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科學新知】【為人老公要注意】
《爸爸做運動能有更聰明孩子?後天因素也能影響「遺傳」》
德國哥廷根神經退化疾病中心的團隊,發現有做運動的雄鼠,竟然會提升後代的認知能力!即是說,做運動的爸爸,會生出更聰明的孩子嗎?這和我們以往對遺傳的理解一致嗎?
自從人類發現了生物的遺傳機理後,我們一直相信所有遺傳訊息,都記載在基因序列裡面。這些遺傳密碼,就好像一本書,代代相傳。我們這本書,由DNA中GTAC四個鹼基字母寫成,我們以往相信,單憑GTAC的排列組合,我們已從父母得到所有遺傳密碼,作為生命藍圖,生而成人。曾幾何時,我們以為父母的後天環境影響,不會遺傳到下一代。舉個簡單例子,華人父母就算染了金髮,生出來的孩子也肯定是黑髮的,這似乎是常識。
但是,近幾十年,科學家發現在GTAC的組合以外,原來有更多其他可「遺傳」的訊息,包括DNA的化學改變,染色質結構改變,直接打包各種RNA到精子卵子等等。用回書本的例子,就是原來當父母把遺傳密碼書給你時,除了書本的正文外,上面還有一堆螢光筆,筆記,小紙條,書簽,甚至是摺疊好的書頁。而這些都不須受正文限制,甚至可以被後天影響。這門學問,現在統稱為「表遺傳學」(Epigenetics)。
這周在《Cell Reports》刊登了一篇文章 [1],發現了雄鼠的運動量會影響後代的認知表現!德國哥廷根神經退化疾病中心(German Center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DZNE) Göttingen) 教授André Fischer的團隊,把雄鼠分成兩組,一組提供玩具與跑步輪,增強其運動強度,另一組則是普通的對照組。他們發現,增強運動的的雄鼠,生出來的鼠寶寶,在成年後,海馬體神經元有更高的「長期增強作用」(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即是說牠們有更高的神經可塑性,而海馬體神經可塑性,已知和認知能力有很大關係。研究人員進一步為老鼠做行為實驗,檢視其認知能力,包括學習恐懼的能力,以及在水池迷宮尋找出路的能力。綜合幾種行為實驗結果,他們發現這些老鼠比普通老鼠的後代,提升了認知能力。
研究人員發現,原來在增強運動的雄鼠精子入面,有更高的miRs 212/132,一種微RNA(micro RNA),有抑制部份基因的作用。他們在增強運動的的雄鼠的精子中,同時注入miRs 212/132的抑制劑,就發現這些神經可塑性及認知能力的提升都消失了。這說明增強運動的的雄鼠,是透過提升miRs 212/132,提升後代認知能力。回到上述書本的例子,鼠爸爸在精子中打包了小書簽(miRs 212/132),令鼠寶寶更「聰明」,這些都是鼠爸爸後天努力運動的結果,長遠影響了後代成年後的認知能力。
儘管這是小鼠實驗,未能反映人類情況,但miRs 212/132在脊椎動物之間比較守恆,也許有類似功用。研究人員下一步,會嘗試比較運動量不同的人,有否miRs 212/132的差異。無論如何,運動對人整體健康也十分重要!女朋友們太太們,現在又多一個理由可以迫你配偶做運動了!
1.) Benito E, Kerimoglu C, Ramachandran B, et al. RNA-Dependent Inter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of Enhanced Synaptic Plasticity after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Cell Rep. 2018;23(2):546-554.
文章連結:https://hknordichearts.wordpress.com/…/%E7%A7%91%E5%AD%B8%…/
==============
是以往貼文,但發現沒有在FB存檔,加上現在我也身體力行(我指做運動,不是做爸爸),重發一下。
===============
如喜歡本專頁,請按「追蹤」,並轉為「搶先看」。
「認知神經科學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Re: [討論] 認知神經的出路? - 看板Cognitiv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認知神經科學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認知神經科學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Re: [討論] 認知神經的出路? - Cognitive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 ... 的評價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 ... 的評價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MoneySmart.hk - 讀神經科學有咩出路? 的評價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腦科學研究所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腦科學研究所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腦科學研究所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腦科學研究所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徵才] 交大教育所科學教育組博士班- studyteacher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學習科學研究所 - 清華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請益] 腦神經或認知科學方面的研究所| graduate 看板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10901焦傳金教授當代認知神經科學腦與心智_第5AR講學習與 ... 的評價
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科普] [科學新知]
終於有一點時間寫科普!不是翻譯文,是我根據一手研究寫的文章!請多多支持!這篇文章,會令你更了解現今我們對遺傳機制的理解!
//德國哥廷根神經退化疾病中心的團隊,發現有做運動的雄鼠,竟然會提升後代的認知能力!即是說,做運動的爸爸,會生出更聰明的孩子嗎?這和我們以往對遺傳的理解一致嗎?
André Fischer的團隊,把雄鼠分成兩組,一組提供玩具與跑步輪,增強其運動強度,另一組則是普通的對照組。他們發現,增強運動的的雄鼠,生出來的鼠寶寶,在成年後,海馬體神經元有更高的「長期增強作用」(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即是說牠們有更高的神經可塑性,而海馬體神經可塑性,已知和認知能力有很大關係。研究人員進一步為老鼠做行為實驗,檢視其認知能力,包括學習恐懼的能力,以及在水池迷宮尋找出路的能力。綜合幾種行為實驗結果,他們發現這些老鼠比普通老鼠的後代,提升了認知能力。//
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認知神經科學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104人力銀行告訴你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校友,學長姐,畢業後的出路:升學還是進修,從事什麼工作,去哪家公司,薪水多少錢 ... ... <看更多>
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認知神經科學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104人力銀行告訴你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校友,學長姐,畢業後的出路:升學還是進修,從事什麼工作,去哪家公司,薪水多少錢 ... ... <看更多>
認知神經科學出路 在 Re: [討論] 認知神經的出路? - 看板Cognitiv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mulkcs (mulkcs)》之銘言:
: 想請問大家念這一領域的出路有哪些?因為很多版友在聊天或者詢問是否該走這領域,都
: 會有這問題。興趣是有了,但也會為未來做一點打算。
: 我個人的回答都是:在台灣出路應該是教職或者研究人員。個人認為產業、或者其他可能
: 性都蠻低的。也許作家這種也有機會吧,專門翻譯相關科普書,例如洪蘭老師。國外的相
: 關書籍蠻多的,可惜國內還是蠻缺乏的。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其他答案?來討論看看,也可以給後面打算踏入這領域的人一些參考。
Good and hard question, but not a unique one.
在基礎科學(含自然與社會科學)念碩博士班,多少會有這個疑問,有的領域少一點就業的
concern,有的領域多一點,經常這種就業市場的整體熱門度和學術的貢獻沒有直接
關係。
扣掉大學教職,就業市場基本上要的主要不是知識豐富或可以創造知識這一類型的,
而是要可以解決問題的人(problem solver),醫生、律師、工程師、設計師甚至教師
基本上做的就是問題解決,有時候解決問題的手段未必科學也未必有理論基礎,
但people will pay, if it works。Problem solver和scientist嚴格說是兩個不同的
圈子,某個角度來看,我想多少也是過去百年來大學校園裡會漸漸設置工程學院、
教育學院這些應用味道較強的機構的原因。
美國一般的情況是,受過science訓練的學生,如果志不在基礎研究,一般會申請念
應用的碩士班來學這些problem solving skills,像教育學院,在美國基本上沒有大學部
,整個學院的目的就是訓練教育工作者及作應用方面的研究。工學院裡面也常有一年期
的以修課為主的碩士班。
回到主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念cog sci或neuro sci其實是蠻好的背景訓練,
我認為這是連接了social sciences和physical sciences的橋樑。如果不繼續從事
相關研究,我想也提供了足以在教育、工程、傳播、管理這些應用領域繼續發展的
訓練與知識。
不過我也同意在台灣,這種趨勢尚未明朗,結果形成應用領域,在大眾的perception裡,
優於或壓過基礎科學的現象。過去幾十年的排名文化,我想還是有很深的影響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0.16.52.191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