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千億美元市場入場門票 進口牛將與美牛競爭】
2020年我國自CPTPP成員國進口的前十大農產品中,冷凍牛肉進口值新臺幣69億元排名第一、奶粉及粉塊進口65億元其次,酒類進口將近50億元,蘋果、棕櫚油進口值各約46億元。陳吉仲以牛肉為例,同樣是牛肉,「但與國產牛肉有百分之百的區隔」,日、紐、澳的牛肉即使零關稅輸銷臺灣,國產牛肉的市場也不會消失。
#牛肉 #國產牛 #農產進口 #CPTPP #農產外銷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67569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武漢市簡稱「漢」,別稱江城,中國超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中國中部暨長江中游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譽。武漢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中國三大「內河航運中心」之一,也是中...
貿易總額排名 在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蘇格蘭威士忌的執杯傳奇-《財訊雙週刊》第631期
兩個星期前台灣「雙耳小酒杯持護者」的會員們舉辦聚會,最重要的決議,便是向蘇格蘭總部申請成立分會,並推舉尚格酒業的奚董擔任第一任分會會長。以常理言,總部不會有異議,因此台灣即將繼德國、巴西、澳洲、南非、荷蘭、北歐五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印度、美國和土耳其之後,成為擁有分會的第十一個國家。
過去酒友們總認為「雙耳小酒杯持護者」協會十分神祕,我於一五年領取Keeper並寫下記錄後,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簡單說,這是一個類似「產業公會」的組織,成立的宗旨在於提高蘇格蘭威士忌的聲譽和銷售業績,並凝聚產業間的向心力。雖然極度商業導向,不過由於威士忌對蘇格蘭而言非同小可,高占出口貿易總額的第三名,因此產業勢力龐大,擁有眾多的貴族、爵士、名流,我一介布衣擠身其間,確實備感榮耀。
不過全球分會的分布情況有點奇特,土耳其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屬於回教國家,教義上不是禁止飲酒嗎?印度的烈酒稅超高,國內貧富差異極大,最暢銷的「威士忌」與我們的認知不同,貴桑桑的進口威士忌依舊源源不斷的輸入?北歐五國分布如此之廣,怎麼合而為一的同在一個分會?而傳統蘇威的進口大國如法國、日本、西班牙,居然都沒有設立分會?
說到進出口,根據蘇格蘭威士忌協會的出口統計,去年疫情影響非常嚴重,導致出口值大幅滑落,美國又因針對英國祭出懲罰性關稅,衰退幅度最大,但仍然是蘇格威士忌的最大市場。台灣的減少幅度不算太顯著,所以僅次於美國、法國和新加坡再度蟬聯第四,考慮新加坡只是個轉口貿易港,嚴格說來應排名第三。
仔細觀察這份資料,唯二成長的市場僅有拉脫維亞和大陸,尤其是拉脫維亞,一舉從前年的排名第九衝上第五而緊追在台灣之後。我的地理知識貧乏,完全不知拉脫維亞在哪,只得趕緊在谷歌地圖上搜尋,原來這是西鄰波羅的海、東倚蘇俄的歐盟國家,與新加坡的轉口貿易功能相同,主要的需求還是來自東方腹地。至於來勢洶洶的大陸,挾其龐大的酒類消費人口,只要稍稍改變中式白酒的飲用習慣,未來對全球威士忌的市場將造成重大衝擊。
不過台灣的購買力還是叫人嘖嘖稱奇,人口不多的蕞爾小島居然蟬聯多年第四,堪稱是另類的台灣奇蹟。有趣的是,若從蘇格蘭威士忌的出口「量」來看,台灣排不進前十名,顯然我們出手豪闊,買的都是高單價威士忌,如單一麥芽威士忌或單桶威士忌,對於全球市場主流的調和式普飲款興趣缺缺。難怪各國威士忌產業莫不對台灣虎視眈眈,或視作練兵場,只要在台灣賣得動,同樣的操作模式可在其他國家/地區複製貼上
疫情橫阻導致的暫時性衰退,並無法削減蘇格蘭威士忌在愛酒人士心中的高大上象徵,依舊是消費者最喜愛的棕色烈酒,這一點,是長年來從生產、經銷到媒體、教育等各環節工作者努力不懈的成果,這些人自然也都是「雙耳小酒杯持護者」協會獎勵的對象。從一九八八年創立至今,協會總共頒發了二千七百多個終身會員資格,台灣是消費大國,除了擁有五十幾位Keeper,更有四位獲得Master Keeper榮譽。可惜每年在布萊爾城堡舉辦兩次的頒贈儀式和晚宴,去年和今年春季都因疫情影響而暫停,秋季是否能如期舉行尚未可知。
遙想一五年的晚宴,我與世人尊崇的大師大衛史都華比鄰而坐,右手端則是蘇格蘭首富格蘭高登,闖蕩威界多年,從未感受如此的尊榮,不禁燃起強大的責任感和雄心壯志。只不過五年前的我即便持續撰寫威士忌專欄文章,其實並無多少建樹,若與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業界人士比較,如百富門酒業的首席調酒師瑞秋貝里,遲到一九年才領取終身會員資格,這些喊水會結凍的大師們,讓我感覺渺小而汗顏。
有反省,就有成就,除了勤寫著書不輟,也利用網路平台進行知識推廣和紮根工作,這一切,或許便源自五年前的榮譽震撼。依此而言,「雙耳小酒杯持護者」最重要的特點,便是盡管市場競爭激烈,對內依舊是一家人,可說是最具包容性也最獨特的威士忌團體。因此分會若能順利成立,除了能與蘇格蘭更緊密的連接,更能融合並分享酒業甘苦,最終,如同瑞秋貝里所言「解開蘇格蘭威士忌製作的秘密,發展、培育出擁有豐富個性的威士忌與世界共享」。
貿易總額排名 在 沃草 Watchou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國政府大撒幣,連賣海鮮的都拿了補助做半導體,你相信中國半導體業真的能「大躍進」嗎?
.
有人說,現在台積電訂單爆滿,是因為中國晶圓廠被美國制裁?才不是這樣呢!你知道中國的半導體自製率只有 6.1%嗎?
.
在放年假休息的時候,又傳出台積電拍板赴日設廠投資、歐洲也研擬邀請台積電到當地設廠的消息,全世界越來越重視台積電,也強烈意識到臺灣半導體產業對全球的重要性,不過在阿草前幾次和大家分享臺灣半導體產業鏈的影響力時,總是看到有人說,各國其實更想要中國晶圓廠中芯的便宜晶片,只不過因為中芯目前受到美國制裁,才轉向臺灣。這麼說,就錯了喔!
.
中國一直想要發展科技產業,這一點,從近年美國抓出許多盜取商業機密、技術機密的中國間諜,就可見一斑。中國之前已經對半導體的國產化計畫補助了十幾年,結果半導體自製率還在 6.1% 的超低水準,現在再次大撒幣,會有效果嗎?
.
美中貿易戰期間,美國祭出制裁、下令禁止使用美國關鍵技術的廠商供貨給中國官方相關企業,導致中國晶片供應陷入窘境,中國政府因此大力推動晶片研發,計畫在 2025 年前,投入人民幣 9.5 兆元(臺幣 41.3 兆)。(https://waa.tw/iNb4Tw)
.
單在 2020 年,中國政府就在安徽、浙江、福建、陝西等十多個省投入人民幣 1.42 兆元(臺幣 6.18 兆)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而充滿狼性的中國人,當然非常積極要爭取天價補助金,2020 年就已經有超過一萬間新登記的「半導體公司」,但這些公司未必了解晶片產業,比方說,「大連晨鑫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本從事海鮮養殖、銷售,2018 年才改成現在的名字、加入半導體產業。(https://waa.tw/NJlAoE)
.
半導體產業極為精密,需要包括材料學在內的大量基礎科技支持,光是在短時間內砸大錢,是沒辦法馬上研發出屬於自己的晶片的呀!而且,現在中國供應晶片的能力,根本不足。
.
中國也是半導體產品消費大國,中國政府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 2025 年能自製約 70% 的半導體產品,可是,在2020 年,中國企業自己製造的產品價值只有 76 億美元,而整個中國半導體消費市場金額是 1246 億美元,意思是,中國半導體的自製率只有 6.1%。
.
未來的發展趨勢呢?市場調查研究單位 IC Insights 預測,如果到 2025 年,中國生產的半導體總額依目前趨勢,增加到 430 億美元,僅佔 2025 年全球半導體產品市場總額 5075 億美元的 8.5%。(https://waa.tw/Xwj2sA)
.
因為中國自製晶片的能力極低,中國的工業實力仍然和過去幾十年一樣,處於最低端、技術含量最低的組裝加工,所以美中貿易戰才會一面倒的被美國壓著打呀!
.
對了,阿草還要告訴大家,2020 年第四季台積電的全球市占率,是 55.6%,全球第一。這個數字只有計算台積電,還沒有算上臺灣其他的半導體公司呢!(https://waa.tw/3Slnw3)
.
所以大家,別再相信「現在台積電訂單爆滿,是因為中國晶圓廠被美國制裁」這種沒有根據的說法了!半導體產業鏈可不是靠 #土法煉鋼、#手刻晶片 就可以 #大躍進 建立的啊!
.
📌前情提要:
你可能無法想像,如果沒有臺灣半導體產業,全世界都會停擺!
https://waa.tw/ZvtzJg
為什麼很多人把台積電稱為台灣的「護國神山」、同時把臺灣的半導體產業鏈稱為「護國群山」呢?
https://waa.tw/7YOTY6
引用資料:
中國數兆元投入晶片研發 基礎不足恐難以為繼
https://waa.tw/iNb4Tw
中國「半導體大躍進」騙補氾濫?海鮮業者也轉行賣晶片
https://waa.tw/NJlAoE
China to Fall Far Short of its "Made-in-China 2025" Goal for IC Devices
https://waa.tw/Xwj2sA
全球晶圓代工市占排名...台積稱冠 聯電躍第三
https://waa.tw/3Slnw3
.
原始圖片來源:pixy
------
#沃草需要你 #定期定額募集中
每月 199 元,留下守護台灣的力量! https://waa.tw/fRm7DF
FB/IG_watchout.tw|TG/YT_WatchoutTW|TW_watchoutTW
貿易總額排名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武漢市簡稱「漢」,別稱江城,中國超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中國中部暨長江中游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譽。武漢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中國三大「內河航運中心」之一,也是中國客運量最大的鐵路樞紐和航空、公路樞紐之一。「黃金水道」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塊區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統稱之為「武漢三鎮」。清中後期至民國,武漢經濟發達,是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國際大都市,繁榮程度位居亞洲前列,被稱為「東方芝加哥」,而武漢也繼承了這一美稱。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發生在這裡,中華民國誕生於此。1927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武漢三鎮合併為京兆區(首都),並將其設為中國的第一個「直轄市」。同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遷到武漢,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也搬到武漢,使其一度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在內遷伊始將武漢定為臨時陪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點城市。1949年以後,武漢轉型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教研發和新興產業發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漢大學生人數已超過100萬,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漢高等院校高達82所,僅次於北京。近年來,武漢經濟大幅增長,被認為是國內「唯一能夠實現製造產業升級換代的城市」和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極少數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術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僅次於深圳等極少數城市,城市創新能力在全國排名第二。
武漢市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漢地區考古發現的歷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1956年,湖北省博物館對東湖之濱的放鷹台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石斧、石錛以及魚叉等新石器時代遺存,經認定屬於屈家嶺文化。武漢最早的傳說是關於大禹曾在此治水成功的故事,至今武漢漢陽江邊的禹功磯上建有禹王廟。在黃陂區發現的距今約3500年前的盤龍城遺址,是迄今中國極少數已發現並保存完整的商朝古城之一,被認為是「武漢城市之根」,也是目前武漢擁有著比北京、西安等更為悠久的建城歷史的考古依據。
1858年清朝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中增闢的11個通商口岸,包括漢口。1861年3月漢口正式開埠。由此,漢口開始了由傳統商業市鎮向近代國際大都市的轉型。此後,漢口先後開闢了英、俄、法、德和日五國租界,40餘個歐美國家在漢設立領事館。外國各路商人先後來漢通商,從此武漢的對外貿易大幅增長,貿易量穩居全國前四,成為全國四大港口之一,其中有40年對外貿易總額占全國外貿總額的10%左右,居全國第二位,呈現出了「駕乎津門,直逼滬上」的態勢。隨著漢口在商貿更趨國際化,大批外商在此興修碼頭,設立銀行,成立公司,極大提升了漢口的國際輻射能力。至清末,外商在漢開辦的經營土洋貨銷售、金融、航運、房地產的洋行劇增。就具體的實業經濟而言,制茶是當時漢口最大的工業,出口占全國6成。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於武昌爆發,革命成功後,起義軍宣布脫離清朝,建立軍政府,成立中華民國,隨後中國各省響應,清朝被推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時代宣告結束,武漢成為改變中國命運的地方,於是每年十月十日的武昌起義紀念日,定為中華民國的國慶節。1912年1月,黎元洪成為臨時總統兼湖北都督。抗日戰爭初期,南京國民政府將武漢作為戰時首都據此抵抗日軍入侵,為國民政府內遷爭取時間。1937年11月,國民政府行政院軍事委員會等部門陸續遷至武漢,蔣中正來到武漢指揮全國抗戰,中國共產黨有關方面力量也陸續來到武漢,國共兩黨在武漢展開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武漢作為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各重要機關的臨時辦公地點,成為中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2019年底發生新型冠狀病毒事件,至2020年1月23日因疫情擴散而宣布 10:00 後實施武漢市建國以來的首次全城封鎖政策;隨後當日相鄰的鄂州市、黃岡市也相繼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