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打疫苗Q&A】
Q: 打疫苗可以預防COVID感染嗎?
A: 接種第一劑疫苗21天後,仍有少數機會會罹患COVID-19,但可有效預防COVID-19重症,大幅減少住院機會及死亡。因此接種完疫苗後,仍須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Q: AZ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A: AZ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59%)、疲倦(52%)、肌肉痛(50%)與頭痛(38%);發燒約佔28%(其中18-49歲約佔32%,50歲以上<15%),並且不超過2天;約有10%會於第二天產生注射部位腫塊。
Q: Moderna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A:接種部位疼痛(92.0%),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70.0%)、頭痛(64.7%)、肌肉痠痛(61.5%)、寒顫(45.4%)、關節痛(46.4%)及噁心(23.0%),這些症狀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接種疫苗後可能發燒(15.5%),通常約48小時可緩解。
Q: 我打完疫苗之後發燒,要去看醫生嗎?
A: 接種後2天內發燒可先使用acetaminophen退燒, 其他藥物(如ibuprofen)請與醫師討論,未持續超過2天原則上無須採檢,於退燒24小時後可返回醫院或單位上班。若接種2天後持續發燒,甚至出現新的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
Q: 怎樣的人比較會發生疫苗誘發的血栓呢?
A: 目前因全球發生個案數太少,無明確的風險因子,且主要發生於AZ及J&J。目前粗估血栓約為每十萬人中0.79至3.77人(跟發票中三獎、四獎的機率差不多)。
Q: 如果打完疫苗引發的血栓會有什麼症狀?
A:
1.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任一皆為腦靜脈竇血栓之可能症狀)。
2.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腹內靜脈血栓之可能症狀)。
3. 下肢腫脹或疼痛(深層靜脈血栓之症狀)。
4.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肺栓塞之可能症狀)。
5. 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
Q: 有血栓相關疾病病史可否施打COVID疫苗?
A: 大部分人建議施打。但如果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AZ疫苗。
Q: 我有在吃賀爾蒙/避孕藥,可以打疫苗嗎? 要停藥多久?
A: 不用停藥可以直接打!!
Q: 我有在吃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是否可以打疫苗?
A: 可以!! 吃抗凝血劑並非施打疫苗的禁忌症,但建議注射後做好壓迫止血的動作至少2分鐘以免出現嚴重血腫。
Q: 兩劑型的疫苗是否可以打一劑就好?
A: 目前無足夠證據說明只打一劑疫苗有多少的保護力。此處不討論公衛政策與國家施打涵蓋率。但有研究指出BNT疫苗若只打一劑恐怕無法對英國和南非變種病毒產生足夠保護力。
Q: 是否可第一劑打AZ, 第二劑打Moderna (Mixing and Matching)?
A1: 台灣CDC目前不建議,因為尚無足夠安全性與疫苗效力證據。但若已如此施打,也不需補打。
A2: 加拿大NACI於2021/06/01更新疫苗mixing-matching建議,考量有疫苗不足、VITT風險、增加短期免疫反應,可於第一劑AZ/COVISHIELD疫苗後間隔8~12週施打mRNA疫苗(BNT/Moderna),但是會增加輕度到中度的不良反應;若第一劑接種mRNA疫苗則可混打他種mRNA疫苗,但是第二劑不建議改為AZ/COVISHIELD疫苗。
Q: 我剛打完HPV/HBV/MMR…疫苗, 要隔多久可以打COVID疫苗?
A:台灣CDC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應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 14 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各該疫苗無需再補種。
Q: 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是否可以減少COVID感染?
A: 目前沒有直接證據可預防新冠肺炎,但根據研究指出,年紀大於65歲施打肺炎鏈球菌13價疫苗(PCV13)能減少COVID確診、住院及死亡率。對於公共衛生而言,在無法立即接種COVID疫苗的情形下,或許可先施打肺鏈疫苗提升針對肺炎鏈球菌的保護力,進而降低因細菌型肺炎的住院及死亡率。
Q: 是否可在疫苗注射期間做結核桿菌相關檢驗(TST或IGRA)?
A: 臺灣CDC建議先完成檢驗(IGRA或TST)再接種疫苗;IGRA抽血完成後可同日或異日接種疫苗;惟TST檢驗須完成判讀後再接種疫苗,以避免疫苗接種後影響TST判讀結果。
Q: 打完COVID疫苗要隔多久可以捐血?
A: AZ要間隔14天; Pfizer, Moderna不須間隔!!
Q: 我正在發燒可以打疫苗嗎?
A: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Q: 我是孕婦可以打疫苗嗎?
A: 建議接種!! 雖然目前安全性證據有限,但孕婦也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權衡感染與安全,還是建議接種。優先選擇mRNA疫苗,但如果第一劑已施打AZ, 第二劑還是建議施打AZ。此外,哺乳中也可以施打疫苗,抗體也會出現在母乳中,可能對新生兒有保護效果。
Q: 我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洗腎)/中風/心臟疾病/肺部疾病/氣喘/肝臟疾病/神經疾病/免疫不全疾病/肥胖/吸菸/貧血等,可以打疫苗嗎?
A: 強烈建議!! 有以上疾病皆建議接種疫苗!男性、年紀超過65歲、住在安養或長照機構及有以上疾病且未控制,可能為COVID感染後重症的高危險群!且接種疫苗後能有效降低住院及重症的情形,因此強烈建議施打疫苗!
注射疫苗前不須停用胰島素、血糖藥、血壓藥、膽固醇用藥,請繼續規律服藥。
Q: 我對某些食物/藥物過敏,可不可以打疫苗?
A: 大部分的情況都還是可以施打,除非是對前一劑施打的COVID疫苗或已知的疫苗內容物產生過敏反應,但若您有任何疑慮或過敏性休克病史,建議與醫師討論諮詢。若最後決定接受疫苗注射,建議注射後確實觀察30分鐘。若曾經對核磁共振顯影劑或以下藥物(Niflec、Depo-Medrol、Depo-Provera、Micera、Neulasta、Herceptin...)產生過敏反應,應告知醫師並考慮施打AZ疫苗,避免mRNA疫苗。
Q: 我曾對流感疫苗有過敏反應,可不可以打COVID疫苗?
A: 可以,目前尚未有證據顯示兩者之間有相關性。
Q: 我有蠶豆症,可不可以打疫苗?
A: 可以!! 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哪種疫苗較好,蠶豆症患者應施打當地所能提供的疫苗為主。
Q: 風濕疾病患者是否能注射新冠肺炎疫苗(COVID-19 vaccine)?
A: 基本上可以!! 領有重大傷病之病友,位列公費疫苗施打對象之第九順位。
Q: 我在吃類固醇(glucocorticoid)若想打疫苗是否需要停藥?
A: 基本上劑量不需要調整,但若您有任何疑慮歡迎與您的風濕免疫科醫師討論
Q: 我有在吃抗病毒藥物可以打疫苗嗎?
A: 可以!!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抗病毒藥物會影響疫苗注射後的免疫反應。
Q: 我擔心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lre´ Syndrome)、貝爾氏麻痹症(Bell's palsy),可以打疫苗嗎?
A: 可以!! 目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疫苗會誘發GBS、Bell’s palsy或使這些病症復發,反而是感染COVID後可能會誘發!也因此台灣及美國CDC都未將這些病症列為接種疫苗的禁忌症,但施打後仍須注意!
Q: 骨質疏鬆患者可不可以施打疫苗?
A: 骨質疏鬆患者似乎不會增加COVID-19感染或併發症的風險。因此似乎沒有必要根據骨質疏鬆患者優先施打疫苗。
資料來源: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7iDs9SuiUZSSOkc74QcFjmUhHvb1pW3oBcXZ--iQJSM/edit?fbclid=IwAR2te5qhpbDm2dRWES1L0u3hgyVzI_qrp1b3b-B3oKeGE1ilBhR7tQgIfd4#
「許皓宜年紀」的推薦目錄:
許皓宜年紀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50例本土、26例死亡;疫苗提早開打,雙北首波只開放到85歲長者;首例疑似AZ死亡,死因為急性心肌梗塞;高速公路匝道口塞爆,車流量比去年端午大減;陳時中針對萬華被指為防疫破口致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新增250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個案以及1例境外移入,新增26例死亡,分佈範圍仍以新北市133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65例。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疫情沒有很大變化,也沒有突發惡化,還是要謹慎以對,呼籲端午連假不要出門,減少群聚。
原訂6月15日開打的日本贈送AZ疫苗,食品藥物管理署昨天提早完成疫苗檢驗封緘,深夜就陸續配發首批50萬劑到各縣市,卻有地方政府抱怨臨時更改時程來不及反應,對此陳時中表示,昨天都有和地方政府溝通,還是以15日開打為原則,但地方政府若提前準備好就可以先打。
今天是端午連假第一天,高速公路局為了降載運量進行匝道管制,卻讓各地匝道、交流道大塞一小時以上,也影響到貨車載送物品,甚至有救護車塞在車陣,交通部長王國材上午緊急指示,彈性延長匝道綠燈秒數,緊急救護車可走匝道路肩。
■疫情持平,死亡26例仍高
今天新增的250例本土病例,為116例男性、13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10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8日至6月11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133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65例,基隆市16例,桃園市13例,苗栗縣9例,花蓮縣3例,宜蘭縣、新竹市、彰化縣及台中市各2例,高雄市、雲林縣、新竹縣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52例中,45例為已知感染源,7例關聯不明。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今天基隆確診數名列全國第三,基隆市政府表示,今天新增的16例,有10例跟養護中心有關,其中有9位是住民,1位是外籍照護員。基隆市長林右昌表示,這個養護中心先前就有確診個案,今天公布的10名確診者在6月3日PCR核酸檢驗時都陰性,是透過前陣子基隆制定的長照、洗腎機構加強版管理準則,在10日再次檢測時篩出來的,市府會針對這個確診機構降載。根據準則,高風險接觸區的院所人員及病友,每3天篩檢一次,第0、7、14天用PCR核酸檢測,第4、10天用快篩。
今天另外新增26例死亡,共計為男性17位、女性9位,年齡介於40多歲至10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9日,確診日介於5月18日至6月11日,死亡日介於6月4日至6月11日,其中有4例未住院即死亡的案例,包括6月4日即被媒體報導出來的北投一家4口3死案,以及6月7日被發現死於廁所的電視台攝影。今天另有一例10日死亡的102歲患者,則是目前台灣最年長的死亡個案。
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死亡人數中,年齡在80歲以上,佔了31.4%,70至79歲比例佔30.8%,60至69歲則有28.2%,總計60歲以上就佔了約89%,除了高齡,大多都有慢性病,今天許多到院前死亡案例就都有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
陳時中則表示,疫情沒有很大變化,也沒有突發惡化,這幾天雖然病例有少一點,但還是要謹慎以對,呼籲連假期間民眾留在家裡面,避免外出、減少聚會。
下午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公布了昨日的快篩陽性率下降到1.1%,為兩週來最低。柯文哲表示,假日門診沒有開,快篩陽性數會比較低,從大趨勢來看,疫情有慢慢下降,但確診數平均到各區,要使用「熱點殲滅戰」,派出機動隊到社區熱點篩檢,找出隱形傳染者。
■疫苗提早開打,雙北首波只開放到85歲以上長者
6月4日從日本進口的124萬劑AZ疫苗,原預計6月15日開打,不過食藥署連日加班,提早完成疫苗檢驗封緘,昨天深夜就陸續配發首批50多萬劑到各縣市。但台北市政府認為突然提早打亂節奏,新北市府也委婉表示,如果提早告知比較能準備周全。對此,陳時中表示,昨天都有和地方政府溝通,還是以15日開打為原則,但地方政府若提前準備好就可以先打。
台北市此波可運用的疫苗為5.8萬劑,扣掉前五類優先施打者,疫苗數量無法完全涵蓋第六類75歲以上高齡者,目前只夠開放到85歲以上長者及65歲以上原住民,共175個施打據點,明天(13日)早上8點開放網路預約,15日開始接種。柯文哲在記者會中拜託,長者使用網路較不方便,請兒孫輩幫忙長輩輸入(資料),若沒有網路或不方便者,可以請里幹事協助,這些訊息今天晚上會準備好,至於其他75~85歲的長者只能先說抱歉,要按照年紀最大的先打。
新北市則獲配8.3萬劑疫苗,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表示,目前數量只夠開放到85歲以上長者,因為長輩行動不方便,將分區、分里、分時段安排接種,安排巴士或計程車接送,預計15日開始施打,相關資訊公布在各區公所官網。
高雄市則是第一階段針對87歲以上的長者優先,預計將有3.1萬人優先接種;第二波接種的對象,則是80至86歲的長者;第三波則為75至79歲的高齡長輩,接下來將視中央疫苗撥補狀況再做進一步通知。
陳時中表示,這次發送的量當然還是不足以讓大家施打,對地方一定會形成壓力,希望中央地方一起合作,制定分流計畫,避免接種時過度擁擠。第一類醫事人員可以選擇打莫德納或AZ疫苗,第二類長照機構工作人員和住民則會透過外展,安排醫護人員到機構內施打,這波也開放洗腎病人施打,會由執行洗腎的醫療院所執行,不限於疫苗接種合約院所。
陳時中指出,首批疫苗以一到三類施打率滿9成為目標群,住宿長照機構、洗腎患者也希望打滿,75歲以上則預計施打率55~60%,會根據各地對目標施打群效率,調整第二批疫苗。離島則是以至少9成目標群施打來配送數量,因為離島醫療資源不足,各醫院互相支援不方便,傷患運送困難,所以一次配發較多。
至於在4月21日開放一般民眾施打疫苗時,已經接種過第一劑的民眾何時可打第二劑?陳時中表示,因為距離第一劑還沒間隔10~12週,若疫苗陸續進來,還是會讓他們施打第二劑,請專家再評估作法。
■首例疑似接種AZ死亡案例,死因為急性心肌梗塞
昨天台灣傳出首例疑似因為施打AZ疫苗死亡,莊人祥今天在記者會表示,經過法醫研究所協助,發現他是冠狀動脈硬化相關心臟病,屬於急性心肌梗塞。
至於疫苗能否混打,台大副校長、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現在國內有AZ和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和承辦組長的確都在討論這件事,先前有西班牙非正式報告,德國也有論文報告,雖然此論文還沒完整審查,但看到比較多資料顯示,打AZ後再打BNT/輝瑞疫苗,中和抗體比同樣都打AZ更為理想,理論上先打一個腺病毒載體(如AZ疫苗),再用另一個不同平台如mRNA(如BNT/輝瑞、莫德納),學理上有更強的免疫反應,所以若有基本實證資料,可以考慮這樣的模式。
■高速公路匝道口塞爆,高公局彈性延長匝道綠燈管制
為了因應疫情,高公局管制高速公路車流量,降為以往連假交通量的一半,在匝道口進行紅綠燈高強度管制,但從昨天晚上9點開始實施後就接到許多抱怨,許多較晚下班的民眾無奈跟著返鄉人潮一起卡在匝道口。今天各地匝道口持續大排長龍,需等一小時才能上高速公路。高公局統計,截至上午10點,車流量比去年端午連假首日少了79.8%,高速公路主線都很順暢,但因嚴格匝道管制,國道交流道車輛回堵到地方道路。
被堵住的車輛返鄉人潮,還包括許多運送民生物資的貨車,甚至有救護車,王國材上午視察時,緊急指示高公局彈性處理,針對民生貨車及大客車較多的匝道,請交控中心彈性放寬綠燈秒數,緊急救護車輛可走匝道路肩。國道一號五股交流道、桃園交流道、高雄楠梓交流道,貨運需求較高,會彈性放寬,國道五號有大客車專用道,會讓大客車優先通行。
高公局也呼籲民眾將國道留給貨運、大客車和緊急救護車行駛,一般民眾非必要不要上國道,改走地方道路。
內政部次長、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則在記者會表示,新北五股、中和、土城、台北市濱江等重要路口的確都受到影響,感謝國人理解,對於物流業者、必須上班的民眾造成不便感到抱歉,不過也因為這樣,讓端午節絕大部分民眾都能留在家裡。
■陳時中針對萬華被指為防疫破口致歉
昨天有立委在立法院質詢時,詢問這次疫情破口在哪,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回應這一波疫情主要是在萬華散播開來,「這個地方是一個破口」,引發台北市政府不滿。柯文哲在今天台北市記者會上表示,「萬華存在已經好幾百年,病毒不是從外太空掉在萬華,石崇良應該也知道自己失言,除非想被我病歷砸第二次。」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更要求石崇良向萬華人道歉。
對此,下午陳時中在記者會上回應,「指揮中心或者各地政府,發言時有些話語如果講得不夠精確,讓任何人受傷害,我要表達歉意。」他再次強調沒有要標籤化,沒有人願意染疫,或把疾病帶給別人,病毒就是這麼狡猾、無所不在,大家的敵人是病毒,講到特定族群、地區,都會形成傷害,會盡量避免,希望大家團結一致對抗病毒。
(文/林慧貞;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柯皓翔;攝影/陳曉威、林彥廷、楊子磊)
#延伸閱讀
【病毒的逆襲──斷鏈防線下的社區焦土戰】https://bit.ly/34H0SBA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快篩 #疫苗 #AZ疫苗 #端午連假 #塞車
許皓宜年紀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97例本土,校正回歸258例,死亡19人,疫情沒有下降趨勢;指揮中心加開專責病房,表示醫療量能充足,北市駁斥空床數;指揮中心預估10月底接種一劑疫苗人口達6成;雙北提紓困方案、兵推四級警戒】
台灣今(28)日新增29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個案,校正回歸258例(新增與回歸數共555例),2例境外移入,19例死亡,死亡人數屢創新高,年齡介在40多歲~80多歲。重症使用呼吸器的人數從昨日139人,上升到159人。
今日下午15萬劑莫德納疫苗抵達台灣。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今日上午在全國防疫會議後記者會上表示,過去針對疫苗,封緘審核約需要3週時間,這段期間經過各部會協調,COVID-19的疫苗審核希望縮短到1週,莫德納疫苗也會努力照此時程辦理。
指揮中心今日並公布全國專責病床數量,表列台北市和新北市的空床數各有682和1,183床,醫療量能足夠。但台北市長柯文哲反駁表示,北市各醫學中心量能皆已緊繃,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也表示只剩20張空床,中央公布的空床數數據與地方實際情況出現明顯落差。
■新增297例本土,疫情沒有下降趨勢,陳時中:不是太好的狀況
今日新增的297例本土個案,為157例男性、14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90多歲,發病日介在4月29日~5月27日。其中新北市136例最多、再來是台北市94例、桃園市21例、台中市10例、花蓮縣9例、彰化縣7例、基隆市及台南市各6例、嘉義市2例、新竹縣、屏東縣、台東縣、南投縣、新竹市、高雄市各1例。(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校正回歸258例部分,為133例男性、1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90多歲,發病日介在5月11日~27日。同樣是新北市141例最多,再來是台北市114例、彰化縣2例、桃園市1例。
新增個案加上校正回歸共555例確診病患中,具萬華活動史者110例,台北茶藝館9例、獅子會相關1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81例、關聯不明143例、疫調中111例。
針對目前的每日病例趨勢,陳時中表示,從校正回歸後,每日確診人數趨向於平坦,但沒有下降,「這樣情況不是太好,」他表示,篩檢上面還是要加快,儘速把社區病人抓出來,阻斷傳播。
不過,陳時中也表示,從發病日作為確診數計算來看,確診人數是有稍稍趨緩;而且目前也沒有疫情突然上升的狀況,代表整體社區管制、三級警戒、口罩、洗手等公衛措施都有一定成效,整體疫情、病例還需要再研判整體狀況,下週一或二會做詳細的報告。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許光宏在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觀察防疫作為是否有用,得觀察兩個傳染週期即14天,本土案例自5月15~17日進入高峰,本週正是關鍵,可以觀察疫情是否會在這幾天趨緩;另外一個判斷時間點,則是5月19日進入全國三級警戒,若防疫有成效,也可在6月2日~9日看出疫情下降的變化。(見經校正回歸每天確診數圖)
■死亡個案持續上升,今日死亡19例,此波出現急速猝死個案,年輕個案待了解原因
今日新增19例死亡個案,包含14位男性、5位女性,年齡介在40多歲~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0日~24日,確診日介於5月17日~28日,死亡日期則介於21日至27日。疫情自去年爆發以來,共78人死亡,其中71人屬於本土個案、7人境外。
新增19名死亡個案中,目前已知13名皆有慢性病史,也有個案在同日從發病到死亡,或短短幾日。今天最年輕的40多歲死亡個案(案6824),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此案在5月18日出現發燒、喉嚨痛,當日前往診所就醫,20日診斷急性氣管炎,23、24日診所就醫、25日到醫院快篩為陰性,26日晚上倒臥在家中浴室,後被送醫但到院前死亡。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PCR較快篩敏感,快篩僅能測得病毒量較高的確診者,而病毒量愈高,傳播能力也愈好,但這跟疾病的嚴重度無關。一個病患是否會轉為重症,還是得看病人的臨床狀況,在病患發病一週左右是重要的觀察期。
此外,張上淳表示,最近有幾個死亡個案年紀較輕,但病情突然惡化,並非典型的狀況,慢慢出現愈來愈喘,針對這些個案,「若有足夠時間,確實應該詳細檢討,包括做死亡個案的病理檢驗,才能更清楚了解過世原因。」
■指揮中心指出專責病房已加開且充足,北市駁斥「不要坐在辦公室看數字」
指揮中心表示,以5月11日~26日累計的確診個案收治情況來看,有37%確診者收治在醫院、33%在集中檢疫所、15%在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安排中、聯絡中各佔約5%,現已有92人解除隔離。
為了擴增醫療量能,指揮中心日前已要求各醫院加開專責病房,同時開放隔離病床可以多人一室。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今表示,目前全國收治確診個案的醫院達180家、病床數共9,015床,目前空床數為7,380床,多數都在中南部。其中北北基桃床數可以陸續開出2,800床(目前北北基桃空床數2,473床),雙北開設速度加快,不過有過多確診者集中在部分醫院的情形,希望透過緊急醫療系統分流。負壓隔離病床部分,全國有919張,前幾天量能最為吃緊,僅剩約200床,目前已協調將部分病人移往專責病房,把負壓病房留給需要呼吸器、插管的重症病人,雙北負壓病房空床數約140床可用。
針對指揮中心公布台北市的專責病房有682床空床,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立即駁斥表示,請中央「不要坐在辦公室看數字」,應到第一線去看,就知道不可能有幾百床空床。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也表示,呈現數字和解讀的時候,希望能跟地方多了解及溝通,就他所知,台北市的專責病床只剩下20床,很快就會用完,加護病房和負壓隔離病房更吃緊,前幾日北市聯合醫院和台大醫院都有求救或反應,也有救護車送患者到醫院沒有病床的狀況,「今天說我們台北市醫療量能是足夠的,我覺得這個結語是值得再深思。」
■陳時中:雙北1~3類公費族群都可打到疫苗、預估10月接種一劑人口達6成
昨日指揮中心宣布新一批41萬劑AZ疫苗,首波將配送15萬劑,提供給第1~3類公費族群(醫護人員、中央及地方政府人員如村里長等、高風險接觸第一線人員)優先接種,但引發高雄獲得的疫苗較新北多的爭議。陳宗彥今天說明,5月27日前後,新北市分別取得4萬9,300劑疫苗、1萬8,000劑疫苗,總共6萬7,300劑。高雄市在27日之前取得的疫苗較少,共3萬3,800劑疫苗,這次則配給2萬1,000劑疫苗,整體5萬4800劑疫苗,少於新北市。
陳時中強調,雙北是接種疫苗的重點區域,1~3類公費族群絕對可以接種到疫苗,一線的警察也可以接種。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剛配發的疫苗到今日已經施打1,132人,會讓專責病房的第一線人員全數接種完畢後,再開放第2、3類;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希望本週日能把疫苗打完。
目前前兩批共31.62萬劑AZ疫苗已全數打完,而平均一瓶疫苗可打10.5人,因此目前總施打人次已超過33萬。陳時中表示,希望在10月底接種一劑疫苗的人口可以達到6成,因為目前研究推估6成就能有社區防護,觀察國外的施打狀況,兩成以下看不出效果、2~4成些微效果、4成以上效果不錯、6成就能壓住疫情。
■雙北快篩準確度達7成,但當確診病例人數不多,準確度會差很多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由檢驗資料比對判斷,同一個民眾同時接受抗原快篩、核酸PCR的結果,來看出快篩的準確度。這次針對5月21~26日、24家醫院上傳的資料,台北市有5家醫院、新北市有4家,結果雙北的比對結果,快篩陽性的確診率達73~75%。
但雙北以外使用快篩的成效就不高,羅一鈞說,以桃園為例,一家醫院0%,另一家71%。他表示,快篩建議對高風險、相關接觸者身上使用,Ct值低於22以下,快篩檢測率都很高,「因此建議用在感染初期、有明顯症狀的民眾,使用快篩會比較準確。」
■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要控制疫情,非藥物公衛介入措施(NPI)須達85%以上
今日新北市政府邀請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出席記者會,向市民解釋新北市的疫情趨勢。陳秀熙指出確診數的高峰落在5月22日,這是因為社區篩檢站的大量設置,導致能夠被篩檢出來的陽性人數相對增加,而第一波感染主要來自萬華的社區傳染,是在警戒措施尚未實施之前發生。
陳秀熙進一步說明,在多數人接種疫苗達到群體免疫之前,非藥物公衛介入措施(NPI)仍是關鍵,如果沒有嚴格落實三級警戒,疫情勢必會再延長。COVID-19的R0基本再生數(用來判斷傳染病傳播力的重要指標:平均一個感染者,會傳給幾個人)在完全沒有NPI的情況下是5.78,而雙北在實施三級警戒後,NPI達到70~75%,Re(NPI介入後有效再生數)降到1.45~1.73,疫情處於緩步上升但仍可控制的狀態。
但陳秀熙坦言,若要讓疫情真正趨緩,NPI介入必須達到85~90%,讓Re小於1,才能阻斷傳染鏈。他也提醒,根據COVID-19的病程進展,以沒有新增確診者的條件來估計,加護病房的需求高峰會落在6月4日,達到128床。因此,現下完全不能對疫情有所懈怠,必須繼續落實防疫措施。
■ 雙北提紓困方案、兵棋推演四級管制措施
台北市與新北市今日都針對疫情影響推出特別紓困。台北市財政局長陳家蓁說明,短期紓困措施包含延降稅賦、延遲或減免租金、優惠利息、各項補貼(防疫旅館、急難救助、公車、藝文專案)、企業融資和勞工紓困等,失業勞工紓困計畫基本上比照去年辦理,整個短期紓困措施實施期間為5~7月份,後續視疫情狀況滾動修正,民眾若有需要皆可上市府疫情專區查詢申請方法和詳細資訊。
新北市亦提出防疫助扶專案,包含民生救助、青年見習、勞工紓困、社宅租金緩繳、租金及權利金減收、地方稅減免、藝文支持、罰單緩繳、農產銷售等項目,專案預計將持續到8月31日。
由於疫情並未趨緩,雙北都兵棋推演升級四級的管控措施。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去年雖然也辦過桌上演習,但過去都未遇到類似這兩週的狀況,現在針對過去的計畫再做精進。「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柯文哲認為並非一定需要封城,可能再觀察兩週,但不能不預先準備,有問題會再與中央商討。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目前設在市內的14個「熱區防疫中心」就是為了加強管制和宣導,為可能的升級做實戰演練。他也說明,去年新北市就已做過兵棋推演,且亦拜訪過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和宜蘭縣等四縣市的首長,「高度管制絕對不會只有新北市,一定是所有北部區域的縣市聯防,」如有必要時,由中央統籌下令指揮來聯合作戰,才能有效防堵。
■ 疫調 VS 民眾隱私,指揮中心說明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與健保卡註記
自5月16日起,指揮中心已授權地方政府公布確診個案的疫調資訊,陳宗彥表示部分縣市政府對依據仍有不清楚之處,中央訂有「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https://reurl.cc/4aRa5j),原則上應避免公開確診者過於細節的個人資訊,若要公布收治醫院、工作場所和內容等,應基於防疫需要且事先溝通,足跡部分也只應公布大眾運輸和未實施實聯制、無法確認接觸對象之開放場所。
對於輿論質疑註記萬華地區高風險族群之健保卡一事,陳宗彥說明,註記是基於協助醫療機構和醫事人員快速和精確判斷,加速轉診和轉檢,此外也是為醫療人員及同一時段就醫之民眾的健康安全。萬華地區的健保卡註記資料自5月15日開始,在5月29日就會刪除。陳宗彥也呼籲,醫療機構若遇到來自高風險地區的個案,更應協助就醫而不該拒絕。
至於同樣為協助疫調而推出的「台灣社交距離」APP,在疫情升溫的五月中旬後被大量下載,至今約有800萬人下載,不過上傳足跡資料的確診者卻只有29人。亦有使用者反應自己曾接觸過確診者,在APP上卻完全沒有收到通知。對此,陳宗彥表示下載與否是個人意願,但APP要產生效果必須擴大使用者人數,且確診者也需要提供足跡。啟動上傳必須由衛政人員處理,在防疫會議上,指揮中心已提醒縣市政府衛政人員應提供協助,才能達到通知接觸者的目的。
■ 網路私售快篩試劑違反醫材法,指揮中心:未批准任何可個人使用的快篩試劑
警方發現網路上有人私售新冠病毒快篩試劑,陳宗彥說明,快篩試劑屬第三級醫療器材,依據《醫療器材管理法》只有醫療器材商和藥局可販售,擅自透過網路、電話和社群媒體販售都會觸法,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指揮中心提醒非經正式管道販售之試劑無法確認有效性和正確性,民眾勿購買檢測,若發現有類似狀況可向官方檢舉。
陳宗彥也表示,目前未批准任何可以個人使用的快篩試劑,國內快篩都必須由醫事人員來採檢。至於企業提出希望自行快篩,指揮中心已經討論完成,企業應和醫療院所合作,由醫事人員來採檢,相關做法請經濟部和廠商研議後提報指揮中心。
■ 長照機構新規定:新進者及住院後返回機構者須提供核酸檢驗陰性報告
陳宗彥並表示,為避免住宿式長照機構內的群聚感染風險,已訂出收住人員的流程供各縣市政府依循,今日起實施。不建議收住來自社區的新進服務對象,若確有必要,服務對象要先自費做核酸檢驗,提供入住3日前的陰性檢驗報告,且進入機構後應先安置在獨立空間或單人房14天,確認沒有症狀才能解除隔離。
至於原本的長照機構住民,若因病至醫療院所診療或住院,出院前先做公費的核酸檢驗,同樣要是陰性才能轉入或返回機構,但回到機構後不必隔離。
(文 / 陳潔、陳德倫 ;設計與資料整理 / 黃禹禛、柯皓翔、黃適敏 ;攝影 /鄭宇辰、葉臻、余志偉、蘇威銘)
#延伸閱讀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https://bit.ly/3bXnguw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NPI #疫苗 #AZ疫苗 #莫德納疫苗 #紓困 #台灣社交距離
許皓宜年紀 在 你好!情緒|作家說書許皓宜|完整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研究榮格心理學多年, 作家 許皓宜 講起人們的心理,採用了幾個生動的 ... 她也坦承學生時期因條件優異,在不懂事的 年紀 曾為欺負同學的角色,但也因這層 ... ... <看更多>
許皓宜年紀 在 許皓宜學歷-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2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推薦與評價
找許皓宜學歷在Dcard與PTT討論/評價與推薦,提供許皓宜教授,許皓宜情緒陰影,許皓宜門診相關 ... 諮商心理師許皓宜認為,或許因為心理年紀,也或許因為心理需求,甚至. ... <看更多>
許皓宜年紀 在 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許皓宜 .心理學與生活。 143452 個讚· 39 人正在談論這個。轉行唸傳播的心理學家,苦修電影劇本創作中。 ... 女兒剛經歷過這個年紀,感受到同儕的壓力、憂慮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