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小劇場 《我的心也需要呵護》 站在海岸線觀浪】
.
這是一本關於「正念」的書,只不過,很多人可能把正念的意思搞混了。
.
倘若望文生義,「正念」一詞很容易被擴張為「正向的意念」,甚至還衍生出「記得保持正念喔」之類的心靈喊話。但事實上,正念無法保持,它是用來覺察的,因為正念(Mindfulness)的原意,是「覺察正在流動的意念」。
.
十多年前,我尚在研究所學習「認知行為治療」(CBT),對照心理治療的發展進程,CBT屬於第二波行為療法。第三波行為療法則初露鋒芒,包括適用於邊緣型人格的「辯證行為療法」、處理負面思考的「接納與承諾療法」,以及緩解焦慮症狀的「正念認知療法」。
.
當時Mindfulness一詞尚譯為「內觀」,意為「觀照自己的內在狀態」,然而內觀一詞實為Vipassana,譯名混用,內涵有別(胡君梅,2012)。十多年後,正念一詞已然正名,第三波療法蔚然成風,它們的共同交集,皆為訓練案主「接受自己的狀態」。
.
意思就是,無論是觀照內在,或者是覺察大腦正在進行的意念,目的都是希望你當個「客觀的旁觀者」。
.
先專心覺察自己發生了什麼事,然後「不帶批判」地觀察當下的想法與情緒。接受這件事正在發生,接受事態的演變,接受它在心中的流動。總之,接受就對了。
.
通常講到這裡,坐在我對面的人,差不多就會露出被削錢的表情了。
.
沒道理掏了錢,結果卻要接受自己原本的狀態啊。簡直就像走進貴到爆的沙龍,一副剛宿醉完的的設計師只瞟了一眼,摸了一下頭說,嗯,原本這樣就可以了喲,然後到櫃檯結帳送客。
.
為了證明他沒被當盤子,我會通常「潮浪」來比喻整個過程。若將情緒視為潮浪,面對潮浪,人一般會有以下三層反應:
.
● 第一層,踏浪
.
面對情緒,選擇淺嘗,謹慎地踩著沙灘的浪花。一旦海潮漫上,觸碰到趾尖,我們便加速退防。不感受起伏,不接受溫度,像個懼水的孩子,隨時被浪頭逼回海岸線。
.
● 第二層,捲浪
.
面對情緒,選擇往浪裡游,讓潮浪帶著身體翻湧,肉身試煉,這是我們最常處理情緒的方式。時而纏身,時而脫身,時而摔浪,時而駕浪,但無論姿態如何,我們始終離不開這片汪洋。
.
● 第三層,觀浪
.
面對情緒,選擇掙脫潮浪的引力,站在制高點觀察浪向。和第一層不同的是,它多了「覺察」,少了恐懼。人通常要經過捲浪,才能學會觀浪,必須親身體驗過情緒的暗湧,接受它的無常,才能明白浪潮沒有對錯,起落都只是一種過程。一旦走過一遭,才能做到「不批判」自己的情緒。
.
但這很難。畢竟脫離引力這件事本身就不太科學,海象變幻莫測,暗礁伺機埋伏,浪尖會不斷把我們捲回渦流。即便爬上灘頭,海水也會加重身體的負荷,那時的我們早已氣力放盡,離海岸線終究是一步之遙。
.
因此,要能站在海岸線觀浪,專注地進行正念,就必須掌握某些概念與技巧。
.
嚴格來說,本書並不是一本海岸線觀浪指南。一般制式正念減壓手冊,會有系統化的指引,會教導覺察身體訊息的步驟,會展示各種正念技術練習,並附帶相關指導語。
.
但剛剛說的那些內容,本書通通沒有,因為作者金慧伶(김혜령)本來就無意把它寫成一本教科書。
.
對於這種寫法,我十分贊同。
.
我曾遇過某些想嘗試正念療法的案主,買了書,聽了課程,然後大概讀到第八頁就開始懷疑人生放棄治療。因為對於一般缺乏佛學或禪修背景的讀者而言,正念療法的門檻稍高,概念更加抽象,因此如何「親切地傳達概念」,才是作者的初衷。
.
在本書中,作者大多以日常事件為例,將「事件引發的情緒」與「正念技巧」進行連結,由於事件觸手可及,正念的運用便不再遙不可及。
.
全書共分兩大部分,前三章講如何將正念技巧置入日常生活,後兩章談如何運用正念技巧處理特定議題,包括焦慮狀態、自我價值、人際關係以及消費行為等。
.
任何想接觸正念療法的讀者,在接受教科書的洗禮之前,或許可先將本書當作某種導覽,以較為親切的形式,理解正念的基礎概念後,再來決定學習的深度。
.
從踏浪到捲浪,選擇投入情緒,需要的是勇氣。
.
然而從捲浪到觀浪,脫離情緒的纏繞,需要的是力氣。
.
我想,本書應該能協助你以較不費力的角度,破浪而出。
.
參考文獻:
胡君梅 (2012)。正念與內觀的譯詞及比較。福嚴會訊,36,10-17。
#我要大推書封因為十分療癒
# 謝捲子 封面設計
# 潮浪 Waves 出版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隱喻哲學―意識流】――石小墨創作個展 訪問藝術家:石小墨 任何時代的畫家都會為自己的思想尋找合適的繪畫風格與繪畫形式,石小墨也不例外。她的作品是從個人生活經驗裡的自我意識出發的,在創作中喚起的是當下那刻的感受。作品整體呈現出變幻莫測的色彩流動與細膩豐富的色層疊加之間的相互較量,似形象...
變幻莫測意思 在 THÉ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花井祐介 Yusuke Hanai X AllRightsReserved
• FACING THE CURRENT 人偶雕塑公仔
#花井祐介最大個展限量發行
【 全球限量500份 】
#潦倒中年大叔與狗
藝術家花井祐介曾經居住於美國 San Francisco,因此西海岸的街頭文化對他甚有影響,包括披頭族、嬉⽪⼠、衝浪者等多元非主流⽂化,創作上也混合東西方的元素。這次展覽《FACING THE CURRENT 迎浪當下》將分享花井祐介對非主流⽂化的觀點與感受,並展出他⾄今最大型的立體雕塑作品,及其⾸次創作的 19 幅油畫與多層框架作品,展品數量為其歷年海外展覽之冠;FACING THE CURRENT 即是為紀念此次展覽,以抽籤方式全球限量發行 500 份的公仔收藏品。
作品命名 FACING THE CURRENT 其實別具意義,英文「Current」一字有雙重意思,可解作「風浪」或「現況」。花井祐介熱愛衝浪,衝浪者面對變幻莫測及不受控制的「風浪」,上一秒或仍能踏浪而行,下一秒卻可能已被海浪吞噬;猶如我們的人生,每個人也有各自的「現況」需要面對。這點令花井祐介不禁思考:「究竟我們面對現狀,應隨波逐流地生活,還是要不斷與困境搏鬥?」作品中的潦倒大叔雖在船上悶悶不樂,但身旁仍有小狗作伴,帶出即使面對艱難時期,仍需堅毅面對現況或風浪的深層意義。
「FACING THE CURRENT」人偶雕塑公仔長 11 吋,每款限量各 500 枚,船底印有藝術家簽名及編號,附木箱包裝及獨立編號認證卡。
-
圖片取自 DDTStore - Read more at DDTStore ▸ https://ddtstore.com/products/yusuke-hanai-facing-the-current
-
#YusukeHanai #AllRightsReserved #DDTStore #Facingthecurrent #花井祐介
變幻莫測意思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這個國家,生死都不自由】
這次分享的短篇頗有意思,出自土耳其作家阿吉茲·涅辛。
故事中的主人翁,一直努力地想「自殺」。但卻因各種因素,讓他每次的自殺計畫都宣告失敗。然而,就在他想開了、想著好好過生活的時候,卻......
一起來看看這部有趣又帶點辛酸的諷喻小說吧。
-
我是怎樣自殺的? / 阿吉茲·涅辛
報上刊登自殺的消息,通常是被禁止的,然而,下面要談的是我個人的自殺問題,因此,我希望威嚴的官府,不僅能高抬貴手,准予報導,甚至還能為我這樣一個無名小卒的自殺慶幸。
我曾一度得了自殺狂症,心裡總想著自殺。我的第一次自殺經過是這樣的:
「喂,朋友!」我自言自語道,「怎麼個死法更好,用手槍,還是用匕首?」
死麼,都是一樣的……但是至少讓我死得高尚一些:我決定服毒自殺。我買了劇毒藥品,將自己關在屋裡,寫了一封充滿浪漫情調的長信,結尾寫道:「永別了,空虛的人生,永別了,變幻莫測的命運,永別了,所有的一切……」然後,我服了一杯毒藥就躺倒在地上。現在我的血管就要萎縮了,我的手腳就要抽搐,血液就要凝結。我這樣等了又等,但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於是,我再喝一杯毒藥,接著又一杯……但是,毫無反應。
後來,我恍然大悟:原來,在這個國家裡,不僅牛奶摻水,油摻假,乾酪摻假,就連毒藥也是摻假的。因而,一個人隨心所欲想採取一種自殺手段也是做不到的。而我個人,想到就要做到。這一次,我決定朝自己的頭砰的一槍來了卻我的殘生。
我把槍口對準太陽穴,扣動扳機:「卡——答!」
又扣動了扳機:「卡——答!」
再扣動了一次扳機:「卡——答答!」
原來,這支槍是裡面缺少零件。我看用槍彈結束自己生命已經不可能了。於是,我想到了保險的辦法——用煤氣來窒息自己。據說,煤氣中毒致死是富有詩意的。我把煤氣開足,並將屋裡的所有縫隙都堵住了。我倒在椅子上,擺好了最合適的姿勢,以便在人們找到我的屍體時能夠保持肅穆的氣氛,於是,等待著死神的到來。
中午過去了,夜幕降臨,我的呼吸怎麼也不停止。晚上,我的一位朋友來找我。
「不要進來!」我大聲嚷道
「怎麼啦?」
「我正在死呢。」
「你沒有死,你是在發瘋。」他說。
我把自己的計畫告訴了我的朋友。他捧腹大笑道:「你真蠢,從煤氣閥門出來的不是煤氣,而是空氣。」
說完,他又問我:「你真想自殺嗎?」
「當然是真的。」我答道。
「我願意助你一臂之力。」
他說。接著,他建議我到刀匠那裡買一把布爾薩刀,然後像勇敢的日本武士那樣切腹自盡,並讓肚子裡的腸子流到自己的手心裡。我對我的朋友所表示的友誼和關懷表示感謝,並立即去買了一把布爾薩刀。
老實說,用刀子一聲地剖開自己的肚子,並不是一件好受的事。而且我覺得,當我的屍體被抬到停屍室裡進行檢驗時,醫生如果在我的肚子裡看不到有任何食物,那可太難堪了。管它呢,我還是把刀子放進懷裡,高高興興地跑回家去。
正在這時,兩個警察向我衝過來。於是,我向警察解釋:「先生們,請等一下,先聽我說。我老老實實地交納稅金,我從不說政府閒話。像我這樣的老實人……」警察打斷了我的話,並從我懷裡搜出了那把刀子。
「這是什麼?」警察吼叫起來了。原來,我正好遇上這兩個專管搜捕和制止犯罪活動的警察。
「唉,我的真主啊!」我自言自語道,「我無法在這個國度裡活下去,我作出自殺的決定,是最合適的。但是,你看,我也沒辦法離開這個塵世呵!……難道總是這樣折磨下去嗎?」
我是有決心有意志的人,一旦說要死,我就一定要去死。我從雜貨店老闆處買了一條粗繩子,還有一塊肥皂。我在繩子上塗抹了肥皂,繫在天花板上的吊鉤上。當時我的心情像是踏進稅務局大門一樣,把自己的脖子套在塗抹肥皂的繩子上,接著就一腳踢掉了椅子。可是,我並沒有被吊起來,撲通一聲,我跌落在地板上了。原來,繩子也是腐朽的。看來,我無法找到結實的繩子了。我得去找那位老闆。
店主說:「若是好貨,我們還賣嗎?」
我完全明白了,自殺是無指望了。
「算了,就這樣活下去吧!」我自言自語道。眾所周知,民以食為天。我特別愛吃臘肉煎雞蛋。我在一家飯館裡,先吃臘肉煎雞蛋、罐頭橄欖油煎白菜捲以及一份通心粉;後到糖果店買四五塊甜酥吃了。這時,一個賣報人走過來,喊道:「共十六版,你如不想看,可當包裝紙用。」
我沒有讀官方報紙的習慣,但是這回我對報販說,我要一份。當然讀社論時,我就朦朧地入睡了。突然,我感到腹部劇烈絞痛,似乎有人用刀子在我肚子裡攪動。我無法形容疼痛的滋味……我實在受不了了,喊了起來。人們用急救車把我送進急診醫院。我已昏過去了。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一個醫生站在我的身邊,他問道:「你好像中毒了,你不能瞞著醫生,你想自殺吧?」
「說到哪裡去了,醫生,在這幸福的日子裡,您說到哪裡去了?」
「你是中毒了,你吃了什麼?」 「臘肉。」
「什麼,吃了臘肉?」醫生大聲地說,「你瘋了,臘肉能吃嗎?難道沒有看報?醫院擠滿了臘肉中毒患者。但是,你不像吃臘肉後中毒的人。你還吃了什麼東西?」
「我去過飯館……」
「你大概是瘋了。」
「在飯館裡吃了罐頭。」
「怪不得,還吃什麼了?」
「通心粉、甜酥……」
「你當然要中毒了,罐頭、通心粉、甜酥……」醫生說。
「除了這些,你還吃什麼?」醫生又問?「我向真主發誓,再沒有吃別的東西了,只是在讀官方報紙時……」
「啊?」醫生驚叫起來,「謝天謝地,你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出院時,我在想:算了吧,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求生不得,欲死不能……我們只能無聲無息地、苟延殘喘地活下去。
變幻莫測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隱喻哲學―意識流】――石小墨創作個展
訪問藝術家:石小墨
任何時代的畫家都會為自己的思想尋找合適的繪畫風格與繪畫形式,石小墨也不例外。她的作品是從個人生活經驗裡的自我意識出發的,在創作中喚起的是當下那刻的感受。作品整體呈現出變幻莫測的色彩流動與細膩豐富的色層疊加之間的相互較量,似形象又似抽象,似書寫也似塗抹,讓觀者猶如莎士比亞所說的:“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如果要對“美”給出個定義,我無法說出一個公式化的句子,因長期以來,人們的審美趨向一直圍繞著具象作品而展開,大眾往往以為看畫要看到“裡面有什麼東西”,而忽略了對於形式直觀價值的關注。石小墨的作品並不具有明確的敘事性,更多地是對於暫態動作與情緒的拿捏。即意識不經過大腦理性的思索,無形的意識一直在無規則的流動,手中的畫筆從第一筆開始到最後一筆是不間斷運動的。
如果說創作對於藝術家而言是獨自一人的創造工程,那麼繪畫之於石小墨就是她自己一場認識自己……在自由而無畏的探索之中,以自信而鬆弛的姿態試圖找尋有關於繪畫及其形式的更多可能性。作為畫家,風格固然重要,但能以獨有的形式表達出獨有的內在情緒情感更為重要。我想石小墨描繪的不是世界的真實,而是直覺的。凡是不該畫出來的,就該留給觀者去想像。
展出地點: M畫廊 / M Gallery
展出日期:2021.4.03~25
展出地址:台北市大安區麗水街13巷7號
展出時間:周二~周日 15:00~21:00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變幻莫測意思 在 歐馬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情緒不分正負面
不要讓心智掉入二元性的陷阱
情緒是雲
變幻莫測
看著她來,看著他走
訂閱我的頻道: http://bit.ly/OrMARC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OrMarc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marc_orange
工作連絡請來信▶barleyorange@yahoo.com.tw
_更多說書影片_ https://goo.gl/7viXT4
_給妳/你的有用提醒_ http://bit.ly/2UpUrjx
來幫影片上個字幕吧:http://bit.ly/2ZwKgZ8
#馬克讀書會 #當下的力量
變幻莫測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一人入山個展 #藝術家劉文德專訪
這集將再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畫展,一起到M畫廊去參觀「一人入山」水墨個展,並專訪藝術家劉文德。
文:柯佩儀
自然瞬息萬變,四時各異其趣,景色樣貌變幻莫測,運行規律卻又恆久如昔:當行者置身其中,無不為其無常且調和的神祕特質所吸引,流連忘返;而為此著迷的旅人即使獨自踏入山林,也並非形單影隻——山水樹石、花鳥蟲魚,寧靜與熱絡並存不悖,每刻每景亦因時瞬推移巧妙變化,每一剎那均是獨一無二、稍縱即逝;宛若一人入山時的興之所至,外相所見和觸動內心的同是一場飄渺偶然的因緣際會。深入山林、常伴自然的劉文德所創作的「一人入山」系列即以水墨為基礎,運用造紙術與托裱技巧,時而加入隨手拾得的任意素材,匠心獨具地描繪出一幅幅行途巧遇、別開生面的美好景緻:細察墨色暈染,紙絮浮凸,時而清晰,時而朦朧,層層疊疊的軌跡紋脈是山、是水、是霧、是物,皆源自創作者和觀者的領悟感受;透過藝術家雙手所重塑的自然風情,展現的亦是山行途中與自然交疊揉合、游移納入萬物生息循環之間,可遇不可求的人情體驗。
作品介紹:
一、 一人入山
二、 山林煙雲中
三、 結伴而停
四、如謎的片刻
五、雲雨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