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情緒整理小紀錄——如何處理焦慮情緒》
最近疫情影響,三不五時就充滿著焦慮。
剛爆發的時候,我會不自覺的滑手機去找尋任何與疫情有關的資訊。
確診的人數今天又是多少了?確診者足跡有沒有跟我重疊?是不是在靠近家附近的位置?警戒升三級了嗎?什麼時候會升四級?
這樣的焦慮感一直蔓延在各個Line群組、社群軟體、甚至家中也不斷的在談論,甚至一喉嚨癢就開始焦急。
這些訊息四面八方來,層層疊加的效果,把整個人給擊潰,不僅焦慮,恐慌、害怕、憤怒各式各樣的負面情緒也一起到來。
但也有許多人發現了這樣的焦慮反而是耗弱精神的一種狀態,因此網路上也出現了許多呼籲大家正向思考或停下焦慮的貼文。
我看完貼文後的感想是「我知道啊,但是要怎麼做?」
因此這幾天我自己試著用一些方式調整,讓自己比平常要快的速度讓自己從最初的焦慮狀態,到達較平緩的狀態,最後才走向偏正向的狀態。
我想簡單分享一下整個從觀察到整理、面對焦慮情緒的過程。
.
首先,我問了自己——「自己焦慮的來源有哪些?」
而發現我焦慮的主要來源有兩件事。
第一是「未知」、第二是「無知」
第一部分的「未知」,可以說是——「對於接下來的變化太難捉摸,由未知所帶來的恐懼」
可能是因為害怕自己或家人染疫、害怕死亡、或是因為擔心這樣下去糧食會一直被掃光、擔心丟了工作、擔心經濟崩盤、股票下跌造成經濟上的損失⋯等等。
如果生病了我會不會有後遺症?
如果家人染疫我會不會被傳染?
如果繼續下去我的公司會不會倒閉?如果我因此失業,該怎麼辦?如果股票繼續下跌,我有能力應付嗎?
-
而第二部分提到的無知,則是當朋友或家人發訊息問我各種問題的時候會特別強烈。
「我好像有症狀,現在可以去篩檢嗎?」
「如果得了,我會怎麼樣?」
「我從確診者手上接過便當,我吃下去會染疫嗎?」
他們問我的時候,我一問三不知,我感受到自己對於現在眼前這個棘手的疾病有多麼「無知」及無力。
當我意識到之後,我先著手解決了「無知」,讓自己先穩定下來,有系統性的、全面的去了解疾病的症狀、傳染途徑、目前篩檢的標準、快篩試劑的使用規範、疫苗的資訊⋯
當有了以上資料搜集整理的過程,至少已經對自己的敵人有了一半的瞭解,也能降低自己想像出來的、不是事實的恐懼、也比較不會因為網路上的流言而造成自己的恐慌。
·
接著回到是關於未知,我只做自己能力範圍內能做好準備的事,像是:細算手邊的糧食可以撐多久、大概到什麼時間點需要求助或採買,估算我身上的資金能夠我維持多久的生活。
接著去切割那些無法改變的事。
像是,即使我每天都焦慮的睡不著,我還是無法預知疫情還要多久、股票變化會多大、明天公佈的確診足跡會不會在我家附近?
既然無法預知,那此時此刻的焦慮就沒有意義了,僅僅成為了自己的負擔。
到這裡之後,我的焦慮已經少了許多,也許還是會偶爾陷入,但能夠更快的從狀態中脫離。
·
我妹回家的時候問了我一句,「你怎麼看起來很不緊張啊,我很焦慮耶!」
我說「因為能做的都做了啊,我還能焦慮什麼嗎?如果這麼做卻還是染疫,那就好好治療吧。」
我已經做好我能力內所及、我能盡量做好的預防,包含戴口罩、勤洗手、非必要不出門、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如果這樣我還是不幸染疫了,那就接受吧,因為我已經盡力在保護自己了,就好好面對接下來的治療過程,以及落實隔離,不要讓疾病再擴散出去。
試著去意識和在乎自己情緒以及狀態,並在每一次焦慮來時,重複練習如何讓自己去接受現在世界的狀態,讓自己學著切割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不是你的錯、既然不能改變就靜觀其變,慢慢縮短焦慮的時間,一點一點的讓自己穩定下來。
我是比較走先處理情緒再去思考要利用這段時間做什麼的人,當然同時進行也是一種方式。
但如果不先照顧情緒,而是先急著思考這段時間要做什麼事來填滿自己或減輕焦慮感的話。要特別注意,可能接著下來所有的變動都會讓你的焦慮隨時又爆發,而原先預定想完成的事無法完成,又成為了另一種自責、焦慮、壓力。
總之,這段時間請記得要照顧自己的情緒,傾聽和擁抱它,才能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保護好身體之餘,也照顧自己的心理狀態。
(而且減低焦慮也是提升自己免疫力的一種方式哦,焦慮會引發很多身體狀況的!)
既來之,則安之。
一起慢慢練習認識自己的焦慮以及如何與它和平共處吧!
#希望疫情慢慢好轉 #covid19 #台灣可以的 #照顧自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兒童居家芳療:打造天然防護力!用20款精油對症調配按摩、擴香、洗沐用品,溫和照顧你家0~12歲的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楊昕諭(小霓) 內容簡介: ★爸媽必備!芳療師的香氛實踐全書,給寶貝溫和不傷身的全方位呵護! ★用20款常備精油,從裡到外解決「孩子最常見、爸媽最...
身體癢到睡不著 怎麼辦 在 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是疫情的受害者、避難者,還是幫助者?】疫情相關的精神健康問題,你需要看這一篇!
——
你因為這陣子的疫情消息擔心受怕、吃不下、睡不著,精神緊繃、暴躁易怒,這樣算不算是疫情的受害者呢?
廣義地來說,你是疫情的受害者。
那該怎麼辦?
【趕快去找醫生!】失眠科、專看焦慮憂鬱、自律神經、家醫科、身心科、精神科都可以,趕快去看吧!
不然怎麼辦?未來一年都躲在家中被窩嗎?
若這樣躲有用,那麼就這麼做。
若這樣躲沒用,就趕快找醫生吧!
人們在長期高壓力的狀況下,會有各種身體症狀與不適,各方面的能量都會降低,甚至免疫力下降。
原本可以好好休息恢復腦力,因為睡眠品質變差,所以早上起床看似睡了好久,精神卻反而疲憊。
原本可以應付的工作,因為腦力能量下降,效率降低,無法集中精神。
原本可以輕鬆結算的報表,因為擔心記憶力變差,要反覆確認好幾次。
怪的是,每次確認,都發現「自己第一遍就記住了」,既然如此,為什麼還不放心,要多檢查好多次呢?
小孩子已經送到安親班上學,是熟悉的校園環境、老師也答應會隨時回報狀況、孩子們也精神活潑。
但怎麼看到新聞,又開始擔心孩子安全,內心不安呢?
要接回家嗎?要自動停課嗎?孩子沒人照顧,我要請假嗎?
找誰來帶呢?保母有空嗎?保母安全嗎?
明明應該是安全的環境、安全的計畫、安全的措施,
怎麼越做越緊張,越做越不安?
明明資訊越多應該越可以未雨綢繆,怎麼新聞越看越害怕?手機越滑越快,病毒好像越來越靠近身邊?
今天喉嚨癢癢的,不像是感冒。怎麼身體有點疲倦?感覺怪怪的?
突然回想起昨天搭捷運時,旁邊的男子口罩沒戴好,咳了兩聲。
想起前天經過建築工地時,烈日下戶外陰涼處群聚的工人好幾個沒戴口罩。
越想越不對勁,身體的不舒服又更明顯了!
篩檢站大排長龍,想去又不敢去,徒增感染風險。
想知道自己怎麼了,上網查詢資料,越查卻越害怕。
鼓起勇氣問問身邊的家人朋友,得到的只有謾罵或嘲笑:
「我不是早叫你去打疫苗了嗎?誰叫你不聽?」
「你想太多了吧?緊張兮兮的,這樣很笨耶!」
好挫折,又好生氣。對別人生氣,也對自己生氣。
坐在辦公室椅子上,偷偷吞了一顆普拿疼,好像有好一點,打起精神做自己的事。
旁邊同事口罩沒戴好,露出鼻孔,鼻孔還有毛。
終於忍不住大罵:「你把口罩給我戴好!」氣到不行,氣到下班還在氣。
【趕快去找醫生!】儘管醫生不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無法讓你隔壁的同事乖乖戴好口罩,但醫生可以盡量給你一些建議、一些安慰、一些支持的力量。
小小的改善、小小的祝福,可以補充小小的能量,一點一滴,讓難過的日子,繼續走下去、再撐一段路。
就醫小提醒:
【1.我到底需不需要吃藥,吃藥會不會有副作用?】
答:醫生開藥,補充腦部能量、讓身體舒壓放鬆,你就放心吃吧!
若長期失眠焦慮、緊繃易怒,不但身體免疫力下降、還影響工作效率,甚至破壞心情跟人際關係。
【2.吃保健食品有沒有用?】
答:如果一個「物品」的效度那麼好,那麼科學家就會將這個物品的成份純化,做成「藥丸」。
反之,若這個物品的效果差,可有可無,純化了也沒用。於是等級無法升高到「藥品等級」,於是只能落在別項歸類裡。
若有效,就吃。
若保健食品沒效,還是聽聽國家認證的專科醫師建議,接受健保制度的合理治療!
給予你的處方及藥品,都是國家認證的藥廠出品、通過健保審核的配方。真有問題,健保署跟國家替你背書。
【3.我這樣會不會浪費健保資源?】
答:不會。因為全國全年健保預算是固定的。
你多去看,預算也不會多出。
反之,你不去看,不但要長期忍受痛苦,還影響工作及生活。社會少了一個做事謹慎、工作認真的國民,對整體來說也是損失。更何況:拖延下去,病情並不會自動改善。
【4.我去看醫生,結果得了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怎麼辦?】
答:你不是因為去看醫生才得了這個病,也不是因為吃了這個藥才會得這個病。
是因為苦於症狀、受不了了、瀕臨崩潰才去尋求協助。
若你的家人朋友面臨一樣的困境,愛莫能助之外,你也會鼓勵他們去看醫生的,不是嗎?
相反地,無論是醫師的建議也好、透過支持自己想開了也好、藥物治療改善症狀也好,只要有小小的改變、一日一日的改善。症狀減輕或消失不見了,那麼原本在意的問題不再是問題,苦惱的不再纏饒於心。憂鬱焦慮這些名詞,對你來說就不再重要了!
當你變得健康,先前的苦痛感消失不見了,你根本就遺忘有這件事。
「失眠改善之外,你之前說經常頭痛、腸燥,這些有改善嗎?」我看診的時候問病人。
「頭痛?腸燥?對齁,我以前經常這樣。但已經好久沒這樣了。」
「是嗎?太好了,有改善了對吧?」
「是啊!要不是醫師你問我,我都忘記我之前每天頭痛了呢!」病人笑著說。
治療就是這麼一回事。病人因為十種症狀而來,回診的時候只記得自己剩下的一兩種症狀,跟醫師報告還沒治療好的部分。
往往忘記已經改善的七八種症狀,因為消失了,也就無需在意啦!
【5.短短聊幾句,醫師就能了解我,知道我的狀況嗎?】
答:醫師再怎麼了解你,「不會比你更瞭解你自己」。
醫師了解你多少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有沒有透過醫師的分析,更了解你自己」!
當你改善了之後,「你將清楚知道自己改善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只有你自己知道,不需要透過別人來告訴你」。
【6.我吃這些藥,會不會上癮?】
答:藥物本身合理使用,相當安全。讓人上癮的不是藥物,讓人上癮的是「改善的感覺」。
痛苦很久,痛苦減少的感覺,相當舒適。
壓力很久,壓力釋放的感覺,相當舒適。
孤單無助很久,被了解支持的感覺,相當舒適。
當你用盡辦法徒勞無功,終於有一條繩索能拉住你,相當舒適。
飢餓很久的人,飽餐一頓後,將來不再希望忍受飢餓。
痛苦很久的人,發現原來有改善的方法,希望將來不再痛苦。
醫師、治療、藥物不是完美的解方,但是一種「改善的選項」。
當你沒有其他改善的選項時,只好選擇這種。
但若你已經耗盡能量,怎麼有力氣去尋找其他改善的選項呢?
當你要跨過一條河,出現一座橋,你也只能先走這座橋過河,這是不得已的辦法。
若藉由這座橋到達彼岸,可以逐步改善。那麼等到力氣充足了之後,再慢慢搭別座橋吧!
在你完成很多橋之前,你只有這條橋可以過河。你總不會說:「我對這條橋上癮」吧?
【7.除了看醫生接受治療外,有沒有其他改善的辦法?】
答:有,任何有幫助的方法,都可以嘗試看看。
運動紓壓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求神問卜通通可以。
只要這些辦法有效,都可以去嘗試。
「都沒效怎麼辦?」病人這麼問我。「醫師你講的我通通都做過了呀!」
「我當然知道這些辦法對你沒效,若有效,你怎麼會踏進門掛號呢?正因為我理解這件事,所以不會給你這些無效的建議呀!」
「醫生你是說:瑜伽騎腳踏車有氧運動都沒用嗎?」
「我是說,你已經很努力,這些都有做。但若有效你就不會來看我門診,對吧?但這些說不定對其他人有效呀!因為其他人有效,所以他們獲得改善,所以沒來看門診。但那是別人呀!不是你。對別人有效對你卻無效的建議,這種建議不切實際,對吧!」
【8.我要治療多久,才可以不吃藥?】
答:你吃藥的第一目標不是「改善症狀」,第一目標是「盡可能恢復正常生活」。有些人治療效果只有一點點,症狀只有些微改善。但逐漸能累積能量,工作效率及日常生活逐漸回到常軌,那麼我們會說這是個有效的治療。
很多病人只糾結於「吃藥、不吃藥」。勉強自己停藥,結果生活再度失衡,這是本末倒置。
治療失眠,第一步我們關心睡眠有沒有改善。
睡眠改善了我們繼續關注:隔天有沒有精神改善。
精神改善了之後,我們問:工作效率有沒有改善、生活有沒有回到平衡。
這些都改善了之後,我問:心情有沒有改善、能不能感受到快樂與平靜?
一步步疊加,就是整個人有沒有活力動力、對未來是否有希望與充實幸福的感覺。
藥物,在這種巨大的改善之下,只是一個小小的註腳罷了。
【9.標題所說疫情的受害者、避難者、幫助者是什麼意思?】
答:當你受到疫情影響,身心遭受痛苦,可以說是受害者。
若影響不大,但疫情依舊影響個人,長時間待在家裡,歲月靜好,享受自己的小確幸,那麼算是「躲避亂世」的避難者。好好待著,就是替全體防疫盡一分力。
若能量充足,自保有餘,那麼我們可以慢慢去試著幫助他人,散發正能量、接納負能量。
當網路上都在謾罵一切時,我們願意心平氣和地進行討論。
當網路資訊都集中在疫情時,我們願意專注在生活中的其他美好。
當身旁的路人不戴口罩時,我們不指責不謾罵、也不是非得上前干涉規勸。
「爸爸,為什麼那個人不用戴口罩?」孩子問。
於是我們花時間成本慢慢跟孩子說。「防疫是需要成本的。那個人可能忘了,可能不在意,也可能他沒有成本去因應防疫成本。他可能很熱、真的很熱,要在烈日下工作。我們整天吹冷氣,所以口罩戴得住。他到便利商店吹冷氣,是因為他整天都很熱。我們東西買買就好,回家吹冷氣。他口罩可能不好買,沒時間去買,可能口罩放在車上,好幾天用一個。我們家裡口罩有一整箱,每台車跟公司、家裡、你的書包都有一盒乾淨口罩,有點臭臭就換掉。他可能沒辦法這樣。」
我們將珍貴的情緒成本用在「我們所珍惜關心的家人身上」。總有些人觀念不同、自由不同、採取的措施也不同。
不需要攻擊或干涉不同作為的人。包容也好、發怒也好,這都需要能量、也需要消耗大腦跟情緒成本的。在這關鍵時刻,能量省著點用,多關愛自己的親友吧!
【10.我在戶外空曠處,空氣流通,我需不需要戴口罩?】
答:我相信沒有人故意傳染疫情給別人。戴口罩不但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研究顯示,若受感染的人沒戴口罩,那麼即使其他人全部都戴口罩,室內的口罩防禦率也會降低。
邏輯盲點是:受感染的人不是故意沒戴口罩的。
或著說:沒戴口罩的人,通常覺得自己沒有受感染。
或著說:你以為你沒問題,也不會故意害別人,但你沒戴口罩,就是暴露風險給自己跟他人。
白話一句:外國經驗:無症狀感染的人很多。不知不覺散佈病毒,受感染者自己自始至終沒發病。若是年輕人,即使發病也挺得過去。受害的是老人,以及無法注射疫苗的小孩。
你若是「避難者」,又不想戴口罩,那麼請好好待在家裡獨處。
你若是「幫助者」,請戴好口罩,為了自己跟別人。
——
歡迎轉載
身體癢到睡不著 怎麼辦 在 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讓洗澡變成孩子最愛的沐浴時光】
喵媽媽幫小喵洗澡🛁的畫面真美~~(因爲我今天沒空幫小喵洗,一定要這樣講🤪)
其實診間看過很多工作很忙的爸媽,還是會堅持自己幫孩子洗澡,因爲藉由洗澡能「專注」抱抱孩子是一種親密的互動,也可以了解一下孩子的身體、皮膚狀況,不過也曾遇到爸媽詢問:「孩子不愛洗澡怎麼辦?」、「寶包一靠近浴室就抗拒該怎麼做?」這時候就要先觀察孩子為什麼不愛洗澡,常見原因有兩點:
📍洗澡過於制式、匆促
洗澡是幾乎天天都要做的事,但有時爸媽工作、家事較忙碌,晚上幫孩子洗澡時難免希望可以洗快一點,就容易變得較制式且匆促,孩子覺得被趕、有壓力就會不太想洗澡。
📍不敢洗頭、洗臉
部分寶包較敏感,遇到洗頭、洗臉時會害怕水碰到自己,小肉包小時候也曾這樣,不太愛蓮蓬頭水柱沖向自己,因此好一陣子我們都用洗頭椅幫他洗頭呢!
當遇到孩子不愛洗澡除了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外,最重要的仍是要營造良好的親子時光,當爸媽放鬆心情了,孩子感受到愉悅的氣氛,自然也能享受洗澡樂趣,爸媽可以從以下4點著手,讓洗澡變成最棒的沐浴時光:
1⃣約定洗澡時間
爸媽可以跟孩子約定洗澡時間,例如:每天晚上8點半,並事先告知洗澡步驟,包括洗臉▶洗頭▶洗身體▶穿衣服,透過每天不斷的預習與練習,內化成孩子腦海的一部分,這樣讓孩子每天都有心理準備,就可慢慢化解壓力。
2⃣營造洗澡聊天時光
洗澡時可以跟孩子聊聊今日發生的事情,像是幼兒園發生的事、今天玩了什麼玩具等等,也可帶孩子唱兒歌、玩戲水玩具,讓孩子覺得爸媽也樂在其中,就會漸漸愛上洗澡。
3⃣選用溫和呵護產品
除了營造良好親子時光,爸媽可以選擇成分溫和、不流淚配方,使用起來滑順柔和的產品,其中具有pH5.5弱酸性呵護的產品,可以維持皮膚健康微生態平衡,避免寶包缺水、乾燥而感到乾癢不適的問題。
4⃣注意沐浴成分親膚、保濕
部分👶寶包肌膚敏感,夜晚容易乾癢,甚至會抓到睡不著,搞得爸媽也得常常起來安撫,所以除了勤擦乳液,使用適合的沐浴用品也很重要喔~其中以天然植物醣體、具有鎖水成分(如尿囊素、角鯊烷)的產品為佳。
🛁洗澡時除了清洗乾淨,營造良好的氣氛、選用合適的沐浴用品也很重要喔!透過輕鬆的親子時光和溫和用品,雙管齊下呵護寶貝的嬌嫩肌,才能讓洗澡成為孩子最愛的沐浴時光🤟
身體癢到睡不著 怎麼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兒童居家芳療:打造天然防護力!用20款精油對症調配按摩、擴香、洗沐用品,溫和照顧你家0~12歲的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楊昕諭(小霓)
內容簡介:
★爸媽必備!芳療師的香氛實踐全書,給寶貝溫和不傷身的全方位呵護!
★用20款常備精油,從裡到外解決「孩子最常見、爸媽最困擾」的不適症狀!
腹痛脹氣、過敏搔癢、缺乏安全感、注意力渙散……
孩子的身體和情緒,總是大小問題不斷,不想讓孩子受苦,
又不希望小小的身體承受太多藥物傷害,該怎麼辦?
◎二寶媽芳療師,帶你打造天然防護力,從植物精油找解方!
本來從事舞蹈工作的楊昕諭老師,自從經歷孩子一場緊急住院半個月的大病後,
為了挽救孩子低弱的抵抗力,開始鑽研用植物精油提升免疫力的「芳香療法」。
多年來,她不僅取得專業認證,更深入鑽研精油,試驗、實踐「兒童芳療」,
以孩子的肌膚、發育狀態、症狀需求為考量,
挑選出20款具抗病、殺菌、舒緩功效的「低刺激性精油」,
依照「6個月以下/7個月~2歲/2歲以上」三階段「分齡調整配方」,
用植物的力量幫孩子舒緩症狀,減少日常藥物傷害,健康長大!
◎30款對症配方╳20種清潔保養品DIY,在生活中守護孩子的身心!
全書以檸檬、薰衣草、薄荷等平價、溫和的精油打造「精油醫藥箱」,
讓孩子們睡不好、吃不下、有感冒症狀、沒有安全感時,都能即時處理、避免惡化!
另收錄20款精油DIY,教妳自己做洗髮精、防曬乳、護唇膏等清潔保養品,
帶孩子遠離市售品的化學毒害,時刻開啟全方位的香氣防護罩!
作者簡介:楊昕諭(小霓)
在成為芳療師之前,是專職的舞蹈老師,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自從大女兒在不滿一歲時因感冒惡化,緊急住院半個月後,開始找尋並鑽研各種自然療法,希望利用天然的方式幫孩子增強免疫力,減少藥物的傷害。後來接觸到精油的神奇功效後被深深吸引,致力研究各種精油的運用,並實際驗證於生活之中,也順利考取芳療師的證照,開始從事芳香療法的推廣與教學。相關著作:《5分鐘深層肌肉鍛鍊術》(蘋果屋)。
作者粉絲頁: 楊昕諭-小霓老師
出版社:蘋果屋
粉絲頁:台灣廣廈姊姊妹妹粉絲團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