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梅爾的帽子】
欣賞維梅爾畫作時,你有發現他筆下的人物除了正在工作的男人沒戴帽,其他全都戴著帽子嗎?而且在畫自己時,更少不了華麗的帽子,這是為什麼?
連〈軍官與面帶笑容的女子〉畫中追求女子的男子,都帶著一頂巨大的毛氈帽,帽子在當時的社會究竟是彰顯身分的作用?還是有更深的隱喻?
◭追蹤IG>>https://bit.ly/2WZT3DL
◭加入Telegram>> https://bit.ly/306IRv3
#BeautiMode #維梅爾 #帽子 #畫中藏了好多隱喻 #你以前有注意到嗎
軍官與面帶笑容的女子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私讀推薦~維梅爾的帽子】
《維梅爾的帽子-揭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的序幕》
荷蘭黃金時期最後的餘暉-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筆下畫面以高度寫實、細膩筆觸、薄透色彩與出神入化的光影效果撼動人心。他多半在將場景置於家中,畫中人物或擺設物品也經常重複出現,只是各有不同情境和組合。他的〝寫實〞不只在技法上講究,也應用於主題和畫面安排,觀者可從中觀察17世紀荷蘭共和國人民的生活樣貌,比如服裝髮型、器物擺設等。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歷史系中國史教授卜政民(Timothy Brook)透過7幅維梅爾畫作,以更多維寬廣的角度,帶領讀者細細思索這些常是不相關,卻又被畫家擺進畫面裡的物件透露了哪些訊息。與其說是探討維梅爾的創作技巧和藝術價值,不如說是以維梅爾為引,藉其作品中每個物件與細節,知曉17世紀全球化歷程透過航海、貿易開展後的成果。
《軍官與面帶笑容的女子》(Officer and Laughing Girl,c.1655-1660)裡,軍官對女子調情求愛,將軍官置於前景,放大形體以創造景深效果的〝前景逆推移焦技法〞(repoussoir)之外,那頂昂貴的海狸毛氈寬邊帽同時象徵印地安人與白人的碰撞與悲劇。
海狸皮草盛產於加拿大五大湖區,由印地安原住民獵捕製成,自16世紀末便已成為歐洲人製造毛氈與帽子的重要原料。由於獲利太豐厚,讓西方人與印地安人關係緊密,然而也是印地安文化毀滅的開始。根據作者推測,維梅爾在破產前或許曾經擁有昂貴的毛氈帽代表其社會地位。
《在敞開的窗邊讀信的少婦》(Young Woman Reading a Letter at an Open Window,c.1657-59)中,用來盛裝水果的瓷盤透露出青花瓷從波斯、景德鎮再前進到歐洲的審美趣味進程史。
周杰倫那首《青花瓷》裡,開頭便是『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但純白胚底加上鈷藍線條勾勒,卻是起自波斯工匠就地取材發展成形,再經由商業嗅覺敏銳的景德鎮瓷工引進波斯鈷,調整改良後,所成就的〝中國風〞。
換句話說,青花瓷其實也是蒙古帝國統治下,漢族與穆斯林不同文化交融的產物。
其他如菸草傳播、南美白銀、小冰河時期…等,都是博學又多聞的作者從維梅爾畫中線索,見微知著重重考究,帶領讀者去理解17世紀全球化的世界史。事實上,早在哥倫布開啟『航海大發現』序幕時,地球村早已成形,世上人物千絲萬縷終歸相繫。維梅爾的畫作即是全球化之縮影。
《維梅爾的帽子-揭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的序幕》英文原著《Vermeer's Hat: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Dawn of the Global World》2008年便已出版,2009年中文版出版上市,為當時的我開啟了藝術閱讀另一扇窗戶。但多年來台美兩地往返,買了幾次依舊不知去向何處(自己面壁…),幸好〝十周年新修版〞上市,這回版面加大了些,閱讀也更便利。
卜政民教授被翻譯成中文的著作還真不少,如《縱樂的困惑-明朝的商業與文化》、《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等都相當精彩。
因為藝術,得以感受美好;了解過去,更能廣闊視野。所謂藝術不該只是虛無遙遠的神話人物、聖經故事與歷史題材,它更反應了社會狀態與當代風俗。有了文化史的多元觀點及深厚脈絡,不再受限於狹隘的藝品資訊,觀看藝術品的深度和角度自然有所不同,你說是不是?
#過新年讀好書
#維梅爾的帽子
#十周年新修版
#防疫假日別亂跑在家讀書最好
圖片來源: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