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有氧會不會流失肌肉?多少運動量才夠?
早安!連假結束,新的一週又開始了,妳喜歡怎樣開啟嶄新的一天呢?我喜歡當早鳥,最好在家人起床前可以自己悠哉吃點東西、做做運動、看一點書,然後再來準備家人的早餐、陪家人享用早餐。只要在那萬籟無聲的時候能擁有獨處的時光,我就覺得是揭開一天的美好序曲。
上回讀者問我:有氧會流失肌肉嗎?
(真感謝一直有讀者願意提出疑惑,讓我有機會寫下經驗並整理文獻。)
我最初有這個概念,是在《妳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健身房》這本書裡看到建議週六以健走取代慢跑作為徒手重訓休息日的燃脂運動,並表示:如果很喜歡慢跑,還是可以享受慢跑,但不要跑太多,以免流失肌肉。
後來又看到另一本書叫做《吃培根,別慢跑》,書裡提及:慢跑會造成肌肉流失,尤其晨跑都是在消耗肌肉。
因為這樣,有一陣子我不太敢跑步,即使我熱愛慢跑。
也有一陣子我在下午或晚間跑步,因為擔心晨跑流失肌肉。
同一時間,WHO、美國、加拿大政府是怎麼建議的呢?
「18-64歲的成年人應:
1.每週累積至少150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
2.每次有氧運動應10分鐘起跳。
3.如果可以的話,中度有氧運動達到300分鐘或劇烈有氧運動達到150分鐘,會更好。
4.再另外加上一週兩次以上的肌肉訓練。」
「中度有氧運動比如健走、騎腳踏車。
激烈的有氧運動比如慢跑或滑雪。」
臺灣衛福部也已經在2018年底修改了過去的「三三三」建議,沒錯,「三三三」已經過時了,「一週三天,每次30分鐘,每次心率達到每分鐘130下。」過去這樣的運動量是不夠的。
新的建議為「成人每週運動累積應達150分鐘、兒童每日運動累積60分鐘。」運動內容也改為兼顧有氧、阻力、柔軟度訓練。
聊到了這裡,就能發現有氧還是很重要。因為心血管疾病仍然是我們要面對的重要課題,而有氧運動就是最佳解方。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研究甚至發現,「重訓只練上半身,反而會造成心血管疾病。」
我也看到國外志在參加健美先生的教練拍的影片,除了重訓之外,還會加入早晨空腹時健走一小時來削去脂肪。
我的教練也會在空腹的時候從事慢跑運動,他說:「只要有持續重訓與補給,就不需要擔心肌肉流失這個問題。」
在健身圈聞名的Men’s Health雜誌也有提及:「的確耐力型運動不會增加肌肉,但如果一週跑個幾次30-45分鐘?中瑞典大學(Mid Sweden University)研究結果反而證實有氧會使肌肉量會增加,因為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並且增加肌肉內的血管數量,進而促使肌肉更能有效率的吸收營養與運作。」
再者,定義有氧或無氧會因人而異,如果沒有練過長跑,慢跑對於一般民眾仍然是無氧運動,而健走可能才是其有氧。
還記得上回分享的文章嗎?
http://rainymom.com/how-to-start-to-exercise/
想要增肌,那麼身體需要的的確是阻力運動。
想要減脂,那麼有氧與無氧仍然不可偏廢。
因此:
1.我們不只需要肌肉,而且也需要有氧來提振我們的心肺機能。
2.30-45分鐘的有氧運動對於增肌其實是有幫助的。
3. 如果擔心慢跑損失肌肉量,可改以騎腳踏車、健走或HIIT取代。HIIT已被證實能有效增加睪固酮與生長激素HGH,進而促進增肌。
👉 http://rainymom.com/burning-fat-hiit/
4.運動後正確補給,是避免流失肌肉的不二法門。
👉請參考小雨麻整理的運動後補給守則:
http://rainymom.com/sports-nutrition/
===
參考資料:
1. WHO:Global Strategy on Diet,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
https://bit.ly/34e6LFr
2.加拿大政府建議的運動量
https://bit.ly/3kV856W
3.美國政府建議的運動量
https://bit.ly/2HB18JR
4. 衛福部國健署身體活動建議量
https://bit.ly/33wegIO
5.重訓別只練上半身 專家:血管硬化風險增
https://bit.ly/2HFETm1
6.Will cardio burn muscle?
https://bit.ly/3ihSDAi
===
下一篇來聊:
有些狀況的確會造成肌肉流失,有哪些狀況?該如何避免?
且待下回分曉。
小雨麻聊健食、健身也健心,週一至週五每日更新,歡迎常浮出水面來跟我互動。
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RainyMom
FB社群: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mom3wellness
網誌同步更新:http://rainymom.com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ser/n7690426
IG請搜尋rainymomcom
身體活動建議量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健康運動指引】
最近看柯P的世大運宣傳影片,發現這個youtuber的影片內容很有趣,大家也可以看看。
相信大家除了「每天走一萬步」的健康指引外,一定也聽過很多其他的,今天就來介紹一下:
※ 運動333:每週3次、每次30分鐘、心跳大於130下/分鐘
這個是有點久之前的概念了,不過真的很好記;以前在醫院帶學生時,偶而也是會遇到有人回答這個,當然就是直接把他電到飛起來!
※ 運動357:每次30分鐘、每週5次、心跳大於最大心率的7成
可以看到這個版本更新了一個重點,每週的總運動時數在150分鐘;而因為年齡,每個人的最大心率會有所不同,所以沒有直接以固定的數字來呈現。
※ 運動111:每次10分鐘、每天早中晚各1次、心跳大於110下/分鐘
這個版本,帶入了「碎片化」的概念,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當時間碎片化之後,運動也可以碎片化,找時間動一動,分期付款也可以達到一樣的健康目的。(對了,每週還是要150分鐘以上唷。)
《 結論 》
要活就要動!
指引可能會不斷地更新,但是核心價值是一樣的,就是讓你多活動。運動就是要貼近生活,才有機會達成。指引也是相同,計畫再怎麼完美,大家覺得達不到,根本不會有人去做,最後也只是這些專家學者在自HIGH罷了。
在門診都常會和病患衛教,脫離靜態生活一定是最重要的一步,當他對運動開始有了興趣,之後再怎麼進步,都好談下去。
《 附錄 ~ 國健署 身體活動建議量 》
『成人』
每週只要達到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或是75分鐘的費力身體活動
『兒童及青少年』
每天都應至少達到中度身體活動60分鐘以上,每週累積420分鐘以上
註:
費力身體運動 (>6 METs):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時,無法邊活動,邊跟人輕鬆說話。這類活動會讓身體感覺很累,呼吸和心跳比平常快很多,也會流很多汗。
中度身體運動 (3-6 METs):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還能順暢地對話,但無法唱歌。這類活動會讓人覺得有點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也會流一些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N_jvtD1ChI
身體活動建議量 在 運動營養知多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編按】
雖然國民健康署用的名稱是"活動量",但實際上問卷內容卻是"運動量"。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身體活動量應包括工作(含家務)、交通及休閒時的身體活動,國民健康署本次調查範圍僅以休閒時為身體活動量的定義,未計入交通及工作的身體活動量,會造成低估我國民眾身體活動量充足者比率。
活動量不足運動量肯定也不足,但運動量不足卻不代表活動量不足。雖然有此錯誤,但此數據還是可以知道國內各縣市的運動習慣,運動量不足率高的縣市就是運動教練們可以大力開拓的地方囉!
【103年台灣運動地圖-7成6的15歲以上國人未達身體活動建議量】
依據2014年國民健康署的「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結果顯示,15歲以上國人身體活動量不足率(每週運動未達世界衛生組織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建議量)為76.3%;性別部分,女性身體活動量不足比率達83.1%高於男性69.5%;年齡層則以35-39歲之身體活動量不足情形最嚴重,為83.2%;以縣市來看,身體活動量不足率前三名為苗栗縣(78.8%)、雲林縣(78.3%)及新竹市(78.2%);臺東縣雖為身體活動量不足率最低之縣市,但其比率也高達71%。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29個國家比較,台灣身體活動量不足率是排名第一高。
國人近來關切空氣汙染議題,依環境保護署細懸浮微粒(PM2.5)管制計畫報告,細懸浮微粒(PM2.5)來源之一為移動源(汽機車)排放,為大家的健康,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呼籲民眾採用 “動態交通” ,包括利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例如公車、捷運、火車等),騎自行車,或混合方式(部份路段騎腳踏車、部份路段搭火車或捷運),不只節能減碳、降低空氣污染又能增加身體活動量,全民一起減空污、賺健康。
新聞稿連結:http://www.hpa.gov.tw/BHPNet/Web/News/News.aspx…
身體活動建議量 在 身體活動的重要性工具包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身體活動 的重要性(工具包) ... 運用設計思考優化改善職場久坐行為與居家辦公員工的 身體活動 量.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看更多>
身體活動建議量 在 國民健康署- 【103年台灣運動地圖-7成6的15歲以上國人未達 ... 的推薦與評價
依據2014年國民健康署的「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結果顯示,15歲以上國人身體活動量不足率(每週運動未達世界衛生組織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建議量)為76.3%;性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