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一年多的疫情摧殘,昆汀塔倫提諾的新比佛利戲院今日正式重啟】
台灣正處於疫情緊張的階段,電影院持續關閉;地球另一端,北美電影院則是逐漸復甦。《噤界2》上週末登場,強勢收下 5700 萬美金的票房成績,高於首集的開票數字,也正代表北美觀眾悶壞後的反彈力道持續升溫。
全世界籠罩於肺炎的陰影下,為避免群聚,諸多產業連帶遭受重創,包含旅遊業、表演藝文產業等等,電影院更是首當其衝。從去年 3 月肺炎疫情在北美爆發後,北美各大電影院立即關閉,其中包含全美最大的幾家連鎖戲院 AMC、Regal、Cinemark 等等,股價也大跌。到了今年 4 月,經營超過半世紀的弧光電影院(Arclight Cinemas),也永久關閉包含位於洛杉磯日落大道的電影院 ArcLight Cinemas and Pacific Theatres,令許多影迷不捨。
除了連鎖大型影城之外,獨立戲院自然也紛紛關閉,當中最知名的,就屬昆汀塔倫提諾旗下的新比佛利戲院(New Beverly Cinema)。
然而,經過一年多的等待,美國民眾陸續接種疫苗,經濟復甦之際,新比佛利戲院在今天 6 月 1 日正式重新營業,重啟後的開幕片,當然是昆汀塔倫提諾最新執導的作品《從前,有個好萊塢》,票券也銷售一空。
有幸在 2019 年 9 月親自前往新比佛利戲院朝聖,且當時在新比佛利戲院看的電影就是《從前,有個好萊塢》,藉此機會,向各位讀者介紹這間堅持膠卷放映、充滿昆汀感的獨立電影院,也解解在台灣無法進電影院的渴。
「As long as I'm alive, and As long as I'm rich, the New Bev will be showing Double Features in 35mm.」—Quentin Tarantino
這句話是昆汀對於新比佛利戲院的堅持,也是核心。
先簡單介紹這間戲院,新比佛利戲院位於比佛利大道,離大家熟知好萊塢大道上的杜比劇院(Dolby Theatre)、中國劇院(TCL Chinese Theatre)約 10 分鐘車程,早期曾是啤酒店、夜總會、播放成人電影的地方,直到 1978 年 Sherman Torgan 接手經營後,將此影城轉為播放經典、獨立藝術電影的場域,新比佛利戲院才逐漸成為文化標的物。
‼️地址:7165 Beverly Blvd Los Angeles CA 90036
Sherman Torgan 於 2007 年逝世,戲院的財務問題也隨之而來,而後昆汀塔倫提諾出資購買這間戲院,成為新比佛利戲院的持有者,並讓 Sherman Torgan 的兒子持續經營。
2014 年,昆汀宣布自己成為首席編務員,並致力於膠捲電影放映,讓新比佛利戲院成為獨樹一格的影院,昆汀是這樣說的:「我希望這裡成為 35mm 電影的堡壘,當你在這裡看到放映表時,你不必問電影是 DCP 還是 35mm 放映,它一定是 35mm,因為這裡是新比佛利戲院。」
昆汀積極參與運營後,這裡放映的拷貝帶與印刷品部分都是昆汀的私藏,片單自然也很精彩,以當時的九月份來說,放映了保羅湯瑪斯安德森拿下坎城最佳導演的《戀愛雞尾酒》、大衛林區的經典名作《穆荷蘭大道》、影史最廣為人知音樂電影之一的《真善美》等片,當然,昆汀自己的片子也會放映,像是《黑色追緝令》、《黑色終結令》也在當月登場,而那時放映場次最多的是《從前,有個好萊塢》,也是影迷最捧場的作品。
而重啟營業後的片單,除了昆汀自己的《從前,有個好萊塢》、《黑色追緝令》之外,還有《天能》、《紐約,紐約》、《新天堂樂園》、《第三集中營》、《怵目驚魂28天》等作品,也有片子是午夜場限定。
‼️完整場次表:http://thenewbev.com/schedule/
新比佛利戲院的一般票價一張是 15 美金,網路訂票加上手續費後是 16.74 美金;日場票價則是 6 美金,手續費加完 7.29 美金(12 歲或以下的觀眾有免費的爆米花袋),值得注意的是,現場購票要在電影放映前 1 小時才能購買,不能提早購買隔日的票,除非用網路訂票。[1]
只有一個影廳,不選位,採先到先進場制,櫃台會確認你的身分放人進場(出示證件),只要買到票,保證有位置(約 200 個座位),店員那時笑著跟我說這是「Old Fashion」。而《從前,有個好萊塢》放映前 1 小時,店員會出來擺攤賣周邊,但並不是每部電影都會這樣,店員說這是「Big Show」才有。
電影放映前,主持人會上台哈拉暖場一陣,並說來這裡看《從前,有個好萊塢》真的找對地方(畢竟是昆汀自己的戲院),然後烙狠話表達昆汀最恨看電影用手機的人,用手機就請滾出去。正片放映前有小驚喜,是台灣戲院沒有的,昆汀把劇中拍《Lancer》的其餘段落播出來(但應該是刪減的片段),還有《勇破迷魂陣》的相關片段也在正片前播映。
放映途中每個人都非常守規矩,沒有人用手機,也都很融入電影,會有觀眾隨著劇情大喊:「Oh my God」、「WTF」之類的,至於李小龍的橋段笑聲很熱絡,而反應最大的,是最後李奧納多拿火焰槍狂燒曼森小妹,影廳甚至爆出熱烈掌聲。當然,放映結束後也少不了掌聲響起,且幾乎每位影迷都坐到工作人員名單跑完,步出影廳後,討論劇情的聲音則此起彼落。
回想這一晚的好萊塢,從台灣到洛杉磯,橫跨 12 小時的飛行時間,能在新比佛利戲院看見《從前,有個好萊塢》何其魔幻,因為彼此有電影、有昆汀才能跟著全場不同種族、膚色、語言的影迷,坐在漆黑的場域中進入 1969 的舊時光,在距離當時 50 年後的彼時此刻共同悲喜近 3 小時。
當最後一場戲昆汀用搖臂將鏡頭緩慢升起,俯瞰中的畫面隨之出現瑞克達爾頓和莎朗蒂在閒話家常時,雞皮疙瘩仍舊起滿身,只不過這次還有一部份是因為新比佛利戲院。
「These movies deserve a night being projected, they deserve time on the silver screen.」—Quentin Tarantino
備註
[1]票價隨戲院的經營方針,應會有相關浮動。文內提及的票價,是 2019 年 9 月實際購買的金額
#提供給去洛杉磯的影迷朝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10的網紅Solemnt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6 恕《強勢回歸》Wake Up Festival 覺醒音樂祭 票券資訊 ︴三日未來票|票價:$ 500 (已完售) ︴三日超鳥票|票價:$1200(已完售) ︴三日早鳥票|票價:$1600(已完售) ︴最後預售票|票價:$1800(倒數30張) ︴三日現場票|票價:$2...
車樂美拷克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電影短評\【緝魂】The Soul
一直以來,台灣的類型電影在製作上礙於預算與經驗,想要看到好的作品一直都是要碰點運氣的。尤其是在懸疑電影類型,台灣的電影創作者說故事往往較為注重內省,外在的考察與包裝經常不是他們用心的重點,所以總是會看到展開煞有其事,收尾卻不清不楚的問題,再加上美術設定上的預算總是拮据,要看到內容與娛樂兼具的懸疑作品,往往是好幾年才看得到一部,如果市場反應砸了,那更是多年都不敢再有人會嘗試,從2002年的【雙瞳】過後,要再過四年才看得到一部【詭絲】,而商業的回收不理想的結果,在這之後就已經要等到2017年的【目擊者】了。
好在程偉豪的作品市場表現是正面的,所以我們又有了這部2021年的【緝魂】。
而【緝魂】令人激賞的是,他不但是一部質量與娛樂兼具的懸疑電影,而且還是一部背景設定在近未來的黑色科幻電影。
身為一個被【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駭客任務】等電影荼毒身心且頗受共鳴的觀眾,我其實一直都期望台灣也能有類似的作品,因為,我一直都覺得電馭叛客(Cyber Punk)的視覺場面與內涵都頗適合發生在「台北」,畢竟電馭叛客的先河雷利史考特與威廉吉布森,一個用香港街頭意象創作出【銀翼殺手】,另一位則是用日本城市創作出【神經漫遊者】,甚至在【攻殼機動隊2 INNOCENCE】當中也出現了台灣的廟會元素。我不只一次地聽著范吉利斯的音樂,在雨中的台北街頭夜市當中吃著烏龍麵與生魚片,想像著自己就是【銀翼殺手】當中,那對於人生了無生趣,邊吃著食物邊盯著各種高科技的裝置穿梭在雨霧間,邊思考自己活在世上的意義是什麼的銀翼殺手,進而陶醉在那種頹廢的都會美感當中。
而【緝魂】的製作團隊為我實現了這個夢想,他們用最少量的特效,電子投影與簡約的3C裝置,甚至將整個城市出現的字體全都改為一貫的黑體,還有用電車音效代替一般汽車引擎的做法,把2030年的台北打造成了一個霧氣茫茫的冰冷未來都市,這個世界就算是白天也相當灰暗,晚上更是能見度極低,路上也極少見到行人,一幕台北橋上的摩托車瀑布,顯現出這個世界裡的市井小民們仍過著「高科技,低生活」的日子,這個世界的人際冷漠,主要角色都過得相當的痛苦的現實。
------------------以下有劇透--------------------
【緝魂】既選擇了電御叛客的外在包裝,想要探討的議題自然也顯得哲學,張震飾演的檢察官梁文超在有限的生命將盡前的狀態下,調查了一宗生技產業的豪門血案,一開始似乎只是純粹的豪門家庭劇,新歡妻子與前任自殺太太之前的仇恨、涉及了「巫術」與「靈異現象」等神秘主義色彩,然而在劇情不斷推進下,「意識轉換」與「拷貝人格」的元素在電影的後段冒了出來,這不再只是一樁不孝子/年輕太太謀殺父親/先生的的兇案,而是在描述一個人一輩子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於是希望能夠讓自己擁有新的人生的故事。
事件的首謀正是被害者王世聰自己,王世聰雖然是事業成功,然而卻渴望自己身為女性,顯然受限於現實當中的禮教束縛,他無法讓自己公開的轉換性別,因此必須要過著自己不想過的生活,這種生活造就了他的家庭悲劇,而他利用了科技將自己的意識複製到他人身上的目標,是希望自己再度擁有一個全新的人生,甚至還讓原本的身體與新身體受精懷孕,企圖讓生下的孩子成為自己往後的新身體。
但有趣的是,【緝魂】的故事的最後卻否定了這個「永生」的意義,王世聰雖複製自己的意識到他人身上,然而他原本的意識卻仍舊存在,這個舉動,並沒有讓自己擁有新的人生,只是產生了另一個自己期望成為的人,而這個意念、野心與自己相近的人開始爭奪自己擁有的財產、地位與人生。
說到底,【緝魂】中的王世聰所做的,只不過是一個父親在對自己人生不滿足之下,生養了一個更接近自己的後代(李燕)來取代自己所不認同的後代(王天佑),片中的兇殺,只是一個無法放手,而遭到自己的創作物毀滅的結局,這是一個相當道地的科幻哲學命題,無論是【銀翼殺手】當中的戴克與羅伊、【攻殼機動隊】的草薙素子、或是【駭客任務】的尼歐,縱使身處的世界中有強大的科技可以改造肉體、拷貝意識,但是這些角色們仍舊卡在自己在塵世間的貪慾與癡情當中。而【緝魂】的故事則是將華人的父輩與子孫輩之間的矛盾與對抗,透過科技的可能放大這些矛盾情感。
而透過張震所飾演的梁文超與他的妻子的對話與最終的結局,電影傳遞了一個訊息:我們期望一個過世的人還能回歸,並不是過世的人的本願,更多的,是親友對於過世者的思念投射,哪怕這回歸的人是不是過世的人本人,那也不重要了。
這一點,無論是在程偉豪過去的作品【紅衣小女孩】、或是這一部【緝魂】,都是一貫的,只不過【紅衣小女孩】比較玄幻,【緝魂】卻更加的純粹。
在華語電影這個對科幻題材相當冷感的市場,程偉豪能有創作這種故事的勇氣實在不容易,科幻電影的哲學議題對於觀眾可能過於難以理解,而外在的包裝更是有其難度,然而身為一位觀眾,我得未程偉豪與整個【緝魂】製作團隊獻上我的敬意,我真的非常高興,台灣不但終於有科幻片,而且還是頗進階的科幻片,不是那種為了轉移觀眾注意力來個爆破打鬥的科幻片。
再一次稱讚,程偉豪,真有你的!
【緝魂】生者留戀於逝者的回音【影評|半瓶醋】
https://youtu.be/dmU_67ecOqk
#緝魂 緝魂 The Soul
車樂美拷克機 在 實況主中途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各位鄉親大家好。
有鑑於上次太摸魚,這次我們來聊點認真的東西。
很長ㄛ!
-
2016年12月4日,一名攜帶槍械的男子遭警方壓制在地,而在他投降接受逮捕之前,手上的槍早已對著披薩店「彗星乒乓」的大門、桌椅及牆上射擊了數槍,所幸無人傷亡;面對警方當下的訊問,28歲的艾德嘉(Edgar Maddison Welch)的說法是:「我想確認沒有人受害。」
『受什麼所害?』
「戀童癖集團。」
接收了大量情報的艾德嘉,深信在「彗星乒乓」店內、不為他人所知的地下室中,有許多遭受戀童癖所囚禁、奴役的孩子,正遭受毫無人道的對待,以及性侵行為。
事實是?
「彗星乒乓」裡根本不存在著所謂的地下室,更無戀童癖集團,與虛構的受害者們。而艾德嘉口中所謂的「大量情報」,也僅是 Twitter、Reddit 甚至是 4chan 上面,如病毒般瘋傳、多達上百萬則的陰謀論貼文。
「披薩門」事件的出現,正是著眼於龐大的商業利益、漠視了道德約束的現代科技,與陰謀論結合,進一步對社會造成傷害的最佳範例。
或許你會說,陰謀論、假消息這種東西不要相信就好了,然而...
當「真相」總是太過無聊而不被人關注、
當科學研究告訴你,網路上假新聞的傳播速度比真實新聞快上六倍、
甚至,當這些主流平台是「有意地」引導你去接收這些資訊,
你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追求所謂的「真實」?
-
NETFLIX於日前上架的《智能社會:進退兩難》這部紀錄片,透過數據研究解析、各大平台前員工們的現身說法,搭配穿插其中的情境劇,描繪了這些炙手可熱的社交平台,如何對我們個人以及整個社會造成了難以想像的影響。你可能知道社交平台巨頭之一 Facebook 執行長馬克·祖克柏,前些日子在眾議院聽證會上遭受輪番「拷問」的消息。如果從這新聞沒辦法讓你深刻體會政府的重視及感受到的嚴重程度,這部片算是針對這類議題一個很好的導讀教材。
「......提到『網際網路』,緬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 Facebook。最常見的情況就是,當民眾購買手機,通訊行老闆就會當場安裝 Facebook APP,並幫顧客申辦帳號,因此有了手機之後,民眾所能做、也只知道怎麼做的第一件事便是 ── 打開 Facebook ............ 軍方及不良分子有了操弄輿論的全新方法,鼓勵民眾對羅興亞穆斯林族群行使暴力,包含了屠殺、放火燒毀全村、集體強暴,以及其他違反人性的嚴重罪行。」
「如果我想要操弄選舉,我可以即刻上去 Facebook 的陰謀論社團,找個100位用戶。這些使用者不但相信地球是平的,更認為登陸月球這件事本身就是個完完全全的陰謀論;接著我要求 Facebook 『幫我找出1000位類似使用者』,它就會開心地傳給我幾千個類似用戶,讓我用更多的陰謀論來接觸這種人。」
「這就像遙控戰爭。一個國家操弄另一個國家,卻不必真的侵犯實體國界......」
「數以億計的人」,這個概念很難讓人實際去感受,畢竟那是一件連想像都太過困難的事。那麼,試著想像你坐在曾經待過的學校大禮堂。周遭虛無座席滿滿的人海,講台上充滿了許多宣導「地球是平的」影片、文章以及演說,除了你之外全場歡聲雷動,並不斷大喊「這才是真理!」、「地球本就不該是圓的」等話語,你是否還能一派自然、完全不去質疑自己?更不用說在那禮堂內以單純的數字量化,也僅是區區的數百人而已。
而網路社交平台的出現,輕而易舉地做到了這樣的事,更將規模擴展到數百數千萬人之譜;同時發生的事情是,你輸入的每個ID及個人資料都被紀錄起來,所點選的每則貼文、圖片、影片,都成了培育AI的養分,用以追蹤、紀錄及分析你在網路上所有的傾向與偏好、並推薦出最難讓你拒絕的內容,以及商品。
進一步,讓近乎成癮、欲罷不能的你留在平台上,所經過的分分秒秒,都成了最有價值的「商品」── 如果每多待一秒,公司就能賺更多錢,那為什麼不讓你待越久越好呢,對吧?
「......向下拉就能更新,最新資訊就會出現在頂端,再向下拉就再次更新資訊,一次又一次。這在心理學有個名詞叫『間歇性增強』。你不知道何時會得到,或者會不會得到某樣東西,原理就跟賭城的吃角子老虎一樣............ 每次瞥見桌上的手機,你就知道只要伸手過去一滑,就可能有新消息,這就好像玩吃角子老虎試試手氣,對吧?這不是意外,這是一種設計藝術。」
-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對我而言,這句琅琅上口的廣告詞從來就不是個褒義詞,而是中性的。為了讓一切便利從而使社會更美好、為了侵略傷害用以鞏固自己的極權,這些都是再真實不過的「人性」,而科技也在這般的環境中得到了飛躍性的進展:輕點一下就能以物資救助遠方弱勢的手機、對來犯的飛彈能滴水不漏在空中攔截的防禦系統,都是相互輝映的最佳寫照。
我本身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隨著修補與駕馭AI即將成為天方夜譚、公司無法在道德跟商業利益取得平衡、社交平台逐漸轉變為科技巨獸的現在,或許民主會被侵蝕、或許政權會被翻覆,或許社會體制要接受無可避免的退化及衰敗,但我仍相信人類並不會就此走上滅絕之路,而會找出解答、繼續長存,縱使過程得要付出無法想像的慘痛代價。
但那同時也說明了,對於人類的「螂性」我可是抱持著高到不能再高的信心了呢。XD
-
最後分享一些影片裡提及,自己也會用到的自我防護措施:
關掉通知 ── 基本上我會關掉所有的通知。原則是「想到的時候才會去點開」而非「讓通知引誘我去點」,主導權應該在使用者,而不應是那則通知;討論公事或商洽的時候會選擇性開啟,我雖然喜歡玩弄已讀不回或未讀未回就會很焦慮的人,但商務範疇不在此限,「有效率」且「即時」我視為專業的素養體現所以有其必要。
Fact Check(事實查核) ── 網路論壇也好、Twitch聊天室乃至於自己的家族群組,天天接收他人轉貼的消息總是免不了的。別人要接受假資訊當「憨頭」是他人自由,但若想從假資訊的汪洋裡「掙扎」一下,常保懷疑是個好習慣:確認出處、多方查證有助於釐清事實。同時也請理性地說服自己,很多時候,「真相都是無趣且乏味的」。QQ
迴避clickbait(誘餌式標題) ── 點標題→進去完全沒內容的文章→製造瀏覽量。看似無腦,卻是目前極為重要的商業營利模組,不點就是最有效的破壞。上述的 Fact Check 熟練了,連帶有助於你在第一時間判別誘餌式標題並迴避;此類標題的產生源自於內文通常跟屎一樣所以需要吸睛以產生商業利潤,你可以嘗試點進去找有價值的內容,但我在看起來很像用你的纖纖玉手在糞坑裡挖金子。
看向同溫層之外 ── 用看的就可以了,人還是需要適當的同溫層的;此舉的重點在於讓自己感受到「世界上不會所有人都認同我的觀點」,有外來的衝擊與不同的意見,才有激發自身思考的可能,而思考是建立起真正屬於自己觀點與準則的最重要一步。
避免全盤接收所謂的「推薦內容」── 音樂相關的類型還好,但在政策、社會議題等內含大量需要分辨的資訊及討論內容中,你應該找出自己想看的,而不是像牛的鼻環或狗鍊一樣,被「你可能會喜歡...」等字眼牽著走;你或許會對地平說有興趣而看看,但你不該被有意引導成為支持陰謀論的人。請親自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
一般來說這類感想我都傾向自己內化吸收就夠了,然而此片跟探討之議題著實有趣,分享的同時藉機來點「騎車要帶安全帽」之類的良性宣導也不錯......
但到頭來果然還是上篇太偷懶良心不安吧 Q皿Q,總之無論是電影或是本篇屁話,都祝各位看得開心。
-
題外話。
你知道這類事件最棒的諷刺是什麼嗎?
最棒的諷刺是,
有些人可能會對這篇文章敘述的狀況感到一絲緊張、
他們可能會買了一個月的NETFLIX想要一窺究竟、
可能突發奇想去挑戰劇中的「一周不碰智慧裝置」,
最後,什麼都沒有改變。
彷彿那一瞬的緊張、對未來的擔憂、
對科技巨頭將自己視為商品操弄的不甘、
對聚餐中沒有手機就社交失能的恐懼,
全都像假的一樣。
不得不說,這種廉價的懺悔總是令人百看不厭。 XD
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黑袍糾察隊ㄋ快點上好嗎嗚嗚嗚嗚嗚QQ
車樂美拷克機 在 Solemntw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 恕《強勢回歸》Wake Up Festival 覺醒音樂祭
票券資訊
︴三日未來票|票價:$ 500 (已完售)
︴三日超鳥票|票價:$1200(已完售)
︴三日早鳥票|票價:$1600(已完售)
︴最後預售票|票價:$1800(倒數30張)
︴三日現場票|票價:$2600(因多數票卷完售,今年確定無現場票)
售票通路
︴實體|7-11 Ibon (INDIEVOX)
︴網路|goo.gl/F8usCJ (INDIEVOX)
參演樂團
滅火器|血肉果汁機|草東沒有派對|濁水溪公社|Mary See the Future|WHITE ASH(JP)|Fox Capture Plan(JP)|感????(JP)|HEAD PHONES PRESIDENT(HP)|Infernal Chaos|Skull Fist(CA)|麋先生|話梅鹿(HK)|勸世宗親會|黑狼|小福氣|南瓜妮歌迷俱樂部|OS☆U(JP)|青SHUN學園(JP)|八十八顆芭樂籽|傷心欲絕|Qu(JP)|胖虎|Power Milk(CN)|幻日|廖文強|脆弱少女組|P!SCO|猛虎巧克力|隨性|巨大的轟鳴|TRASH|槍擊潑辣|法蘭黛|四分衛|拷秋勤|DYGL(JP)|吉野-yoshino-|恕|嘴哥|Aureole(JP)|神奇膠(HK)|火燒島|昴宿|地下道|?島|浮舟|城市雨人|Stranded Whale(HK)|Smoke In Half Note(HK)|MASQUERADER|EMERGING FROM THE COCOON|The Roadside Inn|Stench of Lust(CA/TW)|Sexy Hammer(HK)|Triple Deer|鹿比∞吠陀|茄子蛋|DEER(MX)|奏手候(JP)|椰子!! Coconuts|好事花生|柴郡貓|妮可醬|Flyinsnow|銳豆(CN)|孬樂隊(MY)|怕胖團|瑪莉咬凱利|新墨鏡|五五身|樹懶教會我的事|Boiler陸龜(JP)|iTuca(JP)|午夜乒乓|夕陽武士|向量單車|張三李四|裸?札(JP)|SOHA(JP)|Kill My 27(JP)|晨曦光廊|死未來|少年白|屋塔|Super Napkin|Phoon(HK)|OBSESS|柒拾趴|麻花捲怪獸|及時雨(HK)|帶菌者(HK)|Seasons for Change(HK)|PiA|官靖剛|淺堤|嬉班子|二本貓|既視感|The Tic Tac|復古世代|Nowhere|椅子Chairs'|都市零件派對|KOHAK(JP)|奮樂團|HE有激人|放射空間|逆瓣膜|Andy is Typing(HK)|ZARIGANI$(JP)|DRAW INTO DISORDER(JP)|適者生存|鐵擊|顯然樂隊|愚人船|The Sulis Club(HK)|Mr. Rocket Head(HK)|Ghost Money All-stars|一步|BB彈|孩子王|厭世少年|烏鴉航班|粗大Band|擊沈女孩|灰矮星|北七|男子漢|体慾股長|惡魔刺客|Spacetime and Streams(JP)|Boycany|Flux|Pick Up拾音|微酸的偷窺狂|島嶼|步行者|神棍|瑪啡因|孔雀眼|TUX(HK)|VOROS(AU)|Karate Dancer(EC)|煙霧彈|美秀集團|NO MONEY NO HONEY|Plan-D|SoundBase|林煌麟PureTone|Memento森(JP)|暴君|蠅蛆殖民地|暴噬者|重擊者|骯髒先生|信樂團雙華xWhite Noise|Instinct of Sight(HK)|東尼大木&Tony Band(JP)|HiJack|Crispy 脆樂團|生命樹|你們你們|倒抽一口氣|江東成名|????(JP)|sixteencoins(JP)|王彙筑|林依霖|Nora Says|不是桃樂絲|大話家|I Mean Us|李拾壹(HK)|Say You Care(HK)|The Bollands(NZ)|勞動服務|台客電力公司|小護士|我要加辣|海馬迴|The JIVES(JP)|Subliminal Acid(JP)|THE 90's|土匪亡靈合唱團|充氣娃娃|聯合收割機|草地人|紙飛機|四幸丸康樂團|宋德鶴|SHOOT UP|The eXtensions|Defeat The Giant|Public Ninja(JP) |大波起司|Joker|梅林槍|Greedy Black Hole|一種心情
...an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