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接受的宇宙觀,暫時只有兩個。
「超預定論」:一切都注定會發生,因果律不怕被打破,因為因果早已跨越時空被決定,一切都是一個結。就算時光能倒流,無論重覆千千萬萬次,我們都會做同樣的選擇,犯同樣的錯,受同樣的苦,早已命定。每一次,我們都覺得自己自由,然而每一次,我們都會走同樣的路。
「多重世界」:一切都注定會發生,一切有可能的事,都會發生;人生中所有的決定,我們都會去選擇。每個世界都存在,而受困於一個世界的,只不是「我」的意識,每個我,都困在其中一個可能之中。有千千萬萬個我,走了不同的路,每一個都認為自己是「我」。現在的我,擲下錢幣,下一刻,會有個「我」看到公,也有個「我」看到字,兩個都是這刻的我的延伸,兩者都同樣覺得自己真實。我無法選擇「我」為何會是這個版本的我,「我」,只不過是存在於最大機率的可能,最大機率的選擇的世界中。我人生曾做那些選擇,只因為那些都是我最大機率會選的選擇。
兩者都好像否定了自由意志,然而對於我,反倒是釋懷。如果世界真是這樣,就好了。前者比後者,更為令我安心一點,起碼我不需要擔心那必然存在,較不幸的分支。前者也更易和基督教信仰相容。在兩個宇宙觀中,過去都是已注定,而未來就算是注定,起碼對於這刻的「我」,是未知的。我主觀上,仍是自由,仍能親身體驗自由,直到事件變成過去。了解過去是注定,it is what it is,人生會少點後悔,少點遺憾。而自由意志,就算客觀上是假的,但主觀上仍是真的。反正,「我」,本質上不過是個主觀的體驗。
這些牽涉人生觀的思考,其實源於一個很無聊的問題:「相對性、因果律、超光速,三者中只有兩者能並存,要放棄哪個?」我曾以為,最容易放棄的,顯然是「超光速」,乖乖接受超光速傳訊是沒可能的事。後來發現,也許能放棄的,是因果律......
有空再說。
(兩者都很難否證,所以是哲學思考多於科學理論。)
延伸閱讀:
https://theconversation.com/a-new-quantum-paradox-throws-the-foundations-of-observed-reality-into-question-144426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