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演員珍.葳特絲(Jane Withers)辭世,享耆壽95歲。她在1930是與秀蘭.鄧波兒(Shirley Temple)齊名的童星,代表作包括《Bright Eyes》(1934)等作,成年後亦曾參演名片《巨人 Giant》(1956)。與眾多被父母視為飯票、成人後走向墮落的童星不同,葳特絲的父母在七歲時就教她學會財務管理。
.
珍.葳特絲出生自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她的母親露絲(Lavinia Ruth)在其出生前便有意將獨女培養成為一名童星,因此刻意為她取名為簡潔有力的「珍」。兩歲時,葳特絲便被送去學踢踏舞和唱歌,在三歲時就自兒童節目中擔綱演出,模仿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等影星。三歲半時,她已經擁有屬於自己的廣播節目。
.
六歲時,母親帶她去好萊塢尋找機會。起先曾為動畫片配音,也當過模特兒,雖然也獲得電影演出機會,但都是無名的龍套演員。直到1934年,她被影星W.C.菲爾茲(W. C. Fields)看中,盛讚葳特絲擁有絕佳天賦。同年,她在主打秀蘭.鄧波兒的《Bright Eyes》當中飾演一名被寵壞的苛薄女孩,其粗壯結實的身形,與其他精緻型的少女如鄧波兒形成強烈對比。結果作品大賣,葳特絲的精湛演出成功搶得矚目,被稱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問題兒童」。福斯旋即與她簽下七年長約。
.
然而,葳特絲的母親並不打算只是坐享其成,反而繼續將她送去學溜冰、聲音訓練、馬術、舞蹈、游泳、法語和西班牙語等全方位技能,總共耗費兩萬美金之多。不過有趣的是,她從來沒有去上過表演課。
.
在葳特絲七歲時,就已經教她學會記帳,對基礎財務管理有所認識。她獲得的巨額片酬,都被用於投資信託基金。即便已經名滿天下,她12歲時的零用錢一週仍然只有五塊美元。當她收到影迷贈送的玩具時,其父母堅持她每收到兩個玩偶就要贈出一個給有需要的孩子。二戰期間,她將3500個玩偶借出舉辦巡會展示,籌募門票用於購買美國戰爭債券。
.
但葳特絲依然過著比同齡兒童豪奢的生活,她位在日落大道的宅邸,配有一個游泳池、羽毛球場,以及一個足以飼養三條鱷魚、六隻小羊的小型動物園,她個人甚至擁有一條船。在12歲生日時,她父母雇用了一架21座貨機,為派對客人提供低空飛行服務。這些浮華的社交活動成了當時雜誌爭相報導的主題。
.
在全盛時期,時任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都曾致信向她致意,因為他看到了葳特絲在電視上模仿他。由於其表演經常比劇本本身還靈活,導演經常允許她不照劇本逐字演出,得以即興演出。不過她的黃金時代亦隨著外型日漸成熟而逐漸失去光彩,在2003年的一次專訪,葳特絲也表示出了當時對虎媽的怨懟,指出「她不允許我長大,不允許我做自己,不允許我找到自己」。
.
1947年,已經逐漸喪失表演舞台的葳特絲與一名德州企業家結婚,暫時告別影壇。但兩人關係在1953年生變,主因是丈夫有酗酒問題。1954年離婚後,葳特絲獲得了丈夫在德州油田的一半權益與五個孩子的監護權,決定重回電影界,進入南加大學習電影,目標成為一個導演。在此時,喬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邀請她出演《巨人》,諷刺的是,她在片中飾演的是一名樂於靠油田牟取暴利的婦人。
.
《巨人》後來獲得最佳影片等九項奧斯卡獎提名,連帶重啟了葳特絲的星途,從此亦跨足電視劇與舞台劇演出。1960年,她在星光大道獲得了一顆星,表彰她在好萊塢的卓越成績。
.
1960年代,她更憑著家喻戶曉的廣告角色「水管工約瑟芬」再次紅遍全美,創造生涯第二春。為了讓自己真正與這個人物形象結合,葳特絲甚至接受了水管工訓練。她持續演出這個角色長達12年,期間收入使她足以支付五個孩子的大學學費。在生涯晚期,她以配音員身分持續活躍,曾在《鐘樓怪人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1995)中為石獸娜芬一角配音。
.
1980年代,珍.葳特絲一度在加州建立一間博物館以存放她收藏的八千個玩偶,其中包括總統羅斯褔贈送給她的泰迪熊。但後來計畫未能成功,她在2013年將六千個娃娃捐贈給加州的一間歷史博物館。
.
珍.葳特絲是美國好萊塢黃金時代之中,極少數在成人之後依然光彩奪目的童星。與多位童星被父母視為飯票不同,她的父母從小就培養她對現實世界的一切挑戰做好充足準備,自小對慈善事業的付出,也使得她直至晚年都享有絕佳聲譽。1979年,第一屆年輕藝術家獎授予之「前童星終身成就獎」榮耀。
.
2021年8月7日,珍.葳特絲辭世。
.
.
(圖為《A Very Young Lady》(1941)中的珍.葳特絲。)
踢踏舞西班牙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很想念一起跟好朋友們去西班牙旅行的日子。
通常四個姊妹淘裡面,總是我買機票、規劃行程、線上買票、訂房,姊妹淘們從來不會問我們接下來要去哪裡,一路上都迷迷糊糊,只知道幾點要起床,但是他們也擔任最重要的任務 —-找路和找餐廳!!
我們總是可以不厭其煩的幫彼此拍照拍一百張,四個人上一秒還穿平底鞋,下一秒拍照馬上拿出袋子裡的高跟鞋,不會嫌對方慢,也不覺得帶東帶西的很麻煩,互相找出最好的角度外加修圖,跟四個姊妹出去,有時感覺帶了一整個攝影團隊。有一次在西班牙廣場她們三人同時幫我拍照和ig動態,有外國人誤會我是在拍商攝,就問其中一個閨蜜「who is she? Is she a model?」
我的閨蜜回答 「no, she is superstar!」我們四個笑成一團。這一路上不單只為了這些無聊的小玩笑,還因為一起亂跳的踢踏舞,還有風太大把假髮吹掉到城堡橋下的糗事,讓我們的笑聲好像從來沒停過。
在西班牙走了一整天下來,瓜分食物的速度是光速,買東西的速度卻是龜速,還認識了也是來西班牙玩的香港空姐,跟兩個超過70歲坐郵輪旅行的美國老人攀談,遇上了法國年長版的阿姨們,她們說她們「今天」都沒有老公,看著她們我們也希望再二十年之後還可以一起旅行一起耍廢。
很多人一直在尋找旅行的意義,也許旅行根本不需要意義和目的, 因為通常人生真正尋找的到最後都不會有答案,旅途中或許沒有什麼真正的意義,但是自由自在的快樂是最重要的存在。
By the way 雖然這篇不是業配,但是感謝 agoda讓我有機會去 amba Taipei Songshan 台北松山意舍酒店就好像再一次和好朋友出國一樣,重溫一下小聚的打打鬧鬧。
再次提醒大家要訂房上agoda喔~~(我自己加強我上一篇的業配 哈哈哈)
#AgodaGolocal
https://www.agoda.com/zh-tw/?site_id=1889060
踢踏舞西班牙 在 胡嘎的馬德里鬧城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 馬德里困城日記 Day2️⃣3️⃣ 】
📆Lunes 6 de abril
📝四月6日星期一
⚫西班牙確診人數 135032 (四月5日晚間8點數據) / 死亡人數 13055
🔴馬德里自治區確診人數 38723
前一天分享的阿卡跳舞影片,獲得了熱烈的迴響,很多人問阿卡是否有練過?答案當然是沒有!他在YouTube上點了幾個愛爾蘭踢踏舞的影片來看,就這樣如法炮製啦😜
雖然我之前寫過「這個國家有多少的愛與熱情,就有多少的恨與忌妒。樂觀並不是西班牙人唯一的面向!」但我不得不說,西班牙人的「幽默」指數,世界排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義大利人可是強勁的對手😂)
他們的幽默可以是瘋狂搞笑,但黑色嘲諷也很擅長,最經典的則是自我解嘲,從政治到時事到足球到疫情,沒有什麼不能幽默一下的,生活亦然。
#而我個人認為幽默正是台灣人最缺乏的特質🤭
——
至於寫日記這事,真的就跟學姐 深度西班牙 昨天說的一樣,其實每天都有好多梗,可是沒有那麼多的力氣寫。(每天除了工作外,光是採買一趟,回來消毒就要耗上半小時,遛狗完清潔也是半小時😅) (又譬如罵完左派政府就無力罵右派政客了,而且右派那麼多該罵的,真要罵起來又要從何說起呢?)
因此俺的日記主要還是寫寫我們在隔離時期的生活瑣事。但個人的生活不可能不被世紀瘟疫的發展、疫區政策的變化、疫情中各種痛苦感傷的或正面激勵的事件影響。當外面的大世界影響到我們的小世界時,我就記錄下這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我內心世界的看法與感想。
——
昨天高中老友傳來這篇好文,剛好學姐剛剛也有分享: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covid-19-live-in-england-and-spain
一位旅英的台灣藝術家,寫下他與西班牙妻子奔逃回西班牙娘家的心路歷程。藝術家文字優美,寫出亂世兒女的心境,值得一讀。
但我看完的Takeaway竟然是🤔:
原本我和阿卡未來幾年想要搬離馬德里去巴塞隆納定居的,讀完這篇後,好像應該考慮改搬去加利西亞?By the way,加利西亞房租房價都便宜,海鮮鮮甜無比,各種肉品蔬果都超級美味!(走朝聖之路時有認證💯牛肉雞肉青菜馬鈴薯雞蛋通通都像老家池上那樣天然好吃😋)
——
最後,今日的配圖是這樣的:剛剛出門遛狗時,經過咱們家這條街上我們常光顧的花店,從前每陣子就會去買一束6歐元的「今日花束」,花店大姐總是熱情地給狗兒子Godzi零食吃🐶
雖然花店因應戒嚴關門,今天卻在門口放了這一大把玫瑰,上面還有一張紙卡寫著:
挑一朵玫瑰🌹
我們送給你
加油,我們會走出去的!
我挑了一朵粉紅色的玫瑰,回家送給阿卡,阿卡找了花瓶插,現在就放在我們的桌上,看了心裡暖。等到疫情過去,我一定要親自跟花店大姐說聲謝謝❤️
#今日最暖心
#難得一見的愛與和平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