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核心幕僚:國安會印太主管坎貝爾+中國事務主管羅森伯格 】
這陣子「核心幕僚」這個詞似乎滿紅的,那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核心,我們又該去追縱哪些人物的動態呢?
今天我們來介紹的是白宮國安會(國安會的設計就是總統的最核心幕僚),對台灣來說最直接相關的官員。
▍亞洲沙皇
這屆的國安會裡面新增一個副顧問的職位,主管亞洲事務。拜登任命了坎貝爾(Kurt Campbell)擔任亞洲事務主管。媒體稱之為「亞洲沙皇」(Asian tsar),其正式官銜為「Deputy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and Coordinator for Indo-Pacific Affairs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或可譯為「國安會印太事務副顧問」。這個職位是新創造出來的,以因應美中關係以及亞洲事務佔據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同時為了將中國政策整合進跨部會的決策當中。
🔹 「tsar」這個字是由「沙皇」而來,在英文中的用法是指專責特定事務且有決策權的高階官員,請參見記者簡恒宇的整理:https://reurl.cc/E27eda
這個用法最廣泛使用可追溯到1942年《華盛頓郵報》把時任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以行政命令設置的新職位稱為「沙皇」,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沙皇主要指稱任命無需經由聯邦參議院批准的特別事務官職,像是拜登任命的氣候變遷特使(前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一職就是「氣候沙皇」。
台灣媒體主要譯為「專責OO事務官職/特任官/負責人」,看來「特任官」這個用法最能反映職位任用性質,但中文似乎難凸顯該職擁有決策權。
拜登任命的白宮幕僚長克蘭(Ron Klain)在歐巴馬時期曾專責應對伊波拉疫情,因此是「伊波拉沙皇」;小布希時期新設的國家情報總監被稱為「情報沙皇」,同是小布希任內成立的國土安全部部長為「國土安全沙皇」,還有主管公眾外交的國務次卿是「公眾外交沙皇」。目前設置最多「沙皇」職位的總統是歐巴馬,8年任內有38個,小布希以33個居次,川普直到2020年4月才設1個(聯邦海事委員會委員索拉Louis E. Sola,專責調查疫情對郵輪業的影響)。
(以上這三段內容引自簡恒宇)
不過有時候這些新增的職位會和原主管機關有些重疊的問題,例如新設置的亞洲沙皇如果跟國務卿意見相左的話,那國務院亞太助卿要聽誰的呢?
回過頭來看坎貝爾,他是歐巴馬時期提出「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的主要策士之一,雖說他並不認為中美之間會進入新冷戰(全面對抗),但他對中國的態度並不是屬於鴿派或建制派,多次指出中國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坎貝爾和新任國務卿布林肯以及國安顧問蘇利文的關係密切,長期一起共事,組成團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坎貝爾和台灣的關係淵源頗深(請見這篇新聞:https://reurl.cc/3ND92V) ,曾參加國會聽證會表達台灣的重要,主張美國應積極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在去年12月的時候,坎貝爾以視訊方式出席「2020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並發表演講(https://reurl.cc/NXj975) 表示:「川普政府做得很好的部分,希望看到美國政府延續下去」,因此我們可以大致上知道他對印太區域的想法。
華府知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智庫」(CSIS)的副總裁葛林(Michael J. Green,曾任職小布希政府的國安會,主管亞洲事務)寫文章讚揚坎貝爾任命案(https://reurl.cc/E27yek) 。他在文章裡面細數坎貝爾過去服務的經歷,以及他和多位共和黨人物共事的過程(有很多重要人士都曾在他主管的部門工作過),並且讚揚他是可以獲得兩黨高度共識的資深外交人員,可以實現兩大黨在亞洲政策上的共識:強化與盟友關係、保護重要的科技技術、在人權及民主議題對中國施加壓力。
🔹 同場加映坎貝爾與杜如松(Rush Doshi)最近的投書:「How America Can Shore Up Asian Order: A Strategy for Restoring Balance and Legitimacy」(https://reurl.cc/1gxrzG) 。這篇文章討論了美國如何與中國競爭,內容重點:美國該與東亞盟邦加強反中國介入(A2/AD)能力,務實地去處理與中國脫勾的問題(不盲目脫勾),協助供應鏈移轉至其他東亞國家,建構多層次的盟友合作關係等等。
▍鷹派中國事務主任
印太事務主管坎貝爾下轄三位資深主任,分別主管中國事務、南亞事務與東亞暨大洋洲事務。
國安會的中國事務主管將由蘿拉.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出任,而且這個職位的位階將提升為中國事務資深主任(Senior Director for China)。她曾在國安會擔任主管中國及韓國事務的資深官員,同時是布林肯擔任副國務卿時的幕僚長。
羅森柏格對中國的態度恐怕會讓中國很不好受,例如疫情爆發以來,不斷提醒大家,中國利用疫情來做大外宣,而且在國內消音反對者的聲音。她在2018年時就曾指出,中國介入影響美國國內政治,就如同俄國一樣。她近期的公開發言有不少,有很多是在華府的智庫出席研討會,談中國的資訊戰和大外宣,而且她對中國鎮壓香港群眾運動是非常感冒,多次撰文與發言撐香港。如果大家google羅森柏格,可以看到她的文章以及一些podcast錄製,口條很好,談中國資訊戰的部份滿值得一聽。
羅森柏格曾在2020年5月份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的研討會上,談論台灣的角色,她除了肯定台灣防疫成果外,也提到台灣在打擊假資訊上的努力,其中還特別提到唐鳳。同場同台的還有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趙怡翔(https://reurl.cc/5oovpv,羅森柏格的發言大概從40分左右開始)。
而在中國事務資深主任之外,資深外交官凱根(Edgard Kagan)將出任東亞暨大洋洲事務資深主任;歐布萊特石橋集團副總裁古哈(Sumona Guha)出任南亞事務資深主任。
▍重點摘要
▶ 白宮國安會創了一個新的職位,印太事務主管坎貝爾。他是「重返亞洲」政策的主要規劃人,而且認定中國是重大挑戰。
▶ 過去中國事務主管在國安會位階為主任,現在提升為資深主任。擔任此職位的蘿拉.羅森柏格可以說是一位對中國的鷹派,是研究資訊戰的專家。
🔸 同場加映之一
蕭美琴大使獲邀出席美國總統拜登的就職典禮後,白宮國安會發言人霍恩(Emily Horne)評論表示:「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定如磐石。拜登總統將與朋友與盟邦站在一起,在亞太地區推動共享的繁榮、安全與價值,其中也包括台灣。」
🔸 同場加映之二
每次政黨輪替的時候,要換的位子還滿多的,尤其美國的政治任命官員的層級非常多,大概是各部會副司長層級以上全部都要換掉。所以說,追蹤哪些人物到了哪個位子也是滿重要的事呢!
最近由於TVBS和長風基金會的宣傳而很紅的艾利森教授,他最著名的著作就是外交決策分析,他認為外交決策通常是不同官僚之間互動下的產物。這個論點是所有國際關係學生必讀的。從這點來看,去分析官僚機構的人事以及偏好,會是理解一個國家外交事務走向的關鍵。
✨ 觀測站推特:https://twitter.com/ustaiwanwatch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認定 趙 貝爾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讓錢為你所用,不要被錢所奴役
我昨天寫了一篇文章,希望提醒我的學生,但我看很多人更糊塗了
這不是你的錯,因為從來沒有人好好跟你說,所以我再寫一次
以下我要跟你說四件事,看完這四件事,你對所謂的財務自由,才會有真正的理解
1. 對錢的基本認識
2. 如何讓錢為你所用,幫你累積財富
3. 經營事業中,讓別人拿錢給你的過程
4. 什麼是財務自由
一. 對錢的基本認識
1. 錢時衡量價值的物理標準,他的單位以“價格”的方式來呈現
2.你透過錢,出售你產品與服務,你的定價,就是方便別人用一個通用的標準來衡量你的的價值
3. 每個人對價值的認定不同,所以有人接受你的價格,有人不接受.
4. 在這個標準下,你的價值越高,人家付出的價格就越多;你對越多人有價值,就越多人付你錢
5. 相對的,你也是用錢,來取得別人對你有價值的產品與服務
二. 如何讓錢為你所用
1. 看完了上面那一段,你就應該知道,錢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存的
2. 這世界上任何一個人要長久累積財富,一定要符合兩點:
a. 對別人創造更深的價值
b. 對更多人創造價值
3 所謂的價值,一定是有人認可了你的產品與服務,才會出現.所以創造價值的過程,一定是來自於服務別人
4. 正因如此,你要思索的是
a.如何更好的服務別人
b. 如何有效的服務更多人
5. 在服務別人的基礎上,錢可以幫你發揮一定的作用,例如:
a. 上課學習
b. 購買生財器具、在實體或虛擬商場租賃商業空間
c. 購買原物料、或組建工程以製作產品、提供服務
d. 透過營銷手段加速宣傳、推廣
e. 請人、組建團隊,逐步擴大規模
f. 透過自動化降低服務的邊際成本、無限提高服務的範圍
6 .在服務別人的基礎上,錢不能幫你做的事:
a. 付完學費就保證學會,更別提出類拔萃
b. 租空間、買生財器具,裝潢完畢就自動有人上門
c. 勉強製作出和別人差不多的產品就有人要買
d. 買了廣告生意就會上門
e. 花錢請人,來的都是諸葛亮、關雲長、張飛和趙子龍
綜合以上所述,只要你幫更多人創造更深的價值,最終你會得到巨大的財富,那是別人用錢來交換你價值的必然過程
錢,是你創造價值過程中的部分條件,真正的關鍵是你願不願意、能不能夠有清晰的願景,想法、做法,一路走來可驗證的成績,以及實踐未來目標的能力與決心.
如果你能交付成果,而且在過程中一再證明你的能力,那就算現在的你沒錢,你一樣能說服別人拿錢給你,甚至不用說服,別人自己送錢來
三. 經營事業中,讓別人拿錢給你的過程:
1.初創投資:投資人風險最高、回報最大,這時的你要有好的構想、好的計畫、足夠的能力、還要有過往的紀錄,然後去尋找伯樂
2.銀行貸款:用你未來穩定現金流的預期與資產融資.股權不被稀釋,整體成本最低,但你要先把生意做起來,或拿你老媽的房子去抵押,這時候投資人是你自己,風險全在你,如果你生意沒做起來,客戶的支票被截流,你老媽的房子被法拍
3.多輪融資:隨著你的事業逐步擴大規模、願景實現的輪廓越來越清晰,你可以透過市場機制去取得的資金,投資人風險與回報逐步降低,正常來說,你面臨的是股權被稀釋,但是整體期望值提高的過程
4. 公司部分股權ipo或直接上市:當你的價值被公開市場完全認可,你可以對公開市場投資人折現你事業未來的期望值,這時候你不必憂慮,只要你資格夠,自然一堆人會找上門來幫你印股票換鈔票,這時候風險全在買股票的小散戶身上
請問,在以上的過程中,存股在哪裡?
存股,是買那種成長率不高的公司,可以穩定預期的公司,假設未來的收益和成長率不變,你投資部分股權可以得到的收益
在存股的過程中,你完完全全沒有用你的錢,幫你自己的願景、產品與服務,對市場創造一分一毫的價值,反之,你是用你的錢,去購買經營事業的人的一小部分股權,讓他創造價值後,分你一點股息
而那種股息,絕對是經營者、市場參與者把風險全部轉嫁、把可以灌進來的成本全部灌進來,把能撈的利益全部撈光以後剩下的結果
朋友啊,請你捫心自問,你這輩子,真的不能為自己、為別人,創造價值嗎?
你真的相信,你寶貴生命的價值,反而不如“錢”,這種物質的生命嗎?
你真的認為,你沒有使用錢,讓他幫你實現理想、創建產品與服務、創造對別人的價值,反之,你只能寄望把錢托付給別人,經過人家的層層剝削以後,取得一年一次的微薄利息,同時還要放棄對錢的主動使用權嗎?
等而下之的,是賭
2007年,有人在華爾街下注,賭的是信貸市場無法繼續,賠率是1:113, 連賭一年,賺了台幣六千億
當時信貸市場的泡沫化,早已有跡象,貝爾斯登已經倒閉,市場老手都知道無法延續,只是不知道轉折點,沒有耐性的人,通通都被抬出市場而已.
如果有這樣的賠率和期望值,你要去賭,我沒意見
但真的去賭,你有那麼大顆心臟嗎?去看看大賣空那本書或電影,看看你八字有沒有那麼重吧!
但以上的故事,是在華爾街,今天你在台灣,玩什麼t50反1, 反2, vix, 當沖、權證、期貨、選擇權,有這種機會嗎?
賠率與期望值有多低,低到多好笑,你隱含成本有多高,你知道嗎?
看空七天的選擇權,被你完全看對,賠率可能是五到十倍,你看對了,但比轉折點提早兩天,就會全盤皆輸,懂數學的人算一下存續價值和期望值,你還玩?
同理可證,去看一下在台灣市場投機的期望值是多少,如果你不懂期望值,那我跟你說,將事件發生的概率乘上你可能的收益或損失,加總以後扣掉交易的成本,就是期望值
記得喔,所有事件發生的概率總和必須為一,許多人都是憑直覺辦事,真的把想法記錄下來,就會發現他對未來的預期總和不是100%, 有時只有50%, 有時是百分之五百.
不要說販夫走卒,在台灣,連企業主、投資家、政治領袖或大學教授,都常常犯這種低級錯誤
這只是小學數學,但你過去可能從沒算過,如果你已經算了,有理性的人,怎麼還會玩這種遊戲呢?
四 我跟你談財務自由
一言以蔽之,只要你還要操心、不能自由動用,就是沒有自由.
在這個意義上,你的存股,算得上財務自由嗎?
我以前老早就說過,如果你真要財務自由,你可以降低慾望.任何人降低慾望,不再追求財務自由,就瞬間得到自由了.
朋友啊,只要你還在追求,你就沒有自由,而你越追求,就肯定越不自由.你怎麼能透過一個不自由的方式,去尋求最終的自由呢?邏輯根本不通啊!
最後,我想再跟你說幾句:
你不需要同意我,就像我完全不需同意你一樣
人生真正的自由,不是財務自由,財務自由離人生自由的境界差了十萬八千里,但你很可能連財務自由是什麼都搞錯了.
追求物質的成功、財富的累積,並不可恥,但在追逐物質成就的過程中,不妨礙你逐步實現人生真正的自由.
我這兩年教授易經之美,就是希望同學能一步一步,藉由親近易經的智慧,得到人生真正的自由;
我過去五年教授行銷課程,是希望大家可以藉由立定志向、設定目標、一步一腳印的踏實前進,創造對人的價值、實現物質世界的成就,進而得到別人的尊重與財富.
兩者出發點不同、路徑不同,但最後殊途同歸,都是在過程中一步一步提升自己,拓展自己的視野,最後實現真正的自由
朋友啊,你希望錢為你所用,而不是讓自己為錢所困嗎?
你希望創造價值,成為一個有用且受人尊敬的人,而不是每天在那裡等股息、縮衣節食,過著數饅頭的日子嗎?
請不要跟我說你老到無法開始創造價值,你如果真有那麼老,那你還浪費時間存股?把錢拿去花一花還比較痛快.
錢,是拿來用的;時間,是拿來用的;人生,是拿來用的!
你再會存,能把你的時間存下來,讓你不要死,或是下次投胎再來用嗎?
當然不行,所以要拿來用,不是拿來存!
用來幹嘛?
你可以拿一部分,用來維持生活;一部分,用來消費;一部分、用來儲蓄,以備不時之需,或做創造價值的準備;一部分,用來滿足自己的慾望.但只要慾望滿足了,就不要繼續這樣做,不然你再會用錢,最終都一樣,變成物質與慾望的奴隸
真正懂得用錢、用時間、用人生的人,會這樣用:
用來提升自己、用來服務別人、用來創造價值、用來實現你此生的志願,用來讓自己不負此生!
如果你現在的錢連生活所需都不夠?那你更要有耐心,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與產出,讓你的產品或服務,值得別人用金錢來交換,而不是在哪裡怨天尤人.
我到了這個年紀、人生走到這個階段,賺錢?出名?對我早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但如果物質世界的成就對你還有意義,我真心希望你能透過創造自己的價值、服務更多的人、善用你的時間與金錢,來實現你的志願,得到你應得的財富與尊重
至少,不要讓你有限的今生,變成錢,這種物質生命的奴隸
萬物皆有靈,而你的靈性遠比金錢高,只要你願意,你一定能做到
我對你深信不疑
祝福你
#李伯彥工作室 #一起出來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