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優,就梗係唔再去海洋公園]一切由2004年嘅愚人節開始講起,放心,你唔會記得係乜。但嗰年發生咗件改變香港近代史嘅事
1. 之前好似在經濟角度寫過下海洋公園。今次用文化角度。唏,冇話你知,本人根本冇讀過Econ?本人係文青嚟的。金融呢啲,用嚟搵食,滿足我做文青但又唔使拎文化綜援嘅物慾。
2. TL;DR —服侍香港人又好張家港人都好,海洋公園都應該執。根本唔需要政府錢搞個主題公園。至於執咗佢起樓呀,大家分咗五十億呀,定係做隔離中心搬晒啲友去呀,後話。集體回憶?大劉先係集體回憶!
3. 古語有云,房間入面隻大笨象,冇人開口講,就我講。咁當然,話國王冇著衫個細佬千古傳頌,因為佢只係得罪國王啫。如果佢係指出所有人都冇著衫嘅,畀人亂棍打死啦(例如哥白尼)。
4. 尼采話齋,佢就係個著夜行衣嘅人,光天化日在市廣場(屯門嗰個?),畀人當傻仔。佢就只係話:我來得太早了。亦係尼采話嘅,白晝嘅光,如何理解黑暗嘅深度?
5. 先知就係早你少少知,但先知就係寂寞嘛。不過至少而家唔會畀人燒死,已經好文明。
6. 講完一大輪咩尼采,咁話你知,我半年前就知道海洋公園必死(當然嗰時唔知肺炎啦,知就發咗達)(https://bit.ly/3fCihPY),亦一早話執咗佢(https://bit.ly/2xRzVhw)。有舊文為證。唔係今日先拾人陳慧出嚟講。我亦唔介意好多其實平時同我完全唔同立場嘅人都咁講—大佬,人地食飯你走去食屎咩。Contrarian唔係咁做嘅,唔係人支持你就反對。
7. 但我由始至終,支持海洋公園執笠個理由,同好多人唔同。我個理據係基於右翼liberal思想,即係「市場撚」(*)「獅子山學會撚」(本人正係付費會員),嗰啲。根本就唔需要用公帑去run主題樂園。乜年代呀大佬?無論個海洋公園係for 香港人定for 大陸人定係for 馬達加斯加人,都係應該收檔。
8. 所以我並不同意嗰個「海洋公園背棄咗香港人」論調(好有「要不是乜乜乜」既大爺感恩feel)。首先,你啲稅收,大家心知肚明,嚟自邊啦。大企業,高人工人士,樓市股市印花稅。基本上都好大程度係「大陸有關嘅錢」。咁大陸錢救大陸公園,又好似冇問題喎?再唔係ring fence 佢,好似隔開啲企鵝波波咁,分開舊錢咯,咁滿意未?
9. 我唔滿意噃。就算係for 香港人,一樣應該執笠。而我好懷疑上帝可唔可以在香港做一個for 香港人嘅主題公園。因為呢樣東西同上帝舉唔起嘅石頭一樣咁上下。成班離地友仲在獻計人地應該點樣做生意,十分有趣。
10. 劉公子話海洋公園係香港人嘅集體回憶,本人不同意。我三十年冇去過。貼錢我都唔去(咁當然你貼幾千我就去嘅)。咁但,當然啦,唔好咁獨裁,你唔去大把人去。唔好自己唔鍾意就覺得唔應該存在,自己鍾意就應該周圍起。呢個係好多人嘅盲點,我地年代叫做A-Club思維(**)
11. 事實因為我唔係小朋友,我又冇小朋友啫。但我問返,其實身邊啲朋友係有人有同仔女去嘅。
12. 不過啦喎,我就問一個問題:你計下你過去十年去咗幾多次海洋公園,洗咗幾錢。然後又計下你過去十年去咗幾多次日本,用咗幾錢?
13. 咁你咪明點解海洋公園會執笠,亦都係必然要執笠咯!重視本地人my ass。冇大陸客死得仲快添
14. 一個字,就係而家啲小朋友好鍾意講嘅,崇優嘛。
15. 我有得去仙台餵企鵝,做乜要去海洋公園對住啲西口西面嘅員工呢?我就冇見日本動物園啲員工西口西面啦。就算有,人地都係講日文!話你知,香港呢,連啲企鵝都西口西面過人的。橘逾淮而為枳,住多幾十年啲企鵝都變晒燒鵝(或者獅頭鵝)。
16. OK,你係員工,你唔西口西面,但你老細西口西面嘛。況且成個配套都唔同啦。我去完海洋公園上Marriot爆房?
17. 事實呢,同香港眾多流行文化嘅消亡一樣,就係因為你「崇優」
18. 你得廿歲嘅唔怪你,但有三四十歲嘅,唏,你應該記得,有一段好長嘅時間(2000-2010?),香港人係以睇港產片為恥,聽廣東歌為恥嘅!而家忽然本土就自有其原因,但歷史不容抹殺嘛。你見嗰時上咩巨聲定乜嗰啲,十個有十一個都係英文歌,國語歌,日文韓文歌。嗰時你約女(OK,係我約女)睇戲,問佢睇乜,人地講明「冇所謂,不過唔睇港產片」。
19. See?呢啲就係高級女文青嘅崇優。
20. 冇錯喎。有人話,「唔通垃圾都睇咩」。正是。咁,唔通海洋公園唔垃圾咩。
21. 咩話?海洋公園好好?咁請你睇多第12段一次。
22. 有啲離題,但當年嘅咩香港流行文化,我敢話,好多都係過譽嘅。你嗰時冇比較之嘛。嗰時一樣有好多五音不全呃飯食得個樣嘅歌星(唔好開名),Beyond都要唱《醒你》,「那萬人迷 走音走爆咪 包裝多過一切」。呢啲咪係當時嘅樂壇面目咯。
23. 抄歌,抄造型,抄舞,抄MV,成套嘢抄晒。只係當時你冇得上youtube冇得睇原唱啫。到你有網上,你就發現你同人地原唱比,爭咗十幾班。
24. 無意討伐樂壇,但就係舉個例。以前好多嘢,你心目中嘅美好。一來因為你美化舊屎,二來係你目光未夠(正常,人會進步),三來你冇得比較。等於我細個都覺得椰林閣好好食,覺得百人一朱好high。
25. 但,打從2004年愚人節,潘朵拉個盒都打開埋,又好似《幽遊白書》個結界入口咁,群魔亂舞呀,一切都返唔到轉頭。
26. 2003年愚人節張國榮死咗,2020年係匯控忽然彈弓手唔派息。知唔知2004年愚人節發生咩事呀小朋友?呢件事改變香港近代史呀(***)
27. 就係,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可以免簽證到日本旅遊!(https://bit.ly/2WMA5PL)
28. 我話你知,呢件事真係改變香港近代史,直接間接影響幾多行業,搞到幾多人結婚離婚發達破產。我好奇怪呢件事並未獲得應有嘅重視。
29. 再加埋廉航當道,你除咗去日本仲可以去韓國去泰國去台灣。你有咁多比較,有競爭之下,大家咪崇優,唔掂嘅,咪被淘汰。即係你去過日本食人地啲象人精神日本餐,就唔撚會再食香港啲MK仔 奧馬卡些咁。同一道理。明冇?
30. 當然啦,如果用本土情壞,就可以蓋過好多嘢嘅。在華北(睇***)就叫做小粉紅民族主義,在華南咪叫本土情壞。即係明撚明間茶餐廳難撚死到仆街啲伙記又油頭粉面間嘢又有老鼠,但你一樣可以支持小店食得好開心。品味嘅嘢可以好主觀,特別係食嘢。
31. 但,你會唔會咁支持海洋公園?請睇多次第12段。同埋睇多次,2004年愚人節發生乜事
32. 其實亦唔只香港係咁,公平講句,你見優秀嘅日本人都係咁。N咁多主題樂園(唔好淨係去環球影城同迪士尼啦,雖然我兩個都冇去過)一樣冇人去養草。
33. 我記得我去阿蘇個動物園,真係熊啤啤多過人!我有數住!幾十隻熊!但遊客得十幾個!計埋職員都唔夠熊多!都未計啲企鵝刺猬之類。呢啲一樣係大白象,泡沫經濟年代下嘅產物,以為側邊起溫泉酒店就帶到遊客。結果溫泉酒店而家就啲小朋友去一泊二日美少女完全予約制爆房(香港貴嘛)。動物園啦喎,點吸當地人?你唔係靠啲大陸同香港遊客,點掂?固然其實有埋遊戲,養住咁多熊同人,都係用公帑。當然因為種種原因(主要因為投票),都係唔肯執。
34. BTW,一定要講。蒙朋友扯線,我在不同場合見過劉公子,聽過佢叫做私下講嘢。對佢印象其實幾好,我絶對唔會好似其他人咁批評佢之類。不過呢,都係要講,講「集體回憶」,劉公子老豆先係我地「集體回憶」!帶畀我地幾多歡樂呀!免費添呀!係咪抵過海洋公園好多先。我真心認為香港應該有更多大劉!
35. 係呀,大劉生性風流,買名牌,玩女人,食福臨門(而家冇食了)。但又如何?佢係咪用你啲錢?唔係嘛。咁關你春事?佢免費娛樂你,應該你多謝佢先係。所以,see the difference?
36. 實情,你估劉公子唔知咩。我好難得同意毛姨姨講嘅嘢:今次50億,但下年又點?大家都係人在江湖,柏木由紀啫(呢個gag永遠都credit返賴叔,係呀,嗰個賴叔)
37. 呢篇三千字嘅文,亦都係半個鐘左右。
(*)其實呢啲都好含糊。話自己右翼可能畀人當係新納粹,話liberal又會畀人當係LGBT美國民主黨大愛左膠(雖然我都算係,但唔係呢個context下),所以都係「市場撚」比較清楚
(**)A-Club,執咗幾十年嘅動漫雜誌。啲小朋友就日日寫信去,最撚好個個電視台廿四小時都播動畫,十分中二病。
(***)本人出咗世咪近代,正如深圳河以北(一說係界限街以北)就係華北。而西班牙就係華西。
------------------------------
版務:收費專欄已推出,支持埃汾高質文章。幾舊水睇三個月,一星期三篇
請去呢度訂:bit.ly/2wVXndj
課程編號填: CC01
科咗水後後有Login及Password畀你
逢一三五入去 homebloggerhk.com (見到就睇到《事先張揚》),亦睇得返以前嘅文。一般我都係會黃昏出文嘅。
變 身 國王 台配 國語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剛落幕,韓國電影「寄生上流」奪得4個重要獎項,無疑是本屆最大贏家。而如果已入圍獎項的數量來看,漫改電影「小丑」在11個獎項被提名,雖然最終只拿到2個獎項,但其中一個是重量級的最佳男主角,也堪稱是本屆亮點。
有人喝采,自然有人就很慘。本屆奧斯卡,有部電影被提名了10個獎項,最終卻是槓龜,無庸置疑的本屆最慘。其實能夠入圍這麼多獎項,代表這部影片絕對是上乘之作,而且這些提名還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還2個影片腳色一起入圍)、最佳改編劇本……這一些重量級獎項。可這在槓龜後,卻更顯得該片是如此的寂寥,而這部電影就是馬丁‧史柯西斯(英文名:Martin Scorsese)執導的「愛爾蘭人」。
「愛爾蘭人」的故事,改編自美國幫派份子─查爾斯·布朗特,在2004年著作的回憶錄:《我聽說你漆房子》。
先談談這個看來極為奇特的書名:我聽說你漆房子,這其實是一句江湖術語,意思是黑道在一間房子內把受害人掛掉後,通常會粉刷房子好遮掩噴濺出來的血跡(順帶一提,本片中,還有黑道在家鋪地毯的橋段,這是為了方便收拾的殺人事前準備,這也算是一門行業內部慣用手法了)。從書名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記錄美國黑幫,甚至會談到謀殺的故事。
本片的時間跨度極大,從1950年代一路演到2000年代,當中還穿插一些美國重要歷史事件,也就形成將近3個半小時的片長,以現在商業電影來看可謂宏篇巨著。
我想這是對一般人不那麼討喜的第一個原因:實在有點長(youtube頻道─誠實預告,還調侃「愛爾蘭人」是:我會把它放入待觀賞影片的名單中,挺幽默的說出這部片的處境)。
另一個原因,則是裡面的歷史因素,這尤其對非美國社會的觀眾形成一個頗高的門檻。說實在話,我是個歷史老師,我在看這部片尚且要先暫停,先跑去查電影中由艾爾帕西諾飾演的吉米·霍法到底是何許人也,那對於歷史背景知識較少的觀眾,觀賞本片很容易不時出現:他是誰?他在哪裡?他在講什麼?類似一連串的問號,這對觀影體驗自然又打了折扣(而且我嚴重懷疑:八成美國人自己對其中的歷史腳色也不是很瞭)。
其實先前有說過,能夠入圍多個獎項,代表「愛爾蘭人」品質精良。
首先能看到三大影帝飆戲,像是艾爾帕西諾的霸氣橫溢、喬佩西笑裡藏刀中的胸有成足、勞勃狄尼諾的收放自如(他在幾個毆打人的橋段看出瞬間的暴戾,但大多時候,他卻是鮮少言語而且充當各方緩衝的老好人,之後又演出老年時對一些過去的懊悔卻又對一生原則的堅持,能駕馭這麼多時間跨度及各方面性情,勞勃狄尼諾為我們展示什麼叫做「薑是老的辣」),就是一個見證演技的時刻。
另外,不像一些好來塢大片公式化的起承轉合,「愛爾蘭人」很少有被刻意營造的高潮時刻(即便到影片重點的中後半段,都沒呈現出刻意的激情),但這反而是現實的呈現。畢竟不是每次槍戰,都要搞得像駭客任務一樣,穿一身超級顯眼的黑大衣及墨鏡,然後掏出一堆槍開始狂掃。真正的黑幫槍擊,反而都強調快狠準的低調,像是國內知名黑幫的竹聯幫,裡面的一位頭號殺手,最著名的暗殺方式是先利用聲音引開人的注意,之後以及低的存在感突然跑到目標前放個幾槍,然後就迅速地離開現場,我想若依照這個廠景的描述,相信當事人最大的感想應該是矇圈的錯愕,而不是什麼鋪墊後的高潮。不過這不代表「愛爾蘭人」無聊(雖然我自己多少是有點不太習慣),它的敘事像是一種連綿不斷的水流,激出一個波動後,將有漣漪接連出現,直至淡出到事過水無痕,在細膩中去呈現劇中人物的心境然後隱隱地觸動觀眾。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要呈現老本行,科普一下「愛爾蘭人」中的歷史元素,希望能讓觀影的朋友對這部片有一些認識。
1. 為何是愛爾蘭人
根據數據調查,在美國,愛爾蘭異的移民人數僅次於德裔移民,佔美國人口約12%。事實上,在19、20世紀共有1000萬以上的愛爾蘭人離開家鄉,這個數字是愛爾蘭共和國人口(480萬)的兩倍。
為何愛爾蘭人這麼想移民?其中一個原因是英國對愛爾蘭的強力干涉。雖然就在旁邊,但愛爾蘭和英格蘭可是大不相同,像是英格蘭信奉新教系統的英國國教,愛爾蘭人卻信仰天主教;英國歷史上的光榮革命,起因是英國國王詹姆士二世超級想要信仰天主教,因此連續欺騙英國議會好幾次(英國有規定國王必須是英國國教徒),搞到議會聯合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發起政變,詹姆士二世就跑到同樣信仰天主教的愛爾蘭尋求支援,結果英國軍隊就接著入侵愛爾蘭爆打一頓,可見雙方感情非常的差。後來英國雖然統治了愛爾蘭,但雙方的歷史恩仇、文化衝突,還有英國在愛爾蘭的經濟政策,都使當地人越來越肚爛,所以有向外移民的動力。
當然,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原因,就是1845年發生的「馬鈴薯飢荒」。馬鈴薯號稱是窮人的恩物,是許多愛爾蘭家庭的主要糧食(平均每人1年能消耗1噸的馬鈴薯),沒想到馬鈴薯疫病從1845年開始席捲歐洲,染病的馬鈴薯整個腐爛發霉,產量銳減的結果就是糧食危機,這對極倚靠馬鈴薯的愛爾蘭無疑是滅國級災害。許多愛爾蘭人只好遠離家鄉,資源豐富但亟需人力開發的美國討生活。(當時每年平均有25萬愛爾蘭人來到美國。)
這些愛爾蘭移民來到美國,當然只能接受較為下層的工作,社經地位也不高,因此早期的美國黑幫不少就是從這些貧困的歐洲人誕生(這其中還有比愛爾蘭人的義大利黑幫,如果想要見證義大利人在美國的黑幫風采,絕對要去看「教父」,美國黑幫電影的封神之作)。
順帶一提,如果不想接觸黑幫題材但想對愛俺蘭移民有所認識,由瑟夏羅南主演的「愛在他鄉」,就有講述歐洲移民們來到美國是如何從陌生到定居的心路歷程,個人覺得是部挺好看的電影(因為有瑟夏羅南)。
2. 神出鬼沒的尼克森
電影中有提到為數眾多的歐洲移民,對於美國總統選舉有著不小的影響力。而在片中,有兩位總統出現率較高,一位是甘迺迪總統,另一位則是尼克森總統。
其實在甘迺迪當選總統前,美國總統是五星上將退役的艾森豪,他的副手搭檔就是尼克森。而尼克森擔任副總統時期,曾經接待過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雙方還就社會主義跟資本主義的優劣上演一番唇槍舌戰,史稱「廚房辯論」,而事後許多人都認為尼克森在辯論中佔了上風為美國贏了一口氣。
看起來尼克森幹的不錯呀,所以在艾森豪任期屆滿要卸任美國總統後,尼克森就以副總統的經歷參選總統,而他的對手就是甘迺迪。
其實以行政經歷,尼克森比甘迺迪老練的多,甚至甘迺迪還因為參選年紀太年輕,飽受各方質疑。卻沒想到,那年美國總統的競選新增加了電視辯論這個選項,結果年輕、喜歡露出笑臉,加上高語速的甘迺迪,在畫面上狠壓了尼克森(另一個細節是,當時電視轉播是黑白畫面,甘迺迪因為穿的是深色西裝,所以對比感級強,尼克森卻是淺色西裝,以至於有觀眾表示:「尼克森好像跟背景融在一起似的毫無存在感。」
當然,甘迺迪能勝出的原因很多(包含艾森豪執政任內竟讓古巴共產革命成功,這也是個原因),但最終,尼克森輸掉這場選戰,讓甘迺迪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統。
尼克森下一次登場是8年後的1969年,由於甘迺迪總統的繼任者,詹森總統過度涉入越戰導致民意下滑,這次他成功的競選上美國總統。(話說如果想了解甘迺迪,我想「誰殺了甘迺迪」是部非常經典的歷史電影,裡面探討了甘迺迪突如其來的死亡以及背後可能的政治黑幕。)
其實對於兩岸關係來說,尼克森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因為他任內推動中美關係正常化,為日後美國語眾共的建交立下級大基礎。
而他最成功的政績,就是派出曼哈頓博士介入越戰,然後將越南納入美國的第51個州……不好意思,我無聊了,以上是出自電影「守望者」的平行宇宙內容(但從一步漫改電影挑選尼克森當時間背景,可見尼克森真的對美國有極大的影響力)。真實歷史是,尼克森很果決的撤出越南戰場,還美國社會一個和平。
從以上描述可以看到,尼克森在外交政策上非常靈活,雖然好像是虧損(像是對越南撤軍),但卻是聯合共多勢力對主要對手的蘇聯進行壓迫。但同時,他卻又與蘇聯建立較為友好的關係,極大舒緩美國國內對於冷戰的壓迫性。
尼克森的成功,反映在他後來成功連任美國總統,但這其中卻發生讓他聲名大噪的水門案。簡單來說,「水門案」就是尼克森有幕僚去竊聽競選對手的辦公室,由於對手的辦公室叫水門大廈,本案因此得名。其實竊聽這件事是小事,關鍵在於尼克森最初否認這個事實,等到後來調查出尼克森的確和水門案有關,這種詐欺的行為惹火了極為重視誠信的美國群眾(起碼是那時候還重視誠信的美國),導致尼克森最終只好辭職下台,他也成為當過兩屆副總統、兩屆總統,又是唯一一位在任內下台的美國總統。
看完以上這些「簡介」,現在大家有沒有比較了解電影中的一些場景或是歷史名詞了呢?
3. 公會的重要
片中由艾爾帕西諾飾演的工會會長,態度極為囂張,而且控制許龐大資金,還能夠狠訊黑道人物。到底一個工會會長會合能如此強勢呢?
由於美國國土極其廣大,加上1950年代,航空業的運輸量不足,鐵路則顯得老舊(畢竟是19世紀就興建的產物,現在美國鐵路品質還是公認的爛),星羅密佈的公路運輸業就成為貨品運輸的重要媒介。
然後美國在1935年又通過勞工關係法,讓企業主不能以員工參加工會或罷工為理由解僱他們,於是工人們開始積極加入公會好保障自己權益,巔峰時期參加工會的勞動者超過總人數的25%(對比現在公會參與度已經不足10%)。於是公會形成一股龐大的勢力,他們可以用罷工要脅老闆,同時也因人數眾多,成為及需要被爭取的票倉。
依照這樣的背景,就不難理解為何一個工會領袖擁有向各界叫版的本錢了吧?
有光的地方就會產生陰影,人類社會總少不了神秘的地下秩序。人們對他們畏懼的保持距離,卻又忍不住自身好奇心的想一探究竟。
「愛爾蘭人」因美國黑幫人物的自白,而呈現出美國黑幫的重要內幕(即便我要提醒,任何回憶錄的發言都要對可信度打上頗高的問號)。說起華人的黑幫,其實在政治的影響力也曾經盛極一時,像是戒嚴時期,國民黨就聯合竹聯幫份子暗殺了批評蔣經國的作家,引發名震一時的江南案(有人說,江南案的爆發,導致蔣家威望進一步下滑,讓蔣家第三代基本梅可能繼續承接政治權力)。那本土黑幫的內幕,今日竟也有其中的大佬爆出其中的事蹟。也就是今日跟大家分享的《竹聯:我在江湖的回憶。臺灣第一部幫派主持人親筆史記》。
如果想要增廣見聞的朋友,今天又有機會來抽獎了。請完成以下步驟:
1.
在本文按讚及分享(請設成公開分享,不然我會看不到)。
2.
留言一句,「來看江湖故事」
我們將在1個禮拜後,抽出2位幸運兒得獎,有興趣的朋友就來參加一下吧。
購書請往這裡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6064
變 身 國王 台配 國語 在 人山人海 PMPS Music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六四30周年,橫越上世紀80年代末到千禧後,標誌着中港關係劇烈變動的30載。當中的哀慟傷逝、切膚之痛、拒絕遺忘、兔死狐悲、孤獨明志,如同壓在香港人心上的墳。除了種種飽含政治水份的「堂皇敍事」(grand narrative)和新聞紀錄片、報道檔案,香港人的情志、複雜的身份認同,多多少少總記載在香港粵語流行歌曲這部「香港另類年鑑」。
流行文化,一直是庶民大眾的文化載體。香港粵語流行歌曲,以旋律為經、文字為緯,在流行文化工業中成為市場龐大的「處理情緒的商品」。個人私密情緒固然有代我傷心的唱片,社會集體情緒也需要渠道宣洩、排毒。然而,要區分情歌與非情歌,個體與集體,正如林夕所言,一如要把「豬肉佬」與「肉類分割技術員」般分得清清楚楚。君不見高登巴打們,便曾絞盡腦汁將陳奕迅《H3M》(2009)全碟歌曲,詮釋為講述六四事件經過的「暗黑大碟」──你在乎甚麼,就會聽到甚麼、看到甚麼、唱到甚麼。
「縱怨天 天不容問」
抑鬱於天空的火燄下,大地靜默無說話。《為自由》、《四海一心》等粵語單曲以外,八九六四發生後一年多的時間裏,催生出至少五張在心為志、發聲為歌的香港「六四唱片」,包括1989年盧冠廷《1989》、夏韶聲《你喚醒我的靈魂》、黃霑《香港'Xmas》和1990年譚詠麟《忘情都市》、達明一派《神經》。從非主流到主流,當時的搖滾樂手、當紅歌星到前衞組合,劉卓輝寫詞的「療癒系」高喊「媽媽我沒有做錯」、疑惑「說不出的未來」、寄望「漆黑將不再面對」,自是耳熟能詳;最令人難忘的是《香港'Xmas》調寄傳統聖誕歌曲的林振強《慈祥鵬過聖誕》「只要我扮盲,不停讚,不再亂彈,但我說畀個passport我」,與當時「少年詞神」林夕《皆因一經過六四》「坦克嘉年華冇埞避……皆因一經過六四,成日送機冇晒鄉里」,異口同聲道出六四後的香港集體恐懼與移民風潮。
六四事件是香港身份認同覺醒的集體爆破點。概念最為完整的達明一派《神經》大碟,由潘源良《十個救火的少年》與周耀輝《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天問》、《講嘢》,開拓出更狡黠的香港論述。潘筆下是諷刺時弊的政治寓言,周氏《天問》脫胎自屈原楚辭「騷賦體」仰天詰問極權、《排名》是鄭君綿明星的遊戲筆墨,《講嘢》模擬「藏頭詩」嘲笑「應-應-終-終-基-本-發」(按:英英中中基本法),聲演中英爭拗嘈喧巴閉,香港聲音被拒在門外。同期陳少琪《未平復的心》(王靖雯、黃貫中合唱)溫婉撫平傷口,周禮茂則在林憶蓮《破曉》(1991)和改編自國語歌《水手》的《自由花》(1993)中,一隱一顯抒寫出自由花終有一天,會在破曉綻放的期待。
「六月飛霜 個個笑得哀傷」
90年代初羅大佑音樂工廠登陸香港,滾石班底的音樂舵手通過國粵語流行歌曲,書寫香港以至大中華史詩。《皇后大道東》(羅大佑、蔣志光合唱)調侃香港主流對未來的恐懼,連殖民地遺留下來一個英式街名,都有可能被改頭換面。《皇后大道東》亦與羅大佑的《原鄉》、《首都》並稱為「中國三部曲」,展示對香港前途的追問、對台灣根源的探索、對中國大陸的前瞻。《皇后大道東》同時打開林夕創作新天地,「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東轉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東上為何無皇宮」玩盡文字遊戲,舉重若輕透視了香港人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時,內心迷茫與焦慮。《皇后大道東》也成為林系最著名的「香港歌」,笑中有淚。
2004年,林夕在梁漢文概念EP《03四季》全碟歌詞,寫出富有時事、社會性的歌曲。如回顧六四後香港及世界大事的《新聞女郎》,記錄最低潮的香港,表白「誰是世上螻蟻亦留戀這地方」。近年,林夕搖身一變為「時事評論員」,在各大主流媒體積極發表關於中港關係、香港社會運動的文章,每每一針見血戮破國王的新衣、語言偽術。2011年寫就激盪人心的《六月飛霜》(陳奕迅唱),與《天問》難跨世紀相呼應,被視為香港面對大是大非時,有良心具膽識之作,堪為冷眼觀世情的香港自白書。《六月飛霜》鋪陳末日浮世繪,沒有真相只有無盡謊言、「習慣異象」的世道人心,大有「唔黐線唔正常」的自嘲──「六月飛霜,世界怪得誇張,誰又去決定誰正常,不知哪個有異想。未曾盡興。剩下砒霜,當配方分享,誰來斗膽講仙丹會斷腸,誰有膽去相信過激立場。人人一把口一百種真相,誰說得漂亮。最可笑的,喊亦正常。最悲壯的,笑亦正常。哪一個可,發育正常」。
《六月飛霜》的抽象書寫,遙指道德淪喪、禮崩樂壞的魔幻中國,既得利益者不過是毫無底線、唯利是圖的狗苟蠅營者,代價卻是整個國家的品格、現在和未來。可是還有不少「窮得只有錢」的狩獵者,認為可「憑人力綑綁一剎夕陽」、「憑財力去扭轉天亮」。世界越變越光怪陸離,小說電影遠遠不能與現實比魔幻,關鍵是瞥見異象後,還有有沒有突破困局的智慧和勇氣。2014年,林夕在謝安琪的《獨家村》寫出《六月飛霜》的出路,以「同床異夢」的感情關係隱喻中港矛盾。最後無法改變對方,只好做獨家村「不被你污染」。
「他出發找最愛 今天也未回來」
詞人筆耕為香港立此存照,90年代出道的黃偉文另闢蹊徑。早在黃偉文與軟硬天師合作時,合寫的《中國製造》獨樹一幟,羅列出六四後香港對中國大陸的刻板印象──「為自由、大白兔糖、總書記、樣板戲」──嬉笑怒罵,批判時代。2003年為Beyond 20周年所寫的《抗戰二十年》,赫然被香港社運界視為「社運歌」──「幾響槍火敲破了沉默領土,剩下燒焦了味道。現在少點憤怒,多些厚道,偶爾也很躁……他雖走得早,他青春不老,灰色的軌跡,磨成血路」──直白逆流而上的抗爭精神,「走得早」的可能是黃家駒,也可以是在六四民主路上犧牲的先烈。
香港自六四以來蓄積的民主力量,在2014年雨傘運動一次過爆發。同年黃偉文在謝安琪的《家明》,終於寫出最完整的「六四—雨傘」故事。家明既是最最普通的華人男性名字,自然也是「家的明天」、「國家的明天」──「他出發找最愛今天也未回來……他不過想要愛差點上斷頭台,人家跌倒兩次吧就再不相信愛,浪漫願他不要改所信是模糊,仍肯冀待,誰願意為美麗信念坦克也震開……找太耐,就算找得太耐,他拒絕未上訴便下台,大地上問有哪位,敢這樣愛。無論你是愛他不愛他,還是可將那勇氣帶回家,時代遍地磚瓦卻欠這種優雅,教人夢想,不要去談代價。」──家明終身要找的,就是人生的玫瑰。蠟炬成灰,家明就是何時何地任何有所追求的人。網絡巴打們,已為《家明》剪輯出六四版和雨傘版的影像。家明,的的確確今天也未回來,留低哪種意義就看世間怎記載。
別恨自己生於這悲情世代
要從香港粵語流行歌曲說盡六四,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搖滾大帝染紅歌頌《大國崛起》,樂壇校長大概不堪回首表白過《你知我知》、《我心如雷》,80、90年代以來的「六四書寫」,儼然成為香港粵語流行歌曲的一項特殊的「唱作傳統」。特定時刻如2009年,命名為《田》的六四歌曲精選唱片面世。2012年藍奕邦《六月》(藍奕邦唱)與梁栢堅《獵鹿者》(Kolor唱),就從不同角度把六四講下去。前者冷嘲「再多悲壯亦能笑一笑吧,唯願我從此不再害怕」,坦露新生代面對歷史巨輪的無力感,既是個體的哀傷,也是時代的悲情;後者以「獵鹿」故事帶出「自然被殺,這方法就是最得體說法……合情合法,被獵人慢慢被消失」的「被XX」如何荒唐無道。這或許震聾發聵,或閃現符號密碼,香港粵語流行歌曲中的六四,還是會繼續說下去。
至少,在家明回來之前。
撰文:梁偉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