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金
我跟孩子走一段路,彼此沉默了不短的時間。我常跟孩子說話,孩子也愛聊天,我知道,這段沉默已經是他的極限了,也是印象當中,我跟他之間最長的沉默。最後,還是他開始主動找話題跟我聊,打破沉默。
這段沉默的時間,他陷入無奈的情緒裡。他即將跟我分離,每到這個時刻,常難分難捨的。陪伴他再久,總是我有我的工作,他有他的活動,還是免不了要暫時先說個再見。
這段沉默,我本來想找話聊,但想想,都是些重複過的話,圓圓場的幾句安慰,也就沒特別想說的動力。這段時間,我就留給他,讓他醞釀他情感的厚度。
我其實很希望,一個人有足夠的時間,去充分體驗情緒的來去。現在社會,大人小孩都忙,把心靜下來,似乎成了奢侈。3C商品,更成了幫兇,把我們沉澱情緒的時間都給奪走。
像我最近事多心煩,煩躁到一個頂點,實在有點支撐不住,想找其他的事來分心轉移。但想想,就只是心魔來亂,藉機練練心,動一動,別刻意去驅趕它,搞清楚它想說什麼,讓它自然退去就好。這個情緒漲潮退潮的循環,將近一小時,還好當時也有這空檔,隨著身體運動後的疲累,也漸漸淡了。
我想到有家長,真是忍不住不說話,話多到一直打斷孩子的活動。我猜,家長比孩子需要被關注。
有一位家長更誇張,我們正在進行發展評估,不斷拜託,請家長給我們安靜不受干擾的時間,讓我們跟孩子互動。家長就是忍不住,連一分鐘都停不下來。家長所散發出的濃濃焦慮,我猜,孩子承受太多,開始選擇了轉移視線不回應。
以前在接受諮商訓練的時候,督導心理師請我們注意自己的沉默,以及個案的沉默。會談中的沉默,不會毫無意義。有時候是在想事情,有時候在醞釀更深的情緒,有時候雙方真的無話可說,好像生活的困境慢慢不再那麼折磨,需要說出口,就可以考慮結案…
有同學,真是無法忍受沉默,焦慮到自己開始打破沉默聊天,好像忘了正在諮商情境,而不是在交朋友。有同學則是不斷且過於密集地回應當事人,好像想把細碎的空白填滿,讓整個過程沒有冷場。
當我們能夠跟對方磨合到足夠的默契,真的沉默,其實也不尷尬。陪伴一個人,是用整個人的狀態,而不是只用話來堆砌什麼。
孩子開口的第一句話,表達了他的無奈。他表達的同時,也接納了自己的情緒。他只是讓我知道,他想做的事,跟該做的事,有所不同,如此而已。
他懂得跟他的負面情緒交朋友,我也替他感到高興。我知道,我只能給他空間,其他的,他需要自己努力。我也是這樣慢慢學習跟自己的負面情緒做朋友,所以我知道,一直跟孩子說教、灌輸大道理,用處實在不多。
有用的話,孩子聽懂就夠。一直重複說,我們大人只是在想辦法消解我們自己的焦慮,鬆不開手,也放不下心。
我愛聊天,我也享受沉默,不同的狀態都在教我們什麼。我很感謝這一段路,孩子願意陪我一起走!
----------------------------------------
《找一條回家的路》
博客來 http://ppt.cc/MlzTT
金石堂書店 http://ppt.cc/DhHA
誠品書店 http://ppt.cc/kdXG
5/26(二)板橋海山國小演講
http://ppt.cc/oB7w
洪仲清心理師的私人書櫃
http://www.books.com.tw/exep/activity/activity.php…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