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8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危機處理 #緊急急難事件 #給我10分鐘 #孩子未來不走鐘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為了孩子的安全這一集請務必看到最後! 『......我在外面, 小孩自己在家, 遇到火災還是地震怎麼辦??!!...』 這是我當媽後的內心常有的小劇場.... 生了小孩後, ...
「逃生 計 畫」的推薦目錄:
逃生 計 畫 在 蔣月惠縣議員服務專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10年9月25日太平里迫遷議題
https://www.facebook.com/1415047975474831/videos/917874195604873/
110年8月21日星期六下午3點至3點半在仁愛國小正門口對面蓋地下停車場入口處開直播,關心太平里公園預定地,原住戶124戶未來即將被拆除,活的驚心膽跳,持續關注中第13次開直播
https://fb.watch/7xp7uWihCc/
110年5月8日太平里124戶未來即將被拆除
文化之旅開直播第12次
開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1415047975474831/videos/210800960595594/
相片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241193832597761&id=100001215589335
蔣月惠質詢:空間就是權力:都市推土機,推倒的不只有家園摘自出版社:心靈工坊作者:畢恆達
蔣月惠質詢:太平里124戶.凌雲里179戶.擬收回公有地. 麟洛公園土地可變更健康產業.太平里公園用地可依據區域計畫法第 15-1 條為開發利用依各該區域計畫之規定.都市計畫法 第 26 條 都市計畫參考人民建議作必要之 變更縣政府可以為財團努力不放棄 .是否也可以為弱勢百姓 努力不懈?變更社會住宅用地.優先放售給原住戶.避免迫遷.避免屏東人口減少?
蔣月惠質詢:民進黨自認最民主最顧人民主權的國家 和地方政府 確連從38年就生活在地的聲音都聽不見(迫遷太平里124戶沒地方住)
蔣月惠質詢人民捐地與徵收農地24.1公頃麟洛公園. 政府變更地目為健康產業園區.賣給義大 開發蓋醫院. 這張義大醫院的建構圖.圈起來部分要做醫療超商? 申購地價1坪6.1萬元共26.7億元?南二高橋下這樣的地價太便宜了.109年10月付7億頭期款. 共分幾期?期限到什麼時候?會計科目歸屬哪個單位?歷任縣長頭一遭將人民公共運動的土地賣給私有財團
109/6/9日蔣月惠上午9點縣長總質詢:民進黨自豪重視人權和百姓 屏東人生活一輩子的地卻做聚寶盆在用(迫遷凌雲里179戶無家可歸)
109/6/9日蔣月惠上午9點縣長總質詢:屏東市雲鵬段989地號規劃 屏東縣運動休閒園區
蔣月惠質詢:屏工體育館前亦有10米寬逃生出入口.7月1日法院要強制拆除建國自助餐民宅154坪.讓人無處去.縣府應納入年度廢除徵收建國自助餐私有土地270坪的通盤檢討?
蔣月惠整理:都市更新被迫遷居民.心理受到的傷害像是失去一個最親密的家人一樣.住宅不只是一個空空的殼子搬家也不是將物品從一個盒子放到另一個盒子裡每個人需要一個熟悉生活地點能遮風避雨每天醒來看到熟悉空間繼續做昨日所未完成的事有一個 緊密的社會支持一個熟悉的散步與購物的路線這些熟悉連續的生活空間讓人的生命可以繼續向前.因此安置計畫必考量居民可以繼續維持生計小孩可以到同一個學校上學和熟識同學玩耍熟識的鄰居互相安慰保有生活的連續性這關係著一個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對於處在經濟、年齡與行動能力弱勢的人更是如此
(圖5 ) 推土機進入前的最後一 夜,火光四起。(謝曉龍攝 )(圖片掃描自《空間就是權力》書籍文本)
蔣月惠整理:回顧都市計畫史.使用疾病的隱喻.衛生論述.經常可見.事實隱藏在這種環境疾病或衛生論述的背後實則是一種社會衛生的論述它反映了對於社會失序的恐懼. 然後利用都市更新的方式來驅逐所謂非我族類的移民或少數族裔.其實貧民窟並不如想像中的失序.道德瓦解.行為偏差.它只是呈現不一樣生活方式.如果不處理經濟.階級問題.僅是建築環境的更新.也無法改善他們的生活處境
(圖6) (圖片掃描自《空間就是權力》書籍文本)
蔣月惠整理:開闢公園供市民使用.舊生活和新公園一定是互斥?誰在當中獲利最多?是否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空間成為一種控制的手段.藉清除破舊聚落.改建公園.周圍土地增值.房價房租上漲.龐大地產財富悄悄流向城市富有一方.搬走貧窮老弱居民面臨就業機會失落.鄰里關係瓦解. 試問.我們要的是一個驅趕窮人與老人的城市.還是一個不同族群共處.相互學習與尊重的場所?拆遷政府行動很少關心居民受到的衝擊.沒有從拆遷事件中得到教訓學習.城市如何能夠快樂?
(圖7)吳金傭攝 (圖片掃描自《空間就是權力》書籍文本)
逃生 計 畫 在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危機處理 #緊急急難事件 #只要10分鐘 #孩子未來不走鐘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為了孩子的安全這一集請務必看到最後!
.
『......我在外面, 小孩自己在家, 遇到火災還是地震怎麼辦??!!...』🥶😰
.
這是我當媽後的內心常有的小劇場....
生了小孩後, 只要出門、小孩沒帶在身邊時,
內心會有這樣小小的“被害妄想症”...
總會不經意想著,
如果發生地震還是火災, 孩子怎麼辦?
.
不是我們愛往不好的地方想,
而是世事難料啊~ 🤔
.
於是從哥哥4歲的時候, 我就揪團到 @內湖科學防災館去體驗跟認識火災可能會遇到的場景,我還記得有一個煙霧室, 即使知道是模擬的, 走在裡面還是很害怕..
在他6歲的時候, 我又揪了一團到 #安心教室
去認識家庭環境的安全設置以及AED的使用。
去年年初也到過位於桃園八德的 @桃園防災教育館 參觀體驗, 真的是深怕孩子們(跟自己) 對於意外的災害不夠熟悉...
(這句話也太矛盾了..)
.
22年前的921事件還歷歷在目....
當時的Lara是一位高中生, 事情發生的當時,
我衝到兩個姪女的房間, 把他們叫醒,
根本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帶著他們跑,
躲、還是跑?🥴😳
要在瞬間做決定...真的好為難~
身為當時年紀最大的三人, 我還記得我如何假裝鎮定、心其實超級惶恐, 三人躲在神明桌下...
.
也許是記憶太深刻了,
這麼多年來, 我一直有種,
#如果孩子自己在家怎麼辦?
....這樣的擔憂.....
雖然在學校會有定期的防災演習、
雖然網路上有許多影片
但是資訊太多, 到底要不要找黃金三角?
還是要先開門?
.
這次邀請 中華民國搜救總隊 的呂廷映教官從實務操作來解惑~ 🥸😎
在意外真的發生時, 來不及思考太多的理論或是“最好的逃生路徑”,
但是我們可以在平日就跟孩子們做好計畫與演練,
很實際的走過一遍可能的路線跟集合點
當走失的時候, 家中任何一位成員都能找到方向、知道去哪裡會合!
Lara覺得這是在實際也不過的準備了!
.
!為了孩子的安全, 這一集請務必看到最後!
🎯🎯🎯🎯🎯🎯🎯🎯
1. 把握 WWC 原則!
2. 實際走過逃生路徑!
3. 確認走散後的集合點!
4. 熟記至少2組電話號碼!
🎯🎯🎯🎯🎯🎯🎯🎯
我們可以盡力避免意外的發生,
但是也要隨時準備面對,
意外來臨時, 把傷害降到最低!
.
這一集採訪完Tino教官後,
Lara認真的想要來揪一團救生課
心肺復書CPU急救
創傷護理處理
AED 實務操作
有沒有人想一起啊~ 🤠
.
#只要10分鐘
#孩子未來不走鐘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
從多語繪本到國際視野, Lara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希望他們能與世界的連結越來越多。課堂上的時間有限, 每週一次把複雜的國際時事簡化成5歲小孩都能聽得懂的文字!
**
📺每週四Lara幫你做功課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http://yeslara.com/yt
*
🎙podcast『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 Spotify📲
https://yeslara.com/spotify
🎧 Apple Podcast📲
https://yeslara.com/apple
🎧 KKbox📲
https://yeslara.com/kkbox
🎧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yeslara
逃生 計 畫 在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危機處理 #緊急急難事件
#給我10分鐘 #孩子未來不走鐘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為了孩子的安全這一集請務必看到最後!
『......我在外面, 小孩自己在家, 遇到火災還是地震怎麼辦??!!...』
這是我當媽後的內心常有的小劇場....
生了小孩後, 只要出門、小孩沒帶在身邊時,
內心會有這樣小小的“被害妄想症”...
總會不經意想著,
如果發生地震還是火災, 孩子怎麼辦?
不是我們愛往不好的地方想, 而是世事難料啊~
於是從哥哥4歲的時候, 我就揪團到 @內湖防災科學教育館,
去體驗跟認識火災可能會遇到的場景,
我還記得有一個煙霧室, 即使知道是模擬的, 走在裡面還是很害怕..
在他6歲的時候, 我又揪了一團到 #安心教室
去認識家庭環境的安全設置以及AED的使用。
去年年初也到過位於桃園八德的 @桃園防災教育館 參觀體驗,
真的是深怕孩子們(跟自己) 對於意外的災害不夠熟悉...
(這句話也太矛盾了..)
22年前的921事件還歷歷在目....
當時的Lara是一位高中生, 事情發生的當時,
我衝到兩個姪女的房間, 把他們叫醒,
根本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帶著他們跑, 躲還是跑?
要在瞬間做決定...真的好為難~
身為當時年紀最大的三人, 我還記得我如何假裝鎮定、
心其實超級惶恐, 三人躲在神明桌下...
也許是記憶太深刻了, 這麼多年來, 我一直有種,
#如果孩子自己在家怎麼辦?....這樣的擔憂.....
雖然在學校會有定期的防災演習、雖然網路上有許多影片
但是資訊太多, 到底要不要找黃金三角?還是要先開門?
這次邀請 中華民國搜救總隊 的呂廷映教官從實務操作來解惑~
在意外真的發生時, 來不及思考太多的理論或是“最好的逃生路徑”,
但是我們可以在平日就跟孩子們做好計畫與演練,
很實際的走過一遍可能的路線跟集合點
當走失的時候, 家中任何一位成員都能找到方向、知道去哪裡會合!
Lara覺得這是在實際也不過的準備了!
!為了孩子的安全, 這一集請務必看到最後!
1. 把握 WWC 原則!
2. 實際走過逃生路徑!
3. 確認走散後的集合點!
4. 熟記至少2組電話號碼!
我們可以盡力避免意外的發生,
但是也要隨時準備面對,
意外來臨時, 把傷害降到最低!
這一集採訪完Tino教官後,
Lara認真的想要來揪一團救生課
心肺復書CPU急救
創傷護理處理
AED 實務操作
有沒有人想一起啊~
#給我10分鐘
#孩子未來不走鐘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
從多語繪本到國際視野, Lara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希望他們能與世界的連結越來越多。課堂上的時間有限, 每週一次把複雜的國際時事簡化成5歲小孩都能聽得懂的文字!
**
📺每週四Lara幫你做功課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http://yeslara.com/yt
*
🎙podcast『 5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
🎧 Spotify📲
https://yeslara.com/spotify
🎧 Apple Podcast📲
https://yeslara.com/apple
🎧 KKbox📲
https://yeslara.com/kkbox
🎧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yeslara
逃生 計 畫 在 受害者協會 - 爆笑精彩時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不管是自己玩的或是看到實況主玩的精彩片段
都歡迎投稿到受害者協會的臉書 https://pse.is/GCHWY
對於影片內容有任何疑慮
請聯繫受害者協會FB將會以最快速度為您處理
--------------------------------------------------------------------
#爐石戰記#比賽精華#精彩時刻
--------------------------------------------------------------------
受害者協會_爆笑精彩時刻:分享爐石戰記與英雄聯盟的各式精彩時刻 https://goo.gl/cmBybW
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許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使用Kevin MacLeod創作的歌曲“Greko Sketch”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89
藝術家:http://incompetech.com/
逃生 計 畫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擁 #核彈 大國前3名: #俄羅斯 、 #美國 、 #中國 。修等幾咧…台灣也差一點有核彈?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核彈有個厲害的稱呼叫做毀滅性武器,它的毀滅性究竟有多高呢?從二戰美國在日本廣島與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可見一斑,當時的廣島與長崎成為人間煉獄。根據報導,當時大難不死的人回憶,身邊看到的人都是全身灼傷,分不清是男是女,接近爆炸點的人幾乎是瞬間蒸發不見。另外有份統計資料顯示,廣島25萬,長崎近14萬人都死於美國的原子彈轟炸之下,並且危害持續到了現在。
核彈威力如此之大,成為各國顯示強大軍力的象徵,根據2020年6月日本「共同社」報導,長崎大學核武器廢除研究中心公布全球核彈頭的分布圖,全球9個持有核彈的國家,合計約有13410枚,擁有核彈頭數量最多的是俄羅斯,有6370枚、第二名美國5800枚、中國則增加30枚至320枚,成為第三名、去年第三的法國有290枚、英國195枚、巴基斯坦160枚、印度150枚、以色列90枚,北韓35枚。
但在同年的8月,美國陸軍發布的報告則指出,據信北韓坐擁至多60枚核彈,除此之外,北韓更擁有20款化學武器、存量最多達5000噸,為全球化武規模第3大的國家。只能說金小胖這麼嗆,原來是超有底氣的!
再來看看全球排名,哪國的核武最殺?第10名MK-14核彈 國家:美國、第9名 MK-16(TX-16/EC-16)核彈 - 700萬噸 國家:美國、第8名B53(MK-53)核彈 - 900萬噸 國家:美國、第7名MK-36核彈 - 1000萬噸 國家:美國、第6名常春藤“邁克”氫彈 國家:美國、第5名 MK-24/B-24 - 1000萬噸至1500萬噸 國家:美國、第4名MK-17/EC-17 - 1000萬噸至1500萬噸 國家:美國、第3名TX-21“小蝦”(城堡行動) - 1480萬噸 國家:美國、第2名B41核彈 - 2500萬噸 國家:美國、第1名沙皇炸彈(RDS-220氫彈) - 5千萬噸 國家:俄羅斯。
據報導沙皇炸彈的殺傷力是廣島原子彈的3333倍,爆炸的蕈狀雲直衝上64公里,擴散範圍超過一百多公里,爆炸威力十分驚人。
別稱為沙皇炸彈的RDS220,是冷戰期間由蘇聯所製造的氫彈,總計數量有兩枚,一枚試爆,另一枚留作研究和備用。一顆被稱為庫茲卡的媽媽,在俄羅斯諺語中有「要你好看」之意,製造計畫是由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狂熱推動而成,他希望能夠製造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讓世界在蘇聯的面前顫抖,經過改良設計後,將炸彈的反應釉塗層改為金屬鉛,減緩了爆炸威力,不僅讓當時輸送炸彈的人員有機會逃生,也降低爆炸產生的輻射量,而此場試驗更引起國際重視。
戰鬥民族就是狂,俄羅斯國防部日前(25日)表示,他們已經有能力從該國位於敘利亞的空軍基地派出裝配核彈頭的長程戰略轟炸機,拓展俄羅斯在地中海地區的軍事實力。
根據《路透》報導,俄羅斯國防部發聲明說,3架配備核彈頭的長程戰略轟炸機「圖-22M3」(Tu-22M3)已經飛往赫梅米姆(Hmeymim)空軍基地。該基地的跑道已經加長,其中1條跑道甚至加長至能讓俄羅斯運營所有種類的飛機。而這3架剛送到赫梅米姆空軍基地的轟炸機,在返回俄羅斯之前,將在地中海附近演習。
另外,被列為美國空軍最高機密的新世代無人太空飛機「X-37B」,於2010年4月22日首次升空試飛,至今已經6次,美國空軍從未說明它的功能。俄羅斯軍火工業高層驚爆,X37-B可能是一架不折不扣的「太空核武轟炸機」,具備攜帶核彈的能力,而且一次能夠攜帶6顆,可隨時攻擊地球上任一目標,沒人可以攔截!真的是這樣嗎?
而台灣與核彈的距離也曾經只差一步之遙,據報導指出,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接受學者口述歷史訪談,讓沉寂多時的台灣核武議題再次浮上檯面,一位熟悉台灣軍武發展的退休官員說,台灣過去距離擁有真正的核子武器,其實只剩一步之遙,我國現在仍具有相關實力,「但不再製造,也不會再擁有。」
前述退休官員指出,台灣發展核武的起因,在於中國在一九六四年試爆原子彈成功,讓蔣介石深受震驚及威脅,因此引進以色列經驗及技術,在台灣成立中科院。而中科院所屬的各個研究單位,都是為了要配合發展核武而成立,一九六六年中國又成功試爆核彈,更讓政府堅定發展核武的決心。
這位離開中科院多年的高階退休官員說,七○年代,我國的國際環境接連遭遇被迫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等重大挫敗,加上中國核彈技術日漸成熟,中華民國台灣實際上是處於一個風雨飄搖的環境中,「台灣發展核武,絕非要擁核自重,而是希望擁核自保」,才會在美國的嚴密監控下仍執意要發展核武。
退休官員表示,在張憲義事件爆發前,我國其實距離擁有真正的核彈只有一步之遙,「電腦模擬數據都已完成,能攜帶彈頭的長程投射載具雖然不夠穩定,但也有了,只差沒有做核試爆…。」核彈這麼厲害,但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有可能做出比核彈更具毀滅性的武器嗎?
最後要來講講台灣有可能成為遠征基地的核心嗎?國防院(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指出,美國海軍陸戰隊高層相信,今後陸戰隊須轉型為具「遠程精準打擊能力」分散小部隊,執行「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任務,以垂直起降的MV-22魚鷹式旋翼機、濱海戰鬥艦、突襲快艇搭配無人載具,快速在選定的島嶼、島礁間進行突襲並迅速撤離的機動作戰,目的在於將對手領域周邊的一連串島嶼、島礁改造成飛彈陣地。
而近期所揭露的最新計畫,美陸戰隊更希望透過由兩棲突擊艦、駁船甚至是浮動平台,將遠征前進基地擴充為陸上加海上的據點網絡,加強對地面與空中機動部隊向外突擊支援,而台灣則可作為「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的關鍵核心。
#施孝瑋 @RJ台灣台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逃生 計 畫 在 消防署- 【 家庭逃生計畫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家庭逃生計畫 】 假如半夜家裡發生火災,我們除了會大叫 失火了 以及叫醒家人之外,接下來還要做什麼?老人、小孩、行動不便者是否需要他人協助避難呢? ... <看更多>