候總會有盲點,多聽別人的建議比較能夠看清楚全貌,如果是有大陸申請經驗的學長姐也可以過來人的經驗給你更準確的建議。
📍活動及得獎經歷:
我申請的其中三間學校有數量限制,精挑細選你覺得最有利於申請的經歷上傳!因為每個人的經歷、申請的專業都不一樣,這裡就不贅述哪些值得放上去、哪些不值得,如果自己沒辦法選出來的話也可以跟師長或學長姐一起討論。
📍申請材料掃描件:
這個環節主要需要注意的是系統可能會有單個檔案上傳大小限制或總上傳檔案容量限制。另外也要注意系統接受的檔案格式,通常都是pdf、png、jpg、jpeg。雖然這個環節看似輕鬆但是實際整理起來會覺得超累,所以建議寒假就可以開始掃各種證件(身分證、台胞證、學生證)跟獎狀、證書、成績單等等,開始申請之後就不用花那麼多時間處理這方面的雜務,獎狀證書掃描檔也可以用在個人申請。
📍初審建議:
▪️密切關注各校招生網。每間學校公佈招生簡章的日期都不一樣,可以把目標學校的招生網加入書籤,定期查看(我在三月的時候幾乎每天都看一次)
▪️找到信賴的師長或學長姐幫忙。如果認識在大陸、甚至是在目標學校讀書的學長姐最好,除了可以詢問申請的經驗,也可以請學長姐站在校方的角度給予個人陳述的建議。如果沒有認識的學長姐也沒關係,可以詢問對你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師長是否方便幫你看自傳,或許老師能看見你從來沒發現、且值得寫進自傳的亮點。
▪️千萬不要拖到最後一刻才上傳。例如人大的系統就是提交報名資料之後才會生成報名表,請你印下來給校長簽名,但事前完全不會知道有這個步驟。所以建議學弟妹在每間學校的deadline前三天就提交報名,以防出現任何未知的狀況或是系統問題。
▪️有任何問題直接問招生辦公室。我在申請浙大時需要提交學測成績公證資料,在網路上看到的資訊是可以去大考中心申請,不一定要去公證人事務所;後來寫信問浙大招生辦,招辦老師卻說只接受事務所的公證成績。申請大陸學校的資訊很雜,可能遇到的問題也不少,當你不確定資訊是否正確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詢問招生辦公室。
▪️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申請大陸學校的日程通常會跟學測個人申請重疊(明年個人申請時程延後,可能會比較少撞期),如果兩邊都有申請的話時間管理就顯得很重要。確定學校要求繳交的資料後可以訂下進度(什麼時候以前完成什麼項目、最晚幾月幾號提交申請⋯⋯),我的方法是寫在週計劃本裡提醒自己。
🔸複審
分為面試跟筆試,由於大部分學校僅要求面試,所以以下針對面試部分分享我的經驗。
*上財沒有複審,直接以書面審查決定錄取名單。
📍面試:
跟台灣很不一樣的是,我在大陸學校的面試幾乎沒有被問到專業題,比較常見的反而是機智問答,現場抽題現場回答。這部分沒有特別的訣竅,畢竟反應力跟知識是日積月累的,要在短期內培養不太容易。建議可以多練習講話,平常在學校跟也要申請大學(不論大陸或台灣)的同學一起練習、進步,學習如何應對沒辦法發揮的問題、將擅長領域的問題回答得淋漓盡致,回答時尤其注意自己的表達邏輯。
其次,在面試前至少瀏覽過一遍申請學校的歷史、特色、校訓、校友等等,我被不止一間學校問到這類型的問題(跟其他學校有什麼不一樣、認識哪位商界校友等等)。申請動機除了要準備為什麼選擇去大陸念書、也要留意一下自己申請的專業。申請大陸學校時通常可以填不只一個志願的專業,但是通常填到後面都會出現最後幾個專業跟自己的第一志願專業領域落差很大的情況,建議也準備好一套說詞跟教授解釋為什麼這樣排志願序。
最後,自我介紹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能夠準備的部分,每間學校不論是團面還是個面都會要求中文或英文的自我介紹,不一定要背稿,但至少腦中要有架構,才能在面試時有條理地講出來。
📍複審建議:
▪️相信自己。不要被其他學校的錄取狀況影響,面試算是很主觀的測驗,每間學校想要的學生都不一樣,而且大陸學校的面試通常很友善(與我在台灣的申請狀況相比)盡力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以及想錄取的渴望,相信教授一定會看到的!
▪️熟讀書審資料。很多學校都會從個人陳述或是活動經歷裡問問題,可以特別著墨於你學到什麼、跟你填的專業有什麼連結等。
▪️密切關注報名網站、電子郵件。像北大就是在報名網站裡告知初審通過狀況、面試相關事宜、錄取與否等等,如果不常查看很可能錯過訊息;其他學校則多會寄信通知學生申請進度。你沒辦法預料學校會怎麼通知最新消息,所以每天花點時間檢查信箱、登入報名系統,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想申請大陸學校 該從哪裡著手
📍學測前
全力衝刺學測!大陸學校的初審通過與否很大一部分是由學測成績決定,就算通過標準(頂標/前標/均標),還是有可能要跟其他考生比較級分高低。
📍寒假
估分出來覺得機會很大的話,可以開始準備整理、掃描資料及擬出自傳草稿。這時候也可以瀏覽各校網頁,訂出目標學校和保底學校。
📍開學後
關注各校網頁,隨時掌握申請進度,初審和複審的建議如上。
最後,有些部份的準備我沒有寫那麼細是因為跟準備個人申請差別不大,而個人申請的準備攻略已經有很多資料,所以我沒有再特別提一次。港澳台聯招的部份我沒有特別研究,不過論申請難度聯招絕不比學測申請容易,想查找相關資訊的話可以多上中國留學社網站爬文。如果以上還有不清楚的部份或是想針對個別學校問問題的話都可以私訊問我,祝學弟妹逐夢順利!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
#此篇值得收藏
#成功屬於及早佈局即知即行的人
#台大明明風雲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Zuker租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寄寓🏡 💥寄寓大安館 火熱出租中:https://zuker.cc/goodlivingtaipei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goodlivingtaipei/ 🔎官方網站:https://goodlivingtaipei.com/ ...
「許政大身分法」的推薦目錄:
- 關於許政大身分法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許政大身分法 在 管碧玲 (kuanbil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許政大身分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許政大身分法 在 Zuker租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許政大身分法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許政大身分法 在 [心得] 109律師司法官(智財)上榜心得- 看板Examination 的評價
- 關於許政大身分法 在 #請益身分法參考書請益 - 法律人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許政大身分法 在 張台大vs高台大民法許政大vs侯台大身分法- 看板Examination 的評價
- 關於許政大身分法 在 [心得] 107律師上榜心得(海海)- 看板Examination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許政大身分法 在 [補習] 身分法只上許政大夠嗎? - 看板Examination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許政大身分法 在 管碧玲 (kuanbil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受害者有權利知道加害者是誰—-
我的看法和范雲委員一樣!
我曾經被同班同學作為寫報告的對象長達四年,擔任教職後,和我親近的學生,也會被教官註記為和我親近,然後把資料送進兵役資料。
我的學生在宜蘭服兵役,也受命影印情報資料,紀錄學術界反對運動的活動內容,然後在裡面看到我的名字!
那個恐怖統治的時代,「寫報告」的人,幾乎無所不在!心生畏怖的受害者也比比皆是!
曾有和我親近的學生入伍後,回來哭訴,說他被長官要求入黨,拿出教官註記的資料,企圖讓他臣服,他害怕而憂鬱,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還有一個學生來找我哭訴,說他的同學向他借荊知仁教授的上課筆記,看完竟然找他去「討論」筆記的內容,他說他覺得是在「審問」他,讓他害怕⋯⋯⋯
這一切,時間上恍如隔世,但在我內心的印記,卻永遠歷歷如繪。
我班上這兩個同學,一個移民美國,一個在學術界退休,曾經受國民黨、民進黨提拔,借調擔任公職。其中一位,在被吸收後不久,曾經告訴我「有人會找妳,需要妳為國家做事」!
我一直沒有被吸收,反而很快的變成被監視的對象,因為我開始和「異議份子」許陽明交往。然後,我是校刊編輯、總編輯,而校刊被一個身分不清楚的「指導老師」審稿,是我們的日常~~~~
在那個極權的時代,我的兩個同班同學,充滿愛國的理想,高中剛畢業頂多19歲,情報機構利用經洗腦教育訓練出來的愛國青年,讓他們自以為為國家做事,為社會安定奉獻,針對「黨外=台獨=中共同路人」這三合一敵人,在校園防範他們的出現。甚至把思想自由的學生標籤化,「黑」資料跟著他們到軍中、甚至影響升學。
我的同班同學除了寫我的報告,也寫許陽明的報告,多年後相逢,他告訴我們:「我當時都有特別寫說:你們都是為了國家好」!
唉!我因為對洗腦教育的可怕感同身受,帶著憐憫的心看待他「平庸的愚昧」,竟然沒有要求他道歉!
職業學生有沒有傷害別人?當然會有!被寫報告的同學、老師,很可能人生的際遇無形中受到影響,卻不知道遇到的挫折所為何來?只能哀歎不公平的際遇!
我那個被寫報告的親人第一次報考政大博士班,簡章錄取5名,他考第三名,成績超過標準,結果當年錄取2名;第二次報考,簡章錄取5名,他考第二名,成績很好,結果當年錄取1名。
然後所長很尷尬的親自跟他說,你不要再來考了。
監視不但在國內各領域,海外留學生與社團亦是遭同樣命運。冤死的陳文成,應是源自於職業學生的報告,讓他ㄧ回國就被鎖定?!連海外都有職業學生監視留學生,這不是傳聞!而是事實。
檯面上的人物很多都走過那個恐怖統治的年代,加害者現在可能仍然風光,在台灣社會的溫情主義掩護下,過得很好!
因為溫情主義,台灣的轉型正義不包含清污,甚至在真相調查的制度中,被害者至今都無法知道是誰監視他?!誰曾為職業學生的真相不必揭露,不被歸責。
然而,這不只是法律制度有沒有的問題,這更是道德良心在不在的問題,即使沒有法律,有道德良心的人,至少要真實的反省,承懇的道歉!
而政府的制度,也應該允許被害的當事人知道全部的真相,這一點,我的看法和范雲委員是一樣的!
公布真實姓名,在這塊土地上,才能成為有用的、永遠的歷史教訓!
許政大身分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晚上11時,升降台徐徐落下,二汶揮手告別,身影消失。The Best is Yet to Come音樂響起,觀眾輕聲合唱,直至熒幕打出最後一句歌詞:「最好的尚未來臨」,紅館大燈一亮,示意演唱會結束。散場後,讀到網上留言批評林二汶的勉勵太廉價(「講就梗係容易啦」)。的確,追星或是寄託,卻無法改變the worst is yet to come的殘酷現實;然而在過程中,我們至少可以尋索自己的信仰(絕不限於宗教):在崩壞的世道裏,我所珍視的價值究竟是什麼?而我此生又願意為這套信念付出什麼?//
全文:https://bit.ly/39G5GK8
//面對政權為所欲為,大眾感覺前所未有地無力。移民與否,早成了中產的熱門話題;「政府想點就點啦」成了大眾無可奈何下的集體共識。同一時間,不少從前習慣為社會時政大聲疾呼的香港公民,開始學習小心說話,甚至漸漸沉默寡言,然後一反常態,轉向流行——為MIRROR、Serrini 演唱會門票大費周章,替姜濤、游學修抱打不平,因「我謙(編按:林家謙)」推出新歌而嗌破喉嚨……在愈來愈難捱的日子裏,香港流行文化重新成為許多人日常最大寄託。
現象其實不令人意外。雖然追星一直被主流社會視作「盲毛」行為,煲劇、聽歌更往往被看成不問世事的「港豬」表現,但流行文化的世界本來就廣闊無垠,表面的娛樂至死、消費至上以外,還往往能挑動觀眾的私人情緒,喚醒一個族群的集體身分。符號亂墜、比喻滿瀉的曖昧本質,也令它備受無法坦露情感的一群青睞,甚至有如「隱蔽文本」,在強權意圖封殺一眾公共對話的環境下,依然存活、流傳,讓受壓迫的平民藉此分享真實思想和情感,以至一種「我們還有彼此」的共同體感覺。
以上正是林二汶首次登上紅館舞台的時代背景……//
#明報 #明報即時新聞 #星期日生活 #追星 #林二汶 #阿果 #軟弱無力全是堅忍的證據 #還是必須好好過下去
許政大身分法 在 Zuker租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寄寓🏡
💥寄寓大安館 火熱出租中:https://zuker.cc/goodlivingtaipei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goodlivingtaipei/
🔎官方網站:https://goodlivingtaipei.com/
🔎YT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YwxRjkttmzJ15W7Ct620Q
寄寓,是由周庠跟郭彥廷一手創辦。
因為看見租屋市場上少有品質良好的租屋環境,以及房東和房客之間的對立,
於是他決定放下房仲的身分,轉身投入租屋市場,
期許能成為房東和房客彼此的溝通橋樑,同時改善台灣的租屋環境。
🕐影片大綱
0:44 寄寓 大安館 RoomTour
2:50 寄寓 忠孝敦化館 RoomTour
5:33 寄寓 辦公室採訪
6:32 前房仲的身分是否有影響?
7:13 房仲做了幾年?
7:29 為何從房仲轉做包租代管??
8:15 如何看待政府的租屋法案?
9:23 對房東不繳稅的看法?
10:18 如何看待政府納管包租代管業者?
10:59 經營到現在多久了?
11:09 做網路行銷的目的
11:48 物件的種類有哪些?
12:10 為何物件都選在精華地段?
12:34 做這行業要有地緣關係嗎?
12:54 對公司未來的想像?
13:49 最近的疫情是否有受到影響?
──────────────────────
👀其他品牌公寓採訪👀
▪ HomeSweetHomeShareHouse:https://zuker.cc/hshsh
▪ 景鈞巧窩 上集:https://zuker.cc/Chingwow38_1
▪ 景鈞巧窩 下集:https://zuker.cc/Chingwow38_2
▪ 敲敲共居:https://zuker.cc/cocoliving
▪ 香蕉同居中:https://zuker.cc/bananacoliving
▪ BorderlessHouse:https://zuker.cc/borderlesshouse-taipei-V
──────────────────────
🎬看看ZUKER的租屋改造影片🎬
⬛ 70萬裝潢預算 改造60坪舊公寓變成現代輕奢工業風
▪上集:https://zuker.cc/Gwudg
▪下集:https://zuker.cc/EB8nj
⬛ 25萬裝潢預算 改造台北3層老透天厝成北歐極簡風
▪上集:https://zuker.cc/PV1Bc
▪下集:https://zuker.cc/ngNXd
──────────────────────
🔸想看更多影片?訂閱Zuker ▶ https://zuker.cc/SubscribeYT
🔸想找房?點Zuker 租客官網 ▶ http://zuker.com.tw
🔸想線上預約看房?追蹤Zuker 租客臉書 ▶ https://zuker.cc/Facebook/FYT
🔸想看改造日常?追蹤Zuker IG ▶ https://zuker.cc/IG
────────────────────────
📩業務洽談:zuker@zuker.com.tw
❤ 歡迎各大品牌房東將房源刊登在ZUKER官網
💬 約看房、包租代管、刊登房源服務歡迎私訊臉書
──────────────────────
📌何謂品牌公寓?
在外租屋常常遇到惡房東,房子租給你之後就什麼都不管,東西壞掉也不來修,這時如果你選擇的是品牌公寓,這些問題就不會發生!什麼是品牌公寓呢?就是房東或開發商把房產託管給物業管理公司,物業管理公司會適當重整房子內的裝潢,讓房子感覺更舒適再出租給房客。同時也會提供房客生活上的需求,例如電器維修、和清潔等,若房客之間有爭吵,小管家也會幫助協調。品牌公寓讓你不需要擔心再租屋常發生的那些煩人小事。
#寄寓 #品牌公寓 #台北租屋 #獨立套房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QZ1nGBhZrc/hqdefault.jpg)
許政大身分法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b4lbI1neJ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698RFuIrqE2FebjiClSYqqGCblA)
許政大身分法 在 #請益身分法參考書請益 - 法律人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覺得身分法有甚麼書複習比較好,目前名單有:1許政大的親屬繼承(咖啡色那本,這本有課程能搭著看),2許政大的一本通,3侯台大圖說,4侯台大一本 ... ... <看更多>
許政大身分法 在 張台大vs高台大民法許政大vs侯台大身分法- 看板Examination 的推薦與評價
想問民法跟身分法兩位老師哪位比較推薦我的身分法幾乎是沒底子學校教得太爛... 許政大跟侯台大大家都推許侯聽完試聽感覺會補充很多考試技巧民法張台大跟高台大試聽完都 ... ... <看更多>
許政大身分法 在 [心得] 109律師司法官(智財)上榜心得- 看板Examination 的推薦與評價
一、背景
109年應屆畢業於政大法律系,目前就讀於台大法研所碩一。回顧過往,大一就讀於北
大法律系,於大一升大二的暑假轉學考至政大法律系,在政大待了三年。大學時期的成績
,雖然沒拿過書卷獎,但法律科目基本上算是前段班(除了法理學差點被當)。可能會有
人問我北大和政大有什麼差別?比如師資、讀書風氣、學校資源…等等。我個人覺得,差
別不大,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差別。兩間學校的法律系都有認真教課的好老師,引領我進
入法律殿堂:都有認真讀書、願意互相交流的好同學。但我仍不後悔自己從北大轉學至政
大的決定,不會覺得花半年去準備轉學考,浪費了時間。因為那是當時的我在短時間內激
勵自己、磨練自己的目標,特別是在大一大二容易玩瘋的時期。我覺得轉學考那段時間的
全力準備,包括上補習班,可以說是一次具體而微的專業考試練習跟經驗。順利通過轉學
考,確實為我在準備考研究所的階段增加了不少信心。在研究所考上後,更給自己對國考
增加了自信心,確信自己念書的方式是有用的。所以建議大家,若不確定自己實力在哪時
,多參加各類考試,給自己壓力、給自己信心。
二、成績
(一) 一試
1. 綜合法學(一) (刑法...) : 120
2. 綜合法學(一) (憲法…) : 120
3. 綜合法學(二) (民法…) : 126
4. 綜合法學(二) (商法…) : 86
總分: 452
名次: 司法官212/律師150
(二) 二試
1. 憲法與行政法 : 125 (65/60)
2. 刑法與刑事訴訟法 : 132(69.5/62.5)
3. 國文(作文): 61(33/28)
4. 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一): 87(46.5/40.5)
5. 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二): 123(64.5/58.5)
6. 公司法、保險法與證券交易法: 61.5(30.5/16/15)
7. 智慧財產法: 64(14/27.5/22.5)
總分: 司法官589.5/律師653.5
名次: 司法官1/律師1
(三) 三試
1. 口試: 81.25
總分: 670.75 (名次:1)
三、準備時程
1. 函授進度部分:
在大二下升大三的暑假就買了高點的函授,但花了一整個暑假,加上一整個大三上學期
才把民法一科看完,因為那時候的心態沒有擺正。總覺得時間還剩很多、離考試還很遠,
而且還有學校的課要上,所以好幾天才看一堂。之後又花了一整個寒假以及大三下學期,
把刑法一科看完。在大三下學期快結束時,決定要考法研所商法組,因此開始認真準備商
法組要考的科目。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把商法(公司、證交、保險
、票據)的函授全數看完,又花了一個月時間把民訴(含家事法)的函授全數看完。之後
函授的進度便陷入停擺,直到研究所考完後12天才繼續從憲法、行政法、刑事訴訟法一路
往下看,在一試前1個半月,把小科以外的函授全數看完。在一試前一個月,先嘗試了106
年的一試考古題,成績在460左右,因此對於一試很放心,一試總複習只有在唸不下二試
的書時會拿來看。最後一試總複習,只有多多少少看了刑訴、國際私法、行政法、法英。
考完一試後,購買了讀享的二試總複習,由於師資眾多、堂數也多,因此沒有全數看完,
只挑了憲法、行政法、刑法、刑訴、民訴、公司法、證交法、保險法看。另外,距離二試
前1個半月,突然發現忘記看智財的函授,趕緊在10天內補完。
2. 教科書、參考書、解題書進度部分:
避免過於複雜,因此這部分簡單來說,就是在二試10天前,教科書部分至少看完一遍(
不過有些科目我沒看教科書,或只看了大概,而是直接看參考書、解題書、補習班講義,
詳後述推薦書籍部分),參考書至少看一遍(視科目情形不同,有些看了二遍至三遍)。
解題書也是看了二遍至三遍,甚至更多。看起來好像內容很多、根本看不完,但其實越看
到後面看得越快,覺得過於熟悉的地方也可以甚至跳過。我覺得,若有人說法律不需要死
記硬背,只需要理解,那他只說對一半。因為記憶是理解的開始,若記不住,根本無須談
後續的理解。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假如真的有把教科書、參考書、解
題書好好的唸上幾遍,完全能深刻的體會這句話。無論是法條內容、大法官解釋的解釋文
及理由書、實務判決見解、學說見解,通常都是用辭精煉,甚至唯美、抽象,要理解其內
容、想表達的東西,並且變成自己的東西,在考場上呈現。第一步就是深刻地記在腦海裡
,而除非是天才,否則只唸一遍必定會忘。況且只唸一遍,也很難全部了解其內容、甚至
是有所誤解而不自知。因此多看幾遍有其必要性。我所指的看幾遍,不是看完當下馬上再
看一遍,或隔天立即再看一遍,而是看完一次後,先去看別的科目,等別的科目結束後再
回頭看,這時候仍然還記住的才是真正有記住的,忘記的才是真正不熟悉的。上述重複的
記憶、遺忘的過程,同時也是理解的過程。
四、讀書方式、習慣、技巧
我個人認為充足的睡眠比起熬夜看書更重要,因此每日基本上必定睡滿8小時(1點前睡,
9點前起床),睡飽才有精神跟心情看書,也比較容易專注。每天念書時間不固定(會受
到當天有沒有課、心情好壞影響)。但自大三升大四的暑假開始,每天至少都在7小時以
上、10小時以內(若覺得無法唸到7小時以上,便想想那些已經出社會的人們每天也都辛
苦工作八小時,我們考生每天唸個7小時以上並不為過)。只有在二試考前一個月,才延
長為每天固定12小時。
由於念書時間到,一開始滑手機、發呆、打瞌睡等行為是人的習性,很難避免的。因此計
算自己共唸了幾小時,必須要把此類不專注之時間扣除,推薦同學們使用種樹app,能有
效抑制滑手機,並且滿足成就感(種一棵樹2小時,種4棵樹就可以休息,樹與樹之間可以
短暫休息個15分鐘)。假如在一個地方唸不下,就換個地方唸,比如星期一、二、三在圖
書館,四、五、六改在家,星期日在咖啡廳。另外,一個月總會有一兩天卡關,無論如何
都完全念不下書。這時候就不用強迫自己坐在書桌前,可以做任何自己覺得紓壓的事。不
過一個月最多4天,再多就不行了。所以要確定自己真的卡關,好好珍惜這僅有的四天,
並且確定當天的自己是真的唸不下書。
有人可能會想找同學一起念書,但我念書通常都自己一個人,不會約人一起看。因為我覺
得念書是自己的事。不過,我曾聽一位法官說過,唸法律絕對不能自己閉門造車,必須要
有志同道合的同伴一同討論才能進步。因此找到能一起討論法律的朋友非常重要,才能相
互砥礪、發現彼此不足之處。我跟我的好友約定好,若是唸到一半發現不懂的問題時,先
把問題留在line裡面,在晚上睡前再一同討論。若沒有他與我討論,我不可能有今日的成
績,我真的非常感謝他。
我看書時必定會畫重點,畫重點能讓自己專注、增強記憶。可以準備三種不同顏色的螢光
筆,看第一遍時只用一種顏色,之後第二遍、第三遍再換不同顏色。通常到後來會發現第
一遍有畫的部分常常不是重點,是重點的部分反而常常沒畫到。至於做筆記部分,我個人
覺得不用做太過精美、長篇的筆記,因為太過耗時,而且做到後來會發現參考書或補習班
講義做的比自己做的還漂亮。我個人有做的筆記分成兩種,一種是精簡、能貼在法典上的
便條紙筆記,把精華濃縮在法條旁,在考前快速複習幫助非常之大(比如今年商法第一題
跟智財第三題都剛好是我在鐘響前20分鐘翻到的爭點)。另一種就是答題模板,打在word
檔裡,每看一遍參考書、解題書,基於自己新的理解,都可以有所增減。這兩種筆記已經
屬於自己的東西,再每日重複複習,最終就會在考場上看到題目的那一刻自動跳進腦海中
。做筆記非常之重要,相信唸法律的大家都會常常遇到,覺得很熟悉,但突然就是想不起
來的情況,這時候若是有一點強迫症的人必定非常痛苦、焦慮,此時若曾有做過筆記,直
接在word檔control+f搜尋自己筆記的關鍵字,看到搜尋結果,會覺得非常緩解。建議除
非是過目不忘的天才,否則必須做筆記。
五、推薦用書及函授
1. 我個人對於「一本書主義」的理解是,把一本教科書、參考書、解題書唸好幾遍唸熟
,但絕對不能只有那本,必須還要有其他本參考書、解題書旁徵博引。每本書都會有不足
之處,當唸熟一本後,再去看其他本,就能互相對照、發現不同之處、進行比對。若真的
只靠一本書,一定會有錯誤的理解而不自知,這在考場上非常可怕。
2. 憲法
(1) 高點韓台大的正課、講義
(2) 讀享二試總複習 徐偉超 講義
(3) 憲法解題書 歐律師
(4) 植憲的憲法解題書
從大一開始,憲法一直都是我的弱項,我看函授時其實早把大一時學的忘光了(應該說
大一時根本沒學到甚麼),所以算是重新開始學憲法。我個人覺得韓台大的正課函授上的
很好,很有體系,該上到的釋字也都有上到,並且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解,不過可能因
為時間不夠多的關係,所以沒辦法講的很深入,比較適合建立基礎觀念、打底。韓台大的
憲法講義我看了2~3遍,但看到題目還是會愣住。這時候就需要解題書的幫助了。歐律師
的憲法解題書我非常推薦,是我覺得寫得最好的一本憲法解題書。解題都解的非常有架構
,簡單明瞭但又有深度,不像有些解題書很明顯都是想敷衍考生,對於重要部分含糊帶過
,或寫的內容都是考場上當下不可能寫出來的。歐律師的擬答,幾乎都是考試當下能寫出
來的,我很欣賞這點。今年考到的言論自由以及人身自由,我都是以歐律師這本解題書的
內容為基礎整理出來的答題模板去寫,能拿到這樣的成績我很滿意。歐律師這本解題書我
考前看了4~5遍(不過權力分立部分只看了1遍)。至於植憲那本,我只有覺得不清楚的時後
才拿出來對照。徐偉超的二試總複習我也很推,他上課非常認真,也是用最簡潔的方式整
理出最新釋字、最新法研所考題講解,是考前很大一顆定心丸,我非常佩服他的教學態度
。
3. 行政法
(1) 陳敏—行政法總論
(2) 高點韓台大的正課、講義
(3) 讀享二試總複習 徐偉超 講義
(4) 周董、周凌—行政法題型破解
行政法也是我的弱科,在看函授時也等於是重新開始學。大二剛唸行政法時是看陳敏老
師的教科書打底,但這本真的太難太複雜,我只看到期末考考完就沒接著往下看。韓台大
的行政法真的教得很好,把行政法的體系架構都抓了出來。在唸行政法的時候,常常不知
道自己現在身在何方,這時候韓台大整理的體系就非常有幫助。韓台大的講義我看了4~5
遍,一直不停重新複習,每複習一次,就把解題書拿出來寫,發現有不會寫的,再回頭重
看一次講義。所以解題書也看了4遍左右。行政法真的非常需要”熟悉”,才能有爭點意
識,不然可能連題目在考甚麼都不知道,或就算知道也掰不出來。周董周凌這本解題書其
實寫的怪怪的地方不少(甚至有些地方會誤導考生的觀念,我覺得很不妥),但市面上也找
不太到更好的了,所以假如看這本解題書覺得奇怪的時候,不能一昧相信,一定要找公法
強的同學或學長姐討論,不然真的會觀念錯誤而不自知。
4. 刑法
(1) 林鈺雄—刑法總則
(2) 陳子平—刑法分則(上)、(下)
(3) 高點易台大(陳奕廷律師)的正課、刑法總則、刑分講義
(4) 易台大—考點式刑法一本通
(5) 李允成—與刑法有約解題趣(總則篇、分則篇)
(6) 讀享二試總複習 連芯 講義
(7) 周易的司律二試刑法解題書
林鈺雄老師的刑法總則教科書我看了2遍,對於建立刑法體系跟基礎知識打底能有很紮
實的幫助。易台大的上課也把日派跟德派區分的非常清楚,至少能讓原本只學德派的我不
會錯亂。陳子平老師的刑分教科書也寫得很好,實務見解非常豐富,但由於有兩本,我沒
有完整全部看完,只有在看講義、解題書覺得不清楚時才會當成百科全書一樣回頭去翻閱
。李允成的解題書看了一遍,易台大的考點式刑法一本通看了2遍,都寫得很好。我覺得
易台大的擬答也是考場上當下能寫出來的,用字以及解題架構都簡潔明瞭,我刑法的解題
方式完全是在模仿他的擬答。二試總複習時是看連芯的講義,覺得整理的很詳盡,有助於
快速複習,且有補充許多近期文章在裡面,非常完整,只是篇幅真的太多,有些文章又太
難,所以沒有全數看完。周易的解題書我則是覺得有滿多部分整理的很完整,學說及實務
內容都有。刑法的解題非常需要細膩的心,否則很容易漏掉爭點或是應該要討論的罪名,
這部分需要長期的練習去培養。
5. 刑事訴訟法
(1)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下)
(2) 高點黎台大(黃博彥律師)的正課、刑事訴訟法研析(上、下)
(3) 黎台大(黃博彥律師)—刑事訴訟法實戰解題書
大三剛學刑訴時是看林鈺雄的刑訴教科書打底。之後再看黎台大的函授搭配他的參考書
以及解題書。我覺得黎台大的參考書以及解題書寫得很完整(除了沒收部分有點不夠,要
再自己找資料補足),參考書部分我看了2遍,解題書3~4遍。
6. 民法
(1) 王澤鑑—民法總則、債法原理、不當得利、侵權行為
(2) 李淑明—民法物權
(3) 高點張台大(張志朋)的正課、民法債編(I)、民法債編(II)
(4) 林秀雄—親屬法講義、繼承法講義
(5) 讀享二試總複習 賴川、財產法爭點地圖
(6) 張璐—債法題型破解、張璐的物權法有聲解題書
(7) 林青松—3Q身分法解題書
(8) 許政大(許恒輔律師)—民法(親屬、繼承)
民法主要就是分成財產法與身分法兩大塊。財產法部分,王澤鑑老師的上列幾本書寫得
多好,無庸贅述,可以說是引領我進入民法殿堂的鑰匙,是財產法基礎的基礎,民法的功
力就是建立在這幾本書的研讀上。但是物權部分,我推薦李淑明的參考書,比較淺顯易懂
、容易上手。張台大的那兩本債編參考書,我看了3~4遍,真心覺得讀熟後財產法功力又
能再進一步。賴川的財產法爭點地圖也非常有幫助,財產法唸到後期會有種不知道還要唸
甚麼的茫然感,這時候看賴川的這本書能迅速複習、把一些漏掉的小地方補足,讓人安心
。張璐的債法題型破解、物權法解題書也是增加財產法實力的絕佳解題書,我也都看了3
遍以上。張璐與賴川的解題書,是我認為目前財產法部分最好的解題書,非常用心、解題
也都解的很漂亮、用字遣詞也都很簡潔有力,若考場上能寫出那樣水準的擬答,我相信必
定能拿高分。
身分法部分,我是看林秀雄老師的教科書打底。林秀雄老師的見解我覺得幾乎都非常有
道理,書唸起來也不費力,可以很好的建立身分法的基礎。許政大的身分法參考書(內含
解題擬答),我非常推薦,可以說是身分法的百科全書,有什麼奇怪的身分法問題幾乎都
能在裡面找到。若把許政大這本參考書唸熟,身分法絕對沒有問題。相較於財產法,許多
人可能比較忽略身分法,但我覺得身分法同等重要,因為若是較複雜的題目,通常會把身
分法與財產法混在一起(比如繼承幾乎可以與各種財產法題型結合),且現實生活中也絕對
不少這樣的案例,若身分法觀念不清,家事法的學習必定有受到莫大阻礙。因此絕不能輕
忽這部分。林青松的3Q解題書也寫得很好,不過其中有一點點怪怪的部分要自己小心,不
要被誤導觀念。
7. 民事訴訟法
(1) 劉明生—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
(2) 高點許政大(許恒輔律師)正課、民事訴訟法(上、下)
(3) 讀享二試總複習 李甦 講義
(4) 喬律師的民事訴訟法解題書、家事事件法焦點掃描
(5) 薏偉—這是一本民事訴訟法解題書(進階篇)
(6) 蔡律師—民事訴訟法解題書
由於我是政大的,所以引領我進入民訴殿堂的是劉明生老師。劉老師這本教科書也非常
適合建立基礎觀念,淺顯易讀,對實務見解的介紹很完整,甚至也有例題的解答,很適合
民訴初學者。不過大家都知道民訴的另外一派見解也是不可或缺的,這部分我完全是靠上
列3本解題書去補足,從零開始學習爭點整理。我覺得邱派的爭點整理流程,非常非常重
要,是訓練自己面對實際案例具體應如何處理的利器。若爭點整理能夠熟練,看到落落長
的題目時就不會慌張,因為要如何分析破解的公式早已存於心中。且爭點整理可以說是貫
穿整部民訴,從訴之聲明、訴訟標的理論、證據、法院的闡明義務…等等,都包含在其中
。上列3本解題書都是我非常推薦的民訴解題書,喬律這本我看了2~3遍,其他兩本也都看
了1遍。這幾本都有能互相對照、補充的地方,只看一本可能會有盲點。至於許政大的函
授及參考書,我覺得不錯,不過對於邱派的東西基本上是0,只能用來打底,學習比較傳
統的實務及學說見解,因此必須要再看別的書來補足最新的實務及學說見解。家事法部分
,很多人會賭說不考,但我覺得賭太大,因為沒唸就是75分直接不見,所以這部分還是有
認真讀。至少在考場不要連法條都翻不到。二試總複習我是看李甦的講義,他主要挑了幾
個他覺得比較重要的部分出來,今年有完全命中姜世明老師關於反對抵銷的文章,非常厲
害,我覺得上課也上的很好。
8. 公司法、保險法、證券交易法
(1)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
(2) 葉啟洲—保險法
(3) 劉連煜—現代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
(4) 高點程政大正課、講義(公司、保險)
(5) 讀享祈明正課、二試總複習、講義(公司、證交)
(6) 蕭雄—老師開講:公司法-伏
(7) 海青、溫拿—保險法題型破解
(8) 江赫—老師開講:證券交易法
(9) 里昂、黃程國—證券交易法題型破解
(10) 讀享二試總複習 高宇 講義
當初剛上完學校課程的我其實對於公司法還是概念不清、體系紊亂,期末考是靠死記硬
背去考的,而暑假時看了程政大的講解,對於欠缺基礎背景知識的我有很大的幫助(我原
本連股東、股份的概念都不太理解、甚至花了一堆時間在查”總裁”跟”董事長”的區別
)。讀享二試總複習時,祈明也補充了非常多最新的學說實務見解,整理了很多篇的文章
,我覺得兩個函授老師都上的很好。劉連煜老師的現代公司法,我覺得對於已經有一定基
礎理解的同學能增加很多功力,但若是一開始跟我一樣沒有任何概念的人會有些吃力。
葉啟洲老師的保險法寫得非常非常好,因此保險法不需要再看其他參考書了,只需要熟
讀葉老師這本就足夠(我看了3~4遍),再搭配解題書(也是看了3遍)練習題目,不過由於保
險法基本上有2大派的見解,為了避免觀念不清,所以我還是有看程政大的函授,程政大
就學說之間的區分有說明的很清楚。然後我在二試前5天還是有點緊張,所以還是把高宇
的二試總複習函授拿出來看了一下,也覺得上的很好,適合快速複習,而且他有一套解題
策略,我覺得很有幫助。
證交法部分,劉連煜老師的那本教科書與公司法一樣,需要有些程度再去看會比較合適
。我是看祈明的證交法函授,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學(比如一開始我連上市上櫃興櫃、證
交所、櫃買中心、發行市場、流通市場…等的概念都完全不懂),建立起我對證交法的初
步認識。江赫的那本參考書(含解題)整體而言也很不錯,對於學說實務見解整理的很詳細
。
9. 智慧財產權法
(1)高點伊台大函授正課+講義
(2)齊軒—智慧財產權法題型破解
智財部分沒有甚麼心得好分享,因為考的也不是多好,也沒花很多時間準備(因為是一
試考完才開始準備),只把函授看完,講義看兩遍,解題書看一遍,就直接上場寫了。這
部分比較考驗短期記憶,至少要記得法條在哪。
六、準備技巧及考試技巧
準備技巧只有二個字,就是”練題”。平時練題,考前衝刺期更是瘋狂練題。我從一試
考完到二試,中間寫光了5枝全新黑筆的墨水。平時練題,可以在看完教科書、函授、講
義、參考書各一遍後,開始練。我原則上都是用電腦打字在word檔,可以方便修改、紀錄
。寫完後對答案,把自己跟解題書寫的不一樣的地方用紅字標出來,確認一下是否是自己
寫錯(有時候解題書也有可能錯,或解法不同),找人討論。隔一段時間後,再看第二遍解
題書時,同樣的題目再練一次,看看有沒有仍然卡住的地方,或是有新的發現。通常我們
以為自己已經理解了,但其實不然,因此便須透過作題目來找出卡住的地方,這就是平時
練題的目的。因此平時練題,不用特別去計時或給自己太大壓力。然而考前的練題,雖然
也有前述的作用,但其主要作用在於”讓自己熟悉考試的感覺”,讓自己習慣那個壓力,
在這個壓力下能激發潛力,所以考前的練題就必須要計時、必須強迫自己全神貫注、強迫
自己在看到題目傻眼時仍然能掰出東西來寫。每次考前練題都要模擬自己已經在考場上了
,寫不出來就是明年再來,所以無論如何都要絞盡腦汁。另外,若要認識自己的寫字速度
,就要手寫練題。我的寫字速度是一分鐘約30個字,以民法為例,75分的題目在60分鐘內
要寫完,因此民法一大題應該要寫到1800字左右。手寫練題就可以去計算自己寫題的時間
篇幅,長久下來就會有種難以言喻的感覺,可以判斷在第幾分鐘時應該要寫到如何的進度
。我個人利用這樣的方法,從來沒有經歷過”考試寫不完”的慘痛。
至於考試技巧,同樣也只有兩個字,就是”冷靜”。從經歷轉學考、學校期中期末考、
法研所考試…等大大小小的考試後,我覺得考試當下最重要的就是冷靜。現在法研所題目
、國考題目,每個都有一定的篇幅,很少人能一看就馬上知道怎麼寫,這時候就需要冷靜
,絕對不能慌張,一慌就完了。先從最下面的問號開始看,看題目問了甚麼,再回頭去看
題目,才不會花了一堆時間看完題目,卻只能傻愣在那。唯有冷靜,才能專注,才能發揮
平時的實力,甚至在壓力下發揮超常的實力。就算看完題目不會寫,也多少從開標、抄法
條、或是由分析案例事實開始動筆。有了個開頭之後,後面的思緒就會像把被扭緊的水龍
頭好不容易轉開一般源源不絕的流出來,所以不能花太多時間慌張、發呆、懊悔,也絕不
能放棄。
七、其他
我個人認為準備考試期間仍不能忘記運動,甚麼運動都好,只要是能讓自己出汗的都行
。我通常一個星期去慢跑2-3次,每次跑個半小時左右,選在真的坐不住的晚上,在政大
附近的河堤。跑步的過程,我都會想像隨著我每跨一步、每次身體震動,壓在全身上下每
個角落的壓力就會消散一些,在跑步過程中把法律的問題、人生的問題都拋開,只專注於
自己的呼吸、腳步聲與吹過耳邊的風。
有人可能會好奇要不要看文章。我覺得只要行有餘力就去看,我雖然沒有看很多,但在
念一科念到不知道還要念甚麼的時候,就會去月旦知識庫搜尋月旦法學教室、月旦裁判時
報、月旦法學雜誌…等的內容來看。或是參考書內有整理學者的文章時,覺得整理的不夠
清楚或覺得特別重要的,也是直接找原文出來看。大概總共看了5.60篇左右,不能算多,
但個人認為幫助很大。即使無法記住每篇文章的內容或見解,但看文章的過程也是讓自己
隨著各個厲害的學者的思維,練習從各種不同角度審視問題的能力,對於自己寫擬答上也
能增加廣度與深度。但在還沒有唸熟基礎的教科書、參考書之前,不能本末倒置。
八、結論
國考是個地獄,我真心這麼認為,也非常感恩我只準備了一次就上岸。但這個地獄是個
磨練自己、增加自己實力的絕佳之處,沒有磨練、沒有成長。若沒有國考期間這麼認真的
念書,也配不上日後擔任決定他人命運的法官、檢察官或律師的實力及身分,我在備考期
間一直是抱著這個想法在準備。我非常幸運,不用半工半讀,不用煩惱買函授、買書的錢
哪裡來,我能有現在的成績絕不能少了家人、朋友的幫助,以及莫名好的考運。
日劇「半澤直樹」裡,主角的父親曾告誡過他,「不管你日後做什麼工作都好,但絕對
要珍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能像機器人一樣的工作」。許多人會準備考試準備到把手機
關機、不與他人接觸、不關心家人朋友、不關心社會議題、新聞時事的程度,但我覺得這
樣就有點過頭了。我們準備的是法律考試,法律是為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而生,因此絕不
能因準備考試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
最後,與大家分享,我學習法律至今令我印象最深刻一段話,是許宗力教授曾在某篇文
章中所言:「法律人之天職應在協助、保護有受保護需要的人;如何保護?就是具有最起
碼的同理心,能夠體會其痛處,窮盡法釋義學的各種可能,去維護權益,甚至發掘出法律
的缺陷,設法去改變它;若法律人僅只以冷靜、超然、價值中立自居,以為這才是稱職法
律人,錯了,這頂多只是使自己淪為一部眼盲而冷血的法律適用機器而已。」這段話我在
往後的日子中也都會謹記在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127.16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611209339.A.33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