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屎邏輯
文:薯伯伯
在印尼時喝到傳說中「世界最昂貴」的貓屎咖啡,感覺名不符實,甚至會忍不住懷疑到底是否喝到次貨,因為不單味道一般,更是近乎難喝。如果我喝到的咖啡是真正的貓屎咖啡,那麼花高價去買這種咖啡豆的人,買的大概不是豆子本身,而是後面那套所謂的故事,或所謂的勞力。
我倒是想起很多年前日本出過一些玩具式食物,我買了一款草莓餡餅,剛製作完不久,我的朋友何 B 仔上來我家作客,我便拿出成品與他分享。他本來對我給他吃的東西也有點戒心(都怪我以前請他吃過狗糧),但一吃之下,卻驚訝口感異常好,餡料細滑,還有充滿化學糖果芳香的氣息。
他問:「這真的是你做嗎?」我說是啊,他半信半疑,但看著餡餅擠捏的形狀,頗有劣等手工勞作的影子,又不得不信是我做。他不停央求道:「你到底怎樣做的?快點告訴我啦!」我當然沒有說,我一直保守這個秘密,現在才把當中奧秘公諸於世。
這些玩具食物,就是把材料從膠袋裡倒出來,擠壓在預先準備好的容器上,再加入預先準備好的水,冷藏一兩小時後便可食用。製作過程毫不費勁,跟即食杯麵無異。我當時雖然不明白定價心理學,但已經意識到,如果讓朋友知道製作方式如此簡單,肯定會降低他對餡餅的喜愛程度。他欣賞這件餡餅,或多或少,就是相信裡面包含了我的手藝與付出。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的通用磨坊公司(主要經營的牌子包括哈根達斯及灣仔碼頭水餃等)曾經推出過一系列蛋糕混合物,當中包含了製作蛋糕的麵粉,還有牛奶粉及雞蛋粉,只要加入適量的水,混合起來,放在焗爐裡烘焙,便能製成蛋糕。但是,這些幾乎沒有出錯餘地的產品,卻完全不受歡迎,銷情欠佳。
據廣為傳頌的故事版本,當時磨坊公司請來一班心理學家去調查箇中原由,發覺原來家庭主婦認為製作過程過度簡單,別人讚賞蛋糕好味,主婦卻覺受之有愧。通用磨坊就想出一個有趣的解決方法,就是把原本可以更為簡單的步驟,弄得更為複雜,化簡為繁,要自己加適量的水份、又要加個雞蛋。我近來聽一位朋友說,其實連「篩粉」的過程,本來也可以省掉,但篩了粉雖然對口感沒有太大影響,但加進了製作人的勞力,看起來更為專業,對味道的預期設想,自然也會增高。
商家把本來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讓用家投入更大的勞力才能換到相同的東西,卻能提升用家的滿足度,人的心態真是微妙。貓屎咖啡豆的情況,何嘗不是相同道理。明明是喝起來無甚特別的咖啡,但說成是要從糞便裡挑出來,經過麝香貓腸道的勞力洗禮,估計對感知的提升,也是功不可抹。
把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在印尼有貓屎咖啡的農戶,在香港則有達官要人。好像「關愛共享計劃」的 4000 元計劃,本來是皆大歡喜的安排,卻還要有份取款的市民面對住址證明、表格不夠、熱線不通、差額計算的難關,明明找人來做電子交表也不難,卻偏偏要郵寄表格,還面臨郵資不足的危機。到了被全民鬧爆後,又忽然說沒住址證明或郵資不足也會寬大處理。
把本來簡單的事情,弄得如此複雜,我也不肯定市民拿到 4000 元後,會否因為當中付出的勞力(例如排隊)而增加了這 4000 元帶來的愉快感覺,但這種行事風格,倒真的是跟貓屎咖啡的農家一樣,沒事找事來做,姑且稱之為「貓屎邏輯」,冇嗰樣整嗰樣,多此一舉,不值一哂。
———
照片:在咖啡園裡看到的羅布斯塔咖啡豆樹,旁邊還有一隻困在鐵籠裡的麝香貓,我拍了照片,雖然看到牠也不是太過不安,但感覺就是有點不舒服,就不把照片放出來了。
———
感謝閱讀此文!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請隨緣分享文章,因為分享不單是美德,更是對寫作人最大的鼓舞。
如果一篇文章還不能滿足你的閱讀慾望,那麼現在是好時候了,《西藏西人西事》(白卷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已經加印第二版,並且在旺角序言書室、誠品書店及香港各大書屋發售!有關詳情,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a.200788675944…/2203844616515005/
貓屎咖啡 烘焙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貓屎咖啡
文:薯伯伯
我最愛也最常喝的咖啡是美式(Americano),不加糖不加奶,赤裸裸的風味,更能看清咖啡品質。在我看來,好喝的美式咖啡,就是甜度和酸度的調和,啡汁中帶點回甘的清香,不論是果味或花香味或堅果味,複雜得來顯細緻,柔和得來不傷口,最忌燒焦苦澀味,即所謂的 off note。在香港我最喜歡的美式咖啡,是在北角的 Brew Note 喝到。老闆 Vincent 認為美式咖啡應是「放一陣喝起來反而像是中烘焙的手沖,輕帶果香不失濃郁的感覺」。
在印尼旅行,從峇里到龍目,再由龍目飛往雅迦達。這次印尼之旅,喝了不少極上的好咖啡,最好的咖啡館,大多集中在雅加達。若論咖啡,最出色的是 Common Grounds(在 City Walk 那家),但如果算上氣氛與咖啡,則非 Giyanti 莫屬。另外還有一間 Tanamera,咖啡及食物也是一流,只是在我們選購咖啡豆之時,店員居然把只吃了一半的早餐清理收走,就像看演唱會時因歌手聲沙而中途腰斬,略覺到喉不到肺。
不過在整個印尼之旅,就只有一種咖啡讓人失望,那就是貓屎咖啡。嚴格來說,倒也不算失望,因為本身就沒有太多期望。多年前有朋友從印尼拿了一包貓屎咖啡給我,而且早已磨成粉,喝起來就只有一種感覺——難喝,跟劣質的咖啡相似。當時我也懷疑到底是否自己沖泡的方式不對,當然也不排除事先磨成粉的原因。
* * *
這次在印尼,我在峇里島上的 Sidemen 坐電單車去 Ubud,司機提議我到咖啡莊園參觀,我心想一看無妨,也就答應了。一名農家姑娘帶我們看了咖啡豆樹、香草、生薑等。在阿拉比卡咖啡樹旁有一個鐵籠,困著一隻麝香貓,孤伶伶瑟縮在籠角一側。我自己吃肉,也不太好意思就著動物權益的角度去討論麝香貓的處境,但看著牠的眼神,就是感覺楚楚可憐。
參觀了咖啡園,又去看了一名婦女用柴火炒咖啡豆,再用石樁把豆子打成粉。之後就是試味時間,試味的盤子有十二杯小飲品,甚麼香草咖啡、薑汁茶、橘子茶之類,味道極甜,還算可以接受。整個咖啡園的運作模式,就像斯里蘭卡那種專供遊客觀光及購物的植民草藥農家,講解加上餐飲及購買,沒有強買強賣。農家姑娘問我要否另外付費點一杯貓屎咖啡,50000 印尼盾(約合 HK$ 28),價錢也算公道,我點了兩杯,一杯自己喝,一杯請司機。咖啡是用 tubruk 的方式來煮,就是用粗粒咖啡放在沸水中煮,煮時通常放糖,連咖啡渣一齊上,像土耳其咖啡。
那名農家姑娘跟我說,貓屎咖啡之所以特別,是因為麝香貓會選擇「最好的咖啡豆」吞進肚子,在腸道裡產生化學作用,讓咖啡變得更好喝。但是如何好喝呢?其實農家姑娘也沒有解說,只是反複唸著,這些咖啡豆在外國好貴,在農莊這裡便宜。我問她喜不喜歡貓屎咖啡,她又說好喜歡,因為外國好貴,這裡好便宜。也許她覺得說出價錢,就等如說出重點。又或者只是她的英文生詞有限,就像我自學了三課印尼語,吃甚麼也只能說 enak sekali。
價錢當然是判定一件事物最簡單的標準,但最黯然銷魂的評測,就是說了價錢便當解釋一切。你問對方這種東西好在哪裡,對方答好昂貴。你問他如何去細味當中的層次,他又只懂跟你說好貴。大多人對價格當然較為敏感,但價錢只是最低層次的入門標準,如果只懂以價錢來論質素,那就很易陷入窮得只剩下錢的窘局。
我很喜歡聽別人談癮頭,談細節,為了一件別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大費周張去張羅細味,就是神人。我認識一位防腐師朋友,名字叫 Pasu(我則是 Pazu),他的眼鏡與我也有幾分相像。有次聽他提到家中音響,說得起勁,單是解釋消磁的理論及方法,就輕鬆花上十多分鐘。我們當然有談到器材的價錢,他稱只屬「發燒音響入門級」。坊間有些富家大吉的人,隨便就花了數百萬元去玩音響,但估計談及理論,反而沒有防腐師那麼精。明朝才子張岱曾經寫過:「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也就是說沒有癖好嗜好的人,交不過朋友,倒也是實在話。
一扯就扯遠了,說回那杯貓屎咖啡,如果農家的姑娘沒有騙我,真的拿了正宗的貓屎咖啡給我喝,那麼喝起來的味道就認真一般。我喝過兩次貓屎咖啡,兩次都忍不住懷疑自己喝的到底是不是傳說中的「極品咖啡」,因為我根本無法分辨得出這種在動物腸道裡發酵過的咖啡,到底跟普通的劣質咖啡有何分別。至於有甚麼比劣質咖啡更劣呢?就是劣質的咖啡,加上劣質的烘焙,劣質的研磨,以及劣質沖泡,負負負負從來都不會得正。
———
照片:在印尼荅里島的咖啡莊園裡,看到傳說中的貓屎咖啡。觀乎其形狀,估計是麝香貓剛拉下來的,新鮮熱辣。攝於 2019 年 1 月 23 日。
———
感謝閱讀此文!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請隨緣分享文章,因為分享不單是美德,更是對寫作人最大的鼓舞。
如果一篇文章還不能滿足你的閱讀慾望,那麼現在是好時候了,《西藏西人西事》(白卷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已經加印第二版,並且在旺角序言書室、誠品書店及香港各大書屋發售!有關詳情,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a.200788675944…/2203844616515005/
貓屎咖啡 烘焙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貓屎咖啡
文:薯伯伯
我最愛也最常喝的咖啡是美式(Americano),不加糖不加奶,赤裸裸的風味,更能看清咖啡品質。在我看來,好喝的美式咖啡,就是甜度和酸度的調和,啡汁中帶點回甘的清香,不論是果味或花香味或堅果味,複雜得來顯細緻,柔和得來不傷口,最忌燒焦苦澀味,即所謂的 off note。在香港我最喜歡的美式咖啡,是在北角的 Brew Note 喝到。老闆 Vincent 認為美式咖啡應是「放一陣喝起來反而像是中烘焙的手沖,輕帶果香不失濃郁的感覺」。...
Se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