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短評】在「記者節」談台灣「軍人節」怪現象
文/蔡漢勳
政府為歡迎「東奧」締造佳績凱旋返台的國手,特在總統府前舉辦前所未有的「軍禮」儀式、當然也在府內舉辦盛大的慶功聚會!而這歡欣鼓舞日子正是早在1933年被官方制定為「#記者節」的同一天!
回顧近代新聞史,曾有人辦報辦到在國際間與《紐約時報》、或《泰晤士報》等歐美同業爭相媲美程度,那是抗日時期的《大公報》、主事者為張季鸞,他這報人不僅在國內是個中翹楚、還曾獲頒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頒發榮譽獎章!畢生奉獻新聞事業長達卅年之久,臨終前猶留下「無時不以善盡記者的天職自勉」做為遺囑……特別是他在該報發行一萬號時,曾撰文強調辦報精神有四:「不黨、不賣、不私、不言」;後來亦再指出「職業報人就是不求權、不求財,並且不求名……一個新聞記者無論寫什麼,應該謹慎,不可人云亦云,但有了重要意見,應該勇於發表。」
#軍人節
軍人獎章 在 黃敬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https://youtu.be/Ar2Xo40xwpM
今天是傳統農曆七夕情人節,浪漫的牛郎織女約會日。祝福有情人都能平安喜樂。
今天同時也是「814空軍節」,空軍軍歌曾是我最喜愛聽的軍歌。今天有朋友傳給我一篇文章看了很有感,我也PO來分享:
今天814空軍節,是青年飛官英烈們的紀念日:
《中華歷史我不遺忘系列—筧橋英烈空軍魂》
「我很羨慕你在天空,覺得離上帝比較近,因為在藍天白雲間,沒有死亡的幽谷⋯⋯」
巨流河作者齊邦媛,遼寧鐵縣人,1924年生,曾獲中國文藝獎章,而這段話,是正值荳蔻年華的齊邦媛,在八年抗戰期間,寫給年輕空軍飛官張大飛的一封情書。
筧橋航校12期的張大飛,那年也在日記中這麼寫著:「這八年來,她的信是我最大的安慰。如今,我休假的時候,也去喝酒、去跳舞了,我活了二十六歲,這些人生滋味,以前從未嘗過。因為三天前,最後的好友晚上沒有回航。我知道下一個就輪到我了,我禱告,我沉思,內心覺得平靜。」
1945年5月18日,豫南會戰中張大飛掩護友機時,遭遇日軍軍機襲擊,在河南信陽上空殉難,和他一起考上航校,在中國領空誓死抵禦日寇的七個同學,他是最後一個殉國的,死時年僅26歲,此刻,距日本無條件投降,只剩二個月。
1941年3月14日,成都空戰,25歲的林恒被日機擊落殉難,他是民國才女林徽音的三弟,一心報國殺敵而加入了空軍,三年後,林徽音寫了一首弔念林恒的詩:
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
來哀悼你的死,
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
這冷酷簡單的壯烈
是時代的詩,
這沉默的光榮,
是你⋯⋯
抗戰期間,中央航空學校共有十六期,總數約1700人,在中國的領空,以劣勢的裝備和滿腔的熱血,勇敢迎擊來犯的日寇敵機,直到抗戰結束,他們在犠牲生命的同時,也讓愛情、親情成了陪祭,但他們誓死無悔,依然前仆後繼。
當時的杭州筧橋中央航校,有一座精神堡壘,上面鐫刻著這段話:「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他們真的做到了!是他們用年輕的生命,換得了國家的生機與民族的存續。
高志航30歲、樂以琴24歲、劉粹剛24歲、周志開24歲、李桂丹24歲、閻海文21歲、沈崇誨26歲、陳懷民23歲、林恒25歲、張大飛26歲⋯⋯。
今天是八一 四空軍節,不妨抬頭,看看我們的天空,有沒有看見空軍先烈們英姿軒昂的靈魂,依然巡弋著我們的領空,護佑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子孫,再不受外族族的侵略蹂躝,他們的英魂不死,我們也永不遺忘。
------------------
凌雲御風去
報國把志伸
遨遊崑崙上空
俯瞰太平洋濱
看五嶽三江雄關要塞
美麗的錦繡河山 輝映著無敵機群
緬懷先烈莫辜負創業艱辛
發揚光大尤賴我空軍軍人
同志們努力 努力 矢勇矢勤 國祚皇皇萬世榮
- - - - - - - - - - - - -
盡瘁為空軍 報國把志伸 哪怕風霜雨露 只信雙手萬能
看鐵翼蔽空馬達齊鳴 美麗的錦繡河山 輝映著無敵機群
我們要使技術發明日日新 我們要用血汗永固中華魂
同志們努力 努力 同德同心 國祚皇皇萬世榮
《作詞:簡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2Xo40xwpM&t=65s
敬祝空軍健兒:生日快樂!再創光輝!
軍人獎章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多次訪港的歷史,非常寶貴,見證了香港的變遷,這種淡淡然的oral history,毋需任何「愛國教育」,反而更能打動人心。而他第一次來,香港就光復。
//「我記得長輩們說過,當時軍艦走的時候,Prince Philip問她們有沒有什麼需求,是專門去問他們的。可她們都是很老實,很敬業樂業的人,沒跟人要東西。但這個offer她們一直記在心裏。」
一些老報道提到,菲利普親王1959年訪港時專門托香港警察尋找一位當年只有9歲,名叫何桂英的女孩,到皇家遊艇不列顛尼亞號(HMY Britannia)上參加招待會。李敏婷說,那就是她其中一位姑婆。
十四年後再會,何桂英已23歲。一眾長輩給孫輩講故事時說得淡然,但顯得深感溫暖。李敏婷說,這位姑婆後來嫁給一位海軍軍官,1980年代隨夫移居英國。
添馬艦船塢這三個女工班堪稱服務周到,名震四方,戰前、戰後無數英國與英聯邦國家軍艦停靠休整都靠她們,二戰結束後,美軍軍艦也開始定期停靠香港休整補給,同樣是這幾個女工班的服務對象。1950年代爆發韓戰(朝鮮戰爭),使香港更受西方國家艦艇依賴。
珍妮女工班的領班吳木金(Jenny Ng)甚至被誇讚為「添馬艦的第一夫人」(Tamar's First Lady)。她同樣因為在二戰結束後給添馬艦船塢打工而認識菲利普親王,後來也曾獲親王接見,1980年代更獲女王頒授英帝國獎章(BEM)。2009年,吳木金以92高齡辭世,英國《泰晤士報》和《每日電訊報》均有刊登訃告和生平,更有退伍軍人投稿兩報讀者信箱憶舊致意。//
⏺悼念愛丁堡公爵:那些年的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9835516
▶️《The Crown》第四季:一個立體的戴卓爾夫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LpGZAwV9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