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選物 no. 6】The New Normal—Homeworking as a Long-term Trend
COVID-19像個大石砸下,阻塞了原本的生活,全球的工作樣貌於是跟著漫流出了一片新常態
請注意, #新常態 並非 #常態
人們對雛樣的新事物容易關切,所以會有種「現在好多人都這樣」的錯覺,事實上,被我們稱為the new normal的現象,通常只是一種10~15%的變化,通過了適應擴大的考驗,新常態才有機會成為常態, #特殊 才能在我們心中長成 #理所當然
例如理所當然的週休二日,其實是2001年之後才開始普及,在那之前,星期五根本不喊TGIF,星期六也才是最輕鬆的邊緣,那種星期六帶來的奇妙心情,現在已無法體會
又或者此刻正在發生中的白領階級 #在家工作 新常態,過往老闆們只是觀望,不確定在家工作是否真能提昇效率與工作品質,但COVID-19強推著世界進入一場大型試驗,目前許多企業思考的問題不再是 #該不該增加工作地點的彈性 ,而是 #該增加多少彈性以及如何執行
過去站在懷疑面的主管們,現在被迫推動新變革,於是無論員工或管理階層,也會慢慢地開始建立新的工作習慣(但台灣沒有城市封鎖,以下談的變化在台灣的發生時間會更晚一些)
👫 員工的新常態
在個人層次方面,工作樣貌的轉變有兩個:
1️⃣ presentable corner
在家中一處創造 #公司的延伸 的需求,將隨著work from home的常態化而更被重視
更多的設計構想會發生在:
▋視訊會議基礎設備升級(無阻礙的網路環境以及收音、隔音、鏡頭、打光設備)
▋專業體面(presentable)的背景牆搭設
▋分隔工作與生活的設計(例如抽象的色彩區隔或是具體的寵物/寶寶攔阻網)
2️⃣ mobile workstation
以往只專屬於工程或設計領域的數位遊牧生活模式,即將普及於更多職等與類別,將會有更多人需要在移動中進入工作狀態,面對更高的需求,公共空間與店家會升級對遠距工作者的服務內容
🏢 企業的新常態
公司層次也有兩個轉變:
1️⃣ office as a hub
當「進公司」從 #不得不 轉變成 #選擇 ,辦公室的空間功能也將會更著重
▋建立一致的文化 (alignment)
▋增加參與的深度 (collaboration)
▋提供資訊交流與互動 (team-building)
2️⃣ flexibility as a perk
未來公司想吸引更多人才,第一個想到的不會是撞球桌或點心吧,而是在制度上提供給員工不同選擇(wfh對某些員工來說是個災難),同時在硬體上也能支援各種模式的轉換
---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是,這個新常態將會為公司省下一筆成本(精華地段的員工辦公空間成本平均每人每年美金一萬兩千到兩萬不等),也會為個人節省下不少通勤時間,有的人會選擇把省下的時間與金錢拿去加碼提高 #效率 、 #快樂 或 #吸引人才 ,有的人則會選擇拿來補足虧損或放進口袋,後者看似維持原狀,但新常態的動態性,會讓站在原地的人加倍落後
#留言處有Bloomberg的影片可以看
#語言選物 #youtube選物 #在家工作 #wfh
Search
該不該增加工作地點的彈性 在 一名台鐵列車長死亡, 勞動部說該班表雖「合法但不合理」 的推薦與評價
這次修法是來自資方要求彈性的壓力, 將經濟部、交通部等列為共同把關的 ... 願不願意再增加一個人力, 而不是修法開放將「換班」列為「例外」「工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