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學習動作 的三大迷思:
-
-
一. 忘記這項動作怎麼做了,你是真的「忘記」還是害怕想起來?
「#動作學習是永久的一種改變。」
動作學習可定義為經由練習或經驗而導致永久之動作技能的改變過程。學習過程中包含個人、任務、環境等三方面互動的結果,而需要感知、認知、行動等系統的複雜處理過程來共同解決任務難題。在動作學習過程中,神經突觸也會發生改變,因此動作學習引起的是相當永久的一種內在狀態的改變。
-
-
二. 怎麼練都練不起來,難道我就廢?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在「刻意練習」一書裡提到: 「任何人都可能進步,不過得用對方法,停滯不前並非因為缺乏天分,而是練習的方法錯了。」,由此可知遺傳學的作用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強大。以莫扎特為例,幾乎任何人都會認為他是一位音樂天才,艾瑞克森則指出莫扎特並不是與生俱來就有如此高的音樂造詣,而是因為他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苦的練習。
-
-
三. 關於動作學習,練越多次越好?
「#練習次數必須足夠,#動作技巧才能改善。」
想要知道動作技巧有沒有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而改善,可以選擇一個可量化的結果,例如完成一個動作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短,就表示這個動作的動作技巧越來越好。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所寫的「刻意練習」一書中,他觀察了西洋棋、音樂、醫學領域和運動等等領域的學習者,發現若要成為「頂尖專家」,必須經過一萬個小時的刻意練習,因此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一書中,將一萬小時看作是一個「神奇數字」,因為他提出這是一個人想要在一項技能上達到專家水平所需要投入的時間。而出現了「一萬個小時定律」這樣的說法。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成為某個領域或是動作的專家,很多的訓練動作其實只需要短短的幾個小時練習就會有非常好的成果,例如在診間中給予病患的運動處方,通常在十幾分鐘的「刻意練習」之後,也都會有令人滿意的進步。
「#踏出舊有的訓練舒適圈,#去刻意練習。」
根據Fitts和Posner的動作分期學說,當我們學習一項陌生的動作時,可分為: 認知期、半自動期(連結期)和自動期。
#認知期:
需要花費心力去了解動作的細節,在練習動作時,速度不宜太快,重點在於完成動作的細節,例如硬舉時,能不能維持好胸廓和骨盆的穩定,能不能控制好髖部的動作且同時維持膝蓋的穩定性。
-
-
#半自動期(連結期):
這時完成動作的注意力需求降低,練習動作時的速度提高,可以同時注意更多細節,例如硬舉時的呼吸策略、手抓握的方式、肩胛骨的下壓內收和足底三角的穩定性。
另外,在練習動作一段時間後,會發現某些訓練方式肌肉的感受度很棒且訓練效果很好,某些方式則差強人意,因此我們會把這些動作的方式和結果連結起來,來得到最佳的動作策略,也因此每個人的最佳硬舉方式都不盡相同。
-
-
#自動期:
這時完成動作變的自然,不需在做動作前花很多心力去注意動作細節,便可以以幾乎半自動的方式就可以完成動作,而且動作的精確度也是三期中最高的。
-
-
隨著練習的次數增加,不只所需的注意力變少,還可同時完成其他任務,譬如剛練習騎自行車時,一開始需要訓練平衡感和注意路況,隨著練習次數增加,可以在騎行同時拿水壺喝水並調整不同的騎乘姿勢來面對不同的環境。並進而開始練習踩踏頻率、控制踩踏強度和配速,如果只是單純的練習騎車,則終究無法晉升成選手。因此「練習次數」和「練習方式」同樣重要。
-
-
另外我們的動作表現也和荷爾蒙有關,當我們主動想學習這項動作時,會因為腦內多巴胺的分泌,所以動作表現也會較好,相反的,當我們被動的學習動作時,則會因為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增加,使得動作表現較差。
#動作學習
#動作表現
#刻意練習
Search
踏出舊有的訓練舒適圈 在 #踏出舊有的訓練舒適圈 - 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一. 忘記這項動作怎麼做了,你是真的「忘記」還是害怕想起來?… थप हेर्नुहोस्. सायद '學習學習動作的三大動作作的三大迷思'. 動身指南Getting Starte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