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30 財經焦點新聞
👉國內頭條:
1.MSCI盤後生效,個股大風吹。(工商時報)
2.助台商回流,200億元上膛。(工商時報)
3.升至81.4萬人,今年非典就業創新高。(工商時報)
4.蔡英文:3大優勢,台灣扮亞洲生醫火車頭。(工商時報)
5.製造業景氣,連5亮黃藍燈。(工商時報)
6.離岸風電躉購費率降,外商喊撤。(中國時報)
7.高通、蘋果將談和,台積大贏家。(經濟日報)
8.台勝科:明年矽晶圓供不應求。(經濟日報)
9.大陸面板新產能接連放量,台偏光板業苦盡甘來。(電子時報)
10.資料中心升級需求看旺,100G/400G交換器提前起飛。(電子時報)
👉大陸頭條:
1.人行降息可能性引猜測:估調降MLF、OMO利率。(新浪財經)
2.PMI估連28月位榮枯線上方,將創7年來最長紀錄。(新浪財經)
3.賈躍亭債權融資路被堵?FF未能解除對恆大的資產抵押。(中財網)
4.北京純商品住宅期房庫存增長近2倍。(中財網)
5.保千里重組未盡責,陸銀信評恐開罰400萬元。(中國經濟網)
👉國際頭條:
1.英相警告:若協議遭議會否決,有必要為英國無協議退歐做準備。﹙路透社﹚
2.貿易戰背景下,標普警示中國存在信貸快速擴張風險。﹙路透社﹚
3.中美貿易戰促使企業轉戰越南泰國,尋求建立新供應鏈。﹙路透社﹚
4.聯準會暗示12月可能升息,但明年升息路徑尚不確定。(華爾街日報)
5.川普因烏克蘭局勢取消原訂與普京的會面。(華爾街日報)
6.鮑爾言論暗示聯準會可能提前結束升息或放慢步調。(華爾街日報)
【股金寶APP】讓您隨時掌握投資先機⇛⇛⇛
立即下載體驗:http://ppt.cc/w9YL1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越南 火車頭 英文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外交困在美、中間徘徊,但為何印度不結盟也能成為南亞老大哥?
作者:印度尤
在太陽花運動之後,再次召開國是會議成為公民訴求,同時也因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拋出這項議題,也是這成為了政治話題,在台灣社會中,無論是過去的國是會議,台灣的政治局勢又或是媒體與公民所關注的焦點,兩岸關係與台美關係佔據了主要議題,但除了這兩個國家之外,台灣是否有其他選擇和可能的出路?
身為一個台灣公民,若受邀參加國是會議,我最關切的是,台灣如何與其他國家建立連結?又如何創造更多的選擇空間?
我不諱言,中國和美國對台灣而言,無論是在政治經濟或是外交上,都是最重要的兩個國家,對於全世界各國而言也是同樣道理,而台灣在中國的打壓下,始終無法在國際舞台上獲得足夠的認可與支持,有相當艱難的外交處境,然而在與中國保持距離的友好,以及確保美國支持的同時,台灣應該開拓更多的可能性,才可以真正的走出去。
我來到印度已經邁入第三年了,這個被冠上窮困骯髒落後等代名詞的國家,今日卻已然成為吸引全球投資的重要市場和經濟成長的火車頭,而每當一個國家的經濟崛起之際,同時也是其影響力與國際話語權增強的時刻。
印度傳承美蘇冷戰時期一直傳承至今的不結盟政策,以爭取最大的外交空間。
印度在新總理莫迪上任後,在多角外交上的發展有更明顯也更積極的動作,印度的原則很清楚,那就是國家利益優先,以美蘇冷戰時期一直傳承至今的不結盟政策,形塑不受特定國家箝制,多方合作來達成國家利益最大化的外交空間,我認為這是值得台灣借鏡的重要方針。
舉凡不丹、尼泊爾、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孟加拉等周圍鄰國,莫迪都先鞏固關係並釋放善意,讓他們看見,印度已經與過去截然不同了,這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將發揮南亞區域老大哥的雄風,帶領整個區域的共同發展。
在中國經濟崛起之後,印度周圍的鄰國為了經濟發展,整體經濟命脈可以說是緊緊依靠在中國之上,雖然中國確實帶動小國的經濟成長,但同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希望依賴單一國家而處處受到箝制,而印度則成了他們的重要選項。
台灣有機會借鏡印度,從中、美兩強拉扯下,走出不一樣的外交策略嗎?
印度除了可以作為舒緩對中國依賴的選項之外,也是一個平衡的角色,印度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在亞洲,只有印度在人口、經濟成長率、國土大小甚至是國防戰略上能夠與中國匹敵,因此印度成為中國崛起之際,美國日本乃至於與中國有海洋紛爭的東南亞各國,積極拉攏以平衡甚至對抗中國的夥伴,同時無論是中國、美國、韓國、日本乃至俄羅斯等大國,在經濟發展也勢必要與印度合作。
但最重要的是,印度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定位:「不結盟、國家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印度不會被任何國家利用以對抗第三國,但只要對印度有利者,印度都會與其合作。
在這樣「無盟友,有朋友」的定位中,印度確實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同時也有了更多平衡的力量,縱然許多小國的能力有限,但對於印度來說,卻是可以隨時派上用場的各種籌碼,是非常務實也非常聰明的外交政策。
台灣過去一直以來確實在美中兩國的彼此競爭對抗之中,取得了一個看似平衡的狀態,然而就如同力學一樣,需要上下左右以及各方的力量維持平衡。若說美中是左右兩股力量,那麼印度、日本、菲律賓、越南、緬甸等各國,就會是台灣的其他力量,更何況亞洲局勢變動快速,早已經不只是美中兩大力量彼此制衡,台灣也應該順應著這股多頭並存的局勢,尋求自己的出路。
當然,台灣無論是資源或國際地位上,很難和印度一樣有這麼多籌碼可以運用,也沒有任何兩個國家之間沒有摩擦和旗艦,但台灣也應該找出自己的定位,若無法以硬實力走出去,那麼華語文教學,經濟實力以及文化和智庫交流推廣等軟性力量,如何能夠把台灣推出去,並和其他國家建立連結與潛在的影響力,是至關重要的。
硬實力需要時間累積,軟實力則更需要時間發酵,台灣確實處處受制,但如何開拓選擇,找到緩解依賴美國和中國的出路,是我在未來二十到三十年後,希望看見的發展。
(本文由合作夥伴世界公民島雜誌授權轉載,作者:印度尤為印度尤神遊印度> 臉書專業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