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在房間 4 天不講話、常常離家出走:梁朝偉,一個古怪的王者】
有些人,僅管不常出現在江湖,江湖卻從未忘記過他,像是今天《尚氣》上映,梁朝偉的演技,依然是神一般的存在。
後輩們無不期盼與他並肩前行,最終依舊只能望著他絕塵的背影,神秘、難以忽視,兩相矛盾的形容詞,放到梁朝偉身上沒有二元對立,反而交互襯托,存在感強烈,倒是成為無雙。
李安形容,梁朝偉是導演們的夢想;王家衛則說,梁朝偉是一個永恆的演員。
一個演員能做到讓人看見夢想、洞見永恆,無非就是長存赤子之心罷了,如何讓自己永保童心,梁朝偉做的只有兩件事:獨處,以及有意識地生活。
—
演藝圈皆知梁朝偉熱愛獨處,甚至已到孤僻與古怪的程度。
早年,妻子劉嘉玲會邀請林青霞、王菲和張國榮湊桌打麻將,梁朝偉不大會出來打招呼,而是關在房間聽很大聲的搖滾樂,吵得客廳的張國榮直喊「我頭好暈」。
好不容易,梁朝偉走出房間,自行跑去廚房泡龍井或普洱,喜滋滋走到牌桌向朋友們逐一介紹茶品與茶道,不過大家忙著算牌、無人搭理他,最後一樣是張國榮不耐煩回應:「隨便啦,你弄個茶包給我就好。」
與朋友身在同個空間,梁朝偉彷彿活在異次元,用自己的方式向朋友傳遞善意,所幸朋友們願意理解。
張國榮就曾說:「梁朝偉是一個古怪,但是心地非常善良的人。」
—
梁朝偉的古怪,是他鍾情於一個人的悲歡,還是個「想到什麼就去做」的人,從未在乎時間與場合。
他崇拜作家村上春樹與三島由紀夫,遇到喜歡段落能夠一字不漏背出。
因讀完《挪威的森林》而一個人飛去日本住好幾個月,夜夜待在居酒屋,盯著紅男綠女們酒酣耳熱的姿態,想像他們就是村上春樹口中「身在無人島、為了寂寞相擁的光屁股孩子」。
他曾搭飛機去倫敦,在公園餵一個下午的白鴿,當天夜裡就搭機返港。為此,香港知名作詞人黃偉文還曾在專欄中提起這件奇事:「雖然心想『他有沒有搞錯啊?』,但心裡還是恨不得馬上去試一次。」
梁朝偉被問起這段餵鴿奇談,笑著回答誇張了,仍向記者承認:「我是喜歡一個人跑來跑去沒錯。」
—
劉嘉玲數次提及梁朝偉的「怪」。
她透露某天家裡施工來一堆陌生人,丈夫不喜噪音與人群,直接拎著行李箱就走,直至工人離去後才返家。
拍攝《阿飛正傳》,因一場吃梨子畫面拍 27 次都拍不好,梁朝偉回到家一語不發做家事,幾天後向她拋出一句「原來王家衛只是要我一個背影呀」如此前言不搭後語的體悟。
但最讓劉嘉玲難忘的,依舊是張國榮過世,梁朝偉把自己關在房裡四天,不說話,不想吃飯,直到第五天才嚎啕大哭起來。
—
一個遺世獨立的奇特隱士,不見得代表他無情,而是把他的心思花在值得的人事物上,並且深情以待。
梁朝偉是浪漫的,曾醉心於 Lawrence Block 的偵探小說,去美國宣傳《2046》前主動寫信給作家,只想與偶像暢聊文學一個晚上。
他是念舊的,某年聖誕節前夕與張震小酌閒聊,有感而發說出十年前拍攝《東邪西毒》的對白,長達三分鐘,讓張震暗暗心驚。
他是熱情的,因《一代宗師》練詠春拳上癮,成天與導演好友麥兆輝與莊文強討論練拳體悟,煩得麥兆輝都說:「好了,別再來找我聊天了。」
甚至,他首次參加維多利亞港的帆船大賽,開心地說只想與帆船好手以船會友,結果當天比賽奪得亞軍。
一個人,梁朝偉可以做很多事。
可重點是,他都能把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到最好。
—
梁朝偉會愛上村上春樹,我並不意外。
村上春樹是一個熱愛獨處的人,除了寫作,他也是爵士樂愛好者,每天早上出門慢跑,還深耕「翻譯」學問,將自己喜歡的英文小說翻譯成日文。
歷史中許多知名的思想家都知道「獨處」的重要性。
盧梭堅持每天獨自步行 6 小時,出版《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強調孤獨有助人類靈魂解放;吳爾芙早上十點都要獨自外出散步,聞花香、聽鳥鳴,就擁有寫作靈感;梭羅直接將自己流放到瓦爾登湖,透過半隱居學習專注。
但我認為,若想成為一位懂得感受的人,「獨處」不過是第一步,還是最粗淺的,畢竟這兩年因疫情緣故,我見到很多人都「被迫獨處」,卻也不認為他們有多開心。
於是這便回到我一開始說的:不只獨處,你還必須練習「有意識地生活」。
—
王家衛說過,演員有三種。第一種演員很聰明,讓他練 30 遍他只練 3 遍就會,接著便不練了;一種比較規矩跟認真,像是劉德華,讓他練 30 遍他就會練足 30 遍。
「但是梁朝偉,他是那種你讓他練 30 遍,他會練 300 遍的人。」
一個 30 遍的事情,為什麼梁朝偉可以練到 300 遍?
這已經與「認不認真」沒有多大關聯,梁朝偉是發自內心在感受與享受這門技藝,測試看看自己能把這件事練到怎樣,是一種以玩樂心態去摸索,觀察自己可以走向哪裡。
張曼玉跟劉嘉玲,一個是演戲上的知音,一個是相愛 30 年的妻子,她們對梁朝偉的共同評價是:偉仔,他就是一個小朋友。
讓我們回想小孩子是什麼模樣?
大家是否見過小朋友獨自在家,明明給他一個破紙袋,他不但能自得其樂,甚至還會竭盡所能去「開發」這個破紙袋,把它當成包包,把它當成帽子,諸如此類。
尼采說過,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回到孩童狀態,天地萬物皆為遊樂場,抱持著這種心態,你自會在冒險裡有意識地專注,學都不用學,是一種渾然天成的行為。
梁朝偉,能把泡茶變茶道、打拳變拳道、玩帆船玩到亞軍去,把自己放進世界裡,進行無窮無盡的探索。
這種人,演戲演到被封神,我絲毫不覺得奇怪。
#尚氣
#尚氣與十環傳奇
https://www.adaymag.com/2021/06/12/leung-chiu-wai-and-his-solitude-philosophy.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Uncle S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ttp://hk.myblog.yahoo.com/siu82english 本篇載於新假期專欄《飲食字典》 甜品有三個近義字:dessert,sweet 和 pudding。三個字的中譯皆為「甜品」,但用法稍有不同。Sweet 和 pudding 都是英國人的說法,常用於口語;兩字意...
誇張 英文 形容詞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Elon Musk的演講藝術
Presentality的Andrew大大來幫大家分析了!
Elon Musk 違反賈伯斯時代的演講準則,反而加深自己的魅力!
Elon Musk 可說是全世界影響力最高的商業領袖之一,而且在媒體及社群媒體的聲望奇高無比(IG 有200萬追隨者,Twitter 有6000萬),甚至一句話就可以影響市場的走向。
★★★★★★★★★★★★
他肯定是溝通大師對不對?而且舞台魅力一定很強大?
Well... 從溝通成效的角度來看,他是很厲害沒錯,但如果你看任何一場他的演講,你肯定會覺得很困惑。你會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尷尬,這麼不會講話?
隨便在 Youtube 上面搜尋他演講的影片,看個幾分鐘,你就會知道我們在說什麼了。看個幾分鐘就可以跳出至少以下的問題:
• 說話吱吱唔唔,贅字一堆
• 停頓在很尷尬的地方,感覺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 投影片視覺,跟口述的內容常常對不起來
• 容易忘記自己要說什麼,明顯要去偷瞄一下投影片,不然無法繼續說等等...
啊... 那他到底厲害在哪裡?為什麼一個講話這麼尷尬不流暢的人,能夠迷惑全球這麼多人,發揮如此大的影響力?
我們看完一些他演講影片的結論,是他的魅力來源,跟「前一波」的商業領袖,如 Steve Jobs,截然不同。你甚至可以說,**他們的風格是完全相反的。**
我們今天就從 Musk 的一些演講中,來看他的反向操作!
★★★★★★★★★★★★
📌 反操作1:Jobs Overstates, Musk Understates
★★★★★★★★★★★★
首先,Steve Jobs 開始用的一個「技巧」,說好聽是「讚嘆」,說難聽就是「誇大」,不論發表的產品是否真的是突破性創新,反正就是用 "incredible"、"revolutionary" 等字眼來形容。英文的一個形容,就是 "overstatement" - 把什麼東西都講的「超過」一點。
結果一大堆商業演講的人,做產品無法像 Jobs,但用誇張的形容詞卻學的很像。
Musk 就不一樣。
他自己知道他做的事情很難(讓永續能源普及、把人類變成多個星球的物種),所以他反而用很「沒什麼大不了」的字眼跟語氣來傳達,反而讓這種「謙虛」變成一種效果。這個就不是 "overstatement",而是 “understatement" - 什麼東西都講的收斂一點。
舉個例子:他2016年介紹太陽能屋頂的時候,有描述一個很大,很難實現的未來,是這樣說的:
> What is the future that we want? It's consisted of really appealing solar roof... then combine that with storage, and with electric cars.
It's an obvious 3-part solution... Yeah... 3 part solution... uh...
It's really not that complicated.
沒錯,他講完之後停頓了一下,然後說嗯,對,就是三個部分,真的沒那麼複雜 lol。
好比在跟聽眾說:「啊就很簡單啊,你們還要我說什麼?」連聽眾都笑出來:
影片: https://youtu.be/4sfwDyiPTdU?t=187
★★★★★★★★★★★★
如果是賈伯斯派的門徒來說,可能會說:
➜We are building a grand future - a future of endless renewable energy and clean mobility, but with the sort of convenience you couldn't even imagine.
To build this, we've had to overcome a trinity of challenges that have bedeviled generations prior:
1. Houses that generate energy during the day all by themselves
2. Efficient and integrated storage
3. And the best electric cars the world has ever seen
Ok,我寫的有點誇張,但 you get the point。
★★★★★★★★★★★★
他最近在發表 Tesla Bot 的演講中,也描述了一個很大的未來,你看看他的說法:
➜ What is the economy? It is uh... at the foundation, it's labor. So what happens when there's... uh... no shortage of labor?
So I think in the long-term, there will need to be universal basic income (applause)... Not right now, because the robot doesn't work (laugh)... we just need a minute.
Essentially, in the future, physical work will be a choice... if you want to do it, you can, but you wouldn't need to do it. Obviously it has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conomy, because... the economy, at its foundational level, is labor, and capital is just distilled labor, then... is there an actual limit to the economy? Maybe not...
你很難想像有人可以把一些這麼遠大的願景 - 人力工作變成一個選擇、每人都享有基本收入等等 - 用更平鋪直述的方式,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語氣說出來。
連開發萬用機器人的難度,他都只是說 "We just need a minute" lol。
Again 歡迎你們自己看影片,體驗一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P6Z5voiS8
Btw... Musk 還隨口說了一句 "capital is just distilled labor"。別叫我翻譯,因為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尤其是 "distilled" 在這裡的用意。如果你去 google "distilled labor",也找不到什麼東西,只有不到兩千個 search result。
有人會覺得 Musk 太聰明了,所以才會常常說出正常人不懂的話,但我個人覺得他是故意的:就是要「埋」一些每人聽得懂的話,才能加深他「天才」的形象。
Musk 把複雜困難的事情說成很簡單,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些很難的事情,好像難不倒他耶,嗯他看來真的是個天才!」
大家可能有時候會聽人家說,在西方,就是要懂得如何吹捧自己。但其實有時候不一定要這樣。
💡你做的事情是真功夫時,謙虛反而會放大。
★★★★★★★★★★★★
📌 反操作2:尷尬反而是魅力
★★★★★★★★★★★★
其實,在賈伯斯用流暢的舞台表演稱霸市場之後,很多企業家都下苦工,練就一身演說武功。如 Bill Gates 或是 Mark Zuckerberg,都很明顯的從內向而且不會演講的人,變成老練的演說家。
Musk 很明顯沒有。Honestly, he's not even trying。
上面的影片,一個是2016年,一個是2021年,你覺得哪個舞台上的 Elon Musk,比較尷尬?這個當然有點主觀,但我兩個都看完之後,會覺得今年的他,講的更卡,更不好。
但是 Elon Musk 很明顯的根本沒有在 care 這一塊 lol。如果他有心要成為非常流暢的講者,你覺得這種小事能夠難倒他嗎?
…
還需要Musk暗藏玄機的演講技巧嗎? 需要的同學請按個讚和留言「Must learn from Musk」。
需要更多的演講分析與技巧請追蹤Presentality!
圖片出處: https://bit.ly/3mKfjyX
誇張 英文 形容詞 在 職場裡的人類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職場媽媽的教養練習-4:是孩子的偶包,還是媽媽的?》
許多人描述5/1,一定不會省略「偶包」這個形容詞。家有5/1,我也不例外地和朋友描述過,我的小女兒,是個偶包一堆的孩子。
最近,卻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對於「偶包」有了不一樣的換位領悟。起因是即將到來的萬聖節,aka職業婦女的年終nightmare,孩子該穿甚麼衣服、扮演何種怪物、要準備哪些糖果給班上的同學「trick or treat?」,每一年都讓我煩不勝煩,偏偏每一年,班上總會出現一兩個精雕細琢到足以參加cosplay的角色,收到老師回傳的照片,使我徹底被人情世故打敗,感覺自己活像個殘廢的老木魯蛇。
於是,今年,衣服倒是早早準備好了,因為疫情,學校也減縮了籌辦的規模,不再去大賣場或鄰近社區討糖,只在班級上準備表演和歌唱。太好了,我暗自開心,這樣就不會顯得我太冷淡參與,沒想到好戲在後頭。
上周,老師傳Line來,意思是希望孩子多練習萬聖節的歌曲,大家可以把氣氛唱得更歡樂一些。最後,老師打著,「媽媽,carol超會唱的。英文咬字很清楚、又唱得全班最大聲,可以讓她拿著麥克風、站在中間當領唱嗎?」
老木雖然是手殘加腦殘的魯蛇,卻具備旺盛的虛榮心,當下回話,沒問題啊,謝謝老師!還加上一堆誇張的太陽愛心貼圖。也真心不覺得會有任何問題。
回到家,我自然和5/1的孩子說明了這個消息。我把她半舉起來,讓她在離地一點點的地方,隨著我的手臂盪鞦韆,這是她最愛的遊戲,「Carol,老師說妳超棒。下周表演的時候,要妳站在中間帶大家一起唱歌噎!還有麥克風喔!」
Carol難得沒有跟著遊戲顯露出開心的樣子,好像還在思索著句子裡面的涵義,聽到她喜歡的「麥克風」,反而流露出疑惑的表情,她淡淡地說,「我不要。」但這個句子旋即被淹沒在周遭的討論聲浪裡。我們討論她的衣服站在中間夠不夠顯眼、當天還是應該請假去看她表演嗎?不然挪開下午的會議好了、哇以前姊姊根本一個字都唱不出來噎沒想到小妹居然這麼行…。以至於誰也沒有聽到孩子說,我不要啊。
到了睡覺時間,Carol開始小小聲的啜泣。我以為是關燈太急的緣故,開了小夜燈,孩子仍然在哭,逐漸轉變成間歇性的抽噎。
「Carol,妳不舒服嗎?哪裡會痛嗎?鼻子塞住不能呼吸嗎?」我先從常見的小毛病問起。孩子說沒有不舒服。
被欺負嗎?功課忘了帶回來嗎?中午吃飯吃太慢被罰站嗎?覺得我們對姐姐比較好嗎?想提早預支生日禮物但爸爸媽媽說不行嗎?想養小狗嗎?
也都不是。
「Carol,那妳願意告訴媽媽、怎麼了嗎?」我其實已經快要睡著,如果孩子再哭下去,也有下一秒理智斷裂的可能性。
沉默了大概有30秒,孩子簡單迸出一句,「媽媽,我不要站中間。」
蛤?哪招?站甚麼中間?我壓根沒有把老師要孩子站中間領唱的事情聯想在一起。七拼八湊諜對諜了半天,我終於搞懂孩子的意思,她喜歡唱歌,所以唱得很大聲;但不喜歡站在中間拿著麥克風、成為那個目光焦點裡的人。
當時,我為了沒有發現其他的大問題而鬆了一口氣,同時不知道為什麼,微微失望著。很複雜的一種情緒。
我的5/1孩子,是我的第二個女兒。也是先生家族裡,最驕寵的么孫女。公公婆婆沒有偏頗生男的觀念,甚至覺得生女兒才有生小孩的價值,反而是我自己很執拗地陷在傳統的框架裡,當我在產檯上知道孩子的性別,不由自主扭曲的嘴臉,著實嚇壞原本好意告訴我、生兩個女兒簡直就是中樂透的婦科醫生。
懷抱著偏頗的心念,我懷孕的過程也不順利。和大女兒無憂無慮一路住到40週才退房相比,小女兒不滿四個月就開始三不五時出血,不到七個月就瀕臨破水、只能提早安胎;而小女兒的高度敏感,也讓我在為期半年的育嬰假吃足苦頭,孩子哭我也跟著哭,覺得人生沒有希望,我怎麼會完全沒有母愛。
然而,5/1的女兒,也是漂亮的女兒,大大的眼睛、小巧的嘴、肌膚白得像雪、很早就學會撒嬌,每次我快要發火的時候,便會狡猾地抱住我的脖子,「媽媽,我很愛很愛妳。」搞得全家只能舉手投降。我媽每次看我沒用的樣子,都叨唸我被小女兒玩弄於股掌之間,但她自己也一樣暈頭轉向。
一個臉孔漂亮的、心思細緻的孩子,學習任何科目以光速計算,還主動說要學芭蕾舞,連學校老師都被收服。老師不只一次喜孜孜地跟我們說,Carol真的是個好聰明的孩子。
在那個晚上,複雜的是,對於孩子不想成為焦點,我居然感覺失望。我很想問孩子,為什麼呢?妳明明就是可以擔當那個主唱的啊,多漂亮,多好聽。
複雜的也是,我明明知道這些都是莫須有的虛榮,卻還是忍不住拿來投射在自己孩子身上。身為一個從小處處吃鱉的2/4,我實在太想成為站在中間的領唱,即便已經錯過這樣的時機,我仍然奢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補償。
孩子哭累了睡著了,我再也睡不著了。從別人身上感受到5爻的被投射、被莫名其妙地哄抬,和從自己孩子身上感受到的,是不同層次的驚悚。陶醉在「我生了一個美妙聰慧的女兒」的粉紅泡泡裡,我一次也沒有問過孩子,妳喜歡被這樣注視、對待、與安排嗎?
而,當5/1的孩子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投射越來越光彩,我能承受孩子回答,我不要嗎?
在黑暗裡,我也禁不住在想,一流學府畢業、事業平步青雲的5/1母親,也許也領受了身不由己的諸多投射,進而對於學習憨慢、凡事落拍的我,有著說也說不出的矛盾情懷吧。有些情節,果然只有真正成為母親,才會瞭然於心。
關於領唱,我打算回覆老師說,尊重孩子意願吧。孩子只想享受這個過程。況且,唱得最大聲的孩子,無論站在哪兒,都有帶動氣氛的效果。我也參加過合唱團,強棒不一定站中間。
孩子,若妳未來總免不了被投射、被錯誤期待然後慘烈斲傷,我會陪妳面對這些必然的設定。但身為妳的母親,我想妳更需要的是,媽媽先放下,這些對妳不切實際的期待。
誇張 英文 形容詞 在 Uncle Si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http://hk.myblog.yahoo.com/siu82english
本篇載於新假期專欄《飲食字典》
甜品有三個近義字:dessert,sweet 和 pudding。三個字的中譯皆為「甜品」,但用法稍有不同。Sweet 和 pudding 都是英國人的說法,常用於口語;兩字意思相同,但隱含階級的分別。
自古以來,英國階級觀念極重,不同階層的人,行為舉止固然有別,連說話用字都不一樣;英國人類學家 Kate Fox 於其著作《Watching the English》中說,上層階級的人堅持稱餐後甜點為 pudding,而非中下階層所說的 sweet 或 afters,稍有說錯,隨時遭同儕白眼。
但對美國人來說,sweet 只是形容詞,pudding 只是布丁,餐後甜點只稱 dessert,也泛指餐中最後一道菜,包括芝士和水果。Dessert 是從法文借來的字,根據 Kate Fox 所說,dessert 用法無階級之別,人人可用。
眾多西方甜品中,我最愛巧克力甜品,而且巧克力愈濃愈好。「濃」 英文叫 rich,是個形容詞,亦解「有錢」, 所以英文裡有句語帶雙關的說話:Chocolate and men, the richer the better. 這句譯做中文就不好玩了。
很濃的巧克力蛋糕,可說 a very rich chocolate cake。有餐聽叫自己的蛋糕做 sinfully rich chocolate cake,甚至叫 chocolate sin。濃得讓你每一口都充滿罪惡感,夠吸引吧? 說到誇張的命名法,不得不提這個:death by chocolate,那次在某餐廳的餐牌上看到就立刻叫了, 可惜不外如是,虛有其名。
想誇張的形容超好吃的甜點,可用 orgasmic 一字。Orgasm 是性高潮,形容詞 orgasmic 則描述像性高潮一樣令人興奮的東西。例子:an almost orgasmic chocolate cake。
我自己最愛的巧克力甜品可不是 cake,而是 chocolate fondue(巧克力火鍋)。這道菜帶女朋友吃最好,見她偶爾輕甜沾到唇邊的巧克力,雙眼瞇成一線的甜笑著,只覺人生如此,夫復可求。與麻甩豬朋狗友嘛,還是去找譚仔三哥吧。
蕭愷一
Dessert 一字讀音
Dessert 重音在第二音節,這個大家都知道,但較少人留意的,是中間的 /z/ 音。沒錯,那是 /z/ 而非 /s/,所以在發音過程中,聲帶要持續震動。第二音節的元音 /ɜ:/,近似廣東話「鋸」,「唾」的元音,卻不絕對相同,尤其英國人讀它時,嘴唇不會突出,保持在平常呼吸時的形狀即可。字母 R 要讀出來嗎? 美式英文要讀,英式英文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