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冒險號
許老闆不差錢
恆大崩塌,老闆坐私人飛機去大陸善後。此事之Crisis Management ,不知會為哈佛和清華的MBA課程將來添置何等篇章,令學術界關注。
但是恆大事件,最令人有興趣的,是在一個缺乏新聞言論自由的國家,其一手製造的無數人肉神話,如何會在一夜之間,一一幻滅。有如林彪由「毛主席的好學生接班人」一夜變成「篡黨奪權的野心家」,由恆大、阿里、京東到趙薇,中國人是一個喜歡造神拜神的民族,唯一旦風雲突變,億萬膜拜的香火粉眾,即成為撲撕嚙咬的紅衛兵。
皆因這個國家只准有一尊神,不容「眾神」。一旦媳婦熬成婆的也變成大亨,忘記了「奴民」的「初心」,就為自己埋下滅因。
其中因由,不瞭解中國的人不知道,但瞭解中國、也瞭解中國語文的人,早當看出了苗頭。
例如2020年9月,「搜狐網」財經版有如此文章,標題為「馬雲馬化騰40億港元投資恆大,許家印造車不差錢」。內文如此講:
「 ´不差錢‘的許家印同樣懂得’朋友圈‘的重要性。為保證恆大汽車的健康發展,9 月 15 日恆大汽車發佈公告稱,通過配售新股,以先舊後新方式安排引入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紅杉資本、雲鋒基金及滴滴出行等多家知名國際投資者,籌集約 40 億港元。值得關注的是,雲鋒基金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參與創辦的私募基金,這也意味著互聯網界的’二馬‘罕見地聯手投資了一家造車新勢力。」
文章強調:
「按照安排,此次所配售股份將發售給不少於六名承配人,已確定的包括騰訊控股、紅杉資本、雲鋒基金、滴滴出行四家機構。而雲鋒基金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參與創辦的私募基金。有分析認為,作為中國互聯網界兩大巨頭兼競爭對手,馬雲和馬化騰罕見聯手投資恆大汽車,既是出於加碼佈局車聯網相關智慧出行領域的戰略考量,也是對恆大汽車未來發展潛力的一致認可。」
這段文字,明的一層,向廣大「投資者」提供資訊:恆大汽車,因有雙馬等巨頭入股,帶頭看好,前景必然燦爛。
但另有隱形墨水暗的一層,向「習辦」溫馨告發:恆大、阿里、騰訉、滴滴出行,互相大手配股,近親繁殖,結為控制中國人衣食住行思想意識的帝國同盟。請問這個江山到底誰屬?
強調「許家印不差錢」,但是六億平均月入一千元的中國人,卻很差錢。如果我是許家印,與其穿戴着Hermés 皮帶在兩會記者群中到處衝,不如私下約見「搜狐網」這個刀筆「記者」,塞給他一個厚信封,央求:大哥,我很差錢,你也差點錢吧?不要這樣寫我。
中國億萬屁民韭戶,加上香港金錢口腔期的經濟分析師,看了這種文字,自然歡欣亢奮,入貨心切,覺得「中國夢」成真擊敗美帝,指日可待。但懂得中國政治、文學、歷史、哲學的旁觀者,在這種糖衣戟刀的文字密語之間,見到隱隱殺機。
這種文字,名為「網絡資訊」,實為向皇廷密報的奏摺。而恒大事件,產生萬千苦主聚眾鬧事,高呼還我血汗錢,危害國安,其實只是森林定律的一條肉食鍊的一次正常互動。
我同意中國人不需要新聞自由,也是不需要民主,在華爾街的白人基金經理與炎黃子孫「金融精英」的聯合收割周期之間,只需要「中央為我們作主」,許家印先生乖乖還錢,廣大韭民自會破渧為笑,在shut up 數銀紙之後,再跟隨「搜狐網」搜獵另一個「致富商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專訪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 葉言都 教授談新書《愛恨帝王家》。 權力導致八卦,權力愈大的人愈可能出現八卦, 這些人擁有的權力,又使他們的八卦產生巨大影響, 可能波及千千萬萬的其他人,可以稱為絕對的八卦。 大人物真正的八卦,往往被層層遮蓋; 一般人眉飛色舞,口耳相傳的小道消息,也可能是有人故意放話造...
趙中廷學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是 #記者節,齡予也來跟大家分享,會入行當記者甚至走到現在,其實是陰錯陽差。
不能否認我從小在家人面前很愛發表,是個求關注、表演慾很強的小孩(笑),齡爸媽常覺得我很煩,一有學到什麼新招,總是第一時間想要表現給她們看,得到他們的讚賞,非常在意他們的評價與眼光。
偏偏我不像齡姐,很會彈鋼琴,芭蕾舞也學的普普通通,溜冰也勉勉強強,數學科學邏輯爛到爆,倒是小小年紀就很會認字,很喜歡看書,喜歡聽相聲,喜歡聽故事,還能把故事轉述的有模有樣,於是這就成為我博取眼球最好的方式。
每天晚上吃飯時間是我們家規定要交流的交心時刻,我們要報告一天大小事情,我會說好多故事,新學的詞彙、順口溜、名言金句、俗語典故,因為很想要表現,所以我會不停的蒐集素材,小學時很常泡在圖書館,也很自然的因為文藝少女的樣貌被徵選參加語文競賽。
要參加哪個項目呢?因為不喜歡念別人寫的文章所以不是朗讀比賽,因為常被人誇獎不怯場聲音不錯聽所以感覺可以比作文比賽更多一點,但普通的演講比賽又怕預先準備太過斧鑿,練習一百次都沒感覺了,那不如就是臨時抽臨時準備的 #即席演講 吧。
即席演講需要的是持續的充實自己,博而不一定需要精,知道很多通識,什麼都能講上一點,想一想或許當時就在為現在的記者路做預備訓練。
總之,熱愛閱讀的習慣,結合了好勝心,我一路上參加比賽,比啊比的持續訓練自己,比到了國中、高中,拿過市級的不錯成績,也讓多看多聽的好奇心內化成個性。
高中時加入了思辨性的辯論社團,對於每件事學習到了懷疑、提問,跳脫角色作正反方設想。到了大學進入國文學系,雖然沒想過教職為業,但始終熱愛文史哲,對於文學、歷史、哲學都相當有興趣,各種雜書比課本更讓我著迷,看見了世界的可能性,上起選修課比起必修課還要用心。
硬要說的話,一堂選修課"報導文學"是我年輕時最接近記者的緣分,當年我大二還大三,報導文學是以新聞事件延伸,從中加入文學性的筆法、以真實為基礎,也許是訪談可能也可以架構出一個小說、一個虛擬的故事。
我選擇" #野百合學運"那個百花齊放的自由年代,非常有野心的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心情,寫出了一場十一萬字的學期作品。
過程是非常土法煉鋼的,完全沒有任何人脈的,用很笨的方法,打企業電話、官方EMAIL,鍥而不捨的連絡上了當年各大學運要角,學生們、教授們,還有PCHOME創辦人詹宏志 李明璁教授 當年等等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難以企及的大人物,盡力還原李登輝前總統與學運世代對話的風起雲湧內幕,那個讓人著迷的年代。
我花了一整個學期,看了數十本文獻,做了好幾場訪問,打了數萬字逐字稿,熬夜了好幾個禮拜,熱血沸騰了許久,第一次自己默默得有股要把事情、真相傳遞的使命感。
但我並沒有因此把記者當作職志,大學的我,接了不少家教,到補習班教大班,還去藝廊策展賣畫,忙著賺錢(現在覺得好可惜應該去多體驗人生多實習),還玩票性質的陪閨蜜去三立排隊歌唱選秀節目,很不幸的,又高又帥像趙又廷聲音渾厚動聽的閨蜜沒有選上,我卻選上了,在演藝圈門前拐了一圈,沒想過要當明星的我,面對大唱片公司的好說歹說,怎樣都不肯簽經濟約,成為演藝圈不紅藝人的可能也隨之破滅~
當時對歐洲文化跟哲學非常有興趣的我,原本打算到歐洲念完語文學校申請念藝術或哲學相關,出發前跟齡爸閒在家看電視時,意外看到國內某電視台跑馬燈跑著:徵選儲備主播,坐在我旁邊的齡爸說了一句:捨不得你出國捏,姐姐已經出國了,如果留在台灣做主播也不錯,不然你去試試看?沒中就算了?
爸爸都開口了,那就為了他試試看,讓他死心吧😂毫無相關科系經驗的我就去徵選了,沒想到慧眼獨具的主管,在數千人的三關徵選當中,竟然讓我過關斬將的選上了⋯但是我沒有在那個電視台,有如直升機的直上主播,因為我早就訂好三個禮拜後去法國考語文證照的行程,沒辦法走完試用期,本以為驚奇之旅就這樣了,沒想到負責帶我的「導師」前輩覺得我太適合做記者了,把我的履歷轉到另一家很缺人也不在意經驗的電視台⋯我一回國就開始上班了⋯
從最基層的記者開始,跑跑跑,可不是專案空降的特殊份子,新聞寫稿基本常識一概不會,每天忙到沒時間吃飯是日常,改稿重新修帶子是初期家常便飯,當然也有想放棄的時候,可是總覺得一股不服輸「真的做不到嗎?」「再試試看吧」「這點困難我應該可以克服吧」⋯這樣的好勝心撐住了我。漸漸花了幾個月抓到訣竅,變成可以使用的跑線記者,再經由台內徵選上鏡,記者兼任主播,最後陸續轉換時段,轉換電視台,再成為現在受到你們肯定的齡予主播。
這個過程說來短短,但至少十年光陰,十年一刻,過程有美麗的風景當然也有崎嶇蹣跚,有人形容就像是走在一條看不見盡頭的隧道,透著微光引領你向前,但如果信念不夠強烈,也許就會在路途中從中間的安全門右拐左拐的離開了,但我無比幸運,#有許多貴人幫忙,#無比無比的感恩。
我只想說,在記者節的這一天,我很高興我還在路上奮鬥,我珍惜自己可能帶給社會的影響力,很小心的使用。
最要感謝 #齡粉 觀眾們每天給我實質的鼓勵,打開電視給我 #亮眼收視率 的支持、到我的粉絲團留言支持我,傳給我播報的截圖,真的很感動;也要感謝我的公司三立新聞 :給我舞台讓我表現,有許多像是媽媽、姐妹一樣的長官、前輩、夥伴跟同事,無論如何總給我滿滿信任、包容提點還有無私提攜,讓我可以安心的為了同一個方向而努力,盡全力貢獻所學;最後也要感恩三立伊林專業的梳化團隊們,每天用巧手妝點腐朽為神奇,以朋友的身分溫暖陪伴。
#記者是一個為了他人而付出的職業,我們往往衝鋒陷陣,在第一線為了其他人的權利而爭取、而奮戰,常常我們為了別人,會忘記自己,我們的家人也被迫多所犧牲。這是我們為了理想的選擇,你不需要同情理解,但希望你能多點尊重。我們每個人心中有想要守護的理念,也邀請你不要用謾罵訕笑,而是用正面正向的力量,以此自勉:"你必須變成改革的動力,成就你希望看到的世界。"
最後再強調一次 謝謝大家 謝謝你們,
也謝謝沒放棄的自己
#主播 #張齡予 #三立 #三立晚間新聞 #台灣大頭條 #每晚五點四十五開播 #五十四頻道
趙中廷學歷 在 趙氏讀書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西大不同01:餐桌禮儀看中西文化【趙善軒、劉志輝合著】連載-圓桌方桌見不同全文請登入patreon
一般而言,西方人用餐不像我們「三餸一湯」,親友互相夾餸餵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氣氛如此和諧。傳統歐洲菜(我孤陋寡聞,嚐得比較多只是法國菜、西班牙菜)的頭盆、主菜、甜品,永遠有規有矩,次序分明,不像中式的餸菜,喜歡把不同的食材配在一起,同時上桌。歐洲人雖也是同枱食飯,但卻在方型的桌上各自修行。中國人多數都是在圓桌上進餐,這樣可以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不像西方人常用的方桌、長枱,彼此保持一定的距離。
話說回來,我的朋友吃了一會便停下來,只說不吃,顯然是接納不了這種富有地方色彩的飲食文化。已故的哈佛大學歷史學者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1907-1991)以及社會學大家亨廷頓(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 1927-2008)經常講的文化因素、文明衝突,原來也會在餐桌上發生。從西方人的飲食習慣,大概可以看出他們普遍崇尚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的傾向,在飯桌上的「公共空間」裡也有一大片「私人空間」(案:碟盤)。中國人的飯桌上壓根兒沒有真正的「私人空間」,我們習慣了用筷子跨進公共空間,在碟子裡夾菜,有時身邊人甚至用他的筷子為你夾菜,你看似唯一的「私竇」(案:飯碗) 會遭人隨意「進出」,似有還無。在這裡,使用公筷會遭人視作「見外」的行徑。
套用荷蘭籍文化研究學家霍夫斯坦德(Geert Hofstede, 1983)的說法,中國文化是輕個人而重整體,傾向集體主義(collectivism),在家裡,集體利益往往大於個人的得失,而且個人的行為也關涉到家族的整體利益,我們常說某甲的事蹟「光宗耀祖」、某乙的行徑「有辱門楣」,大概就是這麼的一回事。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7097087
趙中廷學歷 在 豐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天專訪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 葉言都 教授談新書《愛恨帝王家》。
權力導致八卦,權力愈大的人愈可能出現八卦,
這些人擁有的權力,又使他們的八卦產生巨大影響,
可能波及千千萬萬的其他人,可以稱為絕對的八卦。
大人物真正的八卦,往往被層層遮蓋;
一般人眉飛色舞,口耳相傳的小道消息,也可能是有人故意放話造謠。
〈愛恨帝王家:中國古代宮廷女性的愛慾情仇:春秋戰國篇〉
作者: 葉言都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0/06/16
#八卦 #愛慾情仇 #口耳相傳
------不管你愛哪一味,總有一個對你味---------
按讚【觀點】FB: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ewpoint
訂閱【觀點】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中廣流行網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ilikeradiobcc
趙少康時間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skjawtime
【ON AIR同步即時味】
●網頁版線上收聽 http://www.bcc.com.tw/stream.html?c=0
★手機APP-蘋果ios系統 https://apple.co/2Icmyek
★手機APP-安卓系統 https://bit.ly/2PsBUOB
【有空再來慢慢sway】
◆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iLikeRadioFM103
◆ Podcast頻道
◎ Apple Podcast-蘋果ios系統 https://apple.co/3jQQai2
◎ Google播客-安卓系統 https://bit.ly/2PvET8R
◎ Spotify Podcast https://spoti.fi/3gK7jYE
【頻率永遠是我們的根】
FM103.3 台北、基隆、桃園、台南、高雄、屏東、玉里、澎湖
FM102.9 新竹、苗栗
FM102.1 台中、南投、台東、花蓮、宜蘭
FM103.1 嘉義
FM107.3 埔里
FM 96.3 金門

趙中廷學歷 在 Untitled — 趙樹海教趙又廷講萬遍也不煩 的相關結果
大兒子趙中廷,自小功課名列前茅,在父母眼中是會念書的小孩,「他沒讓我操太多心,一直都很順利,個性和趙又廷完全相反,謹慎、小心、好強」,目前趙中廷在美從事貿易 ... ... <看更多>
趙中廷學歷 在 趙又廷痞子告假兄婚宴神隱-主桌陪送客不見影低調不搶哥風采 的相關結果
趙又廷的哥哥趙中廷(右二)與邊婉儀前晚舉行婚宴,結束時趙樹海(右)一同在外送客,趙樹海不時張望,察看是否有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 ... <看更多>
趙中廷學歷 在 趙中廷學歷她和趙又廷在一起兩年,最後輸給高圓圓的原因 的相關結果
張鈞甯有「小清新女王」之稱,率真的性格,因其學歷很高被冠以「演藝圈才女」。 2010年,張鈞甯趙又廷因拍電視劇《痞子英雄》傳出緋聞,一開始兩人都閉口不承認。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