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工作者對「警方濫捕」的嚴正聯署聲明
為虎作倀 可鄙 !鬻寵擅權 可恥!
濫捕成風 公理何在!
打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閉門場合表示「不會出賣警隊」後,警方暴力行為明顯升級,說是有恃無恐亦不為過!從武器裝備到施暴方式,警方的表現不單與「克制」相去甚遠,違反指引的情況更加罄竹難書。
昨晚至今晨(6/8 晚上至7/8 凌晨時分)於深水埗一帶,警方再次盡顯其驚弓之鳥的本色,竟視平常生活/工作用品為攻擊性武器,出動防暴隊濫捕學生、市民之餘,更大放催淚彈,殃及周邊住宅,嚴重擾亂社會安寧。
一般尋常工具,竟成罪證,使得業界工作者惶恐不已。作為專業舞台及表演藝術工作者,黑衣是我等日常衣裝,更是演出時指定的後台人員工作服;鑽鑿剪刀等器具是我等必備謀生工具,更是籌備製作不可或缺的伙伴。若購買「工具」已可視作收藏有攻擊性武器,那麼,我等攜帶工具外出工作,又該當何罪?世道荒謬若此,教我等如何安心!
近日,在被濫捕的市民中,包括了專業舞台工作者及主題公園職業舞蹈員。對此,我們表示深切關注,並承諾盡一切能力為被濫捕的同業提供協助及適切的支援。
我等現聯署強烈譴責警方濫權瀆職的行為,如發現被捕同業在過程中受到任何不人道,甚或違法的對待,我們定必追究到底。
發起團體: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 (召集人)
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
香港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校友會
藝界起動
香港戲劇協會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香港專業戲劇人同盟
2019年8月7日
聯署名單(將不斷更新):
Max Lee / 獨立編舞
冼振東
Yu Siu Kei / Director
Tiffany Wong
Yu Chun Kau
Karina
陸昕/藝術行政
胡境陽/編劇
Julia Mok / Musician, Choreographer, Arts administrator
Mary Lee/ 演員
蘇青鳳
Ho Wai Lok
Shu Ning Presentation unit
Samantha Yeung (Actress)
Ronald Lam
Kiki Cheung actress
Debra CHAN
馬志豪 / 劇場導演
楊秉基 舞台編導
Ray Tsang/ production managment
石偉楠(黑痴)
簡立強
李君衎(劇場人)
龍溥廷/學生
Miu Mok/ Filmmaker
周偉強
Boolu Hui
Hung Ling Sze Stage Manager
程筱筑 / 演員
Leem na
Mo ka man/Set and costume designer
Judy / 舞台劇創作演員
CHAN, Wai Yee
Yuen kin man
程美彤
章佩佩/舞台佈景及服裝設計師
江月屏/道具技術人員
Wu Lui Fung
Doris Tai / Set and Costume designer
Ivy Lam
余星蔚 演員
黃哲希 (演員)
連樂君/劇場愛好者
邵子風 演員
Hui Kwan Wai/ 自由身音樂及藝術工作者
Jamie Wu - Producer
黎宇文 / 影像藝術工作者
Wong Hiu-yee
Chan cho kin/ Applied Drama Facilitator, Psychotherapist
梁承謙 / 劇團總監
彭展鏗/演員
鄭永強
黎玉清
譚安婷Pearlmi / 舞台工作者
Ebona Yeung
李灝泓 舞台劇演員
Michele Chung Theatre Artist
Ip Ka Yan/演員
譚芷翎/ 演員
蕭新泉
繪景員 Simpson Chan
eva for stage
歐珮瑩/舞台工作者、導演、演員
Virginia
HO MING FAI
Charmaine Chan / Stage Management
Angle Kwok
胡麗英/ freelance actress
Ernest Leung
張力行/佈景設計師
Chan hui yan candy
Fanny Wu (業餘後台工作者)
Poon kimyau / Freelancer
邵美君
Kwan Ho Ming / HK Disneyland Production Manager
葉穎君/ 舞台佈景及服裝設計師
陳敏斌/ 戲劇工作者
Tsamchan
蔡玟軒
Wingo Chan - Producer
李足兒/ scenic artist
Tanya Lin
Zoe YIM / Stage Manager
Baochow / Stage & Events Mgt
Maggie Pong
Kwok Wing Hong / Playwright
Adonic Derek Lo
Lau Hon Wah / 製作經理
Laetitia Lee
郭翠怡 劇場工作者
Law maggie
李樂欣/ 舞台監督
何家昌/自由身演員
沈詠淇/ 劇場工作者
Nancy Lee
Karen Chan 演員
Crystal Wong
Leung Chi Chung
陳焯威/劇場導演及燈光設計師
Amy/ stage manager
路懿 舞台劇編劇
何翠雯 藝術行政
Tai Nga Chun
江倩瑩 (戲劇教育工作者)
Joanna
cissy ma
Angela Lam / 舞台工作者
Candy Lau / Production stage management, PR
Lam Pui / Sound Engineer
成博民 影像設計師
羅妙妍 / 藝術行政、獨立創作人
梅卓燕
衞如欣/藝術行政
Yau Man Shing
Kendenly Fung / 自由身藝術工作者
Luther Fung
Sham Chung Tat
Yuen Wai Ying/Drama
L Chan / Theme Park
Joey Kwok
Hamlet Yu
方俊杰/導演
楊溢淙 演員
Ruby Kwan / 戲劇教育
許毅進/戲劇教育工作者
Donna Chu
Willis Wong / 演員 / 戲劇教育
胡詠恩/ 舞者
Hilda Poon
李頊珩/演員及戲劇導師
Miyuki Mak / 劇場工作者
Juk Cheung/ Production Manager
陳振雄
Canny law ( Event Management )
Pearl Chow / 後台工作者
彭珮嵐(演員)
Jo Leung / Dance Artist
戴采倩
Karen Wong
梁景堯 / 演員
葉曉彤 /燈光部
Chan Lik Hang Jacky - STAGE TECH
Wing Wong (藝術行政)
王敏豪/ 劇場導演
Kennie chan/ 戲劇教育工作者
尹偉程 / 演員
鄧冠恒 / 劇場工作者
Lam Wai Yan /Actress
梁家維 劇場工作者
Eva Poon / Technical Direction
Li Tin Wai
余菁華/音樂劇演員
Iris Tang/ Rehearsal Mistress
Fong lai , dance teacher
戴俊笙(表演藝術工作者)
Sang Lam
鄺天恩 / 藝術行政
郭小杰
Pui Yan Kwok / 獨立劇場創作人
Allison
Wan yuk yu
MAK P T / 藝術行政
leung wai king/劇場工作者
cheukyin / lighting design
Connie Lau
Wong Tsz Ching
林川
Ben So(演員)
Anthony Yeung
Elaine / 編劇
Rebecca Po
吳嘉欣/香港演藝學校舞台製作學院學生
Lo kwun yi /Dance teacher
Katherine Leung / 節目製作人員 & 舞台工作者
Bob
胡俊謙 戲劇工作者
羅靜雯 / 劇場工作者
葉志偉/編劇
Wong Suet Ip 演員
Ip chi yan (stage management)
Jessica Yeung / 自由身表演工作者
丁美森 劇場工作者
CK Leubg/業餘舞台工作者
梁芷茵/編舞/老師
蘇榮亮/全衣櫃得黑色衫身上有工具嘅舞台技術員
Ivanhoe Lam Chun-ho / Choreographer
Charlie Lai/ Project Manager
Apple Ng dance teacher
Olivia Tse / Stage Management
張鼎丞/藝術教育工作者
胡海輝/劇場工作者
Doris Yu / 舞台工作者
Fanny Ho, Costume Designer
Kathy Lee (Stage Management)
黃碧琪 舞蹈
阮漢威/舞台工作者
李采妍/劇場行政
Ruth Lo/音響技師
Yau ting fai/ actor
Allen Fung / Lighting designer
Bobo Chan Po Yu / Production Manager
徐偉賢
Malvina Tam
Vicky Wong
張貴娣
蔡忠廉(舞台監督)
Yeung Tsang Yuen(Event/Stage management)
Szeto Wai Yin
Cynthia Lam
Anna Lo / 戲劇工者
利湛求 / Technical Director
Wong Chun Bong
Jessie ip / Event Producer
Mic Wong
Chung Lee Fei/ set designer
Yip Hong Ting
Chio Ho Lun
Leo Siu
梁佩儀
楊家豪 劇場工作者
Venus Ip/ Musical actress and teacher
Simon
張學良/演員及編舞
Ada Cheng / 化妝師
林宏璁
Teresa Kwan / Events production, Sound Designer
Annie Wong
Queenie Wai / 音響
陳秀嫻 / 教職員
Jonathan Wong / Designer
林子揚/音樂
魚旦
彭浩基/劇場技術人員
Becky Wong, 藝術行政
Tam hung man
Candace Tse
盧偉力 香港藝術發展局民選委員
郭麗詩/演員
Steven Law / 自由身演員及戲劇導師
Justyne Li/編舞, 舞者
Lawrence Tang / RSM
Cecelia Cheung / Set & Costume Designer
古卓明/ 製景師
梁曉端/演員及戲劇導師
吳少岳,待業
梁嘉進
Joanne Tsang / 舞台工作者
Vicky Tang
周文鏗/舞台工作者
Carman ho
Mak Shu Wing Theatre Technician
何綺微/自由身劇場工作者
Wong Yee Mun (藝術行政人員/演員)
楊穎欣 set and costume designer
Melody Yuen
Rachel au/舞台監督
陳海恒 / 演員
Yue fung kit, set and costume designer
岑明珠/舞台工作者
馮志佑/演員
周育良 兼職舞台技術人員
Joel Ma / Sound Engineer, Production Manager
Leung Hei Yu 劇團-主辦單位CueReady成員
Frankie Ho / Composer
陳頴業 - 舞者 / 清潔工 / 高達RX-78-2駕駛員
李俊亮 (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及戲劇組主席)
Alice Cheng/ Dance
martin lai / sound designer
薛海暉/劇場工作者
潘浩鵬 演員
Bibi Yiu
Jacob Wan/ Lighting design
張石青 / 舞台工作者
Cho Ka Kei/Choreographer
Tony Lam/演藝畢業生
Phoebe Fung /Actor
Henry Chung
黃少川 現正就演藝方面作進修
Wong on ting /Actress
Ken Tang/ 演藝學生
施淑婷(演員)
Amy Cho / dance teacher
鄭秋文
Lau Pui Yu Lighting Designer
鍾景曈
derek chan stage manager
Chow Wai Chuen
Lauren Ho
李國威
黃宇恒
Lai Chai Ming
曾韋迪/演員、表演導師
徐碩朋/舞台設計師
Isabella Suen / Resident Stage Manager
Ka Chak Lun
Lo Sau han Clarence/ 場地技術人員
Lily So / Wardrobe
Pang Siu Kuen/音樂人
譚智樂 劇場工作者
Jacqueline Li / 藝術教育工作者
Ricky Lau
Seesy Chow
April To 演員/戲劇導師
Ringo Wong, 後台技術人員
Anna Chung 演員/戲劇導師
Jennifer Chiang / 藝術行政
Ivy Wong
鄭頴/ 藝術行政, 沙畫師 及後台工作人員
HA TZE HANG / Stage Management
Yem Yuen, 演員
Leung King Yan
Chan yik kei / actor
滿道 編劇2
黃樹輝/劇場導演
Crystal / Costume
陳秄沁 / 舞台劇演員
張惠婷/舞台監督
So So chan
Bebe Lam
唐曉楓/演員
Wong Wing Yan
Timmy , audio op
Kenny Poon / 戲劇教育工作者
Owen Kwok
Wong Ming Chung
黃秋生 / 演員
Masu Wong / Freelance actor
甄拔濤,劇場編導
kwong yan lok/舞蹈導師,表演者
張珮華 / 劇場監製
Alz Ng
LAW SAU WAI/舞台工作者
Virginia Kam / Lighting Design, Production Manager
郭穎東 演員/導演
王雅文/舞台燈光設計畢業生
Helen Wu, Stage Manager
Johnny Fung
Jarita Wan
Wan Mei Mei
Ho Wing yu / props maker
黃曉初/導演、演員、作曲
譚伊淋
Emily Wu / Drama Tutor
盧可欣
胡景瀧/ 燈光設計
Nicola Cheung Stage management
陳仕文/演員、編劇、導演
蘇勝展
Chow Tsz Ling/Stage Management
Helen Or
楊淑雯 舞台工作者
Ha Yan Pui sound designer
Elsie Sit, stage manager and producer
Winnie Ng /Stage Manager
陳彥聰
Mok sio chong/critics
Kenneth
Lo Chi Kin
Sara Hui/ 大學導師
nancy lam
孫詠君 /佈景及服裝設計師
HO CHING MAN 專業舞台工作者
Kate Mak - stage manager
Fanny cheng
卓靈/填詞人
蕭俊傑/劇場工作者
Leung yin to/ stage lighting specialist
Guthrie Yip
梁永能 / 導演
Kit Chung Man
Benny Mok
Linus Kwok - PRINCIPAL/ARTISTIC DIRECTOR
Wilson Ng
Louisa Yau/ SM
Shasa Sha / 服裝部
陳玉蘭 香港演藝學院高級講師
趙浩然
Do To/ Event Producer
Li Kit man , 另類劇場演員
Tunes Ting / 演員
梁達明/舞台管理
余慧琳/舞台監督
Michael Lee
Liu Albert / 演藝公司行政總監
Eve Lee / Event & Production
Chu Wai Yip
Teby wong/服裝主管
李綻容
李菁菁 (劇場監製及製作經理)
陳湛文
陳文剛(糊塗戲班藝術總監)
馮曉嘉/ 舞蹈導師 舞者
Jessica Shum / Stage Management
Leo Li
Rebecca Cheung
Lam ho wai
Hui Siu Yuk / Theatre Technician
Alex Ho舞台工作者
Tsui Tsz Yee 西九文化區
Winnifred NG / 化妝服裝
韓家宏 舞台工作者
Martin Lau / Technical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鄧安迪
Cecile Lam
Billy Chan Cheuk Wah / Lighting Designer
Chris Cheng
英文瀚 / Artist
Chan Chu Hei
Heidi Ng
Wai Yick Tung/Freelancer
Mazy Li/ theme park entertainment
Mung Kit
Edith So
Noelle/Wardrobe
Ship Ip (戲劇工作者)
Hanz Wong - Venue Operation
Kenneth Cheung
Cheung Hoi Ying , Wardrobe supervisor / costume designer
高翰文
陳皓雲 /演員
Sandy Chan
Simon Leung
Wun chun sze
Joey Chan
eric choi
Cindy Leung / Ballet & Yoga Instructor
孔偉賢/駐場舞台監督/燈光設計
陳柏濤/舞台技術工作員
楊國明 戲劇工作者
KWAN MEI HANG MIRIAM - 舞台工作者
Wong chiu yum / actress and drama teacher
陳小東/編劇,演員
閻韻 / 音樂
Shirlee / 演員
Jessie Young / Actress
張至煒/自由身演員
陸萱凌(舞台管理)
Gary Chan / Video Designer
Rockson CHAN / Freelancer
麥智樂
黎浩然
林董佩雯/ 退休演藝教育工作者
吳家浩/演員
Chan Ping Chiu
李穎蕾
周家輝
Alex Siu / Visual Management
Shandy Leung / Chief Technician
胡浚浩
Athena Yau
Lina Lee / Event Producer
Vanessa Lun / 服裝部
Cecilia Ng/劇場導師及演員
鄧先生/自由身工作者
羅瑞麟 / 燈光設計
Louie Chan
Carvid Ngai / Stage Manager
Kinphen leung / lighting designer
Cheng yee chai/ art administrator
邵偉敏 舞台設計師
Wong Po Yin / Freelance performer
Alfie Leung
梁煜星
盧潔怡(舞台監督)
Kim Lau / freelance
Cheung Ka Man/ Theatre
Donald Chan / Theatre Projects
李凱欣/演員
袁曉敏/演員、行政
Kay/演員
陳裕恆 / 獨立創作人
關逸揚 / 製作總監
Koobe (舞台工作者/藝術教育工作者)
Chung chung
馬振庭 劇場工作者
Alison Law / 演員
蘇文晞
張德賢/劇場工作者
Chong Sai/ Stage Manager
Stephanie Hung
Vicky Cho/ Show Producer
龍文康/編劇
Law Man Wai, Theatre Lighting designer
Hedy Chiu
kwok yi kwan
kenji_lin
謝徵燊 燈光設計
黃詠琴(戲偶工作者)
Janet Wong / Stage & Event Management
李俊良 香港舞台劇工作者
Kwok wai lun
Rocky Wong
Mei Li / 藝術行政
Lok Kan Cheung 劇場工作者
Yeung Wai Lun
蕭沛欣/舞台管理
鄭曉桐 / 演員,戲劇導師
Jo Chui/ Show Lighting Design
鄭佩欣 / 藝術行政
廖淑芬 舞台演員
Wyee Lee/musician
廖展邦/舞者
Wan Lok Lam
Lianna / singing coach and actress
俞若玫,編劇
Edith yeung / Wardrobe
Wing Sze Tsang / Stage Manager
Leung Suet Yin
Anton Chan
Bettina So
彭芷蕙
Yvette Lau
Nancy wong / Audio and Stage
周貞/舞台設計
Wendy Yuen / Stage Manager
黃恩童
Cheung kwan yu
Wan Fung Chan
何敏文 演員,編劇
Lee Yan Ho Jonathan
Chips YEUNG Siu-wo
湯靜恩(劇場經理)
Lai on kei
Henry Fong / 導演
Debbie Kwan
吳穎璋 / 舞台管理
Peggy Ng/音響技師
kitkit sound designer
wayne wong
Carmen Cheng
Karen Leung/Social worker
Lo Wan Ki / pratitioner
Jo Chan/Slasher
劉穎霖 / 舞台管理
Li Sincere /音響設計師
Wong Kwok Kei ,Lighting Designer
HoHo ~ Technical Manager
lee yeuk hei
曾慧筠/舞台工作者
Siuyee Mak / Stage manger
Sien Lee
Lau Tak Kwan / CCDC-ASM
Jimmy Ng
Li Kwan Ho Henry / Freelancer
馮世權
Katy
Sylvia Lau / 編導
阿橋 前台票務
Alice Tang / Technical Manager
Louis Chui
方浩賢 劇場工作者
Cassandra Shum
ABBY LAU
萬啟曦
Raymond Mak (教職員)
Axel Kwok
Carmen Suen / Stage Management
Lawrence Lee
Vince Lau / 劇場工作者
KingMaud Lai / 演員
楊慧嫻
周冠誠
蘇巧珊 / 演員
Hebe Tong
Abby Chan
胡希文/ 演員
林英傑 / 劇場工作者
Frankie Hung.音響設計/混音師
Ling Manlung
Po Ng /舞台設計師
Chiang Tak Chun Dickson
陳錦龍~另劇場
洪節華
徐兆康 導演
彭思瑜/ 主修人類屠宰(aka燈光)學生,現役激光炮(aka追光燈)操作員
Issac keung (lighting)
Jo Ngai. 戲劇
Pooh
花道/音響技術員
Lam Long Fung / Stage Manager
Carmeb Lee
黃穎敏 / 舞台管理
Anthony So
戚俊豪/舞台技術員
呂偉基/老師
Doris Chen
Mon Ning 編舞、舞者、演員
Ling Tse/Performer
Carol lee costume manager
蔡琬安 舞者
Lo Cheuk WIng
Thianika Wong
Chris Lam 演員
Jelly Tse
袁富華 (演員/導演)
陳詩勤/舞台工作者
莫家欣 演員
Poon Chan Leung / 劇場工作者
陳巧欣
孫惠芳 /演員
Stephanie / audio crew
Lo Chi Sun
何翠盈 / 藝術行政人員
鍾秉澍
Sunny Lam
Keo Chan/舞者技術人員
許遠光 業餘劇社社員 退休教師
Toffee Chui
Priscilla Lai / theatre practitioner, drama teacher
Lkk
Edison So(後台人員)
陸穎欣
Tam Wing Lam / Backstage
Bonnie Kuan / performer n producer
Hon Helen
張仲雯
Lam Ching Yan Yanki
Cheung Mee Fu. ASM
Mandy ng
Quinny Wong/freelance dancer
Yeung Hiu Ying /Scenic Art and Props Making
Wong Ching Chun Alan
鄧煒培/燈光設計師
Laina Chan/演員
San Wong
Wong Choi Ling , Carol 舞台劇演員
葉俊霖
Shelagh Poon/Sound Technician
Vicki Leung
Gloria Ngai/ Stage Management
Stephanie Tang / Theme Park Project Manager
San KWONG
Loraine Chan / Event Manager
王耀祖
梁倬榮 / 製作電機師
May Au / lecturer
Fai Chen, Audio Visual Technician
陳健迅 劇場工作者
Cally Yip/ dancer
Bonnie Wong / 舞台工作人員
蘇玉華
Moon wong
葉正行 / 戲劇教育
唐藝婷/劇場行政
Ching Chin Ming
Shih wing yi/ 演員
Chan Chun Ngai / Sound Technician
李煥林(劇場工作者)
Olivia Lau
Esther Lo
Queenie Chan/ Dance teacher
李子建/劇場工作者
Alice Lau
王丹琦
鍾寳儀/燈光設計師
張妙妙/演員
湯時康 普通人
Fung Chin Lung
由美
Vic Chan
daphne
Chu Pui Yan
Judy Lau
Iris Tsang
Foo su yi
ALEX SOO
Kaka
Cathy
Seese Lam
Bonnie leung Admin
Ophelia Chan
Daisy Yu
Parco
Teresa Lo 主婦
HUI KAM PUI / Actor
Cathy Chan / FTM
Fong
陳志嚴
鍾明格
Miss cheung
Chi Chung Yan
Carmen Wong
Carman/Nurse
moon
李惜英 / 劇場工作者
Iris Ho
Mandy Yau / Housewife
Kathy cheung
Utena Sheung
Cheryl Ng
Ng Ling ling
Midco Ng
Miss Mak
lam
Phoebe Chow
Garet LOU
Kathrnyn Lai / SM
Ken Chiu /Air Steward
Carmen Lam
Eddy Lai
Jay leung
Chan Ming Kin / Sound Designer
Michael Hui
Wendy so
Anda
Chan Chun fai
Rain
David Chan
Elle H
Man Yiu Choy / Photographer
Angela
Dopey
Hui Wing Sze Venus
Felix Lam/Designer
Mr. Yip.W.W IT Manager
Sze
Kaman
NG LUT YAU
Pinky shek
Hao Xian Kong
Tse Sau Mui
Joyce Tsang/ Engineer
Joey
Joannie
Letitia Fok, sourcing and procurement
Kary Wong
Li Wickey
rachel
maggie
Hoi ching
Walter Wong
Jane chang
Cheng TC
江子慧
Kathy Wong
Lee Na /文員
JessieYiu
Noel Lung / 迪士尼員工
Alexander Ng/社褔界
Chu man yee / technical officer in civil
Amy Tam/ education
Christy so
Zoe/ tourism
Chu wai ki
Shirley / 社工
Wong pui Ching tutor
Wong man wai/一般打工文職人員
YIP KIN YEE
Samantha Lee
Lam Wing Shan
Ricky
Inga / Banking
Hui Mei Ki
fong yan ting 教育
Yau Ka Wa
Isabella Tam
Eddie Lau
Emily Chiu
Dabera Yu
Nicole
Chan Queenie
Mini
Josephine Choi
Ann So
莊靜儀
鄧潔儀老師
yangchingyi
Alvin CHong, designer
Bell Wan,clinic assistant
Zoe/公務員
Angela Wong
Derek tang
Sharon Lo
Joanne
stan
Lee
P chan
Andy Wong 舞者
Ed
Sharon Yau
Mandy Lau
Gloria
Dalton Kwok
Wong Sze Lam
Daisy Ching (education)
鄭卓思(教師 + 業餘劇團)
Naomi Hui. Sound technician
Tung LongSang
Ip wa yan
梁锦兒
Sulia Chen / 劇場工作者
王文津 舞台劇演員
Ms Ho
Eva Wong - Accountant
Henry Cheung
Becky Yam
Carman Wong Ka Man/teaching tutor
ChoCo Chung/Technician
Max / Pianist & Composer
Lam Yuen Shan/ Lighting Designer
Magic fok
Bryan Leung/音樂及音響技師
李朗軒 劇場藝術工作者
Snow Lo/業餘劇場人
魏漢強/Stage technician
Lee Sum Yu/戲劇學院4年級生
CHAN YEUK SZE
cheung sinman
Catherine C. / Assistant Art Director
張衍彤/演員
Billy Sy / lecturer
湯駿業 風車草劇團行政總監
Wan Fung Chan
Heidi Lam
Tam Hoi Wai / SM
鄧彥邦
Shaw Mei Kwan/ 演員
Ivan Yau/Venue Technician
Chan nga wun /自由舞台工作者
Tiffany Wong/ Audio Technician
Wong Ka Po/攝影工作者,亦需要常穿黑衣服
孫少文 音響設計師
Stellar Chow / Lighting Design
陳明朗/化妝師/教師
(更新於2019年8月13日 下午02:36:54)
請登入以下連結聯署:
https://docs.google.com/…/1FAIpQLSfzac5SWQXukauR3…/viewfor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ChouByeBye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EP17.2 攻略影片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 (巴哈姆特文章) 【情報】EP17.2 「賢者遺跡」主線、支線任務及副本 (含每日/副本的前置及每日任務整理) 作者 : アルソス macchiato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4212&snA=4294...
賢者同盟更新 在 Rudi Leung 廣告風涼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很實用的教材,由徐緣老師傾囊相授。
【藍絲攻略 - 拆解 18 種建制】- 徐緣
(可直接跳看多圖易讀版:https://www.facebook.com/347912661973385/posts/2179701742127792?sfns=mo)
反送中一役,香港犧牲慘重。為抗惡法反警暴,為喚醒社會良知,年青人已行到以死明志的一步。可恨,政權對此視若無睹,建制文宣還變本加厲,指鹿為馬為暴政開脫,妖魔化善良熱血的新生代,洗腦宣傳極盡荒謬,近日聽到的無良之最,是說有人「收錢自殺」。
香港民主抗爭運動在進化,民間自發,推陳出新,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我們要一點一滴取回主導權,除了遊行示威的行動力外 ,在文宣戰上也要全方位開打,同建制鬥搶民心。
作為一個營銷廣告人,我個人力量有限,一對手寫不到太多文宣,思前想後,決定以自己專業所知所學,嘗試整理出一套針對藍絲的宣傳框架,供大眾參考,希望能啟發充滿智慧的民間健筆名嘴,同心合力在大眾媒體以至茶餘飯後的輿論戰上旗開得勝。
要打好文宣戰,先要明白說服別人的重要傳訊原理:「人類只會選擇願意相信的事情相信。」
知名商業顧問 Tom Asacker 的著作《The Business of Belief》,對此原理有精闢描述。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些深層欲望與價值信念,主導我們的行為和判斷。要改變一個人的行動或想法,只講道理不能湊效,重點是改變其「觀感」,藉此更新人腦中的價值信念系統。學者 Daniel Kahneman 和 Antonio Damasio 等人就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研究得出相同結論,人類的「感覺」主導「思考」。感覺指揮著我們的注意力,導引我們反思,在多數情況下,人類在生活中只會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信念。英國心理學家 Richard Gregory 講得清楚:「感官不會直接賦予我們一個世界的畫面;相反地,它們提供證據印證我們對於眼前事物的假設。」我們的感知,成為我們的真實。
建制的文宣重心,正正是側重感覺多於理性,尤好賣弄愛國仇外、恐懼混亂等心理,蒙蔽民眾對時局真像的掌握。中共更擅於以宣傳挑動仇恨,促成人民鬥人民,分裂社會以抗衡反對力量。19 世紀德國詩人 Heinrich Heine 看穿仇恨的威力:「What Christian love cannot do is effected by a common hatred.」建制凝聚人心的宣傳手法,是導引藍絲去憎恨抗爭者。
所以當我們嘗試去說服藍絲時,要避免將仇恨激化,否則正中建制下懷。我們不能對他們咆哮,因為謾罵只會喚起他們熟悉的厭惡感,關閉理性思考,排斥任何道理。在文宣策略的世界,並沒有「鬧醒」這回事,只會有「鬧走」這個建制最高興的結果。
以理服人是一個有點誤導的概念,單單以理,往往服不了人,因為沒有人喜歡承認自己有錯。黃霑生前曾多次推介一本有關說明他人的經典著作,是美國人際關係學大師 Dale Carnegie 於 1936 年出版的《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中譯《人性的弱點》)。這本全球至今被譯成 58 種文字、總銷量近億本的「說服界」聖經,於開首第一章,先提及幾個風靡當時的罪犯故事。
紐約著名連環殺人罪犯「雙槍殺手」Francis Crowley,在被警方圍捕時寫下血書:「Under my coat is a weary heart, but a kind one – one that would do nobody any harm.」到被判死刑一刻,坐在電椅之上,他還是為自己辯護:「That is what I get for defending myself.」黑幫頭目 Al Capone 和 Dutch Schultz,則不約而同強調自己如何為別人帶來快樂,造福人群,可惜被社會誤解。這些講法似曾相識,令我想起李偲嫣何君堯之流,大聲疾呼她們是何等的善良正義。
Dale Carnegie 想帶出的啟示是,連十惡不赦的人也堅持自己沒錯,我們大概不能指望一般人有太強的自省認錯傾向。他更引述心理學家 B.F. Skinner 一個動物實驗結果:因好行為受到獎賞的動物,其學習速度快,持續力也更久;因壞行為而受處罰的動物,則不論速度或持續力都比較差。研究顯示,這個原則用在人身上也有同樣結果。批評不但不會改變事實,反而只有招致憤恨。
說理之關鍵,在於說理時的入手方法與溝通態度。過往藍黃雙方的文宣,好喜歡強調自己如何 KO 對家,或製作懶人包,教人逐點反駁對方論點。這類文宣有助鞏固同路人向心力,強化己方論理水平,在硬碰硬的辯論上不輸口舌,但要達至遊說效果,一步步將尤其是淺藍的建制支持者拉過來我們一方,則需熟習以柔制剛。
藍絲攻略的重心,是將遊說,轉化為「柔」說。
「柔」說的成敗,取決於我們對藍絲潛意識心理的準確掌握,投其所好,順勢慢慢滲透,逐步影響他們的思考,導引他們的行為。就如商業廣告宣傳一樣,要改變消費者選擇,未必能一蹴而就,需以顧客心理分析著手,經多次接觸潛移默化。保持著必須仔細了解藍絲潛意識想法的心態,去組織文宣,開展對話,不單效果更佳,也能在說服過程中,減少社會戾氣。爭取民主自由重要,而修補香港撕裂也刻不容緩。
藍絲光譜極濶,包含我城最精英的一群,以至最弱小的一族。營銷策略思維重視將消費者作細緻劃分,再各自對症下藥。要攻撼藍絲的心,也必要將不同藍絲細拆分類,方能擬定出最窩心的文宣。
宣傳學上的顧客分類有好多種,例如以年齡、收入、地域、習慣等作區分。但考慮到現時政治理念角力的繃緊度,要不著痕跡且有效地說服他人,我認為需要以主導思想與行為模式的核心潛意識著手將藍絲作細分。
廣告鬼才 Kevin Allen 曾撰寫一本有關洞察人性的經典之作《Hidden Agenda》,針對解讀人類潛意識,以調整宣傳推銷手法,正好用作建構藍絲光譜的分析框架。人類的表面行為,背後隱藏著三種潛在驅動密碼:價值導向、希望導向與渴求導向。
價值導向的人以信念先行,無論思想與行為,都受自己的價值體系影響,或會漠視人家的對錯指控,以守護堅信的理念。
希望導向的人眼看著未來,美其名為有抱負,也可以說成有野心。積極面對將來,會大膽行事,為自己作最好打算。
渴求導向的人只擔心當下,其行為建基於補足一直以來對某樣東西的渴望,或恐懼失去已掌握及熟悉的一切。
我以這三個導向為起點,歸納香港社會中的不同建制人士。為此,我主動接觸身邊藍絲朋友及名人,與他們逐個傾計收料,盡量理解其內心世界,亦懇請他們將手機及網上收看到的訊息,都轉發給我,讓我一竅對家陣營所呈現的平衡宇宙。過去幾年,我一直留意著建制網媒的文宣與報導,由於泛民同路朋友眾多,為平衡 Facebook 演算法的自動過濾,唯有將「幫港出聲」、「HKG 報」、「港人港地」這類建制專頁全設定成 See First,讓自己不會錯過它們的每一個誤導歪論或政治化妝手法。除研究對家文宣策略,我也會閱讀大部份留言,逐個按其 Profile,查看是否新戶口五毛,若不是,則看看他們的生活及家庭照,從多角度去代入其思想意識,從而作出合適分類。
歷史永遠在重覆,有了基本劃分後,我意識到要借古鑑今,故特意翻查 1930 – 1945 年的德國史,探索民眾當時支持納綷的理由。其實當年在納粹黨大會中,高舉右臂行納粹禮的狂熱份子,只佔國民少數,大多數平民,或是從納粹上場得到好處,或是因懼怕而沉默地「支持」。我讀了不少歷史及心理學家,剖析各類納綷支持者的心理狀態,發現竟與現時香港藍絲分類出奇吻合,我驚嘆人性的歷史輪迴。
經過多番整理去蕪存菁,配合價值、希望與渴求三個潛意識導向,我總結出 9 大分類,再細化為 18 種建制。我嘗試為每種建制分類,試寫一點遊說攻略,純粹作拋磚引玉,刺激大家思考,我深信香港人的集體智慧,比我高九條街,單單一個連登,已高手如雲。希望我的藍絲潛意識分類,可以對各位文宣創意高手的未來創作,有一點助力。這是我為所愛的香港,所作的一丁點微小的貢獻。
藍絲攻略 - 拆解 18 種建制,以下為大家逐一剖析。
i. 價值導向 - 愛國系
愛國是不少人的核心價值,源於人類自古求存所衍生的心靈歸屬需要,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人皆有愛國側向,只看那個「國」是如何定義。愛國情緒異變為香港社會矛盾,源於黨國難分。共產黨的野蠻與敗行,讓中國黯然失色,黨領導質素低,無遠見與魄力去推動社會文明,是部份國內遊客將失禮輸向世界的究因。上至口頭永遠偉大行動永遠腐敗的國內領導人,下至永遠真性情插隊喧鬧拖喼隨地大小便的低質旅客,合力磨滅年輕一代的愛國心,年青人被迫將心靈歸屬需要安頓在自己熟悉的香港。面對這個自然不過的轉變,政權把精力放於指責而非內省,妖魔化為不愛國、誇張化為港獨,加劇了社會的對峙。
我們必需意識到,愛國是很多藍絲的核心價值,不能一竹篙打成媚共。為利是圖的口頭愛國者充斥,但不應以偏概全質疑真心愛國者的存在。價值導向的人,對一切與其價值相左的言行,都會從潛意識產生排擠及厭惡感。要說服愛國價值導向者,需要巧妙調控文宣角度,故必須將愛國系人士,再細分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愛國思維模式。
1. 盲目愛國型
【盲目愛國型簡介】
--- 口頭禪:「全部都係啲美國佬搞出嚟想整死中國」
--- 禁忌詞:「支那、鄰國、來生不做中國人」
盲目愛國者將國家這個概念視為神明,若我們嘗試抽離一點冷靜看,這類真心膠其實固執得近乎可愛,願意犧牲小我成全國家,他們不介意做順民,認為大家聽聽話話國家才會強大,也天真地深信國家愛子民是定律。愛國入血者明白黨國有別,但對國家強烈的忠與愛自動轉移到統治者身上,是極權 No.1 最愛的一群人。獨裁國家的洗腦教育設計,便是希望倒模出更多盲目愛國者。他們將中國所有問題視而不見,你硬要清楚指出國家的不堪,他們總可以諉過於人,幻想成外國勢力介入所致,你還是據理力爭嗎,他們反過來說你受外國洗腦。
這類人最容易相信陰謀論,因為唯有陰謀論才能解釋到與他們價值相沖的事實。民眾自發捐出的物資,必然是美國佬出錢;藍絲 WhatsApp Group 瘋傳遊行佔領價目表,$600 出場費、$1,000 行前啲、$1,600 向前衝、受傷入院 $10,000 一日、加安家費 $100,000、被判坐監或推過上報,可以申請移民。
建制文宣最喜歡針對這幫人,即使作得就作,他們照信可也,因為內容符合他們潛意識中的價值。德國納粹的邪惡宣傳大師戈培爾 Paul Joseph Goebbels,是善於玩弄盲目愛國者的謊言文宣魔術師。戈培爾曾說過:「如果撒謊,就撒彌天大謊,因為彌天大謊往往具有某種可信的力量。而且,民眾在大謊和小謊之間更容易成為前者的俘虜。因為民眾自己時常在小事情上說小謊,而不好意思編造大謊。他們從來沒有設想編造大的謊言,因而認為別人也不可能厚顏無恥地歪曲事實……極其荒唐的謊言往往能產生效果,甚至在它已經被查明之後。」
這位德國納粹黨宣傳部長深明重複的威力,曾說過「人民大多數比我們想象的要蒙昧得多,所以宣傳的本質就是堅持簡單和重複。」,而他的目標,是強力灌輸愚蠢的群眾接受希特拉乃是正在覺醒中的德國之上帝。早前到北京逛書店,幾間店舖的入口最當眼位置,全放著一大堆歌頌習近平的各類書藉,內容大同小異,我隱約見到戈培爾的陰魂。
【盲目愛國型攻略】
要遊說盲目愛國型人,關鍵是必須表現得比他們更愛國。只要在他們面前說一句中國或中共壞話,自會引發排斥反感,無助說服。
如何扮得更愛國,大家不妨自己發揮創意,例如熟背政治局常委名字與背景至朗朗上口,閒時大聲鬧特朗普,讚讚習主席。若果家人是這類人,可以考慮去淘寶淘幾件印有國旗的 T-Shirt 在家人面前行來行去,慢慢讓他們覺得你是同類人,是進行遊說前的基礎。
A. 對沖陰謀論
在對方覺得雙方思想較為接通下,我們可以反利用陰謀論,去抗衡建制的陰謀論,將現在香港的亂局,歸咎於另一個陰謀,讓盲目愛國者對現有建制派產生質疑。舉一個例子,可以將今天的混亂,講成是中共高層太子黨與江派團派的鬥爭結果。有傳習總曾被暗殺,政敵環伺,貪污集團利益受損,恨不得把習拉下馬,而中國必需要亂,才可責之以管治不力。現在中聯辦經常插手港澳事務,破壞一國兩制,陰謀論地分析,可假想為江派團派控制中聯辦及建制派,硬推反送中等爭議性問題,搞亂香港,刻意為忙於處理貿易戰的習近平添煩添亂。中聯辦上報香港情況到中央也帶有誤導,影響習近平一向英明的判斷,誤信現有管治班子,這幫人的家屬,很多擁有外國護照,故此相當有嫌疑云云。這時要如數家珍地背誦各高官親屬的外國籍,例如林鄭與陳茂波,伴侶與子女皆擁英國籍;鄭若驊、黃錦星與劉江華,伴侶擁加拿大籍。關鍵是將這套陰謀論不停重複,為盲目愛國者帶上這副濾鏡去詮譯社會現象,再強調作為真正愛國者,必須擁護習近平,推倒暗地裡搞亂中國的現今香港建制集團。
在文宣創作上,這套陰謀論述不妨參考大公文匯的社論格式,不一定行高度簡化的長輩圖,要將社會所有亂局,都用以上陰謀框架寫一次,或索性參考建制講成是美國佬陰謀的搞亂香港指控,將主事人由美國換成江派團派,強調是內鬼搞事,但扮成外敵插手,或推演到是串通外國,合謀推翻習總。
B. 恨鐵不成鋼
另一個削弱建制的方法,是不停指控現有建制派,作為愛國代表質素欠佳,有負我們一班真正愛國者的期望。要數建制議員不堪事,其實唔難:開會瞓覺、講錯說話、不熟中國歷史、英文太差太失禮、爆粗鬧林鄭、擁外國籍或大量外國物業等等。總之又是要在盲目愛國者前不停重複,但重點是不能用恥笑態度,而是心痛嘆息,為何沒有人才可以代表我們一班真正愛國之士。到選舉之時,乘機推介選那些中立派獨立人士,分薄建制票源。
順帶一提,過往建制派能抗衡泛民,其中一大原因,是泛民難以協調出選,支持者分散到各候選人,不及建制的集中名單和精細配票。所以我一直覺得有個可行策略,是找泛民新人組成一隊偽建制隊。不需要知名度高,但要樣貌娟好、口齒伶俐。選舉定位清晰,由頭至尾打着一個旗號:「香港,值得擁有一班有質素的建制派。」選舉政綱很容易寫,將民建聯、工聯會、經民聯的政綱炒成一碟,即能上枱。選舉論壇火力全開集中攻擊舊建制派,指控他們辦事不力,讓親中愛國撐政府者蒙羞。有人質疑偽建制隊的人之前曾支持泛民嗎?不用怕,淡淡定回答:「係,我之前親泛民,但覺今是而昨非,就好似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但我心裡面真真正正想仿效嘅偶像,其實係劉江華。」
若果下屆選舉真的有民建聯 B 隊的出現分散建制選票,正好是推介給盲目愛國者的最佳選擇。
2. 實務愛國型
【實務愛國型簡介】
--- 口頭禪:「呢啲係發展過程嘅陣痛,俾啲時間佢地改啦」
--- 禁忌詞:「中國冇得救、你貪錢瀨共」
實務愛國者,好多是社會精英,他們不像盲目愛國者般天真,明白中共管治下的社會問題。我認識的商界領袖中,不少屬這一類,他們有些在大陸搞過生意,坦白說比一般民眾更了解國內政府的腐敗,也更體會不同省份人民的質素。但出於愛國之心,認為需包容這些發展階段的陣痛,給予中國時間與空間去進步。
我們要拉攏這幫人,先不要假設他們是貪錢瀨共,助紂為虐,要好好了解他們的心理。記得最近在中大教書,有位女學生大惑不解地問:「呂志和先生都已經係首富,大把錢,亦肯定係聰明人,點解佢要咁公開撐送中條例,仲要支持直上大會,叫人「唔好講咁多耶穌」?」我的答案是,我不能知道背後內情,但最近因為要幫港台做節目訪問呂先生,細讀了《呂志和傳》,某程度上可以解釋背後心理。呂志和十多歲時本屬小康之家,但日本侵華香港淪陷,徹底破壞了他穩妥的生活。他在最影響人類潛意識的童年階段,見盡日軍的凶殘,滿目屍橫遍野。我在港台節目中問起他的童年,呂生哭著憶述當時的慘況,我覺得那些眼淚不會假。到呂志和中年搞石礦場生意,又遇上英國的商業競爭對手派安 Pioneer,對他多番刁難與羞辱。這些經驗,都特別能刺激愛國之心。而呂生開始發跡時,亦碰上國家改革開放,自己真的有能力出錢出力效報國家,實實在在地看到中國變好變強。
實務愛國者或有呂先生的類似經歷,或自信以其能力,真心能助國家強大。這幫人智慧高,有財有勢,可以是各種政治運動的金主。要說服他們不容易,只能順勢,不能硬碰。
【實務愛國型攻略】
必須強調自己同樣愛國,感謝對方貢獻國家,盛讚其能力與魄力,然後動之以情,說見到中國現在還不夠文明感到傷感,希望加快改革,讓中國揚威國際。
A. 加速改進論
經常分享國內黑暗與腐敗的新聞,以請教賢能的態度,問有什麼方法可以加速改善狀況,或懇請他們以其權位關係,向當權者反映及建言。例如分享王全璋太太與先生的獄中會面故事,請求實務愛國的勢力人士,勸中共像劉霞般把王全璋及家人送走到國外。以親情人情相關的報導入手,作為其愛國瘋狂度的試探,若測試到他們有點人性,思想比較開放開明,可嘗試建議他們支持建制的同時,也暗地裡給溫和的民主力量一點支援,分注投資兩邊政治勢力。說詞是有壓力才有進步,不足以推倒政權的反對聲音有其存在價值,能加快國家的改進速度。對那些管過國內員工的老闆們,可勾起他們如何整治懶惰員工的記憶。
B. 化社會怨氣
對較開明的實務愛國者,也可嘗試化解怨氣的講法。社會動亂,往往源於制度出現問題,怨氣無處宣洩。所以支持泛黃組織,有助提供更多排壓窗口,在較穩定的社會環境下,國家才能發展起來。中國要強大,始終要靠年輕的新一代,要用他們啱聽的實務角度去分析,中共不能鬥倒所有年青人,只能改變機制,容納年青人,化解其怨氣,若果我們能夠俾時間空間共產黨,其實更應俾時間空間我們的未來一代。最後記得笠個大高帽,說只有實務愛國者,才有能力推動制度的轉變。
ii. 價值導向 – 公僕系
另一藍絲大陣營,是公僕系統。他們本身職業已是建制的一部份,由入職開始已受一套共同價值影響,潛意識上連結自身與政府及當權者,不自覺地站在反抗者的對立面思考。
3. 職位洗腦型
【職位洗腦型簡介】
--- 口頭禪:「我唔識政治,但我對得住自己嘅專業。」
--- 禁忌詞:「奴才、走狗」
要統戰公務員,先要客觀地了解其心理狀態。不要將所有公僕視為失卻良心的走狗,因為人類心理比想像中脆弱而往往身不由己。
美國心理學家Philip Zimbardo於2007年所寫的《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或許是雙方理解的起點。書中講述七十年代於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實驗,當中找來24名心地善良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分飾獄警與囚犯,模擬兩周的監獄生活。開初大家還抱持玩耍心態,但慢慢獄警變得越來越入戲,心理上把囚犯學生視為罪人而虐待他們,這樣做激起囚犯反抗,換來獄警更加投入的惡性循環,最後導致局面失控,實驗提早完結。獄警學生的失常,被視為出於穿上制服及太陽眼鏡後產生的權威感,加上整個模擬環境的真實性,以及囚犯學生的激烈反抗,讓他們心態產生異變,淪為莽顧人命的壞人。路西法效應所帶出的核心思想是,好人突然變壞,很大程度上源於環境及制度的安排及轉變。香港警員部分前線濫暴,是不爭的事實,必需追究到底,但大家不要忘記,真正的問題,始終源於林鄭的管治安排。
公僕支持建制的潛在心理,同樣適用於專業人士。史學家曾研究二戰期間納綷集中營中的醫生,從他們的日記了解願意為極權效力的心理狀態。結果發現他們並非喪心病狂,而是正常不過,單純地認為應該做好作為醫生的本份,符合社會對醫生的期望,沒有多思考良心良知的問題。
【職位洗腦型攻略】
認同他們的專業,是雙方溝通的基礎,那怕你心裡覺得他們不專業。藍絲攻略的成敗,不在於要嗌贏一場交、羞辱一個人,而是盡可能將多一個人拉向反抗一方。遊說別人前,先要控制自己情緒,要智取必先要冷靜,不用作無謂堅持,最緊要目標為本。
我有位朋友曾參加 16 年旺角魚蛋革命,混亂中被警察粗言盤問,這位朋友曾當過蘋果記者,銀包中還有張記者証,人急智生,把記者証拿出來快快揚了一下,然後話:「我係東方記者,我企喺你地嗰邊嘅。」朋友憶述,警察九秒九變面,態度極為友善,還教他去那個位置拍攝,最為安全,然後禮貌送他走。要打文宣戰,也要參考這種能屈能伸的攻心彈性。
「同情與離間」
公僕也是打工仔,守護專業背後,面對著你與我都經歷過的工作辛酸。他們其實知道是上層離地,下層才受苦,但面對抗爭者的指罵,心理不平衡,心靈上需要與同事圍爐取暖。看著眼前不懷善意的面孔,平時討厭的上司,頓時變得親切。
針對職位洗腦型的文宣之一,是善用同情與離間,同情前線工作的辛酸,離間上司與下屬的信任,將面對黃絲的冤屈,連繫到高層的管理失當。溫提前線警員身水身汗在街上受靶時,高層總是在冷氣間看電視。我有位警察朋友私下告訴我,警隊內部對盧偉聰和警察出身的李家超印象不好,兩位都背負為求升職上位,致下屬利益於不顧的惡名,與深受同袍歡迎的前一哥曾偉雄冇得比。這為離間式文宣,提供了很好的傳播基礎。
離間,是歷史上文宣心理戰的常用技巧。18 紀的美國革命,美軍會將寫著離間訊息的宣傳單張,包著石頭掉到英軍之中,對當時離鄉別井越洋打杖的德意志籍黑森僱傭兵,效果奇佳,引發大型逃兵潮。一次大戰期間,英軍進化到將單張以氣球投到敵陣德軍。這類文宣重視易地而處,捉對家心理,文宣格式用字,都要考慮對方能否理解。翻查文獻,不難找到其時的氣球文宣,有些用德國哥德字體寫成,當中有一張引述普魯士英雄 Frederick the Great 的名句:「士兵若懂得思考,我的軍隊便會消失。」文宣內容不外乎削弱敵軍的戰鬥意志,更常挑動敵人對其政府誠信與參戰目的提出質疑,從而打擊士氣。
多跟公務員傾計,了解他們平日工作之苦和與高層的各類矛盾,熟習他們的行內用語,對寫離間文宣大有幫助。
iii. 希望導向 - 利慾系
建制中人固然有利慾薰心者,希望籍著靠攏政府為自己開展錢途無量的未來。或許你會覺得他們因利忘義,但學子華神話齋,他們只是搵食至上,當中不少人懶得扮偽君子,明刀明槍做真小人。
4. 食大茶飯型
【食大茶飯型簡介】
--- 口頭禪:「大灣區、一帶一路商機無限。」
--- 禁忌詞:「擦鞋仔、菠蘿雞、因利忘義」
食大茶飯型人親建制,不求小恩小惠。就算不能發大達,最基本都要靠此搵到穩定收入,當一份正職去經營。我有位生意朋友,平時不理政治,除懂得搵錢外常識貧乏。有次食飯他跟我談起,自己在積極撈個政協來做,因為政協是一個自己友俱樂部,除了對國家政策收風比人早有利投資外,分分鐘傾到圈地發展權,空手套白狼發個大財。也有些非生意人屬這一類,成為維穩費大餅的噬食者,打著正義旗號,組織串聯保皇活動。
【食大茶飯型攻略】
想食大茶飯的人眾多,但食得到大茶飯的卻佔少數。尤其若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利慾系支持者利益至上,可能是變面最快的一群。
A. 棄卒者同盟
要拉攏食大茶飯型人,可從扮學著手,向對方虛心請教,說自己也想黐建制搵食。在求教過程中,有意無意點出投靠而收不到利益的風險,引發對方覺得自己其實是棄卒的感覺,飲茶灌水卡拉 OK 有份,但實際大茶飯永遠被排在外。利慾系人,最討厭被騙被利用,我們重複透過每次求教,作為他們有機會被搵笨的提醒。即使這樣做不能令他們倒戈,也可以借機打探一些建制利益集團盤根錯節的關係,成為未來選舉戰時的黑材料。
B. 越亂越維穩
對抱有打工搵食心態的親建制工兵,可以跟他們分析,暗地裡票投泛民,方能利益最大化。因為阿爺為令建制力量能夠抗衡,才有機會增加維穩預算。反之若建制擁有絕對控制權,國家就不需要你,令你變相失業。這套「食窮民建聯」的說法一點也不新,但橋唔怕舊最緊要受。謹記第三帝國宣傳大師戈培爾的法則:「宣傳的基本原則就是不斷重複有效論點。」
5. 土豪惡霸型
【土豪惡霸型簡介】
--- 口頭禪:「我地呢啲人,其實先最愛國。」
--- 禁忌詞:「所有鬧佢地嘅詞」
另一利慾系群體,是鄉紳與黑幫。新界鄉紳重利,與政府關係可謂完全建基於利益之上。一旦傾唔掂利益,可以搖身一變走在抗爭最前線。至於黑社會,歷史上不少國家的黑幫跟建制關係千絲萬縷,香港政府經常否認與黑社會有任何關係,但明眼人也看得出建制背後的黑勢力身影。台灣於兩蔣年間,國民黨政府就與港臺黑道及泰緬金三角毒梟頻密往來,借竹聯幫暗殺政治異己,促成江南案。
2015 年是日本黑道組織「山口組」成立100年,《經濟學人》特別撰寫了一篇名為「Why the yakuza(黑道) are not illegal」的文章,指出日本黑道源於江戶年代,由小販賭徒演變成今天的犯罪集團,多方介入經濟活動,與政治人物關係密切,曾在戰後幫助執政自民黨破壞工會組織及左派人士的示威活動。這些行為,從雨傘運動至今,好像似曾相識。
【土豪惡霸型攻略】
遊說這群人帶有一定危險性,不建議強行文宣傳播。若屬他們一族的親友,想盡力影響他們,可嘗試參考「食大茶飯型攻略」的散播棄卒懷疑論,利益分不勻永遠是利慾系與建制關係的死門。
iv. 希望導向 - 權慾系
有人愛錢,但有人更愛權,所以永遠附於建制之中,伺機上位攞威奪權。紐約 Vassar College 的心理學教授 Dara Greenwood,曾研究人類好權慾之理由, 總結出背後三種心態:1) 希望成名而被社會認可 2) 希望過精英名流的奢華生活 3) 希望能幫助他人。
表面權迷心竅的,不一定壞人,有可能是自視極高,覺得自己有能力改變社會,造福人群。要說服權慾系人士,要特別處理他們過度的自尊心。
6. 要威要面型
【要威要面型簡介】
--- 口頭禪:「我希望能夠貢獻到個社會。」
--- 禁忌詞:「無能、冇腦」
要威要面的愛權者,不乏社會中嘅藍血精英,不容易被他人說服,但也有相對較弱一群,可以是我們下手的對象。社會心理學家 David Dunning 和 Justin Kruger 曾提出一種有趣的認知偏差,叫達克效應 Dunning – Kruger effect,指越是平庸,越有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缺乏自知之明以為比別人更優秀。權慾系人自信滿滿,當中不少是高估自己的庸才。
【要威要面型攻略】
特別要面自大的人,其實最好對付。關鍵是捧他們上天,呼應其內心深處高人一等的潛意識。
A. 吹捧上神枱
由於要威要面型極度自信,或會覺得其他建制派難望其項背。攻略應以此為重心,遊說他們站出來挑戰現任建制揸旗人,籍以促成鬼打鬼內鬥,分化分薄建制力量。激讚他們永遠受落,將其轉化為敵人的敵人,便是我方朋友。
B. 敗將轉悍將
權鬥總有敗方,意興闌珊的權慾系重面子人士,絕對是首要遊說對象。不妨拉攏他們到泛民一方,大力給予掌聲與鼓勵,高舉他們為泛民智囊,揭露建制暗黑內情,鬥倒建制話事人以報權鬥一敗之仇。Dream Bear 由梁振英頭號粉絲,化為反梁第一猛將,便是箇中表表者。
v. 渴求導向 – 穩定系
藍絲當中,我認為渴求穩定的佔大多數。對比希望導向的人,他們沒有太大野心,但求可掌控自己的生活,不想失去已擁有的一切。要遊說求穩心態者,必需正視他們內心的恐懼。
7. 悶聲發財型
【悶聲發財型簡介】
--- 口頭禪:「我只係想搵錢,唔方便作政治表態。」
--- 禁忌詞:「龜縮、無膽匪類、錢迷心竅」
悶聲發財泛指沉默的生意人與專業人士,他們或有政治立場,但不想表態及參與其中,但求自保可以專心搵錢。對比食大茶飯型,這幫人沒野心附從權威,只望社會安定,因為不穩的商業環境,對投資和就業均有影響。
【悶聲發財型攻略】
這班沉默的搵食者,心理上遊走黃藍之間,當中不乏善良之士,但礙於搵食忍辱負重,情願息事寧人。處理悶聲發財型的文宣,要考慮這矛盾的心態,絕不能予於怪責,應尊重別人不表態的權利與自由,也應釋出多一點同情,尤其是有家庭經濟壓力的一群。
A. 追求真穩定
悶聲發財型人渴求穩定,文宣角度可以集中討論何為穩定。以反送中事件為例,若泛民有足夠否決票,在議會中能抵擋建制派,根本不會發展致今天的亂局。我們要重複論述到他們入腦,在制度上容讓正反民意得到充分反映,才是最穩定的狀態。
B. 贖罪式投票
到選舉戰時,這班自我噤聲的實務主義者,是不錯的拉票對象。文宣上可鼓勵他們在不記名無風險的投票一刻,做返真正的自己,也可暗地裡捐錢支持泛民,作為平日不方便走在前線仗義執言的救贖。一些召喚良知的金句,在這時會派上用場,例如愛恩斯坦的「The world will not be destroyed by those who do evil, but by those who watch them without doing anything.」,或馬丁路德金的「History will have to record that the greatest tragedy of this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was not the strident clamor of the bad people, but the appalling silence of the good people.」
8. 一家平安型
【一家平安型簡介】
--- 口頭禪:「咪搞咁多嘢,最緊要一家齊齊整整。」
--- 禁忌詞:「自私、唔想做你個仔 / 女」
一家平安型或會口頭愛國,但核心潛意識以家庭為重。對政治或冷感或熟悉,但真正關心的是家庭和睦,子女平平安安,不希望屋企為政見爭吵。這類型人多為特別顧家且愛錫子女的父母,建制派經常於地區舉辦給基層的小童青年興趣班,便是針對屬此類別著重子女培育的婦女。
【一家平安型攻略】
A. 引發同理心
多跟一家平安型的父母,分享國內新聞,尤其是中共治下濫權,導致家破人亡的故事。趙連海結石寶寶的抗爭運動,是很好的政治啟蒙題材;維權律師王全璋的妻離子散,正中一家平安型人的內心恐懼。不要急於一時,遊說老人家特別需要耐性,緊記相信重複的力量。同時,也關注父母的新聞來源,若財政許可幫他們在家安裝有線或 Now 電視,陪他們一齊觀看,慢慢讓他們習慣全新的新聞接收渠道。
另外,我想特別強調手寫文字的威力。父母與子女談政治,很容易吵架收場,因為談不到一會兒,你可能便會因父母的愚昧無知而動怒,而即使少少的情緒波動,也會觸及一家平安型人的恐懼按鈕,因而再聽不入耳。故此,以文字與父母溝通,是不錯的選擇,可以讓他們以平和的心情與自己的節奏,慢慢消化內容。而手寫字更可傳遞人情溫度,變相是一種無聲的家人情感交流,正正滿足這類型人的心靈需要。
B. 親身初體驗
不妨找個機會,讓父母親身體會一下最和平的遊行。人永遠對未知感到恐懼,聽到子女說要抗爭,加上看到濃縮了最激烈畫面的新聞報導,擔心是人之常情。可以誘導父母到遊行路線上的餐廳食飯,給他們看看香港和理非遊行的秩序,或可減輕父母的憂慮。
連儂牆也很值得帶一家平安型的父母參觀,渴求穩定的人潛意識希望站在社會大眾一方,不求鶴立雞群,只想合乎社會期望地低調過好日子。十八區遍地開花的連儂牆,讓父母看到每個卑微而弱小的心聲,群聚為一個壯觀的畫面,在潛意識中種下這才是大眾共識的認知。
9. 蛇齋餅粽型
【蛇齋餅粽型簡介】
--- 口頭禪:「有著數點解唔攞?」
--- 禁忌詞:「貪心、冇良知」
建制以小恩小惠、提供娛樂籠絡人心,不是新鮮事。極權統治最喜歡以蛇齋餅粽麻醉人心,德國納綷自 1933 年起,參考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黨的「Opera Nazionale Dopolavoro (國家康樂俱樂部)」,成立優閒康樂組織 Kraft durch Freude (KdF),意譯為「力量來自歡樂」,定期為民眾舉辦音樂會、西洋棋比賽、以至體操、游泳、縫紉等各類課程,亦興建大型遊輪和度假村,讓基層感受一下中產優質生活。最著數的計劃,是實行 KdF-Wagen 經濟型汽車計劃生產,希望為民眾提供廉價汽車,可惜因戰爭期間資源缺乏令計劃擱置,但卻成為了未來 Volkswagen Beetle 的前身。
基層貪小便宜,是人之常情。這些貪念不是什麼大野心,說到底也不過是尋求生活中的一點安穩與調劑。
【蛇齋餅粽型攻略】
要遊說蛇齋餅粽型人,先要自己接受蛇齋餅粽。
食窮建制,票投泛民,是蛇齋餅粽愛好者的最大利益策略。要解釋不難,建制選舉若失利,必需投放更好資源吸納新支持者。用手機優惠作比喻,新客轉台優惠往往好過現有客戶,長者應該一聽即明。若貪小便宜的是閣下父母,可考慮一同參與建制活動,一邊攞盡優惠,一邊從旁解毒。
10. 反暴求穩型
【反暴求穩型簡介】
--- 口頭禪:「我唔理有乜嘢崇高理想,總之暴力就係唔啱。」
--- 禁忌詞:「大驚小怪、怕事」
反暴求穩型渴求現狀不變,極怕社會出現暴力與混亂,凡事偏向息事寧人,連和理非的遊行,也會對他們造成困擾。反暴求穩型的心態,可以用公平世界謬誤 (Just World Fallacy) 來解釋,這個由美國心理學家Melvin Lerner 提出的認知偏誤,講及一些人相信世界永遠是公平公正,必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模式運行,若有人遭到不幸,必因他做了壞事。這是那些指責受害人思維的背後邏輯,例如指控被強姦者,是穿得暴露惹人犯罪等等;美國有些女長者也譴責 MeToo 運動,明明是幫女性發聲也不喜歡,因為她們涯過了被男性欺壓的年代,反過來覺得時下女性脆弱。
犯公平世界謬誤者,對一切抗爭抱懷疑態度,認為社會並無問題,自己生活如常,覺得示威人士只是發泄生活不滿的失敗者,希望獲取平日得不到的注意。在想像中的公平世界,他們透過努力得到應有成果,值得過安穩的生活。這是否與陳健波的收成期說法有點相似?
建制文宣集中發佈示威者的暴力畫面,正是針對這班人的潛意識恐懼。妖魔化對手是文宣常用之法,二戰時期最出名的海報之一,是德軍抺黑邱吉爾的「WANTED FOR INCITEMENT TO MURDER: WINSTON S. CHURCHILL」,海報中邱吉爾手揸 Thompson Sub-Machine Gun,文案把他寫成是將平民婦孺捲入戰爭的黑幫,將受海牙公约制裁懲處。實情那張揸槍相片,是首相巡視英國城市 Hartlepool 的海岸防衛軍時所拍攝。
反暴求穩型人有時未必對時局跟得太貼,看到暴力生亂畫面已立即跳掣,沒了解事件因果的耐性,不想搞清亂局出現成因。B哥哥鍾鎮濤參加撐警集會話年輕人九唔搭八,俾人鬧到七彩,但重點其實是「九唔搭八」之後的那一句:「我聽唔明」。
【反暴求穩型攻略】
A. 極端和理非
不要與反暴求穩型人辯論示威中有否暴力,因為這樣有違他們手邊的「証據」,只會將雙方互信撕毀。之前在稅務大樓外的極端和理非「唔好意思」行動,或是遊說的起點。有傳媒訪問發起行動的陳先生,他解釋其做法是「完全唔可以駁,唔可以嬲,不停道歉」,最後成功令一個擺明來挑機鬧了十分鐘的阿嬸溶化,由開始的怒罵變為臨走前向學生伸出友誼之手。這個行動固然挑戰人類情商極限,未必個個能模仿,但背後原理好值得參考。對付反暴求穩型人,要讓他意識到有極端冷靜而溫文有禮的黃絲存在。
B. 制度防暴力
真正的社會穩定,源於完善的政治機制,讓民意透過選票得到反映,而不用訴諸暴力來表達。極端和理非道歉的以退為進,有助遊說對方在選舉時投泛民,並支持泛民推動制度的改變。
11. 被揸痛腳型
【被揸痛腳型簡介】
--- 口頭禪:「冇呢回事。我唔知你講乜。」
--- 禁忌詞:「媚共、燒壞咗個腦」
被中共揸著痛腳的人,無奈站在建制一方。有些被威脅而從泛民轉軚成藍絲的,往往成為建制輿論戰的領頭代言人,話說得比本來的建制派還要盡,這是明顯的認知失調所致,意指當人同時面對兩種矛盾想法,例如自己真正所想和被迫對外所說相違,內心會感到不適和緊張,潛意識會為舒緩內在不安而改變自身想法,將被迫的行為高調地合理化,藉以消除心理衝突,恢復調和一致的心態。這個理論由社會心理學家 Leon Festinger 提出,他在《When Prophecy Fails》一書中分享對末日教派的有趣觀察,信徒被洗腦認為末日將臨,世界快被外星人毀滅,然而預言日期過後,世界仍完好無缺。大多數教徒自欺欺人,想出帶點搞笑的合理化說法,認為是因為他們所作的奉獻,讓外星人最終決定共享地球,藉以化解信仰與真相對立的失調問題。
每次聽到那些突然轉軚的前泛民人士,振振有詞地為建制辯護,我就想起那些末日教徒。
【被揸痛腳型攻略】
被揸痛腳者要用歪理去緩解內心衝突,其實有苦自己知。這些人慘被脅迫,難以遊說,我們不用對他們的說話太認真,指罵得越厲害,他們內心越痛苦,認知失調作用下,行為思想只會更加建制,越靠向藍絲換回掌聲來平衡心理。既然大家也是中共魔爪下的受害者,不妨予以一點同情,或許有朝一日解除威脅,他們會站回我們一方。
vi. 渴求導向 – 認同系
渴求認同系的藍絲,沒有太清晰的政治論述基礎,對時局細節一知半解,選擇親建制,只為維繫一個相熟的朋友圈,或取得身邊人的認同。
12. 維繫朋友型
【維繫朋友型簡介】
--- 口頭禪:「阿陳太張太都係咁講。」
--- 禁忌詞:「豬朋狗友、老屎忽」
各地同鄉會作為建制票倉,有一定比例關乎維繫朋友型心理。這類人朋友大過天,不想被排斥,友儕間十八樓 C 座式的討論互相影響互相洗腦。對朋友言論的信任,比家人及傳媒更高。他們有時或對某些觀點生疑,但礙於情面偏向跟大隊,不想得失過往同聲同氣的朋友。
【維繫朋友型攻略】
切忌痛罵他們朋友,質疑其友智商,因為維繫朋友型人視朋友圈為自我的延伸,你鬧其朋友蠢,等於兜口兜面話他們蠢。作為維繫朋友型人的子女,也不要站在其友的對立面,問他們信朋友還是信子女,這只會觸發潛意識的反感,把他們推向朋友那邊尋求安慰。
要遊說維繫朋友型人,由陪伴開始,讓他們多感受家的溫暖。關鍵是搵機會滲透其朋友圈,最好加入其 Whatsapp 或 WeChat 群組,充分了解他們正在接收或傳播什麼資訊,偶爾滲入對應的事實報導來平衡。
這些朋友群組內很多時都有一個小意見領袖,嘗試分析這位小領袖屬 18 種建制中的那一類,再配以相關文宣對應。
13. 重拾信心型
【重拾信心型簡介】
--- 口頭禪:「我 XXX 從來都係咁愛國!打倒港獨暴徒!」
--- 禁忌詞:「儍仔、廢柴」
有種藍絲,是一般世俗眼中的失敗者,或因能力問題,或因精神異常,得不到社會認同,甚或被世人取笑,以至行事乖張,極度渴求注意及讚賞。我認識的建制中人告訴我,他們蠻歡迎這類缺乏自信的弱者,給他一點肯定,讓他上台發表幾句叫叫口號,台下大聲叫好,已能令他們洗腦般忠誠。其實想深一層也感可悲,這類人特別容易被建制慫恿去做爛頭卒,但他們被利用而不自知,還抱著興奮激動的心情,覺得找到了心靈寄托,人生終於站對在「正義」一邊。
【重拾信心型攻略】
我對這類人一直帶點同情,尤其那些成為被取笑的網紅,我對他們認真的傳媒訪問特別感興趣,撇取那些嘩眾取寵的瘋言瘋語,幾個同類網紅,根源問題都來自家庭:孩童時代被父親毒打、見到媽媽被虐留下心理陰影、被親戚取笑為弱智,這些不幸經歷,形塑出不被社會大眾接納的成年後行事模式。
要遊說重拾信心型人,需要社工上身,以關懷作第一步。若果他們是年輕人,我相信他們內心最渴望的,始終是得到同齡朋友的認同,而非一班老餅的掌聲。他們心靈其實很脆弱,只要感到對方說話時帶點輕視,很大機會觸發其自我保護機制。循循善誘,由鼓勵他們 follow 非建制傳媒開始,了解大多數年青人的想法,讓他們思想重回正軌。
vii. 渴求導向 – 關懷系
人類是情感動物,物質以外,極需要情感交流。一部份藍絲,其實渴求關懷,而由於建制資源較充足,可以動員更多人手,做深耕細作的地區工作,衍生更多人與人的接觸,對統戰渴求關懷者有較大優勢。
14. 大陸移民型
【大陸移民型簡介】
--- 口頭禪:「我地都係香港人。」
--- 禁忌詞:「蝗蟲、死返大陸」
大陸新移民,包括持單程證來港人士、非本地畢業生留港人士、和經輸入內地專才計劃來港人士。這班人是專制政權集中收編的目標社群,根據香港政治學者黃鶴回、馬嶽及林蔚文2018 年於《東亞研究期刊》發表的研究文章《IMMIGRANTS AS VOTERS IN ELECTORAL AUTOCRACIES: THE CASE OF MAINLAND CHINESE IMMIGRANTS IN HONG KONG》,中聯辦重視與新移民的連結,2010年成立的新家園協會、與各個同鄉會及其他親北京組織合作,向新移民提供各類活動並保持聯繫,成為選舉時的強力動員機器。論文解釋,新移民本身有「自我選擇(self-selection)」效應,他們選擇來港,本身就是覺得來港後生活得到改善。而由於大部份新移民原居住地較香港落後,居港後自然感到生活水平上升,在此基礎下,他們往往對政治現狀寬容一些,並對專制政權有較大支持。結果是,相較香港本地人支持泛民高佔六成,新移民中只有四成票投泛民。從這趨勢看,政府當然不願減少單程証人數,試想像若新移民投泛民比例比本地人更高,政府應該有誘因馬上檢討新移民政策。
【大陸移民型攻略】
據香港統計處數據,現時持單程證來港人士,約佔香港人口一成,以 40 – 59 歲女士居多,80% 左右教育程度只達中小學,甚或從未接受教育,60% 沒有工作。在香港近十年的政治氣氛下,我相信這批新移民融入社區或多或少會遇到一點困難或歧視。而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在2016年 7 - 9 月訪問 300 多名新移民的調查發現,89.9% 受訪者無論有沒有親身受過歧視,都認為香港存在歧視新移民的情況,比 2014 年高約 5%。建制就是看中這點,積極收編新移民。親中共團體資源巨大,向新移民派發物質福利這環節上,泛民難以匹敵,但黃絲或可從人情溫度上入手。
《東亞研究期刊》研究文章中,提到新移民沒有參與民主運動的經驗,自然對反對派處境缺乏同理心。加上焦點放在改善物質生活,對非物質如人權、民主、自由等追求放得較次要。
要遊說持單程證來港人士,未必能訴之於理想與價值的追逐,亦切忌指控他們沒有良心,或來港爭奪資源云云。人心肉造,我想他們現階段在物質以外,更渴求香港本地人的關懷,希望感到被接納。我們錢不夠建制多,但若每一個泛民都有意識統戰新移民,在人力上我們未必會輸。
《香港 01》在 17 年做了個回歸廿年系列報導,其中一篇叫「從「新移民」變「真.香港人」 助基層爭普選」,講一位支持泛民的社工新移民吳惠娥(Joanne)的故事,文中她有這樣的呼籲:「新移民係一張白紙,你俾咩佢,佢就係咩嘢,你唔接納佢哋,佢哋就畀民建聯吸納,如果你哋接納佢哋,佢哋就企喺你哋嗰邊……社會愈排斥佢哋,佢哋就難受到政治啟蒙,所以佢哋會反佔中,因為佢哋怕亂。」
當我們從接納中取得信任後,一個可以嘗試的說詞是,既然他們來了香港,大家就坐同一條船,邏輯上若新移民數字下降,在資源上的競爭便沒那麼激烈。而越多新移民票投泛民,政府發覺對管治並無著數,才會重整移民政策。
至於非本地畢業生留港人士的遊說,我想起兩年前中大校園「香港獨立」橫額風波中,中大女講師黎明的一篇專訪。當時本地與來港生爆發激烈衝突,雙方互相指罵。黎明以一個愛國愛黨小粉紅過來人的身分,剖析內地生激動背後的心理狀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是內地生在香港未有身份認同,始終感到自己是外人,當本地生痛罵中國時,內地生潛意識對號入座,覺得對方所罵的是自己。非本地畢業生有學歷,我們不應該帶有色眼鏡,把內地生看成有待香港文明開化的野人。我在中大教學的經驗是,班中的內地生都思想開放,若給予正確資訊,都會認真學習與反思。這班人,不正是最有潛質成為未來泛民支持者嗎?
而經輸入內地專才計劃來港人士,則可能是實務愛國型、食大茶飯型、或悶聲發財型,要逐一溝通判斷,才能擬定適切文宣。
15. 孤獨老人型
【孤獨老人型簡介】
--- 口頭禪:「你幾時嚟睇吓我?」
--- 禁忌詞:「你好煩、唔得閒睇你」
香港人口老化,孤獨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曾聽過一位建制朋友分析,老人家被成功統戰為藍絲,最強利器並非蛇齋餅粽,而是建制同工的噓寒問暖。很多人以為掌心雷長者沒有思想,但我相信有部份是有意識的投桃報李,將陪伴轉化為選票。
【孤獨老人型攻略】
孤獨老人型攻略,就是做你本來應該做的孝子賢孫。奧巴馬在 2008 年總統大選中,有個最強選舉工程,叫「The Great Schlep」。Schlep是猶太語,指拖動一個人。奧巴馬團隊明白,歷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佛羅里達州(Florida)是最關鍵的一個州分。而要在佛羅里達州勝出,得到州內眾多年長猶太人的支持,至為重要。為了達此目的,奧巴馬找來美國喜劇演員 Sarah Silverman,演出一段短片,推廣一個叫The Great Schlep的行動,鼓動所有支持奧巴馬的年輕猶太人,從美國各州飛往佛羅里達州,探望其祖父母,並向他們拉票。這個one to one marketing的計劃,成功扭轉奧巴馬在該州的劣勢,並榮獲當年廣告界的奧斯卡大獎 ── Cannes Lion Award。
我們也應該有香港版本的「The Great Schlep」,以孝道喚醒被建制利用的長輩,也藉此緩減孤獨長者的問題。
viii. 渴求導向 – 權威系
有些人天生反叛,但有些人卻享受服從權威。我們潛意識都受權威影響,只是每個人抗體有異。心理學上有種思考盲點,叫權威偏誤:在面對權威時,我們的獨立思考會不由自主地受到影響。這個偏誤,由1961年心理學教授 Stanley Milgram 的一個經典實驗引証。受試者被帶到一間房,其任務是聽從教授的號令,操控電流開關,並向隔壁房間的一個人(由演員扮演)發問問題,如答錯便施放電流。實驗由 15 伏特開始,然後隨答錯次數逐步加壓,直至能致命的 450 伏特。演員相應作出哀鳴並拍打牆壁,受試者都會在中途於心不忍要求停止,但教授卻冷靜地指示:「請繼續,我們的實驗本來就是這樣。」。結果是,過半數受試者真的將電壓調到最高點,即使到了後期,隔壁只有一片恐佈的死寂。
英國心理學家 Steve Reicher 和 Alex Haslam 後來再跟進 Milgram 的研究,提出人類盲從權威的關鍵,是雙方有同一目標及理念。這觀點正好用作解釋為何納綷秘密警察與部份沉默民眾沒有反抗對猶太人的迫害。
部份人被權威控制時不但不抗拒,反而享受聽從權威,甚或渴望權威的出現。
16. 愛父母官型
【愛父母官型簡介】
--- 口頭禪:「佢當人民係子女。」
--- 禁忌詞:「愚民、死蠢」
中國歷史自古以來,老百姓都渴望世上有好皇帝與父母官。這些藍絲偏向相信政府,特首或高官在其潛意識充當了家長的角色,堅信他們愛民如子,會好好為市民服務。若在街上或年宵見到政府官員,會興奮地撲過去握手合照。
【愛父母官型攻略】
A. 四千未攞到
以一些政府行政失當事例,如派錢四千的繁複低效,帶出他們心目中父母官的問題。最好由他們最貼身的問題入手,人一旦有切膚之痛,就會變得比較清醒。
B. 介紹新權威
渴求權威者都希望心靈能寄托給一位智者,在思想及行為模式上可以模仿。不妨推介一些高質素的和理優泛民論述者,陪同他們聽聽講座,買書攞攞簽名,嘗試為他們塑造一個替代建制的新權威。
17. 強人追捧型
【強人追捧型簡介】
--- 口頭禪:「香港需要強人領導。」
--- 禁忌詞:「被洗腦、懦弱」
另一種渴求權威者,希望出現一個政治強人。尤其是那些生活艱困朝不保夕的一群,心靈上視大權與魅力集於一身的政治家為偶像,成為他們的理想人型。若強人承諾會為平民改變生活問題,更會令渴求權威者死心塌地。
【強人追捧型攻略】
搜集他們心目中強人懦弱一面的資料與相片,如分享講及習近平情史的禁書、整理各建制揸旗人的醜聞,揭開被神化政治領袖的常人一面。這不是一時三刻能改變的根深蒂固印象,但凡事總有策動改變的起點。要透過時間,讓他們明白,真正的強大,其實是廣大的民眾力量。
ix. 渴求導向 – 暗黑系
有人追求光明,為人性光輝而感動;有人渴求黑暗,享受著魔鬼的快感。
18. 憤世孤高型
【憤世孤高型簡介】
--- 口頭禪:「垃圾!」
--- 禁忌詞:「冇。因為講乜佢地都唔 Care」
憤世孤高型屬反社會型人格,這些人缺乏良心同理心,不認同社會道德、價值、法律等任何規範;絕對自我中心,難以與他人建立真正感情聯繫;並且高傲自負、自私自戀;視所有人為工具,完全可以被犧牲,並善用謊言計謀等一切技倆,操縱和利用其他人,來達致自己的目標。
這類人親建制,特別鍾情極權獨裁者,因為從暴君身上,他們看到暗黑一面真實的自己,羨慕權傾朝野者的權力、金錢、自信、以至無人可控隨心所慾的絕對自由。
【憤世孤高型攻略】
建議放棄對憤世孤高型的遊說。但提提大家判別 18 種建制時,不要輕言斷定別人是反社會人格。凡事疑中留情,看事會更通透全面。
【結語】
人類思想複雜,往往表裡不一。18 種建制的分析框架,只提供理解藍絲想法的一個起點。和藍絲的親戚或朋友溝通,你或許會發現有些屬混合型,有不同思想導向的特徵。人的思維同時受自身與環境影響,但總有一個較核心的想法,只有透過心平氣和的對話作心靈探索,才會慢慢找出混合型藍絲潛意識中不同導向的佔比。
有些人則是「綠絲」,沒明顯政治立場偏向,見到那邊不對便罵那邊,有時支持泛民有時支持建制。這些人亦總有一個潛意識導向,指導他們審視這個世界,但可能缺乏對宏觀局面的理解,故未能形成一個清晰立場。「綠絲」為數不少,左右著香港政治勢力的平衡,針對他們的文宣,也可試用以上 18 型分析,提供相應的資料與事實,助他們建構更明確的政治立場。
六月以來,社會運動頻繁,政府依然口硬,政治問題不肯用政治解決,讓社會撕裂達到超越佔中時的新高峰。憑網絡片段和身邊觀察,很多人的情緒已踏正或超過臨界點,看到最近聖保祿醫院那對母女的歇斯底里片段,我為那位在旁哭著勸交的小妹妹傷心。我知道在抗爭持續升溫,警民衝突導致血流成河的今天,勸大家回歸冷靜,以潛意識為基礎作情感上的文宣說服,未免有點離地。但貫徹整個運動兄弟爬山的精神,前線示威的努力抗爭,與平日收兵休養期間的文宣攻勢,其實並不相悖。很多不想走到最前的中年黃絲,更應該在平日的文宣造勢上出一分力,分析身邊人屬 18 種建制的那種心態,以柔克剛地遊說,為前線抗爭者造就最強的輿論支援。
18 種建制,橫跨不同社會階層,夾雜貧窮與富貴、專業與藍領、識字與文盲,需要極多版本的宣傳文宣,針對各自潛意識作有效遊說。不少泛民組織資源有限,文宣水平只停留在鞏固自身黃絲支持者,未能吸引藍絲。香港的政治啟蒙,除大型群眾運動外 ,好依靠日常生活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影響。我們每個民主理念同路人,都是一個行動文宣機器,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了解身邊藍絲的內心世界,從而各自執生走位,勸到一個得一個。遇上情緒失控的固執藍絲,不用糾纏,把精力先放在遊說下一個,待他冷靜再潛移默化,不要輕言放棄。即使只能喚醒一個兩個,覺得能力有限,也不用心灰意冷,那怕每個同路人只能成功遊說一個人,合起來的數量可以相當驚人。在香港現時的民主抗爭上,加入回復冷靜、以心攻之的一條戰線,我深信對整個運動一定有幫助。
民主抗爭者,都喜歡李小龍的名言 Be Water,互相提醒行動要如行雲流水,遇上暴力驅散要懂得彈性走位。在文攻的世界,其實也應奉行相同之道。讓我們重溫李小龍的原句:「Empty your mind, be formless, shapeless, like water. Put water into a cup. Becomes the cup. Put water into a teapot. Becomes the teapot. Water can flow or creep or drip or crash. Be water my friend.」18 種建制的心理分析,是希望大家在進行文宣遊說時,清空自己的想法與成見,設法代入他人,學習感到身受,讓對方覺得被理解與接納。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遊說藍絲,關鍵在於不爭,以感化取代謾罵。這個過程或許會較緩慢,成效需要時間醖釀,但我們對著中共這隻財雄勢大的極權怪獸,確是需要用時間同暴政鬥長命。
以柔制剛,滴水穿石。這,才是 Be Water 的真義。
賢者同盟更新 在 馮智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費孝通、王賡武之後,對中華民族及中國性的最新理解。
【藍絲攻略 - 拆解 18 種建制】- 徐緣
(可直接跳看多圖易讀版:https://www.facebook.com/347912661973385/posts/2179701742127792?sfns=mo)
反送中一役,香港犧牲慘重。為抗惡法反警暴,為喚醒社會良知,年青人已行到以死明志的一步。可恨,政權對此視若無睹,建制文宣還變本加厲,指鹿為馬為暴政開脫,妖魔化善良熱血的新生代,洗腦宣傳極盡荒謬,近日聽到的無良之最,是說有人「收錢自殺」。
香港民主抗爭運動在進化,民間自發,推陳出新,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我們要一點一滴取回主導權,除了遊行示威的行動力外 ,在文宣戰上也要全方位開打,同建制鬥搶民心。
作為一個營銷廣告人,我個人力量有限,一對手寫不到太多文宣,思前想後,決定以自己專業所知所學,嘗試整理出一套針對藍絲的宣傳框架,供大眾參考,希望能啟發充滿智慧的民間健筆名嘴,同心合力在大眾媒體以至茶餘飯後的輿論戰上旗開得勝。
要打好文宣戰,先要明白說服別人的重要傳訊原理:「人類只會選擇願意相信的事情相信。」
知名商業顧問 Tom Asacker 的著作《The Business of Belief》,對此原理有精闢描述。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些深層欲望與價值信念,主導我們的行為和判斷。要改變一個人的行動或想法,只講道理不能湊效,重點是改變其「觀感」,藉此更新人腦中的價值信念系統。學者 Daniel Kahneman 和 Antonio Damasio 等人就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研究得出相同結論,人類的「感覺」主導「思考」。感覺指揮著我們的注意力,導引我們反思,在多數情況下,人類在生活中只會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信念。英國心理學家 Richard Gregory 講得清楚:「感官不會直接賦予我們一個世界的畫面;相反地,它們提供證據印證我們對於眼前事物的假設。」我們的感知,成為我們的真實。
建制的文宣重心,正正是側重感覺多於理性,尤好賣弄愛國仇外、恐懼混亂等心理,蒙蔽民眾對時局真像的掌握。中共更擅於以宣傳挑動仇恨,促成人民鬥人民,分裂社會以抗衡反對力量。19 世紀德國詩人 Heinrich Heine 看穿仇恨的威力:「What Christian love cannot do is effected by a common hatred.」建制凝聚人心的宣傳手法,是導引藍絲去憎恨抗爭者。
所以當我們嘗試去說服藍絲時,要避免將仇恨激化,否則正中建制下懷。我們不能對他們咆哮,因為謾罵只會喚起他們熟悉的厭惡感,關閉理性思考,排斥任何道理。在文宣策略的世界,並沒有「鬧醒」這回事,只會有「鬧走」這個建制最高興的結果。
以理服人是一個有點誤導的概念,單單以理,往往服不了人,因為沒有人喜歡承認自己有錯。黃霑生前曾多次推介一本有關說明他人的經典著作,是美國人際關係學大師 Dale Carnegie 於 1936 年出版的《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中譯《人性的弱點》)。這本全球至今被譯成 58 種文字、總銷量近億本的「說服界」聖經,於開首第一章,先提及幾個風靡當時的罪犯故事。
紐約著名連環殺人罪犯「雙槍殺手」Francis Crowley,在被警方圍捕時寫下血書:「Under my coat is a weary heart, but a kind one – one that would do nobody any harm.」到被判死刑一刻,坐在電椅之上,他還是為自己辯護:「That is what I get for defending myself.」黑幫頭目 Al Capone 和 Dutch Schultz,則不約而同強調自己如何為別人帶來快樂,造福人群,可惜被社會誤解。這些講法似曾相識,令我想起李偲嫣何君堯之流,大聲疾呼她們是何等的善良正義。
Dale Carnegie 想帶出的啟示是,連十惡不赦的人也堅持自己沒錯,我們大概不能指望一般人有太強的自省認錯傾向。他更引述心理學家 B.F. Skinner 一個動物實驗結果:因好行為受到獎賞的動物,其學習速度快,持續力也更久;因壞行為而受處罰的動物,則不論速度或持續力都比較差。研究顯示,這個原則用在人身上也有同樣結果。批評不但不會改變事實,反而只有招致憤恨。
說理之關鍵,在於說理時的入手方法與溝通態度。過往藍黃雙方的文宣,好喜歡強調自己如何 KO 對家,或製作懶人包,教人逐點反駁對方論點。這類文宣有助鞏固同路人向心力,強化己方論理水平,在硬碰硬的辯論上不輸口舌,但要達至遊說效果,一步步將尤其是淺藍的建制支持者拉過來我們一方,則需熟習以柔制剛。
藍絲攻略的重心,是將遊說,轉化為「柔」說。
「柔」說的成敗,取決於我們對藍絲潛意識心理的準確掌握,投其所好,順勢慢慢滲透,逐步影響他們的思考,導引他們的行為。就如商業廣告宣傳一樣,要改變消費者選擇,未必能一蹴而就,需以顧客心理分析著手,經多次接觸潛移默化。保持著必須仔細了解藍絲潛意識想法的心態,去組織文宣,開展對話,不單效果更佳,也能在說服過程中,減少社會戾氣。爭取民主自由重要,而修補香港撕裂也刻不容緩。
藍絲光譜極濶,包含我城最精英的一群,以至最弱小的一族。營銷策略思維重視將消費者作細緻劃分,再各自對症下藥。要攻撼藍絲的心,也必要將不同藍絲細拆分類,方能擬定出最窩心的文宣。
宣傳學上的顧客分類有好多種,例如以年齡、收入、地域、習慣等作區分。但考慮到現時政治理念角力的繃緊度,要不著痕跡且有效地說服他人,我認為需要以主導思想與行為模式的核心潛意識著手將藍絲作細分。
廣告鬼才 Kevin Allen 曾撰寫一本有關洞察人性的經典之作《Hidden Agenda》,針對解讀人類潛意識,以調整宣傳推銷手法,正好用作建構藍絲光譜的分析框架。人類的表面行為,背後隱藏著三種潛在驅動密碼:價值導向、希望導向與渴求導向。
價值導向的人以信念先行,無論思想與行為,都受自己的價值體系影響,或會漠視人家的對錯指控,以守護堅信的理念。
希望導向的人眼看著未來,美其名為有抱負,也可以說成有野心。積極面對將來,會大膽行事,為自己作最好打算。
渴求導向的人只擔心當下,其行為建基於補足一直以來對某樣東西的渴望,或恐懼失去已掌握及熟悉的一切。
我以這三個導向為起點,歸納香港社會中的不同建制人士。為此,我主動接觸身邊藍絲朋友及名人,與他們逐個傾計收料,盡量理解其內心世界,亦懇請他們將手機及網上收看到的訊息,都轉發給我,讓我一竅對家陣營所呈現的平衡宇宙。過去幾年,我一直留意著建制網媒的文宣與報導,由於泛民同路朋友眾多,為平衡 Facebook 演算法的自動過濾,唯有將「幫港出聲」、「HKG 報」、「港人港地」這類建制專頁全設定成 See First,讓自己不會錯過它們的每一個誤導歪論或政治化妝手法。除研究對家文宣策略,我也會閱讀大部份留言,逐個按其 Profile,查看是否新戶口五毛,若不是,則看看他們的生活及家庭照,從多角度去代入其思想意識,從而作出合適分類。
歷史永遠在重覆,有了基本劃分後,我意識到要借古鑑今,故特意翻查 1930 – 1945 年的德國史,探索民眾當時支持納綷的理由。其實當年在納粹黨大會中,高舉右臂行納粹禮的狂熱份子,只佔國民少數,大多數平民,或是從納粹上場得到好處,或是因懼怕而沉默地「支持」。我讀了不少歷史及心理學家,剖析各類納綷支持者的心理狀態,發現竟與現時香港藍絲分類出奇吻合,我驚嘆人性的歷史輪迴。
經過多番整理去蕪存菁,配合價值、希望與渴求三個潛意識導向,我總結出 9 大分類,再細化為 18 種建制。我嘗試為每種建制分類,試寫一點遊說攻略,純粹作拋磚引玉,刺激大家思考,我深信香港人的集體智慧,比我高九條街,單單一個連登,已高手如雲。希望我的藍絲潛意識分類,可以對各位文宣創意高手的未來創作,有一點助力。這是我為所愛的香港,所作的一丁點微小的貢獻。
藍絲攻略 - 拆解 18 種建制,以下為大家逐一剖析。
i. 價值導向 - 愛國系
愛國是不少人的核心價值,源於人類自古求存所衍生的心靈歸屬需要,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人皆有愛國側向,只看那個「國」是如何定義。愛國情緒異變為香港社會矛盾,源於黨國難分。共產黨的野蠻與敗行,讓中國黯然失色,黨領導質素低,無遠見與魄力去推動社會文明,是部份國內遊客將失禮輸向世界的究因。上至口頭永遠偉大行動永遠腐敗的國內領導人,下至永遠真性情插隊喧鬧拖喼隨地大小便的低質旅客,合力磨滅年輕一代的愛國心,年青人被迫將心靈歸屬需要安頓在自己熟悉的香港。面對這個自然不過的轉變,政權把精力放於指責而非內省,妖魔化為不愛國、誇張化為港獨,加劇了社會的對峙。
我們必需意識到,愛國是很多藍絲的核心價值,不能一竹篙打成媚共。為利是圖的口頭愛國者充斥,但不應以偏概全質疑真心愛國者的存在。價值導向的人,對一切與其價值相左的言行,都會從潛意識產生排擠及厭惡感。要說服愛國價值導向者,需要巧妙調控文宣角度,故必須將愛國系人士,再細分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愛國思維模式。
1. 盲目愛國型
【盲目愛國型簡介】
--- 口頭禪:「全部都係啲美國佬搞出嚟想整死中國」
--- 禁忌詞:「支那、鄰國、來生不做中國人」
盲目愛國者將國家這個概念視為神明,若我們嘗試抽離一點冷靜看,這類真心膠其實固執得近乎可愛,願意犧牲小我成全國家,他們不介意做順民,認為大家聽聽話話國家才會強大,也天真地深信國家愛子民是定律。愛國入血者明白黨國有別,但對國家強烈的忠與愛自動轉移到統治者身上,是極權 No.1 最愛的一群人。獨裁國家的洗腦教育設計,便是希望倒模出更多盲目愛國者。他們將中國所有問題視而不見,你硬要清楚指出國家的不堪,他們總可以諉過於人,幻想成外國勢力介入所致,你還是據理力爭嗎,他們反過來說你受外國洗腦。
這類人最容易相信陰謀論,因為唯有陰謀論才能解釋到與他們價值相沖的事實。民眾自發捐出的物資,必然是美國佬出錢;藍絲 WhatsApp Group 瘋傳遊行佔領價目表,$600 出場費、$1,000 行前啲、$1,600 向前衝、受傷入院 $10,000 一日、加安家費 $100,000、被判坐監或推過上報,可以申請移民。
建制文宣最喜歡針對這幫人,即使作得就作,他們照信可也,因為內容符合他們潛意識中的價值。德國納粹的邪惡宣傳大師戈培爾 Paul Joseph Goebbels,是善於玩弄盲目愛國者的謊言文宣魔術師。戈培爾曾說過:「如果撒謊,就撒彌天大謊,因為彌天大謊往往具有某種可信的力量。而且,民眾在大謊和小謊之間更容易成為前者的俘虜。因為民眾自己時常在小事情上說小謊,而不好意思編造大謊。他們從來沒有設想編造大的謊言,因而認為別人也不可能厚顏無恥地歪曲事實……極其荒唐的謊言往往能產生效果,甚至在它已經被查明之後。」
這位德國納粹黨宣傳部長深明重複的威力,曾說過「人民大多數比我們想象的要蒙昧得多,所以宣傳的本質就是堅持簡單和重複。」,而他的目標,是強力灌輸愚蠢的群眾接受希特拉乃是正在覺醒中的德國之上帝。早前到北京逛書店,幾間店舖的入口最當眼位置,全放著一大堆歌頌習近平的各類書藉,內容大同小異,我隱約見到戈培爾的陰魂。
【盲目愛國型攻略】
要遊說盲目愛國型人,關鍵是必須表現得比他們更愛國。只要在他們面前說一句中國或中共壞話,自會引發排斥反感,無助說服。
如何扮得更愛國,大家不妨自己發揮創意,例如熟背政治局常委名字與背景至朗朗上口,閒時大聲鬧特朗普,讚讚習主席。若果家人是這類人,可以考慮去淘寶淘幾件印有國旗的 T-Shirt 在家人面前行來行去,慢慢讓他們覺得你是同類人,是進行遊說前的基礎。
A. 對沖陰謀論
在對方覺得雙方思想較為接通下,我們可以反利用陰謀論,去抗衡建制的陰謀論,將現在香港的亂局,歸咎於另一個陰謀,讓盲目愛國者對現有建制派產生質疑。舉一個例子,可以將今天的混亂,講成是中共高層太子黨與江派團派的鬥爭結果。有傳習總曾被暗殺,政敵環伺,貪污集團利益受損,恨不得把習拉下馬,而中國必需要亂,才可責之以管治不力。現在中聯辦經常插手港澳事務,破壞一國兩制,陰謀論地分析,可假想為江派團派控制中聯辦及建制派,硬推反送中等爭議性問題,搞亂香港,刻意為忙於處理貿易戰的習近平添煩添亂。中聯辦上報香港情況到中央也帶有誤導,影響習近平一向英明的判斷,誤信現有管治班子,這幫人的家屬,很多擁有外國護照,故此相當有嫌疑云云。這時要如數家珍地背誦各高官親屬的外國籍,例如林鄭與陳茂波,伴侶與子女皆擁英國籍;鄭若驊、黃錦星與劉江華,伴侶擁加拿大籍。關鍵是將這套陰謀論不停重複,為盲目愛國者帶上這副濾鏡去詮譯社會現象,再強調作為真正愛國者,必須擁護習近平,推倒暗地裡搞亂中國的現今香港建制集團。
在文宣創作上,這套陰謀論述不妨參考大公文匯的社論格式,不一定行高度簡化的長輩圖,要將社會所有亂局,都用以上陰謀框架寫一次,或索性參考建制講成是美國佬陰謀的搞亂香港指控,將主事人由美國換成江派團派,強調是內鬼搞事,但扮成外敵插手,或推演到是串通外國,合謀推翻習總。
B. 恨鐵不成鋼
另一個削弱建制的方法,是不停指控現有建制派,作為愛國代表質素欠佳,有負我們一班真正愛國者的期望。要數建制議員不堪事,其實唔難:開會瞓覺、講錯說話、不熟中國歷史、英文太差太失禮、爆粗鬧林鄭、擁外國籍或大量外國物業等等。總之又是要在盲目愛國者前不停重複,但重點是不能用恥笑態度,而是心痛嘆息,為何沒有人才可以代表我們一班真正愛國之士。到選舉之時,乘機推介選那些中立派獨立人士,分薄建制票源。
順帶一提,過往建制派能抗衡泛民,其中一大原因,是泛民難以協調出選,支持者分散到各候選人,不及建制的集中名單和精細配票。所以我一直覺得有個可行策略,是找泛民新人組成一隊偽建制隊。不需要知名度高,但要樣貌娟好、口齒伶俐。選舉定位清晰,由頭至尾打着一個旗號:「香港,值得擁有一班有質素的建制派。」選舉政綱很容易寫,將民建聯、工聯會、經民聯的政綱炒成一碟,即能上枱。選舉論壇火力全開集中攻擊舊建制派,指控他們辦事不力,讓親中愛國撐政府者蒙羞。有人質疑偽建制隊的人之前曾支持泛民嗎?不用怕,淡淡定回答:「係,我之前親泛民,但覺今是而昨非,就好似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但我心裡面真真正正想仿效嘅偶像,其實係劉江華。」
若果下屆選舉真的有民建聯 B 隊的出現分散建制選票,正好是推介給盲目愛國者的最佳選擇。
2. 實務愛國型
【實務愛國型簡介】
--- 口頭禪:「呢啲係發展過程嘅陣痛,俾啲時間佢地改啦」
--- 禁忌詞:「中國冇得救、你貪錢瀨共」
實務愛國者,好多是社會精英,他們不像盲目愛國者般天真,明白中共管治下的社會問題。我認識的商界領袖中,不少屬這一類,他們有些在大陸搞過生意,坦白說比一般民眾更了解國內政府的腐敗,也更體會不同省份人民的質素。但出於愛國之心,認為需包容這些發展階段的陣痛,給予中國時間與空間去進步。
我們要拉攏這幫人,先不要假設他們是貪錢瀨共,助紂為虐,要好好了解他們的心理。記得最近在中大教書,有位女學生大惑不解地問:「呂志和先生都已經係首富,大把錢,亦肯定係聰明人,點解佢要咁公開撐送中條例,仲要支持直上大會,叫人「唔好講咁多耶穌」?」我的答案是,我不能知道背後內情,但最近因為要幫港台做節目訪問呂先生,細讀了《呂志和傳》,某程度上可以解釋背後心理。呂志和十多歲時本屬小康之家,但日本侵華香港淪陷,徹底破壞了他穩妥的生活。他在最影響人類潛意識的童年階段,見盡日軍的凶殘,滿目屍橫遍野。我在港台節目中問起他的童年,呂生哭著憶述當時的慘況,我覺得那些眼淚不會假。到呂志和中年搞石礦場生意,又遇上英國的商業競爭對手派安 Pioneer,對他多番刁難與羞辱。這些經驗,都特別能刺激愛國之心。而呂生開始發跡時,亦碰上國家改革開放,自己真的有能力出錢出力效報國家,實實在在地看到中國變好變強。
實務愛國者或有呂先生的類似經歷,或自信以其能力,真心能助國家強大。這幫人智慧高,有財有勢,可以是各種政治運動的金主。要說服他們不容易,只能順勢,不能硬碰。
【實務愛國型攻略】
必須強調自己同樣愛國,感謝對方貢獻國家,盛讚其能力與魄力,然後動之以情,說見到中國現在還不夠文明感到傷感,希望加快改革,讓中國揚威國際。
A. 加速改進論
經常分享國內黑暗與腐敗的新聞,以請教賢能的態度,問有什麼方法可以加速改善狀況,或懇請他們以其權位關係,向當權者反映及建言。例如分享王全璋太太與先生的獄中會面故事,請求實務愛國的勢力人士,勸中共像劉霞般把王全璋及家人送走到國外。以親情人情相關的報導入手,作為其愛國瘋狂度的試探,若測試到他們有點人性,思想比較開放開明,可嘗試建議他們支持建制的同時,也暗地裡給溫和的民主力量一點支援,分注投資兩邊政治勢力。說詞是有壓力才有進步,不足以推倒政權的反對聲音有其存在價值,能加快國家的改進速度。對那些管過國內員工的老闆們,可勾起他們如何整治懶惰員工的記憶。
B. 化社會怨氣
對較開明的實務愛國者,也可嘗試化解怨氣的講法。社會動亂,往往源於制度出現問題,怨氣無處宣洩。所以支持泛黃組織,有助提供更多排壓窗口,在較穩定的社會環境下,國家才能發展起來。中國要強大,始終要靠年輕的新一代,要用他們啱聽的實務角度去分析,中共不能鬥倒所有年青人,只能改變機制,容納年青人,化解其怨氣,若果我們能夠俾時間空間共產黨,其實更應俾時間空間我們的未來一代。最後記得笠個大高帽,說只有實務愛國者,才有能力推動制度的轉變。
ii. 價值導向 – 公僕系
另一藍絲大陣營,是公僕系統。他們本身職業已是建制的一部份,由入職開始已受一套共同價值影響,潛意識上連結自身與政府及當權者,不自覺地站在反抗者的對立面思考。
3. 職位洗腦型
【職位洗腦型簡介】
--- 口頭禪:「我唔識政治,但我對得住自己嘅專業。」
--- 禁忌詞:「奴才、走狗」
要統戰公務員,先要客觀地了解其心理狀態。不要將所有公僕視為失卻良心的走狗,因為人類心理比想像中脆弱而往往身不由己。
美國心理學家Philip Zimbardo於2007年所寫的《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或許是雙方理解的起點。書中講述七十年代於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實驗,當中找來24名心地善良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分飾獄警與囚犯,模擬兩周的監獄生活。開初大家還抱持玩耍心態,但慢慢獄警變得越來越入戲,心理上把囚犯學生視為罪人而虐待他們,這樣做激起囚犯反抗,換來獄警更加投入的惡性循環,最後導致局面失控,實驗提早完結。獄警學生的失常,被視為出於穿上制服及太陽眼鏡後產生的權威感,加上整個模擬環境的真實性,以及囚犯學生的激烈反抗,讓他們心態產生異變,淪為莽顧人命的壞人。路西法效應所帶出的核心思想是,好人突然變壞,很大程度上源於環境及制度的安排及轉變。香港警員部分前線濫暴,是不爭的事實,必需追究到底,但大家不要忘記,真正的問題,始終源於林鄭的管治安排。
公僕支持建制的潛在心理,同樣適用於專業人士。史學家曾研究二戰期間納綷集中營中的醫生,從他們的日記了解願意為極權效力的心理狀態。結果發現他們並非喪心病狂,而是正常不過,單純地認為應該做好作為醫生的本份,符合社會對醫生的期望,沒有多思考良心良知的問題。
【職位洗腦型攻略】
認同他們的專業,是雙方溝通的基礎,那怕你心裡覺得他們不專業。藍絲攻略的成敗,不在於要嗌贏一場交、羞辱一個人,而是盡可能將多一個人拉向反抗一方。遊說別人前,先要控制自己情緒,要智取必先要冷靜,不用作無謂堅持,最緊要目標為本。
我有位朋友曾參加 16 年旺角魚蛋革命,混亂中被警察粗言盤問,這位朋友曾當過蘋果記者,銀包中還有張記者証,人急智生,把記者証拿出來快快揚了一下,然後話:「我係東方記者,我企喺你地嗰邊嘅。」朋友憶述,警察九秒九變面,態度極為友善,還教他去那個位置拍攝,最為安全,然後禮貌送他走。要打文宣戰,也要參考這種能屈能伸的攻心彈性。
「同情與離間」
公僕也是打工仔,守護專業背後,面對著你與我都經歷過的工作辛酸。他們其實知道是上層離地,下層才受苦,但面對抗爭者的指罵,心理不平衡,心靈上需要與同事圍爐取暖。看著眼前不懷善意的面孔,平時討厭的上司,頓時變得親切。
針對職位洗腦型的文宣之一,是善用同情與離間,同情前線工作的辛酸,離間上司與下屬的信任,將面對黃絲的冤屈,連繫到高層的管理失當。溫提前線警員身水身汗在街上受靶時,高層總是在冷氣間看電視。我有位警察朋友私下告訴我,警隊內部對盧偉聰和警察出身的李家超印象不好,兩位都背負為求升職上位,致下屬利益於不顧的惡名,與深受同袍歡迎的前一哥曾偉雄冇得比。這為離間式文宣,提供了很好的傳播基礎。
離間,是歷史上文宣心理戰的常用技巧。18 紀的美國革命,美軍會將寫著離間訊息的宣傳單張,包著石頭掉到英軍之中,對當時離鄉別井越洋打杖的德意志籍黑森僱傭兵,效果奇佳,引發大型逃兵潮。一次大戰期間,英軍進化到將單張以氣球投到敵陣德軍。這類文宣重視易地而處,捉對家心理,文宣格式用字,都要考慮對方能否理解。翻查文獻,不難找到其時的氣球文宣,有些用德國哥德字體寫成,當中有一張引述普魯士英雄 Frederick the Great 的名句:「士兵若懂得思考,我的軍隊便會消失。」文宣內容不外乎削弱敵軍的戰鬥意志,更常挑動敵人對其政府誠信與參戰目的提出質疑,從而打擊士氣。
多跟公務員傾計,了解他們平日工作之苦和與高層的各類矛盾,熟習他們的行內用語,對寫離間文宣大有幫助。
iii. 希望導向 - 利慾系
建制中人固然有利慾薰心者,希望籍著靠攏政府為自己開展錢途無量的未來。或許你會覺得他們因利忘義,但學子華神話齋,他們只是搵食至上,當中不少人懶得扮偽君子,明刀明槍做真小人。
4. 食大茶飯型
【食大茶飯型簡介】
--- 口頭禪:「大灣區、一帶一路商機無限。」
--- 禁忌詞:「擦鞋仔、菠蘿雞、因利忘義」
食大茶飯型人親建制,不求小恩小惠。就算不能發大達,最基本都要靠此搵到穩定收入,當一份正職去經營。我有位生意朋友,平時不理政治,除懂得搵錢外常識貧乏。有次食飯他跟我談起,自己在積極撈個政協來做,因為政協是一個自己友俱樂部,除了對國家政策收風比人早有利投資外,分分鐘傾到圈地發展權,空手套白狼發個大財。也有些非生意人屬這一類,成為維穩費大餅的噬食者,打著正義旗號,組織串聯保皇活動。
【食大茶飯型攻略】
想食大茶飯的人眾多,但食得到大茶飯的卻佔少數。尤其若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利慾系支持者利益至上,可能是變面最快的一群。
A. 棄卒者同盟
要拉攏食大茶飯型人,可從扮學著手,向對方虛心請教,說自己也想黐建制搵食。在求教過程中,有意無意點出投靠而收不到利益的風險,引發對方覺得自己其實是棄卒的感覺,飲茶灌水卡拉 OK 有份,但實際大茶飯永遠被排在外。利慾系人,最討厭被騙被利用,我們重複透過每次求教,作為他們有機會被搵笨的提醒。即使這樣做不能令他們倒戈,也可以借機打探一些建制利益集團盤根錯節的關係,成為未來選舉戰時的黑材料。
B. 越亂越維穩
對抱有打工搵食心態的親建制工兵,可以跟他們分析,暗地裡票投泛民,方能利益最大化。因為阿爺為令建制力量能夠抗衡,才有機會增加維穩預算。反之若建制擁有絕對控制權,國家就不需要你,令你變相失業。這套「食窮民建聯」的說法一點也不新,但橋唔怕舊最緊要受。謹記第三帝國宣傳大師戈培爾的法則:「宣傳的基本原則就是不斷重複有效論點。」
5. 土豪惡霸型
【土豪惡霸型簡介】
--- 口頭禪:「我地呢啲人,其實先最愛國。」
--- 禁忌詞:「所有鬧佢地嘅詞」
另一利慾系群體,是鄉紳與黑幫。新界鄉紳重利,與政府關係可謂完全建基於利益之上。一旦傾唔掂利益,可以搖身一變走在抗爭最前線。至於黑社會,歷史上不少國家的黑幫跟建制關係千絲萬縷,香港政府經常否認與黑社會有任何關係,但明眼人也看得出建制背後的黑勢力身影。台灣於兩蔣年間,國民黨政府就與港臺黑道及泰緬金三角毒梟頻密往來,借竹聯幫暗殺政治異己,促成江南案。
2015 年是日本黑道組織「山口組」成立100年,《經濟學人》特別撰寫了一篇名為「Why the yakuza(黑道) are not illegal」的文章,指出日本黑道源於江戶年代,由小販賭徒演變成今天的犯罪集團,多方介入經濟活動,與政治人物關係密切,曾在戰後幫助執政自民黨破壞工會組織及左派人士的示威活動。這些行為,從雨傘運動至今,好像似曾相識。
【土豪惡霸型攻略】
遊說這群人帶有一定危險性,不建議強行文宣傳播。若屬他們一族的親友,想盡力影響他們,可嘗試參考「食大茶飯型攻略」的散播棄卒懷疑論,利益分不勻永遠是利慾系與建制關係的死門。
iv. 希望導向 - 權慾系
有人愛錢,但有人更愛權,所以永遠附於建制之中,伺機上位攞威奪權。紐約 Vassar College 的心理學教授 Dara Greenwood,曾研究人類好權慾之理由, 總結出背後三種心態:1) 希望成名而被社會認可 2) 希望過精英名流的奢華生活 3) 希望能幫助他人。
表面權迷心竅的,不一定壞人,有可能是自視極高,覺得自己有能力改變社會,造福人群。要說服權慾系人士,要特別處理他們過度的自尊心。
6. 要威要面型
【要威要面型簡介】
--- 口頭禪:「我希望能夠貢獻到個社會。」
--- 禁忌詞:「無能、冇腦」
要威要面的愛權者,不乏社會中嘅藍血精英,不容易被他人說服,但也有相對較弱一群,可以是我們下手的對象。社會心理學家 David Dunning 和 Justin Kruger 曾提出一種有趣的認知偏差,叫達克效應 Dunning – Kruger effect,指越是平庸,越有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缺乏自知之明以為比別人更優秀。權慾系人自信滿滿,當中不少是高估自己的庸才。
【要威要面型攻略】
特別要面自大的人,其實最好對付。關鍵是捧他們上天,呼應其內心深處高人一等的潛意識。
A. 吹捧上神枱
由於要威要面型極度自信,或會覺得其他建制派難望其項背。攻略應以此為重心,遊說他們站出來挑戰現任建制揸旗人,籍以促成鬼打鬼內鬥,分化分薄建制力量。激讚他們永遠受落,將其轉化為敵人的敵人,便是我方朋友。
B. 敗將轉悍將
權鬥總有敗方,意興闌珊的權慾系重面子人士,絕對是首要遊說對象。不妨拉攏他們到泛民一方,大力給予掌聲與鼓勵,高舉他們為泛民智囊,揭露建制暗黑內情,鬥倒建制話事人以報權鬥一敗之仇。Dream Bear 由梁振英頭號粉絲,化為反梁第一猛將,便是箇中表表者。
v. 渴求導向 – 穩定系
藍絲當中,我認為渴求穩定的佔大多數。對比希望導向的人,他們沒有太大野心,但求可掌控自己的生活,不想失去已擁有的一切。要遊說求穩心態者,必需正視他們內心的恐懼。
7. 悶聲發財型
【悶聲發財型簡介】
--- 口頭禪:「我只係想搵錢,唔方便作政治表態。」
--- 禁忌詞:「龜縮、無膽匪類、錢迷心竅」
悶聲發財泛指沉默的生意人與專業人士,他們或有政治立場,但不想表態及參與其中,但求自保可以專心搵錢。對比食大茶飯型,這幫人沒野心附從權威,只望社會安定,因為不穩的商業環境,對投資和就業均有影響。
【悶聲發財型攻略】
這班沉默的搵食者,心理上遊走黃藍之間,當中不乏善良之士,但礙於搵食忍辱負重,情願息事寧人。處理悶聲發財型的文宣,要考慮這矛盾的心態,絕不能予於怪責,應尊重別人不表態的權利與自由,也應釋出多一點同情,尤其是有家庭經濟壓力的一群。
A. 追求真穩定
悶聲發財型人渴求穩定,文宣角度可以集中討論何為穩定。以反送中事件為例,若泛民有足夠否決票,在議會中能抵擋建制派,根本不會發展致今天的亂局。我們要重複論述到他們入腦,在制度上容讓正反民意得到充分反映,才是最穩定的狀態。
B. 贖罪式投票
到選舉戰時,這班自我噤聲的實務主義者,是不錯的拉票對象。文宣上可鼓勵他們在不記名無風險的投票一刻,做返真正的自己,也可暗地裡捐錢支持泛民,作為平日不方便走在前線仗義執言的救贖。一些召喚良知的金句,在這時會派上用場,例如愛恩斯坦的「The world will not be destroyed by those who do evil, but by those who watch them without doing anything.」,或馬丁路德金的「History will have to record that the greatest tragedy of this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was not the strident clamor of the bad people, but the appalling silence of the good people.」
8. 一家平安型
【一家平安型簡介】
--- 口頭禪:「咪搞咁多嘢,最緊要一家齊齊整整。」
--- 禁忌詞:「自私、唔想做你個仔 / 女」
一家平安型或會口頭愛國,但核心潛意識以家庭為重。對政治或冷感或熟悉,但真正關心的是家庭和睦,子女平平安安,不希望屋企為政見爭吵。這類型人多為特別顧家且愛錫子女的父母,建制派經常於地區舉辦給基層的小童青年興趣班,便是針對屬此類別著重子女培育的婦女。
【一家平安型攻略】
A. 引發同理心
多跟一家平安型的父母,分享國內新聞,尤其是中共治下濫權,導致家破人亡的故事。趙連海結石寶寶的抗爭運動,是很好的政治啟蒙題材;維權律師王全璋的妻離子散,正中一家平安型人的內心恐懼。不要急於一時,遊說老人家特別需要耐性,緊記相信重複的力量。同時,也關注父母的新聞來源,若財政許可幫他們在家安裝有線或 Now 電視,陪他們一齊觀看,慢慢讓他們習慣全新的新聞接收渠道。
另外,我想特別強調手寫文字的威力。父母與子女談政治,很容易吵架收場,因為談不到一會兒,你可能便會因父母的愚昧無知而動怒,而即使少少的情緒波動,也會觸及一家平安型人的恐懼按鈕,因而再聽不入耳。故此,以文字與父母溝通,是不錯的選擇,可以讓他們以平和的心情與自己的節奏,慢慢消化內容。而手寫字更可傳遞人情溫度,變相是一種無聲的家人情感交流,正正滿足這類型人的心靈需要。
B. 親身初體驗
不妨找個機會,讓父母親身體會一下最和平的遊行。人永遠對未知感到恐懼,聽到子女說要抗爭,加上看到濃縮了最激烈畫面的新聞報導,擔心是人之常情。可以誘導父母到遊行路線上的餐廳食飯,給他們看看香港和理非遊行的秩序,或可減輕父母的憂慮。
連儂牆也很值得帶一家平安型的父母參觀,渴求穩定的人潛意識希望站在社會大眾一方,不求鶴立雞群,只想合乎社會期望地低調過好日子。十八區遍地開花的連儂牆,讓父母看到每個卑微而弱小的心聲,群聚為一個壯觀的畫面,在潛意識中種下這才是大眾共識的認知。
9. 蛇齋餅粽型
【蛇齋餅粽型簡介】
--- 口頭禪:「有著數點解唔攞?」
--- 禁忌詞:「貪心、冇良知」
建制以小恩小惠、提供娛樂籠絡人心,不是新鮮事。極權統治最喜歡以蛇齋餅粽麻醉人心,德國納綷自 1933 年起,參考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黨的「Opera Nazionale Dopolavoro (國家康樂俱樂部)」,成立優閒康樂組織 Kraft durch Freude (KdF),意譯為「力量來自歡樂」,定期為民眾舉辦音樂會、西洋棋比賽、以至體操、游泳、縫紉等各類課程,亦興建大型遊輪和度假村,讓基層感受一下中產優質生活。最著數的計劃,是實行 KdF-Wagen 經濟型汽車計劃生產,希望為民眾提供廉價汽車,可惜因戰爭期間資源缺乏令計劃擱置,但卻成為了未來 Volkswagen Beetle 的前身。
基層貪小便宜,是人之常情。這些貪念不是什麼大野心,說到底也不過是尋求生活中的一點安穩與調劑。
【蛇齋餅粽型攻略】
要遊說蛇齋餅粽型人,先要自己接受蛇齋餅粽。
食窮建制,票投泛民,是蛇齋餅粽愛好者的最大利益策略。要解釋不難,建制選舉若失利,必需投放更好資源吸納新支持者。用手機優惠作比喻,新客轉台優惠往往好過現有客戶,長者應該一聽即明。若貪小便宜的是閣下父母,可考慮一同參與建制活動,一邊攞盡優惠,一邊從旁解毒。
10. 反暴求穩型
【反暴求穩型簡介】
--- 口頭禪:「我唔理有乜嘢崇高理想,總之暴力就係唔啱。」
--- 禁忌詞:「大驚小怪、怕事」
反暴求穩型渴求現狀不變,極怕社會出現暴力與混亂,凡事偏向息事寧人,連和理非的遊行,也會對他們造成困擾。反暴求穩型的心態,可以用公平世界謬誤 (Just World Fallacy) 來解釋,這個由美國心理學家Melvin Lerner 提出的認知偏誤,講及一些人相信世界永遠是公平公正,必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模式運行,若有人遭到不幸,必因他做了壞事。這是那些指責受害人思維的背後邏輯,例如指控被強姦者,是穿得暴露惹人犯罪等等;美國有些女長者也譴責 MeToo 運動,明明是幫女性發聲也不喜歡,因為她們涯過了被男性欺壓的年代,反過來覺得時下女性脆弱。
犯公平世界謬誤者,對一切抗爭抱懷疑態度,認為社會並無問題,自己生活如常,覺得示威人士只是發泄生活不滿的失敗者,希望獲取平日得不到的注意。在想像中的公平世界,他們透過努力得到應有成果,值得過安穩的生活。這是否與陳健波的收成期說法有點相似?
建制文宣集中發佈示威者的暴力畫面,正是針對這班人的潛意識恐懼。妖魔化對手是文宣常用之法,二戰時期最出名的海報之一,是德軍抺黑邱吉爾的「WANTED FOR INCITEMENT TO MURDER: WINSTON S. CHURCHILL」,海報中邱吉爾手揸 Thompson Sub-Machine Gun,文案把他寫成是將平民婦孺捲入戰爭的黑幫,將受海牙公约制裁懲處。實情那張揸槍相片,是首相巡視英國城市 Hartlepool 的海岸防衛軍時所拍攝。
反暴求穩型人有時未必對時局跟得太貼,看到暴力生亂畫面已立即跳掣,沒了解事件因果的耐性,不想搞清亂局出現成因。B哥哥鍾鎮濤參加撐警集會話年輕人九唔搭八,俾人鬧到七彩,但重點其實是「九唔搭八」之後的那一句:「我聽唔明」。
【反暴求穩型攻略】
A. 極端和理非
不要與反暴求穩型人辯論示威中有否暴力,因為這樣有違他們手邊的「証據」,只會將雙方互信撕毀。之前在稅務大樓外的極端和理非「唔好意思」行動,或是遊說的起點。有傳媒訪問發起行動的陳先生,他解釋其做法是「完全唔可以駁,唔可以嬲,不停道歉」,最後成功令一個擺明來挑機鬧了十分鐘的阿嬸溶化,由開始的怒罵變為臨走前向學生伸出友誼之手。這個行動固然挑戰人類情商極限,未必個個能模仿,但背後原理好值得參考。對付反暴求穩型人,要讓他意識到有極端冷靜而溫文有禮的黃絲存在。
B. 制度防暴力
真正的社會穩定,源於完善的政治機制,讓民意透過選票得到反映,而不用訴諸暴力來表達。極端和理非道歉的以退為進,有助遊說對方在選舉時投泛民,並支持泛民推動制度的改變。
11. 被揸痛腳型
【被揸痛腳型簡介】
--- 口頭禪:「冇呢回事。我唔知你講乜。」
--- 禁忌詞:「媚共、燒壞咗個腦」
被中共揸著痛腳的人,無奈站在建制一方。有些被威脅而從泛民轉軚成藍絲的,往往成為建制輿論戰的領頭代言人,話說得比本來的建制派還要盡,這是明顯的認知失調所致,意指當人同時面對兩種矛盾想法,例如自己真正所想和被迫對外所說相違,內心會感到不適和緊張,潛意識會為舒緩內在不安而改變自身想法,將被迫的行為高調地合理化,藉以消除心理衝突,恢復調和一致的心態。這個理論由社會心理學家 Leon Festinger 提出,他在《When Prophecy Fails》一書中分享對末日教派的有趣觀察,信徒被洗腦認為末日將臨,世界快被外星人毀滅,然而預言日期過後,世界仍完好無缺。大多數教徒自欺欺人,想出帶點搞笑的合理化說法,認為是因為他們所作的奉獻,讓外星人最終決定共享地球,藉以化解信仰與真相對立的失調問題。
每次聽到那些突然轉軚的前泛民人士,振振有詞地為建制辯護,我就想起那些末日教徒。
【被揸痛腳型攻略】
被揸痛腳者要用歪理去緩解內心衝突,其實有苦自己知。這些人慘被脅迫,難以遊說,我們不用對他們的說話太認真,指罵得越厲害,他們內心越痛苦,認知失調作用下,行為思想只會更加建制,越靠向藍絲換回掌聲來平衡心理。既然大家也是中共魔爪下的受害者,不妨予以一點同情,或許有朝一日解除威脅,他們會站回我們一方。
vi. 渴求導向 – 認同系
渴求認同系的藍絲,沒有太清晰的政治論述基礎,對時局細節一知半解,選擇親建制,只為維繫一個相熟的朋友圈,或取得身邊人的認同。
12. 維繫朋友型
【維繫朋友型簡介】
--- 口頭禪:「阿陳太張太都係咁講。」
--- 禁忌詞:「豬朋狗友、老屎忽」
各地同鄉會作為建制票倉,有一定比例關乎維繫朋友型心理。這類人朋友大過天,不想被排斥,友儕間十八樓 C 座式的討論互相影響互相洗腦。對朋友言論的信任,比家人及傳媒更高。他們有時或對某些觀點生疑,但礙於情面偏向跟大隊,不想得失過往同聲同氣的朋友。
【維繫朋友型攻略】
切忌痛罵他們朋友,質疑其友智商,因為維繫朋友型人視朋友圈為自我的延伸,你鬧其朋友蠢,等於兜口兜面話他們蠢。作為維繫朋友型人的子女,也不要站在其友的對立面,問他們信朋友還是信子女,這只會觸發潛意識的反感,把他們推向朋友那邊尋求安慰。
要遊說維繫朋友型人,由陪伴開始,讓他們多感受家的溫暖。關鍵是搵機會滲透其朋友圈,最好加入其 Whatsapp 或 WeChat 群組,充分了解他們正在接收或傳播什麼資訊,偶爾滲入對應的事實報導來平衡。
這些朋友群組內很多時都有一個小意見領袖,嘗試分析這位小領袖屬 18 種建制中的那一類,再配以相關文宣對應。
13. 重拾信心型
【重拾信心型簡介】
--- 口頭禪:「我 XXX 從來都係咁愛國!打倒港獨暴徒!」
--- 禁忌詞:「儍仔、廢柴」
有種藍絲,是一般世俗眼中的失敗者,或因能力問題,或因精神異常,得不到社會認同,甚或被世人取笑,以至行事乖張,極度渴求注意及讚賞。我認識的建制中人告訴我,他們蠻歡迎這類缺乏自信的弱者,給他一點肯定,讓他上台發表幾句叫叫口號,台下大聲叫好,已能令他們洗腦般忠誠。其實想深一層也感可悲,這類人特別容易被建制慫恿去做爛頭卒,但他們被利用而不自知,還抱著興奮激動的心情,覺得找到了心靈寄托,人生終於站對在「正義」一邊。
【重拾信心型攻略】
我對這類人一直帶點同情,尤其那些成為被取笑的網紅,我對他們認真的傳媒訪問特別感興趣,撇取那些嘩眾取寵的瘋言瘋語,幾個同類網紅,根源問題都來自家庭:孩童時代被父親毒打、見到媽媽被虐留下心理陰影、被親戚取笑為弱智,這些不幸經歷,形塑出不被社會大眾接納的成年後行事模式。
要遊說重拾信心型人,需要社工上身,以關懷作第一步。若果他們是年輕人,我相信他們內心最渴望的,始終是得到同齡朋友的認同,而非一班老餅的掌聲。他們心靈其實很脆弱,只要感到對方說話時帶點輕視,很大機會觸發其自我保護機制。循循善誘,由鼓勵他們 follow 非建制傳媒開始,了解大多數年青人的想法,讓他們思想重回正軌。
vii. 渴求導向 – 關懷系
人類是情感動物,物質以外,極需要情感交流。一部份藍絲,其實渴求關懷,而由於建制資源較充足,可以動員更多人手,做深耕細作的地區工作,衍生更多人與人的接觸,對統戰渴求關懷者有較大優勢。
14. 大陸移民型
【大陸移民型簡介】
--- 口頭禪:「我地都係香港人。」
--- 禁忌詞:「蝗蟲、死返大陸」
大陸新移民,包括持單程證來港人士、非本地畢業生留港人士、和經輸入內地專才計劃來港人士。這班人是專制政權集中收編的目標社群,根據香港政治學者黃鶴回、馬嶽及林蔚文2018 年於《東亞研究期刊》發表的研究文章《IMMIGRANTS AS VOTERS IN ELECTORAL AUTOCRACIES: THE CASE OF MAINLAND CHINESE IMMIGRANTS IN HONG KONG》,中聯辦重視與新移民的連結,2010年成立的新家園協會、與各個同鄉會及其他親北京組織合作,向新移民提供各類活動並保持聯繫,成為選舉時的強力動員機器。論文解釋,新移民本身有「自我選擇(self-selection)」效應,他們選擇來港,本身就是覺得來港後生活得到改善。而由於大部份新移民原居住地較香港落後,居港後自然感到生活水平上升,在此基礎下,他們往往對政治現狀寬容一些,並對專制政權有較大支持。結果是,相較香港本地人支持泛民高佔六成,新移民中只有四成票投泛民。從這趨勢看,政府當然不願減少單程証人數,試想像若新移民投泛民比例比本地人更高,政府應該有誘因馬上檢討新移民政策。
【大陸移民型攻略】
據香港統計處數據,現時持單程證來港人士,約佔香港人口一成,以 40 – 59 歲女士居多,80% 左右教育程度只達中小學,甚或從未接受教育,60% 沒有工作。在香港近十年的政治氣氛下,我相信這批新移民融入社區或多或少會遇到一點困難或歧視。而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在2016年 7 - 9 月訪問 300 多名新移民的調查發現,89.9% 受訪者無論有沒有親身受過歧視,都認為香港存在歧視新移民的情況,比 2014 年高約 5%。建制就是看中這點,積極收編新移民。親中共團體資源巨大,向新移民派發物質福利這環節上,泛民難以匹敵,但黃絲或可從人情溫度上入手。
《東亞研究期刊》研究文章中,提到新移民沒有參與民主運動的經驗,自然對反對派處境缺乏同理心。加上焦點放在改善物質生活,對非物質如人權、民主、自由等追求放得較次要。
要遊說持單程證來港人士,未必能訴之於理想與價值的追逐,亦切忌指控他們沒有良心,或來港爭奪資源云云。人心肉造,我想他們現階段在物質以外,更渴求香港本地人的關懷,希望感到被接納。我們錢不夠建制多,但若每一個泛民都有意識統戰新移民,在人力上我們未必會輸。
《香港 01》在 17 年做了個回歸廿年系列報導,其中一篇叫「從「新移民」變「真.香港人」 助基層爭普選」,講一位支持泛民的社工新移民吳惠娥(Joanne)的故事,文中她有這樣的呼籲:「新移民係一張白紙,你俾咩佢,佢就係咩嘢,你唔接納佢哋,佢哋就畀民建聯吸納,如果你哋接納佢哋,佢哋就企喺你哋嗰邊……社會愈排斥佢哋,佢哋就難受到政治啟蒙,所以佢哋會反佔中,因為佢哋怕亂。」
當我們從接納中取得信任後,一個可以嘗試的說詞是,既然他們來了香港,大家就坐同一條船,邏輯上若新移民數字下降,在資源上的競爭便沒那麼激烈。而越多新移民票投泛民,政府發覺對管治並無著數,才會重整移民政策。
至於非本地畢業生留港人士的遊說,我想起兩年前中大校園「香港獨立」橫額風波中,中大女講師黎明的一篇專訪。當時本地與來港生爆發激烈衝突,雙方互相指罵。黎明以一個愛國愛黨小粉紅過來人的身分,剖析內地生激動背後的心理狀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是內地生在香港未有身份認同,始終感到自己是外人,當本地生痛罵中國時,內地生潛意識對號入座,覺得對方所罵的是自己。非本地畢業生有學歷,我們不應該帶有色眼鏡,把內地生看成有待香港文明開化的野人。我在中大教學的經驗是,班中的內地生都思想開放,若給予正確資訊,都會認真學習與反思。這班人,不正是最有潛質成為未來泛民支持者嗎?
而經輸入內地專才計劃來港人士,則可能是實務愛國型、食大茶飯型、或悶聲發財型,要逐一溝通判斷,才能擬定適切文宣。
15. 孤獨老人型
【孤獨老人型簡介】
--- 口頭禪:「你幾時嚟睇吓我?」
--- 禁忌詞:「你好煩、唔得閒睇你」
香港人口老化,孤獨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曾聽過一位建制朋友分析,老人家被成功統戰為藍絲,最強利器並非蛇齋餅粽,而是建制同工的噓寒問暖。很多人以為掌心雷長者沒有思想,但我相信有部份是有意識的投桃報李,將陪伴轉化為選票。
【孤獨老人型攻略】
孤獨老人型攻略,就是做你本來應該做的孝子賢孫。奧巴馬在 2008 年總統大選中,有個最強選舉工程,叫「The Great Schlep」。Schlep是猶太語,指拖動一個人。奧巴馬團隊明白,歷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佛羅里達州(Florida)是最關鍵的一個州分。而要在佛羅里達州勝出,得到州內眾多年長猶太人的支持,至為重要。為了達此目的,奧巴馬找來美國喜劇演員 Sarah Silverman,演出一段短片,推廣一個叫The Great Schlep的行動,鼓動所有支持奧巴馬的年輕猶太人,從美國各州飛往佛羅里達州,探望其祖父母,並向他們拉票。這個one to one marketing的計劃,成功扭轉奧巴馬在該州的劣勢,並榮獲當年廣告界的奧斯卡大獎 ── Cannes Lion Award。
我們也應該有香港版本的「The Great Schlep」,以孝道喚醒被建制利用的長輩,也藉此緩減孤獨長者的問題。
viii. 渴求導向 – 權威系
有些人天生反叛,但有些人卻享受服從權威。我們潛意識都受權威影響,只是每個人抗體有異。心理學上有種思考盲點,叫權威偏誤:在面對權威時,我們的獨立思考會不由自主地受到影響。這個偏誤,由1961年心理學教授 Stanley Milgram 的一個經典實驗引証。受試者被帶到一間房,其任務是聽從教授的號令,操控電流開關,並向隔壁房間的一個人(由演員扮演)發問問題,如答錯便施放電流。實驗由 15 伏特開始,然後隨答錯次數逐步加壓,直至能致命的 450 伏特。演員相應作出哀鳴並拍打牆壁,受試者都會在中途於心不忍要求停止,但教授卻冷靜地指示:「請繼續,我們的實驗本來就是這樣。」。結果是,過半數受試者真的將電壓調到最高點,即使到了後期,隔壁只有一片恐佈的死寂。
英國心理學家 Steve Reicher 和 Alex Haslam 後來再跟進 Milgram 的研究,提出人類盲從權威的關鍵,是雙方有同一目標及理念。這觀點正好用作解釋為何納綷秘密警察與部份沉默民眾沒有反抗對猶太人的迫害。
部份人被權威控制時不但不抗拒,反而享受聽從權威,甚或渴望權威的出現。
16. 愛父母官型
【愛父母官型簡介】
--- 口頭禪:「佢當人民係子女。」
--- 禁忌詞:「愚民、死蠢」
中國歷史自古以來,老百姓都渴望世上有好皇帝與父母官。這些藍絲偏向相信政府,特首或高官在其潛意識充當了家長的角色,堅信他們愛民如子,會好好為市民服務。若在街上或年宵見到政府官員,會興奮地撲過去握手合照。
【愛父母官型攻略】
A. 四千未攞到
以一些政府行政失當事例,如派錢四千的繁複低效,帶出他們心目中父母官的問題。最好由他們最貼身的問題入手,人一旦有切膚之痛,就會變得比較清醒。
B. 介紹新權威
渴求權威者都希望心靈能寄托給一位智者,在思想及行為模式上可以模仿。不妨推介一些高質素的和理優泛民論述者,陪同他們聽聽講座,買書攞攞簽名,嘗試為他們塑造一個替代建制的新權威。
17. 強人追捧型
【強人追捧型簡介】
--- 口頭禪:「香港需要強人領導。」
--- 禁忌詞:「被洗腦、懦弱」
另一種渴求權威者,希望出現一個政治強人。尤其是那些生活艱困朝不保夕的一群,心靈上視大權與魅力集於一身的政治家為偶像,成為他們的理想人型。若強人承諾會為平民改變生活問題,更會令渴求權威者死心塌地。
【強人追捧型攻略】
搜集他們心目中強人懦弱一面的資料與相片,如分享講及習近平情史的禁書、整理各建制揸旗人的醜聞,揭開被神化政治領袖的常人一面。這不是一時三刻能改變的根深蒂固印象,但凡事總有策動改變的起點。要透過時間,讓他們明白,真正的強大,其實是廣大的民眾力量。
ix. 渴求導向 – 暗黑系
有人追求光明,為人性光輝而感動;有人渴求黑暗,享受著魔鬼的快感。
18. 憤世孤高型
【憤世孤高型簡介】
--- 口頭禪:「垃圾!」
--- 禁忌詞:「冇。因為講乜佢地都唔 Care」
憤世孤高型屬反社會型人格,這些人缺乏良心同理心,不認同社會道德、價值、法律等任何規範;絕對自我中心,難以與他人建立真正感情聯繫;並且高傲自負、自私自戀;視所有人為工具,完全可以被犧牲,並善用謊言計謀等一切技倆,操縱和利用其他人,來達致自己的目標。
這類人親建制,特別鍾情極權獨裁者,因為從暴君身上,他們看到暗黑一面真實的自己,羨慕權傾朝野者的權力、金錢、自信、以至無人可控隨心所慾的絕對自由。
【憤世孤高型攻略】
建議放棄對憤世孤高型的遊說。但提提大家判別 18 種建制時,不要輕言斷定別人是反社會人格。凡事疑中留情,看事會更通透全面。
【結語】
人類思想複雜,往往表裡不一。18 種建制的分析框架,只提供理解藍絲想法的一個起點。和藍絲的親戚或朋友溝通,你或許會發現有些屬混合型,有不同思想導向的特徵。人的思維同時受自身與環境影響,但總有一個較核心的想法,只有透過心平氣和的對話作心靈探索,才會慢慢找出混合型藍絲潛意識中不同導向的佔比。
有些人則是「綠絲」,沒明顯政治立場偏向,見到那邊不對便罵那邊,有時支持泛民有時支持建制。這些人亦總有一個潛意識導向,指導他們審視這個世界,但可能缺乏對宏觀局面的理解,故未能形成一個清晰立場。「綠絲」為數不少,左右著香港政治勢力的平衡,針對他們的文宣,也可試用以上 18 型分析,提供相應的資料與事實,助他們建構更明確的政治立場。
六月以來,社會運動頻繁,政府依然口硬,政治問題不肯用政治解決,讓社會撕裂達到超越佔中時的新高峰。憑網絡片段和身邊觀察,很多人的情緒已踏正或超過臨界點,看到最近聖保祿醫院那對母女的歇斯底里片段,我為那位在旁哭著勸交的小妹妹傷心。我知道在抗爭持續升溫,警民衝突導致血流成河的今天,勸大家回歸冷靜,以潛意識為基礎作情感上的文宣說服,未免有點離地。但貫徹整個運動兄弟爬山的精神,前線示威的努力抗爭,與平日收兵休養期間的文宣攻勢,其實並不相悖。很多不想走到最前的中年黃絲,更應該在平日的文宣造勢上出一分力,分析身邊人屬 18 種建制的那種心態,以柔克剛地遊說,為前線抗爭者造就最強的輿論支援。
18 種建制,橫跨不同社會階層,夾雜貧窮與富貴、專業與藍領、識字與文盲,需要極多版本的宣傳文宣,針對各自潛意識作有效遊說。不少泛民組織資源有限,文宣水平只停留在鞏固自身黃絲支持者,未能吸引藍絲。香港的政治啟蒙,除大型群眾運動外 ,好依靠日常生活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影響。我們每個民主理念同路人,都是一個行動文宣機器,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了解身邊藍絲的內心世界,從而各自執生走位,勸到一個得一個。遇上情緒失控的固執藍絲,不用糾纏,把精力先放在遊說下一個,待他冷靜再潛移默化,不要輕言放棄。即使只能喚醒一個兩個,覺得能力有限,也不用心灰意冷,那怕每個同路人只能成功遊說一個人,合起來的數量可以相當驚人。在香港現時的民主抗爭上,加入回復冷靜、以心攻之的一條戰線,我深信對整個運動一定有幫助。
民主抗爭者,都喜歡李小龍的名言 Be Water,互相提醒行動要如行雲流水,遇上暴力驅散要懂得彈性走位。在文攻的世界,其實也應奉行相同之道。讓我們重溫李小龍的原句:「Empty your mind, be formless, shapeless, like water. Put water into a cup. Becomes the cup. Put water into a teapot. Becomes the teapot. Water can flow or creep or drip or crash. Be water my friend.」18 種建制的心理分析,是希望大家在進行文宣遊說時,清空自己的想法與成見,設法代入他人,學習感到身受,讓對方覺得被理解與接納。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遊說藍絲,關鍵在於不爭,以感化取代謾罵。這個過程或許會較緩慢,成效需要時間醖釀,但我們對著中共這隻財雄勢大的極權怪獸,確是需要用時間同暴政鬥長命。
以柔制剛,滴水穿石。這,才是 Be Water 的真義。
賢者同盟更新 在 ChouByeBye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EP17.2 攻略影片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 (巴哈姆特文章)
【情報】EP17.2 「賢者遺跡」主線、支線任務及副本 (含每日/副本的前置及每日任務整理)
作者 : アルソス macchiato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4212&snA=429498&tnum=20&subbsn=11
關於盧恩米德加茲 新一代國王 尼希的故事 :
尼希也是七大王室之一的王子
他的王室叫做 海涅家
- EP16.1 幻色童話:謎樣的七王家 -
當時已經決定要海涅家的人當國王了
但是那個要當國王的人並不是尼希
而是可能他的堂兄之類的人當
因為它家人都覺得尼希超廢
但是在加冕的時候,他堂兄就被虛幻組織的人襲擊
而且皇冠還被虛幻組織的人偷走了
- EP16.2 星火同盟 -
尼希偷偷調查了被偷走王冠的下落
並且幫助了政府及叛亂者,揪出了企業的叛變組織 虛幻組織
我們最終找到了人體實驗室,遇到了阿伊建及賽伊蓮
從賽伊蓮拿回王冠後交給了尼希
尼希也因此得到了王過內的認可
(功勞最大的人是玩家吧,怎麼不是我當國王)
- EP17.2 賢者遺跡 -
尼希就因此當上國王了
所以從這個EP開始,我們的國王就是這個尼希了
從EP16.1開始 (尼希出現)
的各種故事我都有拍唷~
七大王室介紹 : https://youtu.be/GKVk8q_uzeU
七王任務EP16.1 : https://youtu.be/a6EypTvXaJA
星火同盟EP16.2 : https://youtu.be/vz9PQsXBU6g
虛幻浮現EP17.1 : https://youtu.be/4ZcLEzOrw0M
同場加映 - 盧恩米德加茲 建國神話 : https://youtu.be/wgbV2U-yYMI
-
【關於遊俠小傳的起源】
仙境回歸原廠那一年,我選擇了咒術當我的本尊,一路跌跌撞撞練到了175,我的傷害就像長不高的小男孩一樣,總是被班上的遊俠嘲笑,而且天生就是這樣高傲遊俠們只要配一個天羽套,就能在同樣經濟條件下輾壓咒術傷害,當時的我深受打擊,明明我也花了不少錢,為什麼總是輸人家一截?當時我就決定了,既然打不贏,那就加入吧!而且為了證明躺著都能贏,所以我不接受任何金援,打算靠遊俠隻身闖蕩仙境傳說!!
-
【遊俠小傳歷史】
2021/03/07 第一次單人突破覺醒古副
2020/12/08 100集達成,並成為有課玩家
2020/11/06 成功製作了幻影獵人之弓!
2020/10/09 踏上幻影獵人之弓製作之旅
2020/09/25 第一次挑戰吃野王(虎王成功!)
2020/08/14 發揚了擲骰子衝裝法
2020/07/03 第一次打玩具副本
2020/04/03 第一次打三王
2020/02/21 買齊了影子職業套裝
2020/01/31 轉向銳利射擊遊俠
2020/01/10 第一次刷101塔-學會電擊陷阱之術
2019/12/20 第一次單刷古副
2019/10/18 第一次召喚狼出來
2019/10/11 第一次衝裝運氣超好 (2件+9天使羽翼戰袍)
2019/05/31 第一次穿上成套穆拉裝
2019/05/24 三轉考試過關
2019/03/24 與溜溜猴遇見的那天
2019/02/02 第一次進入周末副本單刷
2018/10/19 進階二轉
2018/05/04 第一次吃掉寶糖
2017/12/08 轉生
2017/09/10 第一次當隊長
2017/07/16 與小雞(狗狗雞)遇見的那天
2017/02/19 二轉獵人
2016/12/26 創角色
-
【遊俠裝備進度】2021/05/04
一般裝備
頭上: +10超時空頭冠, 附魔:VIT+2/LUK寶石Lv3/銳氣Lv1, 愛子魏格納卡片
頭中: 單眼眼鏡, 愛子魏格納卡片
頭下: 愛心泡泡糖, VIT+2
衣服: +9幻象機甲A型, 附魔:ATK/ATK/Archer, 憤怒九尾狐卡片
武器: +9幻影獵人之弓, 附魔:ATK+27, 紙妖卡片兩張
披肩: +9幻象推進翼B型, 附魔:CRI/CRI/ASPD, 花瓣怪蟲卡片
鞋子: +7時光靈巧戰靴, 附魔:名弓Lv4/無感肌肉, 未插卡
飾品(右): 幻象助推器R, 附魔:攻擊後延遲Lv4/名弓Lv5/致命Lv4, 黃金甲蟲卡片
飾品(左): 施密特國王徽章(Luk), 附魔:STR+3/魔力Lv4/VIT寶石, 黃金甲蟲卡片
特殊裝備
頭上: (服飾)很餓的大魚, 附魔:SP吸收1
頭中: (服飾)查理斯頓天線, 附魔:名弓
頭下: (服飾)嘴刁灰狼, 附魔:神射手石II(頭下)
衣服: +0影子獵人鎧甲
手套: +0影子遊俠手套
盾牌: +0影子遊俠神盾
披肩:
鞋子: +0影子獵人戰靴
耳環: +0影子弓箭手耳環
墜子: +0影子弓箭手墜子
-
【遊俠角色基礎素質】2021/03/07
角色等級: 174
STR: 1
AGI: 100
VIT: 34
INT: 49
DEX: 120
LUK: 110
-
【嘮叨區】
哈囉大家好我是小白,歡迎來收看我的遊戲頻道,目前頻道內容主軸都是仙境傳說Online,偶爾會發一些別的遊戲.我不是全職的YT仔,只是做興趣,所以大家看的開心就好哦!
訂閱起來: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28rflOBhz55j2MDuXvyXQ?view_as=subscriber
-
【頻道播放清單列表】
ChouBye小白 仙境傳說 - 遊俠小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SUCSAo4O-U&list=PLYymfqmKdctOC-mEtkRpt9NztIUDSWJFo
ChouBye小白 仙境傳說 - 咒術系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zIAOaGFPY&list=PLYymfqmKdctPTP9om3Dkysd8niIzVATSY
ChouBye小白 仙境小劇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a71sLquCY&list=PLYymfqmKdctMfdhaVfUpsVA7ZB0odDA3D
ChouBye小白 動森日常: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ymfqmKdctMudQon6gD6BZ1yUXD28Wrj
ChouBye小白 The Forest(完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SxZ4EIgfes&list=PLYymfqmKdctO0rvOOdj21KRoSXT-LIAFX
-
【仙境傳說 Ragnarok】
伺服器:台港澳伺服器 - 巴基力
網址:https://ro.gnjoy.com.tw/
-
【常用資訊查詢網站】
1. 巴哈姆特 - 仙境傳說版:https://forum.gamer.com.tw/A.php?bsn=4212
- 仍然很熱鬧的討論區,最新最新的消息及討論都可以在這邊找到
2. 仙境傳說(RO)幻想廳:https://rd.fharr.com/
- 幻想聽是我認為目前RO對於各項道具及魔物更新很即時而且精確的情報網站了!查詢卡片能力裝備資訊、怪物資訊等等,都非常推薦到這裡查詢
3. 天野幻境:https://roidv.com/
- 這是已經存在很久的老牌RO資訊網站了,但我只比較常搜尋簡易的基礎資訊,例如指令啊..屬性相剋之類的。
4. Ginyuki's RO | 銀雪的RO筆記 : https://ronews.ginyuki.com/
- 銀雪大的網站主要分享一些RO故事劇情的分析與更新資訊,我很多在RO上知道很有趣的故事或者歷史都是從銀雪大網站學到的!如果你對於RO想了解更多遊戲架構及遊戲歷史、任務故事背景等等...,非常推薦銀雪大的網站翻翻找找,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訊息呢!
5. 新仙境傳說R0(R版)任務筆記 : http://s010381.blogspot.com/
- 這個網站上的任務攻略整理的非常淺顯易懂!!
【仙境傳說相關的QA】
Q:請問現在還有外掛嗎?
A:我是很少看到了,你可以上線看看~
Q:請問現在是免費嗎?
A:現在全伺服器是免費商城制,就是玩遊戲不用錢,但有商城可以課金。
Q:請問要怎麼申請帳號?
A:到官網按照步驟申請,目前需要實明認證,就是需要附上身分證資訊
Q:不是台港澳的玩家可以申請帳號嗎?
A:我問過官方不是台港澳有其他方法可以申請嗎?他說請我看清楚(好像滿嗆的)只能台港澳
所以很抱歉...不行!
Q:請問一般服推薦那個伺服器?
A:我自己推薦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