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6再見了我的家人—陳布丁@文/陳泰源
2007年,妹妹將妳領養回來,那時老家透天厝還在,百坪寬敞的空間讓你不需住在籠子裡,成天自由地、樓上樓下跑來跑去。
你總是調皮搗蛋,只怕爸爸,因為只有爸爸才會揍你,我們都捨不得,也因為這樣,你最聽爸爸的命令,把我們的話當耳邊風。
有一點讓我們很放心,就是你從不咬人,縱使不小心被踩到,頂多只是叫一下。
不用教,你的衛生習慣就很好,除非忍不住,否則你絕對不會在家大小便,更棒的是,你都會主動到有泥土的地方、樹木旁或草叢中解放,帶你出去根本就不用替你把屎把尿,好輕鬆。
你是個貪吃狗,每次都會趁我們不注意,看到路邊有吃剩的食物、骨頭、便當盒、鹹酥雞袋,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衝過去吃。
每每吃晚餐時,你會乖乖地坐在桌下等我們吃完,但如果香味被你聞到,你就會將下巴倚靠在我們的大腿上並流口水把我們的褲子弄濕,用萌樣看著我們,抵擋不了你渴求的眼神,只好讓你吃上幾口,雖然知道讓你吃人類的食物是不對的,但畢竟你想吃、且看你吃得狼吞虎嚥的模樣也很有趣,就不要求你忌口惹~
你會表演一些特技,只要我們喊「趴下」你就會倒地,喊「躺下」並搭配手勢,你就會翻轉,背部朝地、腹部朝上「裝死」,直到我們數到3你才會起來,前提是,要有好料的誘惑你才行。
你也有點傻,別人看到鞭炮爆炸時都會避得遠遠的,你卻像飛蛾一樣地撲過去,覺得置身在煙火之中「實在是太好玩了」。(真是無言)
你喜歡挑戰,卻不會以大欺小,遇到小貓、小狗會禮讓,遇到體型比你大的就特愛挑釁,記得有一次你獨自蹺家跑去河堤和一群野狗嗆聲、自以為是狗狗界的葉問可以以一打十,受傷回來後我們一度以為你快不行了,沒想到隔天又活蹦亂跳的。(真是的)
也由於你力大如牛,常常拉不住你,甚至你還懂得如何掙脫繩子,我們才決定帶你去結紮,把你變成「布丁公公」後才漸漸比較受控制。
每個人都喜歡摸你的頭,卻不知道,你最喜歡讓人摸的部位其實是:逆毛摸胸膛、高頻率拍打你的尾脊(屁股)、來回摩擦你的腹部。每次那樣摸你,看見你後腿不停晃動、伸出舌頭一臉很爽的模樣,可愛極了!
你很喜歡去戶外玩,我因為工作忙碌,每次只能利用晚飯後的消化時間帶你去河堤走走,只要一句「布丁,走~」或者是輕聲地用氣音問你「布丁,要不要走?」還是我假裝忽視你,走到門口才呼叫你,你都會立刻超級興奮地往外爆衝!
我也曾多次,騎車載你回我的住處(中山區),感覺你喜歡被機車載、兜風吐著舌頭的樣子似乎很享受?然後,我和另一伴再帶你用走路的方式回饒河夜市老家,大約要花2小時,謝謝你陪我們走路才不無聊。
去年2019年,老家拆掉了(要重建),過渡時期才就近租了一間無電梯公寓四樓,從此讓你待在1坪大小的玄關處,委屈你了。
過去這13年來,爸爸幾乎天天帶你爬山,讓你身體始終維持健康強壯,2019年4月,我因為身體出狀況,才開始培養爬山習慣,也因此有了幾次帶你爬山的機會,在爬山的過程中有你的帶路與陪伴,讓我覺得很幸福,就算是今年2020年初在你發病前,依舊體力勝過於我,你真的好棒!
但也因為這樣,我才難以接受你會這麼突然地離開我們。你知道嗎?爸爸也說,現在爬山少了你的陪伴還真是有些不習慣呢!
我們早該注意到一些徵兆:後腿無力、爬樓梯時開始會跌倒,連走路看起來都有些吃力?看到我們雖然依舊開心搖尾巴,卻又略有心事的樣子?我們當時都以為,你只是老了,畢竟已經15~16歲了,應該只是關節退化的毛病而已吧?才會沒想那麼多,不再帶你爬山、給你吃鈣片而已。
4月18日週六,你發病了,身體不聽使喚,一直逆時鐘繞圈圈走路,也走不穩,我們趕緊將你送去第一間醫院,你一直發抖、呼吸急促、又起不來,緊張、害怕又累的模樣讓人心疼。
醫師拿罐頭測試你,縱然你起不來卻吃得津津有味,醫生說,只要你願意吃,就沒問題,要我們放心。當下先採用支持性療法、為你注射一些營養液及補充水分後便帶你回家,我們以為應該沒大礙。
沒想到,隔天你就開始不吃東西,我們開始緊張了,你站不起來,在家裡失禁,爸媽幫你洗完澡後,將你暫時移駕到頂樓平台,這樣的舉動,是否讓你誤會我們嫌棄生病的你?
4月20日週一,我和妹妹一起帶你到第二家醫院,醫師說,由於你年紀已經很大了,不適宜做核磁共振檢查,因為要全身麻醉,有可能就因此死亡,只能做基礎的驗血,並用經驗判斷給予治療。
基本上,不是腦瘤就是腦神經發炎(俗稱中風),如果是腦瘤,那就真的沒辦法,但如果是腦神經發炎,只要注射消炎、抗癲癇的藥就可恢復。總之,未來7天是關鍵期,我們每天要帶你回診所打針。
送你回家後,我從一樓把你抱到四樓,每抱一層樓就得休息一下,我整個人都累攤了,25公斤的你實在太重,但你千萬別覺得拖累到我,我可是甘之如飴啊!
傍晚,餵你喝水,沒多久你又繼續拼命地試圖站起來,看看能否直線走路?明明知道你很不舒服,看到我們還是會試圖討我們開心、搖尾巴,這一幕更讓我心疼。
半夜,我們睡著了,弟弟的夜市人生才剛打烊,回去看你,覺得狀況不對,臨時把你送去24小時照護的第三家醫院。
4月21日週二,起床後得知你已在醫院,我們放心不下,一早便和妹妹去看你,看到你在籠子裡不斷地害怕發抖,再怎麼不舒服也要站起來使命地撞籠子,又讓我心疼不已!
晚上再去看你,你已經在醫護箱外的地上睡著了(應該是昏迷),我想,是你用盡最後的力氣,不斷衝撞醫護箱,醫師發現不對勁,才決定讓你在箱外地上休息吧?當時摸著你、叫你,你都沒反應了。
對不起,你從來沒住過籠子,以前打疫苗去醫院門口時你就很想逃離,在你生病時把你送去醫院,並且關在醫護箱裡,身邊都沒有家人陪伴,是否讓你誤會我們要遺棄你?如果我當下有意識到,同理你的害怕,堅持讓你在家休養,是否就會好轉?
我自責,卻也無能為力,只能轉念對自己說:如果13年前我們沒有領養你,或許你這一輩子會過得很慘?或許,你選擇用突如其來的方式道別,也是不想拖累我們太久?
4月22日週三,上午我和妹妹再去看你,同時,我一位動溝師朋友,她幫我與你連線,動溝師說:
「剛剛的連線布丁~沒有說話只有畫面~身體躺著周邊白色,然後他留著眼淚~畫面跳到另一個場景(比較像在家裡)有很多人圍著他,(感覺像家人)他一樣躺著,然後有人跟他說話,有人摸著他~畫面裡的他就很安心睡著了。我個人解釋,布丁應該想在家裡有你們的陪伴下離開,你可以當作參考。他唯一有說話的,只有我在自我介紹時提到你~他說你是哥哥~就這樣。」
得知這樣訊息,我便決定:我要帶你回來。
傍晚,弟弟幫你辦理出院手續,懷抱最後一絲希望,帶你去第四間醫院,醫師看到你的情況後表示,你已經處於彌留狀態,隨時有可能會離開,身體的抽動已是來自腦部的放電所致。
醫師說得很含蓄卻也很暗示得很明確,我不要讓你在醫院安樂死,我要帶你回到你最有安全感的家,陪著你到最後。剩下我能做到的,就是一定要讓你在家人的陪伴下離開。
回到家後,一切按照動溝師的畫面走,大家都來看你、摸摸你、在你耳邊對你說話。直到半夜,大家都累了、陸續離開,我堅持不睡覺,一直摸著你,摸著你的背、你的腹部、你的胸膛、按按你的四肢與腳掌、不時在你耳邊輕輕地說話,要你別怕、要你安心,要讓你知道:我會陪著你到最後。
時間分分秒秒地過去,感受著你呼吸的頻率漸漸變慢,身體不聽使喚的晃動也逐漸變小,你應該是覺得很安心,然後想睡覺了,對吧?
4月23號週四,凌晨4:45,你不再呼吸了,我用布將你的頭部蓋上,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睡覺,醒來後,和另一伴聊起你,我哭了,我以為我不會太難過,告訴自己走掉的只是一條狗,沒想到我是真的在乎你了。
下午2點,妹妹找人把你帶走,25號週六下午3點,我們將去三芝的寵物天堂,用「人」的儀式,送你最後一程。
我問另一伴:「如果有轉世輪迴,我要如何知道布丁又回來找我?」
另一伴說:「布丁後腿處有一小塊長不出毛的疤痕,很好認的。」
布丁啊,如果你下輩子投胎是做人的話,記得來找我,想辦法讓我知道,那位忘年之交是你喔;又或者,等我退休養老、居住環境允許養寵物時,我會去流浪動物之家領養,那時你一定要想辦法讓我選到你喔。
永遠愛你的哥哥—泰源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04/200426.html
貓 發 癲 咬人 在 彰化縣議員温芝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失親犬(流浪狗))對人身安全探討與省思/温芝樺
現今「失親犬」常出現在街頭巷弄的任何一處,劃地為王,追其根源是因為民眾由於棄養或過度繁殖所衍生的效應,目前政府單位雖重視相關問題的改善但考量無法提供足夠的收容空間及任意撲殺失親犬對於生命道德的衝突,因此,當今失親犬問題一直處於矛盾階段,在還沒有具體的政策得以有效改善下,芝樺針對「既有失親犬與人類的互動及避免遭受失親犬誤傷的常識」做簡單的分享,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同討論。
「犬」在人類社會中扮演多重角色,有不同的工作犬之分。傳統上,犬類被用於放牧、守衛等,現在也用作導盲、搜救、偵緝等工作。現如今在許多國家,家犬最普通和重要的社會角色是作為寵物。雖然絕大多數被人類馴養的狗平時不會襲擊無辜者,但狗襲擊人甚至其主人的事件時有發生。根據美國統計1979年-1990年代末期,有超過300人被家養的狗咬死,咬傷則更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狗攜帶狂犬病病毒,被這些狗咬傷也有極大的危險。
世界上大多數的大城市允許養狗,統一註冊管理、定期施打疫苗、遛狗時用狗鏈、清理排洩物以及排遺物等要求。1990年代後,在澳洲、加拿大及台灣等地,飼主可以自願選擇是否將儲存了該狗檔案的晶片植入狗體內,避免了很多失蹤寵物無法重返家庭的事件發生。
由於失親犬的數量越來越多,影響民眾生命安全,政府開始組織捕狗隊捕捉流浪狗,但因收容空間受到限制,因此失親犬最後多數遭到撲殺,在日本傳聞採用寵物回收車的存在,飼主棄養時,將狗狗直接放入回收車中於收容所一定期間若無人領養,將採二氧化碳的方式結束犬隻的生命,這樣撲殺的行為當然也引起生命道德的矛盾與衝突,因此多數民間或半官方的流浪犬收容機構,都希望透過宣導鼓勵愛狗人士以收養代替購買,
犬屬於肉食動物,具有攻擊本能,為了避免讓犬隻誤認我們產生威脅性,動物學家建議我們盡量避免以下相關行為,減少犬隻對民眾的攻擊性。
• 靠近正在打架的狗
• 攻擊狗或者他的同伴(可能是其他的狗、人類、甚至是一隻貓),或者你表現出來的行為讓牠感覺是要攻擊(舉個例子,突然熱情地擁抱或者踩到牠的身上,像是腳掌或是尾巴。)
• 企圖(或不小心)拿走牠的食物或水,或者朝著牠的食物方向走去,或者從牠和食物的中間位置穿越過去都可能造成攻擊。
• 當成犬在場的時候(特別是母狗的面前)玩弄幼犬,使牠感覺幼犬遭受威脅。
• 直視一隻狗。在狗的溝通方式(dog communication)當中,直視對方代表的是一種企圖支配對方或者挑釁的意味。當以某些視線(visual level)去看的時候會更加危險,像是小孩;或者是來自於陌生人的視線。
• 接近一隻生病或受傷的狗。特別注意,老狗就跟人老的時候一樣,常會表現出「瘋瘋癲癲」的樣子,嚴重點可能會開始到處咬人。.
• 接近先前的觀點,錯誤判斷狗所表現的不安全感或恐懼的徵兆,加上做出任何可能讓牠感覺到倍受威脅的行為,導致狗因為恐懼而上前猛咬一口。再次提醒,衰老或是長時間處於虛弱狀態的狗極容易遭受刺激,這種不安全感最後使牠失去對事物的包容力(例如看似無害的行為)而變得更具攻擊性。
• 從狗的身邊跑走:祖先遺傳下來的追捕本能並非完全喪失,順帶一提,大多數的狗比人類跑得更快。
• 同樣是因為本能,當有人把手從一隻較為好奇的狗面前舉起時,這動作會誘使牠們發揮肌肉強大力量(impulse),使牠們能夠去抓住或抱住那隻手;最好的狀況可能就是牠會先觀察一下,然後跳到人的身上,讓自己的頭往那隻手鑽。
• 忽視「內有惡犬」的警告標示:不像大多數的狗,受過攻擊訓練的狗可能會不預警地攻擊入侵者。
• 叫醒正在休息或睡覺的狗。
• 進入一隻狗的「領土範圍」,而表現出非牠所熟悉的行為模式,或者是牠不認識的人。在狗的領土保護主義下,不分體型大小,本能和潛藏的兇猛習性都會驅使牠去制止闖空門的人。狗所認定自己的「領土」也許不會正巧和法律所認定的私有財產所有權劃分線相同,它可能遍及到隔壁鄰居家的後院。
幼兒及學童經常因為好奇或調皮挑釁犬隻,因此易因此受到被狗攻擊,儘管他們是沒有意圖地去激怒牠們(拉扯狗的耳朵最為常見,尤其是在牠們熟睡的時候),另外,由於犬類動物的察覺異常驚人,所以牠們有時還會透過行動來顯現恐嚇的行為,無論是暫時與否,都應該防止這種事情發生因此盡量避免讓幼童單獨靠近犬隻及減少作出讓犬隻誤以為挑釁的行為是目前減少遭受犬隻攻擊受傷的方法,雖然作法仍稍嫌消極,但至少得以減少不需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