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讓人類健康長壽,最高補助500萬美元的全球研究計畫徵件第一階段結果出爐🔥
中研院參與由美國國家醫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 NAM) 發起的「#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Healthy Longevity Global Grand Challenge Competition)」經數月審查,#廖俊智院長 昨(15)日晚上8時與美、英等國跨國連線,向全球學研機構宣布臺灣5組獲獎團隊!
每組獲獎團隊可以獲得5萬美元繼續發展研究題目,爭取第二階段研究資金。並將受邀出席明(2021)年9月於美國舉行的創新高峰會,與世界各合作單位、相關學者及研究人員、投資者以及創新者一同分享交流研究成果。
Academia Sinica has joined forces with the global community in the Healthy Longevity Grant Challenge Competition initiated by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 We support the spirit highlighted by this Competition to promote breakthrough innovations that lead to paradigm-shift discoveries to prevent or cure diseases, increase quality of life, and minimize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an aging population.
In 2020, the call for the Catalyst Award received 118 proposals with a broad coverage of disciplines, ranging from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iseases, development of medical devices to policy-making. Five awardees were selected after a double-blind review process.
------
🧓👵獲獎團隊與研究題目🧓👵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 謝清河特聘研究員
▪老年鼠腸道菌叢調節心肌梗塞後心臟修復之機制▪
Mechanism of gut microbiota-regulated cardiac repair after infarction in aged mice
🌟工業技術研究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 劉家隆經理
▪WiFi雷達與AI共同輔助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診斷機制▪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isted Early Diagnosis Mechanism for Alzheimer’s Disease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腦與心智科學研究所 王培育副教授
▪認知老化的預防與治療ー以飲食節制的腸道菌群為標的▪
Targeting dietary restriction-associated gut microbiota to prevent and treat age-related cognitive decline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機電整合研究所 黃榮堂特聘教授
▪高負載照護搬運外骨骼之研發▪
Development of body exoskeleton
🌟國立成功大學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 翁振勛助理研究員暨行政推廣組組長
▪失智電子貼片結合智慧音箱應用於早期輕度認知障礙族群▪
Dementia-MDIC Patch for healthy people
_____________
這次沒入選的也不要灰心。研編順便幫大家問到入選秘訣—「審查重點在於計畫內容所展現的創見和潛力,要有突破框架的嶄新構想,創造新知識、技術或是政策變革,具體實現人類健康長壽的目標」。
錯過上次報名時間的研發團隊也無須扼腕,因為好消息是2021年的第一階段催化創新獎計畫徵求即將於今(2020)年11月再度展開。因應目前全球疫情影響,此次徵求重點將納入「疾病的預防和管理」和「疫情下之因應措施」等相關主題。
______________
🔴沒有靈感?看看這次全球獲獎人都研究些什麼題目🔴https://healthylongevitychallenge.org/winners/
______________
📍新聞稿:https://www.sinica.edu.tw/ch/news/6677
📍Press Release: https://www.sinica.edu.tw/en/news/6677
📍臺灣計畫網址訊息:https://healthylongevity.sinica.edu.tw
📍NAM計畫網址:https://nam.edu/initiatives/grand-challenge-healthy-longevity/
#NAM #健康長壽大挑戰 #高齡化社會
同時也有3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精神科医・樺沢紫苑の樺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チャンネル登録をお願いします】http://www.youtube.com/channel/UC1WkFVOCTPdY782AJ1PZ-JQ?sub_confirmation=1 【全動画プレゼント】YouTube「樺チャンネル」の全動画2159本のリストをプレゼント中。今すぐダウンロードしてくだ...
認知老化 在 寵物雜貨舖寵物精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的講座雖然是免費,但是黃醫師很用心的備課,內容非常的精彩,吸收很多知識
像這樣的講座如果要花個2.3千,我真的都願意,更何況這是完全免費
沒有去參加的飼主,真的蠻可惜的
米米麻非常有效率的把筆記PO在粉絲團 米氏春秋, 分享給大家
今天下午是黃慧璧醫師的講座
關於小學高年級小毛頭的健康照顧
因為大部分的觀念,例如老年消瘦,惡體質,肌肉量如何影響高年級生的存活率
去年的講座有涵蓋到
有興趣的人可以複習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miromillet/posts/628065313892615
大概整理一下去年沒有提到的部分
體重快速變化>>>>要很警覺!
疫苗要不要打>>>>
核心疫苗:看生活形態,
台灣打萊母病疫苗是B>Z,非疫區,疫苗防護力低又容易引發腎思球體病變,不建議
常見老化疾病
1 骨科:馬尾神經症候群,
脊椎關節黏連 (骨刺,椎間盤突出)
退化性關節炎 (髖,膝,肘)
常合併有相關的肌肉痠痛,或者代償肢體肌肉關節的問題
環境防滑,是絕對必要的
2 認知障礙, 簡言之的老年癡呆XD
排除生理性神經病變,內分泌,慢性病疼痛等因素之後,
保持睡眠規律.補充營養(魚油,抗氧化劑,SAMe, alpha-lipoic acid, 茶氨酸)多互動多玩多刺激,都可以減緩認知老化
3. 視力(白內障,角膜潰瘍,青光眼,乾眼)
平日多注意防曬(這我說的),眼疾請儘快就醫
4. 聽力
5. 牙齒,牙周問題
高年級生的健康照顧
1. 定期血檢+影像檢查,
2. 控制慢性病
3. 體適能維持,避免惡體質產生
4. 整合醫學, 中西醫併用維護生活品質
惡體質的判斷指標
1 體重6個月內少7.5%以上
2 貧血
3 低白蛋白
4 腎指數難看
(話說列出來的標準都比正常值嚴格一些ㄟ)
高年級生避免惡體質的營養照顧
1 熱量每天每公斤60大卡,要吃飽!
2. 每100大卡至少有5.1g蛋白質(為啥要有.1呀XD)
要吃好!
3. 腎臟處方飼料不要吃!!低蛋白飲食 打咩!!
4. 補充魚油
高年級生的運動,有氧,重量訓練都要
以trot快步是最能訓練四肢與背部肌肉的步伐(可以姑狗影片來看)
高年級生的疼痛控制措施: 評估之後可採用藥品保養品,物理治療,針灸,再生醫學
請注意
1.營養品的角色,不應該凌駕於正常飲食,不要本末倒置
and
2. 這只是私事,可以不必很注意
魚油的抗發炎作用,對心臟,關節,認知, 避免惡體質產生都有實證幫助
針對阿羅吃魚油之後Lipase(常被當作胰臟炎指數)升高的問題請教黃醫師
Lipase當成胰臟炎的參考指數,其實是很不精確的
胰臟炎還是以臨床症狀當判斷標準
3. 這也只是我的心得,可以不必很注意
其實人類隨著年齡的變化,各種血檢的正常參考值都會隨之改變
高年級的孩子(就是不想說老狗啊)也不例外
臨床症狀的表現還是最重要的依據,有時不必太拘泥于差一點點不完美的血檢數字
看開點XD
努力提升生活品質才是重點
一晚沒睡又很早開始跑行程真是要命
相信還會有很多用功的同學整理心得!
(顯示為等著撿現成的筆記XD)
認知老化 在 島輝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米米麻寫的今日黃教授講座的心得與筆記~
(好懶惰直接分享~XD)
今天下午是黃慧璧醫師的講座
關於小學高年級小毛頭的健康照顧
因為大部分的觀念,例如老年消瘦,惡體質,肌肉量如何影響高年級生的存活率
去年的講座有涵蓋到
有興趣的人可以複習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miromillet/posts/628065313892615
大概整理一下去年沒有提到的部分
體重快速變化>>>>要很警覺!
疫苗要不要打>>>>
核心疫苗:看生活形態,
台灣打萊母病疫苗是B>Z,非疫區,疫苗防護力低又容易引發腎思球體病變,不建議
常見老化疾病
1 骨科:馬尾神經症候群,
脊椎關節黏連 (骨刺,椎間盤突出)
退化性關節炎 (髖,膝,肘)
常合併有相關的肌肉痠痛,或者代償肢體肌肉關節的問題
環境防滑,是絕對必要的
2 認知障礙, 簡言之的老年癡呆XD
排除生理性神經病變,內分泌,慢性病疼痛等因素之後,
保持睡眠規律.補充營養(魚油,抗氧化劑,SAMe, alpha-lipoic acid, 茶氨酸)多互動多玩多刺激,都可以減緩認知老化
3. 視力(白內障,角膜潰瘍,青光眼,乾眼)
平日多注意防曬(這我說的),眼疾請儘快就醫
4. 聽力
5. 牙齒,牙周問題
高年級生的健康照顧
1. 定期血檢+影像檢查,
2. 控制慢性病
3. 體適能維持,避免惡體質產生
4. 整合醫學, 中西醫併用維護生活品質
惡體質的判斷指標
1 體重6個月內少7.5%以上
2 貧血
3 低白蛋白
4 腎指數難看
(話說列出來的標準都比正常值嚴格一些ㄟ)
高年級生避免惡體質的營養照顧
1 熱量每天每公斤60大卡,要吃飽!
2. 每100大卡至少有5.1g蛋白質(為啥要有.1呀XD)
要吃好!
3. 腎臟處方飼料不要吃!!低蛋白飲食 打咩!!
4. 補充魚油
高年級生的運動,有氧,重量訓練都要
以trot快步是最能訓練四肢與背部肌肉的步伐(可以姑狗影片來看)
高年級生的疼痛控制措施: 評估之後可採用藥品保養品,物理治療,針灸,再生醫學
請注意
1.營養品的角色,不應該凌駕於正常飲食,不要本末倒置
and
2. 這只是私事,可以不必很注意
魚油的抗發炎作用,對心臟,關節,認知, 避免惡體質產生都有實證幫助
針對阿羅吃魚油之後Lipase(常被當作胰臟炎指數)升高的問題請教黃醫師
Lipase當成胰臟炎的參考指數,其實是很不精確的
胰臟炎還是以臨床症狀當判斷標準
3. 這也只是我的心得,可以不必很注意
其實人類隨著年齡的變化,各種血檢的正常參考值都會隨之改變
高年級的孩子(就是不想說老狗啊)也不例外
臨床症狀的表現還是最重要的依據,有時不必太拘泥于差一點點不完美的血檢數字
看開點XD
努力提升生活品質才是重點
一晚沒睡又很早開始跑行程真是要命
相信還會有很多用功的同學整理心得!
(顯示為等著撿現成的筆記XD)
認知老化 在 精神科医・樺沢紫苑の樺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チャンネル登録をお願いします】http://www.youtube.com/channel/UC1WkFVOCTPdY782AJ1PZ-JQ?sub_confirmation=1
【全動画プレゼント】YouTube「樺チャンネル」の全動画2159本のリストをプレゼント中。今すぐダウンロードしてください。 https://canyon-ex.jp/fx2334/z6j0NW
【質問】「老人は何をしたら脳にいいですか? 散歩ですよね?」
質問者:カレーパンさん

認知老化 在 精神科医・樺沢紫苑の樺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チャンネル登録をお願いします】http://www.youtube.com/channel/UC1WkFVOCTPdY782AJ1PZ-JQ?sub_confirmation=1
【全動画プレゼント】YouTube「樺チャンネル」の全動画2159本のリストをプレゼント中。今すぐダウンロードしてください。 https://canyon-ex.jp/fx2334/z6j0NW
【質問】「現在失業中で一人暮らしで友達もいません。人と話すこともなく、どんどん仕事に必要な能力が落ちていく気がします。計算や会話の瞬発力など。
読書はしていますが、アウトプットはしていません。他に能力をキープできるようないい方法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チョコオさん(53歳・男性)

認知老化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錯的是你們,虛偽作假,騙誰啊?你們是騙敵人還是騙長官?最後是騙自己!
今天的八卦很多啊,我們讓或多或少有參與這次BNT疫苗採購的過程的高虹安委員可以分享很多八卦啊,而且我這邊也有很多有趣的八卦可以分享。包含前天晚上為什麼郭董那麼晚,半夜一點才發文確認,拖延的是誰,不是民進黨難道是共產黨嗎?
但是黨政高層困獸猶鬥啊,你看看風傳媒的這一篇報導:【該高層舉例,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過,當初與BNT洽購案最後無疾而終,是有「合約以外的因素」;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更公開表示,台灣取得疫苗的途徑被截斷(cut off)。甚至即將離任的德國駐台代表王子陶(Thomas Prinz)也表示過,台灣購買疫苗的過程因某種程度的孤立遇阻,德政府盼疫苗交易不受政治外力干擾,因此聯繫德國疫苗廠BNT,表明支持台灣獲取必要疫苗的重要性,請BNT盡力與台灣政府達成協議。】這個高層沒說被截斷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台灣自己不買,不然為什麼默德那是美國的疫苗,台灣也是只買五百零五萬劑啊,你說嘛!然後他也沒講德國政府根本就說了不介入民間商業合約啊,這擺明是騙你綠營支持者不讀書不看國際新聞嘛!
2021年3月29日
陳時中表示「沒有看過31塊、32塊的BNT疫苗有廠家拿這個價格賣我們的事情,我這雙眼睛還沒看過這個東西,調到我的頭腦裡也看不到這樣的數字。」
2021年6月3日
陳時中:「現在大家非常熱心也非常需要,可是現在事實上是買不到的,我幾乎敢這樣子講!」
2021年6月16日
陳時中再次強調:「郭台銘碰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各大疫苗廠,現在政策上,都是跟國家往來!」
過去一整年都在認知作戰有沒有很刺激!
根據聯合報七月十號的報導:【桃園6日「+0」無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全市累計649人確診,但立委魯明哲發現7日新增11例確診,累計個案應該只有660例,但市府統計678例,數字兜不攏,質疑多出來的個案是「校正回歸」;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每天確診人數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給的數字,累計個案則可能因指揮中心釐清個案實際居住地而有所調整。】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如果數字都不能兜攏,要怎麼做科學疫調呢?要怎麼好好的安排防堵病毒呢?
另外還有一個我一直不太願意面對的問題,可是實在沒有科學的解釋,你也知道我一直認為這世界上沒有偶然只有必然,台灣的新冠肺炎死亡率已經達到全世界第八名,在我們之前的幾乎都是有內戰或是被戰火蹂躪的國家,但到目前為止怎麼樣指揮中心都無法解釋死亡率大幅攀升的原因是甚麼,世界第八名ㄟ,日本老年化比我們嚴重,死亡率也沒這麼高啊!到底有甚麼原因會讓台灣的新冠死亡率達到這種高度?根據聯合報的報導:【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5月11日至今已造成1萬3791人確診、703人死亡,致死率5%,遠高於全球致死率2.1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指出,致死率高原因是染疫者多為高齡長者,且都有慢性疾病。國內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認為,新冠肺炎死因不能只歸因高齡,國外研究歸納關鍵是衰弱、失能,若只按照表面數字解讀,恐怕只會嚇壞長者。
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65歲以上為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7%為高齡化社會、14%為高齡社會。從高齡化社會進入到高齡社會所需時間,法國經歷118年,台灣只有25年,台灣老化速度是法國5倍,短時間內難以對高齡議題有全面性的認識。】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