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本書, 讓我想起一個多年前的往事...
很多很多年前, 我去某一家企管顧問公司參加他們對職能的評鑑中心測驗 (主要是因為我們和他們合作高階主管的職能發展, 人資主管要以身作則), 然後發現...我在"願景領導"這個職能上得到慘不忍睹的低分...
很多人都說領導和管理不是同一件事情, 甚至有一些書會強調領導而貶抑管理. 畢竟, 領導談的比較多是透過啟發, 激勵...讓人從心裡願意跟隨領導者, 而管理談的比較多是利用制度或工具讓團隊達成預期的目標.
我自己則是比較相信這是二個不同的事情, 都有其重要的地方. 我記得自己分享過的一本書<管理的本質> (Managing Performing Living, 作者是Fredmund Malik) 就指出, 管理的重要性是讓平凡人也能展現高效能的團隊績效.
但就算這樣說, 如果能努力變成好的領導者, 應該還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吧.
然後, 我很喜歡封面的這句話:我們都有自己的山要爬, 在登峰路上我們唯有願景可以憑恃...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關近年高等教育評鑑制度引發的諸多爭議,林佳龍委員今天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最該被評鑑的正是高教評鑑中心,因其角色和功能無法達成預期對大專院校校務改善及未來發展方向的協助。蔣部長回應評鑑工作在執行上確實出現一些狀況,各校把評鑑指標當作追求卓越的思考,造成一窩蜂的同質化現象,反不利...
評鑑中心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國醫師人力之教、考、訓、用係由國家所管控,各界皆關心醫療環境的現況與醫師人力品質的把關,故不論是醫學生的員額管控,抑或是申設醫學系案的審查程序,應有透明及公信力的決策過程。因接到有人陳情此事,便著手進行深入調查,歷時約一年給出交待!
(摘)針對111學年度起新設醫學系須先通過預評機制,監察委員今天表示,此措施決定程序未盡公開透明,決策過程也涉有特定人士把持之虞,顯有未當,監察院昨天已通過調查報告,促請檢討改善。
監委葉大華、賴鼎銘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接獲民眾陳訴,指稱教育部對於醫學生1300名招生名額管控欠缺法定機制;且教育部規定,自民國111學年度起,醫學教育會授權高等教育評鑑中心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MAC)就申設醫學系案進行預先審查的程序,有失權責相符等情事。
評鑑中心 在 孫弘岳-人力資源管理的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微表情在AI面試的功能與不能
.
近幾年隨著AI結合電腦視覺技術的快速進步,許多心理學家與電腦科學家合作,捕捉人們的微表情,來分析特定行為傾向,例如說謊、犯罪、酒駕、吸毒、性格違常、人際溝通與職場行為等。
.
所謂微表情分二種,一種叫subtle expressions (又稱弱表情),係指人類肉眼難以分辨的細微表情,例如眼角稍稍向上/向下,但一般人看不太出來;另一種叫micro-expressions, 意指人類肉眼不易察覺的瞬間表情變化,大約是1/15-1/25秒。基於微表情來自下意識的反應,不易被當事人進行刻意操控,常被用來偵測當事人內心的真正意向。
.
過去"表情等於情緒"學派一直主張微表情反應特定情緒(例如開心、難過、生氣、厭惡、害怕、驚訝、不屑等),而情緒反應一個的人的心理狀態。他們做出一系列的表情包,再用這些表情包來推測當事人的心理狀態 (例如美劇Lie to me的情節)。相關研究,最常被拿來應用的是面部編碼系統(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FACS)所歸納出來特定面部動作(Action Unit, AU)與相對應的情緒解讀。但是這樣的主張,一方面,開始被社會心理學家推翻或挑戰,因為在不同社會文化/或情境下,同一系列表情包可能反應不同的情緒。甚者,這些表情反應的可能不是情緒,而是人際(或人機)互動的社交信號。另一方面,許多研究還是運用肉眼來驗證判斷特定的靜態表情(持續高於1/2秒)是否反應特定心理狀態,而不是真的捕捉微表情,也不是捕捉表情的”移動變化”。很自然就不容易得到正確的答案,甚至產生誤導, 變成另類的「相術」!
.
其實真的研習過AI的學者專家都明白,AI看到的與人類肉眼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加上人類的心理狀態過於複雜,根本難以正確分析一個人的內心運作,例如答應一件事,是發自內心同意? 心不甘情不願? 或只是為了取悅對方,又或者只是從眾?
.
這些專家不會跟自己過不去,花時間來解答這種不容易得到標準公式的議題。取而代之的是,捕捉微表情的動態變化,分析或預測當事人的行為意向,例如答應或不答應,而不是去分析答應與否心理運作的黑箱。這樣反而能夠讓AI發揮它可以做到的快篩功能,且學術實證上都得到不錯的正確率。例如在錄影面試中與不同面試問題設定下,求職者在回答這些問題,經由微表情分析,推測他們在職場環境”可能”出現的行為傾向,而不是去評價他們回答的內容。這目前仍需要靠真人專家判斷或到下一關面試進行追問,才容易得到較完整的資訊。
.
畢竟,就像抗原快篩和PCR核酸檢測,是不同的運作原理。AI面試是運用微表情和其他非口語信息為線索,來推測當事人行為傾向的快篩工具,它快速便宜,可以進行大量海選式的普篩,但並非直接測量行為本身。 半結構式的行為事例面談、評鑑中心則是真的測量行為,有一定信/效度,但耗時又昂貴,較適合針對已鎖定目標對象的精選。
.
以上是用來補充這篇報導背後一些沒有提到的事。
.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5/post/202106300037/AI%E9%9D%A2%E8%A9%A6%E5%AE%98%E7%95%B6%E9%81%93%E3%80%80%E5%B9%AB%E5%8A%A9%E4%BC%81%E6%A5%AD%E6%89%BE%E5%87%BA%E3%80%8C%E5%B0%8D%E7%9A%84%E4%BA%BA%E3%80%8D
評鑑中心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有關近年高等教育評鑑制度引發的諸多爭議,林佳龍委員今天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最該被評鑑的正是高教評鑑中心,因其角色和功能無法達成預期對大專院校校務改善及未來發展方向的協助。蔣部長回應評鑑工作在執行上確實出現一些狀況,各校把評鑑指標當作追求卓越的思考,造成一窩蜂的同質化現象,反不利高教發展,教育部已著手改進,未來將調整以自評為主,發展各校特色,目前已有多所頂尖大學和教學卓越大學提出自我評鑑的申請。林佳龍委員則要求教育部訂出明確的期程和目標,在三年內讓自評的學校達到一定比例,並應主動刪減高教評鑑中心的預算。蔣部長承諾會盡速擬定高教評鑑中心預算的進程和相關配套,送交林委員參考。
對於繁星計畫的招生名額,林佳龍委員要求蔣部長提出明年度及五年後的總體目標規劃,蔣部長表示今年度頂大繁星占招生名額10%、國立大學10%的目標已達到,至106年應可提高至15%。林佳龍委員呼籲教育部應在公平入學的前提下,鼓勵中南部的國立大學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提高各校繁星計畫入學名額(以不低於15%為原則),讓在地及鄰近縣市的弱勢、優秀學子能夠就近入學,藉以拉近區域發展的差距,讓十二年國教的理念和大學之間進行良性的銜接與互動;以中興大學為例,今年繁星比例為,13.5%,應可考慮提供更多名額,讓南投或彰化等地不一定有能力赴台北就讀的學子,能夠就近入學。
現今教育資源和學費政策存在反重分配,亦即劫貧濟富的現象,林佳龍委員表示政府每年編列75億補助軍公教子女的教育費,教育部應提出具體辦法或政策,改善弱勢家庭就學的困境,但從102年度的總預算,卻看不出教育部提出任何積極的作為反映於預算中。蔣部長承諾會在年底前一定會提出未來的學費政策,優先解決反重分配的現象,讓弱勢的孩子能夠獲得公平就學的機會。林佳龍委員笑言蔣部長保證於暑假期間碰面喝咖啡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引來現場哄堂大笑,蔣部長尷尬回應將於今天質詢後履約。
另外,教育部仍編列支領月退休金的學校教職員子女教育補助費,由100年3千4百萬元, 101年及102年預算則增至4千3百萬元。林佳龍委員抨擊退休人員的子女教育費繼續由全民支付,是否有違公平正義原則?政府應考量社會觀感,一併列入改革,刪除此筆預算。蔣部長則表示包括退休人員年終慰問金等相關議題,行政院已成立專案小組,會予以通盤檢討。

評鑑中心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24)日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林佳龍委員首先就十萬名教師將於928上街頭抗議政府重大教育政策跳票與教育預算運用等議題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並呼籲教育部必須堅守「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修正辦法之規定,力爭教育預算,足額編列用於推動十二年國教,會後並提案要求有關財劃法涉及教育經費編列的法條內容,必須會同教育委員會共同審查。
林佳龍委員表示個人非常支持教育經費的編列,根據「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修正辦法,102年度中央和地方的教育總預算的比例已達22.9%,早超過新法要求的22.5%,教育預算事實上並未因新法而增加,而是對實施十二年國教較有保障。這筆新增的二百餘億元,卻非全用於十二國教,還挪用於學前教育和軍訓課程等經費,103年將全面實施公私立高中職免學費政策,因未採取排富等配套措施,致新增的六十六億元,在政府財政困窘下,未來恐難籌措編列。對於目前審議中的行政院版「財政收支劃分法」竟然優於「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即原中央統籌分配稅中的教育經費約五百億,未來恐被地方挪作社福或消防等支出的現象,林佳龍委員甚感憂心,並要求蔣部長要有所作為,據理力爭,不可將教育經費挪作其他用途,並承諾若未達成目標,須辭職下台。蔣部長表示同意,並稱已向行政院長、總統積極爭取,在一兩年內教育經費佔GDP比例將由5.83提高至6.0,而他個人一定會具體要求並落實教育經費足額編列。
林佳龍表示4月蔣部長在「學費調漲及高等教育資源分配原則與方式之檢討」點出台灣高等教育存在的「反重分配現象」,令人感動,但今年政府卻仍編列七十多億的經費補助軍公教子女學雜費。6月8日蔣部長提出「推學費扶弱政策,幫窮人翻身」、「如果弱勢無法翻身,將變成國家安全問題」,教育資源傾向富人,貧生難翻身,兩極化的問題日趨嚴重,林佳龍委員質問教育部的業務報告洋洋灑灑,內文卻無新意,未反映新的政策方向、或在預算上呈現,蔣部長回應年底前會端出具體可行的學費補助方案,對於改變反重分配的現況,若有違自己的誠信原則,他會負起責任。林佳龍委員強調兵貴神速,改革要快,未將其編入下年度預算,延至年底才研議整合,須至後年才能執行,首長可能已換人。林佳龍委員要求必須比照軍公教學雜費補助,讓廣大弱勢家庭、農工子弟得到等量的幫助,具體反映在預算數字上。
林佳龍指出,社會還有另一群不快樂的老師,「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對大專院校的系所進行評鑑,其執行績效不佳,頗令外界質疑,而教育部明年仍編列一億多元補助該中心,林佳龍委員認為評鑑中心亦應自我評鑑,教育部必須在一周內提出本席要求教育部一周內提出該中心的評鑑改善報告,當場得到蔣部長的承諾。另教育部已訂定「教育部認可國內外專業評鑑機構審查作業原則」,經其他三個評鑑機構評鑑通過之系所,可申請免接受教育部同類型的評鑑,故此中心業務量將會縮減,預算亦應隨之刪減,特別是中心的人事費用和業務費用佔了近四成,很多人打著評鑑名號,拿著雞毛當令箭,造成許多大學無法朝特色發展。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林佳龍委員提醒蔣部長應重視誠信,兌現教育改革的承諾,千萬別成為另一個馬總統,講的最多,做的卻很少。最後,林佳龍委員呼籲教育部應聆聽教師們的訴求,包括國小25人、私校教職年金、國小教師編制由一點五提高至一點七等。另有關上會期部長承諾改善實驗教育遭遇的困境。林佳龍委員希望訂定一部完整的專法和條例,整合各種形式的實驗教育,不只是學校或非學校類型,要有一個全新的思維。蔣部長承諾會另找時間與委員詳談此一構想。
http://www.citylove.org.tw/parliament/37-edcu/466-2012-09-24-13-01-19.html

評鑑中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評鑑中心 在 More from 國家文官學院- 評鑑中心法的一天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