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吃貨簡史》是由商周出版社出版,我寫推薦序的新書。作者是著有《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的歷史文化作家陳華勝先生。為一本從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一路貫穿到到清末民初譚家菜的龐大卻又易讀的食史,加以中菜八大菜系的介紹。
推薦一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飲食的文明史
三國時期曹魏開國皇帝曹丕,在《與群臣論被服書》中說:「三世長者知被服,五世長者知飲食」;南宋陸游則在其《老學庵筆記》中寫道:「三世仕宦,方解著衣吃飯」。這兩段話的意思,雖然看似是指了做幾代官的人家,才懂有關吃穿等方面的禮儀或享受,但這背後,還有著更深的一層涵意。
曹操乃一代梟雄,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曹丕六歲就會射箭,八歲就會騎馬,十歲時就隨著曹操南征北戰,所著《典論》中的〈論文〉,更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論;而陸游則是「年十二能詩文」,不但學劍,也鑽研兵書,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等並稱為「南宋四大詩人」,兩人都是文武雙全。但不論是文或武,欲達到非凡的成就,都必須經過長時間不斷的努力和練習。因此,這兩段話,指的不單是要在良好的環境下成長才能對衣食的真諦有所體驗,更是長期積累知識的過程。
「吃貨」二字最早出現於晚清民初天津評書藝人張傑鑫,所著之一九二○年代武俠小說代表《三俠劍》中的一句:「你真是吃貨,叫姑娘們追得都喘不上氣兒來」,意思是只在家賴著,光吃不幹活的好吃懶做之徒。「貨」這個字本身除了當財物或商品外,其實本身是罵人的話,所以我們才會對看不起的人說「你以為你是什麼貨色」。
一九九一年,由葛優主演的中國大陸第一部情景喜劇《編輯部的故事》的其中一集〈水淹七軍〉中,因為蘿蔔大豐收,女主角被同事帶有性別歧視的揶揄言論「女同志就算了,不如以後多吃點蘿蔔」激怒後,反擊的「你可別瞧不起婦女啊,一會比比看,看誰是吃貨」這段台詞在大陸火紅之後,吃貨二字開始漸漸成為好吃之徒自嘲的說法。
這種將吃貨二字作為美食愛好者對自己自嘲的用法,一直持續到二○一二年,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開始播出為止。隨著這部紀錄片熱度的不斷上升,對美食的熱烈追求,漸漸不被視為是一件好吃懶做的俗事,而「吃貨」一詞,也隨之在網路與各大媒體上迅速地流行和運用起來。北京飲食作家崔岱遠甚至在二○一四年出版了一本《吃貨辭典》,以七十八篇散文介紹中國各地名菜。
到了現在,有不少人以吃貨自居,以吃到預約困難或是在美食評鑑榜上有名的餐廳而得意揚揚。但是吞食咀嚼,以及打卡拍照的頻率和數量,與品味的資質和藝術,累積出來的對文化的價值卻是天差地遠。而這也是這本《吃貨簡史》的中心思想:飲食文化的養成是文明的累積。
以吃魚為例,不管是生吃、烤來吃、蒸來吃或是煮來吃,都是透過我們祖先不斷的經驗累積開展。但要形成文化,便需要更細的分工和處理方式。明明直接吃就好,為何有人開始費工把魚去骨剁碎,添蔥加薑地做成魚丸。而魚丸又如何變得越來越講究,製作越來越精細,調料越來越精準,使用的魚種類越來越廣泛,應用的方式越來越多元。
於是,烹飪手法多元了,烹調流派形成了,這其中自然與技藝卓越的廚師有關,但品味超群又挑剔的「吃貨」,更是推動餐飲精煉的動力。
本書主要按照中國歷史上的時期分成三大部分,分別是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以及元明清。其可貴之處,在於每一道單一菜色,從食材、菜品演進,還有其多元發展,都能在透過歷史故事的輕鬆氛圍下,潛移默化地讓讀者提昇飲食品味。
李廼澔
中國文化大學語文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百年飯桌》、《百年和食》作者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2939
諦 鑫 在 農純鄉 真實的第一選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養魚哲學~錦鯉教會我的事】
農純鄉大家長 周蔡鑫 總經理
日前應邀 古典音樂台
『舞蹈馬諦斯-名人會客室專訪』
手機或電腦線上收聽
👉 https://goo.gl/YufMcm
從吉康食品創辦人到農純鄉品牌總經理,
從營運行銷到全馬賽事
從環保綠化到錦鯉養殖
周總如何像魚兒般自在悠遊在各領域中呢?
一起聆聽 周式管理思維與人生哲學
#農純鄉里大小事 #真實第一品牌
諦 鑫 在 新南向創業 - 福爾摩沙雲創學院 Formosa Incubato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FuckUp Nights Taoyuan/桃園.失敗者之夜 Vol.I】
🥊 邀請講者:
🥂 | 福爾摩沙雲創基地 共同創辦人 張進鑫
🥂 | 中原大學 育成中心 高靖航 經理
🥂 | 就諦學堂 李三財( Sam LI) 執行長
🍺 主辦單位: 新南向創業 - 福爾摩沙雲創學院/桃原創客全國青年協會
🍺 舉辦時間:12.20 (三) 18:00-20:30
🍺 地點: Jalapeño (桃園市中壢區民權路3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