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世代,如果不自我提升,很快就要被時代淘汰。
現在關於住院醫師值班的規定越來越多,每週工時限制、值班範圍限制、每月班數限制、防疫期間分艙分流區域限制、還要兼顧公平性、配合每個人的私人行事曆預約不值班、假日班平均分配、有人請特休、有人放婚假、有人懷孕.....
以前我當總醫師的時候,排班大概需要花一星期的時間,偶有一個小調動牽一髮動全身,可能整張又得重排;現在規矩多更多,聽總醫師說幾乎月初就要開始排下個月的班表,然後會被退件N次才符合規定,符合規定也未必每個人都滿意...
於是前幾天科部開了個會,討論排班的相關事宜。
「之前確實存在這些問題,不過這幾個月應該改善不少。我寫了一個軟體,把規則全部輸入,電腦就能自動排出來~」某位總醫師說明他的解決之道,一派輕鬆的語氣。
「『寫』了一個軟體!?」我和旁邊一位長官面面相覷,好像聽到另一個世界的語言。
這個世代的年輕人,真的不一樣。
先前投稿一篇論文,期刊有些意見建議修改,大部份都回答得出來,唯讀審稿人對文章中某個統計方式有意見,建議改成一種我沒聽過的方式。查了一下網路,不是那麼容易,至少我的統計軟體弄不出來。
那天上班時,和一位年輕醫師聊到這件事。
「我來試試看。」年輕醫師聽完我的問題,似乎知道怎麼弄。下班後幾個小時,他就把算出來的數據與表格傳給我,解決了困擾我好幾週的問題~
很多的能力培養,現在都越來越往下紮根,十幾二十年前我當住院醫師哪會什麼寫論文做研究?都是當了主治醫師才慢慢摸出心得,從亂寫一通到熟能生巧:現在幾乎每個住院醫師,都具備了基本的統計、研究設計與論文撰寫能力,當中出類拔萃者所產出的質與量,不會輸給我們這些老師輩。(甚至比很多資深主治醫師還厲害~)
許多「和工作相關的斜槓」,也在很多年輕人身上看到。當年我們頂多發展興趣,例如攝影、登山、音樂...雖然多才多藝者有之,但多與醫療專業無關,也無法替自己的醫療專業加分;現在許多年輕醫師,可以把醫學資訊、電腦工程、人工智慧等等,都放進自己的醫療工作裡。
坦白講,我看得望塵莫及。
和年輕人相處越多,其實有些不安全感。如果不自我提升的話,不是被淘汰,就是成為倚老賣老,人家不好意思嗆你但是心裡瞧不起你~我可不想成為這種人。
除了老(以及因為老,而帶來的年資紅利與資源分配),我還贏他們什麼?
自我提升真的時時刻都很需要。
論文研究範圍 怎麼 寫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之前在做圖表時
▪ 一直不知道理想的標準究竟是什麼?
▪ 文章的結構的準確概念在哪裡?
▪ 審稿者在意的究竟是什麼?
▪ 為什麼大家面對 reviewer 都這麼頭痛?
⠀
#經過今天,
我想,一切都是因為資訊不夠透明。所以能有這個機會,聽到許多大前輩走過來的心路歷程,告訴大家其中的眉角,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
#什麼樣的論文,#能打動reviewer的心?
⠀
研究族群的特性,影響著這篇 paper 可以應用的範圍。因此當自己的研究設計囊括的是不同族群時,結果便同樣有意義。
⠀
而對於擁有不同的結果,若不是取樣誤差,其實這樣的 discussion反而更有價值。
⠀
#以reviewer的角度,#審閱論文的圖表。
⠀
站在 reviewer 的角度,設計讓人快速抓到重點的排版,是對自己 paper 負責。如果連自己都不承擔起讓別人了解 paper 的努力,又怎麼能期待別人願意去了解呢!
⠀
🚩 全速前進,連續拼五篇!早點學會,就不會浪費這麼多時間。
➠ 全新梯次|8 / 21(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作為資深的論文指導者,每年看著許多新手的稿件,深深覺得,錯誤的方法可能有一千種,但實際上,最好的寫法只有一種。與其我們去指出一千種錯誤,不如直接告訴你最好的寫法,從照作開始。
⠀
這堂課,就是要與你分享「#最好的寫法」。
「這堂《#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應該要列為研究所通識課程或是 PGY 課程!打算要念研究所的同學、剛開始進入醫院的醫師們應該找機會來。多一些對論文寫作的了解,以後也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這種課程真的是要好好推廣,尤其是在剛進入住院醫師的階段,就應該來上課才對。現在來上課總是有種相見很晚的感覺。」
作為研究新手,老是深陷論文卡關、常被退稿的瓶頸,面對統計圖表總是手足無措,連投稿期刊都有選擇困難?眾多校友突破困境,最高單月 77 篇,單一個月甚至超過 10 位校友突破從 0 到 1!
與其將寶貴時間浪費在摸索試誤上,不如透過高效系統化的學習,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一次解決到位,克服學術起步的障礙,讓您寫作功力大增,跑統計不再求人!
⠀
▌ 登上 PubMed 的過來人都怎麼說?
⠀
▪ 運用課程所學,住院醫師生涯尾聲成功發表第一篇!
(周逸群 醫師)
⠀
▪ 新思惟的教學,讓我在找到題目後能順利完成論文!
(陳沛甫 醫師)
⠀
▪ 懂寫論文、找到資源,從 0 到 1 成功起步!
(彭啟豪 醫師)
⠀
▪ 終於克服這相當漫長的過程,成功從零到一。
(黃婷愉 醫師)
⠀
▪ 成功發表,用學費換取珍貴的時間和寶貴經驗,值得!
(溫晨越 醫師)
⠀⠀
▌ 平均每天都有校友登上 PubMed
⠀
▪ 2021 年 04 月 PubMed(SCI),共有 96 篇!
▪ 2020 年新思惟之友 SCI 論文發表,共 689 篇!
⠀
看到眾多校友逐步做出自己的成績,從 0 到 1 突破困境、得到被挖角機會,或在體系內獲得升遷,往更好薪酬與發展邁進,而你,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了嗎?
⠀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開放報名!
⠀
🚩今年一定要發自己的 SCI。
➠ 全新梯次|8 / 21(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一次解決到位,突破從 0 到 1 的困境。
論文研究範圍 怎麼 寫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之前在做圖表時
▪ 一直不知道理想的標準究竟是什麼?
▪ 文章的結構的準確概念在哪裡?
▪ 審稿者在意的究竟是什麼?
▪ 為什麼大家面對 reviewer 都這麼頭痛?
⠀
#經過今天,
我想,一切都是因為資訊不夠透明。所以能有這個機會,聽到許多大前輩走過來的心路歷程,告訴大家其中的眉角,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
#什麼樣的論文,#能打動reviewer的心?
⠀
研究族群的特性,影響著這篇 paper 可以應用的範圍。因此當自己的研究設計囊括的是不同族群時,結果便同樣有意義。
⠀
而對於擁有不同的結果,若不是取樣誤差,其實這樣的 discussion反而更有價值。
⠀
#以reviewer的角度,#審閱論文的圖表。
⠀
站在 reviewer 的角度,設計讓人快速抓到重點的排版,是對自己 paper 負責。如果連自己都不承擔起讓別人了解 paper 的努力,又怎麼能期待別人願意去了解呢!
⠀
🚩 2021 / 7 / 10(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全速前進,連續拼五篇!早點學會,就不會浪費這麼多時間。
⠀
作為資深的論文指導者,每年看著許多新手的稿件,深深覺得,錯誤的方法可能有一千種,但實際上,最好的寫法只有一種。與其我們去指出一千種錯誤,不如直接告訴你最好的寫法,從照作開始。
⠀
這堂課,就是要與你分享「#最好的寫法」。
「這堂《#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應該要列為研究所通識課程或是 PGY 課程!打算要念研究所的同學、剛開始進入醫院的醫師們應該找機會來。多一些對論文寫作的了解,以後也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這種課程真的是要好好推廣,尤其是在剛進入住院醫師的階段,就應該來上課才對。現在來上課總是有種相見很晚的感覺。」
作為研究新手,老是深陷論文卡關、常被退稿的瓶頸,面對統計圖表總是手足無措,連投稿期刊都有選擇困難?眾多校友突破困境,最高單月 77 篇,單一個月甚至超過 10 位校友突破從 0 到 1!
與其將寶貴時間浪費在摸索試誤上,不如透過高效系統化的學習,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一次解決到位,克服學術起步的障礙,讓您寫作功力大增,跑統計不再求人!
⠀
▌ 登上 PubMed 的過來人都怎麼說?
⠀
▪ 運用課程所學,住院醫師生涯尾聲成功發表第一篇!
(周逸群 醫師)
⠀
▪ 新思惟的教學,讓我在找到題目後能順利完成論文!
(陳沛甫 醫師)
⠀
▪ 懂寫論文、找到資源,從 0 到 1 成功起步!
(彭啟豪 醫師)
⠀
▪ 終於克服這相當漫長的過程,成功從零到一。
(黃婷愉 醫師)
⠀
▪ 成功發表,用學費換取珍貴的時間和寶貴經驗,值得!
(溫晨越 醫師)
⠀⠀
▌ 平均每天都有校友登上 PubMed
⠀
▪ 2021 年 04 月 PubMed(SCI),共有 96 篇!
▪ 2020 年新思惟之友 SCI 論文發表,共 689 篇!
⠀
看到眾多校友逐步做出自己的成績,從 0 到 1 突破困境、得到被挖角機會,或在體系內獲得升遷,往更好薪酬與發展邁進,而你,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了嗎?
⠀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開放報名!
⠀
🚩今年一定要發自己的 SCI。
➠ 2021 / 7 / 10(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一次解決到位,突破從 0 到 1 的困境。
論文研究範圍 怎麼 寫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學術倫理教育 ... 的推薦與評價
(2)將自己碩論的內容擴充成要投稿期刊的研究論文,再把這篇研究論文拿去投稿。 (3)拿自己寫的期刊論文內文重複使用,一字不漏地複製先前文章之內容文字與構想 ... ... <看更多>
論文研究範圍 怎麼 寫 在 研究方法撰寫指引-文獻探討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給UX 設計師的研究方法課| 如何 寫 研究假說. Unblock•5.9K views · 2:34:57 ... 研究範圍 ,預期貢獻,文獻探討, 趙貞怡教授. Sage Taiwan•6.8K views · 52: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