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雙標玩不膩!? 執政處處去中華民國 還有臉吹毛求疵!?」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賀電恭喜國民黨新任主席朱立倫當選,民進黨拿朱立倫回函沒有民國大作文章,我在《少康戰情室》批評,一年前對岸沒發賀電給江啟臣主席,民進黨酸對岸看衰;現在發了賀電民進黨又酸,左右民進黨都要酸,但「賀電不是談判」,無涉主權爭議只是禮貌來往,拿「中華民國」吹毛求疵大做文章大可不必!
看看民進黨執政後陸委會、海基會與對岸正式官方文件,只有日期(月日)連「年」都不見,施政處處讓中華民國、國旗變不見,雙十國慶主視覺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尤其台灣剛申請加入CPTTP,沒有外力打壓就是用「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所以奉勸民進黨真的不要雙標,先看看在野執政怎麼對待我們的國家「中華民國」,如今反過來好意思大作文章,自降格局大可不必!
影片來源:
#少康戰情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uQNE-254x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早點這樣想,該多好》 博客來:https://goo.gl/vgJbbf 金石堂:https://goo.gl/i78Ftr 誠品:https://goo.gl/SPdXgW 晨星:https://goo.gl/NuueR5 「這是我寫給個案的情書。 那些沒來得及說完的話、放不下的牽掛,...
談禮貌作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覺得現代人對於訊息焦慮的嚴重性,
已經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了嗎?
甚至已經大部分的人都有不願意接電話的心理抗拒。
仔細回想十多年前所有工作都是電話談,然後直接約到地點現場處理掉。
其實一切更有效率。
真的通常5分鐘電話便能解決,
在訊息上需要15-40分鐘的事。
中間撇除等待及非必要的猜忌感,
況且文字沒有情緒,
很多人便會琢磨於文字呈現的感覺、
數量、表情😊符號等當中膠著。
「你穿的那是什麼呀?」
「你穿的那是什麼呀?」
語言最有魅力的便是口氣語調上的表達,
光是上述同個句子便有兩種意思。
1。真正詢問衣服是什麼款式?
2。嫌棄穿著的品味
有的人甚至為了事件交接未來有個對應,
必定要用訊息來談。
(那法律合約作為什麼用途呢?)
———————————————————
另外不同國家對於訊息處理方式也截然不同,如果要我說一個地方的進步與衰敗‘’訊息處理’‘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及文化。
譬如歐美等國家某部分人是有絕對家庭日跟非工作時間是難以連絡工作的。
但是換作來到亞洲地區,
大家都有手機無法離手的情況,
無論是否有重要事情在處理,
都隨時要有兩三個通訊軟件來回切換。
我感覺很多人近乎是除了睡覺時間,
都是在看手機的。
舉例我而言,
我自己平時需要看7個通訊軟體。
另外個別有的軟體我還得有兩三組帳號。
甚至得擁有兩台手機來個別處理不同的訊息、聯絡人。
工作戰備狀態時,
還得保持除了我睡覺時間手機24小時不關機隨時能聯繫。
老實說太擾人了。
我覺得科技的進步最終是在摧毀人性的。
生活根本不需要如此。
不過身為需要融入社會的個體,
終究得依順著大眾的選擇。
今天被我的閨蜜唸了說我回覆工作訊息太過簡短了,
這樣肯定會造成別人的不愉悅。
我能理解她所說的,
也馬上打一大堆廢話外加各種表情😊符號以及您、感謝、辛苦了等來回覆對方。
順帶她還告訴我,
如果不打算即時處理訊息別「已讀」。
也想到那時節目組助理問經紀人說我是否很嚴肅?(但我與她素未謀面的)
原因也是因為我回覆相當簡短,
沒有表現出文字情緒張力。
見到面也說:欸~她人感覺蠻好的啊。
天啊⋯
我希望整個世界教育上面是要為每個人灌輸新的思維,
譬如文字僅供解決事務、基本連絡對接為主,並不帶有任何情緒。
(用通訊軟體吵架,
我認為根本就是最愚蠢的方式)
總之,除了日常生活之虞,
還得學習在訊息上帶給別人舒服的感受。
做人真的越發不容易了。
怪不得很多人跟我談事情一直打小作文。
那種人,我面對起來都很崩潰。
(因為我每日處理訊息的量顛峰時期高達上百人6小時,
電話對接上在20-50人上下)
不過他們也是為了一種「舒服」感、
一種禮貌上的作法。
究竟是要怎樣!
(我已經很多通訊軟體上面是找我請打電話了也沒什麼人會打啊🤷🏻♀️)
談禮貌作文 在 彭紹宇 Peng ShaoY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半熟倫敦 #EP8 #有禮貌
#聯合副刊專欄
從小在東方社會被教導兄友弟恭,看到叔叔阿姨伯伯伯母,不管認不認識先問好就對了,「請,謝謝,對不起」隨時掛嘴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建立在禮貌之上。頭腦不好,可以原諒,沒禮貌,滔天大罪。
來到英國之後,才發現英國人的禮貌一點也不輸我們。
書信不用說,周一時關心對方周末過得好嗎?無論如何總是先花篇幅寒暄或稱讚,之後再慢慢講正事。面對面談話則更能體會何謂英式禮節,遇見時先說"How are you?"接著是萬用語句"I like your hair/dress/shoes",屢試不爽。課堂上與同學討論時也如沐春風,會發現原來這句話有這樣的說法,那個詞用得精確又謹慎,儘管是私下非正式的談話,也同樣很少跨越那條禮節的線。一句話不僅要加很多禮貌性用字,還得繞幾個彎才能出口,彷彿話說白了,也是一種無禮的行為。
學生之間如此,師生之間更是禮貌,教授說話九彎十八拐,意見不一時先稱讚一輪,但所有人都知道重點在那個"but/however/unfortunately"之後。當學生有所表現時,則會用高級並且不重複的形容詞給予同學無限信心。當然並非每個人都是如此,英國各地狀況或許也不盡相同,但以我的經驗而言,比起歐洲其他地區或美國的同學,英國當地學生確實比較拘謹,在用詞上也更雕琢一些。
只是,空有形式的禮貌,有時反而會讓人生氣。
記得從台灣出發前,因為遲遲等不到學校發的學生證明而相當著急,進而無法下訂航班,考量到這點,早早便開始詢問學校,也理解非常情況下人手可能不足,才先預留時間讓他們準備,使後面的流程能夠順利。起初收到他們的訊息,諸如「不要擔心,我們已經知道了,一定會提早發給你」,不禁鬆一大口氣,心想九月份的航班一定來得及吧。沒想到等著等著,一個月後仍杳無消息,每天與學校書信往返──晚上寄信,早上收信,而他們在信裡或通話中總是維持完美無瑕的禮貌,彷彿高分作文洋洋灑灑,但實際作為卻讓人搖頭。後來在倫敦同樣遇上不少類似經驗。
學生間也會嘲諷英國政治人物的心口不一,說有趣不見得覺得有趣,道歉也不一定感到抱歉,起初遇到這樣的狀況容易令人生氣,久而久之也習慣了此種溝通方式,似乎成為一種默契,大多時候仍是讓人驚豔的說話藝術,偶爾話中有話,口是心非,也就能夠漸漸辨識出來。
有禮貌,讓人舒服,也讓人生氣,這就是英國人有趣的說話之道。
網頁版:https://reurl.cc/Kx2ODM
#MediumWellLondon #21MAR2021
談禮貌作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早點這樣想,該多好》
博客來:https://goo.gl/vgJbbf
金石堂:https://goo.gl/i78Ftr
誠品:https://goo.gl/SPdXgW
晨星:https://goo.gl/NuueR5
「這是我寫給個案的情書。 那些沒來得及說完的話、放不下的牽掛,化成文字,
寄給每一個還在人生路途上奮鬥的旅人。」--楊嘉玲
有些熱情,是刻在基因裡,它會持續呼喚你,直到你行動為止。--楊嘉玲
她為了提升治療功力,聽前輩的話,週週同步整理會談的逐字稿,
有一天發現解決人的問題,不是教科書上的分析,不是理所當然的看診,
而是懂得擁抱個案的心。
小時候作文拿低分,被退稿,卻堅持埋頭苦寫,持續二十年,
一篇「藏在不禮貌的背後,更重要的事」在網路上瘋傳超過26000人按讚分享……
「你不是講話直,是講話刺」成為某雜誌的主要標題;
她持續在網路上堅持發表每一句話,每一篇文,給許多人修復深層傷痛的希望,
楊嘉玲,她是心理治療師,更是以文字轉換療癒能量的煮字者,
這本書她驗證自己成長的密碼:17歲,27歲,37歲,
年齡數字給的不是皺紋與成見,不是逃避與固執,是卡住的路上懂得轉彎的成熟思維。
她聽過無數個案的故事,解決無盡的困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曲。
現在,也許你在爛感情繞圈圈,你正走入人際關係的死巷裡,
或者焦慮未來的自己到底要何去何從?
你習慣讓嫉妒綁架你的善良,害怕變成自己也討厭的人……
如果有人能夠對你說,你不孤單,你的心情,有我來懂,該多好。
一個心理治療師跟你一樣,在成長的路上,努力成為一個幸福飽滿的大人,
每個生命階段的挫折與糾結,都有可能成為一次蛻變的契機,
只要你不放棄。
★收錄「藏在不禮貌的背後,更重要的事」一文,超過26000人網路瘋傳 按讚分享
★璞成心理學堂創辦人/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蘇絢慧 暖心推薦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