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發熱的不是人,是能量」
憶起我興致勃勃地看著台灣奧運射箭代表隊,在2016里約奧運比賽中,屏氣凝神地在鏡頭前跟著譚雅婷小心翼翼,希望風此刻剛好小一點吧,幸運之神快來啊,千鈞一髮的下一刻居然正中紅心!再放大,啊,是紅心中的正中心啊!太不可思議了!太神了!……試想:令全台灣驚奇的這一刻,如果沒有觀眾也沒有轉播,運動競賽是否就失去了神采?事實上,最致勝關鍵的是這名選手當下非凡的身心能力,只有這個人,以及和她百萬次在家鄉練習場一樣的訓練動作,甚至沒有身體碰撞,也不屬球類運動,光是想像如果在一旁看她的日常練習不知會有多無聊。但是有了觀眾有了轉播(也有了廣告和贊助商),運動競賽竟可以同時變成一種國力的產業、主辦國的自我介紹、運動員的成就展示、老百姓向這項專業致敬的場合。有了媒體,運動賽事就是那麼熱鬧、好玩!
同樣的,當麥克風遞給最後贏得勝利喜極而泣的素人歌手時,會不會有一群年輕人也在電視機前心想:「我也要站上我自己的舞台發光發熱」?會這樣直接聯想的原因,是因為每次戲劇系入學考時,總有幾位考生會在面試時提到動機:「我將來想要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甚至好些考生是一邊發抖一邊說這句經典台詞。我在想,歌唱選秀節目除了讓觀眾聽好聲音之外,是否也讓我們投射自己就是闖關者,是否餵養我們一種辛勤練習努力耕耘練歌的幻覺,或是可以評斷好壞選角的權利?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夢想」這兩個字,開始住在電視裡、網路裡,「夢想」這兩個字對我而言,開始變得一點都不困難(因為他們會去做)更沒有想像力(而且還有下一季)以至於在文創商品間、鼓勵青年創業種種文案裡,每每嗅到「夢想」的姿態時,我像是電腦當機一樣麻木不仁。
並不是所有戲劇系的人畢了業都服事劇場,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表演,於是我面對必修的基礎表演課程,就把它當作一門通識術科在教授。然而有些對表演充滿期待的學生,在一年級時還是會告訴我“我對上台有恐懼”。雖然這本來就是我的工作,想方設法讓「表演學」彰顯其本質,讓演員無所畏懼站在台上。但有時候我們在課堂上做個小練習(比方很簡單的重複對話練習或在空間裡集體遊走),事後,也會有人直接下課問我「老師你覺得我剛剛那個練習做得如何」,我對他說,表演練習有時候只是為了體驗,不需要給評價,他們又會心存懷疑地心裡不踏實(似乎他們做了我就有義務給分給評價)。
在他們腦中的交友網路連結,那世界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而敏感,但肉身本體本人,卻遲鈍得無法動彈。這個網路世代有另一種價值正在格式化,要他們不分心實在太難了!而劇場的定義也因為科技生活的新型態,也正在從事各種跨界與轉型,大學導師們也要額外的去處理學生手機沾黏問題或是即時上傳的癮症。他們有太多太多的資訊需要消化之外,別人的眼光是最大的壓力,太多成功案例太多厲害的想法太多人在我前面了太多的障礙太不公平太難了啦……他們該靜下心來長大的很多時候,都拿去焦慮掉了,上初級表演課就會很看得很清楚,一般資質的學生困在別人的眼光裡最嚴重,想展現自我卻容易逃避。面對面是表演藝術中最基本的能力,被看,需要很健全的心理素質。可能光是站在台上呈現三分鐘,他們腦袋裡已經根植了歌唱選秀節目或“才藝表演”的概念。網紅的崛起也讓學生誤以為,鏡頭前那樣日常能量的表演也可以成立重點是要有梗不無聊,LINE、IG或FB的活動突破時空無限蔓延的資訊頻繁來往,一人一平台,使得他們的身心比較難放鬆在現場,大家可以在網路上看各種東西說任何話跟陌生人約炮……。學生在某堂課大量身體活動後反應:「老師我覺得很爽,很舒壓」,我常揣想他們口中的「舒壓」二字。我必須要對學生釐清,媒體上網紅的背後有著其商業動機,有時候我們要十分耕耘不問收穫,然而,當所有人都在打卡、所有人都希望分享自己的精彩時,“不能無聊”的時間壓力或“覺得自己太無聊乾脆躲起來不做不說當然也就不會錯”的逃避心態、“我不能浪費時間!要是這個做不好,就換吧!”的棄保概念,這類無形中的評價、壓力,已經過度炫染開來。
我們正面臨的是「我其實越想要表現好,我就越緊張沒法做好」這種表演舞台下的心理問題,我們正處在影集《黑鏡》系列裡扮演要角,我手邊也偶能翻到像《與石頭交談》詩裡的世界。不談選擇,不談安靜,真正能發光發熱的應該不是明星,也不是夢想,應該是一種能量。專注而持續一些練習幾乎是練功(像那無聊的射擊練習)狀態,或是像唱歌這般與自體的肉身共鳴存有著。夢想需要先剛強有力且勇敢的去實踐自愛,夢想是要堅守著,對遙遠那方的注視。 (原載於《文訊》405期)
辛耘面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課程推薦【人生必備的表達力,越小開始,越快複利】
TED講師也是全國Super教師的仙女老師余懷瑾,是一位有料、能講又有溫度的老師;仙女老師也是一個不斷突破自己,不斷努力精進,到處上課的優秀講師;仙女老師更是一個能將課程融合人文思考、商業思維,並具備超強簡報功力的教練。
在多年的耕耘之下,仙女老師的課程已經超越了教室,甚至打動了企業界、醫界與精品界,並且獲得一致好評!
一個人的表達力決定他的影響廣度,一個人的簡報力決定他的吸睛程度,這樣的能力是大人邁入職場後,深深覺得不足的,也追趕得很辛苦的!
因此,如果能在孩子小時候,就帶領他們學會自信簡報力,相信在經年累月的複利效應之下,這孩子必定越來越與眾不同!
在家長的期盼之下,仙女老師終於把課程擴及到孩子們的自信簡報力,並且有許多孩子因此獲得改變,甚至被同學稱讚為「你的報告是我們接下來最期待的」,也從害羞膽怯沒重點,一躍而成班上的意見領袖與焦點!
當然,表達力也攸關孩子們未來推甄、面試的競爭力,與長期累積的自信力。
在此,誠摯推薦仙女老師為青少年開設的「自信簡報力」課程,相信這不僅是寒假活動中的好選擇,更是能改變孩子的好課程。
———
「自信簡報力」課程介紹
✅目標學員:12-18歲青少年
✅課程日期:
1/24(日)台北班
2/6(六)新竹班
✅上課時間:0930-1630、6小時
✅亮點1——家長共同參與
「簡報實戰力」開放家長進場,身歷其境感受孩子們一日簡報課的成果,分享學習心得。仙女老師與家長交流對孩子的課堂觀察,並給予建議,了解日後如何在日常協助孩子勤於練習。
✅亮點2——課後作業回饋
作業是學習成果的展現與積累,課後一週孩子們可找一個有興趣的主題,以課堂所學製作一份簡報,將可獲得仙女老師的提點和回饋。
✅課程連結:https://reurl.cc/Xk7YYE
辛耘面試 在 林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牛津劍橋面試結果開始不斷的放送出來。相比每年DSE的狀元榜,相信我,其實這對於考生們來說,更具意義。因為,某程度我相信我在做大律師時一位資深英國人事務律師和我說的話:牛津劍橋大學學位,今時今日在英國是個 'get-out-of-jail card' (大富翁遊戲裡讓你逃離監獄的卡)。
他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是他兒子的看法,不過他自己也很認同罷了。他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小兒子。大女兒當年成功考入牛津小兒子卻碰門釘,被劍橋拒絕,而由於系統規定牛津劍橋只能報考一間,他只能入讀倫敦帝國理工學院。他認為他失去了逃離監獄卡,這當然是英國人幽默感展現的一種,但主要意思是他失去了在尋找工作時的一個賣點。而他認為,在英國,沒有牛津劍橋名牌,他就成為了95%普通畢業生的一員,無論帝國理工排名有多高。
許多人喜歡指責我喜愛賣弄學歷,炫耀自己讀過哪裡。這是不公平的。由於自己從事補習教育,賣廣告是實在沒辦法,但我確實同意,如果沒有牛津劍橋的學位,那麼一般學位,究竟是哪一所大學,分別就不太大了。何出此言?在英國來說,其他大學實在沒有任何可比的歷史或考入的難度。我到是很喜歡推薦學生考慮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因為這所大學的歷史夠悠久,絕對是蘇格蘭第一的大學。國際排名夠高,可以對外宣稱你是就讀這所「第一」大學之餘,傳統上也確實是蘇格蘭人和貴族首選大學,即使他們之後許多回到牛津劍橋去進修。最重要的是,它入學要求相對地不高。所以當年我中學許多人都決定畢業後去這所大學讀。性價比高嘛。
我想分析的,是我對大學學歷是否名牌的重要性的看法。說白了,我認為不是最名牌的話,反而可以看得很淡 - 你的賣點,就注定不是大學學歷。畢業十年後(本人現在是9年),其實真的沒有人理會你是讀什麼大學的,看的就是你的實力。即使知道或介意你的大學牌子,也不會記得或在乎你讀什麼系的、哪個學院的。也就是說,大學只是個名牌牌子而已。
那麼拿著個牛津劍橋學位,當然是你人生進入社會第一個最好的踏腳石了,但是對於絕大部份行業來說,學歷最終有多重要呢?
大律師界和一些國際律師樓是最看重學歷的行業。但除此之外,其實金融界也還好。其他香港的行業,就更不理會你是什麼大學了。如果給我挑,我的兒子,是(1)讀最好的中學,接受全面、發掘自身特長和興趣的教育然後就讀愛丁堡大學或者一些專業的學院,例如倫敦時裝學院讀設計,還是(2)辛辛苦苦默默耕耘考入牛津劍橋然後畢業後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最後好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庸庸碌碌打份正常office工,我永遠選擇前者。#東周刊 #專欄 #老作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