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己事務 》公視法再不修,董事只能找「神主牌」❓
▍完整節目|https://youtu.be/thKFC9ariyY
▍Podcast|https://link.chtbl.com/ptstalk-2021-09-22
文化部拋出要修 #公視法,除了鬆綁法定預算外,#下修董事門檻 與 #指定董事長 都成為爭議焦點,有學者批評,這將毀壞公視獨立性,但公視董事難產問題,卻也亟待解決。
❓ 四個數字看懂,為何公視「家裡沒大人」?👉https://bit.ly/3EIiOwd
延任近兩年的現任董事、卓新獎基金會執行長 #邱家宜 來到有話,坦言現行董事選任體制早已「走不下去」,也向政府疾呼,應該放下政治企圖,嚴肅面對公視發展。曾經擔任審查委員的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 #莊伯仲 也認為,董事門檻必須修改,但應檢討文化部的政策溝通和法案措辭引發爭議。
.
.
.
👤莊伯仲:
我擔任過第五屆公視董監事的審查委員,那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
我必須說,當時是一個很不愉快的回憶。我可以這樣為這段回憶下個註解:我擋你,你卡我,冤冤相報。
▍超高門檻,也選不出更好的董事
目前公視董事產生的機制很理想化,只要在野黨掌握關鍵少數,就可以卡死,換人執政的時候,又換成另一方來卡。因此,基本上,我支持文化部的草案下修門檻。
只是我很納悶,二十年前支持《公視法》的學者和民代,今天在哪裡?事實上,行政院長 #蘇貞昌、駐日代表 #謝長廷,都是當時在立法院支持法案的立委。然而我認為,當時的立法設計是不食人間煙火。
有一票人反對降低門檻,認為過去幾年,即便辛苦一番,也還是選出董事,表示只是提名人選不夠好,才無法通過 #四分之三門檻。然而,因為人選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刷掉,政府最後常只能提出一些「神主牌」,好讓人不敢刪。
例如五月天的 #阿信、#施振榮 董事長,還有 #童子賢 等人──他們當然都是社會賢達,可是他們懂公共電視嗎?而且公視董事是無給職,在有本業的情況下,他們除了開會共襄盛舉,能夠真正參與多少?
因此,如果門檻再不修改,接下來恐怕只能請出證嚴上人、星雲大師或是林義雄這種等級的人了──即便他們被選上,能不能對公視發展有所幫助,也要打個問號。文化部有勇氣來面對問題、予以解套,值得肯定,因為公視不能再空轉下去。
▍「指定董事長」風波,缺乏政策溝通
但是我也要譴責文化部,草案過程太過粗糙,幕僚工作不足。
文化部草案用「#指定」董事長,引起很多反感。但事實上他也要經過三分之二的審查,根本和提名董事是同一回事,沒有那麼可怕。因此,法案條文應該寫成「提名董事時,一併提名董事長」,大家心裡就舒服很多。畢竟在民主時代,「指定」聽起來總有威權意味。
文化部的修法草案,也是公布在網站上、新聞報導後,我們才知道的。文化部在公共政策的形成過程,有沒有廣徵民意?文化部長是否投書媒體、下廣告或接受聯訪,來說明目前的困難?條文有沒有找產、官、學界舉辦座談,或是從焦點團體凝聚意見?好像都沒有,突然就蹦出來了。
此外,我認為另一亂源是審查委員的組成方式。我不是針對審查委員本人,但委員會以 #政黨比例 組成,誰在立法院席次多,就可以推派更多代表,這就注定無法與政治干預脫鉤,董事審查將永無寧日。如果日後維持這種組成方式,我對後續發展不樂觀。或許可以思考由政黨比例佔其中一半,另一半由民間團體組成,會比較多元。
---我是分隔線---
👤邱家宜:
▍指明董事長,也是公眾監督?
在這次《公視法》修法的藍圖中,攻擊的矛頭看起來都指向「董事長產生機制」的部分。但是在我看來,這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董事長的產生,雖然過去是董事互選,但坦白講,大家在拿到董事名單的時候,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董事長人選放在哪裡。也因此,過去在互相政治杯葛的時候,只要看到像是董事長的候選人,就會馬上被砍掉。
董事名單應該是一個整體治理的團隊,包含各種不同角色的人,但在這樣的結果之下,總是無法作為一個團隊被呈現。這是過去經常發生的事。
因此,未來如果董事長人選「提前曝光」,大家提前聚焦,讓候選人在審議階段,就以董事長被提名人的身分接受檢視,這反而有利於領導者的問責,其實並沒有不好。因為社會大眾較難理解,所以很容易被導向說這是「#政治干預」,畢竟董事長是最明顯的指標。但這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
最急切的,仍是董事審查門檻的下降,以及預算的鬆綁。要不然,公視其實已經走不下去了。
▍下修門檻,仍是嚴格審查
公視已經沒辦法在這個體制中走下去了。因為在台灣當下的政治品質和文化之下,這是一個行不通的體制,已經有很多例子告訴我們,我們將會被這個制度玩死。
公視每一次董事換屆的時候,都要卡一段時間──我們這屆還不是最久的,第四屆換第五屆董事的時候,甚至卡了將近三年。往事不堪回首,簡直是公視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我不知道,我們會不會變成「次黑暗」的一頁?
事實上,將審查委員「四分之三」門檻調降為「#三分之二」,也還是很難通過的。以現況來講,綠營推薦有八席審查委員,要達到三分之二,至少還要再兩票。這也並不是很容易的。
三分之二同樣是高門檻──這是政治現實。我們不能夠假裝政治現實不存在,但我們同樣也該從良善、向上提升的角度,去思考能夠帶公視走上國際舞台、讓大家服氣的人選。台灣難道沒有這樣的人?我不相信。只是執政者要沒有私心,不要把公視董事提名當作「分封諸侯」,而在野黨則要能以大局為重。
▍政黨不青睞,永遠長不大?
政府也不該讓公視永遠長不大,然後放在一邊不理。公視產出優質內容,培養演員、導演、技術人才、新聞記者,記錄台灣的自然、人文,也肩負少數族群語言文化保存,維護兒少、聽障者的權益,近年又為東南亞移民製作母語新聞……。
但公視預算卻因種種政治因素,和早年規畫的 60 億樓地板相差很遠,為什麼?因為公視要「獨立於政治之外」。
「公共電視」是一個好東西。就像便宜又好的公立教育體系、全民享有的健保,這些都是台灣的好東西,而且不是市場能夠給你的,好的媒體內容也一樣。不是商業的東西不好,但是它要將本求利、它有各種的誘惑和考量,必須要有一個基於公共價值的體系去平衡它。這不是反對自由市場,而是不能只有自由市場。
這在全世界社會發展都很清楚,不只是學理,也是常識。我也要鄭重呼籲政界和社會大眾,嚴肅看待公視的發展。不應該成為了多數黨,就總想著要「整碗捧去」,更不應該為了對付政敵,就要把什麼好東西全部砸爛。
大家還記得 #宇昌案 嗎?,因為選舉的相互陷害,讓台灣的生技產業延宕了好多年,許多人都視為慘痛經驗。難道我們要再讓一個台灣的好東西,成為政治鬥爭延伸的犧牲品嗎?那會是非常讓人痛心疾首的。
整理|汪彥成
設計|蔡欣佩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電梯大廠「永大機電」董事會決議,通過與持股7成以上的日商「日立公司」進行現金股份轉換,並將在11月16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提請股東討論此議案,如果通過,永大將申請股票下市。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674 - 由台灣公共...
許永明獨立董事 在 賴川、祁明、高宇的民商法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實務見解,分享!】
⭐最高法院109年第686號判決
今天複習的爭點是,
📍董事間競業禁止的射程範圍?
📍在股東會上提出違法候選人,則該股東會決議是無效,還是得撤銷?
順帶一提,這個判決也是在大同公司改選董事所引發的爭議之一,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看一下判決內文!
👉法院怎麼說:
----------
(一) 按公司法第209條第1項規定:董事為自己或他人為屬於公司營業範圍內之行為,應對股東會說明其行為之重要內容並取得其許可。其規範目的在防杜董事為牟自己或他人之利益,與公司為現實之競業行為,防制此利益衝突之情事,以保障公司及股東之權益。董事兼任他公司之董事或經理人職務,即係董事為他人為屬於公司營業範圍之行為,他公司如非為營業性質相同或類似者,因二公司間無競爭關係,無適用競業禁止規範之必要;他公司如為經營同類業務者,因存在競爭之可能性,仍應受本項競業禁止之規範。#惟二公司間如為百分之百之母子公司,#或為同一法人百分之百直接或間接持股之公司,#或為關係企業(公司法第369條之1參照),雖各公司獨立存在而有各別法人格,#因在經濟意義上實為一體,或無利益衝突可言,#則不構成競業行為。
(二) 又證交法第26條之1規定:已依本法發行有價證券之公司召集股東會時,關於公司法第209條第1項之決議事項,應在召集事由中列舉並說明其主要內容,不得以臨時動議提出。所稱「說明其主要內容」,與公司法規定之「對股東會說明其行為之重要內容」,#用語雖不同,#惟目的均在確保董事競業資訊之充分揭露,使股東得以決定是否許可董事競業行為。上開規定乃預防性規定,董事應於事前個別向股東會說明競業行為之重要或主要內容,並取得許可,#不包括由股東會事後概括性追認解除所有董事責任。故競業董事是否已盡說明義務,#應就其說明之內容是否足供股東據以作成是否同意董事從事該競業行為之合理判斷,即是否得使股東據以合理預測公司營業今後將因該競業行為所受影響程度。於具體個案並應就各董事說明競業行為之內容,檢視是否已充分揭露。
(三) 是公開發行公司擬向股東會提出許可新選任董事競業行為議案,應適用證交法第26條之1規定,在股東會召集通知書上列舉選舉董事、許可新任董事競業行為議案,說明其新任董事競業行為之主要內容。#於確有不能在股東會召集通知書說明者,#始得表明於股東會討論該議案前,#當場補充說明其範圍與內容。不論說明或補充說明,均應依上開規定,適當而充分揭露董事競業行為之資訊,始能謂無違反證交法第26條之1規定。
(四) 次按公司法第 192條之1第1項規定,公司董事選舉,採候選人提名制度者,股東應就董事候選人名單中選任之。同條第5 項規定:「董事會或其他召集權人召集股東會者,對董事被提名人應予審查,除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外,應將其列入董事候選人名單……」,係在規範董事會或其他召集權人召集股東會時,對董事候選人審查之標準,#如未依該規定審查而提出違法之候選人名單於股東會,#僅構成股東會召集程序違反法令或章程之事由,#非決議內容有違反法令或章程。原審以被上訴人關於董事選舉採候選人提名制,系爭股東會開議前已將楊永明等 3人自董事候選人名單排除,系爭第四議程案就董事會提出之候選人名單為選舉,作成系爭第四議程決議,其內容未違反公司法第192條之1規定,因而駁回上訴人確認該決議無效之訴,核無違誤。
判決全文在這邊: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TPSV,109%2c%e5%8f%b0%e4%b8%8a%2c686%2c20210311%2c1
----------
大家都了解了嗎?😁
#賴川高宇祁明的民商法教室
#追蹤最新實務見解不中斷!
許永明獨立董事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官民合作,突破「港澳模式」陷阱】
今天台積電、鴻海發出聯合聲明,行政院也正式宣佈捐贈程序完成,國人期待已久的BNT疫苗採購案,終於有了好消息。
最要感謝的,是台積電、鴻海公司、永齡基金會,以及台積電、鴻海的大小股東們。
願意以民間企業身份出面採購,用最大的熱情和努力,協助政府以「政府背書、民間採購、捐贈政府」的模式,繞過中共圖謀的「港澳模式」陷阱。
真的深深感謝願意為國家付出的企業家,以及在幕後默默斡旋的人們。
其次要感謝美國、日本政府,從六月份開始創設「採購+政府背書+捐贈」的模式。
在國際政治層面讓壓力反彈給中共,在法律層面,開創一條「採購+捐贈+受贈」的道路。
世界上其他國家取得BNT疫苗,皆是以「政府直接對藥廠採購簽約」的方式辦理。
唯獨臺灣,必須透過四方談判(政府、民間企業、BNT、上海復星)的複雜方式,歷經百般波折才能完成採購。
顯見所謂「政治歸政治、商業歸商業」的說法實在過於天真。
正如同郭台銘董事長日前所說「任何媒體報導都有可能妨礙台灣取得疫苗」,更顯示買BNT疫苗並非有些人所想像的單純,絕非有錢就能買得到、絕非想買就能買得到。
台灣無法向原廠直購BNT疫苗,原先最大的障礙,在於中共以「上海復星有大中華區獨家代理權」為由嚴禁台灣向原廠洽購。
中共真正的意圖,是強加「港澳模式」於臺灣。
港澳模式的陷阱,即是在疫苗採購契約中,將臺灣放在比照港澳的「地方特區政府」地位。
若臺灣早前為了取得疫苗,而接受港澳模式,問題不僅在於胯下之辱,更恐導致骨牌效應。
只要「大中華區代理」讓中共企業拿到,港澳模式就會逐漸成為台灣對外採購的常態,侵蝕台灣事實上獨立的地位。
簡言之,買疫苗是國安問題,但拒絕踏入港澳模式的陷阱,同樣也是國安問題。
採購BNT疫苗,不是單純的商業交易,而是在兩種不同的國安利益之間,如何做最均衡的折衝取捨。
這次能成功突破港澳模式障礙,完成BNT疫苗採購,我認為最關鍵點有二:
1⃣️ 自六月份起,盟友美國、日本陸續捐贈國際品牌疫苗,創造「藥廠—捐贈人—受贈人」的模式,更讓中共感受壓力:
在日本捐贈台灣時,為了解決EUA豁免原廠責任的問題,由日本向AZ原廠斡旋,台灣政府以受贈方的身份免除AZ藥廠責任。
由日本和AZ簽約採購的疫苗,加上日本與台灣的贈與契約,解決了台灣政府與AZ之間的法律問題。
「藥廠—捐贈人(美日政府)—受贈人(台灣政府)」成為一條可行的道路。
捐贈人向藥廠採購,但由台灣政府背書同意免除藥廠責任,就是捐贈模式的運作關鍵。
這次台積電與鴻海公司採購BNT的模式,就是將中間的捐贈人,從美日政府換成民間企業。
按照慣例,藥廠不會和民間企業談判EUA藥品的採購(因民間無法免除藥廠的法律責任)。
但台灣政府用事先授權的方式,為民間企業背書,同時透過外交管道協調,是讓藥廠在特例下開啟和民間企業採購的關鍵。
這次BNT的「政府背書、民間採購、捐贈政府」模式,就是美日捐贈模式的變體。
有美日捐贈在前,解決台灣燃眉之急,讓中共感受到「再擋也沒好處」的壓力,又開創「受贈方政府背書,免除藥廠責任」的先例,民間捐贈的美意方能水到渠成。
2⃣️ 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願意出面,承擔「民間單位」的中介角色,讓中共的「港澳模式」陷阱無用武之地:
對中共而言,將台灣政府採購BNT的唯一管道鎖死在上海復星,最大的目的就是在採購合約中,設下港澳模式的陷阱。
但這個盤算,在採購方為「民間企業」時,就失去著力點。
雖然上海復星仍在官方聲明中以「台灣地區」等用語吃豆腐,又搞小動作把BNT執行長公開聲明中「很高興供應台灣由歐洲製造的疫苗」等聲明刪除。
但這些枝節,並不影響「原廠製造、原廠包裝、產地直送」的三大要求,也無法讓台灣政府被套上港澳特區的大帽子。
而台積電、鴻海的國際聲譽,尤其是以台積電手握德國汽車工業關鍵的晶片製造命脈,也讓這次的BNT採購案成為德國政府「難以拒絕的邀約」。
在這場「國安」對「國安」的難題裡,或許台灣政府一開始的反應真的不夠快。
但事後的亡羊補牢,結合民間企業的力量,以「民間採購、政府背書、捐贈政府」的模式,繞過「港澳模式」的陷阱,有如九局下半的逆轉勝安打,值得國人為所有付出貢獻的人們給予掌聲。
接下來我們要面對的難題,在於疫苗施打速度。
成功採購BNT的消息一出,基層又再次傳出「緩打潮」的聲浪。我很擔心,緩打的現象,會影響到我們解封降級的進度。
按照目前公佈的進度,民間捐贈的BNT,最快要等到「九月底」才會第一批到貨。
到貨又不是一次全部來,到貨量仍在未定之天。若九月底才到貨,10月中開打,要到10月底才會產生第一劑保護力。
現在台灣還有許多尚未打完的AZ、莫德納現貨,九月底BNT陸續到貨,加上後續國產疫苗可能通過緊急授權,可以說台灣已經走出「缺疫苗」的窘境。
反而是「緩打潮」若發生,對於解封是很不利的負面影響。
我要跟所有國人呼籲:
AZ、莫德納、BNT都是世界頂尖的好疫苗。
若有疑慮,請諮詢平常在看的醫生。若醫生沒有特別說哪個牌子不能打,請不要挑品牌,輪到你就去打。
按照目前科學研究資料,第一劑打了AZ,第二劑若能混打BNT,效果更好。
與其挑來挑去,不如現在先打AZ,等BNT到貨,說不定政府開放混打,剛好打第二劑,反而獲得意外的驚喜。
我也要強烈建議中央指揮中心:
為了避免緩打潮影響集體免疫的進度,若前面順位放棄施打、不願施打、挑品牌,就直接加速向後開放、向年輕人開放。
如果能打的要挑,就讓不挑的來打。
期待指揮中心展現魄力,讓台灣社會早日達成群體免疫目標,讓台灣庶民經濟恢復正常運作。
----
苗議員的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苗議員的line
https://lin.ee/fIqp8Sm
許永明獨立董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電梯大廠「永大機電」董事會決議,通過與持股7成以上的日商「日立公司」進行現金股份轉換,並將在11月16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提請股東討論此議案,如果通過,永大將申請股票下市。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67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k1ockfn8FE/hqdefault.jpg)
許永明獨立董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門諾基金會爆發勞資糾紛,企業工會今天抗議,有員工被惡意調職,更指控董事長陳永興挪用善款、圖利自己,而陳永興則澄清,善款運用都合乎程序,也經得起檢視。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67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wRVK-_xngo/hqdefault.jpg)
許永明獨立董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有意捐贈500萬劑德國BNT疫苗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今天透過臉書表示,希望與總統蔡英文見面,取得正式授權的承諾,到時可跟BNT的歐洲公司,或是瑞士復星,或是鄰近的香港復星簽約,避開敏感話題。行政院中午舉行記者會,宣布會正式授權永齡和台積電,直接與原廠洽談,購買1千萬劑疫苗,永齡可以循日本模式捐贈,政府會在捐贈契約中,給予製造商免責聲明,也承擔後續工作。對此,蔡總統下午4點,就在府內接見郭台銘以及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145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MHWWnOZJA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