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發達、各種商品都能輕易找到販售來源,不只台灣景氣不好,國外廠家為了多銷甚至提供包運或含運,讓市場上能有更多選擇,也不再被傳統代理商掌握銷售命脈,當價格不是絕對影響因素,服務自然必須提升。
國外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但大品牌一定比較便宜,如果不是從事貿易這行的小夥伴,多多少少會納悶中間差價去哪了?
也可能誤會這是門簡單好生意,為免洗了頭才發現沒水,又或見到心儀商品一個手滑、從此踏入等貨跑關心酸日常,因此根據過去自己經驗,加上眾多老前輩分享你可能沒想到的眉角:
進口貨物包括衝浪用品都會有下述費用
一.海外部分
1. 國外稅金8%
2. 包裝費用
3. 內陸運輸費用
4. 跨國運費
二,國內部分
1. 報關所需費用(拆櫃驗櫃報單倉儲文件等)
2. 關稅
3. 營業稅
除非本身是進出口貿易行家或可以靠行,否則小量進口的手續與費用加上去後、會比網站上看到的訂價高得多的多得多,這還沒有加上時間與試錯成本唷~直白點說,#網站上看到的售價不代表你實際到手的費用
有這個基本認知後,訂國外的商品是很好的訓練,指的是在語言/溝通訓練/日夜顛倒/耐心/懂多少髒話/往心裡吞多少垃圾方面,當然在東西到港開箱的那刻,這些都是值得的!
代理商與自購自運的差異,除了價格外
#重點在服務與風險
首先認識一下有哪些種類的代理商:
「獨家代理」:代表某個區域被其壟斷,即便是直接聯絡原廠也會被婉拒,他們的貨量大、以量制價讓取得價格低,這類商品自行進口的c/p值較低。
「經銷商」:非獨代、沒有地區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跨過他們直接向原廠購買。
那為什麼這類非獨代的經銷商還能存活呢?
這就關係到前面所提的服務與風險
衝浪板進口的注意事項:
1.運送過程的保護
花錢包得好不一定不會破
但不花錢運輸肯定各種破
受損風險本身就是一成本
能先跟原廠溝通分擔風控是最好
白紙黑字或購買運送險也是條路
2.與窗口的溝通
長期配合熟悉廠商習性
量大容易獲得原廠的重視
跑單幫或一次性購買真的賭人品
自己就遇過對方拿滯銷品充行貨
3.客製內容拿捏
材質、尺寸、色膏、龍骨、加強處
選配、標配、加價購項目
整合複數單需求是超乎想像困難
有些單色加價,兩色反而免費
或正面不加錢,背面收三倍
藝術家的收費標準根本迷因
這些都小case
做對是應該
到港開箱發現整批不知道誰的會哭笑不得
4.合約完成的定義點
國外廠商一般收訂就要全額付清
後續有沒有寄出,時間有無拖延
貨到哪個轉運點貨品內容正確與否
想用合約定義都不見得被搭理
訂單量小,人家願意接就偷笑
5.大環境的影響因子
疫情影響原料生產/貨運時間費用
如果不是常年配合的貨代與報關行
此時不哄抬價格更待何時
更別提等待併櫃可能都海枯石爛…
這些是真實會遇到的問題,想避免跟處理需要經驗累積,也是單看網站價格無法被量化的服務,自己訂東西就當作學習,跌久了膝蓋都很硬
網路上的售價與最終到台灣的成本大約會差多少呢?以下舉個例子給大家自行參考
各國皆不同,中國的出口報價情況是這樣的
CBM:計算貨櫃的容積單位
1CBM=1立方公尺
海運費:USD35/CBM
CFS:USD10/CBM (併櫃裝箱費)
DOC:USD45/SET(出口文件費)
VGM:USD10(載貨貨櫃驗證總重)
報關費:USD70/SET
買單費:USD70/SET
提貨費:看是賣方或買方支付
台灣換單費 NTD 2300
台灣拆櫃費 NTD 380/CBM
燃油附加費 NTD 210/CBM
海關驗關費 NTD 500
台灣報關費 NTD 2400
海上保險費 NTD 400
EDI NTD 50/SET
倉租 NTD30/CBM/DAY
機械使用費 NTD55/CBM
關稅 2.5% (衝浪板)
5%. (配件)
營業稅 5%(NTD)
進口長板都是3CBM起(長度關係)
短板至少要2CBM起 (材積問題)
由此可推算大約的成本費用,有些是固定費用需要數量攤分,依照經驗與現實條件,進口6片以下非常不划算,這也是團購都要湊單等單的原因。
上面只是故事的冰山一角
商品要有市場都必須建立在需求上,畢竟 ....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除非這東西沒人進口,或是價差大到已經是黑心的程度,否則忙了一圈發現省個幾千元... 耗費時間浪費精力最後可能還跟好朋友撕破臉,才是真正得不償失
經過很多次教訓後,我認為
#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
#老了時間成本越來越重要
#有開團的歡迎揪我
畫虎爛分享時間
如果有影響到店家權益或覺得不該說
請私訊我討論
但效用不高因為
反正我也不會撤文😅😂😂
載貨台定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MIT Media Lab人工智慧台灣學子系列報導〜博士研究生林家樑:製作人李祈臻、記者彭智宏採訪報導
【MIT Media Lab最大特色就是鼓勵跨領域無框架的創新 逢甲建築畢業的林家樑目前在MIT Media Lab攻讀博士班 也是PEV自駕腳踏車計畫的規劃者 它結合Uber+ Youbike+ Self-driving 讓腳踏車自己開到使用者家門口 更可提供不方便騎乘的人自動駕駛功能 而建築專長的林家樑更讓自駕腳踏車 外觀美的像是一輛法國嬰兒車】
一個城市平均40%的土地,被車輛佔據,等於說將近半數空間,只為了停放這些交通工具,對寸土寸金的大都會來說根本違反使用效率。於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城市科學團隊(City Science),開發出一套軟體平台,要重新定義都會區的移動方式。
PEV的意義,就是說服別人改變交通方式,選擇比較環保的移動工具。科學家預測,未來城市的樣貌將是compact urban cell(小型都會聚落)的模式,包括走路、以及各式的共享交通工具,移動時間可能都在20分鐘內。因此未來運輸工具,要以每個district(區)之間短距、低速移動作為基礎,而這也就是PEV設計的起點。
「比如說一些車輛分享系統,對這種系統而言最大的問題是你如何去把車子擺到正確的地方,讓使用者可以很快速的拿到車,現在hubway,現在在台北的hubway,他們是用卡車manually去用人工的方法去挪這些車,那我們覺得無人車的技術,是可以把他兩個結合在一起,那你就不需要去,你就可以把腳踏車當成像Uber一樣,把它叫過來,所以我們試著去做的是將Uber和YouBike兩個東西把它結合在一起。」MIT媒體實驗室博士生林家樑。
「因為像腳踏車的話,現在已經有一些Bicycle pollution,像台北市的街頭有一些,有一些這個stationless的自行車分享系統,它就會到處亂停,那YouBike的話有時候車子會多、有時候車子會少,有時候我們去還車,他會沒有空位可以讓我們停車,那所以無人車進來的話是可以去解決這個問題,那它就可以自己去找到下一個客人,或是它停車沒停好它可以自己自動歸位。」MIT媒體實驗室博士生林家樑。
除了具備YouBike和Uber的便利性之外,為了同時具備電動和自動駕駛、且適合作為短程接駁的功能,因此把PEV設計成三輪電動單車。你可以當自行車來騎(留白一段)老人小孩或是行動不方便的人,也可以當作自動駕駛車來搭乘(留白一段),可行駛在指定的單車道上,同時前方配備有感應鏡頭,可以辨識周遭環境,而且這套軟體已經可以分類並追蹤移動物體的路徑,不管前方是卡車、行人、還是貓狗動物、或是靜止的物體,都具備高度的辨識準確度,一旦偵測有人在一定距離內,環繞PEV的LED會自動用不同顏色的燈號顯示,跟路上的紅綠燈一樣,紅燈表示前有障礙,綠燈表示可以繼續依照原設定路徑前進。而要尋求一個更有效率服務城市的方法,PEV不只要載人,還要能載貨。當你用app把PEV叫到面前來搭乘的時候,車籃子裡可能已經擺了幾件網購商品,要送到你目的地附近的買家手上。
他是林家樑,就是PEV的開發者,在媒體實驗室大家叫他Michael,資深的MIT人,如果在大樓裡看到一個人對著講中文的參訪團介紹Media Lab,十之八九就是他。乍看之下不像書呆子、也不像科技宅男,身上也沒有特別的科學家氣質,但他在MIT的尖端學術實驗室一待就是十年,而且從事的還真的是尖端技術。Michael是個道地的台灣人,從逢甲建築系畢業後,拿了工研院的獎學金來到Media Lab,從此跟這裡結下十年的緣分,修完建築和城市規劃的兩個碩士學程後,發現自己在建築設計之外,更喜歡機械設計、電子設計,於是Media Lab成了他的應許之地。念博士班過程中還一度休學回台灣開公司,2012年才被現在的老師Ken Larson找回去參與開發無人電動三輪車。問起Michael,明明光靠手上這套無人車解決方案,就可以去找大廠合作、甚至成立新創事業,為何還要留在學術機構,Michael直言"我不是來做產品的"。
「在MIT我們做研究,我們不做產品。做了研究之後,我們希望對社會有更多的impact,這些impact 其中open source是一個,可以提供一個,可以讓我們接觸到全世界同樣在做這樣研究的人,所以PEV我們不把它當作一個產品,而是當成一個平台。這個平台基本上有硬體、軟體,那麼我們定義了這些規格之後,我們還是需要準備一些教材,我們希望把我們所學的去跟其他城市、其他國家甚至其他學術機構一起去分享。」MIT媒體實驗室博士生林家樑。
"改變人類生活、拯救地球",似乎是MIT人的DNA,也造就Media Lab與產業界的特殊互惠關係。實驗室開發出的技術,若不能真正成為可以使用的產品,那科技就無法達到改善人類環境的目地。Media Lab九成經費靠企業贊助,開發技術也都多以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的軟體以及低成本素材為主,讓所有人都可以分享研究結果。因此當Michael在與台灣產業界增加互動的時候,意外成為Media Lab與台灣技職教育學界最好的橋樑。
「當我2012年再回到MIT的時候,我的目標就是希望跟台灣的產業界做一些連結,那我們比較不會是都待在實驗室天馬行空想自己的東西,到時候東西又做不出來,那所以去跟台灣產業做連結,做一些研究,那這中間很重要的是有台北科技大學的幫忙,台北科技大學就是很積極的跟MIT連絡,也牽了一個合作協議,那現在北科大有MIT在亞洲的第一個Spinoff的實驗室。」MIT媒體實驗室博士生林家樑。
說起來簡單的學術機構協議,其實裡面包含台灣很需要的科技人才培育,這些年來,Media Lab接受來自北科大的交換學生,在城市科學(City Science)團隊裡受訓,Michael說,他們不求一個高材生、也不一定要英文很好,但求有一顆可以接受挑戰的創意腦袋,最重要的是願意動手做。
正因為有幸在這種"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且跨領域的環境下做研究,Michael希望能分享給更多台灣學生。每年從台灣來的交換學生,從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外,甚至生活、語言、住宿、經費,都是Michael的"業務"範圍,因為只要把這些台灣交換學生訓練好了,這些種子學生才有機會改變台灣的科技競爭力。
載貨台定義 在 一群前線司機- GoGoVan台姐有貨定義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GoGoVan台姐有貨定義,明顯係想害死司機司機至電客人,客人報稱有貨,去到上貨地點,有ㄧ名男子與ㄧ名女子,司機問客人貨物在那? ... 貨車的角色是提供載貨服務。 ... <看更多>
載貨台定義 在 請教一下3.5噸小貨車超長、超寬、超高、超重定義?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請教一下公司想找台3.5噸的小貨車協助送台北宜蘭一帶的貨物但雪山隧道有限制超長、超寬、超高、超重車輛禁止進入所以想請教一下各位前輩超長、超寬、 ... ... <看更多>
載貨台定義 在 [討論] 會有人把百萬貨卡/皮卡拿來載貨嗎? - 看板car 的推薦與評價
露營風氣的盛行
除了許多人紛紛買大空間、好載的休旅車去露營之外
從很多討論看下來,也有不少人士開著大型的百萬貨卡/皮卡
有的甚至可能會拖個露營車,又或是把貨斗的部分加以改裝
為的都是要在旅行或車宿的時候更方便
讓我很好奇的是......
這些在台灣賣了動輒上百萬的皮卡們
我去查了下wiki上的定義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A%AE%E5%8D%A1
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是拿來載自家用的大件物品
在泰國、中東和非洲等地,是真的拿來載貨用的
當然,在這些國家也一定有旅遊、露營、車宿的用途
不過在台灣,總覺得應該不會有人真的拿來載貨吧?
在路上看到大多載貨的都是真的純貨車
小至發財車,大一點的3噸半等等的,載重量也比較夠
相較之下這些諸如Hilux、Ranger、Amarok之類的,我還沒看過拿去商用過
是我太孤陋寡聞了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121.1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45430835.A.6A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