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公布史上第六次全球暖化報告》
#人類十年來煤炭石油天然氣能源排放量過去幾年沒有下降
#地球升溫至1.5度不可避免
#我們已經無法阻止未來三十年暖化加劇
#我們可以阻止它變得更糟
#全球十億人口將不斷面對熱浪野火乾旱水資源爭奪
#格陵蘭冰層融化及南極冰棚崩塌不可逆轉
#地球上一些動植物將從此滅絕
#珊瑚礁白化將大規模死亡無法保護魚群
2007年與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一起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公共最新近期最重要的一份報告,全球變暖的一些破壞性影響已不可避免。但人類仍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全力阻止狀況變得更糟。
聯合國IPCC此份重要的新科學報告指出,各國推遲控制化石燃料排放(煤炭及天然氣)的時間太長,以至於人類已無法再阻止未來 30 年全球變暖加劇,儘管我們仍有很短的時間,阻止最悲慘的未來結論。
自 19 世紀以來,人類的活動已經將地球升溫度大約 1.1 攝氏度或 2 華氏度,主要是原因還是燃燒煤炭、石油,其次天然氣,獲取能源。其後果目前已經可以在全球上演衝擊各地,的氣候災民。
光是今年夏天,熾熱的熱浪在美國和加拿大造成數百人死亡,洪水摧毀了德國和中國,而西伯利亞、土耳其和希臘的野火燎原,已經失控。
根據這份由聯合國召集的科學家團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周一發布的新報告,這只是一個開始。
即使各國今天開始,大幅減少排放,未來二十年內全球溫室氣體總量仍然可能會使地球氣溫上升 1.5 攝氏度左右,我們可以説:人類現在基本上已經鎖定、無法逃避,更熱的未來。
科學家們發現,在地球升溫 1.5 度時,危險會大大增加。
全球近 10 億人可能會在更頻繁危及生命的熱浪中,傷害健康及一大部分老人死亡。
由於嚴重的干旱,還有數億人將爭奪水源。水資源,可能引發戰爭。
今天地球上一些動植物物種,將滅絕消失。
全球大片海域維持漁業的珊瑚礁,將遭受更大規模死亡。
英國利茲大學的氣候科學家、此次為IPCC撰寫報告的數百名國際專家之一皮爾斯·福斯特說:“我們可以預期,在未來 20 或 30 年內,極端天氣將大幅增加。” “不幸的是,我們必須了解,情況只會比現在更糟。”
然而,人類仍然可以防止地球變得更熱。但這將需要各國協調努力,到 2050 年左右停止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
這代表我們需要立即開始迅速擺脫煤炭等化石燃料,並從空氣中快速去除大量碳!
IPCC報告總結:如果全球真誠的合作,全球變暖可能會停止⋯⋯並穩定在於升溫於1.5 攝氏度左右。
但如果各國的努力失敗,全球平均氣溫將繼續上升——與工業化前時代相比,可能會超過 2 度、3 度甚至 4 攝氏度。
IPCC報告描述了變暖程度每增加一次會如何帶來更大的危險,例如更嚴重的洪水和熱浪、惡化的干旱和加速的海平面上升,這些都可能威脅到一些島國的生存。
地球越熱,越過危險的“臨界點”的風險就越大,例如格陵蘭島和南極洲西部巨大冰棚,將出現不可逆轉的崩塌。
“地球氣候系統發生了一些變化,沒有回頭路,”該小組副主席兼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高級顧問 Ko Barrett 說。但是,她補充:立即和持續的減排“確實可以改變我們面前的氣候絕望。”
此次公布的IPCC的報告共獲得了 195 個政府的批准,基於共14,000 多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氣候變遷物理學最全面的總結。
此報告將於11 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峰會上成為各國領袖高峰會的討論焦點。
包括拜登總統在內的越來越多的世界領導人支持將全球變暖限制在 1.5 攝氏度的目標,儘管主要污染國家目前的政策距離實現這一目標還很遙遠。溫室氣體的 10 大排放國是中國、美國、歐盟、印度、俄羅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亞、伊朗和加拿大。
這份新報告毫無疑問地認為人類應對全球變暖負責,並得出結論認為,自 19 世紀以來,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基本上都是由燃燒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和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國家驅動的。和吸收熱量的甲烷。
報告稱,迄今為止的氣候變化在人類歷史上幾乎沒有相似之處。過去十年很可能是地球 125,000 年來最熱的十年。世界上的冰川正在以“至少在過去 2000 年中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和消退。至少 200 萬年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從未如此高。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海平面平均上升了 8 英寸,自 2006 年以來上升速度翻了一番。自 1950 年以來,熱浪變得明顯更熱,並且在世界大部分地區持續時間更長。野火天氣在全球大片地區惡化。自 1980 年代以來,海洋中的極端高溫爆發——這會殺死魚類、海鳥和珊瑚礁——的頻率增加了一倍。
近年來,科學家們還能夠明確全球變暖與特定惡劣天氣事件之間的聯繫。報告稱,世界上出現的許多致命的新極端溫度——比如 6 月份席捲太平洋西北部的破紀錄熱浪——“如果沒有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就極不可能發生”。溫室氣體排放明顯使一些乾旱、傾盆大雨和洪水變得更糟。
報告稱,熱帶氣旋在過去 40 年中可能變得更加強烈,這種轉變不能僅用自然變化來解釋。
報告指出,隨著全球氣溫不斷上升,危害也會隨之上升。考慮一下危險的熱浪,在過去,這種熱浪每 50 年只在特定地區發生一次。如今,平均每 10 年就會出現一次類似的熱浪。在全球變暖 1.5 攝氏度的情況下,這些熱浪將每 5 年發生一次,而且溫度會明顯升高。在升溫 4 度時,它們幾乎每年都會發生。
或採取海平面上升。在升溫 1.5 度時,預計本世紀海平面將再上升 1 到 2 英尺,許多沿海城市經常被洪水淹沒,而過去一個世紀只會發生一次。但報告稱,如果氣溫持續上升,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巨大冰蓋可能會以不可預測的方式破壞穩定,在最壞的情況下,本世紀海平面可能再上升三英尺。
可能會有更多不可預測的變化。例如,有助於穩定歐洲氣候的大西洋重要海洋環流系統現在開始放緩。儘管該小組以“中等可信度”得出結論,該系統不太可能在本世紀突然崩潰,但它警告說,如果地球繼續升溫,這種“可能性低、影響大”的結果的機率將會上升。
羅格斯大學氣候科學家羅伯特·科普 (Robert Kopp) 說:“這不像我們可以劃出一條明確的界線,如果我們保持在 1.5 度,我們就安全,而在 2 度或 3 度,則遊戲結束。”報告。 “但每增加一點變暖都會增加風險。”
專家估計,世界各國政府目前正在推行的政策將使世界在本世紀末升溫約 3 攝氏度。這加大了各國做出更雄心勃勃的承諾的壓力,超出了他們根據 2015 年在巴黎達成的國際氣候協議所達成的承諾。
如果各國兌現最近的承諾——比如拜登先生 4 月份承諾到 2050 年消除美國的淨碳排放量或中國承諾到 2060 年實現碳中和——那麼接近 2 攝氏度的變暖可能是可能的。其他行動,例如大幅減少農業和石油和天然氣鑽探的甲烷排放量,可能有助於將變暖限制在該水平以下。
“這份報告讓我深感緊迫,”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副主任簡·盧布琴科說。 “現在是保持 1.5 目標觸手可及的關鍵十年。”
雖然近年來對氣候變化的廣泛科學理解沒有發生巨大變化,但科學家們取得了一些關鍵進展。計算機模型變得更加強大。研究人員收集了大量新數據,部署了衛星和海洋浮標,並通過分析冰芯和泥炭沼澤更清晰地了解地球過去的氣候。
這使科學家們能夠改進他們的預測,並更準確地得出結論,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就可能變暖 2.5 至 4 攝氏度。
新報告還更詳細地探討了全球變暖將如何影響世界特定地區。例如,雖然迄今為止南美洲只有一個角落出現了可能損害農業的干旱,但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 2 攝氏度,這種破壞性乾旱預計將在整個非洲大陸變得更加普遍。
巴黎薩克雷大學氣候科學家、報告編寫小組的聯合主席瓦萊麗·馬森-德爾莫特 (Valérie Masson-Delmotte) 表示,對區域影響的關注是這份報告最重要的新方面之一。 “我們表明,氣候變化已經以多種方式在每個地區產生影響,”她說。
過去的氣候報告主要關注大規模的全球變化,這使得國家和企業難以採取具體措施來保護人員和財產。為了幫助制定這樣的計劃,該小組週一發布了一個交互式地圖集,展示了隨著全球氣溫上升,不同國家將如何變化。
“為社會、決策者和領導人提供每個地區的準確信息非常重要,”馬森-德爾莫特博士說。
這份新報告是 1988 年創建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主要氣候科學評估的一部分。第二份報告將於 2022 年發布,將詳細說明氣候變化可能如何影響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例如沿海城市、農場或醫療保健系統。同樣預計在明年發布的第三份報告將探討更全面的戰略,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阻止全球變暖。
⋯⋯⋯⋯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今天(9日)發布2013年以來最重大的IPCC第六次氣候科學評估報告(AR6)。報告明確警告,人類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嚴重氣候變遷效應,地球平均溫度的上升幅度,將在本世紀跨越巴黎氣候協定設下的攝氏1.5度門檻,或甚至超過攝氏2度。部分摘要如下:
1. 2011~2020年全球地表溫度相較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增加約 1.1 °C。目前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至少是 200 萬年來最高(410 ppm)。
2. 自從上一份2014年評估報告(AR5)以來,全球地表溫度強烈地變暖。過去五年(2016~2020 年)是自 1850 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年份。
3. 海平面上升和冰層流失的速度加快。目前海平面以近3000年來最快的速度上升中,相較於1901~1971 年,目前海平面上升速度增加 2 倍。
4. 極圈冰層流失更快,若以2010~2019 年期間與 1992~1999 年期間相比,格陵蘭冰蓋的平均流失速度增加 6倍、南極冰蓋的平均流失速度則增加 3 倍。
5. 更多科學證據歸因溫室氣體排放和極端氣候的關聯性,特別是極端降雨、乾旱、熱帶氣旋和複合極端事件(乾燥/炎熱天氣與野火事件)等。
IPCC報告撰寫人之一的 Helene Hewitt表示,「先前報告中,對北極海冰融解的趨勢略有低估,現在我們綜合多方面的證據顯示,在所有情形下,我們可能在2050年之前,就會首度看到北極幾乎沒有海冰的景象。」
https://www.ipcc.ch/assessment-report/ar6/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climate/climate-change-report-ipcc-un.html?referringSource=articleShare
貝萊德2050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全球最富裕的地區之一,面對洪災眾生仍無語問蒼天 德國執政黨梅克爾接班人基民盟拉舍特一笑失江山 綠黨可能贏得歐洲最大國八月大選》
德國發生了千年一見的洪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傷亡損失,但是德國也將在短短的兩個月之後,將迎來德國近二十年最重要的一場大選:誰能在梅克爾之後,領導德國?
這場大選也關乎歐洲,尤其是爆發洪災的同一時間,歐盟出台了要在2050達到碳中和的一攬子計畫「Fit for 55」。而其中最重要的兩項旗艦提案:一是要在2035終結化石燃料,二是徹底改革排碳交易市場,都將會對身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產生最大的衝擊。財力雄厚的德國並沒有要求歐盟援助救災,但是歐盟碳中和的計畫,不能沒有德國的支持。因此進入倒數兩個月的德國大選,將是一場讓全歐屏息以待的關鍵選舉。
洪災發生之前,一直被民調唱衰的執政黨基民盟,在6月6日的地方選舉(九月大選前最後一場的地方議會選舉)中,獲得的選票比 AfD和Linke(極左派)加起來還要多,搶灘成功扳回一城,基為民盟主席兼總理候選人拉舍特打下一劑強心針。
而拉舍特同時也是災情最為慘重的北威邦(北萊茵-威斯特法倫邦)的總理。在德國的近代歷史上,洪水救災的表現曾經數次影響了災後的選舉結果。1962年的社民黨施密特,和2002年的施洛德,都是在成功指揮救災之後,扭轉了選情,贏得大選出任總理。
拉舍特當然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災區。他是災區總理的身分,也讓他陪同聯邦總統和總理再次造訪災區。但是一段他在總統神情凝重發表講話的同時,被媒體捕獲到他在總統身後哈哈大笑的鏡頭,可能會是他的致命失誤。
但是他還沒有出局,因為拉舍特最強勁的對手,是已經躍升為德國的第二大政黨的綠黨,所推出的女性候選人安娜萊娜·貝爾博克,也被一系列的醜聞纏身。
貝爾伯克最近被德國媒體揭露,她的新書《現在如何更新我們的國家》中,內容有大幅的剽竊抄襲。而她在幾週之前,也被指控修飾履歷上有關學術生涯及經歷,作了不實造假的陳述。她雖然已經公開承認錯誤搶救選情,但是民調已經滑落到20% 。落後於基民盟和姐妹黨CSU合計的29%。
洪災敲響了氣候變遷的警鐘。離9/26的大選只剩下兩個月,但是目前兩位最有希望的梅克爾接班人,都面臨個人的選情困境,使得無法把大選聚焦在真正關鍵的氣候變遷議題之上。
{內文}
你還記得上一次大笑是什麼時候嗎?你曾經為自己的開心大笑後悔過嗎?當整個德國還驚魂甫定,找不到字彙,來形容這場毀滅性洪災造成的重創時,竟然有人可以一派輕鬆地哈哈大笑。
德國總統 史坦麥爾:
地方政府和聯邦政府很早就明確表示,那些遭受如此慘重損失的人,我們將為他們提供幫助,已經承諾的補助也應該用於社區。
當德國總統在視察災區後,表情凝重地評估所目睹的損壞的同時,身為災情最為慘重的北威邦(北萊茵-威斯特法倫邦)總理,拉舍特竟然在總統身後笑得合不攏嘴。這個鏡頭立刻引起了廣泛的憤怒,因為拉舍特不是別人,他是基民盟主席,兼兩個月之後,9月大選的總理候選人。
新聞片段:1962年2月16日,風暴從冰島抵達北海沿岸,德國高達12級使船隻陷入困境,漢堡面臨災難的威脅。
1962年暴風雨海水倒灌,造成漢堡一片汪洋的慘劇。當時的漢堡社民黨的參議員施密特,因為不顧危險全力救災而一戰成名,後來在1974成為德國總理。
2002年8月,德國東部遭洪水嚴重衝擊,當時的總理施洛德正在競選連任,他的民調落後處於困境。但是他穿著雨衣和橡膠靴指揮救災,充滿同情和關懷的照片,扭轉了選情,兩個月後,施洛德贏得大選獲得連任。
拉舍特身為北威邦的地方首長,當然在洪災發生後第一時間,到場視察,也在引起公憤之後立刻推文道歉:「我感謝聯邦總統的訪問,災區受害者的命運,與我們息息相關。我更後悔談話造成的印象,這是不恰當的,我很抱歉。」
德國總理 梅克爾:
在柏林的內閣會議上,我們將制定一項關於財政援助的議案,正如邦首長告訴我的那樣,這是關於將通過的,由國家一起支付的,摒除官僚主義的直接援助。經濟援助必須盡快到達人們手中,他們通常除了自己身上的衣服之外,一無所有。並且將要完全依靠援助。
尤其是在他談笑風生的第二天,梅克爾以一句,「德語中幾乎沒有字彙來形容這場災難」,和另一個重災區萊法邦社民黨總理,手拉手的畫面,讓德國人在質疑拉舍特的同理心之外,進一步質疑他的危機處理能力。
基民盟主席兼德國總理候選人 拉舍特:
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邦,我們將為該邦受影響的地區,提供加倍的財政援助,因此我們也可以做出貢獻。申請表格和程序必須盡可能簡單。他們必須在一周內就準備好,以便儘快支付第一筆款項。
財政部長舒爾茨,已於7月21日宣布,德國聯邦政府,將對災區提供緊急援助,將用於修復倒塌的房屋、街道和橋樑。
德國財政部長 舒爾茨:
最重要的信息是,我們將像幾年前的洪災之後一樣,立即提供緊急援助,我們粗略估計總共需要4億歐元,這意味著聯邦政府需要2億歐元。
但是緊急救援的資金,將不設上限,而且承諾的金額,不會影響到聯邦預算。經濟部長Peter Altmaier則表示,還將為受洪災影響的小企業,提供1萬歐元的短期救濟金。
法國高級金融研究所所長 Philippe Dessertine:
受創最為慘重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邦,是歐洲最大的經濟區,是全歐GDP產值最高的地區,超過巴黎地區,根本就是歐洲的經濟心肺區,當然也是德國的重鎮。而其鄰近的萊茵蘭-普法爾茨邦,包含了西歐的地理中心,在這個地區裡,有德國的萊茵蘭-普法爾茨邦,有法國的洛林省薩爾斯省,有盧森堡和比利時的瓦隆地區,有比利時的列日市。這裡是歐洲的十字路口,是一個經濟生產重中之重的地區,當然也是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地區。
這個包含了德國工業大區北威邦,法國煤礦重地洛林省,和荷比盧的交界,正是今天歐盟的前身,在1952年成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核心。
歐盟執委會主席 馮德萊恩:
氣候轉型將伴隨著社會氣候基金,該基金將支持收入並將支持投資,以解決能源貧困問題,並為弱勢家庭和小企業削減開支,因此當碳定價生效時,這是對最需要它的人的真正支持,這是成員國之間和成員國內部,真正的團結。
這是一個沒有人敢設計的巧合,這場毀滅性的洪災,就發生在歐盟出台,實現2050碳中和的一攬子計畫,「Fit for 55」提案的,同一時間。而其中最重要的兩項旗艦提案:一是要在2035終結化石燃料,二是徹底改革排碳交易市場。
德國鋼鐵業協會總監 Martin Theuringer:
而對我們企業來說平衡意味著,一方面我們需要對鋼鐵等基礎產業,向碳中和邁進提供更強的轉型激勵,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忽視國際競爭。在我們看來所謂的「Fit for 55」套餐,無法滿足這一要求。
終結化石燃料,將衝擊德國的汽車工業,而德國還有38%的能源需要,來自煤炭,是歐洲最依賴煤炭的國家。即使德國已經決定,預計在2038年前,關閉所有的燃煤電廠,碳定價,仍將嚴重影響德國的生產力。洪災發生之後,財力雄厚的德國,並沒有要求歐盟援助,但是歐盟「Fit for 55」的計畫,不能沒有德國的支持。因此進入倒數兩個月的德國大選,將是一場讓全歐,屏息以待的關鍵選舉。
新聞片段:綠黨在最近幾年取得了重大進展,躍升為德國的第二大政黨,這是首次綠黨領袖是一種可能,貝爾伯克說她準備好了。
選前突如其來的這場洪災,更重磅敲響了氣候變遷的警鐘,再加上基民盟對手,拉舍特的脫稿演出,綠黨的貝爾伯克,似乎是勝券在握,但是拉舍特還沒有完全出局,因為貝爾伯克最近被德國媒體揭露,她剛剛才出版的新書,《現在如何更新我們的國家》中,內容有大幅剽竊抄襲的嫌疑。而這是她被指控修飾履歷,有關學術生涯及經歷上,不實造假的陳述爆發的幾週之後。她雖然已經公開承認錯誤,搶救選情,但是她的人氣迅速滑落,導致綠黨的民意支持,已經降到20% 。落後於基民盟和姐妹黨合計的29%,而拉舍特在9月大選中,最大優勢,可能只是主要對手貝爾伯克的弱點。
是的,「德語中幾乎沒有字彙,來形容這場災難」。德語裡除了「梅克爾」也沒有別的字,可以形容信任與危機處理。
https://youtu.be/JDINSn7DvQs
貝萊德2050 在 歐崇敬博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宋澤萊的宗教觀點與寫作的地理景象:從《解構 注釋》及《差異與重複 注釋》的角度加以解讀宋澤萊的小說文本
華人智庫創辦人兼講座教授 歐崇敬博士
當代中國哲學學報創辦人兼發行人 Peter Cameron Choug-Ching Ou
關鍵字:解構、差異、重複、宋澤萊、小說、宗教
Keyword : Deconstruction、Difference、Representation、Song Che-Lai、Noble、Religion
一、 前言
區區數千字的小文章要解讀宋澤萊600萬字以上的作品,不但不可能,也對文學作品缺乏敬意,不過,這裡界者幾千字,筆者簡短運用德希達的解構觀點與德勒茲差異與重覆在從有學上的兩個重要概念,可能可以看到一般文學家研究宋澤萊以視野,因為宋澤萊不僅是一個小說家、評論家、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思想家,漢學學史家,特別是,他把台灣的地景,一期是屏東雲林和彰化,與他的寫作欣欣和狀態做了獨特的結合,這是值得探討的側面。此外宋澤萊在45歲以前深入佛學,50歲以後又進入基督宗教,具有高度自覺意識,探討了自我的罪,以及人類的淺在意識,小說手法從寫實主義、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以及魔幻寫實4種手法貫穿在他將盡50年來的創作生涯中。要了解宋澤萊,的確需要透過許多側面的分析,以及文字學符號學來加以解析,而本文可以乘載的,則是他的地景意象,和宗教信念,在宋澤萊小說創作中,所呈現出來的,特殊意味。
二、 恐怖頹廢意向在宋澤萊小說第一個30年
在這裡,筆者把1970年到1999年宋澤萊的小說稱為第一個30年的宋澤萊小說世界,而從公元2000年到2050年宋澤萊所創造的小說就是筆者所分類的第二個30年。由於本文創作的時間是在2020年,也就是宋澤萊第68歲的時間點上,從宋澤萊的小說發展到小說呈現上而言,筆者有信心宋澤萊有第二個30年的小說世代創作,而且會完成。同時我們也應該把第二段的創作界分點放在添上卷軸下策的出版來做為劃分,至於2050年以後,宋澤萊會再有多少小說創造,直到他百歲年老,這我們姑且到日後再做討論。
然而目前為止,兩階段的宋澤萊文學小說創造,七成多的文字集中在第一階段裡。年滿五十歲以後,或是跨入21世紀的宋澤萊,似乎興趣有了改變。在彰化鹿港長期教授台灣歷史,也在這個階段裡,宋澤萊和小了12歲的小學老師──後來的陳校長──再1980年共結連理。即使在結婚前十年裡,嚴重影響了宋澤萊的創作時間,然而,在第一個階段中,宋澤萊從大學剛畢業,走向人生的中壯年,三個孩子也逐步成長,生活也有了穩定,在鹿港甚至有了自己的獨棟書房和透天洋樓。聰明的伴侶陳校長,也在同步的過程裡工讀完博士,從學校的人事主任,轉成小學校長。然而宋澤萊依然是國小老師廖老師。宋澤萊攻讀中興大學說是與成功大學博士學位,則是要到21世紀才副諸行動。不過21世紀初的宋澤萊,卻已經是得了好幾個大獎,聲名遠播國外的大作家了。
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了宋澤萊創造,還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區分,就是從信奉佛教,特別是在禪宗與唯識宗下的功夫,但是到了21世紀,宋澤萊卻完全轉進了基督宗教的世界,並且對聖經多所歷史的探討與研究。
當然在第二階段裡,宋澤萊還對台灣文學三百多年來的發展史,以文學史家的身分,下了許多閱讀與研究的功夫。這幾個不同的背景標示,使得兩大階段的小說創做特色,涇渭分渠十分顯著。反映在小說技術上的則是,第一階段的宋澤萊,充分的運用了寫實主義與批判主義,表現在小說和散文評論上。同時也借用部分象徵主義和寫實主義手法表現,放置在宋澤萊第一階段長短篇小說創作中。第一階段的宋澤萊小說創造裡,讀者其實可以看出,這位作家吸收了現代文學與鄉土文學中,兩大台灣代表作家,白先勇、陳映真。值得提醒所有研究人員注意的是,在1980年的年代裡,台灣的遠景出版社和九華出版社已經出版了兩套不同意者的諾貝爾獎全集,加上當時候數十家翻譯文學出版社的作品,台灣擁有的小說譯本種類,已經包含了英、美、俄、法、日、德、西、義,超過三千種以上。在宋澤萊的書房裡,幾乎一本也不少的,乖乖躺在書架上或地面的堆疊中。
但是,我們在第一個30年裡看到宋澤萊的小說和評論,卻集中在對於台灣的地景荒廢以及毀壞的意象中。取才的環境很明顯地來自彰化雲林,和他當過兵的屏東,宋澤萊本人並不特別愛好旅遊,也不愛好登山遠足,他的性格更像一個哲學家,或是歷史批判主義者,我們看到他第一時期的《廢元》、《黃巢殺人八百萬》、《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廢墟台灣》,都明顯具有荒廢、恐怖、幽暗的特色,這種恐怖幽暗感,即使在2019年5月,筆者和郭澤寬、田啟文兩位教授更同訪問,錄音的過程裡,宋澤萊回憶那段創作的敘述,仍然充滿了黑暗的的感受。
在這個脈絡裡,筆者試著在第一個30年裡,尋找宋澤萊小說世界中,是否有明亮輕快的筆法,或是篇章,痕遺憾的,嚴格說,我們找不到這樣的段落。極度重視小說技術鍛鍊的宋澤萊,對於白先勇、陳映真的小說創作手法之外,很明顯的,他還吸收莫泊桑、芥川龍之介、契訶夫三位短篇小說之王的技巧。人們可以見到,第一階段30年終,這三位作家的筆法,的確都被宋澤萊吸收得十分精熟,而宋澤萊還特別關注到對色澤與嗅覺的描寫,這其實是日本新感覺派也同樣重視的,毫無疑問,日本新感覺派大師川端康成早就在宋澤萊就讀大學之前,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東方的兩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不管是泰戈爾的新月派手法,或者是川端康成的新感覺派手法,到了宋澤萊的小說筆觸下,卻一點也不存在前兩者陽光艷麗的美感,反而有更濃烈的,幽暗地景意識。
三、 青年大學時期心裡小說筆法的幽暗意識:差異或者重複
四、 鄉土小說時期所展現的陽光亮麗:第一創作階段中的絕對差異
五、 魔幻寫實階段的宋澤萊:展現自我的差異,或者仍然在存有學中的重複而只有符號差異
注釋:
注:根據捷克德希達兩部作品<立場>、<書寫與差異>
注:差異與重複兩大個念根據吉爾.德勒茲,安婧、張子岳 譯,<差異與重複>,華東師範
參考書目:
1.宋澤萊 《廢園》台南:豐生出版社1976年3月﹝長篇小說﹞
2.宋澤萊 《打牛湳村》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8年9月﹝短篇小說集﹞
3宋澤萊 《糶榖日記》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9年3月﹝中、短篇小說集﹞
4.宋澤萊 《紅樓舊事》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9年4月﹝短篇小說集﹞
5. 宋澤萊《變遷的牛眺灣》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9年6月﹝長篇小說﹞
6.宋澤萊《骨城素描》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9年6月﹝短篇小說集﹞
7.宋澤萊 《黃巢殺人八百萬》 台北東大出版社 1980年4月﹝短篇小說集﹞
8.宋澤萊《蓬萊誌異》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0年6月﹝短篇小說集﹞
9.宋澤萊《禪與文學體驗》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3年4月﹝論述與若干短詩集﹞
10宋澤萊《福爾摩莎頌歌》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3年11月﹝詩集﹞
11宋澤萊《隨喜》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5年3月﹝禪體悟的散文集﹞
12宋澤萊《廢墟台灣》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5年5月﹝長篇小說﹞
13.宋澤萊 《誰怕宋澤萊?──人權文學論集》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6年6月﹝論述﹞
14.宋澤萊 《弱小民族》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7年8月﹝短篇小說集﹞
15宋澤萊《台灣人的自我追尋》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8年5月﹝論述﹞
16..宋澤萊 《打牛湳村》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5月﹝短篇小說集﹞
17.宋澤萊《等待燈籠花開時》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5月﹝短篇小說集﹞
18.宋澤萊《蓬萊誌異》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5月﹝短篇小說集﹞
【注:以上三書是1975─1980年間短篇小說的重新整哩,包括前列《打牛湳村》、《糶穀日記》、《黃巢殺人八百萬》中的〈花城悲戀〉、《蓬萊誌異》等。又《等待燈籠花開時》中的〈我看到櫻花樹下的老婦〉則是首次收集。】
19.宋澤萊 《台灣作家全集‧宋澤萊集》 台北:前衛出版社 民國1992年4月﹝舊作短篇小說集﹞
20.宋澤萊 《禪與文學體驗》 台北:前衛出版社 民國1996年4月﹝論述﹞
21.宋澤萊 《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 台北:草根出版社 1996年5月﹝長篇小說﹞
22.宋澤萊 《熱帶魔界》 台北:草根出版社 2001年﹝長篇小說﹞
23.宋澤萊 《一枝煎匙》 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1年﹝台語詩集﹞
24.宋澤萊 《變成鹽柱的作家》台北:草根出版社 2001年﹝短篇小說集﹞
【注:這本小說集由新寫的〈變成鹽柱的作家〉與《弱小民族》裡的若干文章編成。】
25.宋澤萊 《普世戀歌》台北:印刻出版社 2002年﹝台語詩集﹞
26.宋澤萊 《快讀彰化史》彰化:文化局 2003﹝歷史著作﹞
27.宋澤萊 《宋澤萊談文學》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4﹝論述與訪談﹞
28宋澤萊 《台灣文學三百年》台北:印刻出版社 2011年﹝論述﹞
29.宋澤萊 《天上卷軸上卷》台北:印刻出版社2012年﹝長篇小說﹞
30宋澤萊 《台灣文學三百年(續集):文學四季變遷理論的再深化》台北:前衛 2018年﹞﹝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