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 廟宇、水道/宜蘭縣三星鄉】原本想去太平山走見晴古道,但前幾天颱風剛過,怕山區天雨路滑,就在員山和三星晃啊晃。在 三星醋窖工坊 VineVinegar 喝完了十八種不同口味的醋後,賊爸自認微醺開著車在三星小鎮繞。只是自覺而已,畢竟喝醋並不會醉,記得別酒後開車喔!
開出市區,前去甘泉寺參拜千手觀音。不知道名有甘泉的廟宇是不是都與觀音信仰有關,與觀音市區信仰中心一樣,都因湧泉而稱甘泉寺。也同樣供奉觀音,不過觀音的有石觀音的傳說,三星的則建於日治中期供奉宜蘭西國三十三所靈場的觀音像,上面寫著「清水寺,第16番」。
這算是三星難得日治時期文物,這尊觀音原本被奉祀在三星水源地,後來才被遷到甘泉寺內。舊稱「叭哩沙」的三星因為靠近泰雅族傳統領域,還有蘭陽溪洪患的問題。移民漢人雖在清代末期就進入平原開墾,聚落卻時有時無。大概只有叭哩沙庄(月眉圍)、天送埤庄(簡天送圍)和八王圍庄(蔡八圍)三個聚落較為明顯,真正的叭哩沙喃,或說三星地區要到日治時期才出現。
然而,三星地區雖開發較晚,卻是日本殖民資本主義能夠揮灑長才的地方。在大正二年(1913年)出兵討伐山區泰雅族,確保開墾穩定後,便開始籌備蘭陽地區第一座水道「三星水道」。引自柑仔坑溪地面水源,透過自然動力留置市區供給街上居民,與叭哩沙支廳辦公室。
因此,蘭陽地區滿特別的一點是靠近山區的三星,因為軍事及開發目的,比早已成為市街的宜蘭、羅東、蘇澳要早有自來水的使用。而水道的建設,雖不說對三星後來的林業、糖業、樟腦業有直接幫助,確實對三星居民的移入是有助益的。畢竟那時三星還有瘟疫呢,三星水道是現在的柑仔坑淨水場,不過進不去也不知道有沒有水道襲產留下來倒是。
對了,想要偷三星的故事,或更認識三星,可以報 還想試試:特遣部隊 的活動!!
#賊在宜蘭縣
#賊偷三星鄉
#賊與水道
#賊與廟宇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宜蘭勁好玩
#有些水道真的很難找啊
#不過還在用就算不錯了
#三星感覺還有很多秘密地點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沙田車公廟又稱大圍車公廟,通常簡稱為車公廟,是香港新界沙田區大圍一座紀念車公的廟宇,為一座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現時向公眾開放的車公廟建築,在1991年開始重建,1994年完成,全部費用達5,000多萬港元。新廟總面積達5,350平方米,比原來的大得多。原有的車公廟(建於17世紀,曾於19世紀重建) 現...
賊與廟宇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沙田車公廟又稱大圍車公廟,通常簡稱為車公廟,是香港新界沙田區大圍一座紀念車公的廟宇,為一座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現時向公眾開放的車公廟建築,在1991年開始重建,1994年完成,全部費用達5,000多萬港元。新廟總面積達5,350平方米,比原來的大得多。原有的車公廟(建於17世紀,曾於19世紀重建) 現位於新建築之後面,並不開放給市民入內參拜。每年農曆年初三,車公廟就會人頭湧湧、香火鼎盛,各男女善信上香朝拜後,多會轉動壇前的銅風車,祈求轉出新一年好運新機。車公誕原為農曆年初二,蓋因年初三是「赤口」,不宜拜年,男女善信於是改於年初三拜車公了,有部分還會於每年農曆3月27日、6月6日和8月16日等到廟祭祀。據華人廟宇委員會指,車公廟每年參拜人數達50萬人次。相傳車公為南宋末年時的一名勇將,籍貫江西南昌五福,因勘平江南之亂有功,被封為大元帥。後來,蒙古大軍犯境,宋軍無力反抗,節節敗退。宋帝昺南下,逃難來港。當時,車公亦在護駕的行列之中,但他在途中不幸病逝。由於他精通醫術,愛民若赤,深受村民尊敬。他逝世後,村民便於西貢蠔涌建車公廟,供奉他祖先三代。大圍車公廟的建立,有兩個不同的傳說,其一與鎮壓瘟疫有關,而另一則與田心村開村的風水有關。明末崇禎年間,新界各地突然疫症流行。當地鄉民研究史書及縣志,發現車大元帥,不特平賊有功,所到之處,疫症亦立刻停止。因此便建廟供奉,以祈疫症停止。沙田村民原先希望請車公到沙田救災,但蠔涌的父老只准沙田村民請車公的孫兒到沙田供奉。另一傳說,昔日田心村創村時,曾聘請風水大師到村勘察,發覺村前有三支河流交匯在此。同時,背後枕山奇突,風水極佳,最適合興建一座廟宇,除有座鎮水口的作用外,並可使該村日後丁財兩旺。因此,村民便集資在該處興建這座廟宇,供奉車大元帥。坊間傳說轉動風車可帶來好運,但轉風車分為順向和逆向-YAHOO網友意見:”真正做法是如果去年是好運的話, 就順時針轉風車表示繼續好落去順落去, 如果去年唔好運ge話就逆時鐘轉風車, 表示逆轉運勢,現符上拜車公方法,拜神拜得好, 都會得神保祐,不過最重要都係行善積福。”
賊與廟宇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http://www.abhk.org/zh/archives/665
富歷史價值的建築物遍佈香港大區小域,有時會隱藏在熙來攘往的市中心,為市民提供休憩、讓我們靜心細賞文化傳承,實在值得市民守護和保育。可惜的是這類都市中的清泉,已隨著香港永不停步的發展洪流一一被取代,很多都面臨推倒重建的命運。
磅巷、磅巷公廁及公共浴室和卜公花園便是其中的代表。
三個地點都位處太平山區內,在本港醫學及社區歷史中別具重要歷史價值。太平山區是一歷史悠久、建滿低層樓房的社區,最初為殖民地時期華人聚居的地方。在18世紀中至末期年間,區內匪賊橫行,直至鄰舍區內設立警營哨站,治安才得以恢復,小區因而命名「太平山」,區內滿佈窄小而高低不平的小山坡,樓房全部依山而建。磅巷原本是放置政府量磅的地方,也是收留流浪牛羊等動物之處。
1894年,香港爆發淋巴腺鼠疫,當時的太平山區因為人口稠密加上衛生條件惡劣而大受影響。整個民區內的房屋最終盡數清拆,其後以格形佈局重建,樓房中間圍繞的,正是香港首個為華人居民而設的公共花園:卜公花園。卜公花園是一寶貴的休憩用地,裡面種有數棵已登記於《古樹名木冊》的老樹。小區與普羅市民的生活緊緊相繫,見證了眾多貧苦大眾在疫症中身亡的血淚史。
磅巷的公共浴室建於1904年,是當時香港唯一一個同時提供男女淋浴設施的公共浴室。浴室毗鄰廣福義祠,該廟宇始建於1856年,不少市民在此供奉先人靈位。在1894年疫症爆發期間,義祠被徵用為收容所,用來安置垂危臨終的貧苦大眾。時至今日,公共浴室仍然發肩負著其最初的公用使命,雖然原有結構已被清拆後重建,但它仍是20世紀初香港公共衛生發展的實證,保留著珍貴的歷史遺跡價值。
磅巷的價值在於它是一條重要的行人通道,連接著太平山區與鄰近建築物,包括東華醫院、廣福義祠和卜公花園。小巷由太平山街起,一直延伸至醫院道,中段為普慶坊,全街以花崗岩石塊或水泥鋪面的石級和梯台組成,只供行人進出。街道中間設有鐵欄,巷中設有排水明渠用以排放雨水。
磅巷沿路可以看見不少有趣的古舊擋土石牆、圍牆和樹牆。這些結構是小城區長期發展的實證,反映了舊時代的建築技巧,也豐富了街景的風貌。磅巷是香港建築史上饒富價值的作品,如獲古跡評級,它將成為本港第四條得到歷史古跡地位的街道。小巷滿載歷史氣息,當中蘊藏太平山區原來由狹小街道、無數石級和梯台組成的證據。雖然不少舊有花崗石塊已由水泥和現代化圍欄取代,磅巷上的石級仍然保留著原來面貌。
磅巷、公共浴室和卜公花園,與香港醫學博物館、東華醫院和廣福義祠一同組成了太平山區不可分割的部份,如獲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物,將可保留整個低密度歷史鄰舍的特點、集體認知和空間特色。此外,這些地點亦警醒著我們,香港衛生醫療系統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疫症肆虐才開展成形,令我們不忘政府與醫護人員在香港首次出現的疫症中如何攜手合作,保護香港市民的健康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