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資深樂迷,可能聽過這個故事:當年 SONY 和飛利浦研發 CD 鐳射唱片時,為了讓聽眾完整聽完 74 分鐘的貝多芬 「第九號交響曲」,硬生生加大 CD 直徑,將原訂標準長度為 60 分鐘的 CD 改為 74 分鐘。對於年輕一輩的樂迷來說,一張 CD 能夠塞進多少東西可能已經不是重點。但你有想過,為什麼一首流行歌大多是三到五分鐘嗎?
美國學者馬克・卡茲 (Mark Katz)提出的「留聲機效應」,認為留聲機的出現,影響音樂錄製時的樂器選擇、也影響了一首歌曲的長度。「載體即內容」每種裝著內容的載體,多少都決定了裡頭的音樂該長什麼樣子。
#故事慢新聞 #從過去理解現在 #新歌為什麼越聽越像
⚬ 談談載體:沒有留聲機的時代,人們用樂譜紀錄音樂
⚬ 留聲機效應:流行歌取的長度被固定了?
⚬ 這個世紀的留聲機「Spotify」:音樂創作者真的會因串流平台而改變創作方式嗎?
⚬ 載體改變音樂,誰來改變載體?
訂閱故事,每週閱讀慢新聞 ▹ http://bit.ly/storian
貝多 芬 第 九 號 交響曲 樂譜 在 語言選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odcast選物 no. 8】Radiolab|Speedy Beet
🎙推薦節目名稱:
Radiolab|內容多元,主題橫跨科學與哲學,談文化也談歷史,每一集大約20~40分鐘,無論多麼冷門的知識,主持人Jad Abumrad總能說成一個讓你一聽上癮的故事
🎙推薦本集:Speedy Beet
跟著本集節目學點英文:
🔹to what extent 學例句 👉🏼 https://reurl.cc/Y1xmxO
🔹sync up 學例句 👉🏼 https://reurl.cc/j7AVAy
🔹anecdote (where...) 學例句 👉🏼 https://reurl.cc/E7AYAa
音樂的拍子,是 #聽見時間 的一種方式。就像燒一柱香或是讀指針走一刻鐘,我們拿可觀測的度量來具體化看不見的感受。
同一首歌,把拍子間距拉開,時間彷彿就慢了下來,把拍子間距縮短,世界突然就加速轉動了起來,有的音樂家在寫曲時,會把時間感視為整體創作的一部分,規定其他人演奏時要遵守他的節奏,聽見他的時間感。
行板、甚快板,早期的曲譜紀錄開頭就用了不同的形容詞,點明了後世演奏時該如何打拍子,但問題是,你說的快是什麼快?不可靠的主觀誤差,還是可能讓演奏時的節奏脫離了創作者心中的時間感,直到1817年節拍器(metronome)問世,節奏的難題終於得到一致的答案。
才怪。
這一集的Radiolab說了一個貝多芬的節奏故事,關於,如果有人不想遵守規定,就算你白紙黑字寫清楚了,他們照樣能違反。
故事是這樣子的,如果你去看貝多芬九大交響曲的樂譜節奏紀錄,你也會覺得他可能是一隻緊張兮兮的松鼠轉世,人類的 #基礎時間 大約是94到96 bpm (beats per minute),在這樣的節奏速度下我們覺得最舒適自在,根據節目中所提到的,這樣的基礎時間也可以叫做indifference point,按照1860年代奧地利生理學家Karl von Vierordt提出的一個觀察,如果我們遇上比這個基礎時間更快的節奏就會拖拍(drag),遇上更慢的節奏就會搶拍(rush)。
那麼貝多芬在樂譜上標的節奏有多快呢?第五號交響曲他標的是108 bpm,第三號交響曲他標的是180 bpm,對,180。那麼後世的音樂家跟指揮家在演奏的時候,該怎麼面對這樣離譜的速度感呢?他們決定不要面對。
所以大多數的音樂家遇上貝多芬的交響曲都會自動減速來演奏,我們聽習慣的九首交響曲版本,其實在時間感上,常常都脫離了貝多芬創作時希望帶給聽者的感受。
當所有音樂家決定一起不要相信貝多芬的節奏標記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一起努力找出歪理來。
關於後世猜測貝多芬怎麼會把節奏標記得那麼快,Radiolab這一集節目為聽眾稍微整理了一下各種說法:
1️⃣ 貝多芬那一台節拍器是壞的。 🙄
2️⃣ 貝多芬的助理要拿原譜去印刷前,弄丟了樂譜,重填時又填錯節奏(九首都如此)。🙄🙄
3️⃣ 貝多芬在1814年完全失去聽力,所以影響了他在腦中想像節奏的準確度。😐
好像也不能說不可能,但Radiolab主持人Jad提出了第四種可能,他認為,因為貝多芬以業餘音樂家的身份在古典樂界生存,身材矮皮膚黑,他於是發展出不同於傳統流派的音樂直覺,以苦辣激動的節奏,來刻意挑戰溫柔高雅的古典音樂,所以他的快是故意的。
這個說法我覺得有趣多了,相當推薦大家聽聽這一集的Radiolab,而且這一集節目最後有個小彩蛋,主持人Jad Abumrad特地找來了Brooklyn Philharmonic的幾位樂手跟指揮,挑戰高速板的第五號交響曲,感覺小提琴都要燒起來了~
按個讚投資我
或把文章當禮物分享給朋友
別忘了設定搶先看,不要讓演算法阻止我們相遇
#語言選物 #podcast選物 #學英文 #podcast #古典樂 #貝多芬 #radiolab #節拍器
貝多 芬 第 九 號 交響曲 樂譜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鋼琴的大千世界:貝多芬誕辰250年貝森朵夫鋼琴紀念款
貝多芬無所不在-尤其是維也納。他在維也納譜寫了所有的傑作:一齣歌劇,五首鋼琴協奏曲,九首交響曲,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以及更多。從而鞏固了維也納作為歐洲音樂中心的地位。
貝多芬是如今世界上最常被演奏的作曲家,他的《第九號交響曲》是全世界最常演奏的作品。他將維也納古典樂時代帶至發展巔峰,並鋪設了邁向音樂裡的浪漫樂派的道路。為了他的250歲生日,貝森朵夫以這款限量版平台琴,向這位偉大的作曲家致敬。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原稿樂譜,採用精心製作的絹印技術,鑲嵌在鋼琴上蓋的內緣。位於譜架上的貝多芬畫像,和貝森朵夫的品牌刻字,均使用閃閃發亮的珍珠母。
而貝多芬的宣言:「與所有的智慧和哲學相比,音樂是更高階的啟示」,也以珍珠母貝鑲嵌在譜架的右側。
源自貝森朵夫《藝術家系列》的貝多芬平台鋼琴,限量15架,每架均配備獨有編號的銘版。
Be embraced, millions!
Celebrating Beethoven's 250th Birthday
限量:15台
收藏專線02-27555696
Beethoven Haus Bonn 貝多芬故居紀念館
http://www.beethoven-haus-bonn.de
#貝多芬的原始親筆簽名
#唯一官方合作推出貝多芬限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