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將近兩天的時間...
為了再度挑戰觀眾腎上腺素的極限...
由來自台灣嘉義市西區某條路上自封『影帝』的吳泓逸主演,還有他弟弟自封『嘉義恐瘤』的奇怪路人客串演出,
在荒淫無度的酒池肉林瞬間變成橫屍遍野的人間煉獄...
究竟誰會成為這場遊戲的贏家...
吳泓逸在戲中飾演一夫多妻,原本優渥的生活因為貪婪淫慾娶了170位老婆,在精盡人亡之前因太多老婆要養早已欠下巨額債款,為了能繼續照顧170位老婆決定為了鉅額獎金鋌而走險...
『鳳梨遊戲』片名起源於台灣嘉義市某條不知名的大水溝旁,兒時有名叫做鳳梨的小朋友以及根本也不知道有誰一起玩過的一種兒童大地遊戲,類似跳房子遊戲的攻守低階版,且因遊戲時地上的圖案由一個類似山形、橢圓形及裏頭格紋狀組成類似鳳梨的界線而得名。
戲中吳泓逸所飾演的來自爽冥搗洞的『懲鰭臐』配合著導演將兒時回憶中的遊戲與陷入極限競爭的現代社會結合在一起,故事描述456位玩家不約而同接受了一個莫名其妙的邀約,要在一連串的遊戲中相互競爭,最後的贏家可獲得高達456萬里亞爾的巨額獎金(約莫台幣3,011.38元),該戲更邀請到不知道哪年演出『瓦斯爐』的男主角嘉義恐瘤友情客串。
整部劇耗時86400秒,也就是整整一天的時間製作海報,目前尚未確定播出時間卻已被譽為2021下半年最令人反感的台劇之一沒有之二...
但吳泓逸仍提到,對此他並不氣餒,依舊會繼續努力堅持拍戲這條路。
贏家瓦斯爐 在 在日台傭日記:葵她老母半桶水的料理生活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痛苦的事》
縱然再喜愛料理,也總有幾件料理步驟做起來是滿痛苦的,比如去魚鱗、宰殺很硬的南瓜、還有焦糖化洋蔥。
切細的洋蔥在鍋內不斷拌炒,火力只能維持不溫不火的程度,3-40分鐘重複著單一動作,我總是拉張高椅子、泡杯咖啡、坐在瓦斯爐前,一副要長期抗戰的樣貌,然後眼神半空洞的看著鍋內,直挺挺白皙皙的洋蔥,炒到白軟、炒到透明、炒到淺褐色,在淺褐色轉深褐色的這個階段進展最慢,但是最可能燒焦,功敗垂成,簡直就是人生縮影,跑得快不一定是贏家,重要的是比誰的氣長。
炒好後的洋蔥,體積只有原來五分之一,濃縮而精華,吃起來已沒有辛辣刺鼻,甜美鮮香滿溢。
不只是人生縮影,還是結局好的那種。
***
睡眠不太好已經很多年,一個晚上醒來五八次也是常態,這兩個月逐漸改善,偶爾還是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驚醒的瞪大雙眼,暫時忘卻自己身在何處,今夕又是何年。
我總以為睡一覺就可以回到那日,我還是我而不曾跌入低谷,遊走在我的城市,景色這麼單純,風景這麼普通。
最難的就是平凡的普通。
那日以後從此我再也不普通,過著再也不能安生的平凡日子。但其實每個人都是這樣吧。路上的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故事,誰的背後不是一齣齣八點檔大片,想通了後也就不特別了,日子照過舞照跳,剩下的留給夜半再來傷心。
那日夜裡我又醒了,神經觸發的顫抖了一下,他在我身邊拍拍我,迷濛的眼縫中看到他也看著我,嘴裡很小的音量對我說著什麼我已記不得,那話語好像安神藥一樣,讓我很快的又睡下,鼻腔有著他的氣息,不用觸碰,我知道他就在。睡眠變得不再那麼痛苦,黑夜變得不再那麼紊亂,而晨曦不再刺眼,我越來越好。
會再好下去。
#在家吃飯
#焦糖化洋蔥
贏家瓦斯爐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顧德莎〈驟雨〉(節錄)
一個月之後,店裡增加一個人手,負責洗菜洗碗收盤子。伊娃仍然站在店門口熱情招攬客人,他站在瓦斯爐前面讓汗水直接滴到鍋子裡,還是常常被伊娃嫌棄手腳太慢。
又是假日不斷湧進的人潮,他在中餐過後的空檔點了一根菸。一位客人進來:
「老闆,一杯檸檬紅茶。」
「沒有賣檸檬紅茶。」他搖搖頭,指指冰箱可以自取的罐裝飲料。
「檸檬紅茶嗎? 有! 您請坐!」站在門口的伊娃跑進來,一臉笑意地請客人坐下,隨即從冰箱裡取出一罐冰紅茶,又從料理台的置物籃裡翻出一顆檸檬,切了一半擠出檸檬汁,混進紅茶裡,再切一小片掛在玻璃杯上,然後把這個菜單上沒有的飲料交送到客人桌上。
那杯檸檬紅茶,伊娃向客人收了八十塊。
他看著這件事情,確認:這個女人是不會跌倒的。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借來的光 朗讀,Instagram:the_borrowed_light
#吳宛馨 手寫
※本篇收錄於顧德莎小說集《#驟雨之島》(#有鹿文化,2018年5月)。
※出版社粉專 有鹿文化.閱讀有路
※《驟雨之島》書介
收錄九篇短篇小說,作者顧德莎以自身在紡織業工作十五年的經驗,見證了五○年到直到八○年代末期,紡織業急遽的興盛與衰落。她用真實的人物、實際的背景,勾勒出虛構的情節,彼此看似各自獨立,但都隱隱有所相關聯……他們是彼此的前景與景深,在同一個時代裡,各自演出小人物的渺小故事。
那群拚博的人,他們是工人、是中小企業老闆、是產業鏈中的螺絲釘,他們的人生起伏和整個時代緊絞在一起,但當外資轉移、產業沒落、政策改變時,惟有站在高處、擁有巨額籌碼的決策者,才是金錢與命運的贏家──當年那群勤奮的人,是經濟奇蹟中的鬼魅,倏忽之間便消散了,有人走上絕路,有人轉業沉浮,過去燦爛的興盛與爆發的流動,終像是一場驟雨,沒有人能留得住。
顧德莎如實寫下盛鬧過後的頹然,伴隨八、九○年代過境台灣一場又一場的風颱、驟雨、地震……男與女,在時代的洪水中都曾想要奮力再起,但他們無能抵抗──「死亡」是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自殺的人是用盡了所有力氣想要找活路,卻在最後一分鐘力竭而亡──如同驟雨來襲時,在過小的傘下,拚命站穩自己,卻無從抵抗時代潮水的流去。
※顧德莎
嘉義人。高中時代擔任校刊主編,得過全國高中生小說比賽第二名,作品散見於報章雜誌。得過《聯合報》極短篇推薦獎,之後停筆將近四十年。
2012年時重新提筆,嘗試藉書寫回歸生命本質,以文字記錄大千世界。曾獲創作補助:第十五屆台北市文學年金《驟雨之島》、2016年國藝會散文創作補助《說吧‧記憶》、2017年國藝會台語詩創作《我佇黃昏的水邊等你》。
2016年出版《時間密碼》詩集,《驟雨之島》則於獲鏡週刊選為2018年度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