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 星期四 絕對音樂】
「你失敗過很多次,雖然你可能不記得。第一次嘗試走路,你摔倒了;
第一次張嘴說話,你說錯了;第一次游泳,你快淹死了;
第一次投籃,你沒有投進…;
不要擔心失敗,需要擔心的是如果你畏懼失敗,你將喪失機會。」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就在KISS RADIO FM99.7
把耳朵借給我,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 http://www.kiss.com.tw/radio_hq.php?radio_id=238
*************************
《從故鄉舞進攻頂之路的簡珮如: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 為世大運開場演出》
靠著勤奮嚴格的練習,簡珮如克服自己的社交障礙,在美國舞蹈界闖出名聲,成為瑪莎.葛蘭姆舞團的首席舞者,更被紐約舞評譽為大膽的變色龍;而現在最令她興奮的,就是能回台在世大運的舞台上表演。
這是我離開台灣十年第一次回來表演,好高興啊!而且還跟王力宏同台耶!」談起要在世大運擔任開場表演嘉賓,這位繼林懷民、許芳宜後,瑪莎.葛蘭姆舞團(Martha Graham Dance Company)第三位台裔首席舞者的簡珮如,竟瞬間笑得如荳蔻少女般。
二○一四年成為瑪莎.葛蘭姆舞團的首席舞者後,簡珮如多了許多受訪機會,每回她都向著故鄉喊話,希望有機會回台表演。「這次北藝大舞蹈學院院長王雲幼問我要不要在世大運上表演,我一口就答應!我家人還趕快去搶票了。」語畢,簡珮如又是一陣爽朗笑聲。
留美練舞 克服孤僻拓人脈
二十四歲從北藝大畢業後,簡珮如隻身赴美,「那時台灣還沒這麼多舞團,要當職業舞者機會不多。家人希望我出國拿個學位,或許可以教書,不要那麼辛苦整天練舞、腳都流血。」她說自己當時一邊在紐約大學進修,一邊搭地鐵到上城練舞,「每天就是上課、練舞、回家。現在回想,那是生命中一段難得的休息時間。」
在紐約的舞蹈教室裡,其中一位老師邀她進入自己擔任總監的Buglisi舞團。「但那陣子並沒有很開心,一方面是語言沒那麼流利;一方面是沒有熟識的人,在舞團不太適應。」當時簡珮如拿的是學生簽證,不能掛名正式工作人員,「一個月只有一百美元的薪水,根本養不活自己。還好家裡一直很支持我。」生活孤獨而儉樸,但有她熱愛的舞。加入舞團後,簡珮如離開紐約大學,轉而進入摩斯.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舞蹈學校,一邊精進技巧、一邊工作。
「後來,另一個舞團的總監邀請我去工作。」這位總監現在正是簡珮如的老公、Nimbus舞團總監Samuel Pott。
從一個舞團進入另一個舞團,表面看起來一帆風順,其實簡珮如為了增加被認識的機會,花了不少工夫來克服先天個性上的孤僻。簡珮如說自己從小有「社交障礙」,幼兒園開始上律動班、小學有舞蹈課,每天只想趕快去跳舞,不愛跟人交流。但到紐約她才了解,「想要進入舞團工作,九成都要靠人推薦介紹。」
要擁有機會,就得拓展更多人脈。「像我一開始也很不習慣,到紐約的頭一、兩年,跟陌生人說話還要心理建設一陣,常常講了第一句就沒有第二句話,只得反覆練習。」
加入Nimbus後,她和Samuel相戀、結婚,二十七歲時生下女兒。有了家庭與小孩,同時還得兼顧舞者身分,「那時剛生完,肚皮鬆垮垮的,看了都快昏倒。」為了趕緊回到舞者崗位,簡珮如勤奮練舞。「每天早上帶孩子進城,託給婆婆後就去練舞。持續了四個月,那時我老公已加入瑪莎.葛蘭姆,舞團要找女舞者,問我想不想參加徵選,我當然說好啊!」
幸福壓力 表演空擋忙擠奶
瑪莎.葛蘭姆的舞碼常是改編自希臘神話、帶有強烈故事性的內容,並根據該年度的表演劇碼來徵選新人,「那一年我試跳的角色是先知卡珊德拉(Cassandra),一個有點瘋狂的人物。」生完孩子約半年,她順利成為瑪莎.葛蘭姆的實習舞者,二○一二年成為正式舞者。問她多半擔任怎樣的角色?簡珮如大笑地說:「各種角色都有,先知、皇后,就是從來沒跳過公主。」
加入舞團的初期,簡珮如還親餵母奶,一直到孩子九個月大。「那陣子每天晚上要起來好幾次,白天還要排練,精神壓力超級大。」她也曾在表演空檔,趕緊抽身在後台擠乳,幸好舞團也都能體諒,而對於巡演必須東奔西跑,但一家人總還是能在一起的生活,她也感到幸福。
二○一三年,簡珮如在舞團裡連跳四級,直接擔任「獨舞者」,隔年被選為首席舞者。早在簡珮如還在北藝大念大二時,許芳宜頂著瑪莎.葛蘭姆首席舞者的頭銜回母校表演,簡珮如回憶,「看到她好興奮!就是一個很厲害的大學姊回來了!」多年後她也踏上許芳宜腳步,成為瑪莎.葛蘭姆首席舞者的第三位台灣人,並被紐約舞蹈評論家形容為「在同世代中異常膽大、肢體變化如變色龍般的瑪莎.葛蘭姆舞者」。
「我覺得自己能擔任首席舞者,和瑪莎.葛蘭姆這幾年轉型、嘗試與不同編舞家合作有關。」簡珮如謙遜的說,她原本學習的是芭蕾和現代舞,進了舞團才開始學習他們的技巧。這幾年舞團嘗試融入不同技巧,她本身的芭蕾基底,讓她在掌握上更得心應手,也才有機會站上首席舞者的位置。
自律甚嚴 用舞蹈沉澱療癒
在瑪莎.葛蘭姆舞團的期間,她天天都去上技巧課,讓身體準備好再開始排練,「很多人覺得我是瘋子,每天排練這麼累,還一直上技巧課。但我覺得只要三天不上技巧課,身體就會鬆弛,失去對肢體的掌握度。」對自己要求如此嚴格,簡珮如大學時的老師、曾任越界舞團藝術總監的張曉雄,也對她「七年沒有一天缺過課」,相當折服。
問她是否覺得苦?簡珮如輕輕笑著,「只要在舞蹈裡,那就是我和我自己相處、沉澱各種情緒和思緒的時刻,只屬於『我』的時刻。
只要跳舞,各種煩心的事都會馬上忘掉,一點也不苦,對我來說那才是療癒。」在瑪莎.葛蘭姆舞團待了將近六年,「有次巡迴時我突然覺得我離家太久,快要無法參與女兒成長的時刻。」身兼舞者、母親與妻子的角色,去年夏天她做了抉擇,「雖然還是首席舞者,但已非全職身分。」
毫無戀棧地走下瑪莎.葛蘭姆這座眾人望塵莫及的山頭,簡珮如開始和不同的編舞家與音樂家合作,也把部分重心放在亞洲,她難掩興奮地說:「明年三月我也會和瑪莎.葛蘭姆舞團一起來台灣演出。距離上次○六年舞團來台已經十幾年了。」而瑪莎.葛蘭姆舞團當時的演出,正是許芳宜擔任首席舞者時。
離開舞團,準備爬上另一座山頭的旅途中,返來故鄉是她攻頂的必經之路。明年三月偕同舞團演出前,簡珮如會在今年七月底先返台,擔任世大運的表演嘉賓。「但我還不知道在世大運上要跳什麼。」簡珮如又是一陣笑,「他們說幫我量身訂做一支舞,要等我回去才知道會是什麼內容。」語氣裡的雀躍與期待,映襯著簡珮如始終對舞蹈的熱愛。!
(文章來源: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17-165141)
***************************
許芳宜結婚 在 許芳宜&藝術家Fang-Yi Sheu & Artists - 結婚50週年慶是什麼樣 ... 的推薦與評價
結婚 50週年慶是什麼樣的概念? 我想的是,他們怎麼還會在一起? 我想的是,他們怎麼沒把對方xx? 但是他們選擇~ 相識、相知、相惜、相愛、相怨、相扶、相持、相守接 ... ... <看更多>
許芳宜結婚 在 許芳宜老公-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2022-12 ... 的推薦與評價
作为一个成功的舞蹈家,网友都好奇许芳宜是否已经结婚,许芳宜老公是谁,许芳宜...,許芳宜在紐約工作,是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布拉瑞揚在台灣,是備受矚目的編舞 ... ... <看更多>
許芳宜結婚 在 [短篇] 愛情的濃度- 看板sto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愛情的濃度
網誌好讀版:
https://pitasi.pixnet.net/blog/post/30610700
總是很感嘆。
昨天看到這則新聞,才知道許芳宜跟交往19年的編舞家分手了,這則今年初的消息,但那
時我遠在資訊相當不發達的吐國,一直不知道,所以我昨天的驚訝程度可用「勞ㄟ孩」來
形容,當然也有很多的不捨。
記得2008年初時,才參與拉芳創團的首次公演志工,見到許芳宜跟布拉瑞揚共同努力守護
著未來,那時真是滿心的感動,想著【才子佳人】用在這裡真是完美。當然,分手後的拉
芳當然也走上解散命運,當初各取名子中的一字做為團名,在戀情告吹之後,不解散又是
一種不堪,愛情啊!我說,人生有幾個19年可以這樣揮霍?當年是亭亭玉立美少女,現在
是人老珠黃重熟女,友人說看過太多案例,交往十幾年,結婚沒多久就離婚了,最有名的
例子應該就是羅大佑跟李烈,相識超過二十年,在一起十二年,但是結婚一年多就離婚了
,裡頭的原因不是我們了解的;還有我一位同學L,我都抱持著這幾年要包大紅包給他的
心裡準備,在我們求學開始時,便已知道有一位交往多年的女朋友,但是L在今年卻告訴
我他們分手了,我算了算過去他們交往了十幾年,連他們都不知道他們會分手,但是也是
情逝了。
看著神話一個個破滅,不免開始懷疑這世上真的沒有什麼天長地久啊。
有人說,每個人對於每一個人都有所謂的「安全距離」。例如我跟Vera的距離就是20公分
,她走近到18公分時會讓我非常不知所措,或是James這人在50公分時那友情的溫度最恰
當,而這可能也適用在情侶上吧。
友人S與其女友本來感情融洽,看得我都覺得這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但是女方遠赴他鄉
求學,也是一段戀愛的變調,無奈也是以悲情收場,S說或許他們的距離,無法到達那麼
遠吧。相反的,也有長期是習慣遠距離天天見不到人的戀情,也曾經聽說過,久違的倆人
生活在同一空間跟時間,卻是亂了手腳,不知道該怎麼呼吸了,都要窒息了,該怎麼走下
去呢?
在愛情中,每一個人都想要擁有這熱切的溫度與濃度,但是這種距離卻又是讓愛人們試了
又試,頭破血流也想要嘗到那股芳香,我不知道每一對愛侶最適合的距離在哪裡,是幾公
分,當然每一對愛侶都需要找出最適合彼此的位置,但是在愛情的路上,這些都不容易,
才會讓我嘆哪,愛情的濃度真的很耐人尋味。
--
攝影;閱讀;旅行;公共議題;流浪;走山;音樂;藝術;明信片;生活;深呼吸。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ivyleefans
部落格
https://pitasi.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36.17.13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