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的職責在提出與實現市政藍圖
#全台首富的諾言跑到哪裡去了?
你心目中的市長,應該做的最重要職責是什麼? 是帶領屬下爬樹? 用鼻子偵測水有沒有危險? 去探勘水溝拍照留念?
如果你有朋友這麼覺得,快關掉他的洗腦電視,把他搖醒!誒,六個月前高雄最重要的是不是「#發大財」,高雄的目標不是「#全台首富」嗎? 怎麼六個月後最重要的剩下爬樹抓蟲和到處聞積水危不危險呢? 不久前還在那邊誇口高雄可以超越紐約,怎麼現在好像成為危險的叢林求生城市了呢?
或許,許多人小看了「市長」的重要性,畢竟,每年擁有1300億預算,掌管4萬多名員工,服務277萬市民,管理落差超過3000公尺的近3000平方公里土地,市長幾乎是一個微型國家的首長,市民的要求,自然不會太低,更不太可能允許市長跟公務員一樣打卡上下班,有薪假休完還請假去別的公司謀職。
#市長該扮演什麼角色?
老市長 謝長廷 今天就以一段話,很精闢的點出了「市長功能何在」,他說:「市長的功能在提出願景,描述市政藍圖、選擇團隊伙伴,向中央爭取預算,聽取民意,跟議會溝通,有緊急狀況時,坐鎮指揮鼓舞團隊士氣,安定民心,在必要的時候,做出關鍵決定,克服難關,實現市政藍圖。」
簡單的說,市長必須統領整個團隊,讓城市走出新局。沒有市長在,清潔隊一樣會收垃圾,路破洞了養工處會去補,上下班警察會出來指揮交通,中小學老師一樣會去學校教學生。沒有市長,城市日常機能還是會繼續,但就是維持基本運作而已,什麼都無法改變。
#謝長廷是實現政見後才得到市民認同
和「#全台首富」不同,謝長廷競選市長時提出的藍圖叫做「#海洋首都」,他很清楚的知道高雄的優劣勢,認為「不做第一,要做唯一」,要把高雄的特色明確地凸顯出來。
因此,謝長廷在任內推動「水與光的美學」、「文化優先、環境優先」等政策,極力爭取市港共管,整頓愛河、改善水質、創立駁二藝術特區、保留舊高雄火車站、推動捷運並把中央公園和美麗島站發國際標、爭取台灣第一個世界性賽事「世界運動會」、興建巨蛋、龍騰運動埸、並推動紅毛港遷村與六櫃中心、設立高雄軟體園區等產業方向。
透過城市意象的建立,產業多元化的發展,謝長廷創造了令市民耳目一新的體驗,也讓原本意見分歧的市民,到了謝長廷第二任時,大多支持謝的政策(不同陣營民調滿意度均達7成),這時已經確定施政方向的謝長廷,才在就任超過六年後去職擔任行政院長,並核定了他任內推動的多項地方政策。
#中國黨的願景藍圖被自己拋到腦後
當然,謝長廷的路線不是完美無缺,在1990年代吳敦義執政時期,高雄第一次出現人口負成長,台機、台鋁、台船等多家國營重工業出現經營危機甚至倒閉。中小企業加速外移,之後在東南亞金融風暴後,一度火熱的房地產也急轉直下。謝長廷接手的經濟困境,雖然做出分散產業種類,加速觀光業、文化產業、軟體科技業發展的決策,但在資源不足下,轉型動能有限。
對此,與謝長廷、陳菊競爭的中國黨市長候選人,大多以「#拼經濟」為訴求,拿出招商引資、開放高雄港等策略,姑且不論其政策完整性,反映的是一群「經濟藍」選民的訴求。
而在2018年的選戰中,把口號更簡化為「#發大財」,目標提升為「#全台首富」的中國黨候選人當選。照理說,選後應該是專心拼經濟,積極招商,讓高雄的工業升級,外銷暢旺,引進產值高的高等服務業機能。
但是,我們看到的不是如此,一開始還有些四處賣水果,找阿諾拼觀光等等的活動,儘管高雄農業產值占比低,儘管高雄觀光主要是民進黨推動起來、過去中國黨嫌棄的要命的產業,儘管產業升級的努力幾付之闕如,但口頭上看起來是有在拼經濟。
然而,六個月過去,高雄的經濟不拼了,市長整天「政治一萬分」,平日也請假拚選舉。 「全台首富」沒了,現在積水裡面聞漏油,爬到樹上抓蚊子已經算是市長最大努力。
對比老市長謝長廷語重心長的希望市長能認真「提出願景,實現藍圖」,在選舉與市政間「專心選一個」,這位常常不上班,只顧自己發大財的市長,到底是把市民當做什麼了呢?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