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因為心情三天晴天,兩天狂風暴雨,風雨來襲的日子我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身心都受到影響,所以我嘗試了對外尋求幫助。一走進諮商室第一眼就看到桌上擺著一盒衛生紙,心想著「我用不到吧?」殊不知才第三句話,我已經開始哽咽,最後大概抽了十來張衛生紙,口罩裡都是淚水有種要被淹死的感覺(笑
/
諮商的過程有點像是醫生問診,詢問你發生什麼事?描述你的感受如何?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適時的鼓勵你做得很好。老實說,說出來的這些話,我也無數次內心詢問回答自己,透過打字、手寫日記記錄下來,本來信心滿滿覺得跟一個陌生人訴說不至於到哭,諮商室真的有神奇的魔力吧?
/
至於初談後還會不會繼續療程?我想要再多感受一下,有一部分是過去一直透過閱讀心理學的書籍、文章、Podcast,無數次的探討內心、挖掘癥結,對於要怎麼幫助自己有個粗略方向,另一部分則是想試試看靠自己的力量療癒痊癒。會分享這個經歷,是想告訴大家人生道路中迷失自己尋求專業的幫助並不是件壞事,就像迷路會找人問路一樣,最終還是得靠自己走到目的地。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95的網紅Melody的心理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非本科系要如何才能考上心理研究所呢? 讀書計畫要怎麼寫?口試怎麼準備? 聽聽Melody分享考上心理所的經驗。 有問題歡迎在下面提問,我們會盡量回答您~ 影片內容索引: 0:00 影片介紹 0:23 非本科系怎麼報考諮商所? 1:15 非本科系如何推甄? 1:50 筆試如何準備? 4:09 ...
讀心理 諮 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小說人物遇上精神分析
#佛洛依德也來寫書評
#幻覺與夢 #威廉煙森 #格拉底瓦
.
許久之前,我接到一個來自某文學雜誌的邀請。在信裡,他們附上了一本台灣作者原創的小說,邀請我在閱讀之後,試著以心理學的角度來剖析小說主角的心理狀態。
.
這樣的任務在臨床心理學中稱為「個案概念化」(case formulation / conceptualiation),其實是臨床心理師在每次與個案進行諮商晤談的過程,都會不斷進行、調整的。我心想,這應該難不倒我,便接下了任務。
.
儘管,閱讀小說本身是充滿樂趣的。但真要以心理學家的視角來檢視一部小說,並且從劇情發展、文字細節裡頭穿針引線,把一個其實並不存在的小說人物,活生生地用心理學架構刻畫出來,著實比我想的還要困難。所幸,雖然花了比自己預期還久的時間,但仍平安地交出了文稿。
.
在那次書寫的經驗裡,我意識到這種對故事人物進行分析的歷程,其實與精神分析理論中的一種防衛機轉(defense mechanism),「投射」(projection)十分相似。
.
傳統精神分析裡頭是這樣解釋投射的:「一個人將自己內心存有的,那不符合道德規範或社會認可的慾念加諸在他人身上,藉以減少自己因擁有此慾念而產生的焦慮」。近代我們在使用投射這個概念時,也廣泛地指稱「一個人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測他人或外物」為投射。
.
分析小說主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我的投射。我發現自己內心對於人性、人的本質、人類行為背後動力的觀點,透過主角的際遇而被勾了出來。為了說明清楚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選擇、這樣行動,我對於「人的理論」因而有機會被攤開來看見與理解。
.
事後,我拿到該期雜誌,發現原來除了我之外,同一本小說也被交到不同領域的專家手裡,進行同樣歷程的分析。一篇篇以不同專業、不同觀點出發的分析,各異其趣,但也都不失深度,提供了讀者認識同一個(虛擬)人物的各種觀點。
.
在商周編輯邀我閱讀這本書時,我想起了這一段回憶,並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現在在做的實驗,佛洛依德早在一九〇七年就在進行了。熟悉精神分析發展歷史的讀者或許不會意外,其實不只是佛洛依德,許多精神分析師都對「文學作品」有著十足興趣。到底,作者為何寫下這樣的作品,其動機為何?為何作品能讓讀者深受感動?諸如這類提問,其實都能用不同精神分析的概念來加以延伸討論。有興趣的讀者可進一步搜尋如認同作用(identification )、昇華作用(Sublimation)、壓抑(suppression)等相關資料來閱讀。
.
雖然,精神分析本身並非我的專業工作取向,但在看過小說文本,搭配著佛洛依德對於故事主角的分析後,我也重溫了過往曾學過關於精神分析的種種,關於夢境、壓抑、幻想、精神錯亂、人生而有之性趨力等等。透過佛洛依德對於主角的觀察與分析,我們也得以用另一種方式來更認識精神分析。
.
目前在華人繁體書籍中,關於佛洛依德的相關書目,幾乎都是以理論闡述或真實案例分析的經典為主。前者如《夢的解析》、《性學三論》、《精神分析引論》、《圖騰與禁忌》等;後者代表則如《小漢斯》、《狼人》、《鼠人》、《朵拉》、《史瑞伯》等。
.
本書既非純粹的理論闡述,使用的案例也並非來自臨床個案,而是另一個作者筆下的小說人物,這種「精神分析架構」與「文學作品裡頭人物」進行「對談」的結構實屬特別。本書其實也是佛洛依德第一次以這種形式來書寫的代表作。此書籍的引進,亦補足了當代認識佛洛依德、理解精神分析的另外一種取逕。
.
事實上,回到本書甫出版的一九〇七年,佛洛依德也期待能透過這種形式的論述,讓更多民眾有機會接觸到精神分析。時間來到二十一世紀,相信對精神分析、應用心理分析感興趣的專業讀者、一般大眾,乃至於正在就讀心理、文學相關科系的學生來說,本書也一樣能提供我們各種不同的啟發。
.
文/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心理師想跟你說」臉書粉專共同創辦人,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
讀讀本書 👉 https://reurl.cc/1ojqX9
讀心理 諮 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做出我要的決定—覺察「想要」與「恐懼」】
⠀⠀⠀
朋友因為面臨職涯轉換而來找我聊聊。
⠀⠀⠀
「父母覺得當老師不錯,薪水穩定,上下班時間也固定,所以,他們希望我去考老師,準備考試期間,先繼續當代理老師。」朋友跟我轉述他父母的看法。
⠀⠀⠀
⠀⠀
「喔?你父母覺得不錯,那你呢?你的想法是什麼?」
⠀⠀⠀
⠀⠀⠀
「我原本是學資訊設計的,我一直很想開一個自己的網頁設計公司。所以我原本想,當完一年代理老師後,先去這類公司工作,累積一些經驗。但是新鮮人,薪水就是兩萬多,我爸媽認為這薪水太差,尤其比起現在當老師的薪水,幾乎只有二分之一,所以他們非常的不贊成。
⠀⠀⠀
⠀⠀⠀
當我跟他們說,我以後想要開自己的網頁設計公司,他們跟我說,現在經濟很不景氣,創業很辛苦,說不定到最後,自己都不能養活自己……被他們一『恐嚇』,我也不能確定,我到底有沒有能力達成我的夢想?
⠀⠀⠀
⠀⠀⠀
是我真的太理想化,不夠『現實』嗎?我好掙扎......」
⠀⠀⠀
--------------------
⠀⠀⠀⠀
我朋友的例子相當常見,可能你我都面臨過這樣的選擇:
⠀⠀⠀
⠀⠀⠀
有一個看起來很「安全無虞」的選項,跟一個我現在「很想要」,但是充滿「未知」的選項,我到底要選哪一個?
⠀⠀⠀
⠀⠀⠀
我認為,這也就是「做決定」最困難的部分:
⠀⠀⠀
⠀⠀⠀
我到底該選我「想要的」,還是,要輸給內心的恐懼,選我覺得「安全」的?
⠀⠀⠀
⠀⠀⠀
我在人生中做過最關鍵的抉擇,莫過於我辭掉了一個穩定企業基金會的工作,生涯大轉彎,選擇在30歲時,就讀心理諮商研究所。
⠀⠀⠀
⠀⠀⠀
當時,我擁有傳播碩士的學歷,大學同樣念傳播相關;在這個企業基金會,我也已經了工作四、五年。
⠀⠀⠀⠀⠀⠀
⠀⠀⠀
以當時身邊許多人的看法,會覺得這個工作穩定、不加班、也不需要擔心裁員或業績;企業的名號響,講出去又有面子;而我打算轉行的行業,是一個「未知」,除了需要付出的成本高:要念完研究所、實習完,至少要花三年時間,才可以踏入職場,而且剛開始的薪水,很可能比我在企業基金會的薪水還低。
⠀⠀⠀
⠀⠀⠀
當我猶豫不決於:要做「想要」的決定,還是「安全」的決定時,我的好友,問了我一個問題:「五年後,你會不會後悔,當年你沒有選你『想要』的?」
⠀⠀⠀
⠀⠀⠀
她提醒我的,是「可能性」,也是我在現在的工作上最看不到的東西。因此,令我醍醐灌頂,我毅然決然辭職,開始投身心理諮商的領域。
⠀⠀⠀
⠀⠀⠀
在學習心理諮商的路上,我很謝謝當初推了我一把的朋友;以及,慶幸我能有勇氣選擇我想要的,然後不停堅持著。
⠀⠀⠀
⠀⠀⠀
在心理諮商所畢業、開始心理諮商相關工作,我仍常需面對這樣的選擇:「要選安全的?還是想要的?」
⠀⠀⠀
⠀⠀⠀
我自己越來越清楚,會有這個猶豫,一定是因為,「安全的決定」我不想要;但「想要的決定」,我怕我要不起。
⠀⠀⠀
⠀⠀⠀
我怕我能力不夠、我怕失敗;我怕我努力過後, #發現自己其實沒有這方面的才能。
⠀⠀⠀
⠀⠀⠀
對「未知」的恐懼,綁住我「抉擇的自由」,讓我無法施展手腳,無法真正找到我的志業;當然,也就沒辦法讓我覺得滿足、覺得快樂。
⠀⠀⠀
⠀⠀⠀
只是,有時候過度在乎「想要」的決定,但卻只有衝動與熱情,評估不夠或資訊搜集不足時,也可能會讓我發生過度打擊自我價值的失敗,而這是可以避免的。
⠀⠀⠀
⠀⠀⠀
因此,我現在做決定,有一個原則:
⠀⠀⠀
⠀⠀⠀
好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不管是因為「想要」,還是因為「害怕」。
⠀⠀⠀
⠀⠀⠀
因為,我不想要輸給恐懼;也不想過於衝動。
⠀⠀⠀
⠀⠀⠀
熱情與審慎評估,是我認為面對生涯非常重要的事情。
⠀⠀⠀
⠀⠀⠀
以熱情來說,我相信,「夢想」之所以是夢想,就是因為他不易達成;我也相信,這世界上沒有不痛苦的成功。
⠀⠀⠀
⠀⠀⠀
我願意相信,就算沒有達到我們當初的夢想,那個「追夢」的過程,會讓我們不停地認識自己、修正自己的「夢想可達性」,然後,讓我們能做到,屬於我們才做得到的事情。
⠀⠀⠀
⠀⠀⠀
能夠如此,是因為,在這件事情上,我們有熱情,願意用「勇氣」與「相信」去面對挫折。
⠀⠀⠀
⠀⠀⠀
這種「熱血」的態度,有時才讓我們有「活著」的感覺。
⠀⠀⠀
⠀⠀⠀
做決定,就代表必須面對一些「未知」;「未知」帶來的「不確定感」,時常因為引發我們最深的恐懼:對自己能力的懷疑、擔心自己做不到或失敗、擔心這些「失敗與做不到」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很糟糕……這些「自我懷疑」反覆出現,而使得我們相當焦慮。有時,為了安撫這個焦慮,我們也許寧可選擇比較確定、比較可預測而安全的抉擇,藉此安撫自己的焦慮與害怕。
⠀⠀⠀
⠀⠀⠀
但那內心的悵然,與認為自己「能力有限」的看法,會讓我們持續地對自己抱著隱約覺得自己「不夠」的自卑、失望、害怕,而變得更容易焦慮,更需要具有「控制感」、「有確定感」的事物,來讓我們對自己感覺好一點。
⠀⠀⠀
⠀⠀⠀
那就成為了一個惡性循環:我不敢選我「想要的」,因為我怕這會證明「我不夠好」;但我選覺得「安全的」,其實也代表我已經認同了「我就是不夠好」。
⠀⠀⠀
⠀⠀⠀
於是,我沒有機會感覺自己「夠好」。
⠀⠀⠀
⠀⠀⠀
但是,「恐懼」其實是能以另外一個形式來幫助我們的。
⠀⠀⠀
⠀⠀⠀
以「審慎評估」來說,如果我們因為害怕而決定「保守選擇」,就使得這個「對未知的恐懼」成為阻礙我們的事物,甚至阻礙我們的能力發展。但是,若我們能因為這個「對未知的恐懼」的焦慮,而讓我們多搜集一些資訊、多評估一些可能性與自我能力的狀況,是否還需要做哪些準備等等......那麼,這個「恐懼」就不是阻礙你的絆腳石,反而是幫助你有機會成功的「未雨綢繆」。
⠀⠀⠀
⠀⠀⠀
時至今日,我想,或許做決定的原因,是因為「想要成功」,還是因為「害怕失敗」,其實都沒有關係。只要我們在做選擇時,能夠知道:「促使我做決定的理由是什麼?」
⠀⠀⠀
⠀⠀⠀
因為,「想要成功」有時也可能過於樂觀,「害怕失敗」有時也是合理判斷。
⠀⠀⠀
⠀⠀⠀
只要我們能夠花時間理性評估,瞭解影響這個決定背後的理由對我們的重要性,以及恐懼本身合理不合理,是來自於自身,還是家人或他人的「警告」?對於「想要成功」的樂觀,是已經搜集足夠資訊的審慎評估與理解,還是只有熱情的衝動?
⠀⠀⠀
⠀⠀⠀
這些更深入對自我、對工作的理解,才是破除想像,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與能做到的事情是什麼。
⠀⠀⠀
⠀⠀⠀
讓我們好好運用自己內心的熱情,面對內心的恐懼,找回真正屬於自己的,「抉擇的自由」。
⠀⠀⠀
⠀⠀⠀
註:文中所舉案例,個人資訊皆以經過大幅修改,並經過當事人同意。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
—《過度努力》: reurl.cc/L06nla
讀心理 諮 商 在 Melody的心理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非本科系要如何才能考上心理研究所呢?
讀書計畫要怎麼寫?口試怎麼準備? 聽聽Melody分享考上心理所的經驗。
有問題歡迎在下面提問,我們會盡量回答您~
影片內容索引:
0:00 影片介紹
0:23 非本科系怎麼報考諮商所?
1:15 非本科系如何推甄?
1:50 筆試如何準備?
4:09 推甄如何準備? 讀書計畫怎麼寫?
7:15 非本科系讀心理所真的沒問題嗎?
相關影片
心理系在幹嘛?深入了解心理系 https://youtu.be/MNyEaGKX9fk
如何成為心理師?成為心理師需要哪些資格 https://youtu.be/UIqfE2zozdA
心理師很好賺嗎?心理師薪水 & 不為人知的隱形成本? https://youtu.be/F8WGt_ETAfs
-----------------------------
📝心理測驗| Meetype:https://meetype.com/
🔖IG@Meetype.tw:https://www.instagram.com/meetype.tw/
📍個人網站:https://melodyliao.cc
📔著作|《致富的力量》:https://melodyliao.cc/writing
-----------------------------
#心理研究所準備 #非本科系考心理所 #考心理所 #成為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待遇 #廖偉玲心理師 #meetype #諮商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 #心理學研究所 #心理系研究所考試資格 #研究所口試 #研究所推甄 #讀書計畫
讀心理 諮 商 在 活出你的原廠設定—蘇予昕諮商心理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萬訂閱QA】#上集!
來自四面八方、各路英雄的提問實在太豐富啦(合十感恩)!
因此影片會分成上下兩集,上集主要回答「關於蘇予昕」和「關於心理師這行業」,下集將回答「關於身心靈」的所有提問~
㊙️ #關於蘇予昕
1.你怎麼面對自己的情緒?
2.什麼時候接觸到靈性new age?為什麼開始身心靈領域的探索?你對靈性修煉的階段、看法,會不會走火入魔?心理學和靈性學習有沒有衝突?靈性能力開發到哪裡?怎麼感覺到地球的能量?
3.為什麼皮膚這麼好?
4.你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你覺得有達成或是接近了嗎?
5.有沒有人質疑身心靈的專業性?
6.怎麼聯繫你?怎麼預約諮商?會不會回私訊?
7.你低潮的時候會尋求心理還是靈性的幫助?
㊙️ #關於心理師這行
1.為什麼想要當心理師?什麼契機決定成為心理師?當初怎麼會想轉換跑道?
2.什麼樣的特質適合當心理師?讀心理學系要具備什麼特質?
3.心理師真的不會批判評價個案嗎?
4.有沒有遇過跟自己很相似的個案經歷,怎樣運用自己幫助個案走出陰影?
5.同理心和傾聽能力如何訓練?
讀心理 諮 商 在 Melody的心理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邀請兩位心理系的在學大學生,來為我們解答心理系在唸什麼?學哪些東西?有哪些可能的出路?還有學心理系對自己的幫助有什麼?
不管你是對心理學有興趣,或是考慮選填志願的學生,這支影片就是為你而拍的。
如果有其他問題,也歡迎在留言提出,我們會回覆你!
廖偉玲諮商心理師 Melody的心理學 工作相關影片
製作有效的夢想板 https://youtu.be/FNk7Ve4j-I4
休假的重要跟秘訣:不burnout的工作守則 https://youtu.be/vgd0aU0InsA
如何找到高薪工作:認知架構 https://youtu.be/aDTbknLCn78
影片內容索引:
0:00 怎麼樣一句話惹怒心理系
1:05 心理系到底在幹嘛?
1:51 心理系的學習科目?
3:14 心理系畢業後的出路?
6:30 心理系需要具備的特質?
8:01 讀心理系後,從中獲得了哪些收穫?
9:39 讀心理系後,常被家人問哪些問題?
-----------------------------
📝心理測驗| Meetype:https://meetype.com/
🔖IG@Meetype.tw:https://www.instagram.com/meetype.tw/
📍個人網站:https://melodyliao.cc
📔著作|《致富的力量》:https://melodyliao.cc/writing
《致富的力量:人氣諮商心理師教你活用大腦賺錢》
一本由超級業務轉職心理諮商師的夢想激勵書
12道技巧+23個練習,包括正念技巧、催眠及完形心理治療、神經語言程式學NLP…….
為你消除金錢焦慮,激發內在動機,創建一套屬於自己的賺錢系統!
-----------------------------
#心理學 #心理系出路 #志願選填 #心理系課程 #心理系學什麼 #廖偉玲心理師 #心理系介紹 #meetype #心理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