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蕙倩〈月光〉
吹開
破了角的記憶
譲歌聲隨那微風
掀起了我的窗
小小夜曲
月光搖呀搖
悄悄走到母親身旁
母親的笑,流過
小河彎彎
水中央,母親的笑
野草搖呀搖
月光照亮了我的窗
月光
留在我的小窗
點亮了燈火,母親的笑
在水中央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
#顧蕙倩 創作
#陳宛詩 手寫、襯圖,Instagram:wanshihchen
※本篇收錄於顧蕙倩詩集《#詩歌風景來對坐:#我的城蔓延 #你的掌紋》(斑馬線文庫,2020年2月),原有小題「#致胡伯伯」(見下文)。
※顧蕙倩(節自書介)
文學博士,現專事創作。熱愛小巷弄。曾任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師、國立師大附中教師。
著有詩集《傾斜/人間喜劇》、《時差》、《好天氣,從不為誰停留》,散文集《漸漸消失的航道》、《幸福限時批》、《遍路臺北》、漫畫劇本《追風少年》,論文集《蘇曼殊詩析論》、《台灣現代詩的浪漫特質》、《台灣現代詩的跨域研究》,報導文學《詩領空:典藏白萩詩/生活》等書。
※顧蕙倩網誌〈在「#寶藏巖居民訪實:#河流與月光」〉(2016年11月1日),篇首即為〈月光〉一詩,並記載:
面對河岸第一排,不但坐擁群山,還能親臨溪流,這麼清幽的環境,胡正懷伯伯說,「多虧葉樹生老鄉介紹的,」當初花了四萬五千元買些木板,就在寶藏巖找塊山坡地蓋了房子,胡伯伯笑着說,「沒想到一住就是四十五年。」
初見到胡正懷伯伯,就被他笑成兩條線的眼睛給吸引了,年輕時的胡伯伯一定很帥吧!獨居的他,兩個女兒都已離家居住外地,三餐幾乎都是自己料理,「你看你看,這些菜都是我自己煮的,」胡伯伯打開餐桌的紗罩指給我看。其實,當時我的眼淚都快滾出來了,桌上雖有貌似梅干扣肉的模樣,但菜餚的顏色已有異樣,我不敢說,怕是眼睛視線給眼淚模糊了。胡伯伯還帶我進去他的臥室、廚房逛逛,床邊貼的盡是一些美女清涼內衣圖,我指著美女圖說胡伯伯還真是過著快樂神仙般的愜意生活呢,胡伯伯很靦腆地笑了笑,再仔細一瞧,原來都是廣告紙,但胡伯伯仍未提及他的老婆。
在眾多美女圖中,有一幅裱着框的照片,玻璃已經明顯有了許多裂痕,木質框架也已支離,稍不小心就會支離破碎,裡面的兩張照片卻異常顯眼。「那是我父親母親的相片,是他們從大陸寄來的,這也是我僅有的相片。」胡伯伯仍然是帶著笑意地說。胡伯伯是江蘇陰縣人,民國14年生,21歲結婚,23歲到台灣。家裡有七個妹妹,有三個早夭,父親是油漆、雕像師傅,小時候就送他上私塾讀書,讀到12歲時,因地方上設立小學,便插班二年級,但讀不到一年,因為對日抗戰爆發便無法繼續就學。
胡伯伯說,後來就這麼一路跟著軍隊,參加舟山群島戰役、徐蚌會戰,輾轉來到臺灣。當時本來要從基隆登陸,但因為是地方部隊不是正規軍隊,所以被派駐到屏東恆春四重溪。之後部隊改編為暫一軍,又陸續改編為71師,以及93師。因為跟著部隊在臺灣南北跑,高雄、臺南也都去過,47歲以兩萬元聘金娶了苗栗大坪頂的十六歲女孩為妻,並在苗栗退伍前結婚,隔一年便生老大,民國60年再生老二。
胡伯伯說,他是在退伍後就搬到寶藏巖的。退伍之後,曾在三重當了一年多的鐵工,因為當時小孩還小,附近鄰居楊先生便介紹到三軍總醫院擔任清潔工,但不到三個月又轉為到病房當看護,胡伯伯說,這個工作當時稱作班長。當時看護的薪水約1萬2千元,不過有時陪病人檢查服務、跑腿買東西,病人或家屬會給些額外的紅包,所以也存了一些錢。
胡伯伯說,之前寶藏巖整建時,領的是部分補償金,當時雖然搬到新店住,不過後來又搬回來。現在這邊租金僅有4千9百元,這在臺北其他地方是租不到的,目前仍有十二年的居住權。有時寶藏巖藝術家舉辦活動,胡伯伯也會興趣盎然的四處看看。每天生活非常規律,清晨六點起床,到捷運站拿爽報看,有時會花兩個小時走到新店捷運站旁的新店市立圖書館看看書報雜誌。有時也會找隔壁鄰居聊聊天,如白玉生伯伯,或是其他的老朋友。
胡伯伯說,自己原本只是家鄉地方上的保安,但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政府兵源不足,於是調派了保安組織協助軍隊撤退,當年二十三歲的他就這麼跟著軍隊一路撤退,從上海松江到崇明島,再轉到舟山群島,「那時候國民黨軍備不夠,看到解放軍就只能拚了命的向後退,常常飯才剛煮好準備開動,聽到解放軍的炮聲,飯都還沒吃就急忙著拼命往後退」,胡伯伯回憶起當時的情況臉色終於有些激動,但隨即將眼神轉向屋外如畫如詩的風景。
胡伯伯說,他常常靠著屋外的欄杆旁向前來寶藏巖的觀光客介紹這片美麗的景色,心情好時喜歡對著河濱公園哼哼歌,隨即他就唱著整首的「綠島小夜曲」,歌喉嘹亮,音準一百分。胡伯伯說,他平日都會在寶藏巖內散散步,「要活,就要動」,這是胡伯伯的人生態度,希望胡伯伯每天都能如身旁的綠水青山般開朗自在,成為寶藏巖最佳代言人。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