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艾瑪我膝蓋時常疼痛應該怎麼訓練好?
首先,你得先去找醫生
如果受傷的話,找醫生治療是最安全的方式喔
還有醫生也不會看你網路上一句話而診斷吧
這樣你會安心嗎?
以我的學生來說
我也一定要親眼看到他們動作,加上問一大堆問題,才會給建議
但如果是我的學生問
我會先問
疼痛的地方是內側?外側?裡面?什麼動作會痛?蹲下的時候?站起來?還是只要移動都會痛?站著就會痛?是緊到痛還是熱熱的?還是只是覺得怪怪的?*$@*%…
膝蓋疼痛原因實在太多了
但躺著靜止不動狀態下就疼痛難耐
請不要訓練好嗎,它已經在哀嚎了,快去看醫生!
原因很多 物理治療師會讓你用很多姿勢測試到底哪裡出問題,已經疼痛的狀態還是建議找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不是找健身教練啦
那膝蓋痛是不能訓練嗎?
要看狀況
有些很單純,肌肉太緊繃導致,拉筋就好了
動作有問題,修正動作
活動度有問題,先把動作的距離變短,給一些簡單的增加活動度訓練讓學生帶回去做
每個學生的問題不同,之前的疼痛可能也跟這次原因不一樣
我都得龜龜毛毛一直問跟觀察與測試,才會給建議
當然不太可能就你一句話給而倉促建議
最後認真建議你趕快排時間去看醫生,不要拖,早好早享受咩
補充一下,一般人膝蓋痛跟缺鈣通常沒有關係,往往是長期錯誤姿勢導致,所以一直補鈣是完全沒有幫助
蹲下膝蓋外側痛 在 Yang.AT 運動知識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有高低肩、長短腳、骨盆前傾、腰痛、脊椎側彎的問題嗎❓
除了身體本身結構的問題
有些時候這些問題可能跟你的足底有很大的關係喔‼️
有句話叫做「上樑不正下樑歪」🦵
當我們「足部」歪掉時,上半身也容易發生不對稱的狀況喔❗️
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認識「扁平足」🦶
-
🔥認識扁平足(Flat foot)
✨足弓是由內、外側縱弓和橫弓所組成,
它除了可以幫助行走時更省力,也能使身體的重量均勻地分佈在雙腳上。當內側縱弓無力塌陷時,就會造成扁平足(或稱低足弓),屬於常見的足部變形,成人患病率高達26.6%。
💥扁平足發生原因:
❤️先天遺傳
🧡年齡增長
💛體重增加
💚關節形成異常
💙跟腱過度緊繃
💜過度使用或受傷
📍所以如果你以前沒有,不代表現在也沒有喔!
🔥腰痛竟然跟扁平足有關?
✨扁平足會使足弓塌陷,導致雙腳向外旋轉和膝蓋向內旋轉,
當開始蹲下時,下背部就會因為代償而承受額外壓力,隨著重量與時間的增加,就容易造成傷害。
🔥如何從鞋底看足型?
✨觀察常用鞋子的底部,可以幫助辨識足型與步態是否正確。
扁平足的磨損位置會與正常足不同,而鞋面也容易有:內側鞋面變形、
鞋口被撐大、鞋後跟歪斜、鞋舌外偏、走路內八...等特徵。
⚠️因為每個人步態不同,磨損狀況可能會因為施力、鞋子結構、步態生物力學不同而產生差異
因此建議選擇常用鞋,並且多雙進行比較找出原因喔!
🔥我有沒有扁平足呢?
1️⃣雙腳併攏,觀察後腳跟中線是否呈現一直線
2️⃣觀察鞋底內側磨損程度,鞋跟是否有歪斜
3️⃣觀察有/無負重狀態下的足弓高低
4️⃣把腳沾濕後踩在紙上,觀察腳印的形狀
5️⃣觀察下肢是否有X型腿或大姆指外翻
-
💡扁平足雖然屬於足部變形的一種,但如果是無症狀的扁平足其實不用過度緊張
但如果以產生症狀或疼痛,就建議尋求專業醫師進行評估盡早治療跟矯正喔!
-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留下一顆❤️讓我們知道吧❗️
你的支持是我們繼續的最大動力
#sportsyang#workout #sportsrecovery #yang#athletictrainer#fitness#exercise#sports#coach #muscle#flatfootA#kobe#肌力訓練#運動傷害#運動#健身#足底筋膜炎#健身房#健康#肌肉#健康#肌肉#鞋墊#足部#扁平足
蹲下膝蓋外側痛 在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膝蓋痛是肋骨的問題?】
「妳的膝蓋痛是手的筋膜卡住。」
「怎麼可能?」
_______________
L小姐的右側膝蓋無法蹲到底已經半年以上了,除此之外,慢慢地走路時、以及即使坐久都會疼痛。
當X光片顯示膝蓋骨輕微退化,核磁共振顯示半月板輕微撕裂,L小姐也開始了物理性治療,也考慮過口服與打針的增生療法,但在膝蓋做了治療後似乎沒有太大改善。
身為中西醫師,我很慎重地參考患者的病史與治療史,並不會過分否定患者的過往治療(比如說西醫沒有效,中醫不科學之類的信念)。
L小姐做過的復健科治療其實都是有道理的,但可能治療的位置是痛處而不是傷處。
藉由結構治療的思維,我藉由旋轉測試法(https://youtu.be/zBPHz03qEGo)檢查出是右側手臂的問題。
L小姐覺得疑惑,手是怎麼影響到肩膀的呢?
我解釋,我們蹲下時並不是只靠下肢的關節屈伸,肋骨與胸椎也必須一節一節地彎曲,整體重心才會順。
此外有一組筋膜叫胸腰筋膜,延肩膀-闊背肌-到骨盆,又連向大腿側面的闊筋膜張肌到膝蓋前外側。這整組卡住,也會因此影響膝蓋蹲下時外側的活動度,常見蹲下卡卡加膝蓋外側疼痛,內側也有之。
調完右手後,L小姐立刻可以深蹲,而且膝蓋不似以往治療後改善到不痛而已,而是「好了、沒事了」的感覺,這就是“還原”的感覺。
______________
我認為,#結構治療 並不是要成為一種比現有治療更厲害、欲取而代之的學派,而是一種可以讓各自現有治療更有效、更突破的加分思維。
如果說學一項新技術類似要換一個新馬桶,還必須得把原來的舊馬桶打掉的代價太大,結構治療的思維可以成為一個「免治馬桶」,可以讓舊馬桶更舒適、更有效。
#我不知道為何想到這個比喻
--------
【診邊札記】記錄了特殊診療案例
阿銘師使出渾身解數的臨床經驗!
●YouTube快速訂閱:
https://reurl.cc/r8g9Nb
●IG快速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amin_shih
●生氣茶看這裡:
https://zhenhuan.org/
#中西醫師黃獻銘 #阿銘師鍼還傳 #黃獻銘 #診邊札記
#膝蓋痛 #結構診療 #旋轉測試法 #阿銘師鍼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