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雙語教學以及國際化成為台灣教育機構以至於台灣社會上談論未來與競爭力時的主要論述,這中間隱含著(或明顯的)語言價值與意識形態,是否需要被提到公共領域的討論中,經過正反意見的辯論來得到結論呢?目前看來,關於雙語教學以及國際化在教育場域中,並沒有經過上述的過程,也不是只被設定為是未來目標而已,而是已經成為了執行以及經費補助的指標。忽視教學以及語言背後的意識形態,不管是對將來的學術發展或一般性的文化認同,都勢必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使用哪一種或哪幾種語言一方面都需要務實的面對溝通以及協調整合的問題,可以另一方面也要認真的面對語言價值以及語言意識形態的問題,而不是將務實的需求順理成章的轉化成為意識形態,來要求人們應該接受某一種語言或某幾種語言。
————————————
2030年的元旦,中華民國總統在電視上發表文告談話,用的會是哪一個語言?
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要先設想一下2030年中華民國是否還存在。樂觀的假設是,在美國的支持下,「中華民國台灣」持續維持現狀。那麼2030年元旦那一天是哪一黨執政?我問了一位選舉賭盤的大組頭,他說,
「教授啊,你哪會遮戇,問這款問題,當然嘛是民進黨!」
「阿彼个時陣總統是啥人?」我繼續追問。
「應該是燦哥胖周瑜。」他從台語轉成了華語。
「Really? Why him?」(台灣的詐騙集團很國際化,英語沒在怕的啦。)
「阿就蔡英文上佮意伊啊!」於是我理解了燦哥為什麼要努力減肥。
「阿William Lai咧,伊敢無機會?」(我想的是力推英語為官方語而且最受獨派青睞的賴清德。)
「伊嘔,機會是有啦,fat chance!」
我當場Orz,但也因為頭撞到地,夢就醒了。
所以我們開場白的問題就更明確了:「2030年的元旦,中華民國台灣總統鄭文燦在電視上發表文告談話,用的是哪一個語言?」如今蔡賴政府如火如荼推動「2030雙語國家」,在2030年到來的那一天,台灣會成為「雙語國家」嗎?燦哥總統會用英語對國人發表談話嗎?
簡答題,台灣的現狀是幾語國家?台灣人最喜歡考試,尤其喜歡考選擇題,所以大學英檢畢業門檻都只考選擇題。好吧,四選一:
(A)單語國家
(B)雙語國家
(C)三語國家
(D)多語國家
我在一門通識課中問過4、5百個大學生,得到的答案以D最多,但也有少數同學選A跟B。選A的人認為台灣只有一個官方語,是單語國家,這似乎合理,但事實是台灣從沒有法定的官方語。選B的理由是國台語是台灣人最常使用的兩個語言,其他的語言很少聽到,這當然不是正當理由。
台灣是多語國家,有數據為證。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有83.5%的人在家中會說「國語」(華語)、81.9%說台語、6.6%說客語、1.4%說原住民族語、2.0%為其他。各語言的加總為175.4%,顯示平均每人會使用1.75種語言。
台灣是多語國家,且有法律為證:《國家語言發展法》!法定的國家語言目前確定的有19種:台、客、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卑南、魯凱、鄒、賽夏、雅美、邵、噶瑪蘭、太魯閣、撒奇萊雅、賽德克、拉阿魯哇、卡那卡那富以及台灣手語。馬祖地區所使用的「閩東語」尚待確認,而「國語」是不是國家語言的一種,是極具爭議的。
「雙」就是「二」,「一雙筷子」只可能是兩支。所以,「雙語國家」沒有絲毫含糊,就是「二語國家」,不是「多語國家」,也不是「單語國家」。那麼蔡賴政府想要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而且2030就要實現,台灣人要問的第一個問題難道不應該是:請問,這「雙語國家」的「雙語」,指的是哪兩個語言?
政府高喊「雙語國家Bilingual Nation」,卻沒有人提問:「Excuse me, what two languages are you referring to?」這清楚的反映了英語和華語的霸權地位,在台灣人的心中已經形成了一種直覺:台灣若要成為「雙語國家」,唯一可能的「雙語」就是英語和華語!
然而,這個直覺可能只對了一半,因為在「2030雙語國家」的願景中,唯一確定的只有英語。2019年1月11日行政院公告的重要政策是:「2030 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厚植國人英語力 提升國家競爭力」。同樣的,從蔡英文、賴清德以及潘文忠的政策談話中,提到的語言只有「英語」和「英文」,絕對聽不到「國語」、「華語」或是「中文」這些字眼,更別提「本土語言」或是「台語」、「客語」、「原住民語」、「台灣手語」。
這個政策的執行,教育部負起了「雙語教育」這個最重要的使命,在「教育部推動雙語國家計畫」的政策說明中,「英語」出現了60次,「雙語」出現11次;「中英文」0次、「中文」、「國文」、「國語」、「華文」、「華語」通通0次。
既然是獨尊英語,何需欲蓋彌彰,為什麼不能提出誠實一點的口號?例如,「2030厚植台灣英語力」、「2030台灣人說英語」、「2030英語讚讚讚」、「2030英語強強滾」。因為台灣人對於一件又一件「國王的新衣」早已麻木無感。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51/article/10793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行銷提案實戰:讓你的想法被一次買單:https://bit.ly/32O2LuE 不同於表演式提案法,這堂課將會帶你回歸提案本質——為客戶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透過深度挖掘期望與系統化的思考路徑,讓你更快產出精準提案,如同 狙擊 一般,精準地命中紅心! #狙擊提案術 #傑哥 👉2020...
語言意識形態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國扶貧成就這麽大,為什麽諾獎看不見?】
中國植樹成就之大聯合國都稱贊,諾貝爾獎視而不見;一個只會販賣憤怒沒有實際行動的瑞典16歲環保少女卻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當中國人早已習慣了與諾貝爾獎絕緣的體質之後,2019年的經濟學獎不禁讓很多國人感到疑惑。
今天是世界消除貧困日,中國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減貧8.5億多人,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了70%,反貧困成就也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
作為減貧成就最突出的國家,竟然也無緣這次因減貧研究而獲榮譽的經濟學獎,豈不謬乎?此種疑慮使得今年的諾貝經濟學獎獲得了極大的話題性和關註度。
盡管諾貝爾獎在各種獲獎榮譽中備受推崇,但是其含金量卻存在較大差異。關於諾貝爾獎,一直存在著這種看法,如果將其分為兩類:作為獎勵給對人類自然科學進步作出突出貢獻的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獎引起的爭議很小,被認為含金量最高。相比之下,和平獎、文學獎以及後來設置的經濟學獎卻富有話題性和爭議性,尤其是意識形態等因素總是縈繞其中,以至於和平獎獲得者時不時能夠讓人大跌眼鏡,文學獎讓人尷尬,經濟學獎被調侃為諾貝爾政治經濟學獎。
這也難怪,就像自然科學研究和社會科學研究之間的鴻溝一樣,前者因為具有一定的客觀標準性或可被驗證性,很容易超越國界而獲得同行認可。而社會科學研究則總是飽受代表性、價值傾向性的質疑,盡管社會科學的開創者倡導價值無涉,但是受研究對象、研究者經驗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做到真正的價值中立、用一把客觀的標尺丈量復雜社會,無異於天方夜譚。
回歸到本次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他們為減貧事業的努力還是值得我們尊重的。但是客觀地講,如果以中國的減貧研究和經驗為參照的話,幾位獲獎者的觀點或者方法有何新穎或者獨到之處,確實乏善可陳。中國的反貧困研究遠比其中兩位獲獎者《貧窮的本質》一書呈現的更為豐富和有啟發意義。
當然,我們並不是否定幾位獲獎者的貢獻和努力,我們承認並認可他們的研究,但是也不能因為沒有拿獎就妄自菲薄,抑或失去自信。受制於評獎規則,比如有資格進行提名的1500人中大部分來自歐美國家,以及語言、意識形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的研究並未得到充分的認識和認可,因此在評獎中往往面臨各種傲慢和偏見,處於劣勢地位,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研究就不值一提,尤其是社會科學領域。
從研究的視角來看,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並且作為減貧成就最突出的國家,本身就是一座超級理論富礦。而幾位獲獎者所從事的是中國以外的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減貧研究,研究對象、國情等和我們差異很大,彼此之間具有一定的互補意義。所以,面對這些,我們還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服務於民族和國家發展的,很難找到所謂的普世標準。而社會科學研究本身就存在著話語霸權的問題,而話語霸權本身又是世界霸權的一種映射。由於過去的一百多年中,我們處於落後的地位,在世界體系中的話語權相對較弱,社會科學研究的自信有些不足。
事實上,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也正是因此,二戰後發展經濟學才有了如此廣闊的應用空間。比如最早嘗試對發展中國家貧困問題進行解釋的是訥克斯,他提出了經典命題——一個國家因為窮所以窮,無論是需求還是供給,資本都形成了惡性循環,兩個方面的惡性循環又相互作用,形成了發展中國家難以突破的貧困陷阱,即“貧困的惡性循環”。納爾遜揭示了貧困自我維系的另一種循環機制,根據發展中國家經濟表現為人均收入處於維持生命或者接近於維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狀態,提出了“低水平均衡陷阱”。萊賓斯坦認為資本稀缺是阻礙欠發達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臨界最小值”,認為欠發達國家落後的原因在於形成了低收入的穩定均衡,要打破這種均衡、實現經濟增長的關鍵在於由刺激帶來的提高收入的動力要比降低人均收入的阻力要大,因此發展中國家在初始階段大規模投資是必要的,是沖破“低水平均衡陷阱”的重要前提。
這些理論在研究上似乎成為了後來者不可逾越的大山,獲得了非常高的引用和認可。這些理論更多聚焦欠發達國家發展困境中的資本要素。資本當然非常重要,發達國家在早期的發展過程中通過殖民掠奪、對外擴張以及對內壓榨剝削實現了工業發展的資本積累,完成了現代化轉型。但是對於欠發達國家來講,這條道路不僅走不通,而且在發達國家塑造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處於劣勢地位,只能被迫采用資源換資本,抑或是主權依附換投資等發展路徑,最終還是受制於人。
從實際效用來看的話,盡管發展經濟學一些研究者獲得了極高的認可和榮譽,其中也不乏一些人摘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但是他們為發展中國家開出的諸多藥方卻鮮有成功。也正是因此,國內一些經濟研究者時常感慨,西方主流經濟學雖然看起來邏輯完美,但是在指導發展中國家時屢屢失敗。社會科學更應該堅持紮根於本土經驗,而這才是最有生命力和價值的研究。
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不同,中國依靠獨立自主和自力更生,走出了一條成功的反貧困道路。國家土地制度的憲法秩序保障了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解決了溫飽問題;在稅收制度上廢除了農業稅費,強化了對“三農”的反哺力度;不斷完善農村合作醫療、養老保障制度以及義務教育體系,為農民的生存和發展構築了一道又一道保障線和安全閥。在外部市場機會方面,國家獨立完整、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為勞動力也提供了更多樣化就業崗位供給,農民可以自由地在全國勞動力市場擇業,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收入增加提供了機會和空間。在獨特的城鄉二元結構背景下,農民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和通過代際接力方式進城的方式也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漸進城鎮化道路,避免了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普遍出現的“貧民窟”和政治社會動蕩等問題。
隨著我們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以及中國在世界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科學發展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社會科學研究者更應該關註本土經驗發展、推動理論創新,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服務於國家發展。而非盲目的膜拜西方,被諾貝爾經濟學獎之類的榮譽牽著鼻子走。
中國的社會科學研究擁有國際視野的比較與借鑒當然是好事,但是不假思索的奉行拿來主義則未免輕率,治大國如烹小鮮。中國問題的解決需要多元的聲音,需要堅持中國特色的道路,豈能跪倒在拿來主義面前?!中國的產業轉型升級能否成功,能否順利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仍然充滿挑戰。中國十三億人口、擁有七億農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很難直接借鑒發達國家的減貧和福利理念來建設國家。
中國的反貧困研究還是要警惕拿來主義,實事求是,紮根於本土經驗,服務於民族和國家的發展大計!回歸到諾貝爾獎的話題,面對物理學、化學、生理學等自然科學獎項,還是要正視差距,不斷努力。而至於諾貝爾經濟學獎之類的榮譽,即便拿到了也並不代表著什麽,即便沒有拿也應以一顆平常心對待,踏踏實實做好研究,佛系心態以對即可。
語言意識形態 在 Chen Li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分享研討會心得
#兼分享研討會旅行照片
#頻道今晚新影片上線囉
你可以想像一個YouTuber或部落客,主打「幫你教出雙語孩童」的主題嗎?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跨國家庭」越來越普遍:不只是台灣說的CCR(跨文化戀情,cross cultural romance,不過台灣的context好像只聚焦在膚色差異?),更包括父母來自不同國家,或是生活空間跨越國界的家庭。
跨國家庭往往培養出雙語或是多語的孩子。這並不是新聞,但跨國家庭與雙語小孩出現的規模卻是前所未見。
過去,家庭語言政策,也就是家長所訂下的「什麼時候說什麼語言」規定,往往和家長的語言意識形態有密切關聯:家長若是認為學習外語會影響母語發展,就不會讓孩子太早學習外語;反之,家長若是重視雙語發展,便會投注資源讓雙語教育提早開始。
過去,家庭語言政策往往只出現在私人領域,侷限於家庭生活空間。然後現今因為社群媒體,公私領域模糊,私領域的家庭語言政策也逐漸被搬上公眾檯面,例如 "Sharenting" (Share+ parenting)
"Sharenting" 可不只像曬娃魔人這麼簡單,外國近年有大量的部落客分享如何教育出雙語/多語的孩子。比如說「媽媽說一個語言,爸爸說另一種語言」便是一個常見的家庭語言政策。這些家長們,透過自己的育兒經驗,透過部落格告訴其他焦慮的家長們,如何教育出雙語或多語的孩子。除了部落格之外,更有大量的網路論壇,無數的討論串在處理複雜的語言發展、文化認同與認知科學議題。
然而,這樣的現象主要有兩個著眼點:
1. 跟任何透過育兒分享收益的部落客一樣,這些分享家庭語言政策的部落客,會不會有道德上的問題呢?——把本該是私領域的孩子學習發展,搬上網路公共空間,是否有違照護者的職責?
2. 作為語言習得與認知科學領域的專業者,看到與現今科學研究有所出入的「媽媽經」,應當抱以什麼樣的態度呢?若是出面指證,難免有居高臨下的嫌疑;不過若是毫無回應,是否會有其他的父母接收到錯誤資訊呢?
在外國的種族與文化組成較為複雜,跨國家庭已為常態。相較之下,台灣的語言、文化與種族組成較為單一,語言學習上也以功利取向為主,而非文化與身份認同建構。雙語與多語孩童的養成暫且並不是主流議題。
不過也不難想像,若是今天有YouTuber或是部落客,以家長的身份主打「幫你教出雙語孩子」,相信一定會受到關注與質疑。畢竟家庭語言政策除了很私領域之外,也是相當政治的。
Ps. 照片中是希臘Meteora修道院的美景,修道士花22年才把蓋修道院的材料運到山上。他們相信遠離塵囂才能接近上帝。😇😇 @ Kalampáka, Greece
語言意識形態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行銷提案實戰:讓你的想法被一次買單:https://bit.ly/32O2LuE
不同於表演式提案法,這堂課將會帶你回歸提案本質——為客戶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透過深度挖掘期望與系統化的思考路徑,讓你更快產出精準提案,如同 狙擊 一般,精準地命中紅心!
#狙擊提案術 #傑哥
👉2020.09.18更新—資訊勘誤:
本影片的 05:42 開始,放了一張所謂的中華民國疆域(秋海棠),
但我們放的圖片卻放成了「清朝」的秋海棠了。
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東北黑龍江以北到外興安嶺,以及烏蘇里江以東,
包括庫頁島都在清朝時割讓給沙俄了,另外西北也有一大片土地也割讓給沙俄了。
謝謝熱心觀眾來信勘誤!我們以後製作上會更小心謹慎!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蒙古文 #蒙古國 #內蒙古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3:34 內蒙古的抗爭
05:32 中華民國不可分割的...蒙古國?
07:20 兩種蒙古文字
08:57 文字與文化密不可分
11:14 我們的觀點
12:44 提問
13:01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冰鱸
|腳本:冰鱸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
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实施方案政策解读:https://bit.ly/35Clyw5
→萌展/擴大漢語授課「動搖國本」:內蒙古為何爆發保護母語示威潮?:https://bit.ly/2ZCHm79
→蒙語教學風波:模範自治區不再,北京不要朋友,寧要敵人?:https://bit.ly/33yC7Xj
→內蒙古新雙語政策反彈:步新疆後塵的擔憂與中國「第二代民族政策」:https://bbc.in/2RpxgSB
→內蒙古數萬民眾示威罷課 漢語教學為何惹怒眾人?:https://bit.ly/35BbCmr
→晚報:中國在內蒙古推漢語教學、禁蒙古語社交平台,引發師生及家長示威:https://bit.ly/3ki0dvT
→蒙古語文字(wiki):https://bit.ly/3hrIQag
→中國的新語言政策如何引發內蒙古的罕見反彈:https://cnn.it/3hxmYub
→中國禁蒙語教學引開學日罷課潮 將成「內蒙版反送中」抗爭:https://bit.ly/2ZDnjp0
→北京意識形態集權 內蒙學校漢語取代蒙古語:https://bit.ly/32wpWuz
→內蒙古正遭「滅族」:https://bit.ly/2RqJlqn
→南蒙古:鮮為人知的種族滅絕:https://bit.ly/2Rp5Pbw
→廢除西里爾字母的蒙古人:終於能和「內蒙同胞」書同文了?:https://bit.ly/3ki0uyV
→蒙古國2025年起全面恢復使用傳統蒙古文 與內蒙古一致:https://bit.ly/3hyO7No
→蒙古國決定恢復「回鶻式蒙古文」 2025年起與內蒙文字統一:https://bit.ly/3iKZiEd
→內外蒙古兩樣情:一面兩體的「獨立」與「自治」:https://bit.ly/3hEhwpy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華民國」與蒙古的恩怨情仇:一甲子前,「中國」一票否決蒙古國入聯:https://bit.ly/2Fz8pZM
→我是台灣人,在蒙古國教中文:https://bit.ly/33tOPGB
→我在蒙古教中文:蒙古文有兩套書寫系統,學漢字像嘗試陌生的料理:https://bit.ly/2GZeJdH
→蒙古国,重新学习蒙古文 | 地球知识局:https://bit.ly/3iyMK2m
→內蒙古沒有「風吹草低見牛羊」,只有英文比蒙文好的蒙古青年:https://bit.ly/3isKMk6
→因抗議扼殺蒙古語言 中國唯一蒙文社交平台Bainu遭封:https://bit.ly/32vD1nQ
→內蒙古教材改革持續發酵 德國學者和旅德蒙人抗議漢化政策:https://bit.ly/35Eo58T
→自由廣場》(林保華專欄)習近平圖謀蒙古國?:https://bit.ly/3mvIzaf
→自由廣場》原來中國怕的是「蒙古2025」:https://bit.ly/3hxnmZF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語言意識形態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中國的華為被美國總統川普視為科技間諜,我們已經談很多了,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就要來談談什麼是”教育界的華為”。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逼近,川貴人現在動不動就拿中國開刀,三不五時、抗中及時,每隔幾天就能聽到他對中共的大動作,而且兵分多路,繼7月底美國突然關閉中國在休士頓的總領事館後,日前又放話要在美國境內,禁用中資的短影音app TikTok和通訊軟體WeChat,連中國電商平台阿里巴巴都可能倒楣,最新一招就是連「名義上」的學術機構都遭殃了,為什麼說「名義上」呢?因為這個機構就是近年爭議滿點的「孔子學院」。
美國國務院8月13日宣布,把負責管理全美國孔子學院的「孔子學院美國中心」(Confucius Institute U.S. Center,CIUS)列為「外國使團」(foreign missions),指控他們是中國共產黨出資營運的大外宣機構。
你以為中美關係已經蕩到谷底了嗎?想太多,平常我們說一山還有一山高,中美關係現在是一谷還有一谷低!「外國使團」是什麼呢?我們先前介紹過,現在幫大家複習一下,簡單來說,就代表這個組織是被外國政府實質上擁有或控制的,像是美國在台協會,雖是民間組織,但是由美國政府擁有並完全控制,所以就是美國在台灣的外國使團。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規定,你只要被認定是外國使團,你旗下的機構就必須註冊在美國擁有或租用的房地產位置,你要租或買新的房地產,都必須獲得華府許可,而且不論裡面的員工是不是美國公民,都必須向美國官方報告所有的名單和個資,人事變動也要報告。
美國這就是在說,欸,我沒有要求你們滾出去,我只是要你們說清楚講明白,你們在美國都住在哪裡,用了哪些人,這不過分吧?總之呢,美國指控中方用孔子學院「掛孔頭賣習肉」,欸…這樣講好像怪怪的,總之美國就是在說孔子學院「以文化交流之名,行大外宣之實。」中國當然也不甘示弱啦,馬上請出「戰狼」趙立堅反擊,
這次趙立堅不一樣喔,領帶顏色不一樣。 其他跟以前都差不多啦,連口水噴的方向都差不多,就是批評蓬佩奧無中生有啊,把教育政治化啊,不排除未來可能會有報復性措施之類的。其實早在今年2月和6月,美國國務院就分兩批,把9家中國媒體列為外國使團,這其中就包括《新華社》、《中國日報》等等。媒體被視為大外宣很合理,但孔子學院不就是個教中文的機構嗎?怎麼會惹來統戰爭議?我們先來介紹這個機構到底是什麼。
孔子學院是中國在世界各地設立的非營利性的教育機構,主要是為了增進全球對於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瞭解,2004年試辦後非常成功,短短幾個月內就進駐三大洲。到了2018年的全盛時期,中國一度在全球15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500多所孔子學院(548),上千所中小學孔子課堂(1193),學員總人數達到187萬人,差不多是一整個台南的人口(188萬),累計培育過的學生更上看千萬人(900+萬)。
他們主要和各國教育機構和學校合作,從幼稚園一直到大學學院,都能看到他們的蹤影,主要是教授漢語、中國文化,還有一些特色課程,例如太極啦~茶藝和書法等等,乍看之下很正常,但最近幾年頻頻爆出爭議,主要疑慮有三點:
第一是言論審查。學院的教材是由中國的「國家漢辦」所編寫,但漢辦又是由北京當局資助的,而且孔子學院的教職員大多從中國招聘,是由中國教育部訓練出來的,嗯…大家應該可以想像他們會灌輸學生怎樣的思想。三年前美國提出報告,指控孔子學院會刻意避開中國政治歷史、人權問題,聲稱台灣、圖博(西藏)是中國一部分,而且絕對會避開六四天安門事件,如果真的要講到「天安門」,只會拿出圖片說「大家看~天安門的建築很美喔~」,當然也不允許老師提到「法輪功」或是新疆再教育營,總之這個機構只會教一些中共點頭的價值觀。兩年前美國一位主講人獲邀前往一所美國大學演說,甚至被金主爸爸孔子學院施壓,要她把有關台灣的經歷和背景刪除,否則就是挑戰中國主權。另外,美國還指控孔子學院與中共的統戰部門合作,創辦獨立組織「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在全世界有150多個分會,這個組織美其名是「聯絡學生情感」,但實際上他們與駐在國的中共使領館有密切關係,主要工作任務就是監控海外留學生並介入當地學校活動。
第二就是保密協議。基本上中共對孔子學院的經費資助,當然是絕對不會讓外界知道,而且和他們合作的學術機構,必須簽署保密協議,這就讓人覺得莫名其妙啦,如果只是單純的教育單位,保什麼密呢?這就造成牴觸當地法律的問題。孔子學院要求中國選派的教師和學院負責人,就算在國外,也必須遵守「中國法律」,這就妙啦,你跑去人家家裡,還堅持自己的法律才是法律,而且大家都知道中共意識形態跟大多數西方國家是不同的,中國的「人治」和西方憲政擁護的「法治」和民主自由不太一樣,孔子學院以及他們的老師,不可能兼顧兩國的法律,因此摩擦在所難免。
第三就是黑金疑雲。根據美國方面的報告,漢辦通常一開始會向美國大學提供15萬美元的辦學基金(450萬台幣),之後平均每年會撥款10幾20萬美元(300-600萬台幣)。至於中學則是提供5萬美元的辦學基金(150萬台幣),之後每年是1.5萬美元(45萬台幣),「人財兩得」,這麼好康的事情哪裡找呀!十幾年前加拿大BC理工的孔子學院盛大開幕,後來校方被指控,透過孔子學院收了北京當局資助的40萬加幣(888萬台幣),媒體三度前往學校採訪,結果完全沒有課,連孔子學院的櫃台都沒人顧,那筆鉅款到底流去哪,怎麼花的,受制於保密協議,沒人知道,也讓校方捲入黑錢疑雲。澳洲也有13所大學被踢爆,在接受中國資金之後,同意接受中國對設在當地的孔子學院,進行教學審查。
總而言之,各國指控孔子學院的做法就是,我給你一大筆錢,我叫你教什麼你就教什麼,而且噓!你千萬不要告訴別人我叫你這樣做~種種跡象讓許多國家的學者擔心,自己的學校裡如果有孔子學院,恐怕影響學術自由,讓學校的聲望下滑。
其實先前北京當局主管意識形態的官員(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就曾經明白表示:「孔子學院是中國海外宣傳機構中重要組成部分」,人家都已經講得那麼清楚了,各國還是溫水煮青蛙,完全沒有感覺,一直到最近幾年才陸陸續續有一些西方國家驚覺,嗯?好像哪裡怪怪的,從2013年起,孔子學院陸續在歐美國家踢到鐵板。在美國,包括芝加哥大學、賓州州立大學、明尼蘇達大學,以及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十多所大學的孔子學院,接二連三地被關閉。在歐洲,荷蘭知名學府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也宣布孔子學院不再符合校方的中國策略及方向,不願再跟他們合作。萊登大學是公認的漢學研究重鎮,東亞研究可追溯到19世紀前期,歷史悠久,它關閉孔子學院極具指標意義。法國里昂第二和第三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傳媒學院,都陸續關閉孔子學院。而瑞典當局更因為中方逮捕了瑞典籍華裔書商「桂民海」,一怒之下把境內所有跟孔子學院沾上邊的機構全數趕走!
這逼得北京當局在今年7月,把孔子學院總部「漢辦」改名為看起來很中立的「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接著又把原本隸屬於「漢辦」的孔子學院,轉到一個基金會(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 )底下,似乎是想稀釋掉孔子學院的「深紅背景」。早在1955年,前中國國家主席毛澤東,就曾經喊話說:「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聽到我們的聲音!」但中國也明白,光靠軍事武力沒辦法稱霸天下,轉而用「軟實力」來征服全球,用科技洗腦,用文化統戰,向外輸出「中國特色價值觀」,孔子學院也被戲稱為「教育界的華為」。原本美國的對華政策是希望中國經濟起飛後,可以加入民主的行列,結果西方國家卻因為高度開放透明,結果反而被中共反滲透。
究竟民主國家該怎麼阻止這種大外宣的侵略呢?其實就是要牢牢記住,孔子學院出錢出力出人,讓你白白有個中文部來收學生賺錢,怎麼可能沒有所圖?要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孔院是外宣
#教育界華為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語言意識形態 在 館長成吉思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貼心提醒 請開啟 中文CC字幕
623的號召人館長與反共大將陳柏惟合體啦!
本集將從參政的起點聊到政策面、還有3Q個人的立場與思想,
帶你透視這位全台最熱血的立委!
👇想跟3Q吃同款滷味請點此
https://notorious-2019.com/list.aspx?tid=94
👇其他館長的全新商品請點此
https://notorious-2019.com/list.aspx?tid=6&pid=0
🎥演出名單
主持人 : 陳之漢
來賓 : 陳柏惟
📺影像製作
製作人 : 林小宇
導播:宇製播
企劃:王芳晟
執行製作:王芳晟、刁巧真
外景攝影:李承翰
攝影/燈光/音控 : 陳裔勳、乙善云、李承翰、蔡霈韋
剪輯/後製:鄭筑今
動畫設計:謙尼、鄭筑今
節目Logo設計:劉亦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