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的女孩長大了】
2005年編了這本《319鄉》,當時為了尋找封面的泰雅少女,我跟大學學長、也是刊物經裡的癸鎣到處打聽,找了很久,終於透過村幹事找到曉翠。
我們隔天立即搭火車前往南澳拜訪,我也寫在下面的編輯手記。
臉書上遇到了曉翠,她已經當母親了。我想起了當年的往事,曉翠問我還是在當記者嗎?我貼了《風土創業學》https://reurl.cc/GdM0Ey
網路書店網址,請她參考作者簡介。不是記者,但又像記者,很難說明清楚。
16年前的往事,我竟一直走在這條路上。只是角色不太一樣,但是依然前進中。
也許不少人好奇我為什麼這麼執著與堅持,當年寫下的編輯手記,也許就是一種自我啟蒙與召喚吧。
(當時的採訪團隊,現在許多人士都已是非常傑出優秀的記者、老師與專業工作者)
以下文章頗長
=========
三一九鄉星光燦爛
我們跋山涉水,找尋那抹台灣失落已久的微笑。
那是個沉睡在青山溫柔臂彎的小鎮,在遼闊藍與巍峨綠交織的宜蘭縣南澳鄉,我們見到久違的純真。
二○○一年,《天下雜誌》發行的《三一九鄉向前行》特刊,在這裡意外拍到十二歲的泰雅族少女涂曉翠(泰雅族名字是雅耶芭雅希)的笑容。那是一張令人感動的臉孔,讓人不禁追憶曾有的純真與美好。
憑著這張照片,透過網路搜尋與熱心人士的指引,我們懷著忐忑的心,又來到南澳,想知道四年後的她是否安好?
慧黠的眼神與輕揚的嘴角,笑容清澈如昔。「那就是我啊!」念高一、身材高窕的曉翠,害羞地看著照片說。
「小女孩長大了,那個微笑依然存在,」跟我們一同前往的《天下雜誌》攝影組召集人楊煥世興奮地說。
這份感動鼓舞我們企劃《微笑台灣》專輯。我們相信,這股力量不是遺世獨立的孤芳自賞,而是深埋在島嶼每個角落。
愛爾蘭作家王爾德曾說:「我們都生活在泥沼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這不是一個停止期待的黑暗時代,台灣也不是三一九座彼此流離失聯的孤島。
台灣各個角落就有許多人仰望未來。他們為了安身立命、懷著對美好事物的牽掛,用旺盛的生命力,滋養與灌溉家園。
為了證實與匯流這股力量,我們組成龐大的八十人團隊(包括四十位採訪記者、二十位後製人員,以及二十位負責研究調查的工讀生),遠離喧鬧騷動的台北都會,親身走訪三一九鄉最純真友善的感動。
我們試圖為星羅棋布的三一九鄉星空定座標,讓友善之旅有方向。
我們用五個指標來找尋微笑商店與微笑社區,讓旅人有更深刻的體驗感動。
台灣真的有這種地方嗎?如同懷抱著找尋泰雅少女曉翠的期待,我們在五月出發了。「你們確定能走完三一九個鄉鎮嗎?那麼多窮鄉僻壤,會有什麼好地方?」許多人懷疑。
出發的心情就如同五月初的全台雷雨暴,充滿壓力與不安。大雨滂沱中,我與另一位負責人許癸鎣,深夜從雲林古坑返回台北,在高速公路上,眼前天際像是電影「魔戒」中的畫面,連綿密布的閃電夾著萬頃雨水,以劃破天幕之鈞,朝我們奔來。
儘管前方視線不明,不知身在何處,我們卻握緊方向盤,小心翼翼地走過雷雨暴籠罩勢力範圍,順利返家。
這趟旅程就像這本專輯的進度,在不確定中出發,從驚喜中歸來。
四十位下鄉的採訪記者,用「心」與「眼」與每個店家深入訪談與考察。有人曬黑脫皮、吹海風感冒,甚至迷路在路邊大哭、車子陷
在泥濘裡動彈不得,或是不知道明天會遭遇什麼狀況而擔憂?
比方到東引採訪的汪文豪,當飛機即將降落到馬祖南竿機場時,因為雨勢過大,必須返回台北,只得隔天夜晚再搭船到東引。為了爭取時間交稿,他從東引搭直昇機到南竿,又因為船班延誤,必須等到隔天才能返台。但藉由網路之便,照片與文字都順利傳回台北。
「除了潛水艇沒搭過,其他方法都用了,」他說。
面對不確定的挑戰,團隊歷練出高昂士氣。六月九日深夜,九位高屏小組成員在下榻的飯店開會,準備要在恆春會合,藉由集體採訪的方式,在南台灣尾端為三一九鄉採訪之旅畫下句點。
不確定之後的驚喜,最讓人刻骨銘心。
因為記者們在第一線感受最溫暖的微笑與故事。例如屏東市的「遇見幸福咖啡館」,女主人都會退給客人消費金額的五%,請客人將錢投入櫃檯上的勝利之家與伯大尼之家的愛心箱。屏東萬巒的一家咖啡店,年輕的負責人關懷萬金村孩童教育問題,用退伍金開了咖啡店,鼓勵孩子到店裡學習英語、藝術或小提琴。苗栗大湖的天恩農莊負責人李平,也用繪畫、環保與社區營造,為大湖增添光彩……
一路上,我們遇到許多地方熱心人士協助、甚至是路上不知名行人的指引帶路,他們無私付出、不求回報,用信任、熱情與微笑相待,都讓我們對台灣這塊土地更充滿信心與感激。唯一可以回報他們的方式,就是如期完成三一九鄉鎮、兩千個「微笑聯盟」商店的故事。
這些故事只是起點,還需要更多人的參與,才能繼續流傳。尤其當六一二水災衝擊南部的美麗家園時,更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用實際行動關懷在地朋友、呵護剛發芽的微笑種子。
友善的鄉鎮之旅,等待友善的旅人細細體會。別忘了帶著微笑,拜訪這些店門口貼著微笑標章的商店,再記得用「微笑台灣三一九鄉」的鄉鎮護照,蓋下滿滿的感動與回憶。
此刻,想起蘇格拉底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未經檢驗的生活,並不值得去活。」希望大家從旅行中體會台灣的美好。
---------
16年後,我寫了一本回應初衷、結合行動與思考的《風土創業學》https://reurl.cc/GdM0Ey
我一直在腳踏實地的路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Campfire營火部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海邊露營有了幾次經驗,但是每次都有一些不完美,太熱,風太大,浪太大,車子叼車,浪太吵,這次辦法粉絲推薦的好點,宜蘭頭城的蜜月灣。 看準Windy的天氣預報,週日上午前沒風沒雨,採用天幕搭配難用的蚊帳跟G-Stove柴爐的配置,柴爐跟焚火台相比,可以不用擔心風向煙燻,也可以不用擔心火星燒壞天幕,使用...
「車 尾 天幕 搭 法」的推薦目錄:
- 關於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已成年登山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Campfire營火部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車尾天幕搭法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露營車DIY愛玩客| 誰說搭側邊帳,是露營車的專屬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車邊小天幕怎麼搭才不會傷車子???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Hilleberg 天幕搭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流行時尚選集 的評價
- 關於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Hilleberg 天幕搭法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流行時尚選集 的評價
- 關於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噴火龍車邊帳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噴火龍車邊帳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Ford Tourneo Connect旅玩家 歐系7人座MPV 百變空間靈活登場】
(3/4)福特六和發表在台全新車型Tourneo Connect旅玩家
為近期疲弱的MPV市場注入一股新活力
全車共有3種編成
玩心版售價104.8萬(接單生產)
玩樂版售價106.8萬
玩咖版售價119.8萬
全車系標配Copilot 360 Technology系統
並且在台首度推出1.5升柴油渦輪引擎
-
外觀部分
車頭採用馬丁頭設計的水箱護罩
與3.5代Focus相當類似
在頭燈組的部分搭配HID魚眼式頭燈
在這類車型上相當少見
而車身曲線從A柱急速向上拉
從A柱到車尾都是廂型式設計
也讓內部空間寬敞不少
車側部分前門支援Keyless免鑰匙進出
後門則是使用手動側滑門設計
底盤配置也相當低
所以進出車門相當方便
輪圈則是搭配16吋的五幅式鋁圈
車尾的部分顯得相當方正
尾門為手動開啟的方式
後座空間在7/5/2人座的空間為
322/1287/2620公升
並且座椅支援Ford Flat百變平整系統
所以在2人座時後廂空間為完全平整的
要載貨載人都相當方便
-
內裝部分
可以看得出來並非新世代的福特設計
相當凸出的T字造型
方向盤為四幅式的設計
儀錶板為傳統雙圓式儀錶中間有彩色資訊幕
上方可以打開裡面有收納空間與12V充電孔
中間有6吋的觸控螢幕搭載SYNC3系統
支援Apple Carplay以及Android Auto
螢幕下方的手機收納孔支援無線充電
遮陽板上方也提供收納空間來利用
座椅全車皆為布椅並且為手動調整
第二排座椅為不可滑移設計
但空間也相當足夠
第三排座椅為可前後滑移設計
若是第二排沒座人可將第二排座椅翻摺
坐在第三排可將腳完全伸直
空間相當寬敞
車輛整體視野相當寬敞
由於較高的A柱讓駕駛視野相當清晰
在車頂的部分也有玻璃天幕
坐在旅玩家車內完全不會有壓迫感
-
動力部分
搭載通過歐洲6.2期環保1.5升柴油渦輪引擎
最大馬力120匹 最大扭力27.5公斤米
搭配8速的手自排變速箱
平均油耗可達誇張的18.8km/L
懸吊形式為前麥花臣後扭力梁
在舒適性上面會比葉片彈簧來得好一些
-
安全部分搭載
6氣囊包含超長氣簾
Copilot 360 Technology系統
並非新世代Focus/Kuga上面那套Copilot360
而是非全速域ACC主動式定速巡航系統
PCA前方碰撞預警系統
AEB全速域輔助煞停系統
TSR路標辨識系統
LDW車道偏移警示系統
LKA車道偏移輔助系統
BLIS車側盲點系統等
雖不到全新世代但也還算夠用
-
這次旅玩家算是做足了相當的準備
其實從2019年底的車展就已經露面
而今年要在MPV這塊市場殺出一道重圍
這台旅玩家我們也已經試駕完畢
試駕影片預計會在下週上線
影片內可以看到怡塵示範Ford Flat空間機能變化
以及對於這顆1.5升柴油渦輪增壓引擎的感想
所以請各位敬請期待啦
對於這次福特推出7人座旅玩家有什麼看法
也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討論哦
By熊子
#全民瘋車Bar #廖怡塵 #熊子 #新車發表
#Ford #Tourneo #TourneoConnect #旅玩家
#MPV #7人座
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已成年登山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轉自張八千大大 #張元植 在靠北登山寫的,
好文共賞,希望大家花點時間看完。
然後看完之後,
還不會用離線地圖的趕快學,
要知道現在揪團主流都是
『必需要能自理以及會看離線地圖』,
別說你沒爬百岳不用啦,
郊山其實才是大魔王。
-------------------我是分隔線------------
《參雜一點靠北的百岳單攻攻略》
上班日第一天大家可blue?連假終於平安結束了,感謝飛天小女警的幫忙,沒什麼重大山難事件。
肥宅我有在嘉明湖兼差當山屋管理員應該是個眾所皆知的事情了。之前排班時,完全忘記六月底是端午連假,於是人群恐懼症的我,就這麼在可怕的連假,在上頭值班......
不過也是讓我看到各種以前沒看過的神奇現象,算是開了眼界。
這次想來跟大家聊聊單攻。
首先嘉明湖自從總量管制後難抽到爆已經是個既定事實,山屋床位就這麼多,想要來爬的人則是那~~~麼多。於是許多山友就把腦筋動到單攻頭上。
剛好林管處這幾年大幅度開放單攻限制,只要事前在網路申請,沒有任何名額限制,也不會審核,申請就讓你來單攻。
於是我這幾天就這樣看到各種世界奇觀:
這兩天連假,每天單攻人數都破百人,路上根本人潮絡繹不絕。但光是26-27這兩天,我就收容了兩組奮勇衝到湖邊,結果最後衝不下山的山友。然後還有一組是凌晨三點從向陽遊樂區起登,結果最後回到向陽遊樂區已是隔天早上八點。現在是怎樣?嘉明湖當八千在爬?
這還不論每天都有好幾組是從天黑走到天亮,再走到天黑的,看到我都捏把冷汗,腦中都響起忠孝東路走九遍的旋律了。也為我駐守登山口管制站的同事感到疲倦,每天都要等人下山等到十點以後......
至於那種不帶頭燈不帶雨衣,跟我說有手機燈光就ok的我就不想講了。還有完全不做功課,來到山屋第一句就問嘉明湖在哪個方向的......講完方向之後,順口提醒說事前要研究地圖唷,結果回我一句:「呵呵我們都free style。」我臉上笑笑的但是腦中閃過的是free你老師...
-------抱怨完畢分隔線-------
看完抱怨還有耐心看下去的,我下面想簡單分享一下,如果想要來一趟這類的百岳單攻,需要準備些什麼。
裝備:
1. 頭燈。
這個不用說了吧?拿手機或手電筒照路都得佔用一隻手,非常不方便。手機電力寶貴,我寧願你拿手機來打卡,也不要用它當主要照明啊啊啊!
在單日行程,備用電池倒是不一定。如果你對使用的頭燈與電池品質有信心,且出發前檢查過確定滿電,那不帶也還好。
2. 雨具。
這邊說的是兩件式,分成雨衣雨褲的東西。嘉明湖路很寬,沒啥植物會勾,所以用斗篷式雨衣問題也不大,可以接受。
不過斗篷式雨衣拜託不要便利商店的輕便小飛俠,那東西你舉個手抬個腳就撕裂了.......然後水一樣流進來。27號中午爆炸豪雨,我巡查步道回來路上就看到一堆便利商店小飛俠在哀嚎...
然後拜託不要只帶把傘就衝上來,現在午後熱對流的雷陣雨常常伴隨起風,稜線上風更大,你撐著傘一樣濕。然後跑到山屋抖得跟篩糠一樣在那邊跟廚師要熱水......瓦斯不用錢膩?
3. 適當的保暖衣物。
這個比較沒有固定標準,端看你行走速度而定。走得夠快的話,只要有雨衣褲,身體產熱就足夠維持溫暖。但速度慢點的話,如果又碰到下雨摸黑,可能至少一件刷毛外套較好。
要注意的是:保暖衣物建議不要羽絨,因為單攻時,會需要穿保暖層的狀況,一般都是下雨淋濕。而羽絨淋濕就喪失保暖效果。建議是刷毛或化纖填充材質。
4. 個人藥物&簡單外傷處理耗材。
個人藥物很簡單,你在平地有什麼病,上山還是都有可能發作。平常會備什麼藥,建議單攻時就都備著。
外傷處理也很簡單,OK繃幾個、中size紗布一包、小棉棒一包、抗生素藥膏小條一條、小管生理食鹽水一管、透氣膠帶、大力貼若干。這樣大概100公克上下,很輕,夠你處理95%以上外傷跟水泡。
嘉明湖這邊是好在我們山屋都有醫藥箱,但如果你各位今天去沒山屋或是山屋沒醫藥的地方單攻呢?醫藥包還是要備啊啊啊!
5. 水、路上吃的
拜託不要都單攻了還一直來我們廚房要飲用水。我們這邊廚師人都很好,但有些人經過一直要免費的水,要那些付錢包餐才能裝飲用水的山友情何以堪?
要準備水有兩個思路:一是出發就背著全程需要的水,不過這樣一定很重。二是自行攜帶飲水處理的器具。
飲水處理的器具最簡單又輕的就是濾水器,現在個人用的一個1000多塊而已,有帶就自己去我們水塔裝生水過濾。
如果你有打算中間吃熱食,比如泡麵,那就順便把水煮開就能喝了。不一定需要濾水。
當然如果你很相信自己的鐵胃,水塔直接裝著喝我也管不著。不過我只能說,在知道那些山屋水塔裡面可能有什麼鬼東西後,我是不會生喝的科科。
吃的就看大家喜歡,這種長時間活動建議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量補給,較有效率。可以算一下大卡,人體一小時「最多最多」吸收400大卡熱量,再多也沒意義。帶太多也不要一直跑來塞給管理員跟廚房,我們雖然在上面待滿多天的,但不是饑民ok?
6. 定位裝置。
這個在現在意義底下應該都是在講手機離線地圖了,會用紙本地圖跟指北針定位的,應該也不需要看這篇。
不過我個人認為,有手機跟安裝離線地圖之外,還有兩件事情更重要:一是事前的資料收集(後面講),二是去學怎麼用(去上阿牛老師課,或是自己在網路上研究好使用教程)。這次才發現真的有人手機離線地圖跟航跡是當裝飾的。
7. 天幕或緊急避難帳。
這個是選配,而且是大約3-6人準備一張就好(看天幕大小),算是團體裝備。
主要是如果意外碰到致災性暴雨,或是出乎意料的低溫,而保暖衣物不夠時,還有最後手段可以與惡劣環境隔絕,避免失溫。
這個的使用方式不是搭起來,而是整張直接罩在自己頭上,底下用屁股坐著壓住。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密閉空間,溫度會跟外界有一大段差距。如果有帶爐頭,在裡面開小火,甚至可以直接露宿。為啥我知道?我跟三個夥伴用這個方式在零下30度c的地方露宿過一晚,現在還活著打這些字。(但爐頭開一下,溫度有上來就要停唷,不然一氧化碳中毒會先弄死人XD)
不過就像前面說的,這個算是最後大絕招。事前的天氣資料蒐集,還有對體能的估計,是更為重要的前置作業,非不得已不要把自己搞到要動用這招,能下山泡湯多好?幹嘛在山上露宿對吧XD
------裝備結束的分隔線-------
事前準備:
1. 地圖:對單攻目標的地理相對位置、路線的了解。
這個很重要,你去隨便哪個城市玩當觀光客,都會做資料收集,拿張城市地圖畫來畫去,安排景點順序,憑什麼以為來山上不需要?憑什麼以為來這邊可以free style?
登山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更不是某些幹話說的一條路走到底就會到。
如果以嘉明湖為例,你不需要會看等高線地圖這種高深的東西。但至少要弄一個有步道上各地標資訊的地圖。上面會顯示這條步道上,在多少里程數的地方,會出現岔路、這個岔路會通往哪裡。還有在幾k處會有什麼重要地標。
只要稍微花半小時做這件事情,你就不會在三叉山那個岔路問我,請問這兩條路哪一條會通到嘉明湖?
在找地圖資訊的時候,有一點務必注意:時效性。其實這個是蒐集任何登山資訊都要注意的,資訊越新越好,最好是同一年度的。
這兩天至少有五組單攻的山友,從湖邊回來嘉明湖山屋,然後跟我抱怨說,為什麼向陽山頂直接往北那條路這麼難走,害他們差點迷路走不出來.......但是只要有稍微查近一兩年的資料,應該都能查到,那條路現在已經甚少有人走,而且路跡不明顯了。大部分人都是從向陽山登山口那個岔路原路來回向陽山頂。
2. 腳程估計
很多人來嘉明湖山屋第一句話問我,這邊到嘉明湖還要多久?說實話我根本很難回答。因為我過去最快只要40分鐘,但我也看過走4小時的。你屬於這個光譜的哪一端呢?
其實你只要稍微做一下腳程估計,就不用問這個了。怎麼做呢?
查閱至少三份,能夠到五份最好,別人單攻的紀錄,這個紀錄要包含抵達每個重要地點的時間。
然後你在走的時候,就要從第一個段落(也就是起點到第一個重要地標)開始,比較自己跟紀錄的時間差異。假設你蒐集了3-5份紀錄,那應該會有至少一份的時間,跟你的速度是接近的。比較個兩三段後,你就知道能不能使用那份紀錄的時間,作為你估計自己之後還需要走多久的參考了。
3. 設定停損點
這兩天,我看到太多山友,就是滿腦子:我一定要去看嘉明湖!!!然後就一發衝到底。我常常在山屋門口看啊看,哪些人狀況不太妙其實看得出來。但我個性不是那種喜歡勸退的人,我只會提醒:要評估一下自己的狀態跟腳程唷,不行就不要勉強。大家都會回:好的我們會評估。結果呢?最後還是摸到深夜才下山,或乾脆就在我們山屋迫降一晚......幹根本沒有人真的在評估啊啊啊!
單攻很重要的一點,叫做時間風險控管。這甚至比過夜行程還重要,原因是單攻本身是輕裝,不一定有足夠的裝備應付非預期過夜。
而這個時間風險控管,要跟前面的腳程估計一起做。
首先,你要先想好:你能夠接受自己走到幾點。
這個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我之前去一日北大武兩趟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會走15-18小時,鐵定摸到黑。但因為這本來就是我的計畫,本身就是以這個來準備。
但對一般大眾來說,我會建議底線設定成以下兩個:1 不要摸到晚黑 2 最多不要超過15小時(12小時內較好)
理由是,摸晚黑跟過長時間的行走,都是讓風險大幅提高的因素。黑夜能見度差;而人在過長時間行走累積的疲累下,判斷力跟肌肉控制力都大幅下降,這時候發生意外的機會就更高(跌倒、走錯...等等)
有了底線後,加上前面收集好幾份的時間紀錄,你應該對於單攻一趟大概要花多少時間有初步概念。比如五份紀錄的時間,分別是10小時、12小時兩份、14小時兩份。那你就能合理推估,腳程快的山友大概要10小時,中等是12,慢一點是14。
此時,出發前,你就可以依據你對自己體能的了解,對照紀錄的時間,去預估「你可能會走多久」。比如你以前登山的經驗,都是走比別人還慢,殿後吊車尾,那就不要以為你能10小時搞定,請準備至少14小時。
這時候就能以這個最初的預估,來倒推出發時間。如果你預估自己單攻一趟需要14小時,然後你希望在天黑前下山,那就來算:現在天黑是19:00,減掉14,你最晚得在凌晨5點開始走。但我通常不會抓那麼剛好,會再預留10%左右的預備時間,以避免自己身體狀況差,或估計不準。以14小時的10%來看,就是大概一個半小時。所以我會再把凌晨5點提早一個半小時,也就是凌晨三點半出發。反正早出發早好,提早下山也是賺到,寧願早也不要晚。
開始走後,就要定時定點,去對照自己實際的速度,跟自己原先預估的,以及拿來當作參考基準的那份紀錄,有多少差距。是比自己預估的快,還是慢呢?差多少?
這件事情在每個重要地標都要做。舉個例子,假設當你來到嘉明湖山屋,你發現你原先拿來當作預估參考的那份紀錄,用了6小時抵達,但你到這邊已經花了8小時。那這時候就不用猶豫了,回頭吧。因為如果你繼續走,那就可以清楚預見到,下山一定大大超過自己預估的時間,而且會大摸黑。
上面這段比較複雜,我用一個簡化的流程,來概括上面講到的東西
1. 設定幾點下山
2. 對照自己的體能,以及蒐集到的紀錄
3. 訂出一個最初的預估總耗時
4. 倒推回去,設定幾點出發
5. 實際開始走後,在每一段去印證自己的實際速度,跟預估差多少。
6. 若符合預估,或比預估快,則繼續
7. 若比預估慢,且已可預見繼續下去,會超過當初設定的下山底線,撤退。
4. 天氣資訊
單攻的天氣資訊算好掌控,因為你直到出發前一天,都還能查看天氣預報。現在的氣象其實到三天內都算準了。
知道那天大概的天氣後,就看個人對天氣的容忍度。對我來說,除非是梅雨那種下整天雨的,或是颱風,這兩種我會乾脆就在家裡耍廢。
但像這幾天算是典型夏季氣候,也就是早上晴朗,下午開始雷陣雨,傍晚前會停然後放晴。那就可以依據自己的接受度,看要不要衝。如果要衝,那就做好面對天氣的最佳準備。
以這個連假的夏季氣候模式來看,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早點出發,走快一點,下雨前就給他結束。但這種想法總有一天會失準,像是27號,山上應該很少人算到早上十點多就下雨。所以這種時候,第二個思路,也就是充足的裝備就很重要,可以回去參看前面的準備部分。
然後提醒一下,雷陣雨的天氣,最怕的其實不是下雨,而是打雷。聽到雷聲或是看到閃電很近的話,就不要繼續待在空曠的稜線高處了,趕快烙跑實在。比如說嘉明湖後半段,從向陽北峰到三叉山這大段,碰到熱對流旺盛的時候,雷擊風險都不小。
----------很雞婆的分隔線----------
好啦打很長了,不過真心希望打這些內容,可以在這個山林解禁的年代,讓更多想嘗試這門運動的人有些幫助。
我相信很多人不是天兵,只是不得要領。希望大家都能安全的享受登山的快樂,也希望知識的傳播,能讓山林開放的陣痛期短一點。
如果有大大覺得我有沒寫清楚的,歡迎補充。也歡迎到處轉載,註明作者即可。
啊對了,補充一點:單攻也是可以請嚮導的。如果你就是不想花心思想那麼多,那至少雇個專業的嚮導,幫你做上述這些事情。而不是傻傻的衝去找虐送死。《參雜一點靠北的百岳單攻攻略》
上班日第一天大家可blue?連假終於平安結束了,感謝飛天小女警的幫忙,沒什麼重大山難事件。
肥宅我有在嘉明湖兼差當山屋管理員應該是個眾所皆知的事情了。之前排班時,完全忘記六月底是端午連假,於是人群恐懼症的我,就這麼在可怕的連假,在上頭值班......
不過也是讓我看到各種以前沒看過的神奇現象,算是開了眼界。
這次想來跟大家聊聊單攻。
首先嘉明湖自從總量管制後難抽到爆已經是個既定事實,山屋床位就這麼多,想要來爬的人則是那~~~麼多。於是許多山友就把腦筋動到單攻頭上。
剛好林管處這幾年大幅度開放單攻限制,只要事前在網路申請,沒有任何名額限制,也不會審核,申請就讓你來單攻。
於是我這幾天就這樣看到各種世界奇觀:
這兩天連假,每天單攻人數都破百人,路上根本人潮絡繹不絕。但光是26-27這兩天,我就收容了兩組奮勇衝到湖邊,結果最後衝不下山的山友。然後還有一組是凌晨三點從向陽遊樂區起登,結果最後回到向陽遊樂區已是隔天早上八點。現在是怎樣?嘉明湖當八千在爬?
這還不論每天都有好幾組是從天黑走到天亮,再走到天黑的,看到我都捏把冷汗,腦中都響起忠孝東路走九遍的旋律了。也為我駐守登山口管制站的同事感到疲倦,每天都要等人下山等到十點以後......
至於那種不帶頭燈不帶雨衣,跟我說有手機燈光就ok的我就不想講了。還有完全不做功課,來到山屋第一句就問嘉明湖在哪個方向的......講完方向之後,順口提醒說事前要研究地圖唷,結果回我一句:「呵呵我們都free style。」我臉上笑笑的但是腦中閃過的是free你老師...
-------抱怨完畢分隔線-------
看完抱怨還有耐心看下去的,我下面想簡單分享一下,如果想要來一趟這類的百岳單攻,需要準備些什麼。
裝備:
1. 頭燈。
這個不用說了吧?拿手機或手電筒照路都得佔用一隻手,非常不方便。手機電力寶貴,我寧願你拿手機來打卡,也不要用它當主要照明啊啊啊!
在單日行程,備用電池倒是不一定。如果你對使用的頭燈與電池品質有信心,且出發前檢查過確定滿電,那不帶也還好。
2. 雨具。
這邊說的是兩件式,分成雨衣雨褲的東西。嘉明湖路很寬,沒啥植物會勾,所以用斗篷式雨衣問題也不大,可以接受。
不過斗篷式雨衣拜託不要便利商店的輕便小飛俠,那東西你舉個手抬個腳就撕裂了.......然後水一樣流進來。27號中午爆炸豪雨,我巡查步道回來路上就看到一堆便利商店小飛俠在哀嚎...
然後拜託不要只帶把傘就衝上來,現在午後熱對流的雷陣雨常常伴隨起風,稜線上風更大,你撐著傘一樣濕。然後跑到山屋抖得跟篩糠一樣在那邊跟廚師要熱水......瓦斯不用錢膩?
3. 適當的保暖衣物。
這個比較沒有固定標準,端看你行走速度而定。走得夠快的話,只要有雨衣褲,身體產熱就足夠維持溫暖。但速度慢點的話,如果又碰到下雨摸黑,可能至少一件刷毛外套較好。
要注意的是:保暖衣物建議不要羽絨,因為單攻時,會需要穿保暖層的狀況,一般都是下雨淋濕。而羽絨淋濕就喪失保暖效果。建議是刷毛或化纖填充材質。
4. 個人藥物&簡單外傷處理耗材。
個人藥物很簡單,你在平地有什麼病,上山還是都有可能發作。平常會備什麼藥,建議單攻時就都備著。
外傷處理也很簡單,OK繃幾個、中size紗布一包、小棉棒一包、抗生素藥膏小條一條、小管生理食鹽水一管、透氣膠帶、大力貼若干。這樣大概100公克上下,很輕,夠你處理95%以上外傷跟水泡。
嘉明湖這邊是好在我們山屋都有醫藥箱,但如果你各位今天去沒山屋或是山屋沒醫藥的地方單攻呢?醫藥包還是要備啊啊啊!
5. 水、路上吃的
拜託不要都單攻了還一直來我們廚房要飲用水。我們這邊廚師人都很好,但有些人經過一直要免費的水,要那些付錢包餐才能裝飲用水的山友情何以堪?
要準備水有兩個思路:一是出發就背著全程需要的水,不過這樣一定很重。二是自行攜帶飲水處理的器具。
飲水處理的器具最簡單又輕的就是濾水器,現在個人用的一個1000多塊而已,有帶就自己去我們水塔裝生水過濾。
如果你有打算中間吃熱食,比如泡麵,那就順便把水煮開就能喝了。不一定需要濾水。
當然如果你很相信自己的鐵胃,水塔直接裝著喝我也管不著。不過我只能說,在知道那些山屋水塔裡面可能有什麼鬼東西後,我是不會生喝的科科。
吃的就看大家喜歡,這種長時間活動建議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量補給,較有效率。可以算一下大卡,人體一小時「最多最多」吸收400大卡熱量,再多也沒意義。帶太多也不要一直跑來塞給管理員跟廚房,我們雖然在上面待滿多天的,但不是饑民ok?
6. 定位裝置。
這個在現在意義底下應該都是在講手機離線地圖了,會用紙本地圖跟指北針定位的,應該也不需要看這篇。
不過我個人認為,有手機跟安裝離線地圖之外,還有兩件事情更重要:一是事前的資料收集(後面講),二是去學怎麼用(去上阿牛老師課,或是自己在網路上研究好使用教程)。這次才發現真的有人手機離線地圖跟航跡是當裝飾的。
7. 天幕或緊急避難帳。
這個是選配,而且是大約3-6人準備一張就好(看天幕大小),算是團體裝備。
主要是如果意外碰到致災性暴雨,或是出乎意料的低溫,而保暖衣物不夠時,還有最後手段可以與惡劣環境隔絕,避免失溫。
這個的使用方式不是搭起來,而是整張直接罩在自己頭上,底下用屁股坐著壓住。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密閉空間,溫度會跟外界有一大段差距。如果有帶爐頭,在裡面開小火,甚至可以直接露宿。為啥我知道?我跟三個夥伴用這個方式在零下30度c的地方露宿過一晚,現在還活著打這些字。(但爐頭開一下,溫度有上來就要停唷,不然一氧化碳中毒會先弄死人XD)
不過就像前面說的,這個算是最後大絕招。事前的天氣資料蒐集,還有對體能的估計,是更為重要的前置作業,非不得已不要把自己搞到要動用這招,能下山泡湯多好?幹嘛在山上露宿對吧XD
------裝備結束的分隔線-------
事前準備:
1. 地圖:對單攻目標的地理相對位置、路線的了解。
這個很重要,你去隨便哪個城市玩當觀光客,都會做資料收集,拿張城市地圖畫來畫去,安排景點順序,憑什麼以為來山上不需要?憑什麼以為來這邊可以free style?
登山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更不是某些幹話說的一條路走到底就會到。
如果以嘉明湖為例,你不需要會看等高線地圖這種高深的東西。但至少要弄一個有步道上各地標資訊的地圖。上面會顯示這條步道上,在多少里程數的地方,會出現岔路、這個岔路會通往哪裡。還有在幾k處會有什麼重要地標。
只要稍微花半小時做這件事情,你就不會在三叉山那個岔路問我,請問這兩條路哪一條會通到嘉明湖?
在找地圖資訊的時候,有一點務必注意:時效性。其實這個是蒐集任何登山資訊都要注意的,資訊越新越好,最好是同一年度的。
這兩天至少有五組單攻的山友,從湖邊回來嘉明湖山屋,然後跟我抱怨說,為什麼向陽山頂直接往北那條路這麼難走,害他們差點迷路走不出來.......但是只要有稍微查近一兩年的資料,應該都能查到,那條路現在已經甚少有人走,而且路跡不明顯了。大部分人都是從向陽山登山口那個岔路原路來回向陽山頂。
2. 腳程估計
很多人來嘉明湖山屋第一句話問我,這邊到嘉明湖還要多久?說實話我根本很難回答。因為我過去最快只要40分鐘,但我也看過走4小時的。你屬於這個光譜的哪一端呢?
其實你只要稍微做一下腳程估計,就不用問這個了。怎麼做呢?
查閱至少三份,能夠到五份最好,別人單攻的紀錄,這個紀錄要包含抵達每個重要地點的時間。
然後你在走的時候,就要從第一個段落(也就是起點到第一個重要地標)開始,比較自己跟紀錄的時間差異。假設你蒐集了3-5份紀錄,那應該會有至少一份的時間,跟你的速度是接近的。比較個兩三段後,你就知道能不能使用那份紀錄的時間,作為你估計自己之後還需要走多久的參考了。
3. 設定停損點
這兩天,我看到太多山友,就是滿腦子:我一定要去看嘉明湖!!!然後就一發衝到底。我常常在山屋門口看啊看,哪些人狀況不太妙其實看得出來。但我個性不是那種喜歡勸退的人,我只會提醒:要評估一下自己的狀態跟腳程唷,不行就不要勉強。大家都會回:好的我們會評估。結果呢?最後還是摸到深夜才下山,或乾脆就在我們山屋迫降一晚......幹根本沒有人真的在評估啊啊啊!
單攻很重要的一點,叫做時間風險控管。這甚至比過夜行程還重要,原因是單攻本身是輕裝,不一定有足夠的裝備應付非預期過夜。
而這個時間風險控管,要跟前面的腳程估計一起做。
首先,你要先想好:你能夠接受自己走到幾點。
這個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我之前去一日北大武兩趟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會走15-18小時,鐵定摸到黑。但因為這本來就是我的計畫,本身就是以這個來準備。
但對一般大眾來說,我會建議底線設定成以下兩個:1 不要摸到晚黑 2 最多不要超過15小時(12小時內較好)
理由是,摸晚黑跟過長時間的行走,都是讓風險大幅提高的因素。黑夜能見度差;而人在過長時間行走累積的疲累下,判斷力跟肌肉控制力都大幅下降,這時候發生意外的機會就更高(跌倒、走錯...等等)
有了底線後,加上前面收集好幾份的時間紀錄,你應該對於單攻一趟大概要花多少時間有初步概念。比如五份紀錄的時間,分別是10小時、12小時兩份、14小時兩份。那你就能合理推估,腳程快的山友大概要10小時,中等是12,慢一點是14。
此時,出發前,你就可以依據你對自己體能的了解,對照紀錄的時間,去預估「你可能會走多久」。比如你以前登山的經驗,都是走比別人還慢,殿後吊車尾,那就不要以為你能10小時搞定,請準備至少14小時。
這時候就能以這個最初的預估,來倒推出發時間。如果你預估自己單攻一趟需要14小時,然後你希望在天黑前下山,那就來算:現在天黑是19:00,減掉14,你最晚得在凌晨5點開始走。但我通常不會抓那麼剛好,會再預留10%左右的預備時間,以避免自己身體狀況差,或估計不準。以14小時的10%來看,就是大概一個半小時。所以我會再把凌晨5點提早一個半小時,也就是凌晨三點半出發。反正早出發早好,提早下山也是賺到,寧願早也不要晚。
開始走後,就要定時定點,去對照自己實際的速度,跟自己原先預估的,以及拿來當作參考基準的那份紀錄,有多少差距。是比自己預估的快,還是慢呢?差多少?
這件事情在每個重要地標都要做。舉個例子,假設當你來到嘉明湖山屋,你發現你原先拿來當作預估參考的那份紀錄,用了6小時抵達,但你到這邊已經花了8小時。那這時候就不用猶豫了,回頭吧。因為如果你繼續走,那就可以清楚預見到,下山一定大大超過自己預估的時間,而且會大摸黑。
上面這段比較複雜,我用一個簡化的流程,來概括上面講到的東西
1. 設定幾點下山
2. 對照自己的體能,以及蒐集到的紀錄
3. 訂出一個最初的預估總耗時
4. 倒推回去,設定幾點出發
5. 實際開始走後,在每一段去印證自己的實際速度,跟預估差多少。
6. 若符合預估,或比預估快,則繼續
7. 若比預估慢,且已可預見繼續下去,會超過當初設定的下山底線,撤退。
4. 天氣資訊
單攻的天氣資訊算好掌控,因為你直到出發前一天,都還能查看天氣預報。現在的氣象其實到三天內都算準了。
知道那天大概的天氣後,就看個人對天氣的容忍度。對我來說,除非是梅雨那種下整天雨的,或是颱風,這兩種我會乾脆就在家裡耍廢。
但像這幾天算是典型夏季氣候,也就是早上晴朗,下午開始雷陣雨,傍晚前會停然後放晴。那就可以依據自己的接受度,看要不要衝。如果要衝,那就做好面對天氣的最佳準備。
以這個連假的夏季氣候模式來看,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早點出發,走快一點,下雨前就給他結束。但這種想法總有一天會失準,像是27號,山上應該很少人算到早上十點多就下雨。所以這種時候,第二個思路,也就是充足的裝備就很重要,可以回去參看前面的準備部分。
然後提醒一下,雷陣雨的天氣,最怕的其實不是下雨,而是打雷。聽到雷聲或是看到閃電很近的話,就不要繼續待在空曠的稜線高處了,趕快烙跑實在。比如說嘉明湖後半段,從向陽北峰到三叉山這大段,碰到熱對流旺盛的時候,雷擊風險都不小。
----------很雞婆的分隔線----------
好啦打很長了,不過真心希望打這些內容,可以在這個山林解禁的年代,讓更多想嘗試這門運動的人有些幫助。
我相信很多人不是天兵,只是不得要領。希望大家都能安全的享受登山的快樂,也希望知識的傳播,能讓山林開放的陣痛期短一點。
如果有大大覺得我有沒寫清楚的,歡迎補充。也歡迎到處轉載,註明作者即可。
啊對了,補充一點:單攻也是可以請嚮導的。如果你就是不想花心思想那麼多,那至少雇個專業的嚮導,幫你做上述這些事情。而不是傻傻的衝去找虐送死。
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Campfire營火部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海邊露營有了幾次經驗,但是每次都有一些不完美,太熱,風太大,浪太大,車子叼車,浪太吵,這次辦法粉絲推薦的好點,宜蘭頭城的蜜月灣。
看準Windy的天氣預報,週日上午前沒風沒雨,採用天幕搭配難用的蚊帳跟G-Stove柴爐的配置,柴爐跟焚火台相比,可以不用擔心風向煙燻,也可以不用擔心火星燒壞天幕,使用沙灘潮溼的木頭,也不用擔心多煙,雖然無法看到熊熊的烈火,不過在海灘的環境,柴爐還是很適合。
這次準備準備的9尺的岸拋路亞竿想看看有沒有機會加菜,只能說沒有第一天就過年的,魚拍到很多,一尾都沒釣到,不過也是學到很多經驗。
總結來說,這一個點適合新手挑戰野營,旁邊國小也廁所有清水,路程好走不用擔心叼車,缺點嗎,就是晚上周圍釣客很多,如果你怕一個人,那這邊適合,如果你喜歡一個人,那這間比較熱鬧。
本次拍攝工具:
Canon 77D
Canon 10-18 F4.5~5.6 IS 廣角鏡頭
Canon 24-70 F2.8
Momax TRIPOD HERO 輕量腳架
Rode video Micro麥克風
DJI Mavic Pro
Zoom H1n 錄音機
Gladius水下無人機
Gopro Hero 7
Gopro Hero 6
剪輯設備:
MSI GS65
Philips BDM4350 (43" 4K)
Youtube: www.youtube.com/campfiretw
Facebook: www.facebook.com/CampfireTW
Web: campfiretw.com
IG: www.instagram.com/campfire_tw
Email: campfire20180312@gmail.com
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露營車DIY愛玩客| 誰說搭側邊帳,是露營車的專屬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Jimny搭上便利式車邊帳感覺真對味1--2顆吸盤2--2條強力拉繩…(只固定伸縮桿上各一條) 3--圖片中使用的天幕200*200(建議多孔式的天幕便利性大,拉法也能更多變化) ... ... <看更多>
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車邊小天幕怎麼搭才不會傷車子???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想在我的車子(休旅車)旁邊加搭一張3M x 3.6M的小天幕有點擔心天幕與汽車相接的地方會摩擦導致汽車被傷到有沒有甚麼不錯的搭法可以推薦?? ... <看更多>
車 尾 天幕 搭 法 在 車尾天幕搭法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推薦與評價
【車尾天幕搭法】「車尾天幕搭法」#車尾天幕搭法,【江大搭搭】第五集一人搞定天幕,秘笈大公開!原來不難嘛!超細講解!【江大露營裝備】,akiko天幕搭設教學~一個人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