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知道的中秋節? ▵
你知道除了台灣其他國家也有在過農曆8月15日的中秋節嗎,
除了烤肉、吃不完的月餅跟柚子,快來吸收一點新知識吧!
|#越南|
有一說中秋節文化是從中國傳到越南,另一說則是早期水稻農業社會,中秋之際為豐收期,作為感謝大地的養育之恩所發展出來的節慶。19世紀法國殖民時期,法國政府為防止越南人藉慶祝中秋,爆發革命活動,禁止成人涉入各項活動,只准兒童參與慶祝活動,因此中秋節便成了越南的「兒童節」。在越南說的不是嫦娥奔月或是吳剛伐桂的故事,是「阿貴傳說」(不是台灣那個蝦咪阿貴),有名叫阿貴的孩子因一株菩提樹升上月宮(傑克與魔豆故事的路線)鄉親們為感念他而在當天掛燈籠慶祝他成仙。特別的是這天各地有舞獅表演和燈籠秀,所有越南孩子們都要提著鯉魚燈去走走,象徵「鯉魚躍龍門」的吉祥之意。
|#日本|
中秋文化如何傳入與何時開始的,目前公認最可信的推論是,平安時代唐朝使節將中國長久以來欣賞滿月的傳統傳播到日本,據說當時的貴族並不是直接仰頭觀賞滿月,而是參與如遊船或宴會類的活動,欣賞月亮在水上或酒杯中倒影。在日本中秋節也被稱為「十五夜」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月見糰子」。除了賞月、吃糰子,這天日本小孩還有一項特權,就是能正大光明的把擺在門前或簷廊的賞月供品如糰子、栗子等食物給摸走,甚至偷摘院子裡的柿子、梨子也都可以,比萬聖節還搗蛋!
|#韓國|
中秋節在韓國稱「秋夕(추석)」,根據韓國《歲時風俗詞典》,秋夕一詞取自中國《禮記》當中的「朝春日、秋夕月」,是韓國重要的假期之一,國定連休三日,韓國人過中秋節的方式就像在過年一樣,人們會去祭祖掃墓,從一早開始準備祭祀的菜餚、供品,用新收穫的穀物和果實祭祀先祖。在韓國最應景的食物是「松片」,松片呈半月形,以芝麻、栗子泥或豆茸作餡,放於一層松針上蒸熟,帶有松香味,因而得名。由於是用作祭祖的祭品,要選用秋收最好的米,而且要全家人一起做,一面做餅一面說吉利、祝福和讚美的說話。他們也會回鄉探親還有向親朋戚友送禮,所以英文亦把韓國的中秋節叫做「韓國感恩節」。
_________________
一口氣吸收三種文化是不是有點澎湃,至少可以在過完中秋後,發現體重增加3kg的時候說服自己還有吸收一點別的營養知識(?)祝大家中秋節愉快!
「#月圓人團圓,#人不要太圓。」
_________________
▲ ZA SHARE 創新創意大會
▲ 展覽時間|2021/11/18 (四) ─ 11/21 (日)
▲ 展覽地點|臺北 華山1914文化產業園區
#ZASHARE #創新創意大會 #靈光炸現 #EUREKA
#中秋節快樂 #我圓故我在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萬的網紅YOYO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新熱播中】YOYO點點名►►https://bit.ly/2uBMFUH 和超厲害的阿嬤一起認識台灣的各種節慶與習俗! 今天阿嬤要帶你們認識的是-「七夕情人節」,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就是傳統的七夕,也是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相見的日子喔!七夕在台灣也有人稱「七娘媽生」,傳說織女有六位結拜的姊妹,所...
農曆 11月 節慶 在 雜學校 ZA SHA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你知道 #中元節 原本是感恩愉快的節慶嗎? 】
中元節起源考究於漢代之前,原是農民夏末秋祭祀田神,感謝大地的節日。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佛教傳入後,佛教在佛歡喜日(或稱盂蘭節)供養普世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自然的融入到七月的文化日常之中。唐朝時,道教定位為國教,民間輸入了道教相關文化。農曆七月十五日在道教是中元地官寶誕的日子,有祭祖的習俗,也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會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隨著時間,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生靈亡魂。
不論佛教或道教,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都有活動普度眾生。宋明之後,民間文化市民文化的興起,祭祖、祭神跟祭鬼都漸漸地複合在一起,再添上許多江湖流傳的忌諱與習俗,也就漸漸演變成現在我們熟知的中元普渡、鬼門開的文化日常了。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___________
ZASHARE創新創意大會
▲展覽時間 | 2021/11/18 (四) ─ 11/21 (日)
▲展覽地點 | 臺北 華山1914文化產業園區
▲官方網站 | https://zashare.org
#ZASHARE #創新創意大會 #鬼門開 #父親節
#奧運閉幕 #我們回來了 #明天也太忙
農曆 11月 節慶 在 張淵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期 2021/07/07 星期三 農曆五月廿八日 天氣 晴朗
基隆市議員張淵翔服務處新式工作法✨
👉方式:臉書粉專線上直播服務
👉時間:週一~週五 9:00~9:30
👉內容:接受各方建議,分享有趣的時事與基隆市新聞分享
因應新冠疫情,保持社交距離,淵翔的服務處暫時關閉,大家都少出門,少了與民眾面對面互動,因此淵翔開直播跟大家聊聊天,大家有問題也可以上線來問我歐👌
🎥直播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keelungsean/live_videos/
或是臉書搜尋keelungsean
張淵翔Line ID: @seanchang 聯繫電話:02-24692122
📣直播了一段時間,分享好友Liang Tzai Tsui留言說:「童軍追蹤旅行路線也有經過部分的暖東峽谷步道」
#今日分享主題:
分享一 文化差異
日本的七夕(日語:七夕/たなばた )是在日本的七夕節慶的相關習俗及歷史由來。在日本,人們也有過七夕的習慣,其詳細來源淵遠流長,是為早期中日文化交流[1],中國的七夕與日本傳統文化互相融合,七夕的風俗在奈良時代已由中國傳入日本,但日本人很快便將它本地化。除了中國傳統的「牛郎織女傳說」外,日本人加進了棚機傳說。「棚機傳說」原出《古事記》,謂古時有一少女棚機的為了替村莊消災解難,在水邊織衣祭神,並結成一夜夫妻。奈良時期以來,七夕紀念棚機及牛郎織女並存,從日文中「七夕」最常用的讀法不是音讀,而是訓讀為「棚機」的讀法「たなばた Tanabata ?」,可見該傳說的影響。
在這一天,會舉辦七夕的慶典來祝福牛郎跟織女的唯美愛情。
日本有個小習俗,他們認為在七夕,牛郎跟織女相會的這一天,農作物會被帶來豐收,因為牛郎把他的牛給牽來,牛在農民的眼裡是帶來豐收的吉祥物,所以這一天也被傳為豐收日子。
七夕在日本是許願日,大家把想實現的願望寫在書籤上然後掛在竹枝上,希望願望成真。當清風吹過綁在竹枝上的竹籤,轉啊轉啊非常漂亮。有些社區也會在這一天舉行祭典,似乎從這一天開始夏天就來臨了。
日本各地有大大小小的七夕祭,號稱日本三大七夕祭是:仙台、平塚、一宮。平塚、一宮的七夕慶典原是想鼓勵民心所辦,並想增加各區域的經濟收入,但隨著時間推移也越辦越大,與最初始的仙台並趨而成為日本三大七夕祭。
連結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3%E5%A4%95_(%E6%97%A5%E6%9C%AC)
分享二 疫情新聞
唐鳳疫苗預約系統上線!如何登記、預約接種
新冠肺炎疫苗陸續擴大接種,為了方便民眾預約,唐鳳最新規劃的「疫苗預約系統」(COVID-19 公費疫苗接種意願登記)也將開放,符合第九類和第十類民眾可以登入,包括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以及民國60年(含)以前至民國46年(含)以後出生者。
疫苗預約登記很簡單,進入網站1922.gov.tw後,輸入資料(身分證、健保卡、手機號碼),以及填寫希望接種的行政區與疫苗種類後,若是疫苗數量足夠,且符合年齡等資格者便會收到簡訊通知。
第九類-可能增加感染及疾病嚴重風險:19-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
第十類-感染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50-64歲成人
疫苗預約網站:https://1922.gov.tw/vas/
新聞連結:https://www.marieclaire.com.tw/lifestyle/news/58499?atcr=fcbeb
分享三 SDGs 七月無塑月運動
與數百萬人一起減少塑料垃圾。 七月無塑月(Plastic Free July®)是一項全球運動,它幫助數百萬人參與解決塑料污染問題——因此我們可以擁有更清潔的街道、海洋和美麗的社區。 您會選擇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從而成為“ 七月無塑月”的一份子嗎?
官方網頁:https://www.plasticfreejuly.org/
分享四 基隆新聞
基隆市的老年人口占17.9%,居全國第6,同時近2年的交通事故中老人事故占一半,基隆市政府交通處將建智AI偵測系統辨識長者,再利用智慧看板、喇叭發出「警語」,提醒民眾和駕駛注意路況,初步選定信二路部立醫院及麥金路長庚醫院前長者較多的路段為試辦點,經費剛經市議會審議通過,預計年底前可建置完成,繼台北市後第二個號誌會說話的縣市。
台北市今年初在多處路口建置感應性號誌,透過AI科技偵測行人闖紅燈,號誌會講「行人紅燈請勿穿越」,成效不錯,違規數減少5成,基隆市交通處人前往取經,將建置相關的AI偵測係統,防制高齡者交通事故。
基隆市交通處長蘇先知說,至今年5月底止,基隆市總人口36萬6千多人,65歲以上長者就有6萬5千多人占17.9%,全國排名第6。據基隆市的統計資料顯示,近2年的交通事故中,老人比率約一半,因此,市府向交通部爭取「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補助889萬元經費,將在路口建置智慧影像攝影機、地面警示燈、廣播喇叭、路口號誌不斷電系統等設備。
新聞連結:https://news.ltn.com.tw/news/Keelung/breakingnews/3594100
農曆 11月 節慶 在 YOYO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新熱播中】YOYO點點名►►https://bit.ly/2uBMFUH
和超厲害的阿嬤一起認識台灣的各種節慶與習俗!
今天阿嬤要帶你們認識的是-「七夕情人節」,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就是傳統的七夕,也是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相見的日子喔!七夕在台灣也有人稱「七娘媽生」,傳說織女有六位結拜的姊妹,所以共稱為「七娘媽」,她們都非常喜歡照顧小孩、會幫忙碌的織女整理家裡,因而變成小孩子的守護神。
★★寶貝學習推薦★★
YOYO最新唱跳MV
►►https://bit.ly/2JDnUvS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bit.ly/yoyohotmusic
就是要PLAY
►►https://bit.ly/2LybAz9
SOS&M大樂隊
►►https://bit.ly/2zVss1h
嘻遊記
►►https://bit.ly/2Lpvyz3
大頭小狀元
►►http://bit.ly/babybossall_0511
【訂閱YOYOTV】►►https://goo.gl/PCO1FZ
農曆 11月 節慶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民間節慶的青衣「天后誕」,本年度已於明日5月7日開始,一連五日在青衣青綠街市政大廈旁舉行。按照傳統,每年農曆三月十二至十六日,青衣都會有《真君大帝寶誕》、農曆四月初一至初五,就會舉辦《天后誕》。完結的「真君誕」,已吸引不少市民和大批傳媒到訪,氣氛相當熱鬧!一連五日的《天后誕》,率先打頭陣有周六晚上演的《六國大封相》,續演《蠻漢刁妻》,其後四天會分別在下午1時45分、晚上7時45分上演精彩戲目。青衣天后宮管理委員會也在青衣體育會運動場舉辦青衣大戲棚側安排超過50檔攤位擺賣,出售傳統特色小食,青衣戲棚已成為全港最多小食檔的戲棚之一。近年來加入了不少東南亞及自創新潮過癮美食檔,除進香客外,更吸引不少區內外年青一輩前來趁熱鬧,必須親臨其間方可感受場面之墟冚。眼見美食攤檔生意前秩序井然之長龍便知活動有特色,希望此民間傳統一直保留下去。
青衣大戲棚夜市
日期:2016年5月7日至11日(農曆四月初一至初五)
時間:下午1時至半夜
地點:新界青衣青綠街38號青衣體育會球場
特色食物包括:串燒鵪鶉蛋/馬桶雪糕/烏雲雪糕/鯛魚雪糕/阿拉伯燒大串/魷魚包飯/深海龍珠串/變色特飲/噴煙梳打/台灣牛肉卷/金菇肥牛/熱菇eat菇/芝士炸雞/炸大腸/煎釀多寶/一口餃等
農曆 11月 節慶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林佳龍: 讓台中成為客家人引以為榮的城市
讓50萬客家人感到光榮,林佳龍拋客家政見!台中市長參選人林佳龍與前行政院副院長葉菊蘭、前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立委李應元等人今(31日)天在東勢及石岡客家文化園區手作艾粄體驗客家文化,並發表客家政策;林佳龍承諾,當選台中市長後,一定要讓台中成為客家人引以為榮的城市。
胡志強曾說,要將中國土圓樓一磚一瓦移植到東勢,並讓山城成為全世界客家文化交流及推廣中心,如今因政策錯誤,確定不建;林佳龍說,從中國移植來的「土圓樓」並不會讓台中客家人感到光榮,應該要發揚台中美學客家文化的獨特性,讓全世界的人欣賞,並且有參與的機會,這才是讓客家人引以為榮且有感的施政。
有鑑於台中市客家族群超過五十萬人,林佳龍承諾,當選市長後會將客家政策當作施政重點之一,為了有效傳達客家政策,市府將設置客語發言人、開設客語諮商專線,推動公共埸域的客語環境及服務,如醫院、車站、機場、公車等,提高客語廣播、服務人員或志工的比例;另外,為求母語教育從小紮根,將在公立幼兒園推動母語教學,尤其要提升客語的受教環境,甚至進一步設置「客語示範幼兒園」,以作為標竿。
目前台中市政府客委會的預算一年6千多萬,林佳龍說,市府應結合跨局處資源,才能發揮縱效;他允諾,未來一年投入至少一億元,用於老街整建及促進客家觀光產業發展,並打造「客家故事館」,將客家建築、文物、食品、視覺、音樂、節慶等展現於此,積極推動客家經濟,鼓勵客家聚落的社區營造及文化創意能量,以客家文化行銷在地的農特產品、促進產業的發展及觀光的提升。
林佳龍表示,在推動台中市獨特的客家文化慶典上,未來將舉辦「大甲溪觀光文化祭」,推動「客家真水」系列活動,如白冷圳文化祭、鯉魚伯公節等系列文化祭典活動,另外,也將在海線及市區舉辦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慶典。
林佳龍說,由於全台許多巧聖仙師廟的成立都是從東勢巧聖仙師廟分香而去,每年農曆五月七日的巧聖仙師魯班聖誕,全國各地建築、木工等行業紛紛組團到東勢進香;未來,他會將魯班巧聖先師的祭典提昇為全國性祭典,舉辦辦全國性的工藝比賽及嘉年華,塑造東勢為台灣的工藝之都。
曾擔任行政院副院長及客委會主委的葉菊蘭表示,林佳龍的客家政見充分理解客家人的需求,「林佳龍已經準備好了!」;她認為,客家文化是台中多元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卻很少人注意到其獨特性,比方說大埔腔,就是特別但不容易傳承的客語。葉菊蘭說,林佳龍所提出來從幼兒園從小紮根的教育方式,充分了解客家人的危機感,因為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另外,透過預算編列,一年一億元的預算,透過在地的需求,讓生活化的產業可以傳承,她身為客家的子弟,除了替林佳龍背書,也會在背後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